高中作文网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时间: 2023-06-30 栏目:写作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1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审计目标

一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理念比较陈旧和狭隘,审计的重点内容仍然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查弊、纠错上,不能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所确定的审计目标与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和肩负的责任不能相对应;另一方面,国家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决策权、管理权 、政策执行和监督权"三权"的经济考核目标过粗,使得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明确。

(二)缺乏完整的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规范,由于审计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领导干部的差异性,使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尤其是涉及领导干部个人的直接经济责任时,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往往会出现分歧。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地结合客观条件分析问,不能对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做评价,对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给予评价。也不能通过表象论功过、断是非因此,用感彩浓的词语。

二、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和思考

(一)对于审计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一是从领导干部“执行政策”和“承担责任”入手,“纲举目张”的抓住审计重点,在纷繁复杂的审计内容中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政策”一个是“责任”,就是领导干部执行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落实政策中所应负的责任,然后分解这些政策和责任。这样以来审计可以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中解脱出来,涉及的范围更能贴近被审计领导的工作中心,站位更有高度,反映的问题更宏观,审计目标更明确,报告更能让被审计人信服和接受。

二是要坚持“有所审,有所不审”,集中力量找准权力与责任运行的主要轨迹,做到重点突出。重点关注土地管理、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农”、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不被那些与被审计领导中心工作不紧密、不必要的“细枝末节”绊住手脚,占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充分利用会议纪要、会议记录、政府工作报告、述职报告、建设项目情况等这些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的经济责任的重要载体,来确定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事项。

三是充分利用好财政预算账目,它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经济状况、财务状况比较便捷的途径。它既能反映整个区域经济宏观情况,又能反映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既能纵向的了解某类资金的几年的增减变化,也能横向的对比各单位这类资金的分布情况,便于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过渡到经济责任审计。

四是拓宽审计线索的来源,密切联系群众, 采取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走访调查等形式,并且结合 “面谈”、“点谈”、“散谈”的方式 ,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掌握“活”情况,降低审计压力和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方法与重点内容。

五是审计人员应该调阅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来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找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六是“有问题,也有长处”,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做得比较好比较成功的地方,要发扬,要学习,也便于对其他问题整改时提供借鉴的方法。

(二)审计评价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一是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善评价的标准或指标体系,但要坚持每一点评价都有根有据,决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断是非,对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既要看经济指标 又要看社会指标 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期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总量 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不用一般的标准去衡量特殊场合下出现的个别情况,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有所评有所不评”,要注意审计的职权和审计的范围,要分清经济事项与非经济事项,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界限,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的,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 与工作失误的。在进行评价时,审计只对与经济责任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价,只对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其他的一律不评价评价,有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以做专报单独说明。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审什么就评什么,要有针对性,评价时不用感彩浓的词语。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字: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复杂化程度的加深,领导干部的权力也随之加大,为了约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利及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在《审计法》框架内,分别于2000年、2014年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该细则的出台,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指导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准绳。但是,我国目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着诸如审计方法陈旧、审计标准缺乏统一性等问题,亟待国家审计机关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彻底对领导干部经济活动进行公平、公正地监督、评价。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控制度缺失。我国部分单位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虽建立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小金库”、账实不符现象频发,使单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隐患。二是领导主观行为。个别单位领导为了搞政绩工程,通过“空转税收”提高财政收入,虚报财务数据。更有甚者,领导伙同财务等其他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方法转移、侵占国有资产,达到满足个人、集体利益需要,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以上行为均对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审计人员无法对领导的经济活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局限性

一是从审计工作本身看。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只在领导干部离任时才开始对其进行审计工作,对领导在任职期间所发生的财务舞弊等违法乱纪行为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制止作用,使国有资产面临较大风险;再者,由于领导任期较长,对若干年前发生的财务舞弊行为无法进行详细的追踪询问。二是从审计人员态度看。个别审计人员考虑到被审计对象已经退休或调离现任岗位及对追溯往年线索的繁琐度,主观上存在得过且过思想,无法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统一性

审计工作结果如想客观、公正地对领导干部一定任期内的经济行为进行评价,需要一套公认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而我国目前恰恰缺少审计评价标准,导致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真实、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在作出审计评价时,往往依据个人主观判断,使审计结果缺少公正性、客观性。再者,我国审计准则未对审计责任进行详细划分,在对审计对象需承担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未建立一套科学的认定标准,无法发挥审计结果的威慑作用。

3、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有待提高,审计方法应进一步创新

一是审计目标需扩大。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为领导在任期内的经济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达到承诺的经营目标,而忽略了对领导的经营决策是否会对国有资源造成浪费、是否对单位长期发展造成影响情况。二是审计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往往是根据年初计划对各个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归口审计,由于离任审计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审计人员无法事先对经济责任审计作出科学的布置、调研,造成审计人员工作量的突然加大,再加之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审计年度较长、以往经济业务无法追溯,均严重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同时,由于未对审计工作作出科学规划,各部门重复审计,造成审计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解决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的若干对策

(一)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评价标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评价、定性应按照实际出发,以法律、法规为最终准绳,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国家应在《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对财务收支、经济效益作出量化标准,而且要对单位长期发展情况制定评价标准,使审计工作者有法可依,增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客观、公正地对审计对象任期内经济活动作出评价,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监督力度

一是改变审计重点。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审计计划,打破传统以财务收支情况为主的事后审计方法,强调经济效益、制度执行审计,从传统向被审计对象下达审计结论向提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强化机制管理转变,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二是强化审计决定执行。强调审计结论的执行,联合纪检、组织等部门,将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审计结论进行及时整改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彻底提高审计结论的震慑力。三是审计科室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由于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室与例行审计工作分别由不同审计科室负责,极容易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审计机关内部应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将事中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审计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三)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队伍业务素质

一是强调内部审计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从机构设置与人、财、物方面给予内审机构一定的支持,并保持其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内审机构的职责、义务及应享有的权利,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顺利开展审计工作。二是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制定详细、科学的审计方案,如果没有业务能力过硬的审计人员执行,也无法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首先,加强审计人员思想教育。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能够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维护审计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其次,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工作在审计第一线的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本系统内组织审计业务交流活动,使先进的审计经验在审计机关内部共享。再次,采用互联网、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许敏、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3

一、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各商业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是《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关于部分金融机构领导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安排意见》,这是一个初步的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对推动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各商业银行内审部门制定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因缺乏法律依据,且其依据的规定、意见不够完善,因而也影响到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和实施效果。

2、部分银行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虽然各商业银行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得到推广和实施,但有的行党委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之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只是委托审计部门走走形式而已,有的甚至是将干部提拨任用在前,对其审计在后,这既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也丧失了审计的监督评价意义,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举措。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缺乏标准,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发挥。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只是接受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对当事人实施审计,审计结果只报送委托部门,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还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违规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这种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4、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存在模糊认识。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认定其全部经济责任,也不是对其全部业绩的评价和鉴定,经济责任审计有其局限性,审计结果只是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审计实践中对经济责任审计有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是过分强调审计结果的局限性,对审计内容不作深入细致的审查,审计中只是对已实现的经营指标作些核实工作,对业务的合规合法性不深入调查;另一种是对审计结果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面面俱到地去评价,对一些没有深查、细查的问题盲目定论,对未经审计的事项也妄加评价,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隐含着很大的审计风险。

5、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计划性,有关部门缺乏协调配合,影响审计质量。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尚未立法,实际工作中对干部的调整任用又带有随意性,并不是按任期有计划的安排开展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各行内审部门往往是被动接受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事前缺少沟通与商量,一旦接受委托,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审计部门在缺乏审计前调查,非现场资料的收集,以及被审计人基本情况的了解情形下,仓促组织队伍实施审计,这势必增加审计难度,影响审计质量,增大审计风险。

二、商业银行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尽快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目前仅有中办、国办《关于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以及为此配套的两个暂行规定,审计署制定了《关于部分金融机构领导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安排意见》,现在要把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作为加强对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来抓,要将意见、规定上升到法律高度,只有以法律形式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程序、质量标准、审计结果运用标准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具权威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推动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向纵深方向发展。

2、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多,涉及面广,要形成组织交办、审计实施、纪检推动的配合机制,既分工又合作,做到工作计划上相互协调,工作过程中相互支持,工作成果上相互共用,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党管干部、民主监督、预防腐败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建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干部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一个有效协调的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3、提高认识,确保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部门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核心也是难点,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要审什么评什么,对超出任期内法定经济责任范围的事项、对非审计事项、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以及未经查实的问题不作评价,对审计内容范围内的事项要深查细审,力求对被审计对象功过得失作出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效;问题;对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健全和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做好南涧县2010年度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全县8个乡镇、80个村委会、1 591个村民小组及296个村干部进行了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基本情况

南涧县辖8个乡镇,80个村(居)民委员会,农业人口20、66万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4 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2 502元,比上年增长11、6%。现全县已完成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8个乡镇,80个村(居)委会,审计了包括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兼文书)、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村“两委”成员296人,审计完成率100%。审计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12月,审计金额299、31万元,落实审计工作经费1、1万元。

2主要成效

一是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规范农村干部和财务人员行为,消除干群之间的误解。二是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村干部的财经法纪观念。这次审计的目的在于让广大基层干部明确其财物使用范围和权限,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农村的长治久安。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此次审计增加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得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减少了社会难、热点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此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表明,全县自2007年换届选举以来,在南涧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大多数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能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根据县委、政府和乡镇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团结务实,集中力量,理清各村经济发展思路,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此届村干部已为当地百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审计中也发现部分村及村干部财经纪律松懈、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一是不按时报帐。部分村不按时或者推迟到村级会计中心报帐核算。二是自收自支。部分村出现自收自支现象,主要原因是财经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村委会可以不通过乡代管中心调拨资金[1]。三是遗留债权追偿难。很多村委会有遗留的债权,很难追偿[2]。究其原因,主要是追偿责任不明确。四是财务公开难,其原因如下:一是职责不明,对提供公开的材料实施公开,督查的人员不明确。二是公开的费用没有保障[3]。

4改进对策

4、1不按时报帐问题的改进

建立报帐员月例会制度。例会由镇代管中心主任每月定期召集1次。一般由村委会报帐员和镇代管中心工作人员参加,遇特殊问题需要解决,可邀请乡镇相关领导参加。召开例会可解决不按时报帐及各村委会执行财经纪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宣传学习培训财会业务[4]。

4、2自收自支问题的改进

一是村委会现金收入必须在3日内缴存镇代管中心帐户。未经镇代管中心帐户拨付的现金,一律不得使用。二是严禁自收自支。三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对自收自支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四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对现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4、3遗留债权追偿难问题的改进

一是发限期偿还通知书,明确指出过期不偿还借款的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二是严禁公款外借。

4、4财务公开难问题的改进

第一,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具体的财务公开制度。各级要高度重视乡镇代管中心建设:一是配备精良设备,改善办公条件;二是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三是提高乡镇代管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一支为人民利益负责、为干部负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专业队伍。第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情况。继续加强财务公开制度,各村委会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自觉地对村级财务进行公开。采用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形式,定期如实地向群众公布有关账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委、政府牵头,农业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相关部门要与代管中心联系,适时做好督查工作。

5参考文献

[1] 丁虹,张劲松、新时期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01(3):33、

[2] 陈琛凝、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132-133、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5

(一)人员少、项目多,无法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性。

人员少、审计项目多且超编严重,是当前县级审计部门的不争事实。以会昌县为例,全县总人口46万,但县审计局机关编仅有14个,即使加上工程预决算中心编5个,事务所编5个,也只有24个编制,而在职人员却有33人;在职干部职工中,剔除二线人员、工勤人员、挂编人员等,即使包括预决算中心人数,真正在一线的审计人员也仅有16人。近年来,组织部门每年委托县审计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不低于15人,今年更是达到25人之多。还有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项目(如2008年省审计厅开展的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审计”,每个县审计局至少抽调了4名审计人员参加)、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等,每个县审计局每年承担的审计项目不低于70个。于是,虽然从机构上专设了“经济责任审计股”(如会昌县审计局经责股3人,其中1人还兼做统计业务),但经济责任审计都有时间性,所有审计项目只好采取全局“一盘棋”,无法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性。据了解,全国各县级审计部门的情况大同小异。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发展需要。

《审计法》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督的重要环节和机制,对审计人员的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中高学历的人很少,即使有个别大学毕业生分进审计部门也是学非所用。如会昌县审计局,全局干部职工中没有一名是审计专业院校毕业的,且专业人员分布不合理,懂财务收支审计的人多,懂工程技术审计的人员少。现有审计人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东西少,难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审计操作不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不够突出。

审计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审计特性不明显,基本上沿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给人的感觉是两个不同的瓶子装一样的酒,没有体现出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权力行使效果也没有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重点。对权力运行效果的监督,就是我们所说的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作为我国新兴的审计领域,涉及的范围广,其审计方法、评判标准都还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掌握效益审计的人员还相当匮乏。因此,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上还未涉及决策行为绩效的审计,这不能不说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一大缺陷。

(四)成果运用不理想,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密切。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质量不高,被有关部门利用程度偏低。绝大部分审计组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都是避重就轻,叙述笼统,套话居多,措辞模糊。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宏观决策服务的作用发挥不够。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必须确立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的理念。现实工作中,县级审计人员并不注重对审计成果的提炼,没有就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上、从体制、从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而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所提出的审计建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难以有效地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三是大部分地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据调查,多数地方虽然建立了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参与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但所建立的联席会议普遍局限于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开会、通报通报有关情况,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协调配合,有的甚至连联席会议也常年未开。

(五)审计问责不到位,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近年来,从县级审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屡审屡犯”问题突出,比如: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资金或“小金库”、自行处置资产、超标准列支招待费等问题,几乎成了单位的“通病”。有些单位,任中审计发现的问题,离任审计仍然存在;上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指出过的“毛病”,下一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再次出现,甚至“老毛病”未改,又添“新毛病”。反映出审计问责机制的欠缺,未能触及违纪违规者的灵魂,也难以实现举一反三、以儆效尤,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权威性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突出审计重点,着力解决“人”“事”矛盾。

深入贯彻“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原则,根据现有的审计资源,量力而行,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着力解决“人”与“事”的矛盾。县级审计机关要把涉及重点领域、重点资金单位的领导干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监控对象,并且把这些监控对象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效益性,重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遵守各项廉政规定的情况等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有机结合,应当尽量利用其他审计的成果,有条件时,还可以结合进行。有关部门要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方针,不要凡是离任的领导干部都一股脑儿的委托审计。当地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审计工作,适当增加县级审计人员编制,严把进人关,真正把懂财务收支审计、懂工程技术审计的人才引进到审计干部队伍。

(二)改进审计方法,着力提高审计质量。

要切实改变过去单纯根据会计账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做法,要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权力运用情况的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查在财政财务收支过程中的权力行使是否民主、科学、合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查权力行使的绩效性;要更侧重于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调查应该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方法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合法性及效益性问题,行贿受贿问题,私分国有资产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仅从账上很难查清,必须要依靠开展多方面、大范围的审计调查来实现。通过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进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三)强化问责意识,着力树立审计权威。

加强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以便发现违法行为或严重的违纪问题让这些部门迅速介入,追究违法违纪者的责任,该撤职的撤职,该处分的处分,该法办的法办,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让各被审计对象品尝违法违纪的苦果;要尽快形成以审计部门为主、纪检、监察及社会舆论等有关方面为辅的全面监督检查问责机制,营造良好的审计问责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宣传,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

(四)建立评价体系,着力实现成果转化。

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全面审查分析各种情况和问题,避免以偏概全。要通过审计重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被审计领导决策绩效和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审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被审计领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情况;通过审计全部政府性收支结果,评价被审领导的政绩、行政成本和组织收入能力等。二是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防止评价过高或过低带来的审计风险。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或审计依据不足、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三是要建立成果分析和成果提炼制度。善于从现象找出本质,就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着力从制度、机制和管理上揭示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治本之策,实现审计成果的二次开发,向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坚实可靠的审计结论,并提出审计结果运用的可行性建议,从而把审计结果转化为规范运行、强化管理、提高干部素质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真正为党委、政府选人、用人服好务。

(五)健全联动机制,着力提高协作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把审计部门的审计成果通过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利用转化,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配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活动要正常化,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适时报送和协调处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进点时,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成员一同参加,召开进点会,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力。三是审计过程中遇到可疑情况需要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的,可以及时用纪检、监察的手段加以解决。四是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对审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将处理情况及时向审计部门反馈。五是通过将审计报告报送到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并纳入干部档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经济责任 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的审计对象是医院领导干部,是对其在任职期间及职权管理范围内所担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查。审计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其管理和资金的使用,还包括因资金运作而做出的决策、制度贯彻落实及相关活动等。同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审计部门的自身法定职能,还是医院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结果直接与干部奖惩、任用、选拔挂钩。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医院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的专业审计。无论是审计主体、审计内容,还是其审计的目的都具有特殊性。

二、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一)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发展

医院有着丰富的卫生、人力等资源,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促使各级领导进一步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是贯穿于各级领导整个任职过程中,也贯穿于医院整体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因此医院开展内部审计,不仅有利于医院发现自身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自身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同时还有利于医院领导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促使医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

(二)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的加强医院的内部监督力量

医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医院内部监督监察的一种创新。通过对医院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更好地考察使用干部,从根源上起到了防腐的作用。同时,医院采用的公开选拔、竞聘等干部选拔机制,需要用审计等手段进行必要筛选监督,确保选择的干部能够更好的履行职责。对于调离、退休的干部来说,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更能合理评判其经济责任。通过审计监督,能够更好地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有效加强医院内部各项监督,杜绝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认识和审计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虽然大多数医院开展了内部审计,但是有的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意义却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加之缺乏专门的审计人才,多是由财务人员兼任,且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加之缺乏相关的培训学习,导致医院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不能有效开展各项审计活动,也影响到了其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另外,还有少数人,法律观念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对待工作不严谨,甚至,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例如有的管理者对流失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销处理,而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使资产盘点成为形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和审计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院的内部审计内容庞杂,如考核业务科室领导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医院职能部门领导的运行成本使用情况和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等等。虽然很多医院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审计程序和模式。

(三)医院经济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同于其他财务工作,是一项风险系数高的工作,因为它要评定的不仅仅是业绩,更重要的是对责任人的评定,评价不当可能影响被审计人的前途等等。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都缺乏一套较为明确的责任划分体制,对医院领导,特别是涉及较多岗位的中层领导干部以及一些业务繁忙的科室,都没有明确的落实岗位经济责任制,忽略了对诸如固定资产监管等经济方面上的监管。这就造成了权力和责任不清,固定资产浪费流失严重,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清楚的界定责任,加上审计手段、会计信息、内控系统等不完善,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较高的审计风险。

四、强化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素质

医院领导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医院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它对促进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意义,真正将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督联系起来。要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促进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强化专业人员配备,并加强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而作为审计从业人员自身,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医院领导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合理评价领导管理效益。另外,在审计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不做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进一步完善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机构

医院要严格执行所国家和单位内部所制定的审计制度,认真履行相关审计程序。要按照“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严格组织任命程序。要全面开展审计工作,除了开展效益审计,还要开展其他相关审计,并依据审计结果,对医院内控制度、财务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测试,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使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能有效进行,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约束核心作用。同时要成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明确审计部门的责任与权限,配备相应的专业审计人员,确保医院各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明确经济责任制

医院要根据各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制,明确在财经管理中各级领导的权力和责任,不断健全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体系。通过对各级领导在任期内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进一步强化医院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促使各级领导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和廉政管理,为更好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创造良好的氛围,也为责任追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前言

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铁路局、站段等单位负责人在其单位所任期期间收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资金运用、管理和资产安全情况,单位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情况,任职期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负责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的情况、前任负责人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负责人任职期末重大未完事项的情况、其他管理及执行财经法纪方面的情况进行审计。同时随着《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颁布施行,也为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规范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和落实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铁路企业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也还存在独立性不强、特点不突出、成果运用不够、方法手段单一、各部门配合协调不够等问题与不足。

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铁路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各铁路局、基层站段和多经企业负责人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各铁路局下设的一个综合业务部门,内部审计要服从铁路局的生产经营大局,跟外部审计比较起来,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内部审计有着天然的缺陷,审计的独立性较弱。同时在日常审计中,我们的审计人员大多是原基层站段的财务人员,从事审计的人员与被审计人员接触多,甚至还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审计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审计力量不足

审计人员的数量与铁路企业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各个铁路局决算单位多,规模小的铁路局其下属单位也有四五十个,而相应的审计力量明显不足,我们的审计人员一般也只有二三十个。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铁路企业负责人调动频繁,内部审计部门就要进行大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但同时我们的内部审计部门还面临着一年一度的经营业绩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建设资金审计等常规审计任务,这样当各审计事项交织在一起时,审计事项多、审计人力量不足等状况就尤为突出。

(三)审计内容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铁路行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落实市场主体地位,体制陈旧,生产缺少活力等问题较为突出。各铁路局与各站段的经营目标有时不尽相同,有可能还存在冲突。在日常的审计中,总会发现一些企业从局部利益出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顾及到全局的利益,没有从铁路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长期以往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这些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内部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却显得无能为力。同时我们的经济责任审计既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还应注重对负责人任职期间绩效的审计。这些内容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然而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仅仅局限于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人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负责人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这种审计模式虽然强化了传统的审计监督功能,却忽略了对负责人任职期间绩效的审计。

(四)审计成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铁路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包含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而离任审计是企业负责人离职或调动后才由人事组织部门委托进行的,企业负责人已进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审计成果对负责人的影响较小,这样使离任审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人事组织部门在审计之前对负责人的提拔任用与审计机构在负责人提拔任用后的审计无可避免地形成了矛盾,审计本身的重要性能降低了,我们内部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审计结果就得不到很好的运用和执行。同时在目前铁路企业这种用人模式下,一些离任者到其他单位继续任职或提拔晋升,这样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心理上便有了顾虑,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被审计人员的功过是非,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权威,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职能及成果的运用。

(五)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不够

根据审计工作规则的规定,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运用应由纪委、财务、人事、审计等部门联合组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小组。但在实际工作中,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前,各部门的审前协调会往往不能召开。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发现了新问题,由于内部审计职能和手段的限制,不能更深入的进行调查取证,因为负责人已经调走或提拔,都怕得罪人,做好人的思想比较严重,不能得到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在审计结果出来后,由于其结果的影响有限,审计处理处罚力度不够,也存在着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性不高。

(六)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的投资,生产部门将不断有所增加,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将是我们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目前我局审计人员大多由会计、审计人员组成,专业结构相对单一,缺少电务、机务、建设等专业审计人员。此外,按照国家财政部和铁路总公司部署,2015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这是铁路会计核算制度的重大改革。审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好新政策给我们铁路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新变化,在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好新政策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的短期行为,切实发挥好审计工作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是我们审计人员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审计独立性

为了使经济责任审计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的内部审计机构应成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其审计工作直接对主管局领导负责。提高审计工作及人员的独立性。一是各铁路局主管审计部门的领导要亲自抓,对于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如遇到被审单位不配合审计工作,使审计问题不能有效查清、查实时,这时领导要及时跟进,支持审计工作。二是当遇到其他审计任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冲突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个审计事项,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安排审计人员,统筹审计力量。必要时,要及时与上级审计机构沟通,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

(二)转变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范围

铁路是中央直属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是以绩效为目标,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以资金、资产为主线,围绕大修支出、业务外包、机客车能耗、物资采购增值税抵扣、非生产性支出和资金资产安全、效率等重点事项,寻找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大力开展以绩效为目标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实现增收节支、提高效率的生产经营目标、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促进企业最大限度挖掘增收节支潜力,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我们应重点加强对企业债权管理、资产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审计,为企业建立健全债权管理长效机制提供审计监督保障。密切关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项目和资金,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局工会“三不让”承诺专项资金和社保处补充医疗保险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等,重点揭示和纠正损害职工切身利益的行为,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规范非运输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在铁路局落实市场主体地位,加大企业经营自的新形势下,审计监督要坚持以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为准绳,加大对非运输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日常审计过程中抓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风险点,进一步加强对资金安全、商贸经营、房产出租及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审计,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四是铁路企业是由各个基层站段等组成的庞大的联合体,运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所以,进行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考虑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的关系,要根据不同部门的生产经营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查,全面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促使企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三)加大成果的运用,提高审计作用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应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经营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增收节支完成情况、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资金运用管理和资产安全情况、遵守财经法纪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通过严格考核以及对典型问题的查处,起到应有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从管理制度上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达到帮助被审计单位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同时抓住“责任落实”这个核心,客观评价其任期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和廉洁自律等情况。

(四)抓好部门配合,形成整体联动机制

铁路局审计部门发挥好审计监督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与柳州机车车辆厂审计处、多元集团审计部及沿海铁路公司审计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审计工作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到全局范围审计监督不缺位、无死角,确保生产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局里面各个职能及综合部门应积极配合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纠正违规违纪行为,维护财经纪律和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五)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审计工作职能转型

当前铁路企业正在加紧实施落实市场主体地位,面临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的新形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从以往的注重“真实性、合法性”监督型审计向“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监督服务型审计转变。审计工作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功能的拓展,在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促进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

(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是铁路总公司审计和考核局应加强对各个路局的审计人员和审计业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要适当加强各个局审计人员的业务交流,树典型,学先进。这样各个局在交流与学习中找出本单位的差距与不足,使审计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二是各个局的审计部门要重视审计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目前审计人员的培训机会太少,基本上只有两年一次跟随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学习,没有针对审计行业的专业培训,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可定期让大家集中学习或让一些有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家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等。

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王令金、王晓震,2002:经济效益审计[Z],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管劲松等,2003:审计风险管理[Z],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王光远,刘霞。2009:关于《效率性审计准则》的解析[J],中国内部审计,P

(4)杨文丽,2008:试论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J],商业经济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任期 责任 审计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在审计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审计的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存在的问题有:

1、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规定。从审计目标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证实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来认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主管部门考察、评价与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真实性、合法性目标有财政财务审计作基础,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效益审计一直在探索中,缺乏经验。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效益审计为基础,如果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意味着必须首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但这却面临许多困难。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微观经济效益容易确定,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把握;经济效益容易确定,社会效益难以判断;当前经济效益容易确定,长远经济效益难以预测。因此,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界定,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2、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先离后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领导干部在离任或升迁后进行审计,因此评价结果往往与领导干部的任免脱节。这使审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无关紧要,只不过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作用。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特殊,政策性较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标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缺乏证据或标准就做出判断;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判断;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意见;审计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定性不恰当等问题,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缺乏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目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暂行规定。虽然这些规定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有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具体执行等内容规定的比较笼统、抽象,这就使审计工作缺乏具体的指导,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这些领导人员的升、降、去、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命运,所以审计人员做出的评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健全的业绩评价体系,帮助审计人员客观地判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但目前尚未形成这样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

4、经济责任的鉴定比较困难。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于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负有责任,当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发现其职责履行不当,给国家和集体财产造成损失时,理应受到相应处理。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一般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任职期内的财务收支活动真实、合法、效益及资产的管理情况),决定了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存在一定难度。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

为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一般审计评价相比,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象是领导干部,更具有针对性;其评价内容是经济责任,更具有特殊性;其评价结果是对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参考,更具有严肃性。为了使审计人员的评价有理有据,应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考核两个指标体系。要对每个指标的内涵、外延进行明确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把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使审计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以统一评价口径和考核标准,对于定性评价标准,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来建立,突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原则,效益性目标应明确界定。同时还应对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对于定量评价标准,应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科学地从数据角度界定,分析衡量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2、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实际能力,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采用的法规依据一定要准确。在整个审计事项评价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落到实处,恰当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机构应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开展相关工作,持续地进行专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召开相关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以促进审计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

3、加快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我国应尽快制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规范及相关的操作指南,使其逐步走上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应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原则、领域、对象、重点、程序及方法,使之与现行审计准则相适应。同时,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有关部门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和协调,例如,审计中纪检、审计、组织、监察等部门要相互协作,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这样既有利于对干部进行监督、考核,又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权威性。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精选9篇)
  • 下一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