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风险识别机制(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3 栏目:写作范文

风险识别机制篇1

【关键词】欧债危机;财务风险;识别;控制

1、经济背景

2007年,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在2008年演化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对各行业都造成重创,也成为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尚未走出次贷危机阴影的世界经济在欧债危机更强劲的冲击下陷入了持续疲软的恶性循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周期进一步延长。

从目前情势来看,中国持有的欧元区金融资产非常有限,持有欧债、美债的银行大多已计提减值准备,因此,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层面的负面影响有限,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2009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同比上年分别减少34、2%、6、4%、14、5%,贸易顺差连续3年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区的需求放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危”和“机”从来都是并存的,危中有机,机可克危。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老企业兼并破产和新企业重组重生。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欧洲大批资金链断裂的企业相比,中国银行资本金充足率良好,大多企业现金流充裕,发展平稳,如果能够寻求到合适的并购机会,以投资带动出口,对于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加速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提升民族产业的世界影响力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10年较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从约300亿美元增加到39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1年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但是,在海外投资日趋活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并购风险。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失败,到力拓撤销与中国铝业的合作,到腾中收购悍马失败,再到华为并购3Leaf受阻,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应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早识别并控制。

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评估、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相应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评估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各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3、企业并购在不同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

3、1并购准备阶段

并购价格是并购决策的核心,因此,并购准备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即评估风险和定价风险。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当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亏损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并购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双方的运营背景有着较大的区别。收购方对目标企业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居民消费能力等问题了解有限,因此无法对目标企业进行完善的价值评估,导致风险的存在。尤其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瞬息万变,给企业并购前的评估和定价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3、2并购实施阶段

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为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偿债风险。

跨国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融资成本都是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融资方式单一化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市场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繁荣,融资工具已比较齐全,但是在实际的并购活动中能选择的融资方式非常有限,企业并购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一外部融资方式和自有资金这一内部方式。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支付风险主要在于企业未来的资金结构问题。因此,在充分考虑并购双方资本结构的基础上,企业应充分降低支付成本和未来资金流动性风险,并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其中,以现金支付比例最大,相应地企业融资来源也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单一的支付方式和资本结构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困境,不利于海外并购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3、3并购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一方面来自对并购后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存在主观估计误差而产生错误的经营战略,主要来源于企业重组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通常情况下,被合并方在融资方式、资本结构上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性,重组后企业规模的增大,也使得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 导致合并方也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进而导致合并失败。

另一方面来自偿债风险,重组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缺乏足够的资金偿还在并购中支付的大额债务,继而导致新企业资本结构恶化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偿债风险主要考察以下三个指标: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产权比率。对于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支付方式的中国企业,原本在并购过程中就已经使用了大量现金,如果并购后没有足够的现金还债,会导致本就不合理的资本结构继续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导致破产倒闭。

4、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4、1针对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真实信息的了解永远少于目标企业对其自身信息的了解。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方应尽可能加强信息的收集,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要充分利用公司内外的信息,包括对财务报告附注及重要协议的关注。收集的信息越充分、详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越小,并购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4、2针对定价风险

并购方应对目标企业的经济环境、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合理预期目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价值评估模型,做出接近目标企业真实价值的定价,从而降低定价风险。

按照并购目的和被并购方实际情况的不同,可参考以下定价方法:当并购目的是取得海外资产或者被并购方为破产清算的企业时,使用以资产价值基础法为主的定价模型比较合理;当并购属于战略性收购时,应采用以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为主的定价模型;其他情形下,并购方可以综合运用多个定价模型分别给出定价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取加权平均后的定价为最终定价。

4、3针对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源于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因而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合理规划融资结构,改善资本结构状况,是防范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要控制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利弊,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

4、4针对支付风险

企业在选择并购的支付方式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利益,保持公司最佳的财务结构的同时降低资本成本,根据自身获得流动性的能力和各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对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

现金支付简单、迅速,不会改变并购方原有的股权结构,可以使其迅速获取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权。但是如果企业无法通过外部融资取得现金支持,仅以企业内部资金进行支付,短期内巨额的现金支出会给公司运营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股票支付不需要并购方支付大量现金,对企业的营运现金流不产生压力,但是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股本扩张可能稀释每股收益,导致股价下降。混合支付是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支付采取现金、普通股、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及债务凭证等多种组合形式,可以吸收各种支付工具的长处,克服其缺点,优化资本结构。

如果并购方财务状况欠佳,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差,而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被高估,则适合采取换股等权益交换方式来进行并购,或者采用换股并购为主、现金支付为辅的混合支付方式。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裕并拥有雄厚而稳定的现金流量支持,同时本企业股票处于被低估的水平,适合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或者采取现金支付为主,股票支付为辅的混合支付方式。

4、5针对整合风险

控制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整合风险,首先要管理流动性风险,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以弥补企业债务到期时资金需求。其次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蒋燕辉、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合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34-35、

[2]陈志兵、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对外经贸,2012(3):150-151、

风险识别机制篇2

洗钱风险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来衡量。利用风险分类可以让房地产中介对不同客户适用恰当的控制和监督,为管理潜在风险提供战略支持。最常见的风险类型包括:国家地域风险、客户风险和交易风险。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不同房地产中介机构在评估整体潜在洗钱风险时赋予每类风险的权重可能各不相同。此外,房地产中介机构还需根据从特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或其他可靠来源获得的信息,调整其对特定客户的风险评估。

一、房地产中介机构洗钱风险分类

为了实施合理的洗钱风险管理,房地产中介机构应识别不同类别的风险并对不同的风险类别进行评估。通过对客户、客户类型、服务、地域所带来洗钱风险的识别,房地产中介机构再确定和实施缓释这些风险的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

1、国家/地域风险

国家风险,结合其他风险要素,是反映有关潜在洗钱风险的有用信息。洗钱风险与特定地域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例如委托人的住所、交易场所和资金来源地等。具有较高风险的国家与地区包括:被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国际反洗钱权威组织)声明认定为反洗钱体系薄弱,金融机构要对其开展业务和交易特别关注的国家、地区;受联合国、FATF或其他政府制裁、禁运或类似措施的国家、地区;被可靠来源认定为缺乏适当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的国家、地区;被可靠来源认定为特定恐怖活动或为已被指定的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和支持的国家、地区;被可靠信息来源认定为腐败或其他犯罪活动十分严重的国家、地区;对房地产中介没有强制性注册登记要求的国家。

2、客户风险

客户的行为和动机可能是洗钱风险的来源之一。确定某个或某类客户潜在的洗钱风险对制定和执行一套完整的风险为本框架至关重要。房地产中介机构应根据自身的标准,判断特定客户是否属于较高风险,确定可能对评估产生影响的因素。预示较高洗钱风险的客户包括:政治公众人物;客户在不寻常或非传统情况下要求开展业务关系或服务;客户实体或关系的结构、性质导致房地产中介机构难以及时确认实际收益人或利益控制者;现金密集行业;受特定主管部门或自律组织监测的慈善团体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特别是跨境运作的组织);客户所在地与房地产中介机构存在难以解释的远距离且无业务关联性。

3、交易风险

这一类风险与财产、交易融资方式、资金来源以及交易参与方的具体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具体包括:交易速度(没有合理理由的过快交易可能有较高风险);财产类型(住宅或商业、空地、投资、高周转率物业,用于出租或租赁的多单元物业);连续交易,特别是同一物业在短期内以难以解释的不同价格进行连续交易;将物业转换为更小单位;在交易后期引入不知名的参与方;用第三方工具(如信托)隐瞒买方真实所有人;低估或高估价格;出售物业后很快受到制裁或破产;物业价格对客户没有营利性;客户所处地点和客户资金来源异常;用大量现金购买;来自非正常途径或那些被认为具有国家地域风险的现金存款或汇票;使用复杂的贷款安排或其他深奥的融资方式,而不是从受监管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难以解释的融资安排的变化。

4、可能影响风险的变量

房地产中介机构风险为本的反洗钱框架必须考虑与特定客户或工作类型有关的风险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牵涉的其他参与方,如金融机构、律师和公证人是否受反洗钱法规监管;客户是如何被引荐给房地产中介的;客户与房地产中介的沟通方式,如电子邮件或亲自接触;是否存在不同于直接客户的受益所有人;与房地产中介有业务关系的人,例如与自然人相比,法人或没有清晰结构的法律安排可能具有更高风险;使用允许非面对面以及有利于匿名的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

5、高风险情形的控制

房地产中介机构应当根据风险为本的方法,对高风险客户带来的洗钱风险,采取适当控制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这些控制措施包括:与房地产中介机构有关的洗钱方法和相关风险的一般性培训;对高风险事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高风险情形下的客户尽职调查水平;在建立业务之初,房地产中介机构要进行强化的或额外的审查;对提供的服务进行定期审查,以判断洗钱风险是否增加;经常审查业务关系,以判断洗钱风险是否增加。

二、房地产中介机构洗钱风险管理

房地产中介机构为了有效管理洗钱风险,必须以风险为本加强内控体系,认真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客户和交易监测、可疑交易报告及培训和教育工作。

1、内部控制体系

特定非金融机构在规模方面与金融机构存在很大不同。与多数金融机构相比,很多特定非金融机构只有少量员工。这就限制了小型机构可投入打击洗钱犯罪的资源。对于很多特定非金融机构而言,一个人可能就同时负责前台、后台、反洗钱报告以及高级管理层的功能。包括房地产中介机构在内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这种特殊性,在设计风险为本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予以考虑。

为使房地产中介机构拥有有效的风险为本反洗钱方法,风险为本程序必须是房地产中介机构内部控制的一部分。高级管理层领导和参与反洗钱计划是房地产中介机构风险为本方法的重要方面,高级管理层要对确保组织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负最终责任。

受制于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规模和范围,以风险为本的内部控制框架通常包括:拥有适当的管理系统以判断客户、潜在客户或实际受益人是否为政治公众人物;不断提高对易被洗钱分子滥用的业务环节的关注;依据房地产中介机构经营环境和市场活动变化,定期对风险评估和管理流程进行审查;在管理层指定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反洗钱的合规管理;根据组织规模和中介职业的性质,在适当情况下,规定反洗钱合规功能和审查计划;向负责人报告合规建议,发现的合规缺陷、已采取的纠正措施;无论管理层或雇员组成结构是否发生变化,要保持程序的持续性;要满足反洗钱监管要求,并根据监管要求变化及时调整反洗钱政策;执行风险为本的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必要时对较高风险的客户、服务实施诸如审查、管理层批准等充分的控制措施;作为反洗钱计划的一部分,为雇员行为提供充分的监管和支持;在相关人员的职位描述和表现评价中,融入反洗钱合规要求;给所有相关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

2、客户尽职调查

客户尽职调查旨在使房地产中介机构能够形成对客户背景的合理判断,真正识别客户。房地产中介机构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应包括:(1)及时识别和核实每个客户身份。(2)识别实际受益人,并采取合理措施核实实际受益人的身份。识别实际受益人的目的,在于确定通过所有权、投票权或其他方式对客户实施有效控制的自然人。(3)获取适当的额外信息以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和业务,这取决于所提供服务的性质、范围和持续时间。这些信息可以在客户对房地产中介机构提出要求的过程中获得。

房地产中介机构对风险的评估是其客户尽职调查及其他反洗钱措施的基础。房地产中介机构要根据其对客户的了解确定适合每个委托人的客户尽职调查要求,包括:(1)通常适用于所有客户的客户尽职调查标准。(2)在考虑适当的风险变量以及已知低风险情况下简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标准,例如上市公司、受到FATF反洗钱标准监管的金融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和国企(受制裁国家除外)。(3)被房地产中介机构合理判定为高风险的客户要采取强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标准。高风险一般归因于客户的业务活动、所有权结构、特别是所提供服务涉及较高风险国家,或被有关法律法规界定为高风险。

3、监测客户和特定业务,报告可疑交易

房地产中介机构反洗钱监测的程度、性质取决于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规模、地理分布、识别出的洗钱风险、受监管活动的性质。考虑到房地产中介机构与客户间的咨询关系以及频繁与客户接触这一性质,反洗钱监测最好由受过训练、与客户有联系的员工来实施。监测的目的在于清醒认识潜在洗钱风险变化,预防洗钱活动。

对于这种主要针对中介业务的反洗钱监测,不可能仅依靠自动化系统,更多依赖的是律师的人工判断。自动化系统是否适用,取决于房地产中介机构开展业务的性质及其可以合理获取的资源。不能期望一个小的房产中介如大中型房地产中介机构一样投入同样水平的资源;相反,小的房地产中介可以开发与其职业实践范围和形式相适应的监测方式。房地产中介机构最好选择与客户有直接联系并具备反洗钱知识的员工进行人工监测。在达到适当业务规模时,监测工作可以逐步依靠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投入。

风险为本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房地产中介机构识别可疑交易活动,例如,将更多分析资源分配给房地产中介机构已识别出的高风险领域。作为风险为本方法的一部分,房地产中介机构还应积极使用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来完善自身对可疑交易或活动的识别。房地产中介机构还应定期评估其可疑交易识别和报告系统的有效性,并根据外部变化作适当调整。

4、培训和教育

风险识别机制篇3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防范;财务管理机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提出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与经营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宏观环境因素所致的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是对未来结果与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

(2)可识别性。人们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识别,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地对待特定风险,使财风险管理切实可行,做到“预知可控”。

(3)可决策性。财务风险既可事后确认,也可事前估计。通过财务技术可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使风险的不确定性变得可控。

(4)可转移性。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5)可预期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主动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以最小成本确保企业的收益和安全的一种经营理财活动。企业通过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财务活动,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科学方法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减少未来可能的损失,增加未来的收益。财务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使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同时并存,通过对风险积极有效的防范与管理,扬长避短,为企业带来利益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经营成果的最佳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客观的特定环境变化莫测,而企业的经济运行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企业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眼光只瞄准市场的机会与利益,缺乏风险与风险防范的意识,毫无察觉潜在风险威胁的存在。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居安思危”,风险意识淡薄。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或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或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缺乏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

4、决策未能充分论证缺乏科学性。企业的财务决策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未能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估量,正确选择决策程序、决策方式,缺乏监督和协调风险因素,采取风险回避措施,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风险尽可能可控。

此外,过度筹资、资本结构不合理、市场形势估计不足、新产品开发乏力等等,凡此种种,都会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识别财务风险

1、风险识别的参与者。企业要吸纳高素质人员参入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活动,包括业务活动成员、风险管理小组、来自公司其它部门的专家、客户、外部专家等。

2、风险识别的持续。风险识别不是一次,而应有规律地贯穿整个业务进程中。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的作用过程。一旦风险被识别出来,就可以应用和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法和策略。

3、识别潜在的风险。风险的识别,必须基于不同的侧面来寻找和发现潜在风险,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对不同方面的风险可以按照它的相关特性进行识别和归纳,特别注意潜在的风险演变为现实的风险的可能。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分析宏观环境规避风险。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难以掌控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提高风险意识预防风险。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当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可以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主动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决策水平转移风险。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在可能的条件下,企业通过购买保险、签订远期合同、开展期货交易、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等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般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1、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与限度承担的原则。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在市场机会既定的情况下,应当以企业能承受相应风险为前提进行权衡。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有效避免决策 “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引发的财务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1、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要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后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

3、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是专门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控制的系统,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反映,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化解措施。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对企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

(1)风险规划――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拟定风险缓解方案。

(2)风险识别――确定风险源,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3)风险分析――找准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

(4)风险处理――根据确定的危险等级,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有效处理风险。

(5)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引入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经营者承担风险责任,行使其控制财务风险的权利,并获得风险经营的收益。同时区分风险的责任,确定企业补偿风险损失的渠道,体现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

4、建立风险处理机制分散风险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合法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

(2)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确定出一种适合自身企业的理财方案。

(4)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5、及时有效地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

财务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量化估计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期造成的损失,选用适合的方法对风险信号予以评估,并准确及时反馈,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综上,企业财务风险虽然难免发生,只要风险意识警钟常鸣,沉着应对,运用业已建立的运行机制,就一定能够抗击风险,沉稳地度过金融风暴的寒潮。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朱伟著、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风险识别机制篇4

关键词:风险投资 项目 风险因素

一、风险投资项目风险

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项目即风险投资支持的对象,风险投资项目从本质上与其他投资项目没多大区别。风险投资项目是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产物,由于其资金来源与投资对象的特殊性,其特点是大多没有抵押和担保,大多是面向高新技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金融与科技、资金与管理相结合,投资大但流动性很小的中长期投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积极的投资,通常是一种投资组合或者联合投资的高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是风险投资理论探索的需要,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防范因投资而带来的风险和危机,指导风险投资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依据风险投资风险的系统特征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的理论研究,可以增强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意识,为分析和防范其风险提供有效工具,帮助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防范系统;风险投资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角逐世界经济舞台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需要,健全科技投资体制的需要,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项目风险识别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可归纳为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风险,从风险不同类型来识别投资风险,将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模型化、程序化、定量化,运用公式和模式对项目效率及风险进行评估,做到事前充分的信息搜集和审慎的研究评估,只有这样方可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防范,将投资风险度降低。国内外关于投资风险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作为风险识别、评估及防范机制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还存在以下问题:研究内容系统性不够,缺乏对风险投资的各个主体如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项目等面临风险的系统研究。有关风险因素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基本上处于理论探讨和定性研究的阶段,还停留在介绍和探讨风险因素研究意义上,现存的不同类型的识别方法、评估指标及防范措施,主观色彩浓厚,缺少跟踪研究,其信度、效度还将经受考验。对风险系统性特征较少反映,缺乏从大量的调查样本中寻找规律,风险控制手法相对单一。因此,有必须采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分析风险投资风险,有助于对风险投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理论的发展。

二、风险投资项目中风险的产生

传统风险是指人们进行风险投资遭到损失的可能性及程度,项目风险机制是项目风险产生、发展、转移、分散的机能与规律。其宏观机制是投资风险的外源性机制,微观机制是投资风险的内源性机制,其运行机制即指从项目选择、项目组织、项目激励等运行的角度作用于投资的风险,动态机制从时间与过程的角度作用于投资的风险。

利用分类手段能够揭示风险的属性,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根据控制角度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根据项目系统要素分环境风险、结构风险和行为主体风险;根据对目标的影响分为工期风险、费用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信誉风险等;根据系统开发进程分为:分析阶段风险、设计阶段风险、开发阶段风险、实施阶段风险和系统转化阶段风险等;根据风险来源分成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可分为自然风险、人为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和概率大小可划分为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结果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高概率性、风险管理调整的频繁性、风险出现的规律性、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和风险与收益的辩证统一性。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是指信息不充分所导致的风险,它包括项目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缺陷所导致的组织型风险、项目人员素质及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素质型风险、项目的定位不准所导致的职能型风险;客观原因主要是指外部环境的异常变化或市场发育不成熟给风险投资项目带来的风险。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带来的风险、现有的风险资本市场缺乏风险资本的有效退出机制风险、采用技术或技术的集合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必须上升到系统性的结构层面上。

风险投资风险影响因素一般可归纳为:

战略风险因素。指项目的长期战略目标和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今后项目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它包括决策因素(判断和决策失误程度,意识因素和精神素质,特别是风险意识,信息因素)、政策法律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为宏观经济形势、投资环境因素和退出因素。

生产及市场风险因素。它包括管理因素(即管理团队结构的合理性及人员配置合理性,企业文化),生产因素(原材料、能源供应及价格状况,中试风险因素,生产技术人员情况,批量生产风险以及外部企业与本项目的协作情况),技术因素(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可替代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技术可行性风险、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的适用性、知识产权保护和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市场的接受能力、接受时间、市场进入障碍、产品竞争能力);

项目融资风险因素。融资风险方面的因素可分为资金供应、财务状况及资金成本三个方面。主要是指项目资金不能适时供应,或者经营状况不佳(或风险发生)时得不到风险基金持续不断支持,或者是获得资金支持的代价太高,或者周转困难、支付不灵等而导致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人因风险因素。领导者因素(因素、道德因素)、员工因素和政府的因素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予以清除不利因素。

三、风险投资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

风险识别(Risk工dentificati。n)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地预测、识别、推断和归纳,并分析产生事故原因的过程。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识别项目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各种风险。

项目风险识别的原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注重历史数据,杜绝凭直觉管理,持续的风险管理思想,独特的效果评价标准,识别的不完全性。

必须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项目开发经验,建立风险投资项目中风险因素结构方程模型,促进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达到隐形直觉管理的最大成效,有利于提高项目投资的成功率,另外,保险是最佳的回避风险的方法,能更有效地发挥风险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数据收集、变量度量和分析方法角度采用风险识别方法,并使用风险因素与投资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来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从而有效地促进风险投资。

四、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风险评估也称风险衡量或度量,它是对风险投资某一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度量。风险定性评估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模糊评估方法,快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应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项目风险评估的整体情况,应从风险管理过程的角度研究项目风险评估,应从方法加大对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防范在于建立风险管理防范体系,进行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内容和编制,并构建动态防范体系,以及进行风险控制。强化风险管理与培训,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事先做好防范措施,使项目避免和降低技术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蔡莉,熊文、我国风险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7

风险识别机制篇5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不断革新,生产力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手段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而且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财务会计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财务会计部门应制定周全的财务政策以及详尽的财务程序。财务政策帮助管理人员建立指导方向,确定并控制参数,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和指导方针。财务程序为财务人员及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提供具体、标准的工作流程,为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让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近几年来,国内外金融风险事件不断显现和发生,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避免和消除可能的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新命题。

二、财务会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工作,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导向标,保持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体,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财务会计通过观察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来发现所面临的企业风险,进而评价风险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

1、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策略、方法以及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层级的风险管理职责和构架。财务会计部门作为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操控部门,必须随之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风险考核评价机制是风险管理体系正常运行,风险管理政策深入落实到位的有力保障。风险考核评价机制依托于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将风险管理执行的情况及最终结果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将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对风险考核的评价机制溶入职员的风险宣导工作中,完善职员岗前、岗中风险管理制度的培训教育体系,对推动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组织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决策,推动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使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价值型”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善哉,斯言也。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运营中,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事故的损害、避免风险扩散。财务会计部门应以财务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整体风险情况建立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对照管理层风险偏好,对风险指标设定动态预警标准,风险预警指标应明确计算公式、计算口径、数据来源单位和计算频率。风险预警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定期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对比指标结果与既定预警标准,判断和预测各类风险指标的变化,分析风险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断地完善风险预警方式,整体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3、做好系统识别、评估风险。

风险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推断,分析查找引起风险的原因,预测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识别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如何正确识别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归集者,对风险的识别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同的个体对风险识别的能力、效率都有差异,最终导致风险管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不能有效的识别潜在的风险,企业也将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应运用系统的风险识别方法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定量识别,避免风险识别过程中采用单一定性的方法,过多受到人为知识、技能、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干扰。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判断的过程,估计和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是风险应对的依据。风险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正确评估和衡量风险,对减少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会计部门应从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充分、准确的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可能性是指风险在指定时间内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是指当风险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声誉、监管和运营等造成的影响程度。在考虑风险损失的同时也应关注风险带来的机会效益,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时,也要评估失去机会的可能性和影响。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评价,以便决定是否保留风险,或者利用技术来减轻或转移风险。

4、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在识别、评估风险后,管理当局要确定如何应对风险。财务会计部门应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机会成本进行估算,从组合角度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风险容忍度之内,提出多项风险应对策略供管理当局选择。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自留、规避、降低、转移等风险应对工具。风险自留,又称接受风险,是指对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风险在企业风险偏好之内时,不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采取任何措施,而自我承担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因素,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重新定价。风险规避是指当评估风险超出企业风险偏好时,企业为消除风险影响而采取的行动。例如缩小项目工作范围以避免某些高风险的任务活动;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停止某些经营活动,出售、清算某些业务范围。风险降低是利用风险组合或其他措施防范风险,使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例如建立风险预警、对实物资产分散放置,减轻毁损风险、进行系统化测试、选择更可靠的供应商等。风险转移是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的全部或部分影响和责任转移给第三方独立机构,以防止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风险转移通常需要采用合同形式,并为第三方支付费用作为承担风险的报酬,例如保险、再保险、投资于新市场或新产品、业绩奖罚条款、维护保修承诺等。

三、总结

风险识别机制篇6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激增,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失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上司公司出现快起快倒的风险,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规避财务风险。本文主要主要从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角度着手,探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规避。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规避

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突出的财务风险状况,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处理这种状况,可能会造成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会影响上司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正常经营。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指的是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提前识别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保证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和资金安全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意义深远,它能够让公司及时的发现财务危机,并能够及时采取弥补和应对措施,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可以及时消灭隐患,具体来说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因素,当这些风险因素露出苗头之时,风险预警机制中的某个系统会发出警告,能够让上市公司的相关管理者迅速作出反应,能够有效减低财务损失;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但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发出警告,还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出造成这些风险的因素,能够让上市公司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找准公司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或风险环节,便于抓住要害,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风险进一步恶化的措施;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可以完整的记录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处理的过程及风险的处理结果,可以形成风险反馈机制,便于上市公司以此为鉴,在日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杜绝此类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对策

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和预警机构、配套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只有具备这几个要素,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专业的财务风险和预警分析组织机构。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将很难落到实处。而一个专业的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能够有效的识别和衡量公司的财务风险,能够针对风险迅速作出反应,拿出应急策略,可以减少公司的损失,从而辅助公司实现财务目标收益。这个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人员构成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要包括公司的经营者――企业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高端技术人员――公司外聘专家。这其中,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承担起预警机构的日常工作。这个机构中的人员要定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测评,要主动分析公司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并不断修正和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配套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

1、财务风险识别体系。要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必须要先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上文提到的财务风险预警机构相关人员准确把握上市公司的构成、上司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等,并能够预判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源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可能使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针对各种潜在风险,确定合理的识别办法。在风险识别中,还有一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即与上市公司经营范围相似的公司财务风险记录的收集,要通过这些公司财务风险实证找出财务风险的规律性,让风险识别体系更科学。上市公司需要不断的充实风险识别体系,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

2、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建立在风险识别体系之上,其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资料与数据,来推算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频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度。一个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必须要包含以下要素:针对上市公司经营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事件,分析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准确的财务风险的变数值;风险因素影响程度值。同时,还要灵活的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对风险后果进行预估评价,以便确定哪些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哪些风险可以忽略。

(三)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当前,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各个企业都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也相继出现。每个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都不同,这决定了他们财务状况的差异,在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要选择与上市公司相匹配的模型。当前,采用比较普遍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有简单的单变量的判定模型、多变量的多元线性判定模型、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概率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等。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选择适合的模型。并根据模型中的各个指标,完成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准确分析,及时做出预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一个专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构,围绕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对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危害程度进行宏观把握,并采用先进的预警模型,发出预警信号。才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够让上市公司在白日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王艳玲,王汉保、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

风险识别机制篇7

【关键词】房地产风险;识别过程;识别方法;防范措施

一、房地产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房地产风险的识别过程

房地产风险的识别过程主要是确定哪些风险事件可能影响房地产业甚至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并将这些风险的特性文档化。参与风险识别的人员包括风险管理项目组成员、风险管理专家、相关研究学者以及会对风险识别过程有帮助的任何其他人。具体识别过程如下:(1)确定房地产风险识别的对象。风险识别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风险识别的对象,要对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具体的步骤分解,尽量避免出现漏项,确定出识别的对象。

(2)收集并处理与风险有关的信息。

一般我们认为风险是数据和信息不完备造成的,在进行房地产风险识别时,很多识别方法都需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

但是,一般来说,收集并处理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和风险有关的各种信息是很困难的,然而风险事件并不会孤立的出现,总会存在一些和它相关或有间接联系的信息,甚至于一些历史资料都可以作为有用信息。比如可以收集房地产开发的平均融资率、居民的平均收入及可支配收入、银行不良贷款率等。

(3)不确定性的分析与判断。结合相关风险分析人员的经验,运用所收集和处理生成的信息,分析与判断现阶段房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4)选择风险识别技术与工具。针对不同的风险对象,采取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由于不同的风险对象有不同的特性,因此为了实现有效识别,不同的风险对象可能需要采取不同技术与工具结合。

(5)确定风险事件并分类。根据选定的风险识别方法,确定房地产业的风险事件,结合现有的风险信息和风险识别人员的经验,并根据相关的风险分类方法,对确定出的房地产风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以便全面识别风险的各种特性。

(6)预测风险事件的发展过程及结果。在对风险事件进行分类后,就需要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推断和预测,判断引发风险发生的原因何时出现以及风险何时发生,风险以何种形式出现,出现后的发展过程及会造成的后果等。

(7)风险识别报告。每完成一次房地产风险的识别,都需要在最后提交一份风险识别报告,报告的内容不仅包括房地产业现存的风险清单,还需要提供风险的具体分类、风险发生的原因说明和分析、风险后果及其价值量的表述,甚至于所有风险的控制的优先序列等。根据不同的风险报告需求,具体房地产风险报告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2、房地产风险的识别方法

目前流行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大多是在传统的风险识别方法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主要包括:幕景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筛选——监测——诊断技术、故障树分析法以及市场调查法。

(1)幕景分析法。幕景分析法是在计算机上实现各种状态变化条件下的模拟分析,是一种用于辨识引发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方法。幕景分析法会像电影镜头一样一幕幕展现当某种因素发生不同的变化时,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影响程度及其严重后果,以供分析人员比较研究。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以小组会议为组织形式,通过相互讨论产生思维共振,不断激发与会人员的思维和灵感,进行相互的智慧补充和修正,激发创见性,以取得有新意的创意、观点和思想。

(3)筛选——监测——诊断技术。筛选、监测和诊断是一个连续性的识别过程,筛选就是把具有潜在威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选择,监测就是对每种危险因素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诊断就是根据症状来评价和判断可能的起因,并对可疑因素进行仔细检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引起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一次筛选——监测——诊断过程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房地产市场还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素,因此这个过程往往需要重复进行。

(4)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叫专家意见法,它是一种通过匿名方式反复征求专家意见,以最终取得一致意见的风险识别方法。针对一些原因较为复杂的房地产风险,德尔菲法具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5)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法是分析问题原因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具体做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或对各种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解、细化。该法可以将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成许多细小的风险,将产生风险的原因一层又一层的分析,排除无关的因素,从而准确的找到对房地产市场真正产生影响的风险因子。

二、房地产风险的防范

1、防范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银行信用贷款,另一种是住房公积金贷款。目前,个人住房商业银行贷款便于操作,是大多购房者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然而,个人住房贷款过分集中在商业银行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为了分散风险,拓宽住房贷款融资渠道能有效地规避过分集中的金融。我国住房贷款多元化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策配合和金融创新的支持。

(1)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完善个人信用评级。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中最富有创意的金融创新之一,是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融资手段而产生的。通过一系列结构安排,银行向资本市场发行证券,将集中于自己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进行再分配,把风险向条件不同但具有更高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转移。

(2)完善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目前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加以改善。第一,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人性化”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既要保证贷款质量和规避违约风险,又要提供给贷款者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在德国如果贷款人在还本付息期间发生失业等特殊情况,银行可以不处置房产而给予贷款人一定的还款期限,在这期间只需付息;第二,扩大住房储蓄机构服务范围。

我国住房公积金服务对象主要在城市和乡镇职工,应扩大住房公积金服务对象;

第三,住房公积金贷款得到法律保障。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出于某种考虑不允许购房者进行公积金贷款,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得到法律保护。

(3)发展多元化个人住房融资渠道。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住房储蓄机构的多元化结构。德国个人住房融资渠道包括储蓄银行、信贷合作社、建房互助储蓄信贷社、住房贷款协会和建筑协会等。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有公营、私营、民间合作三种情况。储蓄银行是由政府建立的国营机构,建房互助储蓄信贷社、住房贷款协会和建筑协会都有私营和公营两类,而建房信贷合作社是民间合作互助机构。

2、防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金融风险(1)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信贷资金的管理,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央行121号文件规定开发商只有自有资金达到30%,且取得四证的情况下才能向银行取得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商贷款门槛,降低了银行金融风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业在贷给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后,很难得知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更难控制资金使用。而且,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资金往往数额巨大,一旦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缺乏资质和信用的开发商则会承担巨大的违约风险。因此,有必要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监管力度,防止操作上的疏忽或等情况带来的银行信贷风险。

由此,我国银行信贷监管部门不仅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自有资金比例、完工比例等按照规范严格监督,更要时时监控资金流向以避免不良资产的形成。

(2)鼓励多元化融资模式。房地产行业银行信贷集中会给银行业带来很高的风险,同时,也会助长房地产泡沫膨胀,激发潜在的金融危机。因此,有必要改变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模式,发展多元化融资模式,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分散银行业金融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是资金的需求者,应当更加积极地开拓融资渠道。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打破原有的信贷融资模式,根据自身情况努力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同时,通过加强企业自身对资金的管理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防范。规避投资信托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完善房地产信托相关法律规定。对房地产信托和其他信托各种操作都要做出明确的法律规范。另外,与房地产投资信托配套的税收、财会制度等也要做出相应的特殊调整,尽快出台工商登记、信托税收、信托会计、外汇信托、信息披露、房地产等专项信托管理办法。二、加强信托公司实力和专业能力。信托产品的风险主要与信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实力等有关,因此,专业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能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同时,要鼓励信托公司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制度。

3、健全我国房地产信用评级制度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都需要与信用评级制度配合实施。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国现行信用评级制度的执行情况存在缺陷。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缺乏信用评级这一环节,我国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信贷业务担负着比较大的金融风险。我国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信用评级制度。

(1)提高社会认可。要利用各种措施增强社会各方面的信用评级意识,政府要给与信用评级行业足够重视,并引导全社会重视评级结果。目前,我国仅《证券法》说明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地位与作用,其他法规没有明确阐述。政府部门还应当通过法规来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为了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能在金融业中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应当推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废除不适合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法规。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历程上有必要培育完善的信用环境。为了防止信用机构恶意竞争和数量泛滥质量下降的情况,政府部门有必要在信用体制建立之初对评级机构保持一定的垄断性。除此之外,对信用评级的监督也至关重要。

(2)扩大业务范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比较窄,主要是对债券评级和贷款企业信用评级。对金融机构、个人信用评级业务比较少。在这方面,我国应采纳国外先进的信用评级办法,开拓思路、扩大业务。比如,现阶段我国可加大与国外著名评级机构合作,使得评级标准和法规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

房地产行业开发、销售环节都需要信用评级机构的配合。建立多元化住房抵押贷款融资体系、开发商获得信贷等都离不开信用评级机构的参与。因此,建立一套可行的、先进的,适合房地产行业的评级系统对房地产和金融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3)加强自身建设。首先,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化程度。目前,我国信用机构行业发展现状是由几家规模较大的国有信用机构和若干家小型私营的评估机构组成。总体来说,缺乏统一的评级系统,而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逐渐形成以几家全国性的、具有权威作用的信用评级机构为主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而带动其他评级机构发展。

信用评级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评级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跟踪评级责任制、评级报告要求、信用评级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在不同行业形成专业化较高的评级机构。

【参考文献】

1、周京奎、金融支持过度与房地产泡沫——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26、

2、刘宇涛、房地产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 0 0 8(1):121~122、

3、魏钦才、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 0 0 8(1):97~100、

4、苏爱军、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4(6):6~10、

5、龙胜平、房地产金融与投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34、

风险识别机制篇8

关键词:国际工程 政治风险 识别 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81-02

在国外的中资国际工程企业应对政治风险引起重视,充分认识政治风险;企业在签约前做好政治风险的级别识别,切忌盲目跟风;在拿到项目后,要加强制定对人员与设备的保护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对项目政治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

一、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的一般类型

政治风险指项目所在东道国政治事件影响使项目投资者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导致政治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东道国政府的政局的不稳定和政策的不连续性,项目投资方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经营管理绩效、市场拓展等目标遭受影响的不确定性。政治风险一般的类型主要是:

二、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的识别方法

识别政治风险及其级别是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管理控制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工作。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的识别主要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1、主观识别法。主观识别法就是通过项目自己的团队成员的直观感受和个人判断来评判政治风险。最常见的做法是项目公司自己成立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召集决策者和项目所在国相关人员座谈,通过调查方式来找出项目的政治风险及其类型,并评判政治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应采取的风险规避方案和措施。该方法的缺点是明显的:一是项目团队人员和知识信息面有限,得出的结论可能易于简单化;二是项目有关的内部人员对项目经营和市场情况了解,但难于掌握东道国整个国家的政治信息,所掌握的政治信息可能不完整;三是项目所在国管理人员有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评判,容易导致政治风险的识别失真。

2、咨询识别法。通过专业性咨询机构来提供项目在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信息和评判结果的方法。提供政治风险专业咨询服务业务的知名公司有如普华永道公司、艾哲森公司、Dataquest公司等,国内有中国出口信息保险公司等。评价政治风险的常用指数方法有:富兰德指数(Forlend Index)、“欧洲货币”国家风险等级表、“职业投资家”国家风险登记表、日本公司债研究所的国家政治风险登记表等。

3、模型识别法。国际工程项目投资方通过使用专业机构提供的政治风险预测模型,识别项目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如美国商业环境风险评估机构(BERI,Business Enviroment Risk Intelligence U、S、A)1960年提出的商业环境风险情报模型,还有政治风险评估模型系统(PRS)提供了100多个国家未来一定时期的政治风险,这个系统指数是通过全球250余位专家的专业评估综合得到的。

三、管理控制政治风险的策略

按项目风险规避的一般管理原理,对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可从风险的回避、转移和分散等三个方面采取管理控制策略。

1、风险回避策略。放弃或终止项目来防止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从衡量继续实施和放弃实施两种情况的得失后作出的选择,该策略简单、易行、全面、彻底,但风险与效益成正比,因而完全回避的策略采用少;与东道国政府签订书面保证或履约保证协议,获得政府担保,保证不实行强制收购,或即使收购,也按市场价给予项目损失补偿,包括在履约、外汇、不竞争、收益等方面做出担保,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政府以平等民事主体身份来对待项目的权利与义务;争取政府支持和法律法规保护;聘请熟悉当地法律的当地法律顾问,来防范和回避政治风险。

2、风险转移策略。向商业保险公司或官方机构投保政治风险,一些国家设有专门的出口信贷机构,提供政治风险的保险。如我国成立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国家鼓励的境外重点投资项目提供政治风险的保险业务,国外的有德国的海尔梅斯出口信贷保险公司、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ECGD)、意大利国家信贷保险公司(SACE)等;将各种项目经营相关的担保由外国大银行、大公司担任,其担保设置于东道国管辖之外,以避免东道国因政治、政策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可能采取的干预活动。

3、风险分散策略。建立国际性的投资方和贷款方的多边投资集团,利用多边法律保护措施,一个活跃的多边机构拥有项目的部分产权,强制收购的风险一般会降低,政治风险得以分散,争取项目所在国一个强大的合作者参与或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参与项目,可以利用《多边担保机构公约》所提供的保护措施维护合法权益,分散和降低政治风险;与东道国政府签订能够自由利用部分投资的协议,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掌握投资自由度,进退自如,从而分散项目的政治风险。

四、政治风险大小辨识与应对控制措施

对国家政治风险可用调查方法取得相应类型风险的结果,被调查者可运用前述的辨识方法给予结果。对各类政治风险的大小运用以下“风险系数”的方法计算排序,从而识别出各种政治风险的大小:

RI=(5n1+4n2+3n3+2n4+n5)/5(n1+n2+n3+n4+n5)

RI―风险系数;

n1―认为“极其重要”的被调查者的比例;

n2―认为“很重要”的被调查者的比例;

n3―认为“重要”的被调查者的比例;

n4―认为“比较重要”的被调查者的比例;

n5―认为“不重要”的被调查者的比例。

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管理控制各类政治风险,结合政治风险调查识别与控制策略,在具体国际工程项目中可针对性采取管理控制措施(表2)。

五、结语

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或承接的国际工程项目业务不断增多,国际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完工风险、经营和维护风险、环保风险等。目前一些不发达国家地区是我国企业国际工程业务的重点目标市场,但这些国家的政局不稳定性、法律的不完善性以及市场体系的不健全性相对较高,在这些地区的国际工程项目遇到的政治风险问题多且尤其突出,而企业对政治风险的复杂性认识和防范性对策的掌握均不足。因而需要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不断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增强政治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探索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护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夏琳,苏英、我国BOT项目融资中政治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建筑经济,2009(5)

2、黄洪华,陶炼、BOT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财经界,2009(6)

3、任超锋、中国对外承包业应对国家风险的策略、经济研究导刊,2009(33)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市场监管执法总结(精选8篇)
  • 下一篇: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