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5 栏目:写作范文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1

一、建立组织,制定方案,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建立组织机构。为大力推进全省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加强对全省科技系统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省科技厅成立了由龙江厅长担任组长的云南省科技厅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科技系统招商引资推进工作的统筹指导,决策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强化责任分工。为做好年度招商引资引智工作,省科技厅每年年初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及时对全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强调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工作的重要性,并及时印发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分解及分工方案,对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及分工,将任务分解细化到厅领导及各处室,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厅督查督办工作。

三是加强过程督导,确保任务完成。为督促年度工作完成,省科技厅采取厅领导牵头召开座谈会、按季度收集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招商引资引智工作阶段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及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任务,确保了年度招商引资引智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制定政策,加强宣传,营造招商良好环境

一是制定政策文件,形成长效机制。2013年5月23日上午,云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隆重召开,会议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云发〔2013〕8号)文件,文件中的“吸引国内外各类研发机构落户云南”、“鼓励国内外各种创新要素参与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云南”、“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来滇投资创业”等多条内容对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工作进行了有力支撑。省科技厅结合文件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业实施办法》、《云南省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项目补助办法》、《云南省国内外研发机构落户云南专项补助管理办法》、《云南省吸引省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云南专项补助管理办法》等具体管理办法,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来滇投资创业,吸引国内外各类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云南,为云南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举办成果展示,加强科技宣传。2013年,由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牵头,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直有关部门,于2013年5月19日开始,成功举办了建设创新型云南重大科技成果展,共有近300多家单位参展,展出重大科技成果500多项,实物模型近1000项,其中企业196家,展出项目400余项,并积极策划举办一批特色产品推介专场。开展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云南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省人民政府和段琪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王承才等一批国家和省领导先后到展馆视察、指导。累计已有约3、4万人参观了展览。省内外新闻媒体对成果展进行了宣传报道,向全社会宣传展示云南省科技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充分展示了云南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科技招商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参与科技部举办的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杨林农高会等各种展示交易会。代表团在充分展示云南科技成果的同时,考察先进企业,参加学术论坛,使代表团成员开阔了视野,捕捉信息,启迪我省产业发展思路,拓展了云南省与先进地区技术、人才、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渠道。在第十五届高交会上,云南展示交易团共达成意向协议3、84亿元,其中,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西莓移动公司达成3、53亿元销售协议,昆钢环保石头纸有限公司和广州、深圳等3家公司达成0、15亿元销售协议。在第十一届高交会上,大木投资有限公司与云南中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投资协议金额1亿元;北京市邦盛律师事务所与云南中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昆明嘉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改制上市法律顾问协议服务费各80万元,合同金额1、024亿元。

三、加强协调,狠抓落实,推进项目加速落地

一是加速首届科技入滇对接会成果落实。2012年9月27日至28日,在科技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上,共签订科技入滇重大项目330个,技术交易金额将超过100亿元,还有227项云南急需的技术成果达成意向成交协议,意向成交金额超过50亿元。为促成科研平台落地、科技型企业落地、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落地、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落地等“四个落地”,2013年1月,省科技厅成立了科技入滇办公室,对2012年首届科技入滇对接会上签约的330项重大项目进行了跟踪管理,推进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已落实建立科研平台145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31项。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共建的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常温浮选捕收剂研制与产业化平台,开展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捕收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采用氯化、酯化等功能团修饰开发出系列新型捕收剂,中试研究证明,开发的捕收剂合成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可靠,操作方便,适应于工业化生产。在云南新海丰水产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水产养殖科技合作研究平台推动下,目前已经实现年养殖罗非鱼1、2万吨,年加工罗非鱼1万吨,实现产值1、25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

二是东南亚三国及港澳粤项目取得实效。2013年3月29日,云南省科技厅与马来西亚胡姬园兰花园公司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马来西亚兰花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繁育基地建设。现已初步选定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玉溪市元江县作为项目先期试验基地,并已完成两个基地的选点、基础资源分析以及水质检测工作。2013年4月4日,云南省科技厅与新加坡花卉园艺总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从新加坡引进万代兰10种、石斛兰10种,从台湾地区引进卡特兰40种、兜兰30种和文心兰10种,通过实验试种,优选出一批适合在云南生产的热带兰品种。香港中文大学孔祥复院士在昆明医科大学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承担和参与的“新型聚合物/腺病毒基因载体转导IL15抗恶性黑色素瘤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相关性研究”、“天麻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的信号调控机制”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

三是沪滇对口帮扶与科技合作继续深化。2013年,云南省科技厅与上海市科委在昆明签订了进一步深化沪滇对口帮扶与科技合作框架协议(2013—2018年),为继续加强沪滇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腾冲举办了2013沪滇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上海市112项科技成果与云南企业技术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会上共签订合作协议30项,签约金额4、29亿元。其中,云南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实施食用菌开发项目,吸引投资1、2亿元,通过开展适合云南香菇终年化栽培和菌种选育等研发,计划在三年内打造出云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上海炜呈智能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卓玺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4亿元,建设云南智能配用电信息产业中心,借助复旦大学和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团队资源,共同开发下一代智能电网关键组件和模块,并以云南桥头堡建设为契机,辐射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市场。

四、综合统筹,齐抓共管,科技与招商同进步

云南省科技厅在科技主体工作安排中,将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与科技计划项目安排相结合,在组织科技计划项目过程时,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保证主体工作顺利实施的同时,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真正成效。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2

日前,陕西省内部审计师协会二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总理的重要批示、袁纯清省长的重要讲话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六次会议精神;听取和审议了李淑琴会长的工作报告;审议了协会200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审议了调整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接收单位会员的议案。表彰了2008年度34个内部审计单项工作先进单位和17篇理论研讨获奖论文。

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徐宗一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08年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依然在扩散和蔓延,造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风险管理不力和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深化的形势下,这场金融危机呈现出的巨大风险,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这也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他强调,协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继续坚持以促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统领工作全局,以探索风险导向审计方式方法为重点,以创新协会工作机制和提高协会服务层次与水平为保障,引领内部审计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内部审计特色的审计模式而奋发努九。他要求,全省内部审计机构和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要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形成内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加快发展。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二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三要进一步推进我省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四要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管理和服务水平。

李淑琴会长在工作报告中,对2008年全省内审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部署了协会2009年的工作,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内审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实践科学审计、强化监督服务,推进全面转型,实现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水平,开创内审工作新局面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一是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进一步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第一,进一步完善我省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为深化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法规制度支持;第二,加强内部审计组织建设,为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供组织保障;第三,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关注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第四,加大调研力度,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情况报告制度。二是继续开展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我省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不断改进理论研讨的组织形式,提高理论研讨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增强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的效果。三是抓好后续教育培训和岗位资格证书年检注册工作,不断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四是认真组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不断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结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加大考试工作的组织和宣传力度,提高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的影响。五是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宣传工作,扩大内部审计的社会影响。六是进一步强化协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平台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领导讲话和协会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大家交流了一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内审工作实际,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对落实好2009年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3

近年来,在研制项目增多、研制周期短和技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邹汝平按照未来高科技战略发展要求,把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的重点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资源,采用多种渠道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了自主、联合等形式的创新活动。与集团公司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了3个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并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型号、技术基础、大型研发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高起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建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工艺、检测和试验设备,建成了高水平的实验室,使科研保障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成体系的整体研发能力显著提高,设计、集成、试制、试验、检测和评价手段不断完善,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研发平台和研制手段,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邹汝平按照三大总体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对专业研究室和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强化了技术部的专业技术支撑能力,成立了以重点专业为主线,由行业内外专家组成的各部专业技术委员会,对部内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使科研项目研制与专业技术协调发展、互为支撑。在各部内设立了二级行政指挥,负责研制任务的组织与分工,落实重大技术措施,协调解决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技术安全等问题,保证设计师系统技术决策的实现与科研任务的按期完成。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项目研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构建了适应现实任务需要的科研开发和质量保证科研体系。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研制周期产业化进程,邹汝平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生产模式,在初样机研制阶段,就要求科研人员与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协作,在工程设计和工艺生产之间进行协调。一方面促进了设计中工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减少了浪费,缩短了研制周期,便于批量生产,尽快使产品转入产业化阶段。五年来,科研项目在设计定型后顺利完成了产业化进程,在20多个厂、所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带动和促进了生产厂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4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区域发展;服务;经验;科技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71-02

【项目介绍】研究型大学服务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与机制探索(编号Y200805254),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资助)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实践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以“求是创新”的校训享誉世界,由于地处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最急需科技成果转化的浙江,其在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其所获得的经验值得借鉴。

浙江大学(Zheiiang University)创立于1897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底蕴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珠峰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之一,也是中国大学“常春藤联盟”(C9联盟)的成员。“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是一个世纪来浙江大学的追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大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科技研究的同时,主动结合地方区域发展需要,努力为浙江发展做出贡献,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赢得了全省上下对学校的认同和支持,逐渐形成了“政府、高校和产业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三螺旋’结构工作模式”和“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湖州新农村建设”、“杭州和谐示范区建设”、“嘉兴城乡统筹建设”、“舟山海上浙江建设”、“东桑西移”为标志的浙江大学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模式被外界统称“浙大模式”,这是中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中唯一以高校名称命名的发展模式。如今,浙江大学正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能力。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最终要在企业实现,大学主动向下游延伸,介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形式。浙大积极推进与浙江龙头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十五”期间,浙大与浙江龙头和骨干企业合建了近100家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至今,浙江大学与全省各地区举行农业项目合作对接活动多场,与吴江市电梯产业界合作,与苏州市生物医药行业对接洽谈会,与福建省电机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提供技术支持,与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除此之外,浙江大学为加深校企合作,创建了一批校企创新研发中心,2009年1月“浙江大学一富士电机创新中心”在浙大成立,2009年5月,浙江大学与常州南方卫材合作成立研发中心,2009年12月浙江电信与浙大成立联合研究中心,2010年浙江大学与富士电机控股集团联合成立“浙江大学一富士电机创新中心”,2010年浙江大学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开展技术研发合作,2011年4月浙江大学与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11月浙江大学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12月浙江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成立IT联合实验室等。

二、广泛建立校府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浙江大学分别与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湖州市、衢州市、台州市、舟山市等省内地级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同时还走出浙江,与湖南省政府、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黄山市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除一股性的校府合作之外,浙江大学还与地方政府携手制定了七个专项计划以便深化服务地方区域的发展,如表1所示。

近期,为响应党中央、浙江省委的号召,为“海上浙江”建设做贡献,浙江大学与舟山市开展了一揽子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人才、科技、政策咨询等服务,共建了全国首个科技师范岛,为舟山的跨越式发展助力。2011年4月8日,国务院总理在舟山调研期间,听取了浙江大学校长助理、舟山市副市长朱世强有关市校合作助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肯定了浙江省“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策略。

截止目前,浙江大学已与浙江省的9个地级市、17个经济强县(市)及贵州、江西、云南、山东等省签订并实施了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协议。“十五”期间,浙大在浙江开发和转移了3000多项高新技术,创造产值达到1000亿元,创造经济效益初步估计在250亿元以上,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三、走出校门办学,服务经济发展

为了深层次地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科技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大学走出校门办学。2009年3月城市学院产学研基地落户杭州北部软件园,2009年5月浙江大学长沙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成立,2009年9月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成立,把最新的创新研究成果汇聚到经济建设一线,实现教育资源和研究资源的同步输送,为当地发展注入新鲜活力。2010年11月,浙江大学与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浙江大学常熟合作研究院。2011年4月,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农办、湖州广播电视学院联合创办的浙江省首个农民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

四、建设大学科技园,创立高科技企业群

大学科技园是研究型大学与政府、企业合作创办的高科技密集区,承担着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辐射的功能。在当今社会,大学科技园在研究型大学为地方区域科技创新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服务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浙江大学科技园创建于2001年,是经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部级大学科技园,也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浙江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遵循“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坚持开放”的方针,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宗旨。七年多来,浙大科技园积极为学校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已新创办科技孵化企业300多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300多项。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科技园建设上采用“一园多点”的战略构想,采取开放的建设原则,在确保杭州核心区建设高水平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分园,更深层次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目前,浙大科技园分别在宁波、长兴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园已有新创办企业85家,注册资本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场地5万多平方米,转化浙江大学科技成果30多项,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外辐射创造了良好平台。

2010年,浙江省为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与浙江大学联合创建浙江海外人才创业园,2010年7月海创园正式挂牌,定位为按全新机制运行的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高地。浙大与地方共建海外联络站,合作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建设三级甲等医院,园区与浙大将在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上实现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入园创业的人才可充分共享浙大的优质资源。

五、以理论创新、咨询合作,服务区域发展

近几年,浙江大学不断努力尝试以创新理论来服务区域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国家地方的发展献计献策。其中,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黄祖辉教授撰写的报告《重视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和两者的互动共进》,获得国务院总理的重要批示;西部院承担编写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西部院主持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范柏乃教授等起草撰写的全国政协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产生巨大反响;经济学院金祥荣教授等主持并主执笔完成的省“十二五”规划专题研究课题《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受到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等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经济学院史晋川教授《加快推进我省海外直接投资的建议》,引起了省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吕祖善省长做出重要批示等。

于此同时,浙大还为这些省、市、县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学校成立了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央农办副主任陈锡文同志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同志担任研究院董事会董事长。2006年11月,浙江大学与国务院西部发展办公室联合成立了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2011年5月,由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的“浙江大学中国区域发展咨询与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此外,浙大还成立了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努力当好区域发展的智囊团、思想库。

浙江大学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在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方面已经初见成效,成果斐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

首先,要进一步集中思想、统一认识,实现研究型大学与区域的战略融合。在推进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服务目标、区域特点和定位不明确,与地方企业沟通不顺畅,部分合作可持续性不强,出现“一锤子买卖”的现象。对此,浙江大学在未来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工作中,必须要树立高校发展新理念,进一步明确区域范围、区域特点、区域定位,沟通区域合作关系,将自身特色和优势与地方区域建设很好的结合起来,构筑合作战略,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例如浙江大学与舟山市关于摘箬山岛建设的合作,不仅符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起到海洋科技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示范作用,带动浙江乃至全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更是浙江大学与地方区域实现战略融合的标杆。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5

论文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形成和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然而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科技信用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 发展 。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科技信用失信的行为,分析了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科技成果莓化中建立企业科技信用管理体系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改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信用缺失的合作环境提供 参考 。

科技已成为推进社会、 经济 发展的关键 因素。因此,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十分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要有成熟的科技成果,更为关键的在于市场转化。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企业不守信用,“临近签约说分手”,“产学研无经费不合作”,最终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流产”。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失信挫伤了科技成果拥有者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建立企业科技信用管理体系约束企业失信行为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成果转化 中的科技信用

2004年,国家科技部出台的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科技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是对个人或机构在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能力和表现的一种评价。科技信用概念包含经济信 用和商业信用的本质,存在 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之中,因为科技成果转化本身也可看做是涵盖科技产品研究、生产全过程的一种交易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 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 品、新工艺 、新材料 、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在完成这些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科技成果是一种 以知识形态为主的劳动产品,它 的产权交易,集中反映了科研——生产——消费三方面的供求关系,交易方式灵活,需要签订一系列合同、协议,于是就会出现是否按条款履行契约,有无失信行为等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产权交易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信用的原则,都要求按契约的承诺行事。科技信用 已成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

二 、科技成果转化中建 立企业科技 信用管理体 系的必要性

科技失信行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深远,一方面科技资源环境得不到有效配置,科技产出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科技转化投入风险加大,交易成本增加,进而科研合作 (交易)行为受到抑制,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的连续性遭 到破坏 。科技活动是一个生产知识的投入产 出过程,科技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科研活动的探索性、科技成果价值的难测性及科技活动的长期性。这些特性使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双方之间的约定 (如项 目合同计划任务书或委托协议书等 )具备了更为明显的不完备性契约的特征 。项目合 同或委托协议中的刚性 内容不多,可测性和可考核性较弱。

在科技成果转化 中,科技成果的拥有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合作 (交易)充满博弈的味道 ,科技成果拥有方对交易的期望值高、警惕性也高。科技成果拥有方想通过合作 、转让等方式将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并获得相应的回报,但往往担心需求方的信用度而产生顾虑。如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无法协调、解决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导致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失去转化的信心。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企业失信行为,如 “临近签约说分手”、 “产学研无经费不合作”和“合同协议违约”等现象,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项 目的 “流产”。“临近签约说分手”表现为企业作为科技成果需求方在寻求科技成果时积极热情,但在科技成果拥有方拿出技术方案,提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需签订合作协议时,企业需求方却以多方面原因拒绝签约,因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失信而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项 目的夭折。“产学研无经费不合作”表现为企业以 “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名义来申请 国家科技项目课题的经费,当申报课题项目未予立项无法争取到政府经费支持后,便将科技成果转化项 目搁置。“合同协议违约”表现为科技成果整套研究设计技术的合作交易。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方或需求方往往为了尽快回收购买科技成果的投资,未获科技成果持有方或出让方许可便擅自转让或扩散该科技成果,致使一些具有机密性的内容经多次转手泄密而降低甚至丧失价值。

企业科技信用缺失给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企业 “临近签约说分手”会使一个做 了大量工作的科研群体因项目不能签约无后续开发资金而分崩离析,破坏了科技活动的连续性;企业忽视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带来的效益而直奔国家项目经费的 “产学研无经费不合作”功利主义,会使一项具有很大社会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无法找到企业对接而被束之高阁;企业 “合同协议违约”侵害了科技成果开发、拥有者的利益,严重挫伤 了科技成果拥有者继续与科技成果需求企业继续合作的信心。为此,必须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建立、完善企业科技信用管理体系,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健康有序的进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建立企业科技信用管理体 系的建议

(一)建立企业科技信用评估管理机构

要解决在 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企业科技失信 问题 ,科技主管部门必须要建立企业科技信用评估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科技信用的信息采集、评价、管理 、、回馈等各项工作,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企业科技信用管理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和科技服务中介间要协助机构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另外,机构在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信用的评级制度。只有做好企业科技信用的记录,才能形成对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行为规范的有效监管和竞争压力,使企业意识到一旦信用缺失,将可能带来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永久性的淘汰出局,以此从源头上杜绝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科技失信的发生。

(二)加强 企业 科技信用的研究

加强企业科技信用的研究,提高对新时代企业科技信用本质的认识。通过进行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误区,少走弯路。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存特点,建设有

2、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的具体科技成果需求及成果转化 目标达成度的考察管理;

3、加强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计划评估考察管理

4、加强科技成果需求企业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所匹配的相关人、财、物等资源是否到位的监督管理;

5、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后鉴定过程的评估管理,保证项目鉴定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避免出现因评估不合理带来的协议纠纷。

(四)建立完善 法律 体系

要使企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需要国家在立法上给予保障。立法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以及信息公开和共享的环境,这对科技成果转化尤为重要。企业科技信用制度的的法律化与法规化,将使科技信用制度的推行有法可依,行之有据。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失信惩罚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使失信企业为其行为付出代价 。改变 目前对企业失信行为无法约束且处罚力度不够的现状 ,提高法律监管的威慑力。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企业科技信用管理保障的关键是要建立企业科技信用激励机制,只有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 的奖惩体制,才能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信用环境。

(五)企业科技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6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现状

第一,地方高校依旧是协同创新的主体。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协同创新的实现,并且在创新机制不断建立的过程中,高校逐渐实现与各个研究机构、企业的深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创新性研究做出巨大贡献。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成果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高校,并且高校研究成果所占据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随着高校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创新性还有待提高,但总体来说,高校已经是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并且一直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环境现状。政策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章,激励高校进行不断创新。“2011计划”的制定,带动了“211”“985”工程的发展,使这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同时,科研中介服务机构也逐渐建立起来,但其对资源和创新成果的利用还未能达到期望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也正在大力开展过程中。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为地方高校提供更好的自主创新机遇,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开发、创新研究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更为实用的商品,形成有规模的产业。第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主体之间联系的现状。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个体进行科研创新,都面临巨大的风险,为了提高地方高校规避创新风险的能力,就要积极地寻求协同创新的机会。在这样的前提下,地方高校、科学研究所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合作的关系,实现协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与研究所、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还不够稳定。协同创新基本都停留在短期合作的层面上,难以进行长期的合作发展;合作联盟的组织形式还未能符合协同创新的全面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研究所偏重于学术、知识方面的研究,而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第四,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成果的转移与转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科学研究脱离社会需求,未能及时获得市场对于科学技术需求的相关信息。并且,一些高校研究者只注重科研成果中的技术含量,而忽视其实用性,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市场。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对科研的资金投入较少,使得高校在科研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达到预期的科研效果。除此之外,我国科研专利的产出结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发明专利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的建议

第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环境创新的建议。首先,地方政府应当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为了实现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构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高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实现协同创新的规范化,并保证参与协同创新各方的利益,从而调动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协同创新的实现。其次,为地方高校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为了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实现,我国已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具体的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事务,没有相关的法律做保障,那么,政府就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给予高校创新支持和保护。再次,相关部门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地方高校协同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共享以及各方利益的分配。为了避免协同创新过程中,各方产生矛盾,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力,保障协同创新有序进行。最后,建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服务,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我国应当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并加强监督,促进该机构为高校提供更为可靠的服务。第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结构创新的建议。一是提高组织内部的灵活性。要想实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优化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结构,增强创新组织的灵活性,打破原有的僵硬的组织模式,建立更为适合的现代化创新组织结构,并且在进行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灵活应对、巧妙组合,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二是合理搭配结构内部成员。组织结构内部的成员是保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实现成员之间合理的搭配,能够提高合作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共享科研资源,共同分析科研具体事务,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在科研领域展现自己的价值。三是优化地方高校科研组织结构。高校自身具有优厚的科研人力资源和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所带来的科研优势。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将不同的科研项目分配给不同的科研部门和研究人员,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四是建立多样化的组织机构。第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流程创新的建议。一是建立合理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协同创新评价机制,能够通过对不同科研人员工作的评估,反映科研工作实情。一方面,能够体现对科研人员的尊重,及时发现并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保障科学研究的效率。二是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在协同创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学研究人员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而协同创新中心的整个团队需要拥有一定的自,才能够顺利开展科研任务,通过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在协同创新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三是合理分配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利益。必须兼顾各方的需求,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久的合作。第四,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文化创新的建议。首先,协同创新团队领导者要做出表率。在协同创新团队中,领导者发挥着指导与决策的作用。因此,领导者必须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远大的创新目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其次,实现科学奉献精神与协作精神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完成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科学奉献精神,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劳动,并且积极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科研人员都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才能完成科研目标,获得科研成果。最后,建立协同创新沟通交流平台。

作者:孙萍 单位: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7

【关键词】西安模式 軍民融合 协同创新 障碍因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5-0101-04

一、引言

西安模式以科技资源为依托,建立了市场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选择并建立了“知识一技术一产业”互生创新模式,引导城市创新发展。作为国内軍工科技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城市,軍民融合协同创新是有效推动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的支柱,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西安軍民融合协同创新具有规模庞大、覆盖面广、科技实力雄厚三个优势。近3年来,西安在城市创新过程中,大力推进軍民融合协同创新,建立一批“政产学研用”联盟实体,比如建立石油、数字旅游、电力电子等产业联盟6个,建立了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成功启动西安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筹备建立西安兵器工业园和西安航海科技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西安軍民融合协同创新在軍转民和民进軍两方面,其“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仍不顺畅。本文结合西安軍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实践调研,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视角,对西安这个全国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综合试点城市有关軍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分别对軍转民协同创新和民进軍协同创新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其他城市軍工产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创新互动提供有益借鉴。

二、西安軍民融合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軍转民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西安軍工民品产业发展速度大大降低。根据本项目2011年调研结果,軍工民品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规模小,与地方产业发展衔接少、互动性差等问题十分突出。第一是軍工民品产业化能力不强。軍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尚未根本扭转,軍工生产有“重研发、少生产,多型号、小批量”的特点,加之产业配套和地方结合不紧密,軍工企业在发展民用产业上,经营模式僵化,生产难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西安几大軍工系统还未形成大的民品集团以及带动力强、辐射力大的产业集群。如开发的民用飞机等軍工主导民品,虽然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尚处于产品研发或产业化发展初期,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品只有10来种,过10亿元的产品只有2种。第二是民品产业规模小,国防科技工业在地方工业总产值中占的比例低。西安軍工民品产值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从90年代初开始趋于回落,进入新世纪以后,民品在西安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降到40%上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导致国防科技工业在全市工业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在2010和2011年,全市軍工系统民品产值分别约130和14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还不到5%,国防科技工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在10%左右。同处西部,重庆市和四川绵阳市的軍工资源都弱于西安,但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的2/3是由軍工企业及其溢出效应形成的,绵阳市軍工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45%。第三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西安軍工民用产业发展滞后,客观上讲,确实有軍工体制约束和区位环境欠佳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和重庆、绵阳等地相比,西安对发挥軍工科技资源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认识还不充分,对发展軍工民用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还有差距,承接軍工科技拓展、转移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2、民进軍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目前,西安已有9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或軍工保密资格认证,主要在IT通讯、交通运输、电气元件、高科技材料等领域,为軍工产品研发生产做配套供应商,开始研制生产軍品配套产品。还有部分地方企业参与軍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为軍工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西安天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2000年才成立的电子信息行业的民营企业,其积极参与軍工系统招标,成功获得多项軍队采购任务,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预计20 1 2年利润可达5亿元,成为国内民营企业进人軍品研发生产领域的成功典型。民进軍协同创新的问题主要在于行业准入制度方面的障碍。如軍品开发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保密制度限制、軍工资质难以取得以及缺乏軍民通用产品标准等因素,形成各种有形无形门槛,阻碍民企与軍企的合作。据2011年底调查,西安民进軍企业大多是从軍工单位分离出来的民品企业或是由原軍工单位人员创办,地方民用企业进入軍品研发生产领域仍然比较艰难。因此,民进軍的产品领域总体上还比较狭窄,规模也很小。

综上,西安軍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軍民之间缺乏合理流动,缺少将軍工科技和地方科技有效结合的纽带,造成地方科技和軍工科技不能有效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同时,軍民单位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平台,甚至不同系统的軍工单位的相互交流合作也很少,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形成了軍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政产学研用“信息孤岛”。

三、推进西安軍民融合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1、軍转民协同创新对策

西安軍转民协同创新主要应通过定位于用軍工生产的高端技术、先进工艺、现代材料,改造和提升民品生产及产业,一方面使軍工技术和生产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实现对整个民用产业、产品的整体提升及产业集群的推动。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应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軍工系统高层的联系沟通,从政产学研用结合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加速軍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軍工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西安城市创新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第一是建立陕西省、西安市政府与国家有关部委、国防軍工集团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定期会商,商定共建軍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重大合作协议,协调解决土地、水电、交通等服务保障问题。

第二是加强地方政府(陕西省、地级市)与各軍工集团的战略协作以及与辖区内軍工单位的联系沟通。采取签定战略协作协议等形式,推动軍工和軍转民重大产业项目在本地落户,主动承接国内軍工产业转移。借鉴陕西省电子信息集团整合模式,积极推动軍工系统整合区域内民品研发生产资源,全面实行股份制改造,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以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兵器工业园为基础,全力打造軍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是解决西安市国防科工部门长期缺位问题(现在已接受建议成立)。借鉴上海、重庆、绵阳等地经验,设立西安市国防工办(在市工信委挂牌),受中央、省国防科工局(办)的指导,做好辖区内軍工科研生产和軍民融合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督导和协调服务工作,把推动軍民融合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和日常工作范畴。

第四是设立軍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向国家争取设立軍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面向全社会,募集1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軍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軍工民品产业集团联合重组、重大軍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五是制定加快軍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家和省、市政府应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支持軍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发展的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优惠政策,为軍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2、民进軍协同创新对策

西安民进軍协同创新主要应通过加强軍民资源融合的各层次对接,消除障碍。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应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各大軍工企业集团高层的联系沟通,制定政策措施,支持本地民品生产企业获取国防科研生产准入资格,参与軍事装备采购和軍品科研生产,加大軍民企合作力度。同时,推动本地企业与大型軍工集团进行对接合作,支持地方企业参股或控股軍工单位民品生产企业,促成一批辖区内企业参与軍工配套和軍转民产业项目合作,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首先,加大平台建设,推动軍队和地方科技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搭建軍民设备、技术和项目交流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軍用和民用技术及其产业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同时,与各有关軍工集团签署軍地科技资源共享战略协议,广泛吸收軍队高校、科研院所和軍工企业的科技资源,争取把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纳入国家重大平台建设布局,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推动軍队和地方科技资源有效整合。

其次,努力构建科技投融资体系,设立軍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国家、省、市投入一定资金,通过市场运作,广泛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打造西安軍民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支持軍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发起设立軍转民专业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引进境内外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与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建立投融资合作机制,进而充分发挥资金放大效应,促进軍民两用技术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同时,争取国家批准,中央和省市共同出资,通过市场运作,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筹集100亿元的軍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軍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軍工民品产业集团联合重组、重大軍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再次,组建西安軍工系统民品产业集团。陕西省、西安市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各軍工系统整合西安地区軍工民品企业,借鉴陕西省电子信息集团整合模式,在西安组建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等軍工系统民品产业集团;采取国家、省市和軍工集团联合共建模式,重点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北斗卫星等軍民技术融合产业示范园,在土地、规划、税收等方面给与优先支持,推动軍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通过这种措施,计划在5~10年内,使西安軍民融合产业规模达到1000—1500亿元,成为西安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最后,制定加快軍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发展軍民两用技术,加快进入軍品研发生产领域。专项优惠政策包含两项。通过国家和省土地建设规划,优先保障軍民融合产业园建设用地,增加用地指标,土地使用税(费)给予特殊优惠;研究制定軍工单位民品研发生产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以及鼓励軍工单位从事“四技”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在西安民营企业获得軍品行业准入资格上,通过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协调,支持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结构调整及軍品研发生产,促进軍民结合、双向互转;通过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大型軍工集团进行对接合作,支持地方企业参股或控股有关軍工单位民品生产企业,促成一批辖区内企业参与軍工配套和軍转民产业项目合作,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结论

科研成果转化协议篇8

近日,由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主办,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老科协农业分会联谊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会长叶文虎主持。中国老科协会长程连昌、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宋树友、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出席并致辞。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北京老科总常务副会长田小平、罗忠仁,副会长李如理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有关科研院所的老科协组织、各省区市、部分县老科协及有关企业代表共7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今年1号文件,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土地流转为主旨,通过学习文件、专题报告和典型发言以及交流研讨土地流转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

会议结合学习领会党的十提出的关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了解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组织了专题报告,分别由农业部农研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研究员陈建华作《农村土地政策与土地流转》的报告;北京农村工作委员会李成贵作《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和成效》的报告;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宋树友作《农业现代化》的报告。

这次联谊会的召开,各单位做了充分准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撰写材料,如:安徽省老科协农业分会介绍了《安徽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云南省老教授协会云南农大分会张兴旺介绍了《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先做好土地流转》;云南省老科协云南师范大学分会李宏国介绍了《对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湖南省老科协、郴州市嘉禾县老科协联合调查组介绍了《规范运行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不二选择》;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老科协介绍了《集约化养殖场生态农业与土地流转模式案例》;山东省圣丰种业公司介绍了农产品产销网络的经验与方法。

专家的报告和典型发言,进一步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大会对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土地流转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讨交流。(来源:北京老科总)

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高登义研究员赴鞍山作科普报告

6月25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市委党校报告厅,当地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校、市科协、市老科协共同举办了“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高登义研究员鞍山报告会”。这次报告会,受到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刘桂香、市委秘书长张世超对举办报告会作了重要指示。报告会前,副市长秦国夫会见了高登义研究员一行。

高登义研究员是著名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和科普作家。现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地球三级(指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的科学家。作为队长曾率领科考队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发现并认证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高登义研究员开创了《山地环境气象学》。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特等奖。

高登义研究员在鞍山报告的题目是《实现中国梦中的风雨人生》。出席报告会的是市直机关干部,中省直单位、市直大型企业、市属院校、市群团组织负责人和部分老科学技术工作者约400人。高登义研究员的报告深邃地诠释了“中国梦”和“风雨人生”的科学内涵,以地球三极神奇的亲身经历阐释了在科学研究中实现中国梦的科学征程,以极其珍贵的“生物法则”的实例和现场拍照解释了人生道路的科学哲理。(来源:中国老科协)

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 杨继平当选会长

7月7日,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成员。中国老科协会长程连昌,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扎根,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科技司司长彭有冬,原林业部副部长、林业分会名誉会长蔡延松,原林业部副部长、中国老科协副会长、林业分会会长刘于鹤,国家林业局党组原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原组长杨继平出席会议。会议由刘于鹤会长和孙传玉副会长分别主持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理事21名,常务理事8名,杨继平为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寇文正、孙传玉、宋闯、秦德顺为副会长,秦德顺兼秘书长。聘请刘于鹤为第六届理事会名誉会长,李葆珍、林进、朱延福、陈润生为荣誉理事。

杨继平在会上表示,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围绕林业重点、难点和热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自2005年以来,连续10年以森林经营为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十多个调研报告与建议,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进程。他们责任感强,作风深入扎实,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来之不易,我们要坚持和发杨。第六届理事会将继续围绕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热点、重点问题,进一步做好建言献策、科技交流、咨询服务和科普工作。扎实工作,深入研究林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团结、联系广大会员,把林业分会的工作推向前进。 (来源: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

湖南省老科协增硒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推广富硒农产品5、9万亩

经过10年努力,湖南省老科协启动增硒工程已取得重要进展,建立实验示范基地11个,推广富硒农产品面积5、9万亩。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须像摄取淀粉、蛋白质一样,每天摄取适量的硒。硒缺乏会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诱发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40多种疾病。全世界目前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缺硒地区,我国有72%的地区共15个省区,约7亿人生活在低、缺硒地区。湖南省属低硒地区,广大群众远未达到补硒标准。

湖南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郎艺珠介绍,为了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省老科协第一会长熊清泉早在本世纪初要求把种养增硒产品作为省老科协为“科技研发”重要工作。湖南大学老科协副会长刘觉民教授从2003年开始从事适用各种动植物有机富硒营养液的研制,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剂方,并已惠及浏阳、湘阴、岳阳、长沙等县市及江西、山东、广东等省。桃源县老科协副会长颜送贵,近年开发研制多种富硒固体肥,并获得多项专利,桃源县富硒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老科协系统共建富硒实验示范基地11个,面积5、9万亩,生产加工基地22个,成果惠及25个乡镇、75个村,近9000农户,生产富硒农产品10类23项95款,涉及水稻、柑橘、葡萄、红薯、蔬菜、食用菌等种植业和生猪、家禽、渔业等养殖业。(来源:湖南省老科协)

军民鱼水情 科技进军营

7月25日,云南省富宁县老科协会长袁华隆、名誉会长郑有权、秘书长刘正国、副会长梁有能、理事龚守旺、刘云珍、周国举、会员李荣正、陈达贵、陈德英、农应龙、韦光金、谢邦兴、刘承仙等4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前往田蓬狮子山慰问,受到了边防官兵的热烈欢迎。

富宁县老科协向驻军敬献了写着“英雄,保国为人民。镇守狮子山,军民鱼水情。”的水彩画和写着“人民战士英雄胆,镇守南疆狮子山。科技强军现代化,保家卫国英姿展。”的匾额以及《数码字典》、20多种近300份科普宣传资料和新鲜水果等慰问品。指战员观看了县老科协展出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历年获奖名单”、“中国航天员”、2013年“世界十大科学成就”、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源于‘耄’的《汉语数码字典》”、20多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及县气象局宣传气象知识的大型科技宣传板。不少指战员还用笔记本认真作了抄录。(来源:富宁县老科协)

浙江省老科协有关“五水共治”建议获省领导批示

2014年7月11日和7月14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茅临生等省领导相继就浙江省老科协《“五水共治”中防洪水排涝水与气象的关系》作出重要批示。

王辉忠批示指出,省老科协的调研报告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并批转相关厅、局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吸收到当前正在全面开展的 “五水共治”中去。茅临生批示指出老气象工作者心系浙江,关心浙江的防洪水、排涝水工作,体现了拳拳之心,奉献智慧和经验,并批转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借鉴。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项目委托代理合同(精选3篇)
  • 下一篇:单位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