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6 栏目:写作范文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1

(中国铁路专运中心,北京 100045)

摘 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使得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方法体系和实际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在分析了转企改制对改制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影响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财务管理活动新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会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19-02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张宁(196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在当前政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政府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应当遵循“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于主要任务不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逐步改制为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对于政府转变其职能,明晰各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改制前就是以经营活动为主业的事业单位,将它们推向市场,直接改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它们将以改制时拥有的资金、资源为基础,通过自身努力来发展自己。

对于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由于改制前后采用的会计及财务管理制度均有着较大的差别,财务核算体系及核算内容都有着比较大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会计活动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1、改制后的会计核算基础发生变化。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及会计核算的方法是收付实现制,而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因而,在向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首先要变化的就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转制为企业后对于经济事项的核算就不能只是在收到或支出资金时才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是必须在财务活动发生时就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无论是否有资金的流入或流出。

2、会计核算科目存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遵循不同的会计制度,其中对于会计科目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定,这些不同主要是由会计核算要素的差异所造成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利润类科目及结转、结余类科目,同时在资产、收入、负债等科目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3、会计计量属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各项资产的计量是以实际获取时的支出成本计价。我们能够看出,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方法实际上只有历史成本这一种。而对于企业会计制度而言,除历史成本外,对于能够以重置价格获得的资产可以用重置成本计价,对于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资产可以用现值计价。相比于事业单位而言,企业在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方面多了许多,处理的方式也更为灵活。

4、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使用的是完全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对于取得资产的支出往往是在支出款项时全额进行计量,在实际的财务核算中实际上缺乏成本核算这一个环节,因而也就难以对生产、销售及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产生的费用也无法以合理的方式分摊至各项业务活动,导致了无法很好地控制支出和反映单位的实际收益。在转企改制后,转制后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成本核算方式,准确核算发生的期间费用及各项成本的分摊比例,以便进行成本考核,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5、财务报表列报的不同。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财务报表的列报规定要少很多。转企后企业还要多提供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并且还要对很多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列报。而从财务报告提供的内容及目标来看,企业的财务报告除反映在某特定日期的财务情况外,还需要对特定期间的经营效果及现金状况进行反映。

(二)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

1、对收入核算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其自身业务及附属活动所获取的非偿还性资金,其中有财务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各种类型的收入。对于转企的事业单位,在转企过程中要逐步摆脱对政府财政投入的依赖,依靠事业单位期间积累的资产,辅以改制资金的支持,逐步转制为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在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收入核算内容将会有着较大的改变,事业单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核算收入。

2、对成本核算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产生的资金耗费,具体涵盖事业及经营支出等。其中,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支出通常在支出中有着主要的地位。事业单位一般用权责发生制来对非经营性支出进行核算、计量,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占比一般不高,因此在实际核算中通常采用一致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因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往往聊胜于无,受到了忽略。对成本实施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大部分。通过成本核算,企业才有可能对各种产品单独进行收益核算,利用财务核算的成果来进行正确的企业决策。

3、对资产管理方式的影响。改制后,如何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去获得更大的收益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目标,这是对资产管理的一个重大转变。同样,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融资的难题,这同样是改制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大方面。转企后的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的核算方式也将有着很大的改变。改制后,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不计提折旧的资产核算方式,将资产的收益及成本清晰地反映出来。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加强会计监督对策

由于转企改制后的企业已经失去了事业单位的身份,不再享有国家的拨款等原有事业收入,同时需要全面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来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核算。因此,需要对改制后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重新的梳理,转变原有的体制、观念及管理方式。

(一)财务部门需要转变观念,提升业务素质

在改制为且,不少原有的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都存在无法及时适应新形势的情况,财务意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还是一味地注重合规性和对资金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资产价值的管理,因此造成会计核算混乱,失真的现象。因此,在事业单位改制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及时让他们适应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

1、对财务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关键地位有清醒的认识。在改制后,事业单位将面临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状况。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起到对单位管理活动很好的支持作用。企业领导及财务部门人员都必须明晰利用好财务手段,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管理环节进行有效串联的重要性。这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及业务能力都有着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将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而是需要参与到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上来。

2、树立成本核算理念,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在事业单位活动中,成本核算工作基本可以忽略,财务人员只需对支出按预算的要求以收定支进行会计核算;因而,改制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并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在转企改制后,必须加强对所有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的培训工作,灌输成本核算的理念,使他们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更好地执行成本核算的制度。

3、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方法、体系及内容都和企业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转企改制后,具体的表现就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将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财务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企业财务准则、制度,税收法规等知识,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4、建立资金的获益观念。事业单位的拨付资金主要是用来进行花费,而不是用之来取得收益;正是如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员并没有很强的收益的观念。他们偏重于对资金的合规方面、安全性的管理,对于获利与否不甚关心。企业作为盈利为目的的实体,盈利是其创建的首要目的。作为企业职能部门的财务部门及人员,也必须快速建立起强烈的资金收益的概念,这样才能良好地处理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建立适合自身的会计管理体系

转企改制之后,不仅是需要执行企业的一整套会计制度,整个会计工作的管理体系都需要进行重新的梳理,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成效。第一,需要界定、明确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对资产的核算办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是直线折旧还是加速折旧等;这些会计处理方法都要依据改制后企业的特点进行清晰的规定。第二,建立会计管理的立体机制。一般来说,现代会计的管理机制可分为三个部分:内部责任会计,主要是协调、控制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对外报告会计,提供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信息是其主要的职能;管理决策会计,运用财务资料对企业的战略及财务进行决策是其主要的职能。第三,建立会计管理的周期性机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动态性过程,其存在着循环往复、首尾衔接的特点。因此,转制后的企业需要建立包括完整环节和阶段的会计管理周期,并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持一致性。

(三)健全会计和内部控制机制

转制后,各企业单位需依据自身情况,构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监督及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事业单位长久的观念及制度影响,事业单位的内控会计体系相当的薄弱。转企后,原有的会计和内控机制已不能适应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要求。

1、健全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改制后企业需要建立财务收支的授权批准制度、资产的处理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的控制评价制度、内审制度及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等。对于日常财务收支的事项,企业需要在支付环节构建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同类别资产,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财产清查管理制度。企业还要制定对于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等的管理政策,合理安排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同时,为了加强对单位活动的内部监督,企业还需要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的范围、方式、程序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2、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和岗位任务。要对单位的领导、部分负责人、采购人员、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等划分明确的经济责任。如单位领导的责任一般是负责对单位的投资规划、年度预决算、单位的会计及内控制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经济责任,不仅有利于各岗位人员努力完成本职的工作,也有利于单位对它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单位内部不同岗位及人员的责任划分应当清晰明确,同时应当符合制衡的原则要求。保证人人有事干、事实有专责。

3、建立完善的评价、奖惩机制。转企之后,面对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需要构建对单位内部部门及人员的评价及奖惩机制。首先应牵头设立评价的组织,企业一般应从内部组织相关人员设立,也可从外部聘请中介机构完成此工作。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备的评价制度,这样能够使评价工作有具体的依据。

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衔接过程,其中涉及到的财务制度及工作内容的变化十分复杂。改制后企业的负责人要会同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导人员做好转制过程中财务工作转变,为成功转制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牟群,浅谈事业单位转企面临的财务会计问题[J],科技与企 业,2013(14)、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2

鉴于企业财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财务集中核算的优势,笔者认为企业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之后,应该紧密结合与各单位部门的财务情况紧密集合,特别是其财务变化情况。财务核算的情况变化,在拓展审计思路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的内容、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以期发挥内部审计更为全面的监督作用。

1、内部审计操作程序的规范。

首先在审计方案编制的时候,将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基本原则纳入方案当中,结合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需求,对方案当中的内容进行检查审核,然后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在审计方案编制的时候,将各单位部门财务核算原始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等基本原则纳入方案中,结合各单位部门基本业务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审核。最后,在审计方案中应明确工作重点。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应明确审计责任并作出责任书面承诺的基础上,将审计通知书发送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和被审计各单位部门,要求其进行积极配合。综合审计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和各单位部门的财务核算工作,不可大而全、大而括、小而细或小而括地进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经济性,这也是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效益性的保障条件。是在下达审计通知书的时候,企业在明确审计责任并作出责任书面承诺的基础上,将审计通知书抄送给企业的财务部门,这样在审计的时候,就能够结合企业的基本业务经营指标,综合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效益性的保障条件。

2、审计重点的调整。

企业财务的集中核算,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行为,是财务核算行为规范的基本条件。审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财务管理机制的变化情况,将审计的重心放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收入完整性、支出效益性、资产安全性等方面,以及对于财务部门监督所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点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部门是否存在“坐支”现金和私立“小金库”的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报废情况等,譬如是否因为处置固定资产而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合法票据系列支套取现金的行为;审查纳入财务集中核算中的专项资金或者专项账户等,将找出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浪费问题找出。

3、审计手段的改进。

在审计的重点调整之后,审计的手段同样需要进行相应改进。首先是计算机检查手段,审查被审查审计部门单位的资产总量,其中包括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情况,同时检查与资产相关的会计资料是否齐全和准确。其次是审查账面,找出不符合规范的内容,然后以此为切入口,以相应的调查手段,调查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情况,譬如经济来往往来等、支出账号等。再次是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资源,从审计的初级阶段开始,就调阅以往的审计档案,了解一下被审计单位理念的历史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掌握需要作为审计重点的各类支出性项目。最后是掌握时间时机展开后续审计工作,在执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检查和督查需要被审计单位整改的地方,审计单位可以根据整改清单,了解整改问题的内容、整改的方法、整改的责任、整改的效果等,将整改的情况放置于整个企业的监督之下,这也是完善审计的效果的奏有效措施。笔者认为,企业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审计,相比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不仅在审计内容、对象、方法等方面具有差别性,而且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测试和岗位流程检查工作,将会计资料的审计放在辅的地位,采用观察法和查询法,划分出违法违纪问题的责任,由被审计单位部门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负责财务集中核算业务的准确性、被审计单位部门和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共同负责财务支出的合法性和票据的真实性真伪辨识等。总之,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审计,要紧密结合企业会计业务工作的内容,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全方位的审计。

二、结语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3

【关键词】新设企业;会计核算;财务制度

我国现阶段因受政策鼓励和扶持,在北上广深的大城市里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潮,这些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营业收入和注册资本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这些新设立的企业涉及行业广,数量多,在国名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它还能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为国家税收税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很大程度上这些企业的投资人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甚至主持管理企业财务工作,这使得财务工作并不具备独立性,财务工作开展受个人主观意识左右情况极为严重,丧失财务工作专业性。在会计核算方面,很多新设立企业存在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核算基础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甚至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新设立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制度空白或者不完善

对于大多数新设立的企业而言,并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处理随意性很大,企业管理层往往为了减少企业承担的税赋,人为的操纵减少企业利润,例如,在企业经营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通常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开支,无论费用性质是否属于可以报销的范畴,都以公司的名义在企业的账户中进行报销。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对现金的管理没有会计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出纳员随意坐支现金,例如自己提交的报销支出,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由自己审核后自行用现金报销。另外,企业的差旅费报销制度的不完善,例如,对于不经常发生的境外差旅费用,并没有详尽的报销制度,差旅员工发生的境外费用不受控制,财务核算工作难度加大。

2、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目前有很多新设立的企业,因为经营规模小,管理层对会计机构的重视程度不足的原因,企业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或者由行政部门代为管理会计机构。同时在会计人员的选任方面,也倾向于以外包方式为主,或者请人兼职,兼职的财务人员只是在月底集中处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并不十分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未必能正确记录和计量企业里发生的经济业务。尤其是出纳岗位,由企业负责人或者管理层的亲属来管理的现象尤为严重。

3、会计人员职责权限不清晰

新设立的企业因为人T配备不全面,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以及相关职位的设立缺乏合理性,大多数企业在初期面临着职位重叠、分工不明确、权责机制匮乏等现象。比如,未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企业不兼容职位,使得企业权责不相容或者岗位之间牵制较差,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企业初期经常会出现由一名财务人员同时担任出纳和会计的双重职责,并且保管着所有的银行预留印鉴,当企业发生资金支出业务时,这名财务人员可以独立完成从前期的签发支票到后期的账务处理的整个业务过程,这使得企业内部丧失牵制机制,加大企业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风险。

4、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1)账簿设置不完善

新设立的公司未能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规范设置会计账簿,体现在设置账簿不完善,一些企业只有总账模块,所有经济业务都在这一个模块里完成,导致原本各个模块间的勾稽关系得不到相互验证,进而无法发现记账过程中的错误。比如:不设置固定资产账簿,无法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净残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不设置报表核算,还是用简单的手工方式维护报表数据。

(2)原始凭证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很多成立初期的企业里,原始凭证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例如,购买商品不索取发票,因保管不善,导致作为原始凭证的合同丢失,办理银行业务时,并未保留银行提供的回执,审批签字或者审批邮件丢失等)由此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根据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时会出现:第一类记账凭证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第二类业务处理违背企业的会计制度,第三类存在审批环节不规范或者缺失,第四类业务处理的主观随意性加大。

(3)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欠缺

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配备跟不上企业自身迅速发展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企业成立初期,运营资金相对缺乏,而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利润为导向,精简各项人工成本和开支,聘请的会计人员经验欠缺,学历不高,专业理论陈旧。二是由于经营者更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亲信朋友中挑选会计人员,导致选择面有限,所选人员可能并非财务专业出身,会计实操能力不强,或者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不具备财务分析能力,不能为经营管理者提供财务决策上的财务数据和有效建议。

5、电算化水平不足

从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到电算化推广,财务软件的应用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更系统化,但能够使用财务软件的新设立企业却寥寥无几。从管理者角度而言,因为资金限制的原因,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能省则省,通常购买正版软件的其中一至两个模块,进行最简单的核算,其他的方面仍然使用手工做表方式,进行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加工。更有甚者干脆使用盗版软件来进行日常核算。从执业者角度而言,一些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对电算化的认识并不足。企业中资深从业人员因年纪偏大,虽然会计理论强,但对计算机的使用并不擅长。另外,很多企业的电算化资料也存在历史数据丢失严重和损坏的问题。例如,企业报税资料因为电脑硬盘损坏,导致无法读取历史报税数据。

二、改进新设立企业会计核算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对于新设立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先建立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核算制度不健全的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现有的制度进一步修订,删减或者增补,使得制度既要行文严谨又要能够起到日常监督的作用,确保财务人员处理日常业务能够做到有据可依,以财务制度指导企业员工日常财务核算工作。

第一是建立财务审批流程和制度。为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有序的流动,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第二是建立现金收支制度。为了督促企业财务人员不滥用现金,应严格规范现金使用的范围。

第三是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新设立的企业要把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细化,责任具体到每一个员工,并相互制约。内部牵制制度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考虑。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包括: 部门分离、职责分离、钱账分离等;对出纳岗位的职责规范和限制性规定;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是指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独立完成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杜绝发生营私舞弊行为。例如,采购部门采购商品,应该由采购人员在预算范围内提出申请,采购部T经理依据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因素,做出合理审批,由法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合同,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后,按照规定权限和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付款时,财务部门应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单据、审批流程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方可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2)规范会计核算

第一,加强机构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机构薄弱不但不能给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企业的投资决策取决于现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又缺乏专业性,导致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数据,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聘请专职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会计人员选聘上, 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选拔合适优秀的人才。同时,应给财务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控制并降低企业优秀财务人员的流动性,为企业留住人才,同时力保财务部门工作的稳定性。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为会计核算保驾护航。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授权审批制度、采购制度、销售制度等,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政策保证。同时,还应该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制度等,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后期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企业应该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进行及时更新,因此,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有关财务方面的新法规、新政策,才能适应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在会计人员培训教育方面:一是要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还应该熟悉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操作方法;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腐蚀,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设置独立会计核算机构,实施会计核算职责

新设立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和经营状况,均应该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用以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不能因为规模小,业务量少,过于简单就忽略而不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因为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是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为了保证处理的公平,公正,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有利于会计人员不受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干扰,做出公正的判断。

3、明晰会计人员职责,确保不兼容职务相分离

企业需要清晰的设置财务部门各个职位的责任制度,新设立的企业因规模不大,业务相对简单,所以不需要在成立初期就像大型企业一样,设置出纳,应收会计,应付会计和总账会计等诸多职位,只需要在确保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且能满足日常核算即可。待企业平稳发展及壮大后,随着业务量增加和核算方式越来越复杂,企业再依次进一步细化每一个财务岗位,确定每一个财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范围界定,应根据每个会计岗位业务量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同时综合考虑会计人员理论水平的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确保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前提下,实行专人专岗,保证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同时,实行定期轮岗制,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熟悉掌握其他岗位的工作职责,有利于公司财务部门不会出现因员工离职而导致相关工作无人接管的局面,从而提高本企业的会计工作整体水平和稳定性。

4、强化核算工作水平

(1)完善账簿设置

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完善企业会计账簿的设置,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的经济业务要求使用不同的方式核算,不能把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都在一个账簿模块里核算。比如:现金和银行存款应该设置日记账,保证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固定资产的核算需要用固定资产的模块来实现,保证企业的每一件固定资产(无论购买或者处置)都建有唯一的固定资产卡片,卡片中录入该固定资产原值,使用年限,残值率,折旧额等信息,这样能确保企业在月末结账时,与总账模块里的固定资产数据勾稽一致无误,确保盘点时做到账实相符。存货的管理也需要用存货模块,按不同类别录入存货单价,存货计量方法等,同时也要定期对库存存货进行实物盘点。报表的编制不能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数据再加工,也要用报表模块自动取数后生成。

(2)加强原始凭证管理

原始凭证作为会计核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料,企业员工应该配合财务部门提供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保证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合同是具有商业实质的合同真实有效,原始发票要合理合法,银行单据要清晰无涂改,审批签字符合公司财务规章制度等,任何原始凭证的虚假和缺失都不能进行下一步的账务处理。未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缺失的单据,一旦发现已经入账,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和降低财务风险。

(3)提升专业人员素养

企业应该大力发展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培养,给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例如,定期请外部培训机构给员工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职业技能的考试,在公司可以给予的范围内,报销财务人员考试费用及各种会员费,在员工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给员工提供带薪考试假期。

5、强化电算化水平

企业应该大力发展会计电算化核算,包括:一是摒弃原有的手工记账的方式,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投入资金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二是对于已经使用电算化的企业,但模块配置不完整,或者版本陈旧的情况,要进行及时更新。三是要定期开展针对提高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的专门培训,培养集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于一身的多面能手。四是建立电子档案保管制度,做好会计资料的长久保存,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损坏。

参考文献:

[1]张英栋、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 中国商贸,2013(15) 、

[2]梅诺晗、 探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2017(01)、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差异 协调

在企业会计中,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税务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税务活动,而财务会计主要是确认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对其进行计量和记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关系的差异进行协调。

一、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的作用

所有的财务会计制度指的是全面的核算与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并将经济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的主体。所谓的税务会计指的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货值,二者相互联系、互有交叉。

在计划经济时代,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主体比较单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税务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可以是债权人,也可以是政府和投资者。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加大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要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只有二者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才能使国家税收管理的成本降低,有利于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有利于帕累托最优的形成。不仅如此,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协调也有利于企业制度和结构的优化,使企业的税收标准和纳税风险降低。

二、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差异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组成要素

企业税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4个,而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6个,主要有费用、利润、负债和资产几个方面。与此同时,税务会计与企业的应缴纳税款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应纳税额和纳税所得。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目标

税务会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保障企业的依法纳税。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将有效的决策参考信息提供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税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也就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和形成。税务会计的基础是税务法律法规,主要是核算企业的税务经济指标,使企业能够在遵守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减轻赋税负担。

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系统,并将有效的经济信息提供给信息的使用主体。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就是将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出来,例如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资产信息等,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可以进行参考。

(三)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方面的差异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依据、核算原则和核算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与企业税务有关的经济活动,例如税收变动核算,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货币计量,在核算对象方面,财务会计拥有更大的核算范围。

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在于保障核算工作的稳定,并适当的结合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则属于法律范畴,涉及到企业的纳税,其原则在于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财务会计核算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活动记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行业的不同进行调整。税务会计的核算必须以税务法律法规为依据,并对企业的纳税金额进行及时的申报和记录。因此,税务会计的特点在于客观性、统一性和强制性。任何行业的企业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都是税法,税务会计的特点保持不变。

三、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协调

(一)构建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

我国发展税务会计理论的时间较短,当前的税务会计理论尚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因此,财务会计理论对于税务会计理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税务会计理论无法对二者的协调进行指导。这就需要不断对税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将以我国的税法为依据、结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完成从税收学到税法学的转变。要以会计学的方法和理论为依据,通过会计系统体现企业应缴纳的税款。与此同时,在管理层面上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要相互配合与合作,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协调。

(二)对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

当前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从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差别,独立于二者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对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不断缩小税务会计核算内容与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之间的差别。例如在所得税的处理方面,要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统一,减少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内容上的不一致。要以所得税制度为基础,保障会计制度与税收人之间的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将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放宽,做到涵养税源、加大税收扣除,从而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对核算基础进行统一

操作制度是我国企业税收的主要收付方式,操作制度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保全税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而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会导致应缴纳所得税额和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之间的差异,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可比性的信息质量之间出现矛盾,不能将我国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出来,也不利于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差异的协调。这就要求对核算基础进行统一,也就是在税务会计中,将会计计量的基础定为权责发生制,并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保障税收的公正和公平。要对企业的所得税进行统一,对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进行平衡,进一步减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减轻内资企业的赋税压力。这也符合我国所得税改革的方向,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般要求。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未来的会计制度发展中,税务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之间的分离是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既要考虑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相互分离的大势所趋,对二者的职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更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协调,实现协调与管理的统一,将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环境营造出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莉均、基于增值税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处理差异分析[J]、财政监督,2014(17)、

[2]邓志勇,朱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系统性评价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5)、

[3]何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发展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2(5)、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5

【关键词】 ERP体系 会计稽核 工作

企业的ERP系统基于信息技术,用信息化的思想来给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它集成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企业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满足企业调配资源、创造财富的要求,是企业在现代时展壮大的基本保障,也给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做出了有效的数据信息。下面先讲一讲

1、 ERP体系给企业会计稽核工作带来的影响

ERP体系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结合的新成果,它改变了把最小会计实体当单位、对会计资料进行手工稽核的工作方法,在财务会计对象内容、稽核方法、工作范围、监控程度上有了很多的改变。

1、1使会计稽核管理范围加大

ERP体系下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能够做到以需求带动企业的管理过程和生产控制,能够面对顾客和市场。财务会计的模块范围正在加大,渗透到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中,企业的业务能够通过ERP体系自动集成会计凭证,企业财务目标管理的库存结转、成本、销售收入、会计核算等业务都转移到物流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来进行,会计的核算工作向前延伸。ERP体系也让企业的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相分离,业务信息同会计信息自动进入财务会计管理模块,生成销售凭证、分类账目凭证、会计凭证,也自动划入到预定的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基金中心中,完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方面的高度统一。会计稽核工作是财务工作的重要部分,在企业业务流程改进和重组工作范围方面也得到拓宽,不单单对本部门进行财务会计审核,也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追溯审核监督,稽核触角也延伸到了业务部门的操作上。

1、2改变了企业会计稽核的工作方法

ERP体系下企业进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基础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会计凭证类型、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展现、会计打印方式、会计组织结构形式都同企业过去的会计形式有了根本转变。在生产流程、销售链、供应链、管理流程中的业务操作人员的采集录入数据工作,以及模块间集成凭证自动生成代替了先前的集中在会计人员凭证审核、保存、分析汇总、算账等工作。企业财务会计部门里负责报账、算账、单纯记账的核算岗位变少,负责考核、分析、控制、决策、预测的管理岗位有所增加。岗位职责的描述、岗位的调整和分拆合并、人员的配置原则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了新任务和角色的转变。企业财务会计稽核工作也在工作方法方面进行了转变,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适应ERP体系的要求。

1、3会计稽核管理内容增加

ERP体系下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稽核工作,需要通过企业财务网络系统来管理业务处理流程和账务处理流程,ERP体系更加注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经营的效果效率、财务收支的合理性,需要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需求,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实现核算型人才到管理型人才的转变。在ERP体系下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进程中,需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职责进行重新的划分、分配、制定,做到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同步进行,借助于ERP体系的高准确性、高自动化性、24小时不间断性、数据获取实时性等优势条件,进行海量数据信息的处理解决,给会计稽核对象信息数据获取提供有力条件,使会计稽核效率大幅度的提高。

1、4加强了会计稽核的控制力度

ERP体系下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涉及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对财务会计的控制监督工作融入到了企业的作用流程中。没有财务会计控制工作的支持,企业其他的业务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把企业的业务流程过程作为着眼点,不再局限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再把事务管理当成特点。财务会计的监督从原来的事中、事后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人工的工作方式也转变成了信息科技同手工方式结合的方式。财务会计部门不是被动的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简单记账,而是全过程、全面的引导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2、 进一步完善ERP体系下会计稽核工作的方法措施

2、1处理好会计稽核工作同各方面的关系

在ERP体系下,企业需要处理好财务会计稽核工作同业务标准化、内部审计工作、ERP应用之间的关系,把会计稽核工作落实到实处,根据企业变动的经营策略,来调整会计稽核重点,防范企业管理和经营风险,定期进行赊销管理、费用使用率、资产和投资处理在合理性方面和有效性方面的监督控制。加大ERP体系中同企业会计相关的销售、采购、库存模块的日常在线稽核,做到日清日结的规范监控,在监控要点以及监控流程上要明确,对那些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数据源要加大监控力度。确定出会计稽核的重点内容以及关键控制点内容,成立会计稽核评价体系和稽核数据信息分析仓库,借助于会计稽核使会计考核变的量化和细化。加深会计稽核的空间,把单一会计核算稽核变成对所有财务行为核算稽核。

2、2明确出会计稽核的内容

首先要充实会计稽核的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结合ERP体系的管理要求,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摒弃原来对报表、账簿、凭证进行事后重审的做法,加大会计核算稽核深度,把成本指标、费用指标、支出指标以及内部控制评价等内容都划入到内部会计稽核的范围之中,完成对会计稽核全过程以及经济活动的监控。根据ERP体系的流程特点,前移稽核点,根据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会计稽核的重点,使潜在的风险降低。对非现场会计稽核加强管理,根据ERP体系收集的数据信息,动态反映出单位部门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揭示出主要风险点和特点,发挥出非现场会计稽核的全面性、系统性、超前性,做到和现场会计稽核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完善建立会计稽核预警体系,提高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引导现场会计稽核,提高会计稽核的针对性。

2、3建立内部会计稽核体系

结合ERP体系,根据分工负责、相互牵制原则设置好会计稽核岗位和人员,明确好会计稽核的职责。结合好内部控制以及业务流程,使稽核流程更加完善。制定出可行的、有序的会计稽核工作程序,形成覆盖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网络。事前有预审、事中有跟踪、事后有评价,对于大宗财务物资以及大额资金收支,要预审原始单据的合法性、真实性。

总结:

ERP体系下,企业做好会计稽核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在会计稽核观念、稽核范围、稽核方式、稽核内容等方面进行转变,使会计稽核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企业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蔡惠芬,黄建英,赵学明,钟艳芳,陈晓娜,张经纬、基于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的财务稽核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 2012(12) 、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6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会计核算功能的强弱对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又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因此会计核算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如何强化会计核算功能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此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策略 分析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载体,对会计核算起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过硬,对会计专业的兴趣浓厚,才能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核算功能的强化已经成为当下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会计核算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其功能的提升,以确保企业健康、科学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何加强会计核算功能

(一)成本问题意识低

现如今,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但是目前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就没有具体概念。有的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规模的进行资金投入,一味的扩大经营,这对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非常不利。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各种企业生产材料等资源都在不断的提升价格,企业这样大规模的进行资金投入,不仅违背了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而且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企业入不敷出。因此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识较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困难。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预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各个企业对于预算管理仍然跟随着国家的指挥,没有自己的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常常出现财务状况模糊、预算管理欠缺的现象。在企业内部没有做到资金、生产、销售的合理分配也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中没有具体的管理机制作为指导,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会计核算不科学

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目前有的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的功能并不重视,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也不灵活、死板、循规蹈矩,加之现如今会计核算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在没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下,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反向作用,使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异常。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功能

(一)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对成本的控制就是对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而会计核算功能正是对成本资金的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对会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使其重视企业成本的重要性[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以往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大规模的投入使企业成本过高,因此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为寻求长久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规范机制

由于目前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规范,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会计核算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的监管,树立良好的企业竞争理念,根据完善的机制,及时的预测并控制企业成本,利用健全的机制进行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保障。

(三)保障质量

会计核算是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目的的活动,因此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使命,更是对财务管理的有效保障。会计在企业中是必不可少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工作,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从我国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所以会计无论何时都扮演者对国家、对企业资金流动的核算管理的重要职责,保障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不容忽视,如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准确进行记录、分析、整合和存档,那么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阻碍作用。

(四)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由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就犹如人的心脏一样,是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对于会计核算人员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严格要求。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潮流中,会计核算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同时,会计核算人员还要时刻保持着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贯彻主人翁;意识,不断地提升自己,寻求更大的发展[3]。

(五)提升效率

如何把握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随着当代信息化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在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要不断地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把两者进行融合。在企业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两者都是以企业资金作为载体而运行的部门,所以对于核算内容和管理内容的保密性要做到实处,不能泄露企业机密。

三、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功能

现如今,有的企业公司把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为两个部分,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对财务管理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会计核算人员来说,企业的整个运营情况都是很了解的,而企业财务人员只是对企业的财务方面有了解,当企业资金出现问题时,需要会计人员把相关的资料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接,双方制定出新的方案时再报告给领导,所以,会计核算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保障,同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功能是当前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所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的资金动态,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也要做到精准、明确,科学、高效、规范的会计核算功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着重要保障,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条件。

作者:孙志明 单位:仙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刘杏雪、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7):107、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区别

一、前言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会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财务管理的发展。但是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着很大区别,只有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才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共同进步。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

(一)要素构成有区别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要素构成上有所区别,事业单位的要素主要是收入、资产、指出、负债、净资产,而企业财务会计要素主要是所有者权益、资产、收入、利润、负债、净资产。从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本身就可以作为净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产权相对单一,一般是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所拥有。企业财务会计的所有者权益与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相对应,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就是将企业资产中的负债扣除后,企业所有者能够享受到的剩余权益部分。在构成要素中,我们能够发现,事业单位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因为事业单位基本是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所以不具备这一要素,而企业属于盈利机构,在会计期间,企业所获得的经营成果就是利润,利润是企业财务会计中重要的一个要素,是考察企业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收入要素来看,事业单位的收入基本上是来自于财政拨款,是依法从财政部门或者相关上级单位取得的资金。而企业的收入来源于企业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等所获得。从支出要素来看,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就是消耗,也是资金消耗的一种表现,事业单位的支出大多数是用于基础建设、业务活动开展等。而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支出是属于资金流出,支出是为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是用于开展经营活动。

(二)核算方法和核算内容有区别

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与内容与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内容有所区别,在核算部分会计业务时候,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在核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盘亏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已提折f,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处置,而事业单位一般是按照转入待处理资产,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在设置会计科目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事业单位设置会计科目相对比较简单,整体科目数量设置较少,而企业财务则相反,整体科目的设置更为全面、细化。在会计基本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也存在明显区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上不核算成本,如果有盈利性业务,核算的内容也只是内部成本,而企业财务会计则要将成本和算法作为核算基本方法。事业单位主要是对资金的费用和收入进行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更多的是内部财务运行情况的体现,要做宏观管理。

(三)会计等式有区别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是来自财政拨款,所以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上对资金使用情况会特别严格,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从这个等式能够看出,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时的收支结余、净资产实际增值情况进行客观反映,用这样的方式来防止事业单位的资金滥用情况,通过这样的动态会计等式,能够完整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对事业单位来说也是比较科学的一个等式。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个会计等式。

企业财务会计的等式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因为对企业来说,要反应的是企业具体资金归属,采用这样的一个等式,也表明了企业拥有者与企业之间属于独立存在的关系,反映的是企业资产主要归属地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这与事业单位要反应的情况有所不同,企业财务会计等式是静态的,而事业单位是动态的,只有认清两只之间的会计等式的区别,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四)核算基础有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又叫做现金制、实收实付制,收付实现制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实收实付,也就是用这个标准来确认本期产生的实际费用和实际支出,只要是作为本期支出或者收进的款项,不管什么条件下,都要作为本期的费用或者本期的收入,如果是在末期产生的费用和收入,就算产生的事件是发生在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或者本期的收入。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被称为应计制、应收应付制。企业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是应收应付,用这种方式来确认本期发生的费用和实际支出。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相比,事业单位是本期支出款项和本期收进款项作为本期费用和收入,而企业财务会计中是如果该收入能够反映本期实际经营成果,而支出能反应本期具体生产消耗,那怕没有进行该款项的实际付出或收入,也作为本期费用和收入。反之,如果该收入不能反映本期实际经营成果,不能反映本期具体生产消耗,就算是在本期发生的支付,也不能算本期费用或收入。

参考文献:

[1]郭永凤、试论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J]、财经界(学术版),2017(01)、

[2]王万成、小议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4)、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篇8

关键词 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常见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的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营管理方式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尽快的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建立对于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但当中仍然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所在,需要提出相关的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完善财务管理。下面将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会计核算当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信息问题

在建筑工程当中企业所进行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首先需要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业务数据以及财务保障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当前阶段来看,在我国的建筑企业当中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会计信息是存在着一定滞后性和不真实性的[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企业当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多,给会计核算提出了更大的难题。所以在很多时候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和业务报账是无法及时的传输到会计部门当中去的,从而导致会计核算部门不能及时的掌握有效信息,这也是导致会计核算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供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财务人员规模上也逐渐的在扩大,然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上仍然比较偏低,导致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财务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盲目的听从领导者指挥来制造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在财务报表上出现了虚假性。此外,当前阶段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素质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相关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会计核算方面核算的方法不够规范,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比较容易发生问题,核算人员可能会受到主观的影响而选择错误的核算方法,而导致与实际之间出现偏差性[2]。其次,在会计核算当中核算的内容方面不够科学化和合理化,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中的会计核算中应当包括明确发生的支出项目和一些正在发生的项目内容,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了内容上发生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控制成本管理力度

控制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当中进行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在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发生任何的问题。对此还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来对整个施工进程进行控制管理,以便于能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方面核算人员需要对成本核算加以重视,将管理控制的责任分开落实到每一个相关部门当中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成本管理控制,并且同时需要根据核算的实际情况来将不同的费用分开列出统计,从而在当中提出有效的信息内容,完成信息的汇总和筛选。

(二)提升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控制当中的关键所在,同时会计人员则是核算当中的重要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将直接的关系到施工企业的核算工作开展,并且能够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对此,当前阶段,首先要对企业的在职员工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开展,同时要重视起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其次,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会计核算效果,当前阶段应当为企业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以便于适应企业的发展[3]。企业对此可以挑选出综合素质比较好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要强化对于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对其现代化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的进行培训,并且要在固定的时间当中对员工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保证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此外,还需要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提升其抗干扰能力,让他们能对自己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并减少工作当中的风险问题存发生,从而提升财会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为企业的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作为一名建筑施工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从而降低企业所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企业员工的要求,保证能实现一一对应的责任制度,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提升提供保障,从而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企业所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

(四)落实财务基础工作

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当中稳定的发展下去,那么就一定要认真的落实企业财务的基础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从企业的会计管理入手,从而全面的落实企业会计工作。建筑企业应当在当前建立起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将企业当中的各种支出项目和收入项目明确的进行空开,并且要确定公开的时间,有助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明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企业各项收入和支出[4]。此外,還可以在企业当中建立起相应的反馈机制,帮助一些对于项目款项不清楚的员工来进一步的进行问题解答。这样的方式下,能够促使企业在根本上得到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也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开性。

三、结语

当前阶段在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逐渐的发展和完善,但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效果得到进步,促使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当前阶段企业一定要做好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并不断的提升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从全面的角度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让企业能在市场当中稳定的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景凤、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5):451456、

[2]王晓东、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05):214215、

[3]王祥州、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02):777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行政求职信七篇
  • 下一篇:酒店财务知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