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科研能力测试(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4 栏目:写作范文

科研能力测试篇1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由全国分析测试及相关业务的单位和组织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1986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业务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现有会员单位272个,包括了全国主要的分析测试单位、国内分析测试仪器企业和与分析测试相关的媒体,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分析测试网络。

为奖励在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科学技术工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促进我国分析测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调动广大分析测试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积极性,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协会设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CAIA奖)。CAIA奖授予在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创造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自1993年设立以来,CAIA奖历经20届,表彰奖励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光谱、质谱、色谱、微观结构、力学分析、无损检测等多专业、跨学科领域的优秀成果,也反映了我国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轨迹。

从1993年至2012年, CAIA奖累计评选了20次,共评出563项分析测试成果,其等奖4项、一等奖159项、二等奖254项、三等奖146项。CAIA奖是我国分析测试领域唯一被国家承认的由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一直受到了我国分析测试及相关领域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获奖成果基本上反映了国内分析测试领域的最高水平,对加强分析测试领域和相关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提升我国分析测试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历届“CAIA奖”成果,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

(1)获奖成果起点高,基本反映了我国分析测试领域内的重要研究和创新成果

CAIA奖从设立之初,就得到了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历届CAIA奖获奖名单可以看出,获奖者中涵括了近百位各研究领域的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等。在20届获奖者中,两院院士近30人,获奖项目中45项有院士参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徐光宪院士也是CAIA奖的获奖者之一(1995年一等奖,稀土荧光复合新材料的谱学测定和结构性能关系的应用研究;2004年一等奖,磁性测量系统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在分子固体材料的结构与磁性研究中的应用)。

科研能力测试篇2

关键词:语言测试 语言教学 测试的基本要素

测试通常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测试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关语言测试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日趋完善。加强对外语测试的研究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全世界外语教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语言测试的目的

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反馈、评估、选择和研究 测试提供的信息反馈,使教师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评估教学效果,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方法,确定教学进度, 并据此来指导教学与大纲;它也是开展科研活动、研究语言教学的有力工具。

二、语言测试的要素

语言测试作为评估学习者能力、知识和行为的测量手段,它必须符合一定要求才能更有效。一个好的语言测试必须满足四个要求:效度、信度、区分度和可行性。这就是语言测试必须满足的四要素。

1、测试效度(Test Validity)

测试效度是测试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它指的是测试内容符合测试目的。。测试效度又分为(1)卷面效度(Face Validity)、(2)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3)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4)预期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5)同期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等具体指标和类型。

2、测试信度(Test Reliability)

对测试来说信度是必不可少的,测试信度是指对测试事先所做的判断与测试结果间的一致性:同一份试卷, 测试的时间或对象不同,但结果一致,表明这种测试有很高的信度。当然,测试信度在实际测试中是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如考试人数、试题长短、测试组织、评分方法、考生个体因素等。因此,为了更好地确定测试信度,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1)平行测试法(Parallel-forms Method)、(2)重复测试法(Test、retest Method)、(3)对半测试法(Split-half Method)。其中平行测试法是观察信度的最有效的方法。

3、测试区分性(Test Discrimination)

测试区分性指的是整套试题或每项试题都应含有简单、一般、较难三个级别。

4、测试可行性(Test Practicality)

可行性是指试题编成后组织考试和评分工作便于进行,或者说测试在时间、费用及组织测试、阅卷工作方面是否切合实际。如切合实际,则测试具有可行性;如试题太难,时间太短,或题量太大,或评分工作太难,就是试题的可行性差。

三、语言测试的发展阶段

语言测试伴随着语言教学的出现,并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测试经历了如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科学前时期(Prescientific period)

科学前时期测试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外语教学也就把语言当成一门知识传授,教学基本上是凭经验、遵循传统,测试方法主要以论文写作式的短文写作一翻译法(essay―translation approach)为主。总的来说,科学前时期的测试既没有科学的语言理论做指导,也没有统一的客观评估标准,测试结果完全凭考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决定。因此,可以说科学前测试既缺乏科学性又缺乏系统性,是测试发展的雏形时期。

2、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period)

20世纪50、60年代,以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分析法测试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语言测试由此进入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该阶段人们对语言第一次有了一个较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认识,认为语言是一套可分解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既可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成分,也可分解为听、说、读、写等四项基本技能,因此,语言测试的题目设计应该是针对这些成分或技能的逐项考察。该阶段所学的和所考的就是操作这套形式的技能,即语言能力,该阶段采用的外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直接法、听说法和认知法,受教学方法的影响,测试方法也主要采用离散式题目(discrete items),逐项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中那些分解了的成分或技能。此外,分析法还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论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符号系统的知识和技能。逐项考察和反复操练的观念使多项选择题在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倍受重视。多选题的优势是每题只考核一个语言点,这意味着在容量有限的卷面中可以覆盖大量的语言点。对语言形式和技能考察的范围越广,试卷的信度就越高,而测试的效度也会随之提高。另外,多项选择题的客观评分标准避免了阅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可以提高阅卷的信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测试的效度。然该方法对教学产生的促进作用却难以令人满意。首先,把语言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并逐项测试的做法会使语言学习者偏重语言点的操练,忽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把握,从而导致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其次,大量选择题的采用还会导致教师为追求高分而使用题海战术,从而背离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另外,考生在选择题的答题过程中,猜测因素会降低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3、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integrative-sociolinguistic period)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语言测试开始进入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以社会语言学家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municative petence)概念为理论基础,把对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考察纳入了语言测试的范畴。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测试工作者开始重视整体综合法(global integrative testing)的研究与应用。为了实现对语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察,整体综合法测试采用的较多的是综合性试题,如完形填空、听写、口试、作文等。这些题型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也注重对受试者的分析、综合、信息转换等语言应用能力的考察。然而综合测试法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完形填空、听写等题型虽然可以保证评分的客观性,但由于答案设计过死,忽视了语言的动态、创造,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有学者认为,写作所测量的内容有时会超出语言能力的范畴,是对世界常识性认识、民族文化等方面知识的考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整体综合法虽然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但由于测试环境、材料、方法等因素的限制,仍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4、交际语言学时期(municative language period)

随着人们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80年代中期以后又出现了交际测试法。到了90年代,Bachman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该模式认为交际能力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主要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Bachman&Palmer,1996;Bachman,1999)。该模式对交际能力的认识更客观、全面、深刻,指出交际能力各构成因素之间是一个互动(interactive)关系,即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知识、技能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Bachman交际语言模式的提出对语言测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就意味着语言测试时,要把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成一个整体加以测试,从而出现了语言综合能力测试(integrative petence testing),这可以说是测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测试所要考察的内容方面,交际测试法认为测试首先应重视语言行为的交际性,因此在考察领会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时,主要是强调对说话人或作者的意图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复述能力。在测试的任务类型方面,交际测试法主要任务是注重对交际语境特色的突出,强调对真实交际语境的最大程度模仿,追求测试的真实性。

四、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测试经历了从注重语言知识到注重交际能力的转变,由科学前的经验型转向了当今时代语言测试的科学型,是一个质的飞跃。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每个语言测试阶段的发展都是以前一个阶段的经验为基础的。语言测试更多的是为了语言教学服务的,是一种体现语言教学成果的手段。通过前期的回顾可以看出,交际测试法无疑会成为语言测试发展的必然方向。

现在英联邦国家为国外留学人员开设的雅思(IELTS)考试就包含了许多交际互动性的任务,而且,在我国颇具影响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也已经把口试纳入了考试范围。由此可以看出,交际测试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广泛。

正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交际测试法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可以永久使用的测试方法,它本身也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语言测试的特点,我们相信语言测试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可能需要进行改进和发展:

1、交际测试法由于主考官和阅卷员的主观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在如何提高整个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方面,以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语言交际能力的标准,无疑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2、尽管交际测试法具有许多不言自明的优势,但是传统的测试方法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何将分离式测试与整合式测试结合,寻找一种能够全面考察被测试者的语言能力的途径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五、小结

语言测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本文对语言测试的特点和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使第二语言教学工作者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的拟定试题,从而为教师全面测试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提供有效帮助。测试作为教学的一种衡量工具,要想保持生命力就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它,跟上教学新思维,不断探索新题型,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科研能力测试篇3

体能康复训练是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改变身体形态以适合运动的专项要求;同时,康复训练对于普通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管是在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病患都需要对肌力这一重要指标来反映体能进行测试。在国外有精准的瑞士的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美国的isomed 2000等速测力仪进行测试,其结果误差小,准确性高。但是对于肌肉力量在国内多年的临床测试中基本都是徒手肌力5级评定法,这种方法误差高,没有准确性,肌肉力量在2级以下几乎无区别的标准。造成了体能康复评估的困难,现阶段不管是国外的专家和国内的康复专家都对康复过程中的“再评估”非常重视,再评估是需要有准确数据指标来对比前后变化情况。但目前针对运动员以及偏瘫、截瘫、四肢瘫痪病人康复期的肌力程度具体化、数字化的报道很少,因此研究希望通过多学科的介入,通过对“肌力与体温从测试仪”的研制与开发来改善现有体能康复肌肉力量的测试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便携式肌力与温度测试仪的设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2实验法

利用力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科学原理进行的从分开设计到最后的整合组装的方法来完成整个实验项目。

1、2、3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科学分析和讨论,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便携式肌力和温度测试仪的成功研制,利用课题组学生成员在陕西省康复医院康复科实习过程中,用已经完成仪器对正处于偏瘫、截瘫等康复过程中的四名患者进行了多次反复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很快捷、方便测量并记录此类病人的肌力、体温的详细变化情况,在测试过程中还受到医院医生的好评,他们认为将原始的肌力评定的六级分法取代,有了一定的实践价值。

2、2肌力与温度测试仪的设计研发及可行性讨论

(1)收集各种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对比分析后确定采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感受压力)和体温传感器才用503ET-1温度传感器为日本产NTC型温度电阻,主要用于人体体温计, R25℃=50KΩ±3% B:4055K±1% 测温范围:-40~100℃。

(2)把压力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合成在一个较小的力反馈端(接触受试者体表某一部位)合成的肌力与体温测试仪进行力的砝码校准单位为公斤,最大力为100公斤的力,温度为-40~100℃。

(3)主要的评价:用精准的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Isomed2000等速测力的进行重复测试来观察测试结果的误差率和准确性。

2、3肌力与温度测试仪的技术关键

(1)肌力、体温和关节活动度测试仪能够有效、准确和快速的测量是该研究的应用技术关键。

(2)何进行仪器的各测试环节合理组合设计做到尽量“小”、“价格便宜”、“质量可靠”是研究的核心技术关键。

2、4实践操作的技术关键分析

本实验通过对人体结构设计出一种可以快速测量人体肌力、体温于一体的先进电子仪器,可以大大减少在测量过程中的时间和人力。通过设计和研制“肌力与体温度测试仪”来对体能康复训练者的肌力和温度变化进行准确快速的测量,使原来模糊的指标变为量化指标。并对康复评估环节的重复和再次对比提供保证。仪器中的体温测试也一直是一个比较好的反映人体亚健康和局部血流变化的指标,本研究希望通过体温高敏度的测试,来对急性损伤和局部热效应进行及时的掌握和监控。起到防病的目的。借助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微电路和电子学和功能康复学的方法与手段,与专项运动训练和临床康复评估紧密结合,达到整体系统化的评价。

通过我们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正在进行研发“肌力与体温测试仪”的体会,以及已经完成前期研究来看,以运动员为例如果将对抗仪器所产生的力量与体温作为技术参数,在测试稳定性和校准方面进行一定临床实验,这个仪器就能批量生产,直接应用在体能康复第一线的教练和临床医生诊断方面。

科研能力测试篇4

【关键词】公务员 考录制度 科学性

一、引言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公平性方面取得的成果较为明显,而在科学性方面相对滞后,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指导考试录用的法规不够健全、考试试题质量不高、考官队伍不合格、考试录用方法技术单一,缺乏科学性等等。尤其是近几年,公务员成了很多人的理想职业,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者更是突破了140万,公务员考试录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爆”考的热度愈来愈强,随着形势的变化,如何立足现状选拔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执政能力强的公务员队伍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这就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践性较强,它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不断地完善。国内外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相对较成熟,而国内针对公务员考录制度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从宏观上、制度上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较多,而从微观层面,技术层面研究的相对较少。以下是所要涉及的部分参考文献的主要研究成果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运行完善和相互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沉淀下了许多我国可以借鉴并充分利用的经验。综合国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在科学性方面主要有三个观点:即主张考试录用的层次性、测试方法技术的多样性和考试内容的科学性。考试录用的层次性是指公务员录用考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即不同等级的公务员职位对应试者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如英国对高级文官和执行级文官实行不同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日本分成高级、中级和初级,法国分成A、B、C三类;在测试技术上,面试中主张采用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面试的方法,改变以往一直以结构化面试方法为主的局面,而非结构化面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测试内容,也没有固定的评分程序,它是以对应试者的总体印象作为依据;在考试基本内容方面,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知识测验、智力测验、技能测验和心理测验,知识测验主要是考察应试者的文化水平和对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英国重视通才,十分注重考察应试者的知识面,因而考试内容涉及的科目较多,法国比较强调考试科目与公务员所担负工作的相关性,内容注重实用等。智力测验主要考察应试人敏捷、机智的程度,其目的是发现更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如美国对应试者的空间能力、数目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关系能力、觉察速度能力、归纳能力等进行综合测验,并将测验结果换算成智力商数。技能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知识、智力运用的程度和能力,从而反映出应试者处理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心理测验主要考察应试人的性情、意志、反应等个人心理素质,供录用时参考。

2、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来看,宏观上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较多,针对考录制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但是研究其科学性的甚少。许放主编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对现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考录制度存在的不少问题,如笔试方面、面试方面、监督保障方面、组织管理方面和考试范围方面,还针对这些问题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1)在笔试方面,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家陈社育研究员在《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研究报告》和《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运用现代心理测量的相关理论,通过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准确分析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改革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2)在面试方面,贺先志《以科学性为本位的公务员面试转型探索》论述:公务员面试从规范型本位向科学性本位转型,充分体现因职施测、专家施测和发挥考官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转型的前提条件、基本内容、社会意义、外部保障和法律意义。(3)在考录手段方面,胡伟《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电子化研究》基于现在政府网络发展的契机和解决目前公务员考录存在的问题的实际出发,进而提出了公务员考录电子化平台的观点。(4)在测评技术方面,李淑华的《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录用测评体系改革浅论》:根据国内外考试发展趋势,公务员考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笔试突出能力,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面试注重考试的效度,增加情景模拟,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专业技能的测试比重;测评成绩根据笔试、面试和专业测试的一定比率分配来折算等。(5)在考试方法方面,王凯《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科学化的几点思考》、赵阳《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改革与创新》等要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原则,落实专业测试,达到一种“通才”+“专才”的理想模式,来客观公正的考察应试者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性。(6)在考试录用制度的发展趋势方面,何颖《科学化: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关键》指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科学化是保证公务员录用考试质量的关键,是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方向。晓枫《科学化: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应当提高笔试面试的水平,发挥考核的作用,加强测评工作和考试录用专家队伍的建设,提高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科学化水平是考录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条例的规定》的通知,人录发[1994]1号。

[2] 晓枫、科学化: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由之路[J]、制度管理, 2003(5)、

科研能力测试篇5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化

一、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都有其历史发展根源,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也概莫能外。从19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渐渐开始发展。伴随着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这意味着美国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并开始发展完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用主义哲学开始在美国兴盛。实用主义的关键在于,一切要以效果和功用为衡量标准。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型的主要构思来源便是通过一种客观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化的程序来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入口遴选问题。

在此背景下,于1937年,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由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和美国东部的哥伦比亚、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大学的研究生院应运而生。这四所大学使用同一套试题,作为衡量可否录取为这四所大学研究生的依据。到了1948年,由普林斯顿的教育测验服务中心接手主管GRE,并渐渐将其发展为得到当今美国大学普遍承认的极具权威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

1949年,GRE测试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一个固定组成部分来使用。GRE最初的形式是通过改进一般教育测试与个人能力测试,提供言语分、数量分及一般能力分三个分数。随后到了1954年,学科领域测验融入GRE,主要考查受测者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能力。1964年,改进后GRE考试又加入了对能力的测验,给出言语分数和定量分数之外,还有18种高级测验。之后,能力测验在内容和形式上又经历了多次变革。比如,加入了计算机化考试;以分析写作代替了分析性选择题;更加注重与研究工作紧密相关的复杂推理技巧等。由此可见,美国的GRE考试一直处在不断的变革、修正与完善之中。时至今日,美国的GRE考试已经成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测验方式,其不仅能考查初阶水平的记忆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能考查高阶水平的应用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特点

(一)考试管理主体的民间化。在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管理主体是各个学校和招生单位,而并非政府机关。所以,美国是由民间性质的组织来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这些民间的组织有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美国医学院委员会(AAMC)和美国法学院入学管理委员会(LSAC)等等。这些民间组织都是非营利性质的,政府部门也无权对其管理和运作进行干涉,这也造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此外,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存在全国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各个学校或者招生单位可以根据考生的报考人数、试题的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各自具体的分数线。现今,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管理主体进一步朝着民间化、专业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二)考试内容全面。GRE考试包括一般能力考试和专业能力考试两个部分,注重的是对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考察。从GRE考试的结构来看,其并非简单的英语水平测试。GRE考试更加注重考察考生平常积累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并非“临时抱佛脚”就能突击完成。从考试内容来看,识记和记忆固然重要,但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也是无法应付考试的。

(三)成绩评价体系完善。虽然GRE考试的成绩对于研究生是否能被录取十分重要,但是该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条件。当然,对本校学生和外校或外国学生申请其研究生来说,GRE成绩都是非常便利且有效的方式。因此,从成绩的评价体系来说,GRE所考查的内容仅仅是影响研究生能否入学的其中一个部分,而并非全部。GRE成绩应与其他相关的材料一起作为衡量录取标准的依据。

GRE考试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在于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然作为一种成熟的标准化考试。因此,GRE考试成绩是研究生入学考查时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但是,在申请研究生入学的过程中,也会需要其他客观性相对较弱的材料,比如本科阶段的学分积点、专家推荐信等。本科阶段的学分积点与学生所在学校的竞争力、所在院系的竞争力、本科阶段的选课情况、课程的难易程度和授课教师的不同要求有着较大的联系。此外,虽然专家推荐信可以较好地展现出考生以前的学习成果和未来的学习方向,但是这种评价往往掺杂着很多人为的主观因素。不过无论如何,GRE考试成绩和其他考核材料共同组成了美国研究生招录的多元化考核标准。

(四)考试时间灵活。按照之前的考核方式,GRE考试包括笔试和机试,每年的六月和十月统一举行笔试,机试需要考生在参加笔试部分之前就已经完成。在2011年GRE考试改革之后,为了方便考生,出台了更加灵活的考试时间安排,即每月举行一次到两次。除了周末以外,考试在其他时间都随时可以参加考试。由于考生的发挥不当或者其他问题,难免会出现考生对成绩不满意或者不是很满意的情况。如果有考生遇有这种情况,经过准备之后,可以继续参加下一次的考试。考生可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直到考出自己满意的考试成绩为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新的GRE考试已经全部改为机考,这意味了考生应当在一天之内通过计算机分别完成语文、数学和写作三个部分的考试。通过机考的方式,考生从进入考场到考试结束、再到确认成绩和成绩公布等整个过程显得非常快速并且准确。

三、中美研究生入学考试体制的比较

(一)考试机构的比较。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由ETS或者其他民间组织负责运行和管理的。以ETS为例,其工作人员有2000余名,并且大部分人是各个学科或领域的专家。为了保证试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ETS有专门的命题人员编制考题。其命题人员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美国不同学院、不同地区、不同团体的在教学上有相当丰富经验的人员,并且在加入ETS之后还要专门学习测验工作所必需的测验知识;另一部分是来自各类学院和大学中学术水平颇高的、并且熟悉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和学习研究要求的教学人员。此外,为了对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严谨的试题设计和科学的考试管理,ETS有专门的测验创新和研发部门。通过创新和研发,ETS保证其试题的新颖性、持续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一般而言,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招生是由教育部及各省市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来领导、管理和执行,其具有明显的官方特征。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管理机构一般也是由行政人员构成。通常情况下,北京地区某几所高校的教授编制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政治和英语两门公共课的试题。但是,这种编制试题的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其一是出题人员集中在一个地区,容易导致全国其他地区的专家意见和建议无法体现,也对其他地区的考生显失公平;二是同一地区出题人员多年不变的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会造成试题的僵化和缺乏新意。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由招生单位自行负责命题的。

(二)考试内容的比较。美国的GRE考试分为一般测验和专业测验两种类别。一般测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考察,以衡量其是否具备在高级阶段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潜力。一般测验不涉及任何专业的特定知识和要求。而专业测验的目的在于衡量考生是否具备在某一学科领域进行研究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虽然美国GRE考试除了写作题之外其他都是标准化的选择题,但是试题的内容十分灵活,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包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应使本科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达到及格及以上成绩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通常的难易程度。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模式和考试内容已经沿用几十年而基本没有变化。相对而言,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比较死板,很多只注重基本的识记能力。这种考察模式很可能会导致招生单位选拔不到应有的优秀人才,招录进来的反而是只会死记硬背的考生。

四、对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启示

(一)扩大招生单位自。从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来看,行政指挥模式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确定招生计划、考试科目,再到命题、考试、录取工作,都带有强烈的政府色彩。要对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就必须先扩大招生单位的自。传统的行政指令式的管理模式只会扼杀招生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扩大招生单位自,让招生单位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根据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市场前景,调整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当然,在放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招生单位的法治监督,以免出现的情况。有效的法治监督需要通过完整的制度体系来完成,避免出现权力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的情况。

(二)从“应试型”测试转向“能力型”测试。测试要反映学生能力,通常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内容和题型上下工夫。以法学专业为例,专业课试题应当重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思维方式和科研潜力。所以,从题型上看,应当扩大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重。因为论述题可以较为全面地考察考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且可以测验其学术敏感性和科研潜力;而案例分析题可以考察考生对一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育是在短期内很难通过简单的识记来完成。

另外,应该合理分配初试、复试所占比例。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基本上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即使在研究生复试阶段,增加了英语口语面试,专业面试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通过了初试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大多数学校复试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明显低于初试,使得复试发挥很小的作用。我们应该增加复试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复试中在除了成绩之外,同时考察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成绩、已获科研、实践成果、研究生阶段的个人计划等。

(三)建立灵活的考试时间。在我国,大部分的学校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每年一次,考生别无选择。并且由于每个学校的参考教材、资料不同,一旦确定了目标院校,就不能轻易变更,这样,从选择目标学校到报名、参加初试再到复试,通常历时一年多,中间不可以灵活选择学校。对于应届本科生来说,因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必然会影响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有过激者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都是围绕着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此一来这种测试模式不仅影响研究生教育,还可能使得本科生教育也变成功利的应试教育。所以为了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有必要将入学时间灵活化。

(四)逐步推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国际化”。科学技术代表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反映出其智力资源和储备,研究生教育居于高等教最高层次自然更为重要。在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趋势,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也应该逐渐走向“国际化”,培养研究生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从招生宣传,考试、录取等起点工作中就要突出“国际化”的特点。

总之,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从恢复招生以来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复试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但是我国现有研究生招生过程确实还存在弊端,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 陈露茜、对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历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

[2] 李素琴,陈娟、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

[3] 饶小霞、中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科研能力测试篇6

【关键词】分析测试中心;运营管理;平台共享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各个学校纷纷筹建了校级分析测试中心,购置了大批贵重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的研究,这是我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为我国校级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随着第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设备陈旧老化,人员流动等问题也浮现出来,大多数校级分析测试中心随之陷入发展的低潮[2],甚至有部分高校撤销了分析测试中心。21世纪以来,随着“211”、“985”工程的实施,各校级分析测试中心又迎来另一个辉煌期[3],大量资金注入,大型仪器设备重新购置,特别是随着近年材料科学与生物学的兴起,用于研究与表征各类材料性能的设备得到了推广与应用,是否拥有一个规模可观、贵重仪器设备齐全的分析测试中心已经成为衡量各个高校科研与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现状

经过三四十年的起伏发展,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存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配备先进的大型仪器和足够人数与技能水平的人员的分析测试中心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持续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撑,为人才培养服务。

(一)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现代的大型仪器结构日益复杂,种类不断增多,测量的精密度也越来越高,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遗憾的是国内厂商生产制造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能力水平还较低,多数高校和科研单位目前基本都靠进口设备,而这些设备通常价值昂贵,要购买足够数量的设备对各个科研单位都是很大经济负担,特别是对非“211”、“985”的地方高校,往往需要举全校之力购置设备,故购置的设备也多集中在校级层面,并且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学等学科交叉发展更加深入,仪器设备需要服务的单位已不局限于某个院系,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大型仪器设备平台,整合了优势资源,促进了院系、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打破了跨部门、跨学科共用仪器设备时常遇到的客观与主观隔阂,大大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4~5]。

(二)人员配置与队伍。据2000年科技部统计结果,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讲师、实验师等数万人,其中不乏各级骨干,改善了过去人才匮乏的局面。

(三)分析测试中心对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支撑作用。在科学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校的科研离不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支撑[4]。大型仪器设备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数据和信息,科研工作的结论与观点必须从获取的信息中得出,推论等必须得到数据的验证,因此可以说现代大型精密分析测试仪器是科学研究的“眼睛”[6]。我国高校科研工作在近年快速发展,高校已经成为了传统基础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科学前沿探索、学科交叉深入发展等领域的主要平台,这也是建立在分析测试中心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结果。科研的成果不仅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领域的进步,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学生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必要的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高校利用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实验课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教授先进的分析与表征方法,使学生了解前沿科学技术,支撑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进步。

二、分析测试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集中管理、专人负责。由于大型贵重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运行费用高,为更好地使用、维护和管理好仪器设备,产生更好的教学与科研作用,集中管理是最优模式。教学科研都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而分析测试中心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大的场合,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需要高度的责任心。由熟悉测试原理与操作过程的固定人员负责保管和维护仪器设备是较通用的模式,合格的设备管理人员能处理常规故障,对仪器使用情况进行日常记录,引导学生正确制样、选定测试条件等,也能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的状况。

(二)平台共享、开放测试。校级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仪器设备,整合了优势资源,提供公共测试平台,开放测试服务[2]。以江苏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为例,中心每年开设课程讲授仪器原理和测试表征技术。对于操作相对简单的仪器,如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对经常使用仪器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培训,对培训合格的研究生授予独立操作仪器的资格;对于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操作复杂,难以短期学会的仪器以及非常精密、损坏后修复成本过高的仪器设备,由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测试,学生提供测试参数。师生根据测试需求提前预约测试时间,分析测试中心及时反馈预约使用结果,使得测试服务开放透明,大大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根据仪器设备购置和运营的成本,适当收取费用,避免了因为无测试成本导致的样品过多带来额外的测试负担,也补充了经费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和运营,购买低值易耗品等。

(三)面向全校、多级共建。全校使用频率较高、购置成本高的仪器设备无差别向全校各级科研单位服务,打破院系和学科间的隔阂[7],是校级中心的一大优势。校级中心一般依托学校层面,挂靠国有资产设备管理处,管理顺畅。然而部分仪器适用的专业面较窄,统一由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反而情况复杂化,不仅使用仪器的师生不方便,也增大了分析测试中心运营管理的负担,因此大多数高校对于适用专业面较窄的通用仪器,更多挂靠院系层面,由各院系级中心、实验室、甚至课题组自行管理运营,与各学科更好地融合。

三、分析测试中心运营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一)仪器利用率尚未最大化。大型仪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仪器使用率。一般校级中心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每人承担的管理任务较重,工作时间结束则仪器设备停止运行[8]。预约排队旨在减少仪器空置时间,错开测试时间,然而实际运行过程中又出现部分师生担心仪器没有空闲而盲目提前预约,却不能如期准备好试样,反而导致仪器空置,降低使用率。

(二)开放程度仍有提高空间。对于各分析测试中心,要减小仪器设备的故障率,就必须限制使用人员,集中管理专人负责,而专人负责则限制了仪器使用时间,工作人员负担沉重,师生的测试需求不能及时满足,矛盾难以化解。部分高校测试中心为了最大限度方便师生使用仪器,设置了门禁系统,利用指纹锁等对已经取得仪器操作权限的师生合理开放,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节假日进行测试。全天候24小时开放测试,最大化开放运行,这样减轻了管理上的负担,但是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无法及时解决,也无法对样品和测试条件把关,学生可能将一些不符合制样规范的样品利用工作外时间私自进行测试,有些行为甚至会对仪器造成致命性的损伤。师生的理论知识和仪器操作水平差异很大,分析测试中心只有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严格把关,掌握好平衡点,适度提高开放程度。

(三)人员配置与激励体制有待优化。由于分析测试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除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之外,还涉及教学、科研等,如何晋升职称,如何考核工作量是一个矛盾点,高校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挫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甚至队伍的流动、优秀工作人员争相转岗的局面[9]。而实际工作中,分析测试中心需要管理的连续性和传承性,稳定的高素质队伍,才能使得大型仪器设备平台有效运转。

四、分析测试中心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分析测试中心曾经历起伏式的发展,部分曾经发展迅速的中心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新的辉煌时期,分析测试中心如何定位自身,肩负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的重任,高效运行,以更好地为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是当下应该思索的问题。

(一)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升分析测试水平。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还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只有高水平的人才能管好和用好仪器,发挥仪器的最大作用,“没有实验室的水平就没有高校办学水平”,“没有实验队伍的水平,就没有实验室的水平”[10]。多数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具有很强大的功能,要靠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的使用才能发挥效益,中心工作人员有过硬的实验技能才能充分开发和运用仪器设备的功能,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可靠的分析测试数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掌握最新资料和技术,不仅要充分利用仪器已有功能,还应积极开发新功能、使仪器设备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使仪器发挥最大效益,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目前我国工农业、环境保护、加工制造业等领域中国家标准样品标准、技术方法标准等的拟定,都是建立在高水平的分析测试工作的基础之上。

科研能力测试篇7

关键词: 运动员选材;射击;射箭;击剑;心理选材;人格因素;注意力;神经类型;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G 804、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6056504 文献标志码: A

上海科学选材研究人员,把心理研究理论,便于推广的心理仪器和量表引进三线运动员选材,同时自行研制了心理仪器。在三线运动员心理选材方面处于全国的先进行列。本文着重研究射击、射箭和击剑心理选材密切相关的心理指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测试三线运动员65人,其中射击36人,射箭10人,击剑19人。运动员的年龄在10~14岁之间,平均训练年限1~3年。平均身高,击剑最高163、61 cm,但是体重相对较轻,为50、83 kg,射箭身高相对较矮,平均身高152、40 cm。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根据项目特点,每个项目测试研究的心理选材指标不同。CRT指数(IQ)、人格因素和神经类型是共性心理指标,3个项目都要测试研究。据枪持弓稳定性在射击和射箭项目测试研究,肘动作稳定性只对射击项目进行测试研究。测试指标见表2。

瑞文测试联合型量表是图形推理智力测验,适用于5~75岁人群,一般可团体10~50人测试,该量表适合在三线运动员中推广。儿童14种人格因素(CPQ量表)问卷适用于8~14岁中小学生,是国际公认比较好的一种儿童人格测验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0、8神经类型量表对于儿童成人均适用,测试大脑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EPT701注意力集中仪测试运动员思维集中程度和注意力持续时间,出轨次数还能反映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cuiⅠ据枪持弓稳定测试仪是春芽行动计划课题成员崔东基研制的仪器,可以测试射击、射箭运动员动作稳定程度。Ep207肘动作方位仪可以测试射击运动员肘动作的本体感觉。见表3。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实践论证法

为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研究的可行性,通过专家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形式,请广大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学者和运动健将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与建议,求同存异。所有研究指标都经过集体讨论,经过择优,最后总结测试研究指标,再经专家论证,最后在实践中测试。

1、2、2 心理实验法

采用的心理测试量表有瑞文测验联合型、CPQ量表、80、8神经类型量表。使用心理测试仪器有EPT701注意力集中仪、测试心理仪器有cuiⅠ据枪持弓稳定测试仪、Ep207肘动作方位仪。

1、2、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作图。

2 研究结果

2、1 智商

射击、射箭、击剑3个项目运动员平均智商分别是110、44±14、87、98、00 ±10、30、117、00±12、78,均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商。对3个运动队进行统计划分,发现运动员整体智商水平在极优比例为7、69%,理论分布为2、20%。优秀实际比例为26、15%,理论分布为6、70%,中上实际比例为16、92%,理论分布16、00%。而中等、中下实际比例为35、38%、13、85%,理论分布为50、00%、6、00%。边缘、弱智实际比例均0。

2、2 人格因素

利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量表对3个项目运动员进行测试,重点研究适应与焦虑、内向和外向、神经过敏3个指标。结果如图1所示,适应与焦虑、内向和外向、神经过敏是儿童14种人格因素的3个次级因素,每个次级因素的常模平均值为5、5,射击、射箭、击剑3个项目运动员的适应与焦虑次级因素得分为5、58、5、82、5、44,内向与外向得分为6、29、6、23、6、91,神经过敏性得分为5、38、5、12、5、27,综合指数常模平均分为7分,击剑运动员平均7、50,射击7、18,射箭7、07。

2、3 神经类型

65名三线运动员神经类型总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灵活型15人,约占22%,亚灵活16人,约占24%,稳定型4人,约占6%,亚稳定型11人,约占16%。灵活、亚灵活、稳定、亚稳定运动员共46名,占总运动员人数的70、76%。

2、4 注意力

测试时间设定为120 s,测试时,每个运动员戴上耳机,进行噪音干扰。3个项目运动员注意力平均跟踪时间射击77、12 s,射箭67、62 s,击剑运动员87、18 s,而平均出轨次数射击177、42次,射箭203、10次,击剑108、63次。

2、5 据枪持弓稳定性

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射击运动员每次跟踪靶心的时间均高于射箭运动员。据枪稳定测试时,每个运动员进行3次测试,每次10 s,射击运动员第一次平均测试时间为5、74 s,射击运动员每次平均跟踪时间均高于射箭运动员。

2、6 肘动作方位

肘关节的本体感觉只对射击运动员进行测试,每个运动员进行3次测试,运动员的本体感觉测试平均值与实际值相差分别为2、82 °,4、10 °,5、43 °。

3 分析与讨论

3、1 智商

研究发现射击和击剑运动员智商平均在中等以上,而射箭运动员智商也平均达到中等水平。击剑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最高,平均为117、00±12、78。进一步调查发现,该队教练员在初次选材时采用了较为科学的选材方法,根据项目特点,对于初次入队运动员,利用科研资源,采用了很多心理量表和先进的心理仪器进行测试,通过初选的严格把关,确保了运动员的整体智力水平较高。而射箭运动员由于主教练调去国家队工作,带走了该运动队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这可能是导致运动员智商平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跟踪访谈中还发现,射击教练仍采用传统的方法测量、选材,这种选材方法不如击剑教练选材科学,这也许是射击队员整体智商不如击剑队员的原因。研究发现运动员属于极优和优秀以上的共48、69%,远远高于理论比例的8、90%。三线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很看重那些身体素质适合该项目,而且文化课成绩又好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智商水平较高,领悟能力好,容易出成绩,往往能坚持训练,而那些智商较差的运动员往往因为训练进步慢,难以出成绩,最终经过一段时间而被淘汰。

现有的许多文献资料采用韦氏智商量表对运动员智商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智商一般都在中等以上。美国、日本和德国对160名优秀运动员的测验表明,大多数运动员智商在120~180之间,智力水平高过一般人[1]。谢国栋研究分析认为运动员智商达到中等,就不影响运动成绩[2];因此,在三线运动员选材过程中,要注重智商的测评,智商至少要求中等或中等以上,对于那些智商低的运动员要及时淘汰,以确保三线运动员成材率,减少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3、2 人格

对人格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36]显示,用16PF量表对各类人群研究的文献资料很多,有的甚至样本量很大,并建立起某个群体的常模。而三线运动员年龄多数在16岁以下,因此,使用14种人格因素量表进行测试。项目不同对于人格因素的要求也不同。运动员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其成绩发挥,过高则易于激动和焦虑,那些比赛型选手就容易控制自己的焦虑水平;但是焦虑水平太低则会工作缺乏毅力,缺乏奋斗的倾向,所以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要适当。内向型运动员羞怯谨慎,外向型运动员开朗,善于交际。那些团体项目,需要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密切协作沟通的,最好选择那些偏外向的运动员。神经过敏性低,则镇静安宁,内心平衡,有自信心。过敏性高的运动员缺乏信心,感情用事,容易焦虑。对于射击、射箭运动员而言,适当的神经过敏性,有利于其发挥,因此,选择那些神经过敏性偏低的运动员较好。研究结果显示,该三线射击、射箭运动员神经过敏性均略低于平均值5、5,为5、38和5、12,较好地符合了射击、射箭的项目特征。射击、射箭对心理要求很高,特别是击发的一瞬间,对肌肉的精细用力要求极高,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肌肉精细用力密切相关。在三线射击、射箭运动员选材测试时,可以考虑增加14种人格测试量表,选择那些神经过敏性相对低的运动员,并保留测试数据,作为运动员选材、培养、输送的参考依据。

3、3 神经类型

现有的有些关于运动员神经活动特征的研究仍然是以4种神经类型或者气质类型划分神经类型[79],研究指标特异性不如80、8神经类型量表,80、8神经类型量表把神经类型进一步划分为14种神经类型。统计结果显示:3个项目运动员灵活、亚灵活、稳定、亚稳定比例均高于一般人群,4种强型比例占总数的70、76%。郭丁兰等[10]利用80、8对中小学学生神经类型研究发现,在测试群体中,不论性别、年龄,分型统计皆中间型最多,男46、0%,女49、2%。顺位分析男生为①中间②稳定型③兴奋型 ④灵活型,女生为①中间型②兴奋型③稳定型④灵活型。上海市优秀后备人才4种强型神经类型占总运动员的65%[11]。科大少年班运动员4种强型比例占71、15%,而一般人群的比例为24、47%,省级以上运动员所占比例为40、12%。现有的关于神经类型评价软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造成测量结果有少许不同,但是结合经验,可以对个别运动员神经类型测试问卷进行评价,则更为精确。神经类型测试,因其对神经活动特征较为科学的反应,已经在上海三线选材测评中得以广泛应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也将更加深得教练员的青睐。〖BF〗

3、4 注意力

在运用注意力集中测试仪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的实践中发现,一般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其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较长,且出轨次数较少。三线运动员神经发育还不成熟,动作的稳定性受神经发育程度的影响。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动作稳定性较差,所以年龄较小的运动员注意力集中时间较少,出轨的次数也较多。射箭运动员年龄较小,显然其注意力跟踪时间在3个项目中也最少,仅仅为67、62s。而对于射击项目和击剑项目而言,击剑运动注意力跟踪时间最长,为87、18s,出轨次数也最少,为108、63次。射击、射箭都是对动作稳定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击剑运动员同样要眼疾手快,动作稳定,小肌肉群发力,才能精准地击中目标。注意力集中测试显示击剑运动员注意力跟踪时间最长,而出轨次数最少。不同运动项目对于注意力特征要求不同,射击、射箭项目对于运动员注意力稳定性要求较高,而击剑运动员不仅对于注意力稳定性要求高,而且在运动员运用快速反击、攻防转换技术中,对于注意力的灵活性――注意力的转移速度要求也高,因此,建议在三线射击、射箭、击剑运动员选材时,要对运动员注意力进行测试。

3、5 稳定性

据抢持弓稳定测试仪可以测试运动员肩臂动作稳定程度,每次测试15 s,连续测试3次,每次间隔休息15 s。在瞄准15 s的时间中,看运动员在10环靶时间。测试结果显示射击和射箭都是第一次在10环的时间最长,后2次依次降低。整体而言,射击优于射箭。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动作稳定性高于普通人群。陈昱[1]对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臂动作稳定进行研究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不同等级之间的稳定性不存在差异。射击运动员是以静力工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12],要保持举枪的稳定性、持久性、一致性、协调性,身体参与工作的各肌肉群必须在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指控下,高度协调配合,保持相对的平衡。视觉前庭器官的本体感觉要敏锐,精力能高度集中,耐力素质好,有高度的自控能力和顽强、果敢、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此次测试中,注意力集中测试仪也能反映运动员的动作稳定性,射击运动员平均出轨次数为177、42次,射箭运动员的出轨次数为203、10,〖JP3〗测试结果和据抢持弓稳定测试仪表现出一致性。在射击、射箭比赛中,运动员击发的一瞬间,对肩臂动作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而动作稳定性遗传度较高,随着生长发育,运动员动作稳定性会有所提高。用据枪稳定仪测试选拔那些动作稳定性更好的运动员,可以作为三线运动员选材的依据。

3、6 肘动作方位

射击运动员要有很好的本体感觉,特别是肘关节的方位感觉,在速射项目中,运动员在发射完第一颗子弹后往往要求自己立即调整手臂到击发前的位置。肘动作方位仪反映射击运动员肘的本体感觉,让运动员感受某一角度,然后蒙上双眼测试其复制原来位置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肌肉感觉记忆下降,肘动作方位仪3次结果,随着测试次数增加,与实际值相差逐渐增大。而肘动作方位知觉能力较好的射击运动员,其回复击发前位置的能力也相应较强,测试值也较小。速射项目对于击发速度要求比很高,目前肘动作方位作为射击运动员的选材指标,还处于探索阶段,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应结合运动实践,对肘动作方位仪测试出较好的运动员,在实践中进行观察、验证,以研究这个指标作为选材指标的实际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1)三线运动员智商优秀比例高于一般群体。三线运动员因为招生困难,淘汰率高,选材工作的整体水平差,很多教练员仍然仅以经验选材。而对于那些智商差的运动员,很容易因为其学习能力差而被淘汰;因此,三线运动员在招生入队时,建议采用智商量表进行测试,要求结果达到中等或者中等以上才接收入队。

2)不同项目运动员对人格因素要求不同,建议建立儿童14种人格因素常模,以利于三线运动员的选材。

3)三线运动员神经类型4种强型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中小学生,接近科大少年班的4种强型神经类型比例;因此,建议三线运动员要选择那些优秀的神经类型。

4)射击、射箭和击剑都是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的项目,据枪持弓稳定测试仪可以有效地反应运动员动作稳定性,而且区分度较高,建议三线射击、射箭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使用据抢持弓稳定测试仪,可辅助用九孔仪进行测试。

5)三线运动员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注意力逐渐稳定增强,集中持续时间也会增加,建议建立常模,以利于三线运动员选材。

参考文献:

[1]陈昱、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9597、

[2]谢国栋、评价运动员的智力及智力测验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4951、

[3]杨昭宇、大学生运动员与一般大学生的16PF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87、

[4]王晓钧、4种人格量表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科学,1991(3):3439、

[5]盛绍增,朱礼恒,孙波,等、山东省青少年男子运动员16PF初步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74476、

[6]于青,蔡天德、优秀射击运动员人格特征模式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4):343345、

[7]李洪林,姚利、对我国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的初步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4,30(2):1516、

[8]饶平,聂集体、浅析气质类型与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战术位置及技术特长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2325、

[9]刘文浩、中国男子健将级跳高运动员神经类型和场依存性特征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1(1):6268、

[10]郭丁兰,许东华,刘芳,等、80、8神经类型测试方法在中小学生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2,18(5):7778、

科研能力测试篇8

30年弹指一挥间,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奋力前行在一条蓬勃发展之路上,尤其从2008年开始,国家加大专项投入,中心得到飞速发展,王京宇主任恰逢此时走马上任。在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王京宇,倾听其讲述中心发展的点点滴滴……

1984年,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成立,时光荏苒,30年的时间可以承载太多的世事变迁,2014年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一个集服务、教学、科研和对外开放为一体的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呈现于世人面前。中心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定位“以分析测试服务、技术支持为主,以仪器功能开发、技术创新为先,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为本”,并在仪器配备、管理模式、团队建设乃至服务理念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形成了一套具有医学教育与研究特点的管理体系。

测试为主―一项测试结果折服国际同行

2008年的一天,中心突然接到公安部门的请求,要求帮助做产地鉴别。当时公安部门的鉴别准确率在70%左右,前来接洽工作的警官表示:如果中心能将这个数据提高五个百分点,会对公安部门破案有相当大的帮助。此时,恰逢中心正在开展多元素组学研究,利用多元素分析数据进行包括癌症、精神分裂症在内的疾病辅助诊断,该方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利用类似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中心将产地鉴别准确率从70%提高到87、5%。随后,公安部门用这个测试结果与美国同行交流,对方非常惊讶,甚至对测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为他们也曾用相似的方法进行测试,但是准确率总是在70%以下。为了消除美国同行的疑点,公安部门又提供了20份盲样,由分析中心进行测试,然后由公安部门进行核对,测试结果出来以后,复核的警官对王京宇主任说,你们这次的准确率是100%。

北京大学医学部条件得天独厚,覆盖医学、药学与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专业齐全,优势明显。中心借此开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测试服务。例如:一种新开发的药物通常要进行动物实验、有效成分分析、病理实验等多项烦琐且独立的实验。如果客户自行寻找多个相关实验室做标准测试,一则烦琐,二则费时。而分析中心长期从事类似的工作,与校内的各个学科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只要客户说明目的,分析中心将为其提供设计实验方案,协调多个学科实施实验,出具检测报告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分析中心在保证完成校内有关单位检测业务的前提下,积极提供校外检测业务,其校外业务比例占到30%~40%。

BD FACS Vantage_DiVa 流式细胞分选仪

2008年前后,国家加大专项投入,中心得到飞速发展,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及973计划项目等部级或国际合作的大型项目,成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优秀代表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使用率,让资源配备更加合理化成为我们此次采访的重点。对此,王京宇主任表示,作为高校服务的测试平台,做好低端的常规分析测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需求,是对该平台的最低要求;注重仪器功能开发,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创一流大学”的需要,让中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则是对于平台的更高要求。

Leica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和荧光相关光谱系统

作为学校重点投资的大型仪器平台,为一线教科研工作提供测试服务与技术支持是分析中心的主业。近年来,中心为众多部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及优秀文章的撰写提供了测试服务与技术支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心还在不断地提高服务意识,努力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服务让您满意,技术请您放心”。

研发为先―团队研发成绩斐然

分析技术的创新与仪器功能的开发是提高测试服务与技术支持水平的先导,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是要靠人来操作的。王京宇主任格外重视团队的研发能力培养,并通过不断地总结归纳,努力找寻实验室工作团队的最佳组建模式:专业的研究者+职业的技术人员+研究生。2009年,中心设立了“研发基金”,支撑了十余项研发课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七届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中,受到研发基金支持的四个课题组,从各个学院和临床医院的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总共九个奖项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成绩显著,同时还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中心开发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受到一线师生的重视,为众多部级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大量SCI论文的发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持。

中心不断探索大型仪器实验平台服务的最佳模式。王京宇主任认为,实验室领军人物最好为该领域专家,在业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作为专家,该领军人物应能够确保仪器的正确使用,同时还能够开展仪器的功能开发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平台的服务含金量。每个实验室的领军人物本身最好是该类仪器设备的最大用户,这样就能保证仪器的基本使用率,再加上其他相关学科的用户,就能顺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同时,实验室领军人物还应具备先人后我的精神,承诺在优先保障其他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完成自身的科研工作。需要时,领军人物应试行“弹性工作制”“歇人不歇马”,按时完成其他课题组的测试工作,而将自身的科研工作安排在“8小时”之外。

王京宇主任强调,合格的测试平台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职业精神”:首先是敬业―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然后是专业―拥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这样一支队伍是实验平台的根本保证。

中心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试验任务,有些工作人员难免会产生“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对此王京宇主任格外重视,力争将中心每个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分析中心的整体发展目标有机结合,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中心现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员工6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1/3,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中心总人数的50%。

教学为本―学生操作能力提升显著

作为高等学府的分析测试平台,实验教学是理所当然的本职工作。分析中心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高级医药卫生仪器分析、高级医学设备与技术等。

为了让一线师生紧跟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了解先进测试技术的最新水平,中心开办“现代科学仪器与生命科学研究”系列讲座,尝试为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开启一扇对外展示之窗,为一线教科研人员开设一门医药卫生仪器分析之课,为临床与基础医学研究开辟一条多学科交叉之路。

研究生能否熟练、正确使用大型仪器直接关系到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及科研工作的质量。然而,很多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讲解+简单实验操作”的传统模式上,学生选修之后往往印象不深,一知半解,很快淡忘。借助大型仪器平台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自身优势,中心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开设了科学仪器实验操作技能强化课程,通过“微型PBL教学+参与测试服务”等模式,对学生进入课题阶段拟使用仪器进行前瞻性的实验教学。首批21名选课学生经过64学时的强化教学,获得了两个学分,其中18名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正确”操作所选仪器的能力,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得相关仪器的《实验技能能力证书》。该教改项目获得了北京市高教学会的重点支持,开课以来受到研究生和导师们的欢迎。

继往开来―中心发展方兴未艾

1984年12月25日,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的前身“北京医学院中心实验室”正式成立。借助世界银行贷款,中心购置了价值200万美元的大型仪器设备,用于支持北医教学与科研。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中心目前下设6个直属实验室:细胞分析实验室、蛋白质分析实验室、同位素分析实验室、电镜分析实验室、分子影像分析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5个加盟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环境与食品分析实验室、代谢物分析实验室、功能基因分析实验室、活细胞功能分析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3亿元人民币。

在设备分级管理问题上,王京宇主任说道:“新购置的大型仪器是放在分析中心这个公共平台上专管公用,还是放在某个学科或教研室自行管理使用,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仅是一个PI(principal investigator:主要研究者,以下简称“研究者”)或者学科需要,而且,仅该学科本身就能占满甚至超出教育部所规定的每学年800机时标准时,则考虑放置在系级或者院级实验室。但如果是若干个研究者或者学科都需要,且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保证教育部规定的使用率时,则应该放置在校级分析中心,专管共用。目前,医学部存在三级实验室:校级、院级、系级,分析中心属于校级实验平台。

在王京宇主任看来,改变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国家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应该尝试从政策导向上入手。王京宇教授在分析中心构建模式与大型仪器运行效益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变仪器购置费为分析测试费”的建议,指出在政府层面上适当减少仪器购置费,加大仪器测试费的投入。他认为,这样做有如下好处:有效避免重复购置,杜绝使用率低下的现状;重点装备技术力量雄厚的实验平台,提高测试水平和服务技术含金量;使得非仪器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得到足够的测试经费,同时得到专业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的可靠的分析数据;缓解多数人测试经费“不够花”或少数人有钱“花不完”的难题。此项建议一经提出,立刻赢得了业内人士的。

为了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中心热心公益事业,协助北京电视台推出了“药食相克”“PM2、5专题”等节目,运用直观的实验手段、科学的实验数据来解答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

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强音,中国的科学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原北京医学院党政班子做出战略性决策:集中财力办大事,用有限的资金引进现代化的大型仪器设备,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医学研究水平的步伐。随后的30年,中心随着时代的脉动不断发展,一代又一代勤奋的中心人为分析测试平台的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构建了集服务、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仪器平台,其高精尖的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果为医药类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中心人的梦是历史的,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中心人的不懈努力;中心人的梦也是现实的,在当今中心人的苦干、实干、巧干中梦想成真;中心人的梦更是未来的,在求实创新的时代大潮中奋勇前行。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 下一篇:财务业务自动化(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