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感恩教育小故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1 栏目:写作范文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1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六岁之前就已经有了人格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亲情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亲情的美好,萌发感恩的意识,从而促使幼儿了解亲情的重要性。

一、“我的爸爸”,认识亲人

认识亲人是感恩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能让幼儿从认识父母做起,体验亲情的重要性。父母虽然是幼儿最亲近的家人,但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所以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和幼儿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父子之间的接触更少,长此以往会造成幼儿对父亲的态度冷漠,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弥补这一点。

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对父母,尤其是对父亲缺乏认识的问题,选择一些以父亲作为主人公的绘本读物,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父亲。例如,《我爸爸》就是一本精彩的绘本读物,它讲述勇敢的爸爸不畏惧野狼,轻松地从月亮上跳过去,这个爸爸也不畏惧大力士,敢和大力士比试,同时,这个爸爸很憨厚,比如他的头发好像扫帚。教师可以让幼儿从阅读绘本入手,说说故事里的爸爸有哪些能耐,然后引发幼儿思考,想想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本领,慢慢地引导幼儿感受父爱的伟大。如有的幼儿认为爸爸好像超人,他每天很早上班,回家又很晚,但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他又会及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带自己去医院。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亲人,理解了爸爸的忙碌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对父亲产生了感恩之情。

利用绘本能够促使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对父母不能始终陪在自己身边表示理解,从而促使幼儿和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这样可以为感恩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幸福宝贝”,感受亲情

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安排他们阅读一些和亲子有关的绘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父母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能够促使幼儿对父母产生依恋之情,从而促使他们体会到亲情的美好。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渗透浓浓亲情的绘本故事让幼儿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故事就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作为“幸福宝贝”的美好。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阅读后尝试讲讲这个绘本故事,感受亲情的美好。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兔子告诉大兔子自己很爱他,大兔子回答小兔子说自己更爱他,然后他们一起回忆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小兔子最后在大兔子的怀抱中甜蜜地睡着了。在幼儿掌握了这个绘本故事的主题思想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小兔子的行为,回家对自己的父母说“我爱你”,然后模仿小兔子回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以亲情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展现出来,这样也能促使幼儿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以绘本作为切入点,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亲情,从而促使他们对家人产生感恩之情,增强幼儿的亲情意识和感恩意识。

围绕绘本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游戏,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促使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三、“我是帮手”,尝试感恩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能够塑造人格”,绘本作为幼儿文学读物,对于幼儿完善人格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加一些和亲子互动有关的活动,例如让幼儿阅读以母亲为主题的读物,感受母亲为自己做的事情,尝试帮助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2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价值分析

G621

引言

我们所说的感恩,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个人的处事方式。感恩作为我国一项优良传统,首先是和其个人道德素质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和回报,是会被人们在道德上所谴责的,也遭到人们的排斥。所以,如果社会上缺乏了感恩之心,这个社会也会变得冷漠,变得没有温暖。所谓的感恩教育,就是能够通过一些理性的教育和感性的教化,将关爱之情和对感恩的认同感传递出去,在个人的人格上,以及其价值观上能够得到升华。

现阶段,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难免会出现溺爱、放纵的教育模式。导致现在的孩子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关爱上、回报等意识上严重缺乏,这是和道德教育脱不了关系的。而在学校中,对学生在思想意识引导上和教育培养上都是具有一定责任的。因此,在小学中实行感恩教育,去引导小学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美德的形成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价值

(一)感恩教育与责任感培养

只有具备感恩之心,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所以,感恩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一种责任。在小学中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培养,可以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家长的和教师的辛苦,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其所收获的关爱和期望,能够增加其个人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也是美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和美德教育具有重要关系。

(二)感恩教育与人格塑造

首先,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是具有健全人格的。而很多家长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都存在过于溺爱的情况,至少很多学生在生活上都未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缺乏自强自立的空间。这样对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去了解父母的艰辛,明白父母的不易。也能够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负面事件有正确的心态去处理,为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的人际处理和社会交往奠定基础。也能够在感恩教育中,为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

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分不开的。只有对学生在教育中能够正确的善待生命,在心态上、人生价值观上能够积极向上,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感恩教育。首先,在生命教育上要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才会懂得父母给予生命的不易,社会保护生命之情,才会懂得感恩;其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对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互亲互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两者教育相互结合,才能将生命教育更好的深化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去。

二、在小学德育中实现感恩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感恩氛围的营造:识恩

在社会中还是非常缺乏感恩意识的,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因素也是繁多的。就国内的学生来说,和其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在感恩教育上缺失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学校中,往往较为注意学生基础课程教育以及在教学上的评估等,而在对学生美德教育上则比较忽视,只是在形式主义上过多倾向。虽然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手段上还是延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也并未得到改变。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对感恩教育也产生较大影响。在学校中,如果想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去实施感恩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将一些感恩教育的真实故事和一些著名感恩的典故编写成课外读物,或者定期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演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能够为深入的开展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感恩层次的深入:感恩

在学校中所创造了感恩理论基础之后,就可以在学校中全面的推广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比如,在班级中,可以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小组的交流和沟通下,去进行感恩活动的演讲。或者是由教师主持,去开展班会等方式;也可以在学校开展课外的感恩活动,将学生所知道的一些感恩事迹进行整理和总结,在全校感恩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故事讲述出来。或者是在学校中组织感恩作文写作竞赛等等,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感恩的意识。但是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教师不可以对学生过于强制性实施感恩教育,避免学生反感情绪的出现。

(三)感恩价值的升华:施恩

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感恩行动付诸实际。所以,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意识之后,在其思想意识上也会具有一定的情感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将学生的感恩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赠、去孤儿院、养老院进行服务等等;其次,也可以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父母、教师、朋友等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去将学生的感恩行动变成其习惯,以此促进学生德育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段亚梅、感恩教育之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52-56、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3

1、感恩教育的界定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个体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因此,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也就是要识恩知恩;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载体,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感恩教育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之所以说感恩对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具体见下图),是因为只有具备了对社会、父母、老师、同伴、自然感恩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进行感恩,才会促动他们对爱与恩的奉献,又能唤起储存于大脑的情绪记忆,调动起丰富的情感,产生出报恩的冲动。

二、确立提升学力的感恩教育内容

1、识恩教育,即引导中学生学会识恩、知恩识恩、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前提。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通过识恩教育,帮助中学生明了父母、老师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眷顾,帮助他们走出“迷失”的怪圈,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并回馈社会、报效国家。2、施恩不图报教育施恩不图报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超越。施恩不图报是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一个人不仅应当知恩图报,还应当抱着宽容的、慈悲的心态去帮助自己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施恩。施恩是人的高级情感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我校把能够使中学生受到恩惠并作出回报的重要的人或物划分为五个维度:感恩社会(包括祖国、学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同学和朋友)和感恩自然,组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具体如下:

三、感恩教育实践中提升学力的策略

1、情境创设法

首先,改善教育环境,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一要利用展览、宣传栏、橱窗阅读栏、黑板报,通过定期张贴标语和横幅、播放有关感恩歌曲等加强阵地建设;二要利用课室、墙面、走廊、楼道、宿舍等,展示名人名家的感恩名言、警句等创设氛围;三要利用学科渗透等各种阵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创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感恩情景、创造各种感恩情景,让中学生在体验中、在情景中自主建构,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课前准备:(1)布置教室: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布置温馨的环境、教室黑板的设计。(2)准备材料:感人的事例、图片等。准备歌曲及背景音乐:《感恩的心》、《母亲》、《天亮了》等等。(3)制作多媒体课件《感恩的心》。(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演讲、小品。活动过程:(1)播放FLASH动画《感恩的心》,直到正式上课。(渲染气氛)。感恩的心,感谢生命。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一下子变得无比亲切起来。心存感恩,知足惜福。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学生不自觉地跟读,很有气氛)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心存感恩,其实我们最应该感激的是一直以来为我们默默付出、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疼我们、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在生与死的瞬间会凭借自己的本能不假思索的、毅然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子女。催人泪下的故事:《天亮了》(2)学生讲故事:《天亮了》。播放背景音乐:(FLASH动画)韩红的《天亮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印象深刻的是一名高高大大的男生竟趴在桌子上呜呜的哭出声来……)班主任总结:大家都被故事里的爸爸妈妈感动了,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的痛楚地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的场面,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没有令我们感恩的事了吗?不,当然有!请欣赏情景剧《一碗蟹肉饺》:(1)情景剧《一碗蟹肉饺》。人员:四名学生(角色:母亲、孩子、老奶奶、小吃店老板)旁白:故事是这样的:秀秀是个住宿生,每个周末才能回家。每次回家妈妈就会给她做最爱吃的蟹肉饺,这种蟹肉饺做起来相当的麻烦、、、、、、教师总结: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的倾情演出,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的去感悟父母之爱!(2)沉静三分钟(让学生把刚刚波动的情绪通过思考沉静下来)。音乐《母亲》师旁言:我们现在的心情十分激动,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母亲》这首歌中将思想作一个沉淀。抛去任何杂念,用心去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想一想他们干裂的双手、黝黑的面庞;想一想他们日夜操劳的身影、想一想他们带病为我们做饭的情景、或者就想一想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3)感恩父母(通过准备阶段时的观察和思索自由发言)。学生谈自己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师总结学生发自内心地讲如何感父母之恩(感恩的方式)教师表扬学生并进行总结(4)结束班会。演唱手语歌《感恩的心》班主任:同学们,本届主题班会即将结束。我们有四位同学准备了一首《感恩的心》手语歌,最后就让我们以这首歌来感恩各位领导老师,是他们激励着我们接受了这次感恩教育;用这首歌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用这首歌感恩一切令我们感动的一切……全体同学自由起立演唱《感恩的心》(动作)。

2、案例教育法

教师用生动的感恩或忘恩负义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可以是身边的人或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或是名人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案例情景的设计,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注意充分调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每次接手一个班我都会讲上这个故事: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四、积极营造激活学习动力源的感恩教育保障基础

1、性别差异对感恩教育提出新的命题

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女生比男生更爱学习,如女生能更好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更好地与教师相处等,也就是说女生与男生对学习更加投入。用感恩观点解释这一现象,即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恩惠,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女生比男生更能感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恩惠,同时也会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感恩行为,并最终他们的学习成就高于男生。同时男性与女性对于恩惠的反馈方式也不同,因为男生更多的倾向于“做”,而女生而倾向于“说”,这与当今感恩教育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的现状不符,因此对于感恩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男生的感恩教育,也需要更多积极关注男生的感恩行为,进而促进他们学业成就的提高。

2、构建感恩体系,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4

一、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课堂道德教育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起着启蒙、引入和深化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情感触动和共鸣,而不是生硬的理论说教。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恩情,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学生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还是老师教给的知识,这一切都是恩情。

二、组织感恩故事交流活动

开展感恩故事交流活动,让学生收集感恩故事资料,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让这些分散的资料成为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通常利用课外活动、班会课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来交流,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在交流中,学生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知得到升华,感恩意识得到增强,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

三、强化校园感恩环境布置

人的情感与人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则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手段,是引发深化学生感恩情感的催化剂。鉴于此,我们以氛围渲染营造校园感恩教育的声势和榜样,对学校环境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以适应所开展的感恩活动的需要。让全体师生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围之中,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感恩教育活动的热情和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5

关键词:德育工作;加强;五项教育

一、要加强避险教育

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有50万名中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我们认为通过避险教育和预防训练,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不会发生的,因此,避险教育刻不容缓。首先,要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避险意识。我们讲避险,不仅要讲清楚各种可能的意外事故及风险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如地震、洪水、风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也应讲清楚各种事故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利益,使他们对此有一个冷静和正确的认识,能够减少恐惧感,增强应对水平并及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要让中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提高防范风险的技能技术。纵观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我们还没有发现成熟而系统的关于生存自护自救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和课程。我们觉得德育课和体育课都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引入自护避险、应急自救的教学内容,进行自护避险、应急自救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自护避险、应急自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实践。我们强调的是一种操作,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能、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和方法,中小学生在遇到意外伤害事故的时候,才能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和他人。第三,要实行避险教育和预防训练的制度化、长期化。避险教育和预防训练不是作秀,不是各种纪念日和活动日的表演节目,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操演和长久坚持。

二、要加强挫折教育

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养尊处优,对主客观条件的困难和限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当过高的理想与客观的现实一旦冲突,就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挫折,进而引发多种事端。

怎样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首先,要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我们要使他们从小认识到,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逃避的事实,以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正视现实和迎接挫折的挑战。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挫折,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挫折使人痛苦,使人丧失某些机会;另一方面,挫折又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丰富人生经历,因此,换个角度讲,挫折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其次,挫折教育要与成功教育相辅相存。挫折教育不是单纯地让中小学生饱尝失败的滋味,而是要帮助他们在失败和成功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只有让他们看到有成功的可能、有光明的前途和希望,才能促使他们从困境中奋起。第三,挫折教育不仅要培养中小学生自主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也要教会他们学会适当的放弃。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受到反复挫折或失败时,应当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学会退让和放弃也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第四,挫折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中小学生放在适当的社会实践中,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增强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挫折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夯实抵御挫折的思想基础。

三、要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应有之意,加强感恩教育是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应然诉求。加强感恩教育,首先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感恩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处世的起码修养,中小学生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感恩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它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逐渐形成的,所以要通过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意识和情怀。其次,必须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感恩教育活动。作为学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值得感恩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形成以知恩报恩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的道德舆论氛围,有了这种氛围,身在其中的中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而这种效果是课堂灌输所难以达到的。

四、要加强法纪教育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每年中小学生因违法违纪触犯刑律、纪律受到刑事处罚、拘留、开除学籍等处分的在数万人以上,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比率不断上升。不断加强法纪教育,提升中小学学生的法纪意识,不仅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环节,更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法纪教育,必须首先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法纪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搞好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中小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其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能够正确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纪律与自由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纪律不仅是对自由的限制和约束,更是获得自由的重要保障,没有纪律,就毫无自由可言。因此,个别人所幻想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绝对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其次,加强法纪教育的重点是提高中小学生的法纪行为能力。中小学生要立身处世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法纪行为能力,因为只有把所具有的法纪行为能力表现在必须去完成某事的行为上,才意味着他们对法纪责任的承担。所以增强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行为前对行为的审查和指令能力,增强行为过程中对行为的调节和监督能力,增强行为结束后对行为的评价和反省能力是加强法纪教育的重点。第三,必须构建家庭一学校一社会为一体的法纪教育体系。家庭是法纪教育一体化体系的基础环节,家长必须履行监护人法纪教育的基本职责,学校必须真正把法纪教育纳入到德育的目标内容体系、途径方法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中,同时充分发挥司法机关、企业、居委会、村委会等社会德育力量的作用,从而真正发挥整体德育优势。最后,加强法纪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必须起到法纪教育示范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身正人范的表率作用,是任何教科书和教学艺术都无法替代的。

五、要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6

关键词:职校学生 感恩 教育 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当前,一些学生特别是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觉越来越淡漠,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对周围人的帮助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势在必行的一个问题。

一、学生缺乏感恩情素的现状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职校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精神空虚,缺乏动力,不求上进,不比技能比消费,不讲朴素讲阔气,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在一次对学生的不记名问卷调查中,参加问卷的有100人,调查结果显示: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事的只占10%,从不帮父母做事的占30%以上;父母叫吃饭的时候,能说“我马上就来,谢谢”的只占10%,只说“知道了”的占70%以上;能记住父母生日并能向他们表达自己一份心意的只占10%,从来没有表达的占60%以上;近4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父母生病的时候,很关切并能细心照顾的只占10%;父母批评的时候能虚心接受的只占10%,父母误会的时候能耐心解释、尽量让父母清楚事情真相的只占20%,“不解释,不理他(她)就是了”的占50%以上;知道父母最喜欢吃的菜的占10%,不知道的占50%以上;最喜欢的人是家长的占10%,最喜欢的人是老师的占20%,最喜欢的人是明星或其他的占60%以上;老师生病时能主动去探望的占10%,从没想过要去探望的占50%以上;在分辨亲人对自己关心的侧重面中,多数同学选择爷爷奶奶妈妈最关心自己的感受, 但有90%的同学不知道重阳节,更不知应为老人们做些什么……

某校一名女教师在带领学生郊游踏青时摔了一跤,摔得不轻,当时,她班上的学生都看见了,但没有一个人过来搀扶,同学们还是各自嘻戏、各自打闹,这名教师自己忍痛爬起来,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她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难过而失望地说:“平时白喜欢这些孩子了,唉!”长长的叹息让听者心中涌起不平和愤慨。这名教师,平时的工作中是个非常热情的人,很关心学生,可是,为什么在享受了教师的关心之后,面对教师的困境,学生们的心却如此冷漠?经过思考我得出了结论: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忽视了一种教育――感恩教育,我们有必要重视并补上这一课。

二、培养学生感恩情素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面对学生感恩意识普遍缺失的现状,我在工作中作了一些探讨,进行了一些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情素:

1、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1)召开主题班会,深化学生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我开展了“感恩”的理论教育,利用班会时间,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代或近现代有名的孝敬长辈的故事,组织观看有关感恩方面的电影,从网上查找感恩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持的结果。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要对别人的付出感恩,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忠于祖国、服务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道德情操。

(2)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强感悟。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我鼓励学生把每周别人为自己做过的、自己受到感动的事写成周记,要求学生在班上宣读体会深刻的文章并粘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为我付出得太多了,你们也许已经忘记曾经为我做过的事,但我永远记得。”“妈妈,我以前太任性了,从来没考虑过您的感受,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老师,我以前太对不起您了,您对我们那么好,为我们班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一再让您失望。以后我一定改过自新,做一名守纪的好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对生活、对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

(3)借助故事的讲述来加强对感恩教育的理解。

很多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很深刻,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会搜集一些富有感恩情节的故事给学生讲述。例如:“九岁的德国孤儿德比为了寻找失散的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便随时随处帮助身边的人,每帮助一个人,就请被帮助的人再去帮助另外10 个人。他说:‘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的行为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做十件好事’的行动!”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可见,这样的故事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开始认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意义。

2、通过及时评价,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

(1)引导学生在对事件的分析中加深体验。

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作为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做人应有的道德准则。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可爱的小狗在吃饱喝足之后对主人摇头摆尾,感谢之意溢于言表。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现,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知道别人的恩情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我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来。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比的美味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那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讲完这个故事,我的学生都哭了,我自已也泪流满面。我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他们把我们养育成人,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2)让学生在亲情主题教育中深化体验。

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如组织一次“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活动之后,不少学生开始主动帮家长做家务,从情感上理解家长。我在特定日子,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都举行过班级感恩活动:教唱感恩歌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在学校校园之声点播感恩主题歌曲等。在去年母亲节那天,我组织了“让我们记住母亲的生日”主题活动,在事先不布置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让全班学生逐一说出母亲的生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说不上来。然后,请能记住母亲生日的学生谈谈对母亲的感情,再请记不住母亲生日的学生谈此时的心情。这个活动的亲情教育效果相当不错。

3、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践感恩行为

(1)引导学生从学会说“谢谢”开始。

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感情世界里的回报,一句简单的道谢,也能给施恩者带来愉快的心情。因此,“知恩图报”可以从语言上的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表达谢意等。我要求学生接受教师递送的物品、奖状、奖品或得到教师的帮助、教育,以及得到同学、朋友的帮助时,要说声“谢谢”;接受父母、长辈递送的物品或得到相关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得到朋友和他人的帮助时,也要真诚道谢……当学生接受了“道谢也是感恩”这一理念的时候,他们便会做出更多的感恩行为。

(2)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

要让学生认识到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一些简单的行为也是对善意的回报。所以我要求学生,要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班级中有一女生,默默无闻为班级开关门,从无失责,确保班级同学能第一时间进教室,保证班中无失窃;班里几个男生长期负责班级里饮用水的更换工作,确保大家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等等,通过这些教育,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有了很大改善,班级里开始干净起来,那些为班级做了很多事的学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那些因违纪扣了班级评比分的学生感到了惭愧,逃课现象明显减少,足以证明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总之,我们要教育小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通过这种教育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

学会感恩,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倡导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温暖中学会感恩,塑造健全人格,从关爱亲人做起,进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让每个学生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让世界充满友爱,从而达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

[2]叶华茂 著《感恩教育的思考》。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7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5-0012-02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然而,感恩之心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根据小学身心发展特点,以“在活动中感悟,在发展中生活”为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人人都受父母的呵护,师长的指导,仰承天地甘露之恩。“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我们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承受着来自父母、师长、亲朋、社会如山似海的厚爱,但他们往往不屑感受,更谈不上回报。孩子们不知道感恩,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学校教育存在盲点,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因此,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悟母爱,从心灵唤起;第二阶段是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第三阶段是学会感恩,从身边做起。活动评选出100名“小孝星”、100名“好公民”和100名“好学生”。

第一阶段:感悟母爱,从心灵唤起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正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教会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可很多时候我们并未感悟到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以为那些都是自然的,都是我们天经地义该享受的,所以不曾发现。因此,我们启动了“感悟母爱”的德育活动,从二年级的“夸夸我的好妈妈”讲故事比赛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在比赛日,校园里荡漾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歌声,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及其家长聚集在操场,观看小选手“夸夸我的好妈妈”讲故事比赛。小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演讲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妈妈们的动人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真的懂事了,个个热泪盈眶。家长代表也发了言,说出了对孩子的期望。这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接着,我们在三年级开展“爱心日记”活动,让学生把妈妈每天为自己做的事记录下来;在四、五年级开展制作歌颂母亲的手抄报活动,摘录歌颂母亲的格言、诗篇和感人故事;在六年级举办“我的父亲母亲”作文竞赛活动。

“感悟母爱”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艰辛,了解母亲的无私、母爱的伟大,体验了爱的情感,懂得了爱的责任,学会了爱的奉献,自觉地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第二阶段: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国家?所以感恩教育应从孝敬父母开始。

孝敬父母并不是为父母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首先,我们在各班召开了“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并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活动,制订“好孩子行为自律表”,由家长参与评价,学校定期检查,最后评出“小孝星”。

“好孩子”活动让孩子们孝敬父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很多家长欣喜地说:我的孩子懂事了,勤快了,变得会体贴人了。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孝敬教育“四个一”活动: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轻松愉悦;自己动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让父母感到幸福;当一天妈妈,体验妈妈的辛劳;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增加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阶段:学会感恩,从身边做起

我们不但要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而且要感恩教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所有人,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感恩大自然……只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才能学会感恩。

在“教师节”我们举办“我为老师献礼”活动,开展“在校做个好学生”活动(形式同“在家做个好孩子”活动),让学生懂得尊敬师长;开展“当个小小好公民”活动,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乘车主动购票、让座等;开展“评选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举办“爱我中华”读书活动,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

感恩,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

感恩,让学生懂得了尊敬师长;

感恩,让学生懂得了关心、帮助他人;

感恩教育小故事篇8

一、感恩的现状

感恩是指人们愿意将自己因为得到帮助或好处而存在的感激之情表现出来并且愿意回报他人。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往往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只求享受,不懂回报。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很多幼儿常常表现出自私、不讲道理、缺乏爱心等等不好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像有时候孩子弄脏了衣服,老师和家长默默地帮孩子们清理干净,孩子们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并没有因此而对老师和家长表示感谢;我们可以看到在下雨天,体弱年迈的老奶奶蹲在地上帮小孩儿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连一声谢谢也没有;幼儿园为孩子举办生日Party,别的小朋友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但孩子并不感谢还嫌弃送的玩具太旧。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缺乏感恩之心。

二、感恩缺失的原因

这些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感恩的缺失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时候是由于他们并不懂得感知爱,并不懂得感恩的意义。造成这种缺乏感恩之心的情况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首先,对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单方面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品德方面的发展。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切都以孩子为先,付出从来不要求回报。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只会认为家长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会想着去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1、移情,以我心感他心

幼儿不知感恩,往往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这是需要感恩的,因此就需要家长、教师做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由于幼儿们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往往能从家长、老师的日常言行中学会感恩。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可以采用移情法。幼儿还很小,在他们的认知中,世上所有的东西,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都是有生命和思想情感的。因此,家长、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来运用移情法,让幼儿学会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学会控制消极情绪,从而做出分享快乐、互帮互助等积极的行为。例如,我们看到幼儿撕书时就跟他讲:“你把书都弄伤了,它该多痛啊!”当幼儿乱揪小动物的毛发时就对他说:“你看小动物都哭了,你再这样对它,它就不愿意和你玩儿了。”这种引导的方式要比打骂、训斥等方式有更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帮助幼儿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2、故事,以寓意感人心

我们在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时,常常可以利用一些含有感恩意义的诗词、成语或名人故事来进行引导。例如“知恩图报,善莫大焉”“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富有哲理的古诗词;“结草衔环”“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等成语;“戏彩娱亲”“卧冰求鲤”“鹿乳奉亲”等二十四孝故事;“探母”“罗斯福总统家失盗却感恩小偷”等名人故事。通过讲解这些诗词、成语和名人故事来让幼儿理解感恩,学会感恩。另外也可以让孩子们表达他们对感恩的理解,讲让他们感动的故事等。对于幼儿这个年龄阶段,故事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践,以行动送真心

让幼儿亲身参加一些表达感恩之心的实践活动。关于感谢父母之恩,在母亲节、父亲节等有意义的节日开展以“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我给爸爸妈妈讲开心的故事”“做一天家务”“我给父母洗脚”“搜集关于父爱、母爱的名言和歌曲”“给父母的自制小礼物”等为主题活动。还可以给幼儿播放一些亲情影片。通过开展上述活动,让他们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含辛茹苦,感受父母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爱,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会孝顺父母、回报父母的爱。关于感谢老师之恩,可以教孩子唱《感恩歌》《跪羊图》等表达感恩之情的儿歌,可以在教师节时开展以“送给老师一声祝福”“为老师自制贺卡”“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为老师做件事”“我想对老师说的感谢”等为主题的活动,表达对老师的爱和感激之情,传递感恩之心。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建筑行业自动化(精选8篇)
  • 下一篇:前台文员工作总结经典大全(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