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3 栏目:写作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1

一、创新思路,让课题研究为教师职业生活奠基

1、机制铺路

近年来,我校完善“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拜师结对制度”、“教科研评估细则及奖惩办法”等相关制度,形成“一主三翼”网络运行机制,以教科室为主,整体规划管理课题,依靠教研组、培训组、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计划。采取周通报制、月汇报制、月量化制、学期评价制、期终奖惩制的“五制”措施,保证课题研究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序走向有序。学校开源节流,优先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经费,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教师校内比武,选派教师外出参赛,奖励教师获奖成果,每年专项投入资金不低于5万元。民主的管理体系,科学的运作机制,以及专项资金保障,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好基、铺好路。

2、学习引路

课题实验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

全新的思维方式作引导。实验教师只有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站得高,才能开阔视野。我校尽其所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服务于教科研,每年都要新增图书、光盘、报刊、杂志等供教师培训学习时选用。利用双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将教师按学科分成八个培训学习小组(语文、数学各三个组,英语、综合学科各一个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切磋学习体会,将自己的想法、体会、疑虑展示于众,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悟能力。我们还为每组教师建立学习资料册,让每位教师主动获取信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归类建档,以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历程进行理性思考,并自觉运用反思结果去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

3、骨干带路

由于农村教师年龄差异较大,研究水平不一,我们对不同教师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老年教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课题研究讲座,阅读有关课题资料和研究报告,使其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一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取一个课题参与研究。对于青年教师,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研究范围可以小一些,可以是一节课的流程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的剖析、一种教学方法的探讨等,研究流程只要基本符合科研要求就行,让他们在行动中学会研究。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外出学习取经,借助“他山神奇”的力量推动课题研究的开展。这样既保证重点,又达到全面练兵的目的,较好地处理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关系。

二、更新举措,让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服务

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应用于课题研究之中;课题实验研究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形成常态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薄弱学科的快速发展;课题实验研究应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实验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让全校师生受益。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以问题科研、行动科研、生本科研和全员科研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创新为中心,聚焦课堂,使我们的课堂逐步向生本的课堂、生活的讲堂、生命的殿堂迈进。

1、问题科研

我们主张教师选题,以应用研究和微观研究为主,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敏于问、善于思,及时捕捉课堂中发生的一些带共性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用教学反思的形式描述出来,一是记困惑之点,二是记败笔之处,三是记成功之举,四是记再教设计。当教师个体自我反思难以探求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时,便可寻求同伴互助。教师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进而用研究的思维、方法去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存在的缘由、解决的途径,教师的行为自然会印上研究的影子,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科研”。

2、行动科研

我们在行动科研上下工夫,引导教师研究教室课堂、校园课堂和社会课堂,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加强集体备课和说课评议

学校每月定时组织教师开展分组分年段的集体备课,在集体确定单元尤其是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实行课时备课分工,每位教师按照集体意见写出详细教案,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特长和学生学情,添加个性化教学设计,最后形成上课用的预案。然后授课教师在课题组内说课,做好课前预演,组内教师参与研讨交流。

(2)倡导课间研究行动

学校极为重视营造课间研究的氛围,行政人员分科包组,参与教师学一点、摘一点、写一点、问一点、议一点的“常规五研”活动。让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使办公室既是教师的工作室,也是教师的研究室。

(3)定期开展课堂研讨和说课活动

每个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开展家常课、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竞赛课等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评课时,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别注重评价课堂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质疑,是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评课安排有中心发言人书面交流,其他教师尽可能人人发言,这样既督促教师认真听课,又激发教师积极思考,认真甄别教学得失,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少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4)引导教师养成总结典型案例的习惯

我们还要求教师上完每节课都要及时地反思,写出教学后记,记录于《教学笔耕》,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形成完整的案例或论文时,再撰写于《课改足迹》上,打上自己实验探索中的烙印,最后收集、整理这些实践素材放入个人实验资料册,以便其他教师学习借鉴,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生本科研

学生也是课题研究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充分显现课题实验研究的活力。每学期我们都要分学段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学生学习方法经验推介会,和学生交流课堂教与学的得失,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将培优辅弱落到实处”、“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乱’的调控”、“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校本课题均来自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也是积极参与的主体,“书香班级”的经典诗文诵读、一分钟演讲、剪贴画报、习作展评、名言书签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参观、调查、采访……语文的课本剧编排、小记者行动、写读书笔记、电影评论……数学课中的问题生活化,英语百事通等等活动,都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融入校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嘴去评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脑去感悟。德育校本课程中的《我爱我的班级》、《可爱的校园》、《小小园艺师》、《交通安全牢记心》等篇目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形成的。课题实验研究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协调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实验研究的空间,实验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4、全员科研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竞争,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课题研究需求,我们构建了一个竞赛评比的平台,每学年都要围绕“全员科研,选项研讨”的活动主题,重点选定课堂研讨,现场教学设计、微型讲座、说课评优四项内容供全体教师选项参评。我们从竞赛的结果中欣慰地发现,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所提升,说课教师能从文本解读、三维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到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程序的设计作精彩的分析和陈述。参加微型讲座的教师能结合课改理念和课题实验要求对自己的教学案例作深刻的剖析。现场教学设计在环节过程的预设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法决定教法的原则,有的教学设计还附有环节过程的设计意图,凸现了教学设计灵活、规范、科学、创新的特点。课堂研讨更是让我们看到“冲模破模”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组织指导合理,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三维目标训练到位,激励评价效更明显。这些比武练兵的成效,更加坚定了我们依托教科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信念。

三、更新评价,让课题研究为学校和谐发展导航

为了加强对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效果的评估,我们注重行政人员蹲点实验小组,及时掌握活动信息,指导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跟踪记载卡,依照《课题实验工作考评量化细制》进行目标量化;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课题实验工作并开展互评;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课题组或实验教师个人,采取下发失误通知单和重点谈话的方式,督促整改。

1、激励评价

(1)政策倾斜

学校对为课题研究作出贡献的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优先考虑评先晋级,将科研成果作为专项业绩在教师年终综合考核中累计加分。

(2)精神表彰

学校利用橱窗、广播、例会、横幅等形式对课题研究先进教师进行宣传、表彰。

(3)物质奖励

当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奖时,学校在市教育局、学区兑奖的基础上,再按照《市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法》对获奖教师予以奖励。

(4)选送进修

学校每年都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教师进修指标,安排科研骨干脱产学习,为学校未来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5)媒体推介

我们还组织专班撰写宣传名师的文章,向报刊等媒体撰稿。这些以师为本,体现人性化情感关怀和人文化教育方式的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活动的热情,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付出有回报、科研有价值。

2、述职评价

学校每个月底都要召开一次课题实验小组负责人述职评议报告会。会上首先由实验教师通报本课题本月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研究所取得的效果怎么样,研究中有什么困惑,以及下个月的研究重点、观摩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等。再由课题领导小组根据各小组述职发言,作出定性评价。这样的述职评议不但起到了横向交流、相互监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环节工作纳入成果评价范畴,创新了“效果即成果”的评价思路。

3、多员评价

每学期我们都定期举行课题实验汇报周的活动,请家长听课,看学生竞赛,赏师生作品。一方面,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家长和学生也加入课题实验研究的评价中来,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不再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说了算,同时也结合了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意见,这样的评价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2

关键词:院级科研课题;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设立院级课题研究的目的

1、院级课题作为更高级别课题研究的基础,具有“蓄水池”的作用

院课题的最终目标是为教师申报院外课题奠定基础,为教师争取更多的院外经费支持,从而不断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院级课题立项的出发点主要是基于解决学院层面的实际问题

院级科研课题的设立,则为本院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老师们可以针对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有针对性的为学院发展提出解决方案。

3、设立院级课题有利于学院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科研队伍的锻炼

通过组织教师申报院级课题,能激发他们从事科研的热情,在学院内部形成教师争做科研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院科研活动的发展。同时,能通过院级课题的研究,逐步打造一支业务熟悉、科研能力比较强的科研队伍。

二、基本情况介绍

近三年共立项66项,其中,第十二届院级课题共立项17项,第十三届院级课题共立项32项,第十四届院级课题共立项16项。主要涉及的研究方向是针对教研教改开展的;应用性课题比较少;少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需要挖掘和完善的空间挺大,特别是个别软课题的实践检验性不够。目前,有《高职院校实训室投资效益评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JY13-1401)成功申报2015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国近阶段汽车报废量及行业产值、利润预测研究》(课题编号:HJY14-1510)成功申报2015年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3”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编号:HJY15-1602)和《基于中外工程教育比较研究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课题编号:HJY15-1615)成功申报2016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总体情况见表一:

三、原因分析

近三年院级课题主持人以青年教师居多,职称以初、中级为主(见表二):

1、课题选择面窄,研究深度不够

课题主持人以青年教师居多,职称偏低,这样就导致老师们在申报课题的时候多数是局限于工作实际来出发,或者以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的,选择的面比较窄,大多数课题是针对教研教改开展的;应用性课题比较少(见表三),要上升到市厅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高度比较困难。而大部分的年轻教师过于重视课题主持,忽视了项目本身的意义,对项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融入到团队中,难以实现在项目中的价值,这种状态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对项目本身的忽视,导致很多研究成果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深度不足,团队交流沟通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导致合理效果不佳。另外,由于一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在进行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规划设计以及总体把控能力方面的缺失,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极大的降低了项目的研究质量。

2、科研能力比较弱,竞争力不突出

由于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在进行市厅级及以上课题申报时,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在与副高等职称人员竞争时是出于劣势的,很多科研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中级以下职称不能申报市厅级及以上课题,这样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发展与选择。由于没有专家指导,很多青年教师对于课题立项的流程和程序不清楚,甚至对最基础的选题也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对理论研究部分更是摸不着头脑,无法将经验与理论有效结合,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和可行性项目报告。由于一些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缺乏对科研工作的有效重视,在科研项目上缺乏实践能力,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对选题申报、立项等基本程序并不了解,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没有什么成果,打消了大家的积极性。通过相关数据显示,60%的高职院校教师对数字化期刊并不了解,缺乏文献检索的能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课题选题以及论证方面的短处,论证模糊不清,思路混乱是常见的问题,如果不找准问题的根源很难实现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申报经验不足,畏难情绪严重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主要以本科生与研究生为主力军,就学术能力来讲远远低于老教师,对于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主持经验不足,存在选题新颖,但论述缺缺乏深度。很多教师反映没有申报经验,不知道改怎么选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实际的项目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虽然一些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但由于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验有限,在课题选题、申报以及组织实施等重要环节上存在失误,直接导致项目失败,从而打消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由于经验不足,即使在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也没有能够按照课题管理的步骤完成既定研究任务,第十二届有8项院级课题申请延期一年,不能按时结题率占比47%。

4、科研意识不强,功利思想严重

科研意识差是一些青年教师的通病,很多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无需承担科研任务,教师只要抓好教学,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这种传统观念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意识不强,甚至对科研并不了解,这就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实施。同时,很多年轻教师对职称、定骨干等较为重视,这都需要科研成果作为基础,平时的科研意识不强使得很多教师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导致了科研成果并不理想。

四、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

从学校长远发展来讲,科研是强校的根本,对于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课题申报所获得的经费也是学校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科研项目也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书评,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科研意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还无法达到高等院校水平,校领导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定期聘请高水平的科研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传授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其次,调动和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是主要动力,学校可以采取激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长足发展。

2、注重研究积累,保持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

坚持以学术积累为主,练好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实事求是地适度创新。学术有积累才会有创新。厚积薄发才能出精品。“科学技术和学术事业,是长期累积方有创新和突破的事业。”学术创新欲速则不达。有99%的心血和汗水的累积,才会有 1% 的“灵感”或“顿悟”。我院年轻教师多,高学历、资深学者少,应特别强调学术积累。持续性研究项目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从而形成研究体系,由于持续性研究项目周期长、课题难度大,实际的科研过程复杂程度可以想象,因此,就需要有专业素质高的课题主持人来重点把握和引导其他团队成员进行课题研究。主持人必须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扎实的科研水平,在复杂的课题研究中为大家提供创造性的建议,保持课题站在科学前沿。

3、加强科研学术道德建设,端正科研行为

学术研究是严肃、庄重的,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应秉持诚信态度,但现阶段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在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了现代一些科研人员研究目的不纯,急功近利的色彩,并不单纯的是搞科研,做项目,而是为了得到实惠和利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摒弃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在科研项目中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素养,戒骄戒躁,更新知识内容,绝对不抄袭甚至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理论。时刻遵守道德规范,加快成长。

4、加强指导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指导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首先,了解科研项目申报流程,了解申报课题的步骤和程序这样才能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其次,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科研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第四,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高职教育是产学结合的产物,因此,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给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企业学习机会,让青年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机和,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之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锻炼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

5、树立青年教师科研典型,创建高水平科研团队

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提升科研项目研究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沟通协作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增进学术交流并提高科研素质,通过群体智慧能够开拓思维,开阔视野,从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另外,在科研团队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团队中树立典型榜样,通过发挥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带动和指导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科研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规范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等程序,使整个团队在科研项目中快速成长,

6、开展行动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行动研究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科研方法。行动研究是适用于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科研和教研方法,它是一种新型的科研理念,对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参与和共同研究,通过资料收集、合同探讨、多方总结等从而明确思路,最终解决问题。行动研究是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加快成长的方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应从小课题入手,积极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勇于创新。

7、增强科研服务,营造科研氛围

第一,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良好的科研氛围是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从各个方面保障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二,构建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项目来源部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从而为科研工作决策和制订科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与青年教师和科研创新团队沟通,能够清楚的了解项目进行到哪一步骤,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帮助科研团队解决实际问题;主动为各院系与企业之间开展科研互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8)、

[2]李苑、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3

一、注重过程,提高"和谐教育"课题研究实效

本学期教科室将"和谐教育"项目研究中心分解成4个项目研究小组。即: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研究小组;教师专业成长的和谐研究小组;家校协作关系的和谐研究小组;管理服务中的和谐研究小组。并明确各研究小组的研究内容,抓好各组研究计划的制定和落实,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定期检查,组织交流,督促指导,以此促进课题的研究;各课题组要组织有关教师按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做到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为有效保证研究小组规范有序地进行,各研究小组在"课题研究活动月"上围绕课题上好一节研究课或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沙龙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进行学科渗透,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确立"教学即研究"的意识。为了提高研究实效,上课老师有针对性地备课,组内成员提出改进意见;组内教师成员集中听课,看教师是否达成研究目标;反思总结,客观地分析,评析,使课题组成员认识研究缺失。活动结束上交有关教案及研究资料。期末写一份课题阶段性总结。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几个落实。计划落实。每学期各课题组都要提出本学期的工作内容与目标,教科室每月根据教科研工作行事历总结本月工作,计划下个月的教科研工作。管理落实。全校各课题由教科室分类落实到组长负责管理,课题组长负责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展开。任务落实。每个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担任什么角色,做什么工作,都明确到位。责任落实。课题研究的成败责任由课题组长和分管成员负责。时间落实。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制订的时间表开展工作。

二、组织交流,展示"和谐教育"研究成果

月日,市教科所召开年市项目研究中心工作会议,又有四所学校成为"市教科所项目研究中心",并举行授牌仪式。路小学"和谐教育"项目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我校将以此为起点,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朝着兴教兴校的方向发展,朝着专业的方向发展,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本学期初,教科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研究中心工作计划,定期向市教科所进行月报。

观摩,交流是促使教育科研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开学初,路小学在科艺二楼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以"和谐"为主题的教师论文报告会。会上首先由校长宣读了论文获奖名单。然后从获得一等奖的文章中,选取了五篇文章进行大会交流。由于所选论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讲老师做了精心准备,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月日下午,师范大学教授到到我校讲学,全体教职员工,母语研究所研究员,部分兄弟学校的教师聆听了教授题为《和谐课堂的再认识》的学术报告。教授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策略在与会教师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校以此拉开了"课题活动月"的序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学校教科室以此为专题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科沙龙活动以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阶段性成果总结,提炼水平,本学期月日,学校举办了《构建母语教育和谐课堂的校本研究》中期成果展示活动。此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母语教育研究》子课题。本次活动由母语研究所主办,来自,,,等省和各相关课题组成员90多人参加了会议。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4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上海特色;宏观层面建设;微观层面建设

Abstract:In order to reflect the city spirit of Shanghai an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in Shanghai,the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with Shanghai's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actively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schools'real situations、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is of both macro-construction and micro-construction、The former focuses 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designing every elemen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in every learning period,while the latter focuses on constructing various school curriculums,exploring dimensional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establishing standard curriculum management、

Key words: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Shanghai characteristics; macro-construction; micro-construction

一、研究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体现上海城市精神

上海的奋斗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根据“海纳百川”的精神,我们认真研究了美国的“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法国的“框架性个人研究”,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的“综合活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题研习”,以及国家教育部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内外有关的课程,广泛吸取世界各国和国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根据“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努力以现代化、高标准和高质量要求自己,创造性地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小学研究型课程。

(二)凸显上海课程特点

1、研究型课程是单独设置的一类功能性课程

从横向来看,上海的二期课改设置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并列的,单独设置的一类功能性课程。它有独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但又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互相联系、互相沟通和互相促进。我们根据这些要求,构建既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互相平行,又与它们互相联系的研究型课程。

2、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型课程

从纵向来看,上海在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型课程,直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12年的研究型课程,各个学段既有不同的要求,又相互衔接,通过各学段的学习逐步达到总的目标。根据这个想法,我们构建既体现各学段不同特点,又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型课程。

(三)结合上海学校实际

1、从原有基础出发逐步提高

研究型课程是一类新颖的课程,它有先进的理念,但是为了全面推进和全员参与,我们也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必须结合上海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提出来的新课程,学生的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缺乏师资和有关的条件,研究型课程在推进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从原有基础出发逐步提高,构建既具有先进的理念,又适合上海学校实际的研究型课程。

2、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

上海市中小学有2000多所,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来源、师资队伍千差万别,我们不能一刀切,必须采用多种模式来推进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基础好的学校可以独立开发和实施,基础差的学校可以给予较多的帮助和提供一定的资源。各校根据本校的情况,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多样化的研究型课程。

3、满足学校实际操作的需要

广大学校师生在实施研究型课程时,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具体操作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为了满足学校实际操作的需要,我们构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便于具体操作的研究型课程。

二、上海的研究型课程建设

(一)宏观层面课程建设

宏观层面建设主要侧重于研究型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以下两方面。

1、整体设计课程各个要素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资源开发、学习评价方式到课程管理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编制《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

下面我们着重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1)设计课程目标

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设计课程目标。研究型课程的总目标为以下三方面。

接触和亲近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体验,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

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构建课程内容

开发研究型课程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但是前一阶段对研究型课程内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的比较表面的层面上,至于课程内容具体是什么则比较模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此,我们对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着重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研究型课程内容范围涉及自然、社会和自我三大领域。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既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也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研究型课程的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涉及自然、社会和自我三大领域,它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关注学生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体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内在整合,并且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框架由一系列主题组成。

自然、社会和自我三大领域只是研究型课程内容的范围,作为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还必须细化。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框架由一系列主题组成,例如,环境、健康、科技、文艺、信息、国际、交通、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和学生等。在每个主题下面可以有许多二级主题,在每个二级主题下面还可以有很多问题。下面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级

主题

二级主题环境

环境

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垃圾分类和处理、白色污染、废电池的危害和回收、温室效应、河流水质研究、地区水质调查和分析、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绿化对空气净化的作用。

健康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食物保鲜、营养和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青少年的肥胖现象、生活方式和健康、非典型肺炎

科技

玻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不同食品的酸碱性、降解塑料的原理和应用、杀虫剂的改进、合成洗涤剂的研究、白炽灯节能技术、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电器的设计和制作、利用太阳能器具的设计和制作

文艺

鲁迅小说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桥文化、茶文化、陶瓷设计艺术、纸艺设计、民间手工艺术、古典音乐作家和作品、中国脸谱艺术

信息

网页制作、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动画制作、信息的传递、电话通讯、机器人、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

交通

交通状况调查、车辆状况的调查、公交线路优化设计、交通设施的现状、道路建设、交通阻塞的原因、缓解交通的对策、立交桥设计方案

国际

APEC会议、世博会、伊拉克战争、WTO、奥运会、经济全球化

社会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变化、网络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医疗卫生、中西快餐文化比较、老年福利事业、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城市流动人口

社区

社区的历史和现状、社区健身活动、社区环境绿化、社区的文化设施、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

家庭成员的情况、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家庭用电与煤气的比较、现代父母与子女关系

学生

学生和动画漫画、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和流行音乐、学生服装流行趋势、学生闲暇活动、小学生的消费、学生听课效率、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中学生交友心理分析、学生的审美观

研究型课程的具体内容与研究型课程的目标相匹配

主题仅仅是研究型课程内容的纲目,它构成研究型课程内容的框架,研究型课程内容还有很多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与研究型课程的目标相匹配。研究型课程的目标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研究型课程的具体内容也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对应的内容。

第一,研究型课程的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体验性、实践性的知识和整体性的知识,是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

研究型课程的技能内容主要是指具体的研究技能。例如,高中研究型课程技能内容包括目录索引、重点文章追溯、网上检索,使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贮存、分类和数据分析;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会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

第二,研究型课程的过程内容主要是指研究的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成果展示和交流经验以及反思和评价等。

研究型课程的方法内容主要是指各种基本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等。

第三,研究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主要是指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创新精神,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具体体现在每个主题、问题或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下面我们举高中阶段的例子加以说明。

课题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古埃及文化的研究

埃及、金字塔、尼罗河、象形文字等

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检索目录、查阅文献、上网检索、摘录、做资料卡片、收集照片、图画、图表、文字、音像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综合研究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成果交流和答辩、反思和拓展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知识产权、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

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泡菜的腌制、亚硝酸盐、食物和健康等

选择课题、构思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假设或猜想、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记录数据表格和处理数据方法、制作组装调试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用公式或图形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解释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答辩、反思和拓展

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科学实践的意识。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

佘山野生动物减少的原因调查

佘山、野生动物、生态环境

选择课题、调查对象和调查手段,准备调查工具,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网上查询,收集资料,专家访谈,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进行交流答辩、反思和拓展

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意识。高质量地履行职责,广泛交换信息,及时调整工作安排,协调人际关系

研究型课程内容框架有多种组织方式

研究型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是主题单元和问题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或问题通过活动将有关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组织成一定的系列。研究型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既可以有一定的规律、递进和序列,又允许有适当的交叉、融合和多维,可以是并列式,从自然、社会和自我等领域中选择若干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下面有几个二级主题,这些主题形成若干个并列的模块,组成整个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可以是递进式,按主题的不断递进形成一定的系列,或以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逐步递进形成系列;也可以是网络式,既从横向考虑,从社会、自然和自我等领域选择不同的主题,又从纵向考虑,使每个主题从低到高有所递进,并将它们进行整合形成网络;还可以是自主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研究水平自主地选择问题。

(3)有效采用课程实施方式

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常用的方式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研究;在动手操作制作物品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研究;进行某一项活动的设计策划,某一项产品、设备、建设项目的设计;围绕某一课题开展的研究等。

实施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实施方式:选择主题、课题或项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选择;可以由学校或教师提供课题库,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进行选择;也可以由学校或教师提供较大范围的主题,让学生从中选择子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成果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图画、照片、模型、实物、录音、录像、光盘、网页、诗歌、节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论文等。

成果交流也可以有多种方式,如,班报、刊物、展览会、演讲会、答辩会、研讨会、节目表演等。

2、整体设计研究型课程体系

整体设计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研究型课程(上海的小学、初中研究型课程又称为探究型课程)。

(1)每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研究型课程目标分两个层次: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又分成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层次,三个学段的目标逐步递进,形成研究型课程目标体系。

小学的探究型课程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关注和了解自我,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知道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人人有责。

②养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乐于尝试、主动探索的精神。知道尊重事实。在研究过程中能专心致志、耐心细致、善始善终。

③能与同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

④经历从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⑤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问题,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初步学会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研究的方法和设计简单的研究步骤。

⑥初步学会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和网络等媒体中获取信息,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⑦会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进行实验,进行简单的调查研究,做简单的实物和模型,会对观察、测量、实验和调查的结果做记录,进行简单的分析。

⑧会将研究的结果用图画、实物、语言、文字或艺术等形式进行初步的表达和展示。

初中的探究型课程目标:

①接触自然,参与社会,认识自我,初步养成关心自然的环保意识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②能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寻找答案,实事求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批判和创新意识。在研究过程中能严谨踏实,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③能通过协商合理分工,主动承担任务、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各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和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

④经历从选择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小论文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⑤初步学会从日常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等现象和事物中选择课题,能对研究的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方案。

⑥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⑦初步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和调查问卷。能通过研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⑧会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小论文。

⑨初步形成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高中的研究型课程目标:

①关注社会生活和祖国前途,关注人类和环境持续和谐发展,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人生态度。

②形成追求科学真理、不迷信权威,用科学和技术造福人类的价值观,养成尊重知识产权,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③经历从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成果展示和交流到反思和评价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④会选择和确定课题,设计较具体的研究方案。

⑤初步学会目录索引、重点文章追溯、网上检索等资料收集方法,会使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贮存、分类和数据分析,能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运用信息,并能用多种方法进行信息交流。

⑥会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会进行抽样调查,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对实验的设计提出改进的建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会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初步学会文献研究的方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会针对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会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课题研究。

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论文等),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和评价别人的观点,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

⑧初步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各个学段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

①小学阶段:主题探究活动

小学阶段的研究型课程采用主题探究活动的方式。选择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参观、考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观察、测量、实验、调查、比较、分类等探究实践。低年级和中年级通过探究活动,着重养成学生的好奇心,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习惯;高年级通过探究活动着重学会一些简单的研究技能。

②初中阶段:课题学习和项目学习

初中阶段采用课题学习和项目学习的方式。从日常的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真实的、开放的、综合的课题和项目,以它们为载体开展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与处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表达与交流的研究过程,学习观察、调查、实验、文献研究、策划、设计和制作等基本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意识。开始采用“学着做”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案例做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着重让学生知道研究应该做些什么;然后采用“做中学”的方式,着重让学生通过做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学习应该怎么研究;最后采用“自己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做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进一步了解基本的研究过程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③高中阶段:课题研究、项目设计

高中阶段采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的方式。在初中阶段了解基本研究过程和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课题和项目,综合运用观察、调查、实验、文献研究、策划、设计、制作、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试验、猜想、假设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初步学会进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产品和活动方案项目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二)微观层面课程建设

微观层面课程建设主要侧重于学校研究型课程建设和研究型课程的操作实施,下面就学校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加以具体说明。

1、建设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根据上海市各个学校基础、办学水平、学生来源和师资队伍不同的特点,上海市中小学校在研究型课程建设上采取多种模式。

(1)校本模式

学校基础、办学水平、学生来源和师资队伍相对较好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型课程。学校编制本校研究型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

在设计学校课程目标时,学校根据实际,把《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中的课程目标加以细化和具体化。

各区县和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课程内容框架,充分体现地区和学校的特色,下面我们举某小学探究型课程内容框架的例子。

某小学探究型课程内容框架

年级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学科拓展

低年级

我的姓氏

我的家庭生活

居家小调查

当家体验与设计

购物与消费

文具设计

游戏活动设计

铃声与课表

我的同学

学习习惯小调查

交通现象

环境小调查

动物与人

植物与人

各国的儿童

历史故事

历史名人

语言游戏

数学游戏

科学游戏

中年级

花草与生活

家政规划

家用电器

食物变质与保鲜

营养与健康

班级人际观察

小组活动的角色

教师的小调查

专用教室利用与设计

校园文化

社区调查

旅行与远足

自然观察

民居风俗

环境保护

信息收集处理

换位思考

平面设计

寻头探源

小实验

高年级

家庭生活与噪声

生活与消费

儿童与老人

家庭关系调查

居室污染与预防

人际关系

学习障碍与应对

学习方法与成绩

学校与社区

学校与家庭

社区体验

信息与生活

社区学习

环境问题

生存体验

国际理解

问题拓展与探究

模型架构问题解决

数据分析

道德行动规划

(2)基础模式

学校基础、办学水平、学生来源和师资队伍相对较差的学校,市里给予较多的帮助和提供一定的资源,组织编写《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供学生选择使用和参考。《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的内容如下:

年级

一年级

手的游戏、身边的安全标志、变色的水果、玩具天地、保护我们的牙齿、我的朋友──书包、身边小动物、和太阳做游戏、小球蹦蹦跳、花的世界、我想飞、动物的本领、我们爱运动

二年级

鞋子的学问、鱼儿水中游、降落伞、文具好伙伴、紫甘蓝的“魔法”、生活中塑料、形形色色的汽车、天气预报、生活中的饮料、收集邮票乐趣多、有趣的水滴、美丽的地方、奇妙的鸡蛋、开心动物园

三年级

班级小主人、探访昆虫世界、食物营养小专家、危险我知晓、纸天地、过年啦、共筑快乐窝、珍惜我们眼睛、漫游石头王国、植物园里乐陶陶、欢乐卡通地带、干涸的大地──沙漠

四年级

蔬菜宝贝、放风筝去、欢乐校运会、关注一次性用品、社区我的家、我为世博会添异彩、黏黏世界、关注身边的垃圾、小商品大学问、动物──人类的朋友、五月初五话端午、节电小专家

五年级

利用身边的风、月圆中秋节、东方绿舟游、栽培小能手、声音小天地、英雄伴我成长、加强自我保护、通信连接你我他、上海阿拉街、生活中的灯、小小护绿队、毕业啦

(3)中间模式

这是介于上面两种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有些学校在《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中选择部分内容,同时补充一些反映本校特色的内容,共同组成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

2、开发多元化的课程资源

(1)建立校外学习基地

很多学校在校外建立研究型课程学习基地,与东方绿舟(上海市素质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德育基地、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工厂、农村、养殖场、部队、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挂钩,开展研究活动。

(2)建立校内工作室和活动室

有些学校在校内除了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以外,还根据实施研究型课程的各种研究需要,建立各种不同的研究型课程工作室和活动室,有创新实验室、水质测试实验室、机器人操作室、船模操作室、陶艺操作室、茶艺操作室、艺术创作室、名人研究室、种子俱乐部、美食屋、天文台、展示室、表演中心、辩论台、种植园等。

(3)组建指导教师队伍

许多学校都充分挖掘潜力,在全校教职员工中物色研究型课程的指导教师,聘请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专业人士和家长作为学校研究型课程的指导教师。

(4)构建研究型课程信息网络

许多区县和学校建立研究型课程网站,在网上提供各种研究型课程资源,包括研究方法指导、各种资料、参考课题、课题研究案例、学生研究成果等。这些网站不仅是研究资料的来源,而且是研究交流的平台和学习评价、课程管理的工具。

(5)编制学生学习参考资料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市区和学校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组织编写有关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供各种不同情况的学生参考和选用。

①全市组织编写《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初中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和《高中研究型课程学习包》,供全市开展研究型课程有困难的学校选用。

②有些区根据本区实施研究型课程的需要,组织编写体现本区特色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供本区学生选用。如浦东新区编写《小学探究型课程活动资料》供浦东新区小学3-5年级学生选用。

③许多学校为了建设校本研究型课程,编写体现学校特色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参考资料。如嘉定区外冈中心校编写《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资料包──走进外冈》和《探究活动新设计》等资料供本校学生使用。

(6)编写各种教师指导用书

为了便于教师实施研究型课程,组织编写了各种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案例,有《小学探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等。为了提供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的策略和帮助教师解决指导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编写了各种导师指导手册,有《小学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高中研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等。为了帮助教师进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设计,编写了许多教学设计案例,有《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质量,还编写了《研究型课程系列丛书》,有《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

3、建立规范化的课程管理

(1)建立课程组织管理系统

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学校研究型课程组织管理系统,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有的根据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新的组织管理系统,有的将学校原有的组织管理系统作适当的调整。

(2)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校研究型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学习评价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3)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管理

学校加强从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到成果交流等整个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建立规范的检查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流程。运用教师指导手册(包括学期计划、活动方案设计、指导记录、教学反思等)和学生学习手册(包括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过程记录、结题报告、成果的鉴定、论文的答辩记录、各阶段的评价等),记录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4)健全各项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制订研究型课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计算指导教师工作量制度,研究型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学生学习评价和考核制度,研究型课程档案管理制度,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学分管理制度,课题开发、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制度,学生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5

关键词:遥感专业;研究型教学;课堂教学;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唐涛(1980-),男,陕西西安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陆珉(1976-),男,江西南昌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07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203-02

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1]研究型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了接受性教学的缺陷。

本科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包括课堂学习、实践学习、本科毕业设计等环节。作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遥感系列课程教学和专题毕业设计在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角色和相当的课时。遥感系列课程包括本科生公共选修课“军事遥感技术”、专业选修课“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专业必修课“遥感原理”等。面向我校信息专业本科生,笔者所在的遥感信息处理教学科研团队每年设计遥感信息处理专题,包含若干具有科研任务性质的子课题。指导教师既是遥感系列课程教学主体,也是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主体,有充足的时间和经验在课堂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中开展研究型教学探索。

课堂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本科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两个环节,开展研究型教学不仅是有益的探索,也是不断将遥感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传授给学生,扩大学生知识层面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可以将遥感领域研究趋势、研究成果、理论基础和处理方法传授给学生,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和初步的研究思维培养。毕业设计中,每一个课题作为科研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同时能够参与科研团队科研攻关的过程,互动探讨,体会研究过程的乐趣,最终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课堂研究型教学探索

课堂教学在本科四年教育中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要作用,作为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系列课程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给学生传授足够的遥感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初步应用技能。为了改变以往讲述式、填鸭式的课堂灌输教学,笔者所在教学科研团队一直在不懈努力地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作为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4]我们在如下方面开展了研究型教学的有益实践:首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学,[5]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专门设计课时,由教师提出适合学生知识层次的研究型讨论课题,再将学生按照兴趣自愿组合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开展资料查阅,课题探讨和交流;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探讨,教师组织各小组分别就研究型课题的研究心得进行课堂交流或者书面交流,由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心得进行讲评和给分。

在上述实践中,有若干原则需要教师把握好:

1、题目难易适度

考虑到本科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不多,专门知识和理论基础有待加强,过于“精”和“深”的题目会使学生觉得难度大和无从着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研究型教学的开展。选择研究型教学内容时,我们考虑密切结合教材知识点,特别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结合遥感领域最新成果,选择适当难度的题目引导学生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尚不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解决研究型题目的手段主要依托大学公共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查阅资料,分析现状,提出想法,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仿真。例如介绍雷达图像军事目标判读解译时,我们引入美国的长曲棍球卫星及其拍摄的坦克目标的雷达影像,结合教材介绍的三种强散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从雷达目标散射特性出发,探讨分析如何提高判读效率和准确性。

2、兴趣吸引

在授课过程中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教员从事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新灵感及时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将SAR图像车辆目标自动识别、小型化复眼成像装备等科研成果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例讲解,拉近学生与最新成果的距离,开拓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

3、激励措施得当

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开动思维,灵活牵引,也需要学生热情参与,适当发挥分数(学分)的指挥棒效应是有益的尝试。在学生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中,目前是研究型学习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以后根据研究型教学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考虑适当提高前者的比重。

二、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研究型教学探索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研究型教学探索也有不少创新,[6-8]主要是转换本科生的主体角色,由学生转化为科研人员,毕业设计课题转换为科研小任务,使本科毕业生能够主动参与团队科研活动,互动探讨,提高科研能力。“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研究型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成为共识。

1、课题设计与知识储备

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经过三年多的本科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了一定的的基础。因而相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型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应当让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创新精神、科研方法、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训练,能够具备初步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笔者所在的教学科研团队根据长期的科研工作经验和目前所从事的科研任务,每年设计一个遥感信息处理专题,每个教师设计2-4个子课题,这些题目处理该专题下的具体小的技术问题,涵盖遥感图像校正、去噪、配准、目标检测、目标识别等具体技术问题。题目及其主要工作内容下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自由选择题目和导师。导师提前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提供课题需要的部分资料,做好启动毕业设计工作的知识储备。

2、科研交流

在本科生进入课题后,导师应将其纳入所在科研团队,参与学术讨论、程序设计、文档撰写、阶段汇报等工作,使之成为科研攻关的一员。研究过程中,本科生可就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及时和导师、其他研究人员交流解决。

3、研究生的辅助作用

高校科研的主体是教师和研究生,因而研究生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辅助指导作用不可或缺。高年级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已经受过较长时间的科研训练,比较熟悉课题,研究思路较为清晰,研究工作有进展,具备辅助指导的条件。毕业设计题目若与研究生本身研究课题和团队攻关课题相关,则更为有利。研究生也是从本科生成长起来,对于整个毕业设计和课题研究的过程更为熟悉,可以向本科生在更多细节问题上答疑解惑。

4、过程控制

良好的本科毕业设计离不开学校和导师对过程质量的监控。笔者所在院校从命题设计、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流程环节进行了时间和质量上的规范。这就要求导师在毕业设计全过程密切跟踪学生的研究进度,及时交流,适时提供帮助克服困难。

三、结束语

研究型教学是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在遥感专业课程和本科毕业设计两个环节开展了研究型教学的探索。其中课堂研究型教学是引导学生接触科研活动,启发创新思维的起始,毕业设计则是研究型教学活动的重要实践环节。经过最近几年的探索,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将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更好地为遥感学科系列课程的建设和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桂琴、研究型教学及其基本范式[J]、教育探索,2003,(7)、

[2]闫晓强,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

[3]张安定,衣华鹏,崔青春、《遥感原理》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5,(12):59-61、

[4]阿拉腾图雅,乌敦、《遥感导论》课程研究型教学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5]唐涛,李禹,赵凌君、“遥感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Z2)、

[6]薛光辉,吴淼,余镇危、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课程改革实验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教育科研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宗旨,坚持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逐步形式总率全局性的课题,并通过这个科研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与科研实效,努力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科研体系。

二、主要目标

1、提升科研档次,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改革融合起来,形成以学校整体发展为依托,全面带动学校工作的龙头课题,为学校形成“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提供保障。

2、继续实施教科研一体化工程,倡导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引导教师围绕教学,努力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行动中研究。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通盘考虑,做好协调工作,做到重点课题与教研结合,与师训配套,与常规工作同步。

3、提高科研的精品意识,认真开展国家、省级、市、区级立项课题特别是部级子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和省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研究,加强过程管理,提升研究课题的质量,做好科研成果推广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创声誉。

4、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结合新的《江东区学校教科工作评价量规》,出台新的论文的成果奖励办法,通过组织现场会、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对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成果加以宣传,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力争有10%的教师的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CN刊物上公开发表,20%以上的教师区以上发表或交流,70%以上的老师校级以上发表或交流。其中项课题相关的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案例等研究成果占总数的30%以上。

5、与有关的专家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外力的指导力度。

三、工作重点

(一)抓好重点课题,求深度,出精品。

1、省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力争结题形式多样性、示范性,请有关方面进行成果鉴定,提升成果档次。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参与有关的成果评比,在学校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经验,顺利过渡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之中。

2、部级子课题《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积极配合总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进程,争取在自己的子课题领域有新的突破;把课题研究和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研究成果能够在区的展示活动中展示。

3、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继承和发扬《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成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争取在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上形成自己的思路,打开局面。

4、区级课题:

做好到期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张立耿)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陆晓霞)的结题指导和审查工作,争取课题成果能获得认同。继续加强课题《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胡芳琴)、《开放式英语教学研究》(王继红)、《情景—探索—应用》(严佩红)、《以学会关心为切入口,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黄志利)的研究,严格过程管理。

(二)开展校本教研,关注教师,立足课堂。

1、学科课题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放入教研活动的计划中去,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完善教研管理制度;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互学中共同成长。

2、课题研究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提倡“教学叙事”的研究方式,形成“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基本模式。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开展反思教学和行动研究。

(三)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1、继续开展开放式英语教学的研究,发挥英语俱乐部作用,丰富英语学习环境;寻找《综合英语》和《pep英语》这两种教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寻找衔接点,保证二年级同学下学期升入三年级时顺利完成过渡。

2、开展第二课堂和菜单式课程的行动研究,研究操作规范,积累支撑材料,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3、积极参与区健康教育工程,参与读本编写工作。

(四)做好评价和考试制度的研究

课程改革离不开评价制度的改革,要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有学科学习目标,而且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而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的权利;评价功能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方法不仅有书面作业、书面考试,还有行为观察、问题探讨、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从这些角度出发,本学期将继续完善学生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档案袋,推进评价的多样化,让和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和丰富和谐教育的内涵。

(五)心理健康教育

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的研究工作,促成达成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参与完成心理辅导室的装饰工程。继续发挥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利用悄悄话信箱、宣传窗、网上心理健康在线辅导等栏目,加强对学生、老师、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

2、加强心理辅导课的建设。改革备课本的设计,心理辅导课必须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教案可以是简案,但是必须包括三项内容:缘起(背景)——简要过程——效果。加强和思品课的合作,寻找心理辅导课和思品课之间的共通之处。

3、组织参加心理健康活动优质课评比。

(六)注重课题的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

1、要求各课题组长组织本课题组成员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有目的、有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汇报交流,并作好记录,使课题研究真正深入教育教学实践。

2、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教研组,使科研主动与教研相结合;教研组要积极开展研究,把一般思考和实践提升到科研,使教研活动课题化。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型学习;教学

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部纲要明确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促进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能力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高中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模块的教材,包括选修共三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中“《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是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我们设计了把理论基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中。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三个模块的教材,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在呈现方式上,各个专题和课题都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技术的价值,明白每个课题研究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其次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究留下较充分的空间,避免让学生“照方抓药”;再次,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这些原则来看,教材最适应的教学方式应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

二、在基础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渗透型研究性学习

我们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发掘一些教学内容,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研究学习的经历。如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中,教师把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分解成四个实验阶段,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设计实验,推演结果,最后得出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联系。第一步是“关于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物质的产生部位的实验研究”,通过假设-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出“该物质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结论;以后逐步推出“植物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这种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这些虽只是重复了科学家们已经做过的事情,但学生通过此过程中激发了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分析结果的能力,培养了展开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在《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的防治》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设计过程,可以让学生对一般科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及分析等几个关键环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

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法、文献检索法、网络检索法等多种方法对肾上腺素的作用、糖尿病、兴奋剂等专题进行课前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汇报,让他们交流各自研究的过程、体会、结果,并相互作评价,丰富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追循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发明的步伐,体验科学实验研究,了解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和课题,指导学生设计他们力所能及的科学试验;发掘教材,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热点,布置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师设疑、提示――学生解答、设计――学生交流、教师评价的递进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摆脱了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大部分学生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三、在研究型课程中的教学中开展课题型研究性学习

我们开设了《生物与环境-学生自主实验》研究型课程,为课程设计了教学方案,方案包括:研究的主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意识、创新能力、设计和操作实验能力、合作精神;课程准备――实验室的开放,师生共同准备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概述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学生考察环境;讨论调查结果,选定研究课题;各小组相互交流、评议修改研究课题;各小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师生共同作实验研究的准备;小组成员协作进行课题实验过程;各小组交流课题研究结果,完善研究;学生完成课题报告。我们在设计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时,抓住生物科学知识与环境紧密相关性的特点,提出“生物与环境”这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现有经验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学习。

参加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虽然高低不一,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下,他们在交流中共同得到提高,他们不同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因此在综合性的“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型课程教学中,学生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学生看到秋天大量的落叶使环卫工人大伤脑筋,焚烧时又产生了环境污染,于是想到怎样使城市绿地产生的枯枝落叶无害利用。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用微生物处理枯枝落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科技论文《城市绿地枯枝落叶的处理和利用》等。

【参考文献】

[1]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篇8

在工作中,我们围绕市教科所下发的“市教育科研工作联检评价标准”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分部实施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对照市“2009年市教育科研工作联检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㈠、组织机构得到完善

县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及基层学校负责人代表组成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由邰秀丽副校长为主任的科研办公室,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主任委员,部分学术骨干教师为委员的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筹划和指导全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我县实现了县、乡、校三级科研网络,为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科学稳步的运行。

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选派了一线业务骨干教师领导到教育科研所工作,目前,教育科研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五人,负责指导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根据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早在10年前,我们就要求全县各基层学校建立科研室,并设专(兼)职科研室主任,科研室主任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为了整合全县教育科研优质人力资源,从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更好的开展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建立了科研专家库,兼职科研员队伍,确定了热爱科研,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十名科研专家和十名兼职研究员,为全面做好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㈢、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办公条件基本满足需要,今年装修了办公室,并为每位研究人员配齐了电脑,投入了大约两万元满足了工作需要。

二是建立了比较晚善的信息网络,建立了教育科研网页,与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实现了网络连接。教育科研网页设立了科研管理、培训、校本科研、信息、简讯、动态等栏目,及时向全县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科研信息和培训资源。

三是图书资料满足需要我们依据进修学校不断充实理论和信息资源,订阅了较为齐全的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今年新购置了图书册,供科研员及学校教师吸取教育信息及教育理论。

㈣、科研经费逐年增加

教育局对教育科研工作给予了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克服全局资金短缺实际困难,逐年加大投入“十一五”以来为科研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名师送课,添置办公设备等,投入资金约三万元,为科研所配置办公室投入两万元,此外,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由于科研所隶属于进修学校科研部,所以没有设立独立的帐户。

㈤、科研管理规范

在认真吸取了“十五”期间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分别出台了《县科研组织管理制度》、《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三极管理职责》、《县课题管理条例》、《县教育科研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科研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基地校的建设与管理。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把培树实验校和发挥实验的辐射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建立了25小学、2小学、县实验小学3所县级科研实验基地校。同时我们确立了搜登站中心校为市县级农村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为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做用,通过召开现场会,成果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例如今年我们就分别在25小学和2小学召开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和“十一五”立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会等,以此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用科研工作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升位。

三是突出了“十一五”立项课题的管理。为了加强立项课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提高课题申报立项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我们将“十一五”期间正是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列入科研目录,出台了《县“十一五”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这样就从源头上清理了立项课题管理的混乱状况,确保了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十一五”开局,我们确立了“用科研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的科研思路,通过论证,确立了12项部级课题,35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等重点课题,对所有立项课题逐个进行认真审阅,从题目的确立,课题的论证,方发的使用,步骤的安排,成果呈现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查,并与以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学校进行改进和完善,课题申报的质量有了明显得提高。

㈥、咨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

多年来,我县教育科研所始终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主动开展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承担了“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是为了配合我县全面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配套研究课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体系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我县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开展不均衡的现象,我们深入基层学校调研,通过听取校长汇报查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材料及与主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交流等程序,形成了翔实的分析报告,提交给了教育局,为全面了解全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状况,如何扎实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教育科研所还有效利用《教育通讯》定期为行政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㈦、课题研究与校本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扎实开展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把科研员能够承担科研课题,做为对科研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我教科所三名科研人员承担了县级课题“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此项课题现已进入全面研究与实施当中。由主管局长、进修主管校长具体负责承担的“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对策研究”等部级课题取得了预期成果,已通过结题验收。

二是加强课题研究实验校的管理与指导。通过专项调研、参与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等形式,对“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育科研所主持的规划课题研究实验的十二所学校;承担部级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五所学校;承担部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格培养”、“小学生不同时期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两所学校;“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科所主持的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县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立项课题的单位,进行了跟踪指导,先后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课题研究过程实录》,为学校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依据。通过鼓励和引领及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帮助学校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实际工作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83%承担的“十一五”部级课题十二项,现有十项已结题;省级三十五项,现有十三项已结题达到结题率37%;市级课题十二项,十一项结题,结题率92%。

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制定了《县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要求学校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今年我们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县教科研室与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交流会,从而提高了全县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自2007年9月市教育局启动“校本科研工程”活动以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形成了以一把局长任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实施“校本科研工程”活动方案,同时召开了由业务校长、科研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科研工程”启动大会,县中小学校共有22所学校参与一期工程研究。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研究,经过市教科所的过程验收,全部结题。市教科所在县二小学召开了市校本科研一期工程现场会,县校本科研工作受到了市局、市所的高度认可。为此县教育局、教科所均被评为一期工程实施工程先进单位。

2008年10月,在认真总结我县校本一期工程做法和借鉴其它市、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市所总体要求和部署,全面启动实施了校本二期工程。确立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校本科研理念。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⒈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局把深入实施校本科研工程纳入局工作重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在目标管理检查中分值比重,进修学校从整体工作部署出发,整合科研与教研工作。强调科研与教研有机融合,建构校本教研制度进而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⒉强化教研,科研的引领

定期召开科研主任会议,提出工程实施的阶段目标和具体工作,了解各校校本科研工作情况,针对实施进程中出现的困惑,盲点及时予以指导与相应的建议或意见。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

⒊开展扎实有效地“菜单式”培训

校本科研“菜单式”培训,是结合我县科研培训工作现状而创新出的一种科研培训模式。它的做法是基层学校把在校本科研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提炼出来,由校长提名培训人准备相关问题,,并将此问题上报科研所与我们相互交流探讨问题,形成共识,即可在校本教师学习团队中予以培训。科研所的相关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所培训内容要进行点评与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⒋建构校本教研制度,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在整体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作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可供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总是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委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校本教科研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究,进一步反思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经过自己的反思与实践行动、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分享教育教学的经验与困惑,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对于整合、重构自己的专业生活,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行动为转变,促进校本教研、科研向纵深发展和飞跃,意义重大。

⒌共同抓好“两个带动,推进工程的整体进展。在推进校本科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和培树一批先进实验基地校,其中2小学,25小学就是我县实施校本科研工作中的先进校典型代表,我们以2所学校为例,引领并完整的展示他们在校本科研工作中的案例思考和做法以及成果。抓好农村基地校建设,培树点小就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搜登站中心校被命名为市农村教育基地校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⒍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程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校本教研目标向新课程实施后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受、体验及生成目标的的达成转变。

二是校本教研手段向新课程实施后的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自我反思为主转变。

三是校本教研内容向备课组、学科组对学生资源教学媒体、教学信息的合作交流为主转变。

四是校本教研内容向新课程实施后的以正确选择、科学判断教育理论,不断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创设,有效生成教学情境为主转变。

(八)科普工作扎实开展

为使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和行动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采取“预约式”服务深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例如:李嘉安《教育深度叙事》、《小课题研究》。王精诚的《科研档案管理》培训材料等,此种“预约式”培训讲座,主要是配合“菜单式”培训讲座同时进行,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对基层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诊断式”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北京师范大学及省教科院,市教育科研所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学校积极订阅《普教研究》、《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动态》、《中国教育学刊》等科研刊物,以满足学校教师学习要求。

(九)学徐交流丰富多彩

我们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县科研成果评选办法》规定,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及总结工作表彰会,2007——2008年度共评选出县科研先进单位7个,教育科研优秀课题组6个,优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7人,优秀科研骨干教师20人,优秀科研成果,按论文、随笔、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教学专著,校本课程教材及课件,研究报告等7类共324项成果。有力的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推动全县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发展。

围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县域性教师资源的整合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课题“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管理研究”,几年来,我们坚持召开阶段研究交流会和研究成果总结推广交流会,对于其中优秀研究成果,将其推广发表在《教育通讯》上。

今年10月份,我们还召开了市所“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并在《教育通讯》上发表了综合报道,对于推动“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年会制度化,每年召开一次,并列入学校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这样自下而上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十)科研成果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县研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邰秀丽副校长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村教师队伍论坛,所撰写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初探”获最佳演讲者称号,我们撰写的《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获教育部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小学研究的《以责育责的特色管理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课题研究一等奖,并在我县召开了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现场会,所撰写的结题报告,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结题报告。

几年来,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科研者的勤恳工作,我县科研所取得了一些成绩,被市教科所评为校本一期工程标兵教育局,先进科研所。

二、点滴体会

在多年的科研所工作实践中,我们能够从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扎实有序地开展了科研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的重视与带动是保证教育科研工作得以比足发展,有效发挥科研作用是前提。我们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可再造的课程资源给予足够重视。2006年县教育下发了《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简称“两个办法”)《意见》中明确阐述把教育科研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重要位置。强化科研对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在方向引领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鲜明的理念和工作思路。按照素质教育呵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育局提出了“校校有研究题目,人人有研究问题(课题)的科研工作目标,明确问题(课题)工作化,工作问题(课题)化的科研工作思路,树立“教师既是研究者”“科研走进课改”,“问题既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校本教科研理念,瞄准教育创新与改革这个大方向,有效指导科研的开展。

突出重点,把教育科研作为领导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我县开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把是否有研究课题、具有相当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

第二龙头课题做引领,我县“十一五”立项的课题,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以倾斜农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例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研究”“中小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关于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县域和普发展的研究”等等。

我们还根据当前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等系列需教育科研引领的问题。因此,在“十一五”科研引领新课程改的研究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研究”“反思教学研究中的教学叙事研究”等课题,使教育科研深入到学科领域,加大了科研引领新课改的研究力度。力求增强科研兴教的力度,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的较大的增比点。

第三、搭建平台、交流互动,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我县通过《教育通讯》“教育科研网页”和“教师博客群”等媒介,为教师展示交流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阶段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我们的《教育通讯》从2003年12月开始创办,至今已创办第期,每期当中都有教育科研的专项板块,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等;我们在教育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教育科研网页”并在设有课题管理系统,此外,还有个栏目,共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在这里共享;我们还于2006年7月创建了“教师博客群”,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纷纷自觉自愿地申请注册,在个人博客撰写中,有相当比例是用来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反思、教学随笔等的。我们的做法分别在“首届中国教师论坛”会议上和“省教师进修院校培训部主任高级研修班“上做了题为”创建教师博客,实现思路共享“的交流发言。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还将我们的”教师博客群“做了向连接

三、反思不足,采取对策,促进科研整体升位。

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及时反思目前我县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客户调研方法(精选8篇)
  • 下一篇:学校教师读书活动总结优秀(精选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