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2 栏目:写作范文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本科;途径;实践

积极发展本科及其以上层次的高职教育,系统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是建立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已成共识,但在高职本科发展途径选择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许多高职教育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视角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完全对立。一些地区和院校在不同理论指导下开展了高职本科教育的试点实践,选择这些试点中的优秀案例,总结提炼经验,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一、发展途径和实践探索

途径一:将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地属普通本科院校或行业特点鲜明的普通本科院校改制,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我国部分本科院校是由高职专科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来,升格后走的多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有高职教育的基础,让其改制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新建高职本科院校所需资源,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同质化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化。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和地属本科院校都是由地方举办或管理,其办学主要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让地属普通本科院校或行业特点鲜明的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有利于地方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实现专科职业教育和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系统培养地方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目前,尚无普通本科院校转制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试点案例,但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地属本科院校逐步转变办学方向,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为其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奠定了基础。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特定背景、特定时间有特定内涵的一种界定,它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本科教育,更不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教育的放大与拓展,它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征也有高职高专教育的特征,是沟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桥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开展高职本科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为我国高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主体,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途径二:由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办学基础比较好、办学效益突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升格举办本科层级的高职教育。

许多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都是按照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建设的,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模式、课程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办学经验丰富,升本后能继续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培养高职本科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允许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可使其有上进的动力,并形成示范效应;当高职专科院校发展到一定水平,超过其它高职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时,限制其升格可能会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本、专层次倒挂现象,不利于甚至阻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方面,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规定:“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自此,除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外,高职专科院校升格都被禁止。按照我国教育体制,高职高专院校一旦升格成为本科,即有可能跨入普通高等学校范围,就摘掉了“职教”的帽子,脱离原来职业教育的道路。为了稳定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部等部门的上述规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该规定也可能使有能力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院校因受限制而不能举办本科高职教育,因而不能充分利用原有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打击了这些院校的积极性。为此,可以有条件地允许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举办本科高职教育,并采取有力措施来防止升格后去职教化。如:可以规定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之后必须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明确定位,而不能变成普通本科;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限制高职专科院校升本数量,不能一哄而上,大量升本;制定高职本科院校办学标准,指导院校办学。

途径三:部分普通本科大学办高职学院实施高职本科教育。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支持本科高等学校举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在这一政策指导下,许多普通本科大学通过成立应用技术学院来举办高职专科或本科教育。这一政策是在当时我国高职教育非常薄弱,仅仅依靠原有的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高职教育的状况下出台的,鼓励本科院校参与高职教育,对扩大高职教育规模、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于能够充分利用大学的学科和资源优势,又坚持高职教育定位,部分学院办出了特色,成为成功的案例,如同济大学技术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院因为受学科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影响,被普通高等教育“同化”,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本科教育。普通本科大学通过创办高职技术学院实施高职教育是当时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应该明确高校分类,并有效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找准定位,集中精力办出各自特色,如研究型大学应发展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而不应继续举办高职教育,地方本科院校可总结和借鉴高职技术学院的经验,重点发展高职本科教育。

途径四:选择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某些专业实施高职本科教育。

由于当前教育政策禁止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的发展。让高职高专院校个别具备条件的专业培养本科以上学生并不会改变整个学校的办学层次,相反却既能够让院校安心发展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稳定高职高专学院的发展,又不会限制这些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发展。

辽宁省率先对这一途径进行了试点探索,2011年8月辽宁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计划在全省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遴选7个国家重点专业开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为将来推行高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提供标准和样例。目前遴选工作已经完成,计划利用1-2年时间,开发出具有辽宁特色的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途径五:通过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发展高职本科教育。

受传统“重学轻术”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直接转型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存在很大阻力,短期内难以实现。本途径是在不改变目前既有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高职专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对接来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合作,本科院校可以招收到优秀的生源,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为其培养的毕业生提供进一步升学渠道,提高学院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江苏省首先对本途径进行了试点探索,《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联合办学的模式。具体实施上,先由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合作方案,特别是统筹设计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保证两个阶段的教学体系衔接贯通,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招收的学生在高等职业院校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考核的方式由本科院校和对口高职院校共同制定,并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发展成为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发展高职本科教育需处理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应坚持高职本科教育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和阶段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高职本科教育的实施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工作中应坚持分类试点,不搞“一刀切”,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在确保途径多样性方面,国家需出台专项政策文件,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实践,积极探索实施高职本科教育的有效路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撑等,并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政策措施,逐步推广试点成果。在实施的阶段性方面,高职本科教育的举办需分阶段进行,如上述五种发展途径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途径“四”和途径“五”是在现有高等院校类型结构框架下进行的,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的难度较小;途径“三”是在现有高等教育结构基础上,对原有教育政策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进行的;途径“一”和途径“二”是通过直接建立实施高职本科教育院校的方式进行的,需对现有高等院校类型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因此,各地区和高校需充分考虑本地区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选择合适的发展途径和方式。

(二)需处理好高职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关系

高职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方面,二者都属于高等教育本科层次,都需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差异性方面,二者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前者属于职业教育,后者属于普通教育。考虑到其共性,在举办高职本科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把高职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对立,造成高职本科教育封闭化,限制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好普通本科教育的丰富办学经验和资源。考虑到其差异性,我们不能沿袭普通本科教育的经验来办高职本科教育,而要充分研究二者的区别,特别是高职本科教育办学的特点,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普通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较深厚基础知识的学术型人才,高职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普通本科教育主要以学科为依据,而高职本科教育主要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上,普通本科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高职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侧重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本科教育必须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本科教育要求必须具备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在教材等教学资源方面,高职本科教育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开发能力。

(三)需处理好高职专科教育和高职本科教育的关系

高职专科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定位上都是为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教育层次上的差异——专科与本科层次的差异。二者之间存在生源、办学资源和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二者存在的共生促进关系——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为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会增强高职专科教育的吸引力,带动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要处理好二者关系,使其有机衔接,协作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根据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确定二者之间的适当比例,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和衔接,以避免区域间、专本院校间重复建设现象;其次,高职专科院校和高职本科院校要找好自己的定位,错位协调发展;再次,进一步探索本科院校校内专本一体化培养、校际学分互认等多种途径,拓展学生进修渠道,增强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促进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学历;路径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每年招生的大学生越来越多,2013年全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3740574人,高职招生人数3147762人,2013年江苏省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江苏省本科招生人数255389人,高职招生人数252633人,不管是全国的数据,还是江苏省的数据都表明高职招生人数几乎占一半左右。刘任熊、李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62%的高职生对学历不满意,高达79%的高职在校生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1]。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提升专业学历路径和对策,既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能否尽早提升学历层次,增强就业竞争力,又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研究该问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而且有较强实践意义。以下研究以江苏省情况为例。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主要专业学历提升路径

1、“专升本”

江苏省的“专升本”是指取得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历之后,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成人高考,招生院校按照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考生取得入学资格之后,再进行两年左右的课程学习,考核通过可获得本科学历,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在各校外函授站学习或在招生学校成教院学习,主要采取业余和函授方式。

2、“专转本”

江苏省的“专转本”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高职院校的大三在校生符合报名条件可以报名(从2014年开始)参加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专转本”考试,招生院校按照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考生取得入学资格之后,专科毕业再进入录取院校学习,学习课程考核合格,符合毕业条件,可以获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该种形式是目前“专转本”最主要的形式;二是高职院校学生在第六个学期,由所在院校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的条件和人数向自主招生院校推荐,招生院校单独组织考试,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三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高考考生报考该项目,被高职院校录取之后,先在高职院校学习,到大三高职院校安排符合转段条件的学生参加当年专转本的报名,由分段培养本科院校审核报名学生的转段条件,符合即录取,录取之后学生在高职毕业之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考核合格之后获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3、“专接本”

江苏省的“专转本”本质上属于自学考试,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可以报名“专接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高职院校根据报名人数组班按照“专接本”教学计划开设学习课程,学生学习之后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可以取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4、自学考试

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就可按照自学考试报名的安排报考自己需要学习的专业相关课程,可以通过自己自学或者选择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可以取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二、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存在的问题

1、职业性衔接不够

职业性是对高等教育职业功能偏好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在于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2]。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职业性已经凸显,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和职业资格内容的深度融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主要有“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和自学考试,不管哪一种提升路径,在职业性衔接方面都不够。从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安排来看,自学考试仍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偏重理论学习,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实践应用性。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存在职业性衔接不够的问题。

2、课程设置重复

由于高职阶段学习和本科阶段学习是根据两个不同院校安排的教学计划实施,所以两个阶段有大量课程安排是重复的,影响本科阶段的学习,专业能力提升有限。以会计专业为例,自学考试会计本科专业考试计划安排的课程主要有:税收学、公司法与企业法、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审计学和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都与现有高职院校开设课程重复。“专接本”课程安排同自学考试,也是如此。“专升本”会计专业各招生院校开设课程主要:基础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审计、会计电算化等等,与现有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也重复。“专转本”会计专业各招生院校开设课程大都数与现有高职院校开设课程重复。

3、招生人数偏少

高职学生渴望提高自身学历。刘任熊、李畅通过问卷调查,在高职学生对学历的满意度调查中,62%的高职生对学历不满意,高达79%的高职在校生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这种现象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个人接受职业教育意愿还不高的社会现状的直接反映。同时也反映出,大部分高职在校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教育能改变命运,或认为学历对改变命运方面有“加速剂”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提升学历现有路径中主要是通过“专转本”这个路径。其他路径,“专升本”含金量不高,自学考试又太难,难以通过所有课程学习。

4、学习费用偏高

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现有的学历不满意,想通过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费用提升自己的学历。刘任熊、李畅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表示要提升自己的学历,提升学历的主要方式是专升本、自学考试、自考专接本、成人本科等。63%的高职在校生希望在大专毕业后一年内将学历提升至本科,85%的高职生希望用不高于10000元的花费获得学历提升。在现有制度下,高职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获取本科文凭的方式并不多,绝大多数提升学历的方式必须在大专毕业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实现;高职生大多数提升学历方式的费用远超过10000元。以江苏“专转本”为例,优秀高职生通过选拔考试后进入本三院校学习,必须接受两年的本科段教育才能获得本科学历,这两年学制期内仅学费就至少需要30000元。

三、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的建议

1、加强制度设计,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将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同属于国民教育的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通用型应用人才和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岗位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将两类教育变成并列关系,而不是高等职业教育为普通高等教育兜底。国家的高考选拔录取划定分数线是按照本科(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和专科(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两个层次划分,从国家层面转变观念,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这样高职院校学生就可以在一个类型的教育体系内通过上述路径提升自己的专业学历。

2、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加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性对接

专业是指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专业标准即专业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强制性的各专业的科学规范和基本要求[3]。专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目录、专业的能力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开办专业的基本条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制定专业标准可以理顺职业教育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专家参与,制定统一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确立统一的职业能力体系。实施形式可以采用4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也可以采用“2+2”的高等职业教育专本衔接教育。在制定专业标准时,就要充分考虑各阶段的职业性体现和不同阶段的职业性对接,既要安排好各阶段的体现职业性的实践课程,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又要充分的融入职业资格要求的内容,分不同阶段来组织实施。这样就可以避免现有提升学历路径的职业性衔接不够的缺陷。

3、一体化设置课程体系,避免重复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有了顶层制度设计,职业教育自身成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分为本科、专科不同层次,这样专科学生提升专业学历就可以在这一类型教育内完成。其次,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为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了前提。再次,不管是通过哪种路径来提升专业学历,都应在专业标准的基础上,一体化设置4-5年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而不是每个阶段单设课程体系,这样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递进关系,合理安排授课的学期,可以避免重复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还要改革现有提升专业学历的招生制度,比如“专转本”的招生,入学考试不能仅仅考核几门文化课程,必须要考核专业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现有的职业院校学生才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

4、多途径筹集高等职业教育经费,降低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学历的学习费用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筹集资金,创新投资工具筹集高等职业教育经费。能够利用的金融工具有:公益性教育基金、教育股票和教育债券等。利用这些金融工具筹集资金,需要创新投入资金获利形式,不能仅以货币形式支付,可以以提供教育培训、科研成果等形式来支付,例如企业购买教育债券,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采用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形式或为企业攻克难题形式支付债券本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一些盈利性项目和有一定收费权的项目可以采用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BOT、TOT等形式引入企业资金投入高等职业教育[4]。第二,实行弹性学杂费制度。建立学杂费支付与家庭经济收入挂钩制度,做好低收入群体学杂费支付保障机制,低收入群体支付学杂费不足部分可以采取免费教育券制度,较低收入群体可以采取优惠贷款制度,其他群体正常收费。确定不同专业办学成本,实行专业差别收费制度。第三,建立多种形式支付制度,确保有提高专业学历愿望的同学能够顺利提升自己的专业学历。根据不同经济能力情况可以分别采用预付、及时和延时支付学杂费等。

参考文献:

[1]刘任熊,李畅、 高职院校学生学历提升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4下):167―169、

[2]田建荣、关于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问题的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55-59、

[3]束剑华、关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的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05(10下):6―9、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3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自我提升的理念

教师自我提升应树立教学对象发生变化的理念。曾经从事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的教师,以前的教学对象是由初中升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和行为都比较幼稚。而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大都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他们经过艰苦的高中求学阶段,在知识的掌握上已大大超过初中毕业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思想和行为上趋于成熟,且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在面对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其教学方式、内容等必然要有区别。因此,认识到教学对象的变化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自我提升理念的首要方面。

教师自我提升应树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发生变化的理念。在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般是小学教师或具备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中学教师或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从事教师职业,两者进行的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是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全面但不过分要求具备专业特长。专业人才也只是具备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在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上显然不能和高级专业人才相比。而大学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则趋于多样化、专业化,加之目前困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不得不尽量多地掌握更多技能。因此,本科院校毕业生除有一部分踏上教师岗位外,更有一部分凭借在学校学的一技之长进入其他领域自谋职业。这就要求大学本科教育有更细致的专业划分,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更系统、更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专、学得深。由此可见,大学本科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专科教育在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上是大相径庭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进行理念提升。

教师应在个人素质和个人能力方面树立自我提升的理念。由上可知,曾经从事中等或专科教育教学的教师进入“新建本科院校”后,在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即培养目标上都有较大差异。要想胜任新的教学任务、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在个人素质和个人教学能力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比如向老教师学习、有计划地参加培训、进修等各种形式的再学习,在个人素质和知识能力、教学能力上进一步提升,了解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教师的特点和规范,学习高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自我提升的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自我提升应结合学校发展、个人发展、教学需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地说,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学历提升。从事中等专业和专科教育的教师一部分具有本科以上文凭,但有相当一部分只有大专学历,有些老教师甚至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文凭,这显然与目前高等教育要求具有一定比例的硕士、博士学历有很大差距。因此这一部分教师迫切需要在学历上提升自己。教师应结合个人情况,通过在职进修或脱产学习等不同形式提高学历,使自己具备作为高校教师的学历资格。教师的学历提升不仅使自己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层次得以提升,而且还优化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利益和学校发展利益的统一。

提升知识结构。21世纪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明显缩短。人们只有终身不断地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各种环境的挑战,跟上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步伐。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毕业生,五年之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十年之后基本过时。这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说明知识更新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尤其要及时更新旧知识,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全面提高知识结构的同时,获得一门能胜任专业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终身教育成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把自我发展与职业要求结合起来。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提升教学能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还未能从根本上摒弃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式的“满堂灌”。而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这些教师知识面狭窄、陈旧,教学内容肤浅,教学方法呆板,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当代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创造性人才背道而驰。一位好老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和欣赏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还要尊重与鼓励他们张扬个性。“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要以广博的知识体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外,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以此提升教学能力。在当代,就是要了解信息知识,掌握信息应用能力,才能了解本专业、本学科国际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更主动、更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的教学能力既体现在教学技术上,又体现在教学艺术上。当前提出的“情感式教学”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它要求教师把知识、教学方法融化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传授知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一流的。提升教学能力应当作为教师自我提升的重中之重。

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逐渐成为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世界知名大学都要求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科研,不存在不讲课的教授或不搞科研的教授。我国教育界近年来也强烈呼吁高等教育应该向研究型教育发展:教师要进行研究型教学,学生要进行研究型学习,这些都是在和国际教育接轨。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是适应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潮流,是新型高校教师的必备能力。之前我国对从事中等或专科教育的教师在科研能力、论文撰写能力上要求较低,科研能力达不到从事大学教育的要求。面对科研能力和职称晋升、教学评估、待遇等直接挂钩的压力,“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应该积极应对、敢于面对挑战。实际上,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也是教育研究的丰富资源。立足于自己的教学,把这些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再加上自己超越教材的先进知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用预先设定的假设去创造教学的新天地。并要注意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出原理并进行反思,力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趋完美。

提升综合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第一体现。中华古老文化中教师角色早已被定位为“传道授业”。可见,师德高尚是教师的首要前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提升综合素质还应体现在学识方面,即克服过分专业化的弊端,兼顾其他文化素质的学习与培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地理、艺术、心理等人文知识范围。当代世界已由单极转向多极化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多元文化教育: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惯。鉴于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注意克服文化知识偏颇的局面,拆除专业壁垒,广泛吸纳各民族、各国家、各学科的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和应用范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与时展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手段的创新者,继而培养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和开拓精神的学生。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专业特长,并注意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积极提升自己,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①孙红:《高校教师培训发展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4(11)。

②唐昌飞:《高校教师培训的原则与方式》,《交通高教研究》,2001(1)。

③孙黎、陈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4

【关键词】新升民办本科; 转型; 挑战; 对策

1、前言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本文通过探讨民办高校实现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升民办高校转型的应对思路和有效举措,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观;以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实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优质教学团队等等,这样才能促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的内涵

“转型”一词,指的是在某个领域内的一种大规模、系统化和根本性转变的过程。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是指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在发展方式和对学校的定位等一些关键层面实现系统化的根本性转变。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在学校定位上的转型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传统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努力建设一些新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用性的学科,实现学校学科结构优的化;二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向综合化的转型,着力于应用型专才的培养;三是在学校的发展方式上,侧重点由原来的外延扩张转变为内涵发展,新升民办本科本校的转型必须通过扩大招生、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增设专业等方式来完成。

3、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3、1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开展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力量。高等教育的发展史表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更是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的转变,是高校的历史责任,更是高校自身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要想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和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离不开心声民办本科高校不懈的努力,因而民办本科高校必须加快转型的步伐,在新的经济转型进程中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3、2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虽然已经成长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教育强国来讲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还很弱,质量不够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在实现大改革和大发展的前提下进入到大提高阶段,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得到更大的提高。我国的民办高校是我教育事业实现发展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力量,民办本科高校同样要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转型。

3、3是我国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时间很短,加之相关法规政策滞后、管理经验的不足,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具体来讲,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资金渠道比较单一,导致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基础建设不叫薄弱,因而办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特色也不够鲜明;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不适应办学的规模,难以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专业的设置与其他歌高校趋同,偏重于成本较低的文科类专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严重阻碍民办本科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4、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所遇到的挑战

4、1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

民办高校升本后,对学生的各项专业要求更高,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学校将学生集中起来教育,是针对国家相关部门以及省内自学考试的相关机构提出来的要求,成绩不再用来衡量各个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质量优劣,而是这些高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参加工作,能否找到中意的好工作,以及学校是否可以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提供机会已经成为检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这就要求各高校以此为标准来做出本高校学科建设的调整,特别是调整教学方案和计划。

4、2组织结构和学生日常管理方式必须进行变革

当前,社会上对本科高校已然形成一种固化的区分标准或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类似于国家所制定的标准那样清晰和明确,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是存在并且发生着一些作用的,比如说这种标准希望这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最起码在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向一个“大学”的标准靠近,这就需要新升民办本科高校不断地加强自身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这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任务中心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应有的持续学习、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目前,部分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已然在强调出勤率,这还是在沿袭过去的做法,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想区分专科教学与本科教学差异,从实质上实现升格,还应该在组织结构和学生日常管理方式做出新的探索和转变。

4、3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升本后,高校要想把学校建设成为真正的有实力的大学,教师的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为了民办本科高校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升格后的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创立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这些教师多是本科学历,这就使这些升本院校面临着高校教师的学历问题,迫使这些学校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同时大力招收优秀研究生人才,这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必须应对的首要问题。

5、新升民办高校转型的应对思路与举措

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实现转型,是一项紧迫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学校、社会、政府以及投资方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包含着内容、理念、环境、技术以及制度等诸多层面。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既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从自身角度来讲,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的关键是在之前规模扩大的基础之上,转型为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科学管理和特色培育,真正提高民办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

5、1转变观念,树立、落实科学的教育观

科学教育观的核心命题是以人为本。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要想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必须解决民办高等院校的定位不准、教育质量较低以及恶性的招生竞争等问题,这就要求新升民办本科高校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换言之,即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做为教育的重点,,在教育实践中始终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做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

5、2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人才教育的风向标。目前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对专业的设立不太合理,不利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同时也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要把市场的需求做为人才教育的风向标,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及时地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对已有的专业进行适时适度的适应性调整,对一些社会需求较少、报考率较低的冷门专业进行合并、停办、转向等方式的调整。

5、3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活动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工作的重心,事关高校生存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人才质量与办学的水平。当前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的首要任务是把教学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中心,增加教学的投入,强化内部教学管理,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及时地更新专业教学的内容,不断地充实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建设对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利的专业课程体系;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喝多民办高等院校中,教学方法依然比较落后,因而要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一些其他的科学的教学手段,积极鼓励教师研究和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后,要加强专业实践,加大力度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5、4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育机构最为重要的资源。目前,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流动频繁、结构不够合理等。师资队伍的素质、数量以及教学能力能力,直接影响着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要想促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必须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这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提高办学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之关键所在。

6、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要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实现转型,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体系的调整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学,追求卓越,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毕业生,保证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阙明坤、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01):87-91、

[2]张建雷、新升本高等师范院校转型问题探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7、

[3]傅大友、关于新升本科院校转型的若干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06):29-34、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5

2019年10月北京市顺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笔试课程考试将于10月19日、20日和26日、27日进行。自2019年8月1日起,能源管理(专科)、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英语(专升本)专业的考试计划有所调整,详见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关于调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源管理(专科)等3个专业考试计划的通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金融管理专业(专科)、金融学专业(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和采购管理专业(专升本)〔原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主考学校有所变更,详见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不再承担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工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采购管理专业(专升本)变更主考学校的通知”。

本期考试的新生注册、课程报考和缴费工作均实行网上办理,网址为:zikao、bjeea、cn(自考业务大厅),考生登录“个人中心”进行报考,具体开考专业和课程详见“专业计划查询”栏目。现将报考工作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附件: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6

2019年10月北京市西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笔试课程考试将于10月19日、20日和26日、27日进行。自2019年8月1日起,能源管理(专科)、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英语(专升本)专业的考试计划有所调整,详见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关于调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源管理(专科)等3个专业考试计划的通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金融管理专业(专科)、金融学专业(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和采购管理专业(专升本)〔原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主考学校有所变更,详见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不再承担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工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采购管理专业(专升本)变更主考学校的通知”。

本期考试的新生注册、课程报考和缴费工作均实行网上办理,网址为:zikao、bjeea、cn(自考业务大厅),考生登录“个人中心”进行报考,具体开考专业和课程详见“专业计划查询”栏目。现将报考工作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附件: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7

(1)学前教育专业尚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

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尚未认清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而在思想上并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与音乐天赋的挖掘,进而才能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在音乐的熏陶中促进以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势在必行。

(2)学生自身音乐素养较低。

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迈出初中校门就进入这一专业的,这就意味着本专业的学生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底蕴,文化课考试的达标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艺术素养,进而也就造成了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关于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有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3)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才能满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偏离,过于注重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压抑了音乐本身之美,无法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教学质量与效率显然无法得到提高。

(4)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核心理论都没有与时俱进的实现创新,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也正是因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内容的脱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材内容不更新,教师的素质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法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1)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要想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就需要高校和相关教育者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培养这一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与重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育讲座,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认识到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就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进而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愿意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这一专业的稳健发展。

(2)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创新式的招生形式。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中职院校应该在现有文化课考试招生方式的基础上,融入艺术考试的内容。只有学生本身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在继续深造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与本身的素养实现自我的提升,进而也能够降低该专业教育的难度。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借鉴艺术学院招生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本身音乐素养与艺术细胞的考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这一专业的学习中得到成长与提升。

(3)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教育事业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要针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需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塑造出音乐教育所需的课堂范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科学且合理的选择教材。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确保所选择教材的合理性,要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确保教材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时代的观点,这样才能确保理论的学习能够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内容有机结合,并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材内容应尽量的多元化,进而将有效的理论知识尽量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在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为了幼儿音乐教师这一岗位。

(5)强化实践,以实现与理论的相结合。

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中职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进而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实践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环境,进而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掌握,并根据自身在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来完善自己,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磨炼,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这一专业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总结

学前教育的专升本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专升本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李江红(1976- ),女,河南荥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5004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39-02

20世纪末,我国出台了针对高职毕业生的专升本政策,受到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密切关注。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以及提高就业率,把组织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作为重要工作,部分家长和学校用学生的专升本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校的教学效果。同时,举办专升本考试也可以填补本科院校的招生不足和经费短缺的情况。专升本政策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就业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拟从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职学生专升本的走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学生、家长、输出和接收学校以及国家政策制定层提供参考。

一、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积极主动,但偏离了办学初衷。生源是学校生存的根本,但由于办学层次较低,特别是近几年高考生源不断减少,许多高职院校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专升本政策的出台,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与肯定。较高的“专升本”比例不仅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也成为高职院校吸引生源的亮点。如北京吉利大学在2009年高职专升本总结中说:“我校专升本成绩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反映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可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来我校学习。”①此番言论说出了多数高职院校的心声。现行的专升本政策使高等职业院校偏离了办学初衷,对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大多数高职学生参加升本考试的目的是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清晰的职业生涯目标。近年来,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盲目增设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许多学生为逃避就业压力暂时选择专升本。这些学生大都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对就业缺乏合理定位,心理抗压能力普遍较差。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受到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希望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或行政事业单位,但这些理想岗位对员工学历层次的要求都在本科以上,这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

3、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与监管力度不够,影响专升本的成效。首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扩建,资金缺口很大,导致硬件设施滞后、师资队伍薄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质量不高的高职毕业生很难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转而参加专升本考试,影响了本科学校的生源质量。其次,目前我国专升本招生体制不健全,影响了专升本教育的成效。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专升本报名比例和招生计划的制订、命题与考试组织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本科院校和学生没有任何自,许多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因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与理想本科院校失之交臂,部分应用型本科专业很难招到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严重影响了专升本教育的成效。最后,专业设置衔接不当,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较吃力。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较大区别,本科院校强调理论性,高职院校则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学生在报考专升本考试时,经常是几个甚至多个高职专业对应一个本科专业。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对专升本专业设置缺乏及时、实际、细致的了解,不愿将更多的专业设置权力下放,本科院校也无权根据现实需要灵活调整升本学生的专业课程,导致专升本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较低。

4、本科院校虽积极响应,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出于补充生源、吸纳资金等目的,许多本科高校虽然开始招收专升本学生,但没有真正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专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而是按照学校原有本科教育的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和管理。接受职业教育三年的学生,又要回头进行普通本科教育的学习,从而导致许多优秀学生脱离了职业教育体系,造成职业教育人才的严重流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的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问题

面对专升本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和家长、高职学校、本科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应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进行理性思考。

1、高职学生应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理性选择是否参加升本考试。职业生涯规划由五个要素组成:知己、知彼、决策、目标、行动。专升本并不是每一个高职学生的最佳选择,是否要升本应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理性选择,不能盲从。知己就是对自己进行认知,全面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性格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等。知彼就是了解国家的专升本政策、推荐条件和考试科目,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本科院校及升本专业,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业支出,等等。只有在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才会不偏离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高职院校要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改革教育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理性选择。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专升本疏导机制,指导学生改变传统观念,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理性对待专升本,让学生认识到专升本并非成才、成功的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巩固职业基础和掌握技术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完善就业指导体制,指导学生理性选择未来道路。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就业信息反馈。同时,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结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减缓升本压力。再次,高职院校要对专升本学生建立学习指导机制。由于专升本考试采取理论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往往忽视学校正常的专业学习和实训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在要求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保证教育质量。最后,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职院校不要由于争夺生源、盲目跟随市场需求而开设不擅长的专业,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影响学校的发展后劲,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优势专业上,把优势专业做大做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3、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应的政策,为高职学生提供有效的供给平台。首先,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开始上移,专科以下层次的人才需求萎缩,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备受欢迎。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专升本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和体系,应当把人才培养定位在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层面,开展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遴选合适的本科院校举办专升本教育,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借鉴国外经验来规范高职教育,建立职业教育学位授予制度,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制定完整的高等职业体系,分为专、本、硕、博四个学历层次,并授予不同的职业技术学位。通过以上政策和措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次,设置高职型本科专业,提升专升本学生的质量。高职本科是侧重于技术应用的本科层次教育类型,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文提到的由于专业设置衔接不当而造成的专升本学生学习吃力现象,在理工科表现得尤为明显。普通本科与高职本科应是平行发展的,分属本科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证高职专升本学生的教育质量,就要根据市场需求,专门设置与专升本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相对应的高职本科专业,而不应再让他们接受普通本科专业教育。再次,创办应用型本科高职学院,拓宽供给途径。目前劳动力市场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国家应通过创办应用型本科高职学院,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向本科层次延伸。通过有计划地将一些办学实力强的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职学院,避免职业教育规模的隐形萎缩,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不变。最后,拓宽畅通专升本渠道。面对专升本热潮,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疏导分流”。目前除了专升本以外,还有许多途径可以拿到本科学历文凭,比如现代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形式,这些教育形式和高职教育具有更多的共同点,从本质上说也是职业教育。拓宽畅通这些专升本渠道,可以缓解高职学生的专升本压力,消除对高职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和冲击。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成人学历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提高这些文凭的含金量,使之在公务员考试、职称、工资、就业等方面真正具有同等效力。

4、借鉴国际相关经验。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在向本科层次延伸。如美国从1969年开始授予职业技术学位,许多公立大学和教育部门大力支持转学,高等教育领域转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专升本教育。英国实行了“双证书”教育制度,自1994年以来,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职业教育设有博士学位,各级学历(学位)证书也被多级职业资格证书所取代。法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也开始效仿并实行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多学历层次职业教育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专升本教育形式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学生和家长、高职院校、升本院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应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理性对待专升本,积极探索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教育模式接轨,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

[注释]

①参见中国教育在线网2009年4月30日的“北京吉利大学2009年高职专升本比率创历史新高”一文。

[参考文献]

[1]常桐善、大学“专升本”招生体制探析―――美国加州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

[2]郭志强、高职在校生专升本调查与思考――以威海职业学院为案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靳浩、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升本供需问题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2010154142、

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v=Mjg0ODZtZVplUnNGeXpuVzc3TVYxMjZIcks5R3RESXJaRWJQSVI4ZVgxTHV4WVM3RGgx

VDNxVHJXTTFGckNVUkw=,2010-05-01、

[4]教育部、高职院校升本科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EB/OL]、http:///bkzc_2915/20100917/t20100917_522836、shtml,2010-09-17、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教育的概念(精选8篇)
  • 下一篇:守望作文(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