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2 栏目:写作范文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1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发挥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的管理作用,通过市场的经营融资合理设置利率,确保金融利率处于科学水平,为利率的全面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利率的大小主要由市场供求来确定,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要从利率传导、利率决定、利率管理、利率结构等方面开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市场的情况变化对货币政策进行引导,全面提升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水平,为利率市场化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从金融利率改革的总体思路出发,才能更好地提升金融市场改革的效率,为金融市场的全方位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济新常态下对利率市场提出明确的要求,能够通过市场利率的决策提高货币的综合利用率,把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之后可以全面提升金融市场的管理水平,为市场化金融管理打好基础。在金融利率的市场化运行过程中,必须以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全方位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化运行。在金融利率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把货币结构和利率形成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金融改革和利率优化质量。

二、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必须要从利率金融管理的角度出发,才能形成合理的利率,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在新的金融改革模式下,必须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实施利率市场化政策。

(一)人为低利率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从以往利率的运行情况看,很多情况下会产生人为的低利率,人为低利率会扭曲经济发展,低利率的长时间运行还会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银行的清账能力不足,导致银行财务薄弱等问题的产生。金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进行金融利率管制,经济新常态下对金融利率化改革方向进行总体部署,对以后实施一系列的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金融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实现对金融的全方位控制和管理,把各种金融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金融利率管理机制,确保金融利率能够符合金融管理要求,提高金融利率的市场化水平,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确保金融风险能够全面降低。

(二)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核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面临各种挑战,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要从多方面出发,才能形成长期的发展战略。因此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金融改革要走利率市场化道路,必须要把各种金融利率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金融改革机制,提高利率金融市场化的水平,为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从机遇角度看,可以全面提高银行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促使中国的银行不断走向世界,对全面提升银行的客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推动国际结算业和外汇信贷的发展。从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看,由于实施了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的信贷业务会面临很大的冲击,必须要进行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才能从多方面降低银行风险,为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利率发挥资金使用价格的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明确,利率市场化可以全面发挥资金使用价格的作用,促进金融资金的充分利用。在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让社会资源得到全面的配置,发挥利率市场化推动力的作用。促使金融改革从以往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向转变,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全面实现资金交易,为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平台。

三、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能力。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金融机构全面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要求,为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打好基础。利率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利率定价关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对各种金融风险进行全面预判,确保金融机构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金融市场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水平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制度,从而能够形成正向激励机制,金融机构通过对内部资本的运行管理,可以保证约束制度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全面提升资产价格的管理水平。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实现风险控制和约束,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运行和管理水平。

(二)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推进企业实体的适应能力。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全面推进企业实体的发展,因此企业实体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不断提升企业实体的适应能力,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的产权主体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优化,全面提升利率市场化 []管理水平和利率的综合性控制水平。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的分析,可以不断地建立金融激励机制,确保金融能够发挥市场管理的作用,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行能力,通过对金融利率市场化的全面管理,可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而能够建立各种保险,助推金融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2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发展;固定效应模型

一、引言

在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中,金融产业发展越来越繁荣,金融集聚成为金融产业基本形式的基础之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坚固的。在金融改革的同时应该兼顾实体经济发展特征,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为金融集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金融集聚主要体现银行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和证券行业集聚。截至2021年三月底,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达364、62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5%,其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行业同比增速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保险业增长势头强劲,银行业仍然是我国金融行业最大的贡献者。目前我国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服务体系,然而,金融行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不能脱实向虚。自十九世纪起,由伦敦金融中心的诞生到现在,可以看出金融集聚现象大多出现一些国家的首都,如北京、东京、纽约等城市。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集聚现象也层出不穷,如北京的金融街集聚地、上海浦东的金融机构集聚等。同时在我国沿海地区也呈现出金融集聚的状态,例如我国的深圳。本文就金融集聚这一现象为出发点,来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金融市场结构也由一开始的集聚到分散,再到目前金融市场呈现出的集聚状态。因此,在金融行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金融集聚能否对实体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二、金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

对于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多数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郭华(2021)认为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发散向全国的空间格局,且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各维度变动的贡献度存在长短期差异[1]。李红(2014)等从全国维度出发,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规模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也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有关金融集聚的研究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Cozen提出了金融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点[3]。再有早期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财富积累,吸引了大量的公司和工厂自发形成集聚,形成了早期的区位优势,而这种区位优势的形成则会进一步加剧金融集聚地形成。金融集聚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别,而且金融是有层次的,且与城市层级体系是正向匹配的[4]。综上,大多文献都集中在金融集聚的成因和金融空间结构的影响作用上。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就金融集聚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进行验证,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三、模型设定和数据

(一)模型设定: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设定了如下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使用基于时间—省份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研究: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lngdp为各个省市人均GDP取对数所代表的区域经济增长水平。α1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ɑ1的符号和显著性衡量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净效应。lntech、exp、lnout、lngov、lntra、lnfdi、lnlab为一系列控制变量。(二)变量和数据1、被解释变量。区域经济增长(lngdp),本文选择区域人均GDP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指标。2、核心解释变量。金融集聚(lnfin),本文选择区域金融行业增加值对数值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指标。3、控制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引入了一系列控制变量保证结果的稳健性。具体为:技术创新(lntech),消费水平(exp)出口规模(lnout),政策影响(lngov),交通水平(lntra),对外开放程度(lnfdi),人力资源水平(lnlab)。本文所有各省份指标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具体时间跨度为2012-2019年。在剔除了港澳台地区后,本文共有279个观测值。表1为各个变量的选取和定义,为了回归的稳健性,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除消费水平外)进行取对数的处理。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观察表3结果可以发现,在先后加入控制变量过程中,显著性无明显变化,因此实证结果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表明金融集聚优化了资本配置,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二)稳健性检验为了提高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主要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具体为改变面板区间长度,改变样本选择的地区,结果均通过了1%的稳健性检验,故本文的主回归结果可靠。(三)异质性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条件和金融集聚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因此,为了研究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的影响,对地区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地区的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程度,能够更加立体的了解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从而检验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具体结果如表4。根据表4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推动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各金融产业发展程度较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金融市场完整,因此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较小。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金融产业发展程度低,而金融集聚能够极大地弥补不发达地区金融产业缺陷,因此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在东部和中西部呈现出的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尽管我国整体金融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差异性,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而经济不发达地区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说明经济不发达地区更能够获得金融集聚带来的红利,这一结论也表明了金融集聚能够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五、结论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3

天津神鹿能源有限公司 300300

[摘要]对经济波动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理解,能够有效地促进金融的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在梳理两者的发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思考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金融体系在实质上并非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一种虚拟经济,属于一种服务业,并且对实体经济的产出进行了直接的贡献,同时其也是实体经济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核心,要想保证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机制进行准确的理解,并且将其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充分的把握好。

[

关键词 ]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

从理论层面,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这一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具有密切的关系。从实践层面来说,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进行正确的理解,除了能够有效地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防范金融危机。目前我国正在处于经济发展转型以及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关键时期,为此,本文在梳理两者的发展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关系和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1、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关系在主流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现在的学者开始越来越关注经济运行受到的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且对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有学者提出在通货紧缩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过度债务融资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强调,其主要研究的是经济波动受到的金融体系融资总量的影响[1];另外有学者认为投资并非是导致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而因为投资进行的融资才是导致经济不稳定的原因,其对经济波动受到的金融体系的融资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强调。还有学者对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对经济效率的改善作用进行了论证,然而经济波动同时也受到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除了主流的宏观经济理论研研究,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以来金融发展理论一直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从实际上来说,在主流经济理论中并非对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关系具有充分的理解,因此现在经济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

2、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关系的发展分析

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中,两者具有始终属于动态变化的关系。早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初期,金融体系的形成就是由于交易需求而具备了前提和基础,而当时在实体经济相互之间的汇总和支付中金融体系只属于一种中介,无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实体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出现了相互的融合和发展,在实体经济积累的原始资本的基础之上,金融体系开始逐渐的成为信用中介,并且开始不断地优化配置实体经济原始积累的资本,最终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金融市场在实体经济实施公司制和股份制的改革之后具备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这样也就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更加密切[2]。

实体经济在现代金融体系不断转变结构以及不断创新功能的条件下在科学技术、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这样就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具有了一种相互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开始逐渐的走向分离,与此同时,由于边际产出的递减导致实体经济逐渐的陷入困境,而金融体系的主要支撑就是信用,这样就导致两者的分离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

3、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作用关系

首先,金融体系存在的基础是实体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产物,金融体系存在的基础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将稳定的收益和物质基础提供给了金融体系。如果金融体系不依托于实体经济,就很容易发生资本泛滥的现象,最终会在投机市场流入大量的金融资本,从而导致出现扭曲的资源配置。这样除了会将商品经济的秩序打破之外,同时又有可能导致出现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体系存在的意义也就丧失了[3]。

其次,在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中金融体系属于非常重要的工具:金融体系将有效可靠的支付中介提供给了实体经济,并且促进实体经济将资本的原始积累完成,实体经济由于这些积累的原始资本具备了不断扩大生产的基础,同时,金融体系还对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和风险的分散具有促进作用[4]。目前金融体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完善,因此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比如现在出现的信用体制建设、财务管理、信息披露以及兼并收购等最终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4、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有效对策

首先,要将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能够对金融体系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实体经济必须要将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将发展的导向确定为交易需求,从而能够将相应的处理提供给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两者之间存在的分离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金融体系会受到实体经济中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由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得以加快,并且不断地向金融体系中流入,从而进一步地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与此同时,实体经济派生的金融需求及其自身的市场化发展能够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朝着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改革实体经济,从而使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体系发展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

其次,要对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进行积极的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会由于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而受到积极的影响,立足于资金供求的渠道能够不断的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效率的提升,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提升储蓄利率的方式可以使储蓄的规模得以扩大;第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直接融资的方式,能够确保大量的储蓄直接转化成为投资;第三,其能够对金融市场受到的政府的不利影响起到有效的规避作用,确保能够使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第四,其能够对监管体系的逐渐完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进一步地提升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第五,其能够将具有差异化以及多层次特点的金融市场构建起来,从而能够使金融市场结构的失衡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必须要对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进行大力的推进,从而将金融体系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确保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5]。

最后,要不断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金融体系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所谓的直接金融就是资本市场,所谓的间接金融就是金融中介。实体经济和间接金融之间具有债权和债务的关系,而直接金融则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整个过程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因此,要想使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的维持,就必须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革资本市场。比如可以将实体经济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及时地披露出来,从而使信息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不断地规范实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要制定完善的信用体制和法律法规,从而能够充分地促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最终能够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给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将更加层次化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提供给实体经济,从而有效地加快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

5、结语

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两者的持续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依托的金融体系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而离开金融体系的实体经济则很难实现稳定的发展。为此,必须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两者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我国的经济实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

[2]邱兆祥,安世友、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J]、教学与研究,2012(09)

[3]邱杨茜,陈颖,余军,何孝星、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08)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4

【关键词】金融均衡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作用分析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能量,是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的关键行业,金融的发展是指金融结构发生了变化,既包括业务形式的变化,也包括企业结构的变化,既有长期的变化,也有短期的变化,金融的均衡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保证金融的均衡发展。

1 金融均衡发展的现状

金融的均衡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对金融的管理更加规范、严谨,推动了金融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金融业以四大国有银行为金融机构的代表,无论是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在管理能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促进了金融的均衡发展,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但是金融业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

2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意义

经济可持续增长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增长两个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每天投入使用的经济资本不会少于后一天产生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当代经济、社会福利的增加的同时不会减少后代的福利。经济可持续性增长是指通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当前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在实现当代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确保后代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所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衡量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且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足够的社会经济支持是社会取得进步的重要支撑。

第二,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能够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实体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的增长是实体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以及布局的调整和优化的前提条件,实体产业的结构、布局得到调整和优化可以有效促进实体产业的生产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经济的持续性增长能够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金融的发展情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能够优化金融产业的内部结构,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

3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

3、1金融均衡发展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的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均衡的现象,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当前金融领域中银行占主要地位,而保险、证券等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新兴金融活动,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很多的投资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会涉及到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给人们的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强调金融的均衡发展可以使保险、金融以及新兴金融活动等受到足够的发展重视,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完善。

3、2金融均衡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相互影响

金融均衡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之间有明确的相互发展关系,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金融发展的均衡程度越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的稳定性就会越好,相反的,金融发展的均衡程度越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的稳定性就会越差。通过经济行为可以解释为,金融发展失去平衡则会使部分金融领域处于强势地位,部分领域处于弱势地位,长久下来强势金融领域会形成垄断形势,使得服务、业务等金融活动出现不合理的现象,而同时因为弱势金融领域缺少足够的金融监管力度,使在金融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打乱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加剧金融市场的失衡情况,并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阻乱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需要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可以提高金融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分析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时发现当前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可以更加清楚金融企业以及发展模式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效果,促进金融体系的规范化,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3、3金融均衡发展能够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成果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很容易实现,但是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取得的成果则很难。金融均衡发展能够促进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成果。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并且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当实体经济中发生经济危机时金融市场能够借助自身具有的巨大弹性有效缓解实体经济中危机带来的冲击力。金融的发展相当于一张网,只有在金融均衡发展时才能使网的各处性能的平缓变化,从而具有强大的抗冲击的能力。如果金融发展不均衡则性能的变化会比较快,并且可能会因为实体经济重大的冲击力而被摧毁。所以,金融的均衡发展可以增加抵抗实体经济危机的能力,从而维持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成果。

3、4金融均衡发展可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越来越关注金融的发展状况,很多的资本家开始由金融体制执行者向制造者转变。金融的均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能吸引更多人进行交易活动,从而不仅能够保障经济的稳步发展还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4 促进金融均衡发展的方法

为了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完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维持金融的稳定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金融市场中参与人员的行为规范,并要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及执法力度,严厉惩治扰乱金融正常运行的个人或单位。

第二,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以便金融机构对个人或单位进行信用考察,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提高投资机构的经营水平,加强金融交易的透明化,维护双方的权益。

第三,建立风险预测以及防范措施,使得在发生金融动乱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减低经济损失。

5 结束语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实现金融的均衡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并能有效维护经济持续增长中的成果,对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有很大的影响,深入研究金融的均衡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之间的关系,能够我国金融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5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联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这两者的之间的改革、发展、进步、波动均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只有准确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特殊关系,正确认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相作用,真正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结合共荣,学会利用两者之间的规律避免金融问题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保证实体经济的安全发展、进步。本文将通过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论证,浅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法门。

一、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国外主流经济学者们还远没有形成共识, 但相关研究和争论是以中立态度进行的。 而在国内, 近些年部分学者采用了一个富有感彩的词―――“虚拟经济”来分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在我国没有得到正确理解的另一个独特表现。

(一)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基础

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是体现两者关系的关键。实体经济是构建金融体系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内容,金融体系的提出与完善离不开实体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金融体系的相关理论落脚点是实体经济,可以说,金融体系的存在依托于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存在,就不能谈及金融体系的存在。

同时,在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体经济所提供的物质、经济基础也是帮助金融体系完善结构、自我发展的基础。在金融体系发展历程中,实体经济决定了其中大量资本的留存与否,决定了投资市场的运作基础,防止资源配置产生混乱,保证市场平衡,维护市场秩序。

(二)金融体系推动实体经济

为了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金融体系中的部分支付中介,长期积累有效资本之后,实体经济借助金融体系不断拓宽自身的经济范围,降低金融风险,降低大生产量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实体经济完整生产、稳定增长。

除此之外,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金融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纽带在这一经济过程中起到驱动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资本增长,支撑资金需求,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拓展领域等需求。

(三)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并驾齐驱协同发展,就业压力大大降低,资本市场越发活跃,为社会创收大量财富,提升了实体经济的盈余资本。然而,就目前行业现状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仍存在有不和谐现象,如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过分苛刻、中小微企业贷款困难(如额度小、利率高、失败率高等)、金融体系渎职等。这一系列的现象级问题导致企业运营风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发展方向

(一)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体系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现状,实体经济应积极反思自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认清自身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位置,积极转型,将当前的交易模式逐步转变为未来的自身发展趋势方向,针对自身的市场定位与未来发展,精准判断交易需求,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自身发展方向的定位工作。实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是金融体系的完善过程,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必须紧密联合、相辅相成,将原始资本大量投入金融体系,扩大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助力实体经济进入经济市场,深入挖掘资本需求链,将资本经济的实际需求作为金融体系发展改革的引导方向。

因此,只有积极摆正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在根本上进行实体经济改革,努力让实体经济融入金融体系,深化两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二)鼓励金融体系自由发展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深化金融经济自由发展后,利率的升高会影响储蓄利率的随之上升,进入储蓄之中的资本将会翻倍增加,储蓄规模也将随之大幅度提升。金融模式的自由化可以起到改变融资途径的作用,简化储蓄、融资手续,降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影响力与干预可能,发挥市场的健康调节机制有效作用,降低对政府机构的依赖,更加公平合理的配置市场资本,提高金融领域的监督管理,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平衡性,提升金融市场服务效率,稳定实体经济发展。在改革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个金融机构,完善现有的资本市场,避免经济企业信息出现不正当的传播,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金融信用机构,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支撑,为其提供必备的融资渠道,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

三、结束语

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密不可分,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石,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两者之间互相推动、相辅相成,避免金融危机、市场波动等危险状况的出现,稳定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两者关系,主动协调两者关系,让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萍、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及其测度指标设置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06)、

[2]范柏乃,张维维,贺建军、我国经济发展测度指标的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6

关键词:虚拟经济;虚拟资产;实体经济;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F019;F124;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08-03

引言

虚拟经济近三四十年来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对虚拟经济的深入研究越来越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成为愈加重要的研究领域。

国外有关虚拟经济的零星阐述可以追溯到二三百年以前,但其研究多集中在货币和金融领域,至今并没有出现虚拟经济这一明确概念,也未将其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明确提出“虚拟经济”概念并将其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由我国的学者在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开先河。王爱俭通过托宾的Q值理论、灵活加速器模型、资产负债表效应等分析了虚拟经济通过投资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通过财富效应、预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资产价格对信贷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经济通过消费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李多全分析了虚拟经济通过国际贸易机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2]。付强通过再分配效应、信用和心理效应分析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认为虚拟经济所产生的再分配效应会加剧国民收入的不平等,拉大贫富差距[3]。

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研究者在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机制、考察的视角、分析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些模型太过复杂、限定条件过多,且一般都是考察虚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不同种类的虚拟资产与实体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对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存在很大区别,应在探讨各类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不同影响的基础上归纳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决定于实体经济。同时,虚拟经济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其规模发展到与实体经济规模相当之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更加深远。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机制。

(一)货币机制

为方便构建虚拟经济系统和实体经济系统的货币关系模型,这里将经济系统简单看做由企业、家户和金融机构三部门构成。设经济系统中的货币总量为M,实体经济系统中流通的货币总量为M1,虚拟经济系统中流通的货币总量为M2,实体经济中的物价水平为P1,商品数量为Q1,虚拟资产的价格水平为P2,交易工具的数量为Q2,则有:M=M1+M2=P1×Q1+P2×Q2 。

从货币流的角度考虑,家户部门同企业的关系是:家户用货币购买企业产品,通过向企业提供劳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而从企业获得货币收入;企业同金融机构的关系是: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或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获得货币资金,企业也可以通过存款或购买证券将货币资金注入金融机构;家户同金融机构的关系是:家户可以通过贷款从金融机构获得货币资金,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购买股票、债券等证券或通过存款使货币流入金融系统。

从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家户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属于实体经济,家户和企业同金融机构的经济交往属于虚拟经济,这两类经济交往都以货币为流通手段。两个领域的货币资金互为前提和来源,但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流通的货币量是有限的,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货币竞争,即两个经济领域之间存在着货币共生和货币竞争关系。

近20年来,有些国家出现了被称做“货币之谜”的怪现象,即央行注入经济体的货币量增加,经济没有明显的增长(即Q1值没有明显增大),但却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即P1没有明显升高甚至出现降低的情况)。这种现象用传统的经济货币理论(即M=P1×Q1)是没有办法解释的。但考虑虚拟经济系统的货币流后就很容易解释了,即这种现象是因为出现了P2或Q2增加或二者同时增加的情况。虚拟经济就像一个货币蓄水池一样将货币存储其中,这种现象在货币理论中被称作“金融窖藏”。

由此可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货币共生和货币竞争关系,二者的货币竞争关系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因为“金融窖藏”现象的存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大量货币被“金融窖藏”,实体经济可能因得不到足够的运转资金而出现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的情况。此外,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攀升也会出现同“金融窖藏”类似的货币效应,给实体经济带来同样的影响效果。

(二)信用和信心机制

信用有伦理信用和经济信用之分,伦理信用指信守承诺的责任感和行为,经济信用指信贷。在市场交易中,伦理信用和经济信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作为一种隐含性的社会契约,它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信用程度取决于守信给参与者带来的收益以及其他人的可信任程度。

虚拟经济交易主要是证券等价值符号而较少伴随实物的转移,所以这种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基于对未来不同收益预期的权利符号转移。虚拟经济交易往往是跨期交易,信用和信心的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信用和信心的受挫和丧失会导致虚拟经济的重创甚至崩溃。法制化对建立人们之间的信用关系非常重要,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人们之间缺少相互信任,就没有办法建立健康的虚拟经济系统。

为构建经济体的信用关系,仍将经济体简单看做由企业、家户和金融系统三部门组成。企业、家户、金融机构三者的信用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出售企业债券和购买金融机构债券;家户向金融机构贷款、存款、购买金融机构债券;家户购买企业债券;企业之间、金融系统之间的借贷和债券购买。在人们之间的信用良好、经济发展势头被看好时,三者之间的信用关系能够正常运作,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因为某种原因某一信用关系被破坏,三者之间因为信心受挫就会出现相互的不信任,且这种不信任会形成恶性循环,其表现为:金融机构不信任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家户,因而不敢向他们发放贷款;企业因不信任银行等金融系统而不敢将钱存入或购买它们的债券,也不敢购买其他企业的债券,因为融资的困难和对未来市场状况的悲观预期而缩减生产;家户因为贷不到钱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而减少消费和购买债券。如此循环往复,导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一步步萎缩,最终形成金融和经济危机。

(三)价格机制

1、价格―利润机制。虚拟经济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人们在虚拟经济系统中的获利有两个来源――实体经济的利润分配和虚拟经济交易参与者之间的财富转移。人们从事生产、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货币利润,如果虚拟经济交易工具因为人们的非理性预期而出现持续性的价格上涨(泡沫),人们就会因为虚拟经济系统的利润更高而将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金转移到虚拟经济领域,从而造成虚拟经济系统的进一步膨胀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萎缩,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2、定价机制。期货交易是对远期交割商品公开进行的一种合约交易,期货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对各种不同信息的不同掌握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成对远期价格的不同预期。期货市场综合反映交易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标的物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由于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其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预期性等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这也就是期货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价格发现功能。因为期货价格形成的特点,使得期货价格往往对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对现货价格的变动趋势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成为现货价格的风向标,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期货因为炒作等原因出现泡沫时,也会误导现货价格,进而对资源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二、主要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原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原生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借据等。这些原生金融工具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可以通过“货币机制”汇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资本,动员、凝聚劳动、土地、技术、管理、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量,扩大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增长。一级市场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和行业,优化增量资源配置[4];原生金融资产二级市场即流通领域的存在,可以在人们需要资金的时候,随时将所持有的原生金融资产变现为货币,所以人们才敢于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原生金融资产。即原生金融资产的流通有助于扩大其发行规模,进而扩大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增长。二级市场也可以通过价格涨落引导企业的并购重组,优化存量资源配置[5];健全的股票市场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分红太低、前景不被看好的企业人们就会对其“用脚投票”,企业会被淘汰出局(退市),进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考察机制,一般只给效益、信用、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提供融资,健全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流通还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差距。但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都必须是适度的、信息披露必须是准确、到位的。如果这些领域的市场流通过度,投资市场就成为了投机、炒作的市场,就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浪费社会劳动资源,扭曲资源配置,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膨胀阶段因其收益率较高会通过“货币机制”和“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因为财富效应所产生的虚假繁荣导致通货膨胀,也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经济泡沫过度膨胀和破灭会影响经济稳定,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的作用造成实体经济的萎缩甚至衰退;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到位的金融市场,会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机制失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综上可知,制度健全、规模适度时,原生金融资产可以通过融通资金扩大生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等促进社会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制度不健全、规模过度膨胀时,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就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通货膨胀、经济动荡、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二)衍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衍生金融资产发展到现在可谓是“名目繁多”,大体可以将它们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三大类。

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其主要功能是(金融)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投资;金融期权包括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主要的品种有利率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国债期权等,其主要功能是避险和投资;金融互换包括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和货币利率互换,其主要功能是规避汇率、利率风险[5]。

此外,衍生金融资产还包括商品期货、黄金期货、债券的证券化资产、贷款的证券化资产等,它们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套期保值、规避利率汇率风险、投资等。

商品期货还有价格发现功能,商品期货价格常常被作为实物商品价格的参考。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其种植量和产量往往决定于上期价格,这就是经济学的“蛛网理论”,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农民的收益存在很大风险。为保障农民收益、更好地平衡农产品供求,农产品期货应运而生,农产品期货是现代期货市场的起源。之后发展起来的石油等原材料期货、金属期货,其功能作用除了表现为资本博弈的筹码,还成为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资源、操控世界经济和掠夺他国财富的工具。

综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转移风险而实现财富再分配。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实现微观风险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转移,但这种风险并没有在经济系统中消失。相反,正因为风险可以被转移,这就激励和怂恿着风险的制造和在经济系统中的积累,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操作进一步放大了其运行风险。特别是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这种风险的积累甚至可以形成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甚至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在资金链断裂时可能通过货币机制、信用信心机制、财富效应等引起金融、经济甚至社会的剧烈动荡;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这种风险和危机还可能向国际金融、经济蔓延,引发全球性金融、经济、甚至政治动荡。此外,同原生金融资产市场一样,衍生金融资产规模过大时也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的作用挤压实体经济。

(三)房地产虚拟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房地产的虚拟化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房地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场所,被虚拟化的房地产必然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在其价格上升阶段,人们生产、生活成本提高,进而推动物价的普遍上涨;在其价格非理性上升即房地产泡沫形成阶段,因为其利润高于实体经济利润,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和生产,也会因为居住成本提高而降低人们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消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然也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信用信心机制造成金融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引发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动荡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引发实体经济的萎缩、衰退甚至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会带来国际游资的进入和撤离,加大他国控制我国金融、经济的风险和金融、经济的震荡幅度,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还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人们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等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房地产的证券化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提高房地产自有率,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但在管理缺位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一典型例证。

参考文献:

[1] 王爱俭、虚拟经济的规模及其风险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93-95、

[2] 李多全、虚拟经济基本理论问题[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3:89、

[3] 付强、虚拟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0-102、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7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关系;策略

近年来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市场上的一些金融企业满足于钱生钱的游戏,没有真正地发挥金融经济的服务作用和价值,导致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资金上的困境。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不振,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我国积极地发展内需市场,但是在新旧经济政策衔接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还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2016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地认识到了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的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更好地理清二者的关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功。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简介

金融经济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广义的虚拟经济指的是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通过交换和分配来进行,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增值,在定价上使用资本化的方式。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体经济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等精神产品。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关讨论

(一)实体经济决定了金融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满足社会运行所需要的全部物资。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就提到了物质是决定存在的基础,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论》中直接指出了在人类社会中,不管财富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使用价值是构成物质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作为马克思《资本论》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对于人类财富的发展积累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再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实体经济通过相关的生产行为,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例如实体经济生产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的需求,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建国以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地成为了制造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从金融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金融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经济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商品经济的交易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金融经济是围绕着实体经济而不断地发展的,这就要求金融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否则就会产生经济上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持

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本支持,例如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操作能够帮助实体企业从市场中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能够从社会中合法地吸收和募集资金,当这些资金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中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金融经济也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金融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否则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借贷,会产生比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使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银行、债券等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它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为资金的提供者和借贷者都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在金融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从而激励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得到资金,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扩大规模进行再生产。

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使实体经济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资金,这也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企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当回报越高、规模越大时,就会进一步提高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此外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越碓蕉嗟慕鹑诠ぞ咦呓了市场,例如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实现对市场风险和收益进行了有效的分配,分散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衍生品能够满足市场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风险与收益的相对应,能够使不同的市场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满足了市场中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能够使实体经济从多个方面来获取资金。金融工具的创新提高了资产定价的效率,从而使价格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经济也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隔离开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导致实体经济缺少金融经济“活水”的支持,例如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时就难以扩大投资和生产,或者面临着市场困境资金周转不利时就可能发生破产,这就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资金在金融经济中打转,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的意愿不强烈;或者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误导了市场和投资者,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不断发展,对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冲击,甚至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再加上金融经济与市场的关联度比较高,当金融经济发生一定的风险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当债券违约等金融违约事件发生时,会在市场中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其风险也比较大,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例如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在房地产次级债券中,最后扩大到了全世界,导致全世界的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其风险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市场监管的滞后性,当风险大量积累或者金融经济过度发展时,在经济繁荣时其风险不明显,在经济下行阶段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灭,引起实体经济的衰退。

三、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不同产业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都对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实体经济面临着新常态,在告别过去和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苦苦挣扎,转型之痛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再加上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动能不足,而且增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我国社会面临着脱虚向实的巨大压力。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社会中的资本越来越涌向金融经济,“钱生钱”的游戏也愈演愈烈,例如今年年初的宝能与万科之间的控股大战,以及不久前宝能大力扫荡格力电器的股票,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上的恐慌,导致实体经济面临着野蛮人等困境。此外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税负重、政府费用多等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经济比较好时企业还可以承受,当经济下滑时就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最近我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关于实体经济的论述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人们都在不断地思考我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隔离局面,提出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不少的支持,而且还将进一步地加强支持力度。在新时期下,要进一步地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从而提高金融经济的服务能力。尽管国家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这种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因此应当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实体经济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国家应当对实体经济中的不同行业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例如对于金融经济比较活跃的区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于农村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实体经济应当加强政府在金融政策中的支持力度。要不断地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研究,探索二者的发展规律,从而协调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使金融经济能够不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外,国家应当加强对金融经济特别是对金融产品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不断地提高金融经济中的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充分地了解金融经济的风险,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隔绝,防止金融风险在市场中的蔓延。通过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金,这对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如何有效地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发挥金融经的长处,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的重要经济任务。面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2016年国家在营改增、社保改革等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实体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负担,相信2017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将会有更多的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彭博、关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5-6、

[2]詹小琴、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商,2016,03:170、

[3]徐垠、试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355-356、

[4]张金钊,雷凯,陈逸、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7:26、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篇8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金融一体化;金融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沈阳经济区内金融一体化发展需要打通经济区内各类金融平台的管制壁垒,组建沈阳经济区金融试验区,在区域内资金自由调度,统一结算;建立经济区内金融领域的信息共享系统,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事务的运行效率;实现高级金融人才的自由流动,建立完善的银行家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运作效率;调整金融机构的管理架构,建立区域金融中心,集中管理各城市分支机构;建立起完善的区域金融合作制度,使各专业化机构充分竞争和合作,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功能。

二、确立沈阳市金融中心地位

沈阳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东北中心城市,是辽宁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2005年8月20日辽宁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 中强调,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集群,成为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可见政府对沈阳这座城市的定位是明确的。沈阳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融领军城市,已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存贷款余额、保险深度、保险密度、金融机构数量、金融开放度等主要金融指标均居东北地区前列,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务中心、金融调控中心的地位不断强化,已具备了在东北乃至全国率先突破的优势条件。

确立一个金融中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理规划,促进沈阳经济区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核心大城市的金融辐射功能,努力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共同促进区域金融发展,最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沈阳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于经济,沈阳市应该加强对其他七城市的金融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持续推动力的作用。确立沈阳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将大大提升城市知名度,会使大量的金融资源聚集到沈阳,从而使沈阳整体金融资本市场的实力得到大幅扩充,增强了沈阳市内各行各业的发展动力。另外,确立沈阳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推进沈阳经济区金融一体化发展,也要注重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在沈阳现有的金融市场规模基础之上,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整合型金融市场体系。

三、地方政府应放松金融干预

作为地方政府不应忙于相互争夺资源,应积极为区域金融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得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为促进沈阳经济区的经济增长提供高效及时的金融支持。政府部门应该转变成服务型角色,成为高度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这是改善沈阳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

地方政府应确立“优化当地金融发展环境”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努力为区域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和其他综合服务;拓宽金融宣传渠道,普及民众的金融知识;加快建立政府机关、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间的合作平台和交流机制。沈阳经济区各级地方政府应致力于建设相应层次的金融市场,为不同的需求层面,提供高效的服务。地方政府应积极行动起来,着手改善本地区的金融执法环境,维护金融活动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改善沈阳经济区的整体信用环境,尽量减少金融纠纷。地方政府还应努力降低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

四、完善区域金融合作的机制

建议成立沈阳经济区金融规划与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和区域金融市场发展规划,协调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监督经济区各项金融产业政策的实施,推动沈阳经济区和国内其他区域金融市场的合作。发展区域金融一体化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同时要建立起透明的法律法规和适度的监管体系。促进沈阳经济区金融一体化的有关机构,应由区域金融服务办公室、中央银行、银监办、证监办、保监办等监管机构、同业公会等中介机构以及中外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组成,制定、实施和监督沈阳经济区金融一体化的项目进程,共同推进区域内政府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完善经济区内的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沈阳经济区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和企业征信体系;建立沈阳经济区同业公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沈阳经济区金融创新研发中心;建立沈阳经济区高端金融人才市场等等。

五、全力以赴的推进金融创新

如果能够改变企业这种相对单一的融资模式,使企业能够多渠道地实现融资目的,那么沈阳经济区金融一体化的步伐将得到加快。沈阳经济区在东北地区相对发达,具备较强的创新动力,可以考虑在金融创新方面寻求突破。

应该积极推动沈阳经济区内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区内企业发行中短期债券,拓宽企业发债融资的渠道,实现融资结构的优化。全力支持银行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等业务,促进信贷资金在沈阳经济区内的合理流动。不断丰富融资工具种类,开发利率、外汇等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在沈阳经济区内尝试私家车等家庭动产的担保融资业务的开展,可以接受企业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的融资活动。同时,应该重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应,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更多的本地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并积极开展权益投资,选择投资活动活跃区域努力推广股权投资活动。创造条件,促进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发展沈阳经济区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六、大力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为了实现金融活动的高效运行,政府部门尽可能减轻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税收负担,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未来沈阳经济区的金融发展将遵循这样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去推进:以发达的金融服务信息平台作为运行基础,以金融创新作为核心力量,以高端金融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创新型的金融机构作为参与主体。目前,沈阳经济区在网络平台、通讯设施等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正积极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球信息化的大浪潮下,沈阳经济区应该利用好自身的后发优势,抓住伴随信息化而来的机遇,加大财政投入,在金融领域实行全面的信息化,使得沈阳经济区形成属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随后带动经济区其他城市共同发展。

加强相应的经济体制和金融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出发,使金融交易中的风险成本降低。政府必须适应角色转变,减少对金融的干预,减轻金融机构所承受的压力。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这将有利于降低参与主体搜寻信息的成本,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为此,应尽快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以加强政府部门、银行机构和工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向全社会提供完备、权威的信息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精选8篇)
  • 下一篇:工程水电安装施工规范(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