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数字教育报告(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4 栏目:写作范文

数字教育报告篇1

【关键词】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标准研制;产业发展;教育应用;教育生态环境;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2-0076-08

一、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

“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于2013年11月28日-2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该大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CTl/SC3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研究所UNESCO-IITE、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 353共同主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支持,华东师范大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承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Intel、微软、Dell、中文在线等单位共同参与。来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政府官员、技术标准研究者、教育信息化专家学者、学校信息主管、IT厂家和第一线中小学教师等3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共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发展之路。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和体系的研制工作。同时展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相关产业成果,包括内容、终端、工具、平台与服务等,以及交流其在教育应用的经验和成果。本次国际论坛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关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领域的国际交流盛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旨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

本次国际论坛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28日主题报告中,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国家项目官员Alexander Khoroshilov教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倪闵景处长、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研究员、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 353主席Christian M,Stracke、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主席Bill McCoy、密苏里大学教育技术创新中心主任James M,Laffey、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处长刘明善、英特尔(Intel)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京翔博士、微软教育事业部技术总监周轶、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等1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出了精彩的内容分享。

第二阶段:分别来自学术界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产业界的负责研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品的企业家、教育界(中小学)的在教育第一线进行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实践的学校主管及教师分别在三个分论坛中共作了42场报告,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三个分论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创新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技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实践。其中来自学术界的报告18场、产业界的报告16场、中小学教育界的报告8场。这体现从学术研究逐步走向应用的趋势,其中产业界的报告以产品及应用方案为主体,而中小学教育界都是教育应用实践案例。

二、会议专题讨论的主题和内容

本次国际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专题1: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专题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专题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专题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专题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一)论文依据专题划分

通过国内外各领域的广大研究者、工作者、教师、研究生积极投稿,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70篇,经专家评审最终收录59篇。录用论文紧密围绕大会5个专题。已编订为论文集,按专题统计情况为:专题1有20篇、专题2有9篇、专题3有10篇、专题4有8篇、专题5有12篇,详见表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专题1是探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这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探讨方向,论文投稿和篇数都较多,占据首位。专题3、专题5主要是结合当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实践应用、标准与技术等热点展开,论文篇数基本均衡,这说明不同类型的研究者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专题2、专题4则是涉及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和产业发展,论文总体偏少,篇数差异不大,这说明目前这两个领域涉足的研究者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可作为未来深入探讨的方向。

(二)论文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

本次论坛被收录论文的作者地区分布涉及国际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挪威、俄罗斯及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陕西、山东、武汉、广西、河南和安徽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被录用论文篇数前五依次为: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陕西和河南。这说明除了与本次论坛承办单位在上海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外,也说明上海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已走在全国前列。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也相当活跃,陕西、河南等省份文章数量相对较多,这一方面与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区域有关。也反映出我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研究参差不齐。

(3)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相应电子教材设计也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盐城师范学院的张德成学者从服务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体系、个性化资源开发、资源更新、聚合方法等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建设的差异。北京师范大学的武法提学者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电子教材交互设计的影响因素。即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终端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4)协作学习分析与评估。电子书可为学生创设出新型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学者通过运用学习者前期能力评测与学习过程轨迹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教师引导推荐、系统自动推荐、学习者个体定制三种推送策略,并开发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电子书系统。胡海明学者则为电子书包交互活动服务与个性化活动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整体设计框架,并详细分析了电子书包应用服务的情境设计方案。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

专题3涉及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究;电子书包体系架构、学习终端、电子课本、虚拟学具、学习服务的研制现状与趋势;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系列标准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教育云服务环境;物联网技术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中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研究。

(1)标准及其应用架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目前已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国内外的学者、相关企业都致力于研究并制定该产业的权威标准,并进行积极的实践。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的FRIESEN学者探讨了集成协作学习和交流的电子书包ISO国际标准的开发,设计和优势。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主席Bill McCoy提出了“智慧”电子课本的互操作性国际标准。并将第三代数字出版的应用和发展状况情景化为信息通讯技术标准的可操作数字出版物。华东师范大学的雷云鹤学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习工具和标准的归纳总结,提出虚拟学具标准的理论框架,最终形成虚拟学具分类标准和描述标准两个子标准草案。

(2)研制现状与趋势。为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内容、终端、工具、平台与服务等标准和体系的研制工作,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如密苏里大学的James M、Laffey教授运用了3D虚拟学习技术与整合教学目标的游戏机制与策略,设计了具体的案例,讨论了面向基于3D VLE与教育游戏的电子课本2、0的框架之潜力,使学习变得可视化与可分析。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353主席Christian M、Stracke在对IDEAL参考模型简要介绍基础上,描述了效应测量的评价框架,并展现了该框架在ARISTOTELE项目中的应用。胡海明提出了系统服务实现的框架与方法及学习中心与客户端的设计方法。Tore Hoel建构了一种框架模型用以协调学习、教育与培训中的电子课本的需求与形式设计,即国际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与背景概括框架;同时,来自英国博尔顿大学袁莉博士和Tore Hoel博士通过工作坊方式来塑造未来的数字化电子课本。

(3)技术应用及分析。英国标准化委员会BSIIST/43主席Crispin Weston博士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电子课本。华东师范大学的傅伟博士从连接阅读与学习的角度,定义了电子课本的内容结构模型和功能结构模型,集中体现了电子课本所具有的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特性,为进一步研发电子课本元数据的数据约束、元数据项、XML绑定等内容奠定了基础。葛鑫分析了电子课本在数字版权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并基于MarlinDRM技术针对性的设计了一套DRM解决方案。祝智庭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电子书包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新里程,其国内外热点与国内趋势;中国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研制历程与成果,包括电子书包功能框架、体系框架、标准组谱;标准的应用推进及建议。

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

专题4涉及国际(国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基于不同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电纸书、手机等)的电子书包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开发;基于不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Android,IOS,微软)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设计与开发;电子课本内容制作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支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虚拟学具的开发与应用;支持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的LMS系统(如Moodle,Sakai,Blackboard等)的研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商业模式的探索;支撑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第三方服务的研究;电子课本与数字出版(如电子课本出版流程、定价机制、版权管理、业态模式)。

(1)研究反思。北京邮电大学的李青学者通过对2011-2013年新闻报道中的电子书包应用案例从应用形态,应用时间,地域分布情况和主要使用方式等角度解读,提出了电子书包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建议。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曾令斌概述了电子书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南京师范大学的雒晓霞通过参与南京市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对南京市电子书包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建立家一校一企协同教育模式,开展相应的电子书包项目研究课题,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等推进策略。

(2)设计与开发。目前云学习视角下的电子书包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话题。如河南师范大学的张新明学者运用云计算机技术将电子书包的服务系统、教学资源和虚拟学具等架构于云端,允许学习者按需调用学习内容、学习服务和学习工具,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此外,对数字教材的探讨也逐渐升温,如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的康合太及孙世欣研究者分别对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演进历程与设计原则进行系统研究,从内容结构、资源结构及功能结构三个维度探讨数字教材的设计。此外,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张海立软件架构师报告了HTML5助力电子课本演进,名呈教育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丁振月总经理报告了英语电子课本的开发与探索,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袁华莉博士报告了电子书包框架下的资源研发实践及电子书包典型应用探索。

(2)数字出版。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的康合太研究者从行业标准、数字资源和评价等关键模块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体系应具备的架构模型和产品开发原则。陕西师范大学的李_学者则结合智慧教室的试点感触,提出以课程建设、数字学习为核心建立数字化教育出版系统设计构想。

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专题5涉及国内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示范应用项目研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示范校应用实践;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成果调研与评价。

(1)项目创新研究。2010年伊始,电子书包在教育行业逐渐大规模普及,的教育顺势而出,电子书包在教育中实际应用情况已成为很多学者的关注点。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晓庆对电子书包在应用学科、发挥角色、学科结合点、协同媒介、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电子书包应用应该明确目的,物尽其用,抓住时机,从需求出发等解决方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其云博士报告了新加坡电子课本应用与思考。中华两岸移动暨数字学习交流协会孙忆明会长报告了台湾地区电子书包推展现况及台湾经验在内地落地之探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王开学者认为,电子书包的硬件发展已初见成效,建设教学资源和加强应用服务是电子书包今后发展的侧重点,并从学习对象、学习平台和学习工具等方面对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及教学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2)教育深度融合。一个创新教学理念正在扩散,一项创新学习技术正在普及,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将会在推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倪闵景处长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上海在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中已完成三大基础性工作(发放150万张电子学生证、1500种中小学电子教材、1个开放式交易云平台)与三大技术突破(包括课堂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教与学技术),并强调四类数据(资源类数据、关联性数据、知识流数据、经历型数据)对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南京师范大学的沈书生教授在对翻转课堂使用视频进行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书包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此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在语文、数学、英语中的应用模式探讨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张文兰教授对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具体数学学科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娟、陕西师范大学的白若微、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妍学者根据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特性,先后分别对小学英语电子书包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型,探究了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同时,通过对比网络平台教学的活动设计和网络平台序列化学习活动设计,总结出小学英语电子课本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式。陕西师范大学的刘艳斐学者结合电子书包的优势,设计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3)实践平台应用。如何使新技术促进教与学本质变化。即电子书包的实践应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义兵学者基于台湾奇学习平台,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试验,考察了在电子书包平台下创新学习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的田晓蒙学者以e-Book平台的小学英语电子书为例提出了一种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为主的推荐机制。河南师范大学的何文涛学者利用微课程理念,从学生学的角度和教学情境出发,将电子课本的应用推广到班级管理、家庭教育、教师教研培训及微学习等教育领域,以促进电子课本的完善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4)创新实践。来自上海、江苏、深圳等地学校校长和教师报告分享在第一线中小学开展实践创新成果。嘉定实验学校校长花洁报告《从数字化学习走向数字素养学校》,上海闵行二中朱靖校长报告《数字化学习助推课堂变革》,上海闵行区古美高中郑荣玉校长报告《基于电子书包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上海虹口丽英小学张军校长报告《电子书包促变教与学》等。这些报告在实践层面起着分享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将有效推进其应用创新。

三、总结与展望

数字教育报告篇2

关键词:干部教育 视频点播系统 案例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47

面对日趋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对自身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提升有迫切需求,对在校学习和终身学习都倾注了很大精力,而党校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适应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开发、整合和利用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干部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一、 干部教育对视频资源的需求

1、视频点播系统简介

视频点播系统是最新一代流媒体网络视频服务系统。系统一方面能支持各种格式的视频、音频节目和各种文本、图片、动画、执行文件等课件的网上点播,另外还支持视频广播直播服务,它可以运行于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任何复杂的网络环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自带管理服务的独立服务器设计,在总体提高服务器性能的同时,也确保了视频服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党校教育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目前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已经探讨到比较深的层次,但是从事党员干部教育的学校不同于一般的高校,如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目标是对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主要是领导干部进行短期的脱产教育培训轮训,并辅以在职学习,而且有些教学资源限定一定级别的收视对象,因此干部教育数字化资源整合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资源建设、来源渠道和资源整合应用等方面不能照搬高校的模式。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学制短与学习内容多的矛盾,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学习所具有的交互性强、资源丰富、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开放学习和灵活学习等特点恰好使之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有效的补充。另外从事干部教育的工作者要想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适应干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必须了解、掌握大量的教育与科研信息,利用数字资源库、案例库等进行教学与科研交流。这些都对建设高质量、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出了要求。

二、 干部教育视频点播系统应用案例

“视频点播”是山东省委党校最受教研人员和干部学员关注的一个栏目,我们本着打造精品的原则,不断提高节目的更新率,拓宽节目源。在丰富栏目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整体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以下做法及效果可以体现该应用案例的特点:

1、资源积累与课程备份

系统改版后,视频点播节目的数量、质量、更新率和访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我们进行了各级栏目重设、数据资源重新导入等工作,新系统设23个一级栏目和50个二级栏目,主要包括中央党校远程节目、中央党校求索音像节目、省委党校外请报告、省台有关我校活动的新闻、专题以及我校制作的教学专题片、校内资讯等几大部分内容。重新导入2006、2007年节目350余部。

再次,我们提高的节目的更新率,拓宽了节目源。截至2007年12月30日,视频点播库节目共计541部,约1300小时;节目涉及面广,本学期几乎每天都有新节目上传,配合十七大报告的宣传辅导报告、新闻报道、专题节目更是尽可能做到“来源广、节目新、时效快”,以适应形势学习的需要。

“视频点播”资源库不断扩容,为了对我们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导航,在2008年对“视频点播”系统进行全面改版的基础上,栏目主编本着以人为本、编排新颖、培育需求、扩大服务层面为原则,精心设计一、二级导航目录,及时更新节目分类方法。通过校园网和“视频点播”系统公告栏进行节目预告、推介、宣传和统计,设置推荐节目和热点专题节目,保证了资源的时效性,为开拓广大教研人员的视野,并转化为教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2、推广使用与资源共享

为方便教研人员检索“视频点播”资源,栏目编辑每个月初将即将播出的精品视频内容进行预告,月末都将本月上传“视频点播”库的所有课程节目名称和主讲人等详细内容汇总,在校园网公告栏公布,以期引导教研人员有重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以上这些做法为该系统更细化、更全面、更快捷服务于我校广大教研人员和学员的备课、科研和学习做了技术和资源保障。据统计,至2009年9月该系统的节目有愈千部(集),访问率达22558人次,每月访问量都保持在一千人次左右,最高节目点击率愈千次。

3、教学备课与科研参考

每年的“信息服务月”中,我们在对全校教研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利用该系统进行备课、科研的应用占了很大比例。干部教育与国内外形势发展息息相关,教员要根据受培训干部的需求采取专题式教学,所以对高层次、最新的视频非常需要;同样专家讲座、形势报告的视频也对科研人员起到很大帮助。

4、知识普及与宣传娱乐

校园中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庆祝建国60周年红歌会、运动会常常是点播的热门节目。这些节目甚至还没有宣传,就会有很多的点播率,说明干部院校的视频点播系统,同样可以发挥出普通学校中类似资源库的娱乐作用。我们还利用该系统进行各类知识的普及,选取文化、体育、健康、饮食等方面的视频资源供大家点播学习。

三、干部教育中应用视频点播系统的规律探讨及应用建议

1、时效性。要与网上直播密切配合,干部教育中要闻重大会议的现场直播最重要;

2、整合。将同一主题各种类型的节目资源充分整合,集中到该栏目下,便于领导干部深度思考;通过对干部培训机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一是利用省级党校独特的干部教育资源、办学组织、信息开发、网络技术等优势避免重复建设,集中优势合力打造全省范围的干部教育共建共享网,为党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了最大化的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和共享,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案例;二是可以通过网络延伸党校(包括主体班、研究生班、函授等)、行政学院在校干部培训教育,减轻压力和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三是通过网络逐步实现组织部门对干部教育的要求,增加网络手段的干部教育方式,扩大干部教育面、加快干部培训速度;四是通过网络数据资源优化与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工学员提供高效、快捷的检索和获取资源的方法,为干部提供终生学习的信息化平台。

3、通告与宣传。经过该系统近年的运行情况发现,如建设了新栏目或者上传新资源后,同步在校园网的主页发通告进行宣传,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登陆系统和点播节目。

四、干部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的未来发展

1、对教师而言将向教学资源库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计划是依托视频点播系统、教学素材库和教学案例库三大已经建成运行良好的系统,综合建设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资源库。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是资源库提供服务的出发点,不同用户在资源库中的作用和职能各不相同,要分析和研究不同用户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干部教育培训院校的用户包括管理机构、教师和学员,教师可以贡献教学资源,更多的职能在于应用资源,对已有的教学资源(或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提供资源共享的全过程服务是促进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库不仅为用户提供资源建设、获取和管理方面的服务,还为资源的应用提供支持。资源库要支持用户有效、便捷地共享、建设和应用教学资源,并为个体用户提供特定的个性化服务。

2、对学生而言将向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方向发展

扩展性的教学服务应成为资源库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些扩展服务包括:资源库与教育机构教学平台的互联,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和学习服务,建立学习者的学分银行(学分积累、学分互换等服务),创建个人知识管理和群体社会交流的空间等。也就是说,从用户角度来看,开发获取教学资源只是其教与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要从满足用户最终目的(教与学)的角度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资源库才能成为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3、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为干部学习提供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公务繁忙的领导干部会很难一下子进入主题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容易发生“迷航”和“认知超载”,所以,在数字化资源利用中,如何提供视频点播系统的分类导航是值得研究和攻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君香、干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5-27

[2]冯立国、远程教育资源库资源共享服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48-52

[3]张伟娜等、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导航的建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7):59-61

数字教育报告篇3

一、调研目的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运用课程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通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素养,更好服务于自身工作。

二、调研内容

学生根据现有所学理论知识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既可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开展调研,也可以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自行确定调研课题,以便更加有效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研课题根据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选题分别如下: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调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观看陈列展览、瞻仰历史遗址、寻访革命先烈、聆听“五老”讲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一系列方式,调研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现状,探讨行之有效地思政教育途径,深入教育和积极引导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肩负时代使命,敢于担当,建设美好中国。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分析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写出调研报告。

3、所在家乡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的调研,了解青少年精神生活基本情况,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模式调研。江西革命老区在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提高,但仍居全国较后水平。通过对生产生活条件、产业结构、教育卫生、地方财力、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入调研,为老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面临挑战调查。对自己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可采取查看文献、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或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亦可对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城乡结合部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治安问题、征地款项的发放使用、劳动力安置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以你的家乡为例,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面貌及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建国70周年社会变迁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3、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了解、分析当地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状况,分析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思考对策。

4、结合所在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随机形式在你所选乡村或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状况、党内民主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和社区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问题。

三、调研要求

1、所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2、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选题列出调查计划书(包括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及时间安排),作好调查笔记。

3、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调查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四、组织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5人为宜)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每人独立提交调查报告。

五、成绩考核

社会实践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为三档,评分标准如下:

A档:80~100:全面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正确,实践计划设计合理,实践记录完整;调查报告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2500字。

数字教育报告篇4

一、数字化办公平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目前,学校的办公平台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学校公文、年级信息、本周工作安排、规章制度学习、校内外新闻公告与管理等等。信息技术为校务公开的及时性、普遍性、大众化提供了平台,每一位教职员工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工作,保证校务工作的公平与透明。

二、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规范了教学工作管理

教师的教学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长档案管理、研究性学习管理等数字化教务管理功能,使各项教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过去,年级在对一次考试成绩进行统计汇总时,每个班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输入本班学生的各学科成绩,平均每个班耗时不少于4小时。现在,所有的成绩按教师、学科、学号联网输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只需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并可对各班成绩进行分析汇总,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对各学科成绩的查询、分析更为简便了。

三、数字化校产管理平善了设备的管理

目前,学校使用了校产管理系统,分为公物管理(包括门、窗、桌、凳、锁、玻璃等)、多媒体设备管理(包括投影机、白板、计算机、中控等)、网络设备管理(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线路网点等)。一旦发生故障,教师只需在网络报修单上填写报修内容和报修地点、预约时间,一张设备报修单自动生成,相关责任人便根据情况安排专人修理。修理完毕,在网络上进行回复。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设备设施的管理,也便于学校领导检查考核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

四、数字化学科资源平台促进课堂教学应用

资源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内容。我校在资源库建设中遵循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和全体参与的原则,及时搜集、筛选、整理,以校园网为平台进行资源交流与共享。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已累积了教学资源1500G,视频资源200多小时,在校内任何一个网络结点都能直接通过FTP下载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五、数字化德育管理平台提升了德育工作效率

我校已经实现了学生信息、学生素质评价、操行评语的数字化管理。每到期末,各任课教师在模块里填入相应的数据,班主任填入操行评语,一份学生素质报告单便自动生成,极大地缩短了填写时间,减少了班主任教师的劳动强度。过去,值周教师发现学生违纪,需要填写扣分单,再送到班主任手里,期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失去了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利用数字值周平台进行扣分,以短信方式告知班主任,反馈更加及时,有利于班主任教育引导。

六、数字化图书资源平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学校除传统的图书资源的借阅外,另外装备有200台的电子阅览室,配备了“凌波数字图书馆”,内含10万册的电子图书;开通了“博看电子期刊阅览室”,各类杂志近200种,每期都定时更新。教师和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共享图书资源,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数字教育报告篇5

然而,在电脑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忘却了为国人骄傲的书法,青少年学生不知道书法是何物,许多青少年学生不要说书法,就连基本的汉字也写不好,电脑打字已取代了手写字。长此以往,孩子们普通汉字也不会写,即使会写也东倒西歪,不成体统,甚至连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写出的汉字也令人啧舌。更有甚者,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情况也熟视无睹,中小学校已取消学生写字课,如果任其发展,我们将数典忘祖,丢掉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优秀的民族,而作为汉字,它不仅是承载记录历史的工具,而且发展成为一种艺术。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世界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无理由不重视、不保留、不发展,更不能在我们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消失。

教育部、国家语委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第六次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报告指出,学生的汉语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需要引起注意。报告指出,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7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

我觉得造成青少年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几个因素:

1、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普遍减少。

2、无规定。人们对汉字书写要求不严、书法教育薄弱、书写标准无明确规定,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3、兴趣性。据了解,现在的学生很少有对书法有兴趣的。即使是有在学习的,几乎也是家长要求的,很少有主动要求学习的。

4、盲目从众性。导致青少年汉字书写能力退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现在的教学。现在读书一味追求成绩,往往忽视了很多。有一点就是孩子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很少有玩乐的时间。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孩子报兴趣班。这其中是有书法班,可是更多报的是英语班、数学班等。我们家隔壁有一个还在上幼儿班的小朋友。她星期一晚上上一个半小时上英语班,星期三晚上上一个半小时上数学班,星期六、星期日也还要去上课。还有现在的学校不愿意开展书法班。学校往往更愿意用那一个星期一、二节课的时间去给学生们上主课,一味的追求高的升学率,因为这样对学校有好处。

5、时间有限。现在的学生们功课繁重,无暇去练习书法。

数字教育报告篇6

国际劳工组织综合性技能开发战略框架

近来,国际劳工组织召开会议,提出了加强技能、生产率、就业、发展和体面劳动之间联系的基本框架,见图1,并《关于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推动就业增长和发展的技能的结论》。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技能发展可以成为减少贫困与排斥现象同时加强竞争力和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富有成效的技能开发政策需要成为国家发展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便使劳动力和企业为迎接新的机遇做好准备并采取前瞻性的方法处理变革。为了成功地使技能与生产力、就业创造和发展挂钩,技能开发政策应瞄准三个目标:使供应与目前对技能的需求相匹配;帮助工人和企业适应变革;预测和提供未来需要的新的不同技能。为实现这些目标,政策咨询和技术合作的具体优先事项包括:预测技能需求、生成及使用劳动力市场信息和改善就业服务的工具;使雇主与培训提供者建立联系并增加工作场所学习;制定区域技能认可方案;提高包括农村地区和残疾男女在内的所有人对技能开发的可得性和改善其质量。这一战略框架自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其对于我国目前的通过职业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美国报告强调数字技能培养

日前,美国著名信息技术企业Burning Glass Technologies主题为“拥挤的数字:劳动力中数字技能差距”的报告。我国学者郑坚对报告摘要进行了翻译。报告提出,中等技能(Middle-skill jobs)劳动力市场正日益被划分为两个世界:需要数字技能的工作及不需要数字技能的工作。中等技能工作普遍被界定为需要具备高中以上及大学本科以下学历水平的工作。许多工作需要非常复杂的技能,例如写代码,美国劳动力市场上39%的工作可以归入这一工作领域。这些工作在支撑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需要数字技能的中等技能工作正在一系列广泛方面发挥影响:在10个中等技能工作中,有近8个需要数字技能,处理电子表格和文字正成为大部分中等技能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高深中等技能职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的中等技能工作。2003-2013年间,需要较复杂数字技能的工作比仅仅需要简单数字和文字处理的工作增长了2、5倍;需要复杂数字技能的中等技能职业比普通的中等技能职业工资平均高18%。随着整个国家从大萧条中复苏,需要复杂中等技能的工作与需要高技能的工作增长处于平衡状态。基于此,报告认为,美国未来的教育与培训需要加强培养学习者的数字技能,包括软件处理技能、高级生产技能及特定职业数字技能等。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中国职业教育观察报告》

2015年10月,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中国职业教育观察报告》。报告以“脱离目标:中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掣肘中国成为工业强国”为题,提出技能短缺问题是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报告认为,中国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出相应的技能工人,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报告认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吸引力不强。中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一方面是由于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普及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则由于中国长期作为“世界工厂”拥有大量不需要技能的工作岗位,很多企业只需要简单的劳动力。为此,选择职业教育与培训被认为是无奈的选择,其对象主要是考试失败人群。二是社会其他各方,特别是企业参与力度不够。由于工人流动性大,中国企业不愿意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承担学徒培养的高成本,另一方面不能保证培养的学徒为自己所用。与参与职业培训相比,中国企业更愿意为特定岗位工人提供公司内部培训。为此,业教育与培训缺乏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相关性。三是设备设施及师资与实际生产脱节。针对这些问题,报告认为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急需关注如下五个领域:一是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践环节,力求80%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二是支持私立职业院校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三是让地方具备更大自,特别是省级机构可以根据本地企业发展需求调整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中央层面则进一步加强部委间的统筹协调,明确岗位要求并制定相应标准。四是发挥职业学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方面的核心作用。

课 题

“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结题

苏州大学刘方涛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研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90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归纳概括出六条具体的培养路径。第一,重视教育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科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不断提升90后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第二,发挥政府助力作用。要发挥政府导向的前瞻性和公共资源配置的主导性作用,以及社会政党、群体、媒体、精英对公共资源与文化资源配置的影响力。让这些资源配置促进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三,积极推进90后农民工市民化,帮助90后农民工认识城市文化、掌握工作技能,适应城市生活,融入社会环境。第四,改革和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要考虑到不同年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活动和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第五,把愿意返乡的90后农民工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可以鼓励90后农民工返乡创业,提高90后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把返乡的90后农民工培养成职业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生力量。

观 点

建立国家资格框架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在《光明日报》发表《职业教育应有突破 建立国家资格框架》认为,目前,有两个明显问题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一是用人的劳动制度与育人的教育制度的分离;二是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的分离。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表明,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有一个制度性的国家资格框架予以支撑,包括把基于认知规律的学历资格证书与基于技能形成规律的职业资格证书加以融合,一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二是实现纵向的衔接与横向的沟通。笔者认为,国家资格框架的基本组成部分应包括:第一类:教育部门负责的各类教育证书,主要是教育部管辖的学校颁发的各类教育证书,涵盖职业学校、普通学校;也包括人社部门管辖的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颁发的相关证书。第二类:人社部门颁发的各种职业资格,也是技能等级证书,由职业资格鉴定机构通过考试后颁发。第三类:专业部委或行业、企业或社会教育与培训机构颁发的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一般为针对特定的行业或企业的、专业性强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国家资格框架的层级结构,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资格证书。

数字教育报告篇7

一、创新数字管理工具:着眼常规,夯实德育根基

常规工作是德育的根基。互联网的崛起,打破时空限制、加速信息流转速度、外显跟踪事项进度等给德育常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1、梳理部门职能,科学分工根据学校德育部门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我校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重新整合安排,对分管德育的各位教师进行明细分工,设立常规部、生活部、数据部、传媒部、培训部、研发部六个职能部门,搭建德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在平台内部建立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操行分管理系统、文明班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家庭报告书管理系统五大系统,实现德育管理的数字化,同时将学生操行、活动获奖、学业成绩、教师评价等信息汇聚一起,为后期数据分析提供基础。2、发挥互联网优势,加速信息流转德育常规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学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速信息记录、反馈、跟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每一项常规信息送至班主任那里并让其跟进。精准的学生坐标是确保数据信息正确有效的前提,我校实行学生宿舍坐标与课室坐标管理两套体系,确保各项常规反馈精确到个体;操行管理系统全时段监控学生操行分的等级,并即时发送到线;学生跟进消息,协助班主任及时有效地进行个体跟进教育;文明班管理系统汇总全班每一位学生各项操行表现含各类加扣分项目,为班主任营造集体舆论导向提供有力支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学生入学成绩和各阶段检测成绩,全面记录学生在校成绩动态,为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剖析、自拟计划、自我监督、自我成长;提供参考数据;家庭报告书管理系统将为家长提供学生在校某个阶段的学习生活报告,可选择某几次成绩、学生操行、教师评语等作为报告数据内容。此外,学校还将德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对接学校公众号,方便家长使用移动设备查询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详细表现,凝聚家庭教育力量,实现家校有效互动。3、引入智能数据分析,优化教育效果谷歌Alphago的胜利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人工智能的威力,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将智能数据分析引入教育,优化教育效果。德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汇聚了学生海量的数据,涵盖了学生操行、学业成绩、活动获奖、教师评语、家长评价等,引入智能数据分析连接最前沿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支撑下的专业教育指引,可以分别在个体分析报告和集体分析报告中为班主任提供相似教育案例和方法指导,让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二、升级互动分享平台:助力科研,提升德育实效

班主任自主成长模式是我校德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策略,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科研、交流反思、自主修炼等四大措施,引导班主任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科研中成长。学校将这一模式融入到教师互动分享平台礼山师说。1、班主任频道:让优秀班主任以群体的形式出现班主任频道是班主任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教师可以了解最前沿的教育资讯、向优秀的同行、跨界的教育精英学习等;交流身边的鲜活案例、分享教育实践沉淀下来的智慧。频道中优秀的案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等将被引入德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为教育同行提供有效参考。2、家校频道: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专业助手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产生1+1>2的教育效果。我校在互动分享平台礼山师说;上开设家校频道,倡导家校交流。班主任主动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并推送相关教育方法指引,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专业助手;家长主动学习,积极配合学校老师,联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优化德育数字资源:关注课堂,拓宽德育途径

数字教育报告篇8

一、实习方式

实习方式采用集中为主和分散为辅,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学生人数少,有条件集中的要尽量集中,并安排教师组织、管理和指导实习,如艺术类、体育类、涉农类专业。一个专业能在一个城市的几个单位联系到实习单位的要集中实习,如计算机类专业,管理类专业,教师教育类人数不多的专业。人数多的大专业可考虑在一个县的中小学、幼儿园实习。涉农类专业实习可以打破时间限制,根据季节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灵活安排。各系从通知下发之日起要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施方案。分散实习的,各系必须在学生放假离校前,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习记录本》印发到学生手中。集中实习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的,待遇按绩效方案执行。

二、实习时间安排

教师教育类:实习时间两个月,即2013年9月1日——10月31日,11月2日返校,11月4日上课。

高职类:实习时间半年,即2013年8月1日——2014年2月1日。2月底返校,与其它年级同时上课。

三、实习要求

(一)教师教育类专业

1、继续实行实习前试讲制度

(1)各系安排工作认真负责,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备课和试讲进行指导。学生备课时间:7月7日;试讲时间:7月8日—10日。

(2)每位试讲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控制在12—15人。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备课、试讲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力求通过指导,使学生的分析教材能力、组织处理教学内容能力和设计教学、编写教案能力有较大提高。使学生的课堂教学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设计技能、提问技能、小结技能等确实得到训练。

(3)指导教师要认真填写《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试讲记录表》,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要做出完整记录,指导结束交教学系,作为教学档案留存。教务处将适时抽查指导记录。

(4)7月2日前,各系将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强针对性的试讲指导方案和试讲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

(5)指导教师集中试讲指导按0、5学时/学生计发课时。试讲结束后,各系将应发指导教师的课时费造册交教务处审核后报学校核发。

2、各系根据学生人数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习记录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填写,并于实习返校后交教学系留存。

3、实习过程要求

(1)毕业实习包括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实习和班级管理工作实习。

(2)实习过程中,必须先见习一段时间,在全面了解中小学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熟悉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实习。

(3)课堂教学实习课时不得少于30课时,且每课时必须有较详细的教案。教学系负责检查和保留学生教案,并作为考核依据和评估材料。

(4)实习结束后填写《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实习鉴定表》,并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做出鉴定,加盖公章,返校后随实习材料交教学系。

(二)高职类专业

1、各系根据学生人数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记录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填写,并于实习返校后交教学系留存。

2、毕业实习必须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行业、产业和企业实际,通过实习要进一步确立专业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联系群众、了解社会和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提高实践技能,并在实践中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的专业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竞争和适应职业岗位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实习过程中要尊重校内外指导教师, 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在实习单位就业奠定基础。

4、各系安排一名校内教师随班指导和管理,同时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指导记录》,指导教师认真填写后交教学系留存。同时聘请一至二名校外导师实地指导。

5、校内指导教师的交通费(汽车费)由学校支付,指导费按3学时/天标准核算。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费由各系拿出方案报教务处汇总后报学校审批。

6、实习结束学生认真填写《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实习鉴定表》,并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做出鉴定,加盖公章,返校后随实习材料交教学系。

7、在做实习动员时,各系同时布置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实践选题、查找资料,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基础工作,完成初稿。指导教师要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和电话等通讯手段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返校后再修改、完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四、实习报告要求

(一)实习报告内容要求

1、各专业学生必须在完成规定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工作的全面回顾、反思与总结,旨在为今后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每个参加实习的同学都必须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

(1)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

(2)实习内容及具体做法;

(3)实习效果及评价;

(4)实习体会等。

2、实习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文史类、外语类各专业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2500字。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各专业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二)实习成绩评定要求

1、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意见、实习指导教师意见、实习报告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系根据学生实习态度、情况、实习单位意见、指导教师意见、实习报告的内容与文字表达给出系级学生实习成绩。学校根据实习单位意见、指导教师意见和教学系意见最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2、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优、良比例不能超过50%。

3、每个学生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成绩合格者,给予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未参加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五、实习安全要求

(一)实习前各教学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习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实习。

(二)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通过电话、短信、QQ、Email等多种形式联系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和实习情况,有问题及时汇报。

(三)各系要与分散实习的学生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六、工作进程

(一)教师教育类各专业

1、2013年6月25日前,教学系制定详细的毕业实习方案报教务处;

2、2013年6月30日前,教学系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实习纪律教育和相关培训等;

3、2013年7月7—10日学生备课、试讲。

4、2013年9月1日—10月31日实习,11月2日返校,11月4日正式上课。

5、2013年11月10日提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财务管理在职研究(精选8篇)
  • 下一篇:电力电缆基本知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