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财务基本规范(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1 栏目:写作范文

财务基本规范篇1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财务工作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不断完善自身内部财务制度,对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乃至全局工作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财务制度 建议 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为确保本单位财务工作科学和谐发展,结合实际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财务工作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重大意义

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全面完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乃至全局工作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实际需要。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全面宏观指导依据,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实体,要全面遵守落实上级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出操作性强、规范性具体的内部财务工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其次,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长足发展的实际需要。财务工作要切实履行职能,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工作制度来加以指导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各项财务制度的修订,对自身内部财务工作制度加以完善,及时规范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长足发展。

再次,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全局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财务工作牵涉面广,与各项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工作全局。通过不断完善北部财务制度建设,对日常财务行为进行强有力的规范,不仅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还能促进现有财务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将极大地推进工作全局的科学发展。

另外,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能不断规范会计人员日常业务行为,有效规避财会人员职业风险,促使财会人员不断养成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活动的良好习惯,确保财会人员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遵守上位法律法规制度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制度作为内部工作制度,必须严格依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工作制度规定不断完善,任何与上级各项规定相冲突的内容必须及时加以修订完善。

(二)及时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必须紧跟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工作制度规定的修订完善和实际需要而开展,应及时根据日常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现有财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必须充分结合实际,确保财务制度体系对日常财务工作能起到全方位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四)前瞻性原则。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尽量克服制度建设的时滞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充分考虑自身财务工作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而不能只顾当前。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应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财务基础业务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的日常业务行为,具体应包括货币资金、财务人员工作交接、会计稽核等。

1、应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修订完善货币资金管理规定,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和印章的管理作出明确具体规定。

2、应依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规定和会计稽核管理规定,在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规定中应明确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内容、程序、监交人员;在会计稽核管理规定中应明确会计稽核人员的配备和分工、稽核工作方法和稽核岗位工作责任。

3、应依据《会计法》,制定财务报告编制办法,明确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程序和内容。

4、应依据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管理规定,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账务处理、硬件设备维护、软件维护、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上机操作记录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内容。

5、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财务开支审批规定,明确各岗位人员对各类财务开支的审核审批权限。

(二)与财务工作相关基础业务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有关业务,具体应库存物资管理制度、医疗费用开支管理制度等。

1、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库存物资材料管理规定,明确库存物资材料的入库、出库、清查程序和责任。

2、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医疗费用开支管理规定,明确医疗费用开支范围、审批审核权限。

(三)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经费各类财务收支行为,具体应包括经费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内容。

1、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经费预算管理规定,明确经费管理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财务部门编制经费预算时应遵循的有关原则、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程序、部门预算编制及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相关责任义务等。

2、应依据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报、变更程序等。

3、应依据上级有关制度规定,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程、相关人员职责作出具体规定。

4、应依据上级有关制度规定,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实施办法,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流程及相关岗位人员职责进行规范。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支财务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开展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经营性财务收支行为进行明确具体规范,具体应包括经营成本开支、经营材料管理、经营收入管理等内容。

1、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经营收入回收管理规定,明确经营收入回收的组织领导、确认入账、回收措施方法、回收责任等内容。

2、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经营成本开支管理规定,明确经营成本列支范围和列支标准。

(五)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使用维护行为,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固定资产购建、调拨、报废、报损的审批程序等。

(六)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行为。

应依据有关制度,制定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基本建设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叶月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财务基本规范篇2

1、抓贯彻、定目标,出台县级、基层工会《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

福州市总工会在认真做好本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自查自纠工作后,根据省总工会的最新规定和指示,结合福州市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福州市县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2011〕34号)及《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办〔2012〕48号),积极组织各级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自查自纠工作,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互审互评的方式评选出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格单位,并予以表彰。

2、找差距、重整改,切实解决县级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

福州市总工会召开规范化建设部署会议,组织县级工会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要点,要求县级工会、市级产业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把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要按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的要求,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全面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3、抓示范、树典型,推进规范化建设见成效。

为推动县级工会开展规范化建设,福州市总工会选择了永泰、福清作为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先后在福清市、永泰县召开现场推进会,这两个试点单位在会上分别交流了规范化做法和体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永泰县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工作材料。会议同时通报了全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开展情况。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湘国参加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市级各产业工会,要认真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健全制度、对照标准,逐条落实;要抓住机遇,重点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等财务工作重难点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财务会计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工会重点工作的水平。经过这两年来各级工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县以上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财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会财务机构进一步健全、财务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会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二、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近两年来,县级以上工会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福州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2013年末至2014年初,福州市总工会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本项调研共召开座谈会5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其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所占比例分别为10、8%、69、3%和19、9%;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工会主席和其他人员分别占28、5%、53、1%、17、4%和1、0%。从问卷显示结果来看,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整体情况仍较为薄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会经费、会费收缴工作不足额、不及时。在调查中发现,72、94%(310家)的基层工会存在着拨缴经费标准过低、缴交经费不及时的现象。工会经费按规定及时、足额拨缴的单位只有115家,占27、06%。未能体现公平税负。同时,调查中还发现,有259家基层工会从未向会员收取会费,占60、94%;在有向会员收取会费的166家基层工会中,有47家基层工会半年才向会员收取会费一次,占样本总量的11、06%。大部分基层工会未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向会员收取会费。二是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总体水平不高。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专职工会财务人员37人,占8、47%;兼职财务人员388人,占91、53%。而且,调查问卷显示,基层工会会计人员职称水平总体不高且参差不齐,其中中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的有69人,占16、24%;初级职称有158人,占37、18%;会计员有184人,占43、29%;还有3、29%(14人)无会计从业上岗证。三是工会经费独立核算的比例有待提高。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开立银行账户的基层工会仅208家,占48、94%。在问及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原因时,部分基层工会认为工会经费总量少、设立独立银行账户手续繁琐且没必要,工会经费仍在行政账户开支。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行政支出挤占了工会经费。有43家基层工会虽然独立设置账目核算,却没有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工会一切经济业务开支仍由企业老板审批,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私营企业。四是预算管理不规范,执行不到位。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有228家基层工会未执行预决算管理制度,占样本总数的53、65%;在有执行预决算管理的197家基层工会中,13、88%(59家)基层工会日常活动经费开支随意性大,有超预算现象;11、06%(47家)基层工会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五是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半数的基层工会反映,基层工会活动经费有限,行政未能给予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不足以满足工会日常开展活动需要。

三、探讨影响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的工会经费收缴不足额、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未实行工会经费独立核算、预算管理不规范、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等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主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对工会经费收缴认识度不高。

首先,部分企业主本身对缴交工会经费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工会组织存在心理抵触。从企业方来说,企业追求的最大利益是成本最小化,从而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企业方认为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了企业利润,直接造成了企业的负担,因此采取了虚报、少报企业人数,以最低工资标准计征工会经费,甚至不交工会经费的方式来规避支出。再次,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一切开支必须由自己掌管,工会主席也是受命于企业领导,不能与企业领导平起平坐,工会开支不能任由工会主席审批。必须尽量减少开支,没必要多成立账户,财务人员直接由行政方财务部人员兼任即可。这种心理直接或间接造成工会活动难以开展、无法执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专用账户难以建立、财务人员配备不完善、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

(二)工会经费地税代征的作用和成效有待提高。

福州市2007年开始推行工会经费地税代征工作,从总体来看,工会经费收缴实现了稳步快速增长,收缴总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收缴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存在着经费拨缴率偏低的现象,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从2013年工会经费收缴数据分析来看,全市有15700家独立基层企业,缴费单位数13735家,拨缴面达到87、48%。人均应拨缴经费258元,实际拨缴率只有39%,人均月缴费工资标准1043元,仅是2013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工会经费委托地税部门代收,但地税部门只增任务不增人。为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地税部门有时难免顾此失彼,直接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每月仅缴交地税部门允许通过的最低标准的工会经费就敷衍了事。二是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由于税务征收和工会经费征收是两套运行系统,地税部门征收工会经费的前置条件是企业必须实行工会信息登记,企业必须在录入工会经费征收系统后才能申报缴交,如果部分投产一年以上的企业不组建工会、不主动登记、申报,逃避缴纳工会经费,而地税和工会两个部门对欠缴、拒缴的企业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进行约束,就无法对这些企业形成有效的制约。三是地税部门税务征收的平台优势尚未能完全为工会所用,征收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脱节。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财务人员受“双重”身份的限制。由于大部分行政财务人员兼管行政和工会的财务核算,财务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先是行政财务人员,其次才是工会财务。这种身份造成了财务人员的意识直接受企业领导的限制,一切工会活动要从企业行政出发,企业资金不足的时候就少交,甚至不交工会经费;企业领导认为没必要的工作就不需要开展,譬如预决算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当企业行政财务工作量大时,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得不到保证。二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基层工会组织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简单,不需要配备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这种现象也是导致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推动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从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入手,提高企业领导对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视。

要推动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行,必须要取得企业主的支持。第一,要通过立法,使企业正视工会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立法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的修订,在法律中加入强制性约束条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保护措施,提升工会组织的地位,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的,而不是依附于企业管理下的一个分支机构。通过法律,强化工会组织的职能,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是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是劳资双方利益的维护者,是劳资矛盾的“油”、“灭火器”,真正的理解工会组织,理解工运事业,尊重工会干部。第二,加大工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及各项工会发动的惠民活动、措施,提高工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发挥多方联动作用,结合政府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到企业中去,送政策送制度上门,广泛宣传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引导行政领导、工会干部和财务人员学习《工会法》、《新工会会计制度》《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增强其依法拨缴工会经费的自觉性。第三,上级工会应尽可能的多给予基层工会活动经费补助,以满足基层工会开展活动的需要,使企业行政领导认识到工会经费是开展工会工作和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从加强税务、工会、企业三者沟通协调关系入手,不断提高工会经费拨缴率。

要打破工会经费收缴的“瓶颈”,税务部门是关键。一是工会和税务部门双方要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反馈工会经费代收工作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工会要充分利用税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如地税部门在开展税收稽查工作时,把工会经费征收工作纳入其中,大力宣传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重要性,使企业深入了解工会事业的重大意义,消除对缴纳工会经费的抵触心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依法申报、依法收缴。二是要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尽早实现网络互联,保证地税征收系统与工会经费地税代征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两个系统“三同步”,即时间同步、信息同步、措施同步,使工会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信息及工会经费代征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证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三是要促使税务部门加大对不守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经费不缴、漏缴的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制约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工会经费收缴的足额到位,保护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

(三)从塑造典型入手,不断扩大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

要在全市基层工会中推进财务规范化工作,关键是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切忌一蹴而就。工会组织要精心选取一些财务管理较为规范的基层工会,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基层中去,以引导激励为主,积极帮助基层工会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挖掘出一些先进典型,并在全市基层工会中进行广泛宣传并表彰为示范单位,以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激励并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从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入手,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县市区总工会、产业工会要加强对下级工会财务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进行工会财务、经审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工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应用新的工会财务知识,可以邀请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有经验的专家对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讲解及指导。并且不断创新财务工作方式,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竞赛,促使基层工会财务在比赛中增进知识与沟通,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交流,从而进一步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发展。

五、结语

财务基本规范篇3

【关键词】 企业财务通则; 框架内容; 财务体制; 财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25-03

1993年7月1日,我国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旧《通则》),在特定时期,旧《通则》对于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其有效性受到了挑战。2006年财政部对旧《通则》进行了修订,颁发了现行《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相对于旧《通则》,现行《通则》还原了财务管理本质,顺应产权制度改革,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推进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但是现行《通则》自2006年以来,并没有修订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现状不相适应。因此,对《通则》进行修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行《通则》框架内容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财务管理相关理论,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框架内容进行重构,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完善《通则》提供参考,使《通则》更好地发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作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通则》框架内容问题分析

《通则》作为规范和引导企业财务行为的制度,应该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是现行《通则》的框架内容存在逻辑上的疏漏和理论上的欠缺,值得我们深思。目前《通则》的框架除了总则和附则之外,主要的章节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信息管理和财务监督[ 3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通则》在框架的分配和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下面从理论层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首先,《通则》中涉及到的财务活动并不全面、完整;其次,《通则》的内容存在与其他规范界限模糊之处。

(一)《通则》涉及的财务活动相关问题分析

《通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与管理者的利益诉求挂钩,具有主观性,为了防止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主观随意性,故进行规范。因此,《通则》要围绕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规范其财务管理行为。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 4 ],《通则》应该针对不同财务活动所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界定。然而,现行《通则》中涉及的财务活动并不全面,其主要章节包括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并没有与投资相关的章节,或者说与投资相关的章节应该与这些并行,目前《通则》的框架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因此可以增加与投资相关的章节。另外,企业财务活动中营运活动应该阐述的是企业在进行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资金营运情况,而不是资产的营运。现行《通则》中资产营运一章论述了企业内部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管理,这部分资产的管理融入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论述会更具条理性,在此基础上,这一章也论述了对外投资、对外担保、资产损失、处置以及关联方交易的相关规范。可以看出,这部分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的内容应放在与投资相关的章节中,而资产损失和关联交易涉及财务会计的内容,本文下一部分会详细论述,资产营运这一章并不能清晰明确地体现由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

(二)《通则》与其他规范界限模糊的相关问题分析

《通则》作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规范,其内容存在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交叉的部分,导致《通则》与其他规范界限模糊,详述如下。第一,资产减值和关联方交易的相关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的内容,属于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相关领域界定不清,导致交叉重叠,应该删除该部分内容。第二,成本控制当属管理会计中的内容,属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领域界定不清晰,在《通则》中单独成章是不合适的。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财务管理是关于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的管理。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运用特有的方法进行记录、确认、计量,并且以财务报告为主要形式向经济利益相关者进行报告的外部会计。现行《通则》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关联方交易等行为涉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对这部分内容均有详细规定,故现行《通则》论述的这部分内容属于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混淆不清的情况,应该删除。管理会计是为了使企业管理人员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加工、整理和报告财务资料和其他资料,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经营决策的内部报告会计。对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是管理会计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等,并且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领域均涉及成本管理,更加证明成本控制属于管理会计的内容,而现行《通则》将成本控制列为重要规范内容单独成章是不合适的。

二、《企业财务通则》框架内容完善思路

针对《通则》框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本部分对《通则》框架内容进行完善,首先对《通则》框架进行重新表述,随后根据完善后的框架阐述《通则》具体内容,以期为政策制定者修订完善《通则》提供参考。

(一)《企业财务通则》框架完善

明确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象等内容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范围,为《通则》的框架结构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上述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内容的论证,结合现行《通则》的结构和内容,可将《通则》的框架结构定位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第三章资金筹集,从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第四章资金投放,从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第五章资金营运,从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三个方面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营运情况进行规范;第六章收益分配;第七章信息管理;第八章财务监督与员工激励,从财务监督和员工激励两个方面进行规范;第九章附则。

完善后的《通则》框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从理论上来讲,《通则》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或客体,即财务活动,故《通则》的框架和内容按照企业的财务活动展开,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信息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托,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率。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财务监督进行保障,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需要相关政策的激励,财务监督和员工激励能够保障企业财务管理顺利、高效进行。从企业角度讲,《通则》制定的目标是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框架围绕企业的财务活动展开,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便于企业按照相应的财务活动中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从规范制定者的角度讲,完善后的《通则》框架内容,是在原《通则》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与完善,在保留原有框架精髓的情况下,进行了必要补充和删改,使得完善《通则》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二)《企业财务通则》内容完善

针对现行《通则》部分章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通则》内容进行规范和界定,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章,总则。在现行《通则》的制定目标、适用范围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比如财务管理的内容、职能、目标、财务管理的对象及本质等,明晰《通则》的规范对象,同时也为其他章节提供理论铺垫。

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按照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职责)、财务回避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的顺序进行介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规定企业内部各财务活动的运行方式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因此本章应该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控制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内部结算制度、奖励及约束制度。

第三章,资金筹集。本章是规范筹资活动中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两大部分,其中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即向投资者筹资)和债权融资(即向债权人筹资)两类,各部分的比重应有所均衡,在现行《通则》的基础上按照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的顺序进行调整和论述,并且增加对债权融资相关内容的规范。债权融资按照融资渠道分为银行贷款、民间信贷、债券融资等,对筹资活动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涉及筹资方式、筹资规模、资金占用时间以及筹资用途等方面。

第四章,资金投放。本章是规范针对投资活动而进行的财务管理行为,从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为对外扩张而对外投资,即对外进行股权和债权的投资;为扩大再生产而对内投资,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都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对投资活动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涉及投资规模、投资方式和投资结构等重要环节。投资活动是企业的重要财务活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各项活动。规范投资活动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资金营运。本章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是针对企业营运活动的财务管理行为。营运活动围绕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相关环节展开,所以,本章的结构可以定位为:企业采购材料或商品时对资金营运的管理,即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财务管理;企业生产在产品、产成品时对资金营运的管理,即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财务管理;企业进行产品销售时对资金营运情况的管理,即企业的销售活动进行的财务管理。

第六章,收益分配。本章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是对收益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的财务管理行为,从收益来源和收益分配两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界定。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外投资等角度对收益来源进行规范。从收益分配时间、收益分配对象、收益分配顺序等方面对收益分配这一重要财务活动中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

第七章,信息管理。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率,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通则》的内容应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此这一章节在现有基础上应该增加关于新的财务管理组织、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工具等相关内容,如财务共享中心、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使《通则》的相关内容能够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接轨。

第八章,财务监督与员工激励。在现有财务监督的基础上,增加员工激励内容,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在这一部分中,主体是介绍精神激励、薪酬激励、晋升激励等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对股票期权、管理者持股、年薪制等具体激励机制进行规范。

第九章,附则。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由于《通则》长时间并未进行修订和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通则》进行指引,因此修订《通则》刻不容缓。本文结合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通则》框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通则》的框架内容进行重构,增加了与投资相关、员工激励的章节,并对其他章节进行了调整。现行《通则》除了框架内容不完善之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通则》的内容基本是概括性的,而企业中具体的财务情况是十分繁琐和复杂的,只有方向性的指引,并不能发挥《通则》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作用[ 5 ]。应该丰富企业财务制度框架,既有基本规范(《通则》属于基本规范)又有具体实施细则、应用案例。企业应当按照《通则》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财政部应对此进行适度引导[ 6 ]。企业可以根据《通则》,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达到既符合《通则》的要求,又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盖地,栾甫贵、关于《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4):25-27、

[2] 张先治、《企业财务通则》建立的理论基础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6(7):11-13、

[3] 王斌,周慷、《企业财务通则》:理论依据与逻辑创新[J]、会计之友,2007(10):63-66、

[4] 张先治、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研究:基于会计学科定位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7(6):48-54、

财务基本规范篇4

摘 要 在我国很多行业的财务管理中,对于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视,它是单位整体财务重要的部分,有其特殊性,只有保障了基本建设财务的清晰和可靠,才能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当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综合其在财务管理中出现qu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和提升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水平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基本建设 财务管理 资产

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1是保障整体建设工作财务管理的基础

在企业整体的建设工作中,基础建设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财务管理是保障企业建设的核心和动力,只要做好财务管理,才能对企业投资和收入做到条理清楚,分配合理,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收入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基本建设的投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做好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为做好其他项目扩大再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强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为企业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提供数据依据,为企业在扩大再生产前提供查漏补缺或是加强基础能力提供支持。

1、2是加强财务监督的重要保障

作为企业做好其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是为企业提供财务监督的重要力量源泉。加大对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力度,才能从基础上为企业进行合理诊断,分析其财务上的问题,及时在技术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而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的每一项程序和制度都关系着整体建设工作的环节,做好基本建设工作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就进一步为企业整体财务监督提供有力保障,保证企业资金流量的清晰透明,保证企业发展生产的稳定可靠,保证企业在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

1、3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必要投入

企业发展无非就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其资金投入和项目管理等方面会无所不用其极,利用各种方式,对内部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以保证其最大化利益的正常实现。

加强企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使得企业的收入费用能够清晰明了。管理者通过分析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所统计得出的数据报表,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其他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资本的使用方面协调出对企业最为有利的配置方式。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为了获取利益盲目投入资金的现象,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埋下了很多风险,通过基本建设财务的分析,使得企业在投资阶段能够量力而行,做出合理安排。

2、基本建设建设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2、1会计工作不够规范

会计工作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工作三个方面产生。

会计工作的不规范,首先在于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尤其在基础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操作不够规范,对建设方面工作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不够熟悉,只负责应付上级交付的任务,无法对管理工作提出更可靠的方法,并且很容易忽视点一些重要环节,遗漏相关重要的财务数据。

再一个就是会计制度的不规范,许多企业的会计操作方式有自己的套路,但是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去规范,导致每一个会计工作者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摸石头过河,很容易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同时领导也不够重视,从而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埋下隐患。

第三个就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很多项目建设在资金投入和实际施工方面步调不一致,要么就是建设资金在最后的时间统一拨付,要么就是在提前对项目过程做好预算工作。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企业无法对当前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核算,使得资金管理与实物使用有些脱节。

2、2财务监督力度缺乏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有了财务监督,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规范和合理,企业的建设工作才能无后顾之忧。

在很多企业中,企业部门规划中,缺乏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起到监督的工作机制,在企业的基本建设工作中,不做好预算,对日常的资金投入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导致投资无计划,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资金管理和实物使用方面的统计工作不够清晰,财务监督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会计工作者没有及时做好数据的整理记录工作,导致企业投入的无目的扩大,导致企业利益的流失。

在项目竣工时,财务应进行及时清算,然后再行上报审查。但是很多企业在工程竣工后,忙着在资金核算方面与建设方讨价还价,没有做好及时的清算工作,账户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有些资本投入无法及时回收,影响企业的收益。这些都是因为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基本建设工作正常有序完成。

3、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

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到企业运行效率和长期发展。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基本建设工作非常关键,在其项目投入中,对其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比较细致。

所以企业在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招录中,要严格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进行认真考察,尽可能找一些专业对口且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及时对其进行企业专项会计的指导,引领其迅速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同时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职业发展前景,赏罚明晰,做好沟通工作,因为只有工作人员的团结合力才能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稳固的资源保障。

3、2做好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监督工作非常关键,尤其在一些投资企业中,资金的每一步使用都关系着企业利益是否能够达到最大化,保障企业投资的合理有效。

在企业开展基本建设工作时,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要紧随每一步,不能拖拉,不然会企业的资金状况了解不实,导致企业资金的无故流失。

首先在项目开展前夕,对资金的预算工作,要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财务工作人员应主动去了解建设工作规划情况,要求项目建设方给出一个的资金规划和预算,保证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要有出处,尽量合理有效。

然后就是在资金的拨付中,严格审查,做好资金流量状况的记录工作。首先要项目建设方保证前期规划中建设的正常开展和项目辅助设备的及时到位,根据实际状况,认真审核后,然后将款项进行针对性的拨付,保证企业资金日常管理中的清晰度。

最后就是施工与完工期的核查工作。在日常的基本建设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应及时联系施工现场,对现场出现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和工程的进展工作进行认真核实,一来保证企业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是对企业规划资金的流向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够运用到实处。

3、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一套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和规范。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了明确的规定,日常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在相关事件的发生时有相关的措施进行弥补,对企业资金的无故流失降低风险、提供保障。同时也要求了企业内部人员在使用资金时应该去执行的工作程序,同时也更好地规范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应该做出的资金管理方式方法,避免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盲目投入资金,保证资金的使用合理可靠。

同时制度可以更好管理和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日常操作,避免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形成日常记录工作的不规范,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基本建设工作的正常资金流量状况。

3、4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为财管理形成合力

财务管理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是关系到整个企业各个环节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的各部门都应该对财务管理进行全力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数据保障,避免一些资金的无故浪费。

做好财务管理,各部门和企业管理层都应该充分重视企业财务工作,管理者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要求各部门能够及时地与财务管理形成合力,积极配合财务人员的统计工作。同时各部门应主动向财务部门申请和汇报,做到企业的每一笔资金都应该记录详细,为后期的统计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同时财务部门应积极向各部门做好财务管理法规和国家财务管理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明确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规范,积极为各部门在资金使用方面提供便利的审核渠道,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企业内部和谐,促进企业在各项工作中的团结有力,从而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薛雅平、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常见病”的防控、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10、

[2]李春涛,金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财务风险控制对策[J]、商业经济、2007、08、

[3]郭学琴、当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9,09、

财务基本规范篇5

一、目标任务

(一)网络建设。20**年内完成8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其中:谯城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0个;蒙城县、涡阳县分别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利辛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

(二)规范化建设。20**年完成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其中:谯城区完成1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蒙城县、涡阳县分别完成3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利辛县完成1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三)购买服务。全面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协议签订、考评、兑现率100%,资金规范使用率80%以上。

(四)人员培训。完成60名全科医生和70名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任务。

二、建设标准

(一)网络建设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基本达到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二)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按《**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考核,得分达到80分以上,其中房屋、设备、人员须满分。

(三)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执行。

(四)参加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人员,80%以上通过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三、实施进度

2008年3月底前,完成网络机构设置,签订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协议,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招标。

4月底前,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开工,选派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人员。

5月底前,上报规范化建设机构配备设备目录,基本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

6月底前,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完工。

7月底前,完成社区公共卫生年中考评,兑现半年购买经费。

10月底前,完成全部网络建设任务。

12月底前,组织社区公共卫生年终考评,兑现年度考评经费。

四、经费筹集

在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省政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市、区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和1:4的分担比例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各县(区)财政原则上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原则上按政府投入比例1:1配套房屋修缮、设备配置经费。

五、经费使用原则

(一)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各县、区卫生局、财政局根据省、市卫生、财政部门文件规定的项目、标准、程序和方法,依据绩效考评结果进行补助。

(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补助、人员培训、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以及考核奖励等。

1、房屋修缮按每个中心10万元、站2万标准补助。由区、县卫生、财政局按以下程序实施:规范化建设机构对照标准制定房屋修缮计划,报区(县)卫生、财政局审批;区(县)卫生、财政局根据房屋修缮计划,实施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各机构房屋修缮计划和议价情况报市卫生局、财政局备案;施工完毕区(县)卫生、财政局考核验收合格后拨付补助经费,不足部分从区(县)财政配套经费和规范化建设机构自筹资金中解决。

2、设备配置按平均每个中心15万、站2万元标准补助。区、县卫生局依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规定,按填平补齐原则,上报规范化建设机构需要配备设备目录,由市卫生局汇总后委托市政府招投标服务中心组织统一招标采购。

3、人才培训补助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培训,采取预拨与报帐相结合的方式,由市卫生局编制培训计划和经费预算,市财政局审核后拨付补助额度60%资金。培训结束后由市财政局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拨付其余40%的资金。

4、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补助经费,按照省卫生、财政部门规定拨付使用。

(三)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基本医疗费用减免等。

六、工作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县区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市、区(县)财政部门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严格按照财政厅、卫生厅《**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669号)和省民生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审计监督的意见》规定,对建设资金进行管理、监督和审计。

(三)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加大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增加公办机构比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原则上应由政府举办或公立医院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原则上也由政府举办或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确实不能由上述单位举办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四)严格规范化建设的考核验收。按照省卫生厅、财政厅颁发的《**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六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管理、统一基础设备、统一考核评估。

(五)强化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管理。实行合同制管理,年初预拨一定比例经费,年终考核结算。确定的补助单位和补助金额,应张榜公布,并报市卫生局、财政局。不具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或没有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予补助,服务不好的不能全额补助,服务好的予以奖励。

(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

财务基本规范篇6

一、目前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出现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此时财务理论研究的重点是财务概念和财务关系。规范研究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式,其基本研究范式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搜集并梳理相关文献,最后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得出用文字描述的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出现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取得数据,利用统计推断的理论和技术,对实际经济现象(或会计现象)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基于理论与观测的并行发展,而理论与观测又通过适当的推断方法得以联系。它的本质是回答“实际是什么”,该方法强调“假设数据检验”三个关键环节,其核心是通过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或修正前人的理论与假设,其目的是预测和解释现实现象。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研究范式是:首先提出假设,然后收集样本数据并建立分析模型,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数量特征的研究结论。

二、两种财务理论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一)两种财务理论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

1、适用于财务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财务学发展初期,财务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强化对包括财务概念、本质、假设、职能、原则、内容等在内的财务基础理论和财务法规的研究。由于这些价值层面的东西往往是难以量化的,因此此时的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应以规范研究为主,从宏观上构建财务基础理论体系和框架。随着财务学的逐步发展完善,财务理论研究不断向纵深拓展,研究的重点由财务基础理论体系和框架向更加具体的问题延伸,这就要求财务理论研究方法从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过渡到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通过对大量财务现象的探讨不断总结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对规范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完善与优化财务基础理论体系、丰富与拓展财务应用理论体系。

2、研究对象的差异。一般来说,对宏观层面问题的研究,如财务理论结构与框架的构建、财务法规、财务关系体系等财务理论中的上层建筑,只能通过运用以“理论性问题假设”为基础的“系统性概念”方能完成,因此主要选择规范研究方法;而对微观层面问题的研究,如投资、筹资、收益的实现与分配活动如何开展等,则应选择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精细的计量与分析,它们是一切宏观财务政策与财务制度创新的微观基础之所在。即,对于那些不能量化的问题的研究,应选择规范研究方法,绝大部分价值层面的问题一般都是无法或不宜量化的;对于那些能够量化的问题的研究,尽量选择实证研究方法,如对资金筹措的经济性、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运营资金管理的高效性、投资收益与风险权衡、股利政策的优化、财务活动的开展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可较多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可提高财务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3、研究逻辑过程及研究目标不同。规范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一般的抽象概念和原理出发,通过逻辑分析推断出结论。规范研究方法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价值主体(人)对价值客体(即客观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否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评价性陈述。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关注人的理想。规范研究受个人价值观、伦理心理的影响。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归纳法,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假设进行验证以求得近似正确结论的方法。实证研究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是对客观事物的状况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事实性陈述。它侧重于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主要依据一定的前提假定以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来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由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

(二)两种财务理论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

1、两种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

(1)规范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①内在逻辑的缺陷。规范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所推崇的演绎主义方法论。演绎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受到前提制约,而前提是否正确,在演绎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这又必须依赖归纳法和其他科研方法得出一般原理作为演绎的前提。通俗地讲,只要前提假设正确,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正确的。然而,逻辑之真并不等于事实之真,而且一旦前提假设错误,那结论必然错误。②价值判断的大量运用,致使研究结论主观性强。与实证研究方法相比,规范研究在对数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工具的选择上,相对就不能始终保持一种客观、超然物外的态度。规范研究在搜集数据资料时,研究者会根据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取舍,从而有利于自己研究结论的形成。③研究结论无法很好地对实务进行解释和预测。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你要过一条河,规范研究它无法告诉你以前人们是建造桥梁过去的,还是摆渡过去的,只会告诉你应该建造桥梁过去,还是摆渡过去。因此,规范研究更注重哲学性,而忽视对实务进行解释和预测。

(2)实证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①财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问题,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涉及到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的利益。因此,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无法完全摆脱价值判断。②研究人员在建立财务理论的过程中必然带有主观随意性。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理论模式的建立,都会受到研究人员自身价值观的影响。③在选择变量、建立数学模型时,有些影响因素无法量化。模型变量的选择影响着关系分析。以消费函数为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物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等,而研究中,我们常常只考虑收入一个影响因素。④统计上因果关系的局限性。作为模型必然有所抽象、有所简化,绝不可能再现实际中因果关系丰富多彩的各种规定性。并且,统计模型是进行假说检验的一种手段,其检验的本质是证伪,而不是证实。所以,统计分析无论多么高级、精细、复杂,也不可能证实实际上的因果关系,研究人员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2、两种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一方面规范研究的理论成果需要依靠实证研究方法来检验、证实或证伪,否则会导致从概念到概念进行循环论证,这样形成的未经具有说服力的实证检验的财务理论的可靠性是令人质疑的,很难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发展成为科学理论。纯粹的规范研究只会以不充分的论证方式接近认识的客体,极有可能陷入社会学大师布迪厄所谓的“只凭借自己的思考就认为能理解社会事实”的自生社会学陷阱,导致理论远离实践,缺乏对实务的解释与预测能力,从而偏离了理论研究的初衷。同时,在规范研究中,人们所持有的价值判断和行动准则几乎始终取决于一系列的“真实”说明。在规范研究中,不论运用归纳法或演绎法,都离不开通过实践去检验,也就是说要同实证研究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方法也并不完全是客观的,它会受到研究者思维方式、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到实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这是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利用实证法追求客观性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屏障。同时,实证研究的最终成果只有通过抽象逻辑思维的规范,才可能升华到理论层面;实证研究在对统计计量分析结论做出理论上的诠释并建立理论模型时,也依赖于前人规范研究的理论成果。

三、财务理论研究方法选择的启示与思考

(一)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现状。时至今日,规范研究方法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实证研究方法在运用中存在明显的不成熟现象,集中体现在借鉴过多、创新不足,一般是利用国外完善的模型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实务,真正提出基于我国特定理财环境的、具有开创性的实证理论与假设的并不多,从而制约了实证研究成果所具有的解释和预测财务现象功能的充分发挥。

规范研究方法在我国现阶段财务理论研究体系中应占据主导地位,但实证研究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通过实证研究成果来验证规范研究成果正确性的同时,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规范研究建立的财务理论框架,财务理论应当既有骨架,也有血肉。其次,财务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紧密联系实际,为财务实践做出贡献。财务理论研究需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开辟新的、满足我国财务实践需要的研究课题,以便在此基础上创建新的财务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我国财务实践过程中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难、热点问题也期待着实证研究成果的产生。最后,在一定范围内尝试实证研究方法,可为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转段工作奠定基础。随着我国财务学的逐步发展完善,财务理论研究不断向纵深拓展,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必然由规范研究为主过渡到以实证研究为主,现阶段的实证研究即使不成熟,但也可为其在下阶段的大规模推广积累丰富的研究经验。

(二)实证研究方法是财务理论研究的必然趋势

1、与规范研究方法相比,实证研究方法所具有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运用实证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推动财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规范研究相比,实证研究方法之所以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青睐,是由于其方法论基础建立在价值中立、强调可证伪性和可重复性三个基本观点之上。

(1)注重于定量研究。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可见,用数学知识对财务科学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实证研究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中的模型,通过准确的数学语言和严谨、缜密的数理逻辑,很容易地把要研究的财务问题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精确的描述,使人们对财务问题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更深入地解释和预测实务,为制定政策服务。

(2)价值中立。价值主要在两方面影响科学研究:一方面是研究者本人由于个人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因素之间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个人偏好,这些偏好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研究过程;另一方面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结论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研究结论可能被认可的程度、被哪些人认可等因素。因此,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将影响研究的进程。

(3)可重复性。实证主义起源于自然科学,因此进行会计实证研究必然会像研究物理实验一样可以重复。实证研究论文不仅公开其研究过程的设计(理论依据的选择、假说的提出、模型的构建、数据的收集、分析的结果与解释),他们还会说明其数据的来源,作者一般都在论文的最后附上一句索取数据的方法,并表明愿意提供重复其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2、实证研究方法的意义。财务理论研究方法是人们在探求财务理论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途径或活动的总和。对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在促进财务理论科学、客观、有效,进而使其成功地指导实践、遏制财务信息失真以及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促进财务学科的繁荣和财务理论的科学化。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财务理论研究方法是进行财务理论研究的前提,是财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样需要运用适当的财务理论研究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讲,财务理论研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的问题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要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只有正确地运用财务理论研究方法才能提高财务理论研究水平,促进财务学科的繁荣和财务理论的科学化。

(2)科学揭示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财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并日趋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但目前我国相关学者对方法论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财务理论实证方法的研究更少,对为什么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以及应该选择哪一种实证方法来研究问题的探讨几乎没有。探讨我国财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应用等问题,有利于规范财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使实证研究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地运用,最终客观地揭示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审计等领域的运行规律,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3)更好地发挥财务理论解释和预测功能。实证财务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研究财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剖析财务实证研究方法的本质属性,从技术方法的角度分析财务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以便使研究者更好地选择和运用财务实证研究方法,从而在财务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结出丰硕的成果,更好地发挥财务理论解释和预测功能,以指导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

(4)规范我国实证研究方法,提高我国学术研究质量。尽管十多年来,我国实证研究方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实证研究方法应有的解释和预测功能。因此,开展对财务理论实证方法的研究,无疑有助于规范我国实证研究方法,提高我国学术研究质量,科学、有效地解释和预测财务现象及其实务,揭示经济运行规律。

3、开展财务理论实证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证研究应立足于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增强实证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由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应大力倡导做开创性实证研究,推动我国财务应用理论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财务范畴的宽泛性,也为我国财务应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众多的研究领域。

财务基本规范篇7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及执行。工会预算管理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工会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各级工会依法聚财、科学理财、民主管财、有效用财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预算编制要本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真实合法、精细高效”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把经费支出的重点放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职工、维护权益等方面。预算执行过程要做到无预算不执行,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使用经费。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财务规范化建设具体要求。市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的要求,根据自身管理需要,按照新《工会会计制度》和《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研究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本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重新细化规范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账务处理制度、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将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债权债务管理等制度,按照要求重新对照检查,修改完善。有重点地从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入手,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全面规范,以确保各项制度的明确、健全、有效。

二、加强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指导,确保规范化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加快组织培训、交流活动。针对目前基层工会财务干部素质偏低,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重点加强了对基层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注重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强化薄弱环节。着重对《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会会计制度》、《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进行讲解和指导,并督促各县(市)区总工会对所属基层工会进行相关培训,使新《工会会计制度》能够有效执行。此外市总工会财务部可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基层工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使许多行政兼职的财务人员增强对工会财务工作的了解和责任感,提高了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是印发财务手册,服务基层工会。市总工会财务部将《工会会计制度》、《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丹东市基层工会经费开支标准》等资料汇编成《基层工会财务工作手册》,下发到各基层单位,使基层工会的基本财务制度得以完善,同时让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下顺利运行。

三是建立工会会计核算中心。针对我市会员人数在25人以下,但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基层工会情况,丹东市总工会建立工会会计核算中心,制定《丹东市工会会计核算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着力解决我市基层工会各单位因人员情况、发展情况不同而造成的会计资源配备和管理水平失衡等问题。建立工会会计核算中心,可以有效规范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整合工会资源、节约成本,从而进一步推进财务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监督考核与激励机制并举,推进规范化建设的有效落实

财务基本规范篇8

(一)会计的结构理论

会计的结构理论在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理论的制定大多用于实践的指导,而会计学科实践性极强,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从理论的高度概括抽象的基础理论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以指导会计实践。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基础的会计理论难以对准则的制定给予有效的指导,体系之间的联系也并不紧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理论,并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切实能够指导会计体系建立的科学、合理、适用的会计结构理论。西方把会计报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等内容纳入财务会计理论研宄,以会计目标为核心,通过表达目标的具体要求加得到联系目标与程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⑴同时,会计目标还是计量与报告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是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的途径。会计目标主要是通过将会计对象进行划分、确认、计量会计要素以及最终通过财务报告来实现的。这样,结构理论的过渡性理论层次就形成了。而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严密的逻辑,能有效地沟通与协调基础理论与会计实务。故我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考西方做法。

(二)会计的基础理论

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对会计准则理论框架有指导作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本源性的理论元素,有约束其他理论的作用。目前公认的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方法等。M会计基础理论的起点是会计本质。一般是先认识会计本质,接着才开始研宄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方法。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职能体现了会计的本质。而会计目标是具体化后的会计职能。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服务对象。

(三)会计的规范性理论

会计规范性理论体系是指导会计实务正确发展的会计实务体系。具体来说,它可以用于引导会计工作向标准化发展,也可以此对具体的会计工作做出评价,总之,它具有公认性、统一性和客观性,是对实践的认可和总结。会计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会计规范体系的基本层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规范理论的内容。从内容上看,会计规范性理论主要分为会计准则规范和会计行为规范,二者一起指导和规范着会计的方法和行为即会计实践的内容。由于会计方法全程贯穿于会计信息加工,与信息的规范程度与生产它所采用的方法+分紧密,所以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加工生产会计信息,所以说会计信息是会计行为的直接结果。会计行为规范正体现了会计的外在约束,在允许的准则范围内,会计行为在其敦促下良性发展。总之,会计准则规范和会计行为规范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联系,一起有效引导、制约着会计实践。

二、关于完替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思考

(一)加大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力度

一般认为,《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是中国目前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是从某些方面,如财务框架概念框架的内涵、性质作用等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还有一些地方亟待完善。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的积极作用,就要通过加大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宄力度,尽力丰富当前的财务会计理论。另外,还要注意研宄现阶段的财务会计问题甚至是未来可想见财务会计问题,通过意见是收集和讨论,丰富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推进财务会计理论的有 序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关注国外相关研宄动向等。唯有这样,我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才能更加完善。

(二)制定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合理的参考国外先进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对于中国不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是极有帮助的。但是在借鉴过程中,我们不能全部复制,而应当结合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实施的具体情况,有所保留的吸收那些能够适应中国现实的部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w

(三)注重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与美国的财务会计体系理论理论创新性较强的特点相比,我国所制定的财务会计体系理论创新性较弱。从这一点建议

(1)健全核算中心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

会计核算中信在进行业务运作时建立了非常严苛的内部控制制度,理清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将核算、稽査和资金工作进行分离,将会计专业化的核算水平不断提升,确保会计的核算中心其业务安全、正常的运行。在进行内部管理时要制定相对应的工作计划,建立起内部业务的规范,将内部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起一套考评制度,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会计的核算中心能够准确、高效、廉洁的为各个单位进行正常服务。

(2)建立起科学统一化的经费支出标准

因为现在所实现的经费开支标准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在执行起来非常的困难,因此每个单位都有本单位的开支标准,极度缺乏一致性,使得各单位间来说,为促使我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更好地发展,中国应该借鉴美国,注重对本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4要实现对中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就要敢于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创新巧妙结合在一起,使我国财务会计理论得到更好的完善。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根据协调、连贯和内在一致的规则,把创新与趋同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使我国财务会计界重新焕发生机,在国际会计惯例趋同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3)建立科学化的公共支出的预算管理体系

要不断进行预算管理的改革,将部门的预算范围不断扩大,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化的定额定员标准,使得将预算细分给每个项目每个部门,将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当预算一旦被批准,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都必须要严格的按照预算来执行;财政部门对每个部门从编制预算、下达预算、调拨资金到使用资金这一系列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给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提供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精选8篇)
  • 下一篇:关于清明节经典演讲稿(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