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风险评估与管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1 栏目:写作范文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1

1、资产评估风险的涵义

资产评估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社会中介专业服务行业。目前,资产评估已经深入到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与资产评估事项有关的诉讼案件在逐渐增多,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评估风险的威胁。关于什么是资产评估风险,我国理论界和执业界有多种理解,如:资产评估风险是指“与资产评估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因资产评估事项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指“由于评估价值区间与客观价值的偏离,以及评估主体行为的失误(非舞弊或违法行为)产生危害评估报告使用者利益及评估者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对委估资产的评估值严重偏离现行市场价格,而给客户、第三者及其它不确定的利害关系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的法律诉讼带给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的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处罚的相关法律责任”。

对于资产评估风险的定义,至今国内并无定论,但是对资产评估风险涵义的阐释一般在以下几点是相同的:

第一,资产评估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评估项目信息或说明的不确定性、计价的不确定性、评估项目后果的不确定性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评估风险的发生,至于何地何时发生、发生何种类型的风险、发生的程度如何等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资产评估风险的发生是由于评估事项引起的,具体来讲就是对评估标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判断,给利益相关者造成经济损失,由此引起了法律诉讼。

第三,资产评估风险的承担主体是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资产评估风险一旦发生,其后果是使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 资产评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可能消除评估风险,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

2、资产评估风险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由于资产评估活动涉及经济领域的广泛性,因此,资产评估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两类,即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

2、1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又称刚性风险,是资产评估机构本身不能直接控制的,但又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发生错误或重大偏差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无法控制。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法律法规欠缺带来的风险。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评估行业本身也没有制定完整的法规体系。我国评估监督体系尚未形成,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很难验证。评估人员缺乏充分的执业法律依据。

(2)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资产评估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各部门在具体实施管理职能和制定执业标准时造成政出多门的局面,影响了资产评估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特定目的干预评估活动,强行参与评估,甚至人为操纵评估结果,严重影响了评估结论的公正性,造成资产评估值严重失实。

(3)市场信息不完善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很难找到公平的估价标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市场交易信息、相关技术参数不充分,信息的可靠性不高,增大了评估师的评估风险。

(4)行业自身发展不成熟产生的风险。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尚未形成,使评估师缺乏充分的执业依据而带来风险。

2、2 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又称柔性风险,是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能够控制和防范的风险,这种风险取决于评估机构内部评估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和评估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评估机构内部管理不健全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个别评估机构法制观念淡薄,将某些不合法或有争议的资产也进行评估;采取压价、垄断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业务;在承揽业务时违规操作,为关联方或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客户提供评估服务;评估机构规模大小、人员结构、执业水平等因素与评估目的存在差距等。这些状况都可能给评估机构带来风险。

(2)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国《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诚实正直,勤勉尽责,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但在实际执业过程中,有些评估师过分依赖委托方提供的信息资料,忽视对资产价值尺度判断的市场性,无原则地满足委托方的不当要求,明显高估或低估委估资产价值等等,由此导致评估风险。

(3)评估人员专业水平有限、执业能力不足而带来的评估风险。我国《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经过专门教育和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胜任所执行的评估业务。但是,实际中评估师个体的知识结构和评估经验总是有限的,而评估对象及面临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会使评估结果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即使执业经验丰富的评估师,也可能由于评估对象和环境的复杂性出现判断失误而引发评估风险。

实际工作中,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时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如,有些可控风险的产生就是源于不可控风险。

3、资产评估风险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评估类型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把评估风险形成的原因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3、1 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缺陷

资产评估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备。目前,我国只有国务院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办法、条例作为资产评估师的执业依据。资产评估管理中不同部门有不同部门的行政法规,由此形成评估行业多头管理、法度不一、执业标准不统一的局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无形中加大了评估机构依法执业的风险。

3、2 科学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建设滞后

日益专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业务发展趋势为评估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也对评估师提出了更专业、更综合的要求。但是,目前除了财政部已实施的两项基本准则和一项具体准则之外,其它评估具体准则、评估指南等尚在制定和修订之中。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不完备必然会造成评估师执业本身的高风险。

3、3 政府的行政干预和操纵

资产评估管理中不同部门有不同部门的行政法规, 造成了行业性的垄断和资产评估行业的条块分割局面,使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一块领地,资产评估失去了自由竞争的土壤。在一些兼并、合并和转让等评估事项中,政府行政部门出于各种情况的考虑,会干涉、操纵评估机构对资产的公正估价,从而客观上增加了评估机构的风险。

3、4 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

目前很多评估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监控制度,对评估中的项目接洽、协议签署、资产清查与鉴定、具体评定估算以及评估报告的编写等各方面缺乏质量监控,致使评估人员在评估操作中只注重工作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忽视评估的质量。风险意识淡薄是评估机构质量监控制度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此外,评估机构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评估质量的好坏与评估人员的利益不挂钩,难以调动评估人员讲求评估质量的积极性,往往会给评估机构和人员带来潜在的风险。

3、5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低下

为了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多做业务增加收入,评估师往往未能格守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滥用评估假设,弄虚作假,随意选择评估参数,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从而为资产评估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资产评估要求评估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执业能力。但是,由于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较晚,资产评估理论还不很成熟,评估人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相关培训工作不到位,因而造成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下、执业能力有限,直接导致评估风险的产生。

4、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对策

通过上述对资产评估风险成因的分析,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对策防范资产评估风险。

4、1 加快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评估准则体系建设

(1) 统一立法,加快评估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步伐

鉴于我国资产评估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统一,资产评估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辖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制定《资产评估管理法》,将国有资产评估和非国有资产评估都纳入它的管理范围,以此作为资产评估全行业管理的法律规范。其次,为了加强注册资产评估师队伍的管理,更好地发挥注册资产评估师维护各类所有者权益的服务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

通过统一立法管理,将资产评估纳入法制轨道,使资产评估人员有法可依,以保证和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 尽快建立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鉴于许多评估领域还没有执业规范,导致评估工作中的主观性、低质量、高风险,评估协会应积极推动和开展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操作方法的研究,在目前已实施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评估具体准则、评估指南、评估指导意见和资产评估质量控制准则等,建立起我国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使资产评估师掌握起执业的武器,减少资产评估的风险。

4、2 政府应当为评估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和支持中介服务业的发展,评估机构执业不受行业和地域的限制。政府要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评估机构进行宏观方面的指导和监督。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为资产评估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评估机构走企业化的自主发展道路。政府行政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中介服务业服务的意识,禁止行政干预和人为障碍。

4、3 资产评估机构应加强对评估风险的防范

评估机构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从长远利益来看,应当加强对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

(1)建立一只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资产评估机构要建立严格的用工标准,招收已经考取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人员。着意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力量,同时注意队伍的梯队建设。资产评估机构应定期举办有效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自学,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指导,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评估机构要建立对评估人员的奖惩制度,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评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执业质量,而且还会对防范风险起到有效的积极作用。

(2)招聘资产评估专家作为机构顾问

由于资产评估涉及的评估范围大,而每个评估人员的知识面相对有限,因此,评估机构聘请资产评估专家作为自己的顾问,非常必要。评估机构可以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主要评估领域,聘请在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金融、法律以及特殊资产等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作为自己的顾问,就资产评估执业中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咨询,定期接受资产评估法律法规、执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和专业指导。设立资产评估顾问,有助于提高评估工作质量,防范评估风险。 (3)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报告的内容及格式。

在评估实践中,由于存在评估人员在报告书中表述不当而在诉讼中败诉的事例,因此评估师应当按照不同评估范围来规范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内容及格式,做到报告书中的数据资料都有据可查。同时,在资产评估报告书尽量增加一些保护性条款或内容。资产评估报告的撰写要做到格式统一、内容规范、表述准确、语言精炼。完善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内容及格式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结果使用风险。

(4) 建立资产评估风险保险制度

为了降低资产评估风险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借鉴国内外同类行业的做法,评估机构应建立评估风险保险制度,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自身建立职业风险基金,进行自保,或者向保险公司申请设立评估执业责任保险,等等。

(5) 加强评估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资产评估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整详尽的标准化执业程序,如:执业操作规范制度、项目负责制度、内部审核制度、风险评价制度等,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和评估人员的利益,把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建立评估全过程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评估业务受理、评估前期准备、具体评定估算、出具评估报告以及评估档案管理在内的整个评估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每个阶段都规定出评估工作的重点和质量,以及评估人员防范风险应注意的问题。建立评估过程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规避评估风险的关键性措施。

4、4 资产评估人员应大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防止被停止执业等风险,评估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取得个人事业的长足发展。

(1)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评估风险意识

资产评估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资产评估风险是关系到自身生存发展和切身利益的大问题。评估人员要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业务理论和实践水平。

(2) 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就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行为、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诚实正直,勤勉尽责,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资产评估师在承揽业务、评估操作和评估报告形成过程中,不能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要在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双重独立,避免评估报告使用人的不当指控。

(3) 大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资产评估人员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资产评估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资产评估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资产评估的理论以及各种类型资产评估的方法。资产评估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觉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提高评估过程中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⑴ 潘学模: 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财会月刊, 2003、B8

⑵ 徐海成: 论资产评估执业风险及其管理,交通财会,2002、8

⑶ 王景升: 资产评估执业风险问题研究,财经论丛,1999、9

⑷ 程阳春: 资产评估执业风险及其防范,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⑸ 王秀东: 王淑珍,赵邦宏: 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3

⑹ 王景升: 资产评估机构的责任与资产评估风险的规避,财经问题研究,2000、5

⑺ 里嵌: 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注册会计师通讯,1998、4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2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廉政风险评估;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169-04

社会组织在权力配置和运行过程中,由权力运用带来的廉政风险是各种组织不容回避的问题,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各高校将廉政风险防范作为构建高校惩防腐败体系及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廉政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环境依赖性、隐蔽性、损失严重以及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频发于制度缝隙中和关键岗位等特点,通常防控难度较大;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十分必要。

一、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采用“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的方式,通过梳理各部门、各岗位和各环节潜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廉政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这种定性的评估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专家和业内人士经验丰富的优势,有助于提高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评估标准不确定

受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专业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领导、专家和业内人士在面对同样的工作流程时,可能会得出迥然不同的风险评价结果。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客观统一的廉政风险识别标准,在如何化解分歧问题上存在主观随意性。同时,由于专家和业内人士往往是在相对封闭和狭小的范围内查找廉政风险点,外部监督的力度相对薄弱,易产生廉政风险评估和防范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某些专家和业内人士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不认真查找风险点,将给后续的风险防控工作留下严重隐患。

(二)评估时点不明确

由于缺乏对廉政风险的系统把握,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的时点往往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评估间隔时间短、频率快。高校内部的各项工作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工作之间时有交叉且界面难以认定,如果通过反复召开座谈会,大面积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廉政风险信息的搜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投资—收益角度看,难免存在投入大、收益少的问题,不利于高校廉政风险管理的持续发展。另一种情况,更多高校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阶段性任务和临时性工作,或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击检查时才被动地进行廉政风险评估,这种评估时点的设定导致风险防范成为短期行为,背离了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的长效属性。

(三)评估程序不规范

规范的工作流程是开展廉政风险评估的基础,很多高校希望设立固定的工作流程和程序,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局面,然而这并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因为高校廉政风险评估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工作。在风险点的描述上,不同部门、岗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根据行政权力职能的变更,还可能发生风险点的变更,因此要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必须提前做好应对的预案,明确廉政风险评估的目标、评估主体、评估计划,并在实践中及时调整修正,真正达到有效应对廉政风险、预防腐败的目的。

(四)评估结果不清晰

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结果与许多社会经济现象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例如:错误与失误的界限、正常的经济交往与经济违纪的界限、科研经费合理使用与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的界限、按规定提取报酬与的界限、经验不足偶尔失误与的界限等有时是很难界定的。同样,在廉政风险评估方面除少数结果可明确以“好”“坏”评价外,大多数结果均处于两者之间,无法精确地用一个具体的数据或概念来度量与说明,不明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廉政风险防控后续措施的选择。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否精确与评估度量的方式和测量的尺度有关,因此,在进行高校廉政风险评估时,必须对评估的模糊性有充分认识,以找出正确的评估尺度和方法,尽量保证产生清晰的评估结果。

(五)评估责任不明确

现有廉政风险评估方式由于存在人为因素,一旦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应对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不得当,将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国内尚没有关于专家责任的专门立法,高校也尚未健全廉政风险评估相应的专家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因此,在涉及专业技术性、隐蔽性较强的廉政风险评估时,专家很容易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采取敷衍态度或危害他人利益而又不为人知[2]。在这种情况下,廉政风险评估的结果必然有失公允,廉政风险无法得到有效预防。

二、构建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自主办学权力的逐步扩大和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腐败现象在高校这片净土上滋生蔓延,职务犯罪、学术腐败、违规办学时有发生,不仅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严重阻碍高校和谐氛围的创造[3]。全面排查高校廉政风险源,制定廉政风险管理战略,建立规范统一的风险评判标准,科学合理地设置风险评估时点、评估流程,对风险评估进行跟踪评价和责任认定并最终有效地规避风险,已成为高校领导和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构建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迫在眉睫。

(一)有助于归避以权力为导向的高校廉政风险源

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目前更多集中在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这种分割式、被动式的评估方式不利于全方位、全过程进行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特别是在面对交叉专业和交叉工作时,极易出现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的现象。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研究的基本命题之一,是如何评价高校的腐败程度和廉政状况,而腐败产生的根源归结为权力的存在,廉政风险防范的过程就是权力规范的过程[4]。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是以高校权力为核心并按照权力存在和发展的路径进行构建,遵循管理学中的反馈原理和封闭原理,依法梳理权力事项,编制权力目录或清单,明确划分权力范围,清晰界定权力边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形成权力运行流程图,全面排查以权力为导向的高校廉政风险源,为科学评估廉政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二)有助于建立高校廉政风险常态化监管模式

现有的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现了立项式的线性思维,主要是以学校纪检监察机关为主导的廉政风险评估,这种评估方式不利于规避多因素导致的廉政风险,不能体现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的实时预防性,更不利于建立高校廉政风险常态化的监管模式。建立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是在完善“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保障体系”这一制度平台的基础上,强化纪检监察机关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通过事前评估、过程控制、事后纠偏的系统过程,真正体现“岗位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常态化监管思想,建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三)有助于推进高校廉政风险评估责任认定

对廉政风险评估,高校通常是前期重视程度很高,评估结果运用程度不高。当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时,对当初参与评估的专家、业内人士等未能进行责任追究。高校廉政风险评估实践中存在“虎头蛇尾”问题,对反腐倡廉工作无法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专家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廉政风险跟踪评估能力,使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和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四)有助于开创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新局面

在中央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推动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热门词语和热点问题,众多专家学者和从事高校纪检监察实际工作的同志对此进行了诸多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2008年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部驻教育部监察局对2003年—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统计结果显示,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涉案干部的职级中,厅级干部人数占总涉案人数的0、5%,处级干部占11%,科级以下占88、5%。统计数据表明,以往的廉政风险防控较多面对领导层面,忽略了高校普通工作人员,因此形成了领导重视、工作人员无视的局面。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是在强化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共同职责基础上,对廉政风险涉及的所有人员及工作进行评估,能够体现廉政风险防范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思想,从而开创全员参与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新局面。

三、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主要从三方面构建,如图1所示。该体系以高校权力为核心,由制度维、技术维和实体维三个维度构成,从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实体等方面满足并保障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的全方位需要。

(一)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的技术维

技术维是指高校廉政风险的综合评判体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研究各类技术要素,涉及在廉政风险评估中可以运用的各种技术措施和手段,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常态化评估时点的设置、评估操作程序、廉政风险评估指标以及评估方法等。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的技术维与常用的评估技术相比,重点突出伦理价值规范和评估活动的互动性,高校廉政风险评估各类技术要素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风险评估并非一个刻板、抽象的过程,而是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动态关系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交往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风险的观察者,也是参与者。在共同的项目下,参与者由名义团队逐渐形成事实团队,随之建立共同的目标、行为规则和评价标准,并在行动中保持团结、形成合力。高校廉政风险评估是一种从分散个体到集合团体的实践活动,为了共同的目标风险,各主体分工合作,进行评估。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的技术维,建立了风险评估的商谈对话机制,增加廉政风险评估的开放性和各类评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廉政风险共识,明确风险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应对廉政风险的合作意愿和行动动力。

(二)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的实体维

实体维是指廉政风险评估工作由谁来承担,承担者的资格要求及责任认定等。影响高校廉政风险评估实体维的因素较多,应该针对当前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现状,侧重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廉政风险评估运行模式、风险评估委托模式、评估人员的能力与资格、风险评估各方的责任认定等。

美国学者弗兰克·费希尔(Frank Fischer)从风险责任入手,详细研究了各个风险评估主体的责任,提出了风险政治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风险社会理论中关于“有组织地不负责任”概念。只要出现风险,就必然会产生责任问题。“人们在处理这些风险时总是想方设法回避责任问题。迷宫式的公共机构和一些公司就是这样安排的,即恰恰是那些必须承担责任的人员可以获准离职以便摆脱责任”。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廉政风险防范,仅片面追求技术措施是不全面的,在遵循功利性指标的同时,还应当考虑采取一种负责任的态度[6]。全寿命周期高校廉政风险评估实体维,注重通过社会舆论、道德榜样和个体内心的信念唤醒专家及从业人员的良知和觉悟,进一步规范评估专家的自我约束能力,按照契约式、等值交换式等形式履行各自承诺,以高度的责任意识规范专家的评估行为。高校廉政风险评估责任追究流程如图3所示。

(三)高校廉政风险评估体系的制度维

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的顺利开展,除了分析并构建评估系统外,还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规程,从而在众多利益主体面前,设立有效杠杆以衡量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防止核心利益在运行中遭遇权钱交易,避免人为倾向某一利益主体。

首先,为保障学校利益、师生利益,必须明确高校廉政风险责任主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强制要求高校必须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廉政风险评估。在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廉政风险管理的若干意见》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其中应包括高校廉政风险评估适用范围、评估时间、评估要素、评估程序、评估报告内容、评估报告备案规定等。

其次,制定高校廉政风险评估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廉政风险评估的具体要素、指标、方法与模型,规范评估的范围及深度,建立一套标准化、科学化、权威性的评估标准、程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兰、高校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2]窦丽娟、浅谈专家责任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1(6):270-271、

[3]范春梅、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84-86、

[4]郭广珍、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模式与激励[D]、沈阳: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7:33-34、

[5]邓波,罗丽、工程知识的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9(4):35-37、

[6]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30-33、

A life cycl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 clean and honest administr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IU Jing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fic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P、 R、 China)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3

关键词:风险评估 量化分级 重点监督 职业病

基层的职业卫生监督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且执法人员少,如何在卫生监督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笔者曾在基层试验,运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类量化管理,将危害最严重至无危害的企业依顺序划分为A、B、C和D四个等级,D类为无危害的企业,对A类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这样可以提高监督执法的效率,让执法的成本与效果比达到最佳。

1、依据与原则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标准,结合职业病危害申报和现场监督检查情况、分类及分级管理的原则,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对象进行量化评定,建立评定标准,实现职业卫生监督由定性监管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转变,使执法强度、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为职业卫生进行分类细化监督提供了依据。

2、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的模式

参照《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标准,制定职业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和分类监督管理频率表,按评分表对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逐条对照进行评分,对各项得分进行累加计算。所得分值作为评定被监督单位职业卫生状况的最终依据。分类管理是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划分为不同类别。量化评分采用百分制,有六大项内容,共16个评分要素。下面对这六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2、1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最主要参数,分值60分。

因为职业危害因素是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的最主要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不同,导致职业病的发生的概率与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故应对危害因素进行划分,分为危害严重类与危害一般类。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三条,以下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一)《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二)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三)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对存在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将列为危害严重的企业,除此以外,则划为危害一般的企业。

在此量化项目中,危害严重的企业得分为10分;危害一般企业得60分;无危害企业直接100分(满分),不再参与本表的评分,直接划至无危害企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为扣分项目。

主要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发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综合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因为车间岗位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可能会导致劳动者患上某种职业病,故该项目为倒扣分项目。超标一倍以内为扣10分,超标一倍以上为扣20分,超标两倍以上为扣30分,依次类推,直至扣完全量化表内所有分数为止,但原则上不可出现负分。

2、3无需量化直接划分至A类的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因素:本年度内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本年度内曾被行政处罚的情况。

因为职业病的发病情况直接会体现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有劳动者被确诊为职业病,表明该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且浓度或强度足够大,而且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存在漏洞,职业场所的防护设施未设置或无效,劳动者个人并未配备防护用品。故应以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业病报告卡为准,直接将曾发生职业病的企业直接划为A类企业,以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职业病的再次发生。

企业曾经因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被处以卫生行政处罚,这反映了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现状,表明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差,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日后需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故可以直接划为A类。

2、4是否有对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否经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审核或验收。查看企业能否出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出具的评价报告书,并且是否持有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审核或验收文书,分值为10分

2、5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分值为20分

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设置防护设施(占10分)和给劳动者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占10分)。

2、6职业卫生管理情况(10分),共分为六个评分要素:

(1)是否安排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3分)

(2)是否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3分)

(3)是否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1分)。

(4)是否在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1分)。

(5)是否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分)。

(6)是否有合同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真实情况。(1分)。

3、综合计分,进行量化分级及分类监督管理

对各项目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总分数。原则是不能出现负分数,扣分项目扣完总分即止。

3、1总得分为0~30分,为危害A类。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风险管理 评估方略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转变的大趋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与档案实体的保管作业。而信息化建设使得档案管理由实体档案向着数字化信息档案转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的处理,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诸如传递、接收、存储等环节连为一体,优化档案信息的共享机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管理工作者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比如,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形式的档案文件系统化地连接在了一起,构成有序的档案信息库。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为科学化档案管理改革提供了契机。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都配有信息化的网络,并且有关档案管理人员也能够进行信息化的操作。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为宏观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变革提供了经验。我国陆陆续续地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地健全,这种举措大大增强了各部门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分等级措施

档案信息化的风险管理宜采用分级的措施。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依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估数据,根据已经区分的风险级别,评定档案管理信息化风险管理的优先的风险等级。然后,在评估风险管理优先级的条件下,给每一级的风险要素加设风险管理要求。最后,依照划分的风险管理要求,来评估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不在可接受风险以内,如若低于可接受风险等级,就必须即刻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施展应对措施。

(二)风险保证金的预留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项目,项目预算应预留一定的风险保证金,为了有效应对项目由于需求的变化,降低事故造成的金融风险。此外,在不同地区或单位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项目负责人要从本区域档案管理的发展战略出发,制定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可行性,避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复投资,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采用逐步转变的办法

信息化的技术的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预测的,完全的规避风险很难做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宜采用逐步转化、持续改进的办法。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时候,决策者首先要考虑信息技术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和现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不能盲目地引进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O备的选购上,要制定与档案档案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标准规范。从设备的可靠性、风险性、成本等因素多方面评估,选购最合适的设备。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估方略

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涉及到很多的模型,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各种数学模型都在不断的优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估要存在于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中,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每阶段的内容差别很大,其对信息管理安全风险评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分析阶段的风险评估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阶段风险评估主要针对的是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获得环节,只有获取充分的信息才能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需求。分析阶段风险评估要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初期安全风险,满足其对安全性能的需求,进而从宏观的方面评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

此阶段涉及到的评估目标比较多,确切的安全目标对这个阶段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者必须进行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估,确保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能。

(三)运行维护阶段的风险评估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阶段对周期性地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红军,刘波,任鑫、基于专家未知权重群决策FANP和SVM的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J]、中国煤炭,2015,(12)、

[2]邓瑞生、加强企业档案管理 提高规范化水平 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甘肃省档案学会、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档案学会,2011、

[3]宁家骏、遵循风险管理规律,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谈信息化项目安全保障系统建设[J]、计算机安全,2008,(02)、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5

关键词:浅埋暗挖双线;下穿;安全风险;AHP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近几年,由于地下工程的迅猛发展,工程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使得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隧道工程规模大、投资高、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1],下穿段受地质、设计和近接建构筑物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大,其安全风险更高。风险管理在隧道工程中已有一定的经验,如范益群[2]在对国内外重大隧道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底公路隧道的风险管理模式,邓丽娜[3]针对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的特殊点,讨论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及层次分析法在隧道工程风险评估项目中的具体运用。本文基于AHP[4],结合尖坡村隧道工程,针对下穿段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实现安全、质量、环境、工期等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1 工程概况

尖坡村隧道位于贵阳市郊,交通网发达,近接左侧贵遵高速公路与环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DI2K3+130~+310段下穿环城高速公路,埋深24~27m,DI2K3+550~+565段下穿210国道,埋深20m,DI2K3+760~+930段下穿贵遵高速公路及立交桥匝道,埋深26~41m。

隧址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红黏土,坡残积()松软土、红黏土;下伏地层有三叠系中统贵阳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并有断层影响破碎带(),地下水较发育。隧道进口纵坡平缓,出口纵坡较陡峻;地面海拔高程1285~1350m,高差30~70m,进口里程DI2K2+498,出口里程DI2K4+973,全长2475m,最大埋深约80m,最小埋深18m,为浅埋双线隧道。

2 下穿段安全风险评估

2、1 建立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组织熟悉尖坡村隧洞工程情况的参建各方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集思广益,建立了用于浅埋暗挖双线隧道下穿段安全风险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风险评估层次结构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总权重

P

险 A1

地质

(0、297) B1节理裂隙情况(0、160) 0、045

B2地下水情况(0、278) 0、082

B3岩层走向与倾角(0、163) 0、139

B4岩性情况 (0、540) 0、028

A2

设计

(0、163) B5常规设计可靠性(0、258) 0、042

B6下穿段控制方案(0、637) 0、104

B7技术交底情况(0、105) 0、017

A3

近接

(0、540) B8道路荷载情况(0、238) 0、129

B9控制措施合理性(0、625) 0、337

B10近接距离(0、136) 0、074

2、2 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组对层次结构模型各因素的两两比较,按照1~9标度法打分,构建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即可得到各因素之间的相对权重,以第二层施工因素及以下各子因素为例,其判断矩阵为:

同理,可得到其他判断矩阵、和P。

2、3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本文在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及便捷性的基础上,利用方根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矩阵的计算为例:

(1)每行因素方根均值:

,,。

(2)归一化:

,,。

计算可知、、相对权重系数特征向量,同理可得、、,最终计算结果见表1。

2、4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主要是为了对计算矩阵及其结果进行相容性和误差分析,应首先计算其一致性比率,计算式如下:

(1)

其中,,为最大特征根,为矩阵的第i个分量,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2)。

表2 平均一致性指标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R、I、 0 0 0、58 0、90 1、12 1、24

一致性指标C、R、应小于0、10,否则说明建立的判断矩阵具有较大的逻辑矛盾。经检验,本工程中的、、和均满足一致性要求。

3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与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采取了以下施工控制措施:

(1)进出口台阶式洞门均采用控制爆破,严格控制爆破振速,其永久边仰坡防护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

(2)全隧采用暗挖法施工,设置复合式衬砌,隧道拱墙衬砌应一次灌筑,带仰拱衬砌应先施工仰拱。为保证下穿段安全,施工下穿公路及天桥段落时应采取控爆施工,严格控制爆破规模。要求按桥台(桩)表面质点爆破振速不大于2、5cm/s,公路路面允许爆破振速不大于10cm/s选择控爆实施方案。

(3)下穿环城高速公路段采用I16型钢钢架及42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每处采用3根42锁脚锚管,台阶法开挖且地表布设监控量测网监测。

(4)下穿210国道段采用I16型钢钢架及42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每处锁脚锚杆采用3根42锚管,系统锚杆调整为3、5m长。台阶法结合临时仰拱开挖,地表加强变形沉降监测。

(5)下穿贵遵高速公路段加强支护方式同上,下穿匝道处在加强支护的同时,还应将开挖上半断面用8cm厚喷砼封闭,并用22超前砂浆锚杆临时支护,锚杆间距1、5m长5m,梅花型布置,纵向间距3m。加强地面及匝道变形沉降监测。

(6)下穿段施工前应于地表埋设监测点,测点沿公路平行布置,均匀分布于隧道中线两侧,两测点间纵向间距5~10m,施工期间对监测点进行监测,若发现路面出现较大变形,立即加强支护,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以便处理。

4 结语

尖坡村隧道地质环境复杂,下穿段安全风险尤为突出,其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较多,风险较高。本文针对尖坡村隧道下穿段,基于AHP、专家调查等方法,识别出影响隧道安全的一系列风险因素,建立了适用于浅埋暗挖双线隧道下穿段安全风险评估的层次结构,对其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实现安全、质量、环境、工期等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钱七虎,戎晓力、 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4(4)

范益群,曾明,曹文宏等、 水底公路隧道的风险管理[C]、 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 2005(08)

邓丽娜、 层次分析法在隧道工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四川建筑、 2005(01)

许树柏、 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 1988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6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7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风险评估与管理篇8

摘 要 目的:静脉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在化疗过程中,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灭了大量正常的血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其毒性不仅对患者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还容易损伤血管而引起药物外渗。轻者出现局部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结构的损害。据资料估计,化疗渗漏率0、1%~6、0%,实际发生率更高。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化疗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化疗护理行为,对减少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减少护理纠纷,提高化疗成功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化疗的危害性对330例静脉化疗患者强化风险环节管理,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化疗 护理风险 评估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ursing risk in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Zhan Yunlian

Donggang Center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118300

Abstract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is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cancer treatment、Because in the course of chemotherapy,drug killing tumor cells,at the same time,it also kill a lot of normal blood cells and other tissue cells、its toxicity not only produce a lot of adverse reactions for patients,but also damage the blood vessels and cause drug extravasation、Light are manifested as local red, swollen and pain、Severe cases showed skin ulceration,necrosis and deep structure damage、According to the data estimation,the leakage rate of chemotherapy was 0、1%~6%,but the actual rate was higher、Therefore,in the course of chemotherapy,establishing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chemotherapy safety and regulating chemotherapy nursing behavior were important to reducing tissue damage caused by drug extravasation,reducing nursing disputes and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chemotherapy、Specific to the harmfulness of chemotherapy,we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330 cases of chemotherapy patients from 2008 March to 2009 December、Risk event rate is reduced by the identification,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xisting and potential risk、It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and prevente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Chemotherapy;Nursing risk;Assessment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30例,男185例,女145例,年龄16~76岁。其中肠癌86例,胃癌120例,乳腺癌66例,其他癌症58例。

化疗护理风险的识别

识别易发生风险事件的环节:癌症患者由于文化层次的差异、对化疗的认知程度不一、对化疗方案不了解,且由于患者处于疾病状态,身体状况差,心理负担中,长期的住院治疗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也使患者的家庭遭受重创,此时,如果我们对患者治疗时如果效果不理想,或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则极易使患者和家属心理产生怨念,对医务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再加上长时间的用药易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此时如果我们在进行护理工作时不小心谨慎,则非常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识别易发生风险事件的人员: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我们要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化疗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发现刚上岗的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熟练,即使穿刺成功但由于穿刺针固定不规范造成输液渗漏率增高,个别护士缺乏慎独精神,且自身对静脉化疗外渗后果认识不足;对新轮转的老护士虽然工作年限长,但接触化疗时间不长,对化疗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不及时等,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化疗护理风险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不同具体情况,如身体状况、基本病情、文化水平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其中,静脉条件的评估为重点,分为5个级别[1],当静脉评估>3级即视为高风险对象,应加以高度重视。1级静脉裸视,走势较直,静脉窦较少,弹性好,首次行外周静脉化疗;2级静脉不能裸视,但触之有弹性,静脉窦少,该静脉化疗

化疗护理风险的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的化疗专科知识培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化疗相关的护理知识,在对她们进行培训时要重点介绍化疗基本知识、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化疗急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相关知识。特别对新上岗的、轮岗及换岗的护士更要重点培训。

建立护患共担风险的管理模式:在化疗前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将化疗后可能的疗效以及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如实详细地告知患者和家属,使她们做到心中有数,并愿意承担因为化疗可能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加强化疗时的质量监控管理:①规范药物配制:当我们为患者配备化疗药物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标准去执行,避免使药物发生污染,此外,护理人员自身也要加强防护意识,保证自己的安全。②正确建立静脉通道:根据风险评估确定建立静脉通道的部位,并组织高年资、有责任心的护士实施穿刺。合理选择静脉,化疗时尽量避免使用下肢静脉输液[2]。如果发现某个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则我们在对患者进行静脉化疗治疗时一般需要由远端到近端交替使用血管,这样可以使上次因为化疗而受到刺激的血管进行长时间的休息和恢复。③静注或静滴要求: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针尖处无软硬度变化、静脉回血通畅无外渗表现后再接含有化疗药物的输液袋或注射器,妥善固定。④用药期间要勤巡视:科内每位护士都要有化疗风险意识,对化疗患者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及时发现化疗药渗漏,及时处理。在化疗时,在患者的输液架上挂上科内自制的统一写有“化学药液”的黄色牌子起到警示作用。⑤药物外渗后常规处理。发现药物外渗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保留穿刺针头,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局部封闭,患肢抬高制动、冷敷。⑥拔针要求:注药完毕换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拔针并压迫针眼,且不可不经冲洗就拔针,这样就会将化疗药液遗留在周围组织中,引起静脉炎的发生。

加强化疗后的质量监控:当患者化疗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特别是患者接受静脉化疗部位的皮肤,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觉,并观察周围静脉的颜色,仔细评估,避免由于患者发生迟发性反应而造成严重损伤[3]。化疗后应告知患者注意以下方面:居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控制探视人数,少到公共场所;注意用品消毒及口腔卫生;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注意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

注意化疗期间的营养供给:化疗期间必须重视营养的供给,如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要提供充足,尽量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勿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肾脏代谢,减少负担。化疗后常会引起患者白细胞减少,故应指导患者多食如猪蹄、鹌鹑蛋、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米等。同时应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餐后漱口,以免口腔溃疡。

适时指导患者做好康复锻炼:在治疗期间及康复阶段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促进全面康复。康复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锻炼方法和锻炼内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量要适当,以患者本人感觉心情愉悦、不特别疲劳为宜。

讨 论

由于化疗药物外渗后危害严重,因此要求护士要强化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用具及静脉穿刺部位,加强巡视,在巡视时能够进行仔细观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当患者化疗结束以后,我们要对患者的体征及一般情况进行严密观测,避免迟发性反应所造成的严重损伤。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泽海,于金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3-51、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人事文员工作总结心得(精选3篇)
  • 下一篇:科技公司上市要求(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