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通信电源概念(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2 栏目:写作范文

通信电源概念篇1

西门子工业软件亚太区郭涛博士说:“在新产品研发时,会考虑产品核心竞争力问题。对此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在概念设计时,从构思到草图规划到三维图示,很少运用了结构设计,细节设计的数据信息,包括电器,液压管系统控制。二是对于机床厂而言,如何设计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比提高产品质量更值得关注,而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在于概念的规划。”

针对机床行业,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始终是西门子软件关注的焦点。西门子新的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解决方案能从设计的源头开始管控。

在产品研发初始,研发人员收到一个设计需求的指令后,系统会自动把这一需求纳入到整个产品研发的流程中,同时搜索平台中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概念设计充分融入到设计环节中后。可以从源头调用各类可共享的资源,避免了设计中的重复劳作,又能吸取以往的经验,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设计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可用资源的利用率。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解决方案既能帮助企业保留以往产品的所有知识信息,又能使得这些历史数据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即使新人也能很快上手。

郭涛以齿轮的加工为例做了解释,齿轮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个抓手,负责抓住齿轮放到加工工位上进行加工,然后再将其拿走。虽然这是一组看似非常简单的机械过程,但对于整个机床来讲,包含很多非常细微的运动。通过概念设计解决方案,使得这套完整的运动在一个集成的系统平台上,实现了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到数字化产品的制造的任务。

通信电源概念篇2

【关键词】电子书包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2-02

1、电子书包定义及其特征

1、1电子书包定义

通常认为,电子书包是借助软件、硬件阅读的方法,把电子档下载到某一平台进行阅读的书本。当前,在国内对电子书包并未形成明确的定义,并且国内外对其定义的界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内外对电子书包定义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能够实现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学档、阅读电子课本、支持多种有效学习方式的学习工具,并且能够进行信息处理和无线通信。

第二种观点,将电子书包看做一种基于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开放教学资源,实现移动学习。

第三种观点认为,电子书包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便携式的学习终端,而且还应当提供开展学习活动所必须的虚拟学习工具及场所。

综上所述,本文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种具有以下功能的无线教学平台:软件、硬件无缝结合;能够实现为学生进行个体定制;含有电子化课本、教辅及其他学习资源和工具;能够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及网络连接。

1、2电子书包特征

主要对电子书包在应用过程中的特征进行讨论,简述如下:

首先,具有方便移动携带和移动的特征。具体而言,电子书书包是学生进行学习所需要的全部学习用品整合,重量应当在1Kg以内。如此一来,与传统书包相比重量就会减轻很多,能够较好的实现便捷移动这一目标。其次,电子书包还具有不受有线网络制约的特点,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的实现随时移动、携带。

其次,电子书包具有拓展教学内容的特征。在电子书包中,含有的数字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不仅仅可以利用电书包进行阅读、批注等最传统的活动,还可以播放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内容,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得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

再者,电子书包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电子书包能够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易错点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让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

2、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之应用策略

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成绩的提高为重点,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灌输知识的境地,缺乏主动思考、探索的过程。尤其是数学,作为一门十分严谨、抽象的学科,以数学概念为例,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解,产生认知,促进学生形成该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可以借助电子书包通过动画演示、模型再现、结合生活实例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较为真实的生活场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作具体的生活常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2、1数学概念认识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充分电子书包云端水柜,往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发送相应动画、视频等其他多媒体影像,吸引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感知,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亲手操作,体验周长的概念。教师首先利用电子书包创建情境,导入周长概念这一内容。可以制作动画,通过将两只蚯蚓分别放置在起点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中,通过蚯蚓的轨迹,向同学们展示周长的初步概念。

2、2数学概念引导阶段

通过上一阶段的动画展示,让学生们对相关概念具有了第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电子书包,通过多媒体资源对相关概念进行引导。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可以将相关学习素材发送到学生平板电脑,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观看、学习。

2、3数学概念应用阶段

在数学概念应用阶段,主要是通过电子书包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概念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一概念时,在进行了上述两步之后,到应用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包向学生平板上发送一张需要描绘边框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电子画笔,在平板上对收到的图片进行描边。以此,实现周长这一数学概念的应用和巩固。

3、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明显,它首先能够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引导。此外,还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过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通信电源概念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 会计 概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会计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然而从1999年提出“会计信息化”一词至今,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尚无一致界定,并且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产生了诸多概念和范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也影响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纵深发展。2009年4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描绘了未来5至10年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在答记者问的基础上,形成了《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文,在文中明确指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行业中不同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执行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化这样的基本问题都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与任务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总结,这有助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要研究会计信息化,必然需要准确界定和规范会计信息化以及与此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只有在其内涵清晰、外延明确的前提下才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否则将会因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带来研究上的偏差,而只有认清了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内涵,才能准确把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主流观点

1999年,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的观点,并指出会计信息化的涵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人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并将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传统以簿记为主的会计组织将可能消失。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之后,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诠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谢诗芬,1999)

“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其相互影响。”(袁树民,2000)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李希富,2001)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辛茂荀,2003)

“‘会计信息化’是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要求这一客观现实,而对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改造和完善的过程。改造的思路就是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置身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大背景下,建立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通过这一改造过程,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和外部系统实现有效联合、协同互动,并成为高度智能化、数字化、能动态感知经济活动信息的变化、支持实时处理与交互式活动的开放信息系统,从而确保会计信息在企业内、外部的流转渠道畅通,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可以随时共享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进行科学的决策判断。其实质可归纳为:互动、集成、实时、重构、共享。”(蔡立新,2006)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的信息技术化及其进程。”(王文莲,2007)

“会计信息化一般是指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发挥其作用而进行的会计工作。在会计工作中,要广泛应用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1T)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服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会计信息的生产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从各种渠道搜集和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应用是在会计工作中向各方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并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于玉林,2007)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子集,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内涵应界定为:在会计行业和组织或企业会计活动中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使会计信息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享财富,以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会计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促进会计行业、组织或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和会计业务的变革,以推动会计事业的发展。”(杨周南,2009)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专家学者对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在某些方面达成一些共识,如都强调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的分歧和理解上的偏误。并且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产生了电算化会计、计算机会计、网络会计、网络财务等不同的术语,这些概念都是从技术演进的角度考察会计受到的冲击和产生的变革,并未摆脱工具论的束缚,与会计信息化相比,它们并不能代表信息化的全部,不能体现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的实质变化和角色定位,然而它们的并存却造成了学术、信息技术及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在实际工作中,也还有不少人对信息化的认识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层次。这些都使得准确界定和规范会计信息化以及与此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变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将在总结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用系统科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进而剖析和明确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鉴于会计和信息化的概念和涵义是研究会计信息化概念的基础内容,但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却存在许多分歧,这必然会影响对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界定和把握,为了统一相关认识和澄清一些尚未定论的概念,本文将从会计及信息化的概念着手分析。

三、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剖析

1、会计的本质

关于会计的含义以及对其本质的认识,一直是理论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葛家澍、余绪缨教授为代表的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一是以杨纪琬、阎达五教授为代表的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不仅是—种管理方法,而且本身就是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论争执的焦点是:会计本身就是管理活动,还是会计是为管理提供信息的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其实两论并无绝对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两论都承认会计具有反映和管理两项基本职能,但都只是从会计的一个职能角度出发来揭示会计本质,会计信息系统论主要强调其反映职能,认为会计本身只是提供控制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反映是基本的,第一位的。会计管理活动论则主要强调其管理职能,认为会计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管理子系统来发挥作用的,把会计当作一种有人参加的管理活动。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各种对象、事件、过程都是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可以看成系统,管理是个系统,会计也是个系统。而通过职能尤其是基本职能可以研究系统的结构和本质。会计的基本职能为反映和管理。反映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的反映职能体现了经济信息系统的本质;而管理是指运用会计信息指挥、监督、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使之按照即定的目标运行,会计的管理职能体现了会计的管理系统的本质。没有反映,就不可能进行管理,反映为管理服务,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基础职能;管理是反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进行管理控制的要求出发,决定如何进行反映,通过管理才能发挥反映的作用,管理是居于主导地位,是主导职能。因此,两种基本职能不仅密切联系,而且相互渗透,通过外在的会计基本职能研究内在的会计本质,必然要求两论的融合,而非对立。将两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可形成全面的、科学的会计观。对此,笔者赞同李孝林等学者对会计本质的界定:“会计是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这一观点很好地将两论融合,既克服了两论不能全面反映会计本质的缺点,又体现了两种基本职能基础与主导的相互关系,还可提高会计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较为全面地描述了会计的本质。

2、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于1967年首次将其定义为:“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这样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并指出今后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1997年我国召开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之后,伴随着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实践中的广泛推进,人们日益重视信息化对信息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对信息化概念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和丰富起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可见,信息化已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历史进程,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融为一体。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必须用系统化观点多层次多角度来考察。所谓信息化,首先是一个“化”字,是指一个过程,即人们在一个系统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依此信息技术推动信息资源的传播整合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分层次进行。站在动态的角度,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信息化概念的层次内涵:第一个层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的面向事务的信息化。这是最低层次,也是信息化的起点,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人工的一种行为过程。第二个层次是面向部门或面向职能的信息化。这一层次已开始进入到管理层面上来。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即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第四个层次是企业信息化,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第五个层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最高的层次。当社会生活极大程度信息化以后,也就意味着我们真正进入了信息社会。

此外,站到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概念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伴随着人类四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社会也由农业到工业、由工业到服务业、再到信息业的产业结构大变动,以及相应社会形态的变化,由信息化所引发的社会形态变革,被称之为“信息社会”。由此,将会引发一个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的实质是从根本上改造社会生活的所有信息环境,其目的是优化任何一个有社会意义的活动结果。它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信息化的涵义十分丰富,对于信息化的概念不能单纯理解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或只理解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要归结到社会的变化,经济生活的变化以及某个层次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上。

四、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界定

鉴于“会计信息化”之词脱胎于“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对于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还应从会计信息化产生的根源入手,通过分析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演进关系及差别,去揭示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找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进而去界定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及内涵。

1、会计信息化的定位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阶段,是会计由手工会计向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的过渡阶段,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初步体现;会计信息化是在基本实现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两者都反映了一种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与过程,但在本质上却存在很大的区别,通过分析两者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把握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1)目标定位:会计电算化是以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为目的;会计信息化则将目标定位在企业实施整体信息化目标和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策略和需求基础上,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强调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实现核算管理的一体化,构建开放式的融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2)技术平台定位: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手段,建立远离网络的单机、多机或者多用户平台上;会计信息化则是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实现动态管理、集中决策,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3)功能定位: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以业务核算为主,以发挥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有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以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4)系统定位:从系统地位看,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处理,是一个部门级的概念;而会计信息化的地位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从系统层次看,会计电算化是以事务处理为主,会计信息化已上升到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

总的来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在两个方向上发展的结果,一是在横向上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形成集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于一体的ERP系统;二是在纵向上为了满足企业组织决策层、经营层与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管理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扩展,进而形成完整的会计系统。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高层次和阶段,它是会计观念的重大突破,它要求人们站在整个企业的新视角来认识信息化工作,它体现了会计的全面创新、变革和发展。

2、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综上所述,并结合现有研究文献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将尝试去探讨其本质和内涵,为会计信息化确定如下定义:会计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构和优化传统会计模式,达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融合,建立起符合现代信息管理要求的,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的开放式会计系统,提供真实有用、实时共享的信息资源,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全面落实会计职能,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核心作用,从而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的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会计是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既能提供信息,又能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它是信息处理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有机整体。在新的环境下,为了满足提供真实有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的会计基本目标,就要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有机的融合。

(2)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使会计信息提供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可以实时提供信息和远程获取、处理会计信息,实现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和信息高度共享,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

(3)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和管理)和具体职能(体现在对外进行能动反映的会计确认、计量、分析、报告和对内进行全面管理的会计预测、决策、调节、考评等八个方面)的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4)为了实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融合,必须触动现行的会计规则,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按照现代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要求,建立开放的会计系统,并与其他管理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融合,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以满足信息环境下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同时,要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

(5)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其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动态性,需要合理确定战略实施的进程,以促进其快速、稳步、科学、全面的推进和实施。

因此,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是技术变革和理论创新不断互动和融合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将更利于会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更有助于全面落实会计的各项职能,会计的地位和层次得到提升,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Z]、2009、

[2] 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3] 挑战、变革与发展——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观点纪要[J]、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7)、

[4] 谢诗芬: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J]、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11)、

[5] 袁树民: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J]、上海会计,2000(10)、

[6] 李希富: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兼议会计信息的市场化变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5)、

[7] 辛茂荀: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J]、经济问题,2003(7)、

[8] 蔡立新:试论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J]、会计之友,2006(5)、

[9] 王文莲:对会计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7(3)、

[10] 于玉林: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J]、会计师,2007(8)、

[11] 杨周南: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J]、会计之友,2009(12)、

[12] 高奇:系统科学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3] 李孝林、孙芳城、邓腾江、孔庆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14] 韦沛文:信息化与会计模式革命[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5] 周宏仁:信息革命与信息化[M]、人民出版社,2001、

通信电源概念篇4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

如,九年级惯性;一节复习检测中,我用多媒体播放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视频,同时提出问题: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练习深化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特点巧设练习,不仅突出了联系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途径。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韶峰、信息技术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整合的探讨、技术物理教学,2011、1

[3]潘献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时代教育,2010、9

通信电源概念篇5

互联网银行发展步入快车道。互联网银行概念股:证通电子、信雅达、科蓝软件、新国都。

三星或提前旗舰机。OLED概念股:中颖电子、濮阳惠成、精测电子、强力新材。

上海纺织集团与东方国际联合重组。上海国改概念股:交运股份、开创国际、上工申贝、万业企业。

京津冀首个环保统一标准实施。VOCs治理概念股:先河环保、雪迪龙、软控股份、聚光科技。

通信电源概念篇6

关键词: 互联网 图书馆馆藏外延 虚拟化 馆藏化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概念来说,内涵具有专指性和稳定性,而外延则具有模糊性与可变性。

在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馆藏这一概念,意味着图书馆所典藏的知识与信息的总和,在图书馆存在的任何时期都不会改变;而图书馆馆藏外延则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载体形态发生多样性的变化。以往单一的印刷体文献、信息、照相影音(包括缩微胶片、照片、影片等)、唱片音响等资料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只要一台电脑带上操作系统,加上各种应用软件,就可处理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档资料;通过通信线路与互联网相连,就可与世界各地的电脑交换信息。也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无限制的发展态势(只要有新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作支撑,就有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典藏地,依照传统的、静态的实体知识典藏与服务,再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改变图书馆馆藏外延,通过图书馆馆藏的电子化、虚拟化,将图书馆静态的知识体系向动态的知识领域扩展,将实体信息服务向虚拟信息服务延伸。

因此,图书馆馆藏必需产生两个方向性的改变:一是馆藏实体信息资源的虚拟化;二是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馆藏化。

馆藏实体信息资源(主要是馆藏印刷体文献资源)的电子信息化、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馆藏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资源在网络上共享。不仅要利用互联网扩充馆藏资源,将网络上相对动态的信息引入馆藏,成为相对静态的知识典藏,更要将这些资源连同自身馆藏文献(包括印刷载体文献、电子版文献)信息一道放入互联网中,使得这些实体与虚拟的馆藏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在网络上流动,通过编译软件在各PC机上的解译还原为原始的字符、图像、声音、动画,为读者所共享,从而使图书馆工作真正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使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成为互联网中的一个知识节点,将图书馆改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开放的知识服务主体。

在互联网时代,各地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实现连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通过网络服务器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成为交互的、资源相通的共享体系。

1、实体馆藏信息资源的虚拟化

实体馆藏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意味着实体馆藏资源的电子信息化,即:

1、1利用光学文字识别(OCR)技术将馆藏印刷载体文献扫描后转为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或具有关键字检索功能的Searchable PDF格式文档文件(PDF,特别是Searchable PDF格式文档因其拥有可跨系统平台开启,文字内容可被检索,可保留源文件的完整外观,可分页储存,节省文档储存空间,可复制文档中的图像、文字至其它编辑软件,文档中可含有超文本链接、声音和动画等信息,可通过搜索引擎利用其文字层执行关键字检索[2],也可加密,以确保所制作的电子文献安全性等优点,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的最佳方案。),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版PDF文献一道,使用LotusNotes数据库建立PDF文档数据库[3],形成图书馆全文电子文献资源库,不仅对电子文档数据进行了有效管理,而且扩大了馆藏虚拟信息资源的范围。

1、2将实体馆藏信息,即馆藏中以实物状态存在的信息,包括印刷载体文献、数据光盘(电子书刊、多媒体资料信息等)按照中图法的分类、著录格式转为标准、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MARC)数据。即以其机器可识别的标准数据形式装入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比如SQL、Oracle等),建立由馆藏实体资源目录信息组成的数据库,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软件的语句、语法、程序功能做信息记录的定义、修改结构、设置使用权限;实现信息记录的排序、查询、分组、过滤、更新、增加和删除;实现信息记录的创建、管理与连接;设置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4];使用数据库函数进行工作汇总,由此将整个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的管理工作放入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通过操作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管理。鉴于人力与时间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图书馆的印刷体文献不可能全部转为数字化文献,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需以提供目录数据库作为检索补充。当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的目录数据全部以准确、规范的形式进入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的计算机管理与在线检索、网络资源共享便以一种较高层次的形式实现。

2、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馆藏化

互联网上有用信息资源的馆藏化是将虚拟信息相对实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既纷繁复杂,浩如烟海,又严重冗余,质量参差不齐。网上信息的无限性、无序性与人力、时间的有限性及使用的选择性形成尖锐的矛盾。图书馆信息管理人员对网上信息的选择、收集、描述、加工、序化、存储不仅能有效解决以上矛盾,而且是将虚拟信息引入馆藏,扩展馆藏知识涵量,成为图书馆可对外提供、为读者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重要方法。

在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分布广泛,既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又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统一的目录管理。但是按照这些资源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的不同,可分成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3W或Web)和非万维网两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不同的信息资源采集所用的方式不同:

2、1万维网使用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简称SE)作为其检索工具,利用搜索引擎的原理: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进行工作。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又主要分为:

2、1、1全文搜索引擎(Full-text search engine):其工作原理是,网络机器人在Internet网中自动搜寻信息,使用其索引器为收集到的信息建立索引,使用其检索器根据用户检索语句检索索引库,将结果返还给用户。比如:谷歌Google(省略)、Lycos(省略)、百度(省略)、慧聪(省略)等。

2、1、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search index directory):以编辑员查看、选择信息,做成信息摘要,把这些选中的信息置入预先设置好的分类框架中的方式,成为经人工干预而形成的信息准确、导航质量高,但维护量大、信息量相对较少、信息同步性相对较低的搜索引擎。比如雅虎Yahoo(省略)、新浪(、

通信电源概念篇7

关于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

我国并没有关于信息内容产业的官方定义。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中,首次采用了“信息资源产业”的官方提法。在对国外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借鉴基础上,不同机构、不同专家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不同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在前几期刊登的《界定信息资源产业》一文中,作者将信息内容产业界定义为以信息资源为生产劳动对象,提供信息形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体,既包括传统的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商业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也包括提供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产品或服务的新兴行业。

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方式在继承国外信息内容产业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的产业发展特点,又结合了我国的现行统计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当前,许多地区也从鼓励本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了“数字内容产业”、“网络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多媒体产业”等不同的提法,但无论这些提法如何,从内涵来看,均属于信息内容产业的范畴。

信息资源产业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实现了数字化,而是在于凝结了创意和智力的结晶。

确定“信息内容产业”

国外提到的相关概念,反映了从不同国家及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界定信息内容产业范畴的现实情况。不同的信息内容产业的提法,也是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鼓励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国也应当采用一个被业内普遍接受和共识的名称,并明确其内涵,以更好地围绕其内涵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我们认为,“信息内容产业”的提法较准确,主要原因如下:

1、尽管“数字内容产业”的提法可能更加直观形象,便于理解,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依托网络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不断上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这一提法不能涵盖内容产业的全部范畴,非数字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也是市场上很活跃的部分(如调查与咨询业),并仍将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来看,传统载体仍然是信息内容的重要载体,其存在仍然十分必要。

2、信息技术应用对内容的制作、传播及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性,使数字内容产业得到业界许多专家的重视。“数字”两字强调了信息内容加工过程中,某些环节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易使人忽略信息内容产品价值存在于其中凝结的创意、智力的结晶这一本质,也不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产业发展。

3、随着信息技术普及,特别是信息资源处理技术的普及,数字化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的界限日趋模糊,表现在无论是从信息内容产业业态、企业(信息内容企业往往既生产数字化又生产传统的信息内容产品,如新闻出版业在继续生产纸质报纸的同时,也提供报纸的网络版),或产品上都很难将数字化与传统的产品完全分开。这导致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对特定主体很难区分开来,如对某一出版社而言,可能既生产传统形式的书籍,又生产数字化形式的书籍,对其管理就很难单就其一种形态进行管理,而且即使区分了,意义也不大。

4、数字化并未改变内容本身,按数字化或非数字化命名对信息内容或信息产品进行管理没有任何意义。如就药品而言,同类药品可以片剂、药水或其他形态存在,然而针对药品的管理并无针对其中某种具体形态的管理。

5、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信息资源产业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是否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而在于其凝结了创意和智力的结晶,仅突出数字化,极易忽略其中的核心劳动创造。

从当前我国对该产业提出的名称来看,“信息资源产业”是官方的提法,其内涵并不明确;“多媒体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等提法过于强调数字化程度。因此,建议业界统一认识,采用“信息内容产业”的提法。

链接:国外信息内容产业的相关概念

“信息内容产业”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已有相关的概念。这包括:从60年代起被普遍接受的“信息产业”概念,它实际是指信息技术产业(IT产业或称ICT产业),包括半导体产业、计算机软硬件产业,通信业等。70年代左右,出现了“信息服务业”概念,但是“信息服务业”不仅包括信息提供和信息咨询,还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如硬件维修和软件维护等。

上世纪90年代初,信息资源在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得到普遍认可。“3C”(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ent)即“通信、计算机、内容”的提法开始出现。其中,内容代表的是信息本身。由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产业化,为了与原有的“信息服务业”进行区分,国际上开始使用“信息内容产业”概念。

目前,业界普遍认同“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是在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首先提出的。1996年,欧盟在其《信息社会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的内涵明确为: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其产品范围包括各种媒介的印刷品(书报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服务、光盘服务和游戏软件等)和音像传播(影视、录像和广播等)。

当前国际上存在许多相类似的概念,比如: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文化内容产业、创意性产业等等,但这些概念并非等同于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

1998年,由英国多个政府部门和产业界代表组成的创意产业工作组提出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1998),首次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是指那些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成,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包含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等十三个领域。

2002年,爱尔兰政府出台的《爱尔兰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中将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 Content Industry)定义为创建、设计、管理和销售数字产品和服务以及为上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产业,是将传统内容产业、媒体和娱乐业、软件与多媒体、电子硬件和电信等加以综合集成的,新的经济活动领域包括数字游戏,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学习、虚拟教室、数字化协作的数字学习,与娱乐、预订旅行、财务交易、定位服务有关的商业与客户的电信/无线服务,主要用于科学与工业的高端成像、设计和虚拟现实工具与应用的非媒体应用。澳大利亚称为创意性内容产业 (Creative content industry),所谓的数字内容与应用需展现信息交流的特色,内容的本身需全部或部分具有知识产权,或可经数字方式制作或散布,或可被呈现为数字化的产品,并可通过网络或非网络的方式传播,包括影片的前后期制作、广播服务、音、视频出版、表演艺术等。

通信电源概念篇8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 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 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 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11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 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 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 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 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 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 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 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 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融资融券的交易规则(精选8篇)
  • 下一篇:人生之路(精选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