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数字像处理综述(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6 栏目:写作范文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1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将人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近年恚数字媒体艺术日渐成熟化,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它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更是涉及艺术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信息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既受益于技术进步的催生,又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了媒介传播的形式和途径,让传媒和艺术设计都得到了新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一方面可以根据当今时代背景分析其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探寻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李四达编著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就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入手,深入结合了近年来的相关科技成果,以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完整的理论架构分析、阐明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及其社会应用。综合而言,该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路清晰,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该书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脉络展开论述,涵盖媒介进化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图像拼贴与教学艺术、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简史、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信息化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八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每章的最后一节都设有相应的思考练习题,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也留给了读者消化吸收和反思总结的空间。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媒体可以说几乎无处不在,虚拟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现实社会;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性、设计性、技术性也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而作为媒体设计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该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媒体动画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另著有《新媒体动画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等多部艺术设计类著作,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该书作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在该书作者看来,现代科学对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摄像机的发明,才诞生了摄影、摄像这一类的视觉艺术,让人们可以发现并定格生活中的美,并可以将其应用到广告设计、动画制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当今的艺术设计不仅作为审美诠释而存在,而且更多地关注人类情感意识和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由此可见,该书作者无论是在研究思路还是研究视角上均具有新颖独特之处。该书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也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设计爱好者们深入挖掘和体会。

二、学以致用,社会应用价值高。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作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之既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意愿,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才算得上成功的艺术作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应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是创作者最为看重的地方。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夯实自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作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又利于社会发展的数字媒体作品。该书非常凸显这个方面,它把发展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化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时尚的桥梁。例如,在对图像拼贴与数字艺术这一章进行论述时,作者便将图像拼贴和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阐述拼贴摄影艺术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在作者看来,数字拼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如当代摄影拼贴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和杰瑞・尤斯曼所创作的拼贴艺术作品那样,既是对超现实主义的借鉴,又远远超越了单个图像中所蕴含艺术魅力的叠加,且随之而来的拼贴动画更是开创了后现代电影发展的新时代。现如今,无论是拼贴摄影还是拼贴动画在广告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拼贴艺术的魅力和社会价值之深远。此外,光能渲染、光线跟踪、数字绘画等电影特效技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末以来电影业的发展。该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叙述方式,选用大量新颖且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案例来佐证其理论观点,尤其在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信息化设计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思想,不仅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彰显了该书极强的可读性和社会应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才能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深入人心,走上民主化、大众化的发展之路。综上所述,该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材,又可以助力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理论建设,也有利于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部兼具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作者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2

【关键词】数字水印;融合性规则;算法;数据量

1、引言

本文在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某些人眼视觉特性如韦伯定律以及融合嵌入规则的数字水印算法。根据已有理论在数据容量和水印的透明性以及鲁棒性上,用他人研究的成果综合起来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试图寻找一个在数据容量和水印透明性以及鲁棒性上面均有较好结果的新型算法,用已有的理论综合应用出本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将原始图像和水印图像分别进行二级小波分解,根据自己的算法嵌入,其次在嵌入过程中结合人眼视觉特性来调节嵌入强度,并利用根据融合嵌入规则,在不影响人眼视觉的前提下对算法进行一定的改变。最后根据嵌入方法逆向提取水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JPEG压缩有非常好的鲁棒性,在其他攻击测试方面,本算法的鲁棒性和透明性都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并且根据理论文献的研究成果表明,以及嵌入实验的数据量也表明,在嵌入容量上也有较好结果。

2、实验过程

2、1 预处理

所谓预处理,最常见的其实就是对水印“置乱”,相当于对水印进行加密,并实验表明,对水印进行“置乱”,也可以很大限度的提高原始信息的鲁棒性。而水印的置乱就是利用某些算法将一副有含义的图像各像素的次序打乱,但总像素的个数不变,直方图等都不变。最后将置乱的图像作为秘密信息再进行图像隐藏,从而增加水印的鲁棒性。

2、2 水印嵌入

本算法主要应用关于嵌入强度的最优估计模型和矩估计模型的结论,采用融合性嵌入算法,利用能量比配合人眼视觉模型中的韦伯定律,尝试了一个嵌入模型,并进行实验修改,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修正,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预处理消除图像的数据相关性,使整幅图的数据趋于平缓(这样也保证了不会因为不同图像的不同特征导致结果偏差很大,从而不失一般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划分为16块,每一子块的能量非常接近。(2)将预处理后的原图和水印进行二级小波分解,并将分解后的水印嵌入分解后的预处理原图,这里选择了HL和LH子带进行嵌入。(3)嵌入强度根据水印和预处理原图分解后的能量比确定,并采用了最接近人眼曲线的LOG数学模型。能量模型参考文献(设所选的区域为N,则区域N的能量表示为:

式中:w为区域所在的图像;Xw(m+ i,n+j)为图像w在像素点(m+i,n+j)处的小波分解系数。

嵌入模型:

CHd1(x,y)=(1-alpha)*CH1(x,y)+

CHm1*alpha*ENG/ENGHm)

其中嵌入强度alpha根据不同图像来实验确定,比如采用LENA图像用dy1水印嵌入时,实验表明采用alpha=0、0325这个参数点时候,PSNR=45、1601,NC=1、能量比根据块间比值确定。

2、3 水印恢复

水印的提取过程是水印嵌入的逆过程,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对含水印图像进行置乱处理。(2)然后进行小波分解,层数与嵌入时一样,选取HL和LH子带与HL2和LH2子带,根据参数提取水印。(3)并根据二值图象的特点对提去出来的矩阵进行处理,复原出水印信息。

2、4 实验结果

在这里选择LENA图像(图像大小为256*256)和Baboon图像(图像大小为512*512)以及Fishingboat(图像大小为512*512)作为测试图像,选择灰度图像dy1图像作为水印图像,图像的透明性(视觉效果)和提取水印结果的评价采用以下两个评价标准:

(1)透明度评估

现在通用的水印图像的透明性都是用PSNR来评估,采用本模型的时候,结果如下。

图1 原始图像和含水印图像

原水印 提取出水印NC=1

图2 原水印与提取的水印

原始图像Baboon 含水印图像PSNR= 49、4970 NC=1 强度因子0、0154

图3 原始图像和含水印图像

原水印 提取出水印NC=1

图4 原水印与提取的水印

原始图像Fishingboat 含水印图像PSNR= 50、1187 NC=1 强度因子0、0168

图5 原始图像和含水印图像

由于采用的灰度图像,其数据容量远高于二值图像。从上图可以很清楚看出含水印图像和原始图像之间单凭肉眼是看不出任何失真的。并且在不受到攻击时,在PSNR=45、0510时候提取出来的水印NC=1。整个数据结果是比较好的,从而在保证数据容量较高的同时也有着比较好的PSNR。

(2)鲁棒性评估

①椒盐噪声攻击

图6 椒盐噪声攻击图例

向含有水印图像分别添加椒盐噪声,其强度分别为0、001、0、002、0、003、0、005、上图显示了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在噪声污染导致图像下降的同时并不会很大的影响水印的提取,而且提取出来的水印图像仍然可以能够被识别,从实验可得,本算法对图像的噪声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②JPEG压缩攻击

图7 JPEG压缩攻击

上面几图显示了含水印图像在受JPG压缩时候品质因子为10%、40%、50%、60%、75%时,NC及提取出来的水印图像,实验表明,在品质极低得时候(10%),水印依然能够被提取识别,至于其他高品质的情况,其水印图像比较容易清晰的识别,结果表明,本算法对JPEG压缩也有着非常好的鲁棒性。

在上述几个攻击实验中,重点介绍了抗添加噪声攻击和抗JPEG压缩攻击,简单介绍了抗裁剪攻击。为了可比性,将本算法同一些文献进行对比如下

由于文献[7]仅给出品质为50的情况,上表就用其品质50的情况,因为品质40比品质50受到的攻击更大,因此用文献[7]的品质50也是有对比性的。从上面的对比可得本算法具有自己的优越性。

3、本文小结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融合规则的嵌入算法模型,在保证了嵌入容量(采用灰度图像而不是二值图象),在透明性和鲁棒性上也有较好的实验结果。综上所述,本算法可以抵抗常见的图像处理操作,像裁剪、压缩等,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与其他算法相比,本算法亮点在与有较大的数据容量的同时在透明性和鲁棒性上都具有自己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金聪、数字水印理论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5~50、

[2]杨志疆,徐丹、DWT 域基于位平面的图像公开水印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71~73、

[3]张冉,陈向东、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灰度数字水印嵌入技术[J]、通信学报,2004,25(2):125~130、

[4]周立军,周源华、基于m序列的多重图像水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35(9):1317~1320、

[5]Boukerrou K, and K URZ L、 Suppression of salt and peper noise based on youden designs, Information Sciences,1998,110(3):217~235、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3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试验教学

0 引言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汇聚光电探测、电子学、数学和计算机等众多领域技术的综合叉学科,通过对原始图像的加工,可以使图像具备更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满足某些应用的特定需要。《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偏重于应用的工程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医疗保健、航空航天、军事等各个领域,其巨大成就表现在航空航天遥感和医学图像的处理方面。在航天领域,为太空探测成功处理了数万张照片在生物医学领域,为开辟了无损诊断的先河,体现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数字图像处理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通信、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的基础,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等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对于工科类应用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试验课设计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图像处理最基本的流程和基础知识,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资料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分析問题与解决問题的能力。近几年,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进一步建设,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将工程与项目的开发与设计理念引入课堂与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中,具备扎实的图像处理相关基础知识,能很好地完成与图像处理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

1 授课内容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图像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并逐步应用于实践。《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内容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时代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在众多的《数字图像处理》类教材中,选择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录平编写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为主。主要考虑到该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新颖,在内容阐述上重点突出,实践性强,有较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图像处理的理论和算法。同时以清华大学章毓晋编写的《图像工程(上册)图像处理和分析》与冈萨雷斯的《数字图像处理》作为我们的辅助教材。

该教材共分八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字图像处理基础,包括绪论、图像处理基础和图象变换共三章。第二部分介绍图像处理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图象增强、图像恢复和重建、图像压缩编码共三章。第三部分讲述数字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图象分割和图像描述共二章。对于应用型本科教学,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删、重组。并划分成如下内容模块:图像基础知识(图像采集、量化与人眼视觉系统)、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压缩编码、图像分割、图像描述与图像分类识别。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讲授各个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典型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理论体系,并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图像描述与图像分类识别应该属于图像理解的范畴,作为图像工程的高一级别的内容,可以在本科阶段略讲:而图像基本概念、各种图像变换、灰度图像增强、图像平滑、图像锐化和彩色图像处理的应用性比较强,且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此类的应用需求,应尽量详讲;频域增强、图像复原、图像编码和图像分割的地位比较特殊,这些部分的数学知识比较多,现实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应该予以讲授。

1、2补充学课前沿知识

在每个模块的内容讲授安排上,在注重基础知识与经典算法讲授的前提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渐展开,并适当补充本领域中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例如:在讲授图像变换模块时,其中的Fourier变换与离散余弦变换(DCT),学生在其他前期课程中有所接触,相对来说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在这个模块我们要补充的前沿知识就是“小波变换”。小波分析是当前应用数学与工程学科中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研究,重要的数学形式化体系已经建立。理论基础更加扎实。与Fourier变换、DCT变换相比,小波变换是时间(空间)频率的局部细化分析,它通过伸缩平移运算对信号(函数)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最终达到高频处时间细化,低频处频率细化,能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的要求,从而可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解决了Fourier变通的困难問题,成为继Fouri-er变换以来在科学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有人把小波变换称为“数学显微镜”。小波变换联系了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地震勘探等多个学科。它在信号分析、语音合成、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据压缩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许多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再例如:在讲授图像平滑去噪模块时,除了讲解教材的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算法之外,还补充基于偏微分方程(PDE)的图像去噪方法。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中采用PDE方法,是近些年以来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它在图像处理中具有更强的局部适应性(Local Adaptability)与高度的灵活性(Flexibility),并且日益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图像去噪、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方面积累了丰富成果。

通过在课堂上适当地补充学科前沿知识,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明白更多、更新的方法在教材之外,要学会查阅相关文献,而不要局限于书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各个模块内容的设计中要注重知识点之间、模块之间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既体现知识的内涵,又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既引导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举一反三,又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2 教学过程的改革

2、1教学方式的选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既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其中不但有基本概念与理论。还有许多具体的算法与应用举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多媒体”为主,“粉笔+黑板”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抽象到具体,由文字到声音图像,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互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粉笔+黑板”的板书可以用来进行公式的推导与演算,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2、2项目式教学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基于项目式的教学策略引人课堂之中,以促进学生高级认知技能和問题解决策略的形成,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問题与解决問题的能力。这一策略的主要方法就是:在讲授教材的知识点或具体算法时,先引入一个具体工程项目,通过对此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在项目的哪个环节可以得到应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图像增强”这个模块时,我们就以“视频监控”项目为背景,因为受光照条件、天气变化(雨雪、大雾)等因素影响,采集的视频图像往往不清晰,视觉效果很差,但是,通过我们将要学习的图像增强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质量,如图1所示。

由于这一真实项目引领整个“图像增强”模块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

3 试验教学的改革

在以住《数字图像处理》的试验课中,通常都是在MatLab环境中,对课本中的一些算法进行重复性验证,试验内容简单枯燥,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需求相联系。

针对上述問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1)设置具有应用性的“学期项目”让学生开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选择兼具应用性与兴趣性的试验题目——例如“基于肤色特征的人脸分割”、“基于视觉相似性的图像快速检索”、“监控图像的增强与锐化”与“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等,学生根据这些“学期项目”,分成多个小组,每个成员在组内具有明确的分工与任务,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学期项目”软件开发。

(2)在“学期项目”软件开发时,鼓励学生多采用教材之外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培养开拓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试验目的前提下,自己进行方案设计,选择适当的算法。近些年以来,各种类型的图像处理新理论与新方法层出不穷,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互不相同。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学校的图书馆,查阅最新文献,形成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试验成功后,不但要进行试验结果与算法性能分析,还要书写软件设计方案等文档。

(3)组建图像处理兴趣小组。因为受课程学时限制,仅仅只利用课内时间,则非常有限。我们就组建了图像处理兴趣小组,让他们参加到教师的科研与项目中来,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研发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最后,在期末之前安排两周的时间对学生的“学期项目”进行集中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系统演示;②功能方面是否正确完整;③算法的适应能力是否鲁棒;④算法的效率是否高效;⑤程序代码是否规范;⑥试验分析报告与PPT汇报。然后,根据这些方面的检查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动手能力进行评分。这是基于项目试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不但可以督促“学期项目”完成的质量,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問题与解决問题的能力。

4 评价机制的改革

对于公选课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我们采用了“笔试+课堂表现+试验考核”的一种综合考核方式。其中笔试环节重点考察学生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算法等知识点记忆与掌握程度: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出勤率与读书心得等内容:试验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包括所选“学期项目”的完成质量与试验分析报告与软件设计文档。

《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考核时,要加大平时考查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比重,要重点突出“学期项目”完成质量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由于选修本门课程学生基础各异,专业背景相差较大,采取“分层评价”也是一种应该提倡的方法。“分层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对他们的期望值。

5 结语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4

一、高考地理试题图像信息的特点

近年来,高考文综试卷结构比较稳定,地理试题组卷与题型的基本模式已形成。地理试题分选择题与综合题(非选择题)两个题型模块,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有图像配置(如图)。选择题是以目题组形式呈现,一个主题图像下设置与拖带多个问题;综合题中的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和学科间综合题各提供一幅或多幅图像,来建构“能力立意”下的区一体化地理试题。

要正确地解答地理试题,就必须准确地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地理试题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数字信息等。高考地理试题信息构成与相关内容的联系如下图: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出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所以,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括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数字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结构联系图、景观图片等。如地图类的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这些信息也常被称之为图形的基础语言。经多年研究发现,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内容简洁,信息提取比较容易;图像信息类型多,提供的信息直观形象,变异快,信息量大,十分适合考查地理能力,并成为提高地理成绩的“瓶颈”,因此获取地理图像信息十分重要。纵观近几年的文综卷地理试题图像和所承载的信息看,具有以下特点:1、图像信息为地理试题信息的主要载体,并以教材之外的图表和处理后的图像为主;2、图像取材基于地理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服务、服从于合理的假设、推理的能力考核目标;3、类型多样,创设试题情境,简练并突出主题,便于阅读;4、图文、图图组合,使题目信息综合性、多样化,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二、高考地理试题图像信息的获取方法

解读地理试题图像等信息,有效提取分析处理信息,完成准确作答,有必要了解高考地理试题的构成。如上表。在了解了地理试题的构成后,具体解题时,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1、看到了什么?将图示内容全面浏览一遍,可在草纸上将看到的地理事物列出;

2、题目在问什么?看到的地理图像与题目的设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想到了什么?看到的和想到的建立联系,信息梳理、归类,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整合信息,确定思路,明确设问要求。

4、所问作答,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提取到的图像信息等信息合理地转化与使用。

地理试题图像信息的获取过程基本为“三步曲”: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揭示地理内涵。

1、认真审视试题,获取信息:既要审清题干中的问题要求,也要审清题干中蕴含的地理信息,更要审清图像表述的地理信息。

2、分析处理信息,有效提取:通常由题目问题要求人手探寻。与题目问题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的地理信息,或是虽未直接与问题相关,但由其进一步推导出的第二级乃至第三级的与题目问题内在联系紧密的间接地理信息。均为有效信息。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就把握了解题关键,就有了开启解题之门的“金钥匙”。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70年代,相关研究者和学者已采用摄影技术、录音技术等技术对文化遗迹、考古发现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存。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资料却无法由于相对局限的技术手段得以长存,例如图像的失真、录音的老化等等。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保护走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并在当前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试从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出发,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现手段进行探讨,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相关理论和技术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上,当前主流的技术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备的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并使其适应存储环境。再之则是对其所具备的信息或做简单处理或直接不处理进行存储。后者在实现上较为简单,却为后续工作带来不少麻烦。例如信息的简单编码处理如若深度不够,后期将花费更多的资源和人力参与研究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原生态环境的重构也是一个困难。

相关文献指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于对数据进行精简之后取得的更容易被计算机或相关第三方所理解,而后者是某种物理量的真实反映。因此数据处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处理者对信息处理的主观意愿。在此之前,英国学者提出了知识资产研究中的信息空间,即被业界广泛所知的“I模型”。I模型的出现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I空间的三个坐标分别代表编码、抽象以及扩散。编码程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是用于衡量表达方式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为计算机所理解接受;抽象则用于对其理论的综合描述和特征提取;扩散则在另一方面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以及后续的信息恢复和原生态构建。通过I空间,理论研究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传播、形式与存储、保护及其目标进行进一步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剪纸艺术是2006年国家公布的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积累和结晶,品种多、分布广。在对剪纸的技术保护上,信息的采集点在于制作的技术手法和作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对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概括。当然,两者也是联系紧密的,根据上述的I空间理论,剪纸保护可以根据其在I空间的位置进行讨论。

二、剪纸的数字化保护

(一)数据库的设计

综上所述,剪纸的种类多,且表达方式多、表现效果丰富,如何对其进行数据上的信息提取是实现数字化保护的关键,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在于数据库的设计。在实现上必须对剪纸的艺术特点进行数字化抽象提取。其中基本元素和典型符号库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根本所在。因此首先对覆盖较为完整的剪纸图案进行收集和分析,提取出常用的元素。例如剪纸中的曲线、直线、多边形、花样、小孔、月牙形、水滴形等等。其次,对图像进行归纳,形成图像数据库。对收集的剪纸图案,可以分为动物、人物、植物、风俗、服饰和建筑等多种类别,并在软件后台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表与其对应。再之,根据应用目的,可以将其分为美化环境类、礼仪喜庆类、祭祀信仰类和服饰佩戴类四大类,四大类进行下一级的分类,通过多重分类实现库的搭建,此处亦不再赘述。

(二)软件设计

在数据库构建完毕后,软件设计可以分为图像处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查询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实现上可以通过VISUAL2010和SQL SERVER 2008进行搭配设计。

各模块功能在实现上可以由如下进行:首先图像处理模块提供了图形编辑器,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给操作者绘图平台,绘制完毕的图像将进入数据存储模块中的基本图像数据库和基础元素数据库。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6

关键词:细化处理;脱机手写汉字;预处理;特征提取

中图分类号:TP391、43

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记录开始运用计算机去代替那些机械、重复的劳动,通过计算机对信息、文字以及数据进行编辑、处理、保存,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因此,研究手写汉字识别对于解决信息的高速、自动地输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手写汉字识别中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已成为文字识别领域中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下面简要论述手写汉字识别特点,并对基于细化处理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过程做出解析。

1 手写汉字识别特点

从汉字识别角度分析,手写汉字字体具有类别多、字体结构复杂、字形变化多、相似字多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手写汉字识别过程比较复杂。首先,在基本笔画方面,印刷体汉字笔画基本上是横平竖直,折笔拐角大多是尖锐的钝角、锐角或直角,而手写汉字笔画却不具备上述特征,折笔拐角通常为圆弧,比如在写“品”字时,将三个“口”变为三个圆;将较短的笔画变为点;在起笔或折笔拐角处额外增加笔锋。其次,书写者的手写习惯不同,很多笔画表现的比较混乱,连笔、断笔现象较为严重,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也就使汉字笔画交叉位置错误,部件大小不一致。另外,我们不难发现,在手写稿中普遍存在涂改、添加甚至将段落更改的情况,这就给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过程中的预处理、加工整理等带来了困难。综上,有必要做出规定对构成汉字的笔画以及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限制,书写者不能随意书写,特别是字体不能太宽,这样才能提高识别系统的辨识率,当然,规定限制应适中,使书写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也使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 基于细化处理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过程

2、1 手写汉字的预处理

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过程中,首先就要进行原始图像的预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预处理质量,达到优化图像、消除干扰的目的,为整个汉字识别系统性能的发挥提供保障。预处理流程为扫描输入图像――平滑去噪――二值化――倾斜校正――汉字切分――归一化。

平滑去噪的主要目的就是按特定需要突出一副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并消除输入汉字时混入的噪声,在处理过程中不应破坏原始图像的边缘轮廓和线条,保证图像清晰。平滑去噪方法主要有线形滤波器、统计排序滤波器、平滑频率域滤波器。以统计排序滤波器为主,该方法其实是利用3×3的矩阵,P为待处理点,通过对P点的八邻域进行分析来确定P点平滑后的像素值。

图像二值化是将图像中存在的不必要的信息去掉,提高系统辨识速度,通常采用256级灰度图或二值图进行处理,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会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必须研究出使二值图像能够保持原始图像的重要特征或细节的二值化方法。图像二值化大部分是基于阈值的分割法,包括迭代最佳分割阈值算法、双重阈值设定算法,汉字书写纸张不同,应选择不同的二值化方法,在处理过程中还应注意纸张的颜色、文字灰度等。

2、2 手写汉字的细化处理

手写汉字细化是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段将汉字图像中重要的像素点保留下来,剔除不重要的像素点,这在脱机手写汉字识别中非常重要。在汉字细化过程中,要保证原有笔画的连续性,将笔画宽度细化为单个像素宽度,经过细化后得到的汉字骨架应是原始汉字笔画的中心线,同时保持原有汉字的几何特征和拓扑。细化算法发展到现在可分为以像素迭代删除为基础以及不以像素迭代删除为基础的算法,比如Hilditch细化算法、FPA细化算法、SPTA细化算法等,其中SPTA算法的改进细化算法的细化效果非常好,但是处理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一些细微误差,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对特殊点进行修复,将其对提取交叉点或端点的影响消除。

2、3 手写汉字的特征提取

通过特征提取将原始图像信息转换成若干个能将汉字结构反映出来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压缩汉字原始图像数据,提高汉字辨识精确度和速度,另外,对于提取的特征还必须具有代表性,信息没有较大的冗余度。特征提取有全局统计特征法、局部统计特征法,这些方法是主要是基于汉字的几何拓扑性质上的特征比如特征点、笔画特征、笔画序列、部件等进行处理的,抗干扰能力强,受字体整体和局部变化的影响小,能够很好将相似字区分出来。特征提取完成后采用弹性网格特征、方向线素特征、Gabor特征、矩特征进行特征统计,处理过程中,要将汉字结构特征和统计特征等多种特征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有效实现各种特征的优势互补,从而将汉字特征全面反映出来。

2、4 手写汉字的分类识别方法

脱机手写汉字识别属于大规模的模式识别问题,特征空间非常复杂且特征向量维数很高。用于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的分类器有单分类器和多分类器两种,其中多分类器是当前的主流识别技术,也是未来汉字识别领域的发展趋势。常用分类器有基于距离的分类器、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其中基于距离分类识别法中距离函数的选择对分类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应根据汉字特征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以提高统计特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支持向量机结构简单,性能良好,学习速度快,分类识别方法在处理小样本的机器学习、高维的大规模模式识别以及非线性问题上具有一定优势;人工神经网络分类识别法能够处理一些环境信息复杂、背景知识不清晰、推理规则不明确的问题,当前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ART升降网络的应用都比较广泛。

3 结束语

脱机手写汉字识别是模式识别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文字识别领域中我们面临的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脱机手写汉字识别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定场合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研究也逐步走向使用,本文对基于细化处理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过程进行了分析,概述预处理、细化处理、特征处理、分类识别等关键技术和主流方法,未来,我们应当进一步对图像预处理技术和分类识别方法进行改进,简化处理步骤,优化汉字数据集,加大对无分割脱机手写汉字识别技术的研究,为该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玉娜、基于数学形态学脱机手写汉字细化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2]张欣、基于四角结构特征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D]、河北大学,2010、

[3]赵继印,郑蕊蕊,吴宝春,李敏、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综述[J]、电子学报,2010,38(2):405-411、

[4]贾新彪、基于笔画结构特征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D]、河北大学,2010-06、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7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视频侦查;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21-02

Abstract: By obser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deo investigation major in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lasses, this paper studies to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enrich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ss practice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eaching performances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develop the hands-on abilities and abilitie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Key word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video investigation;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ation

1 引言

图像蕴含丰富的信息,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来源。数字图像处理主要通过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分割、增强、复原、去噪、特征提取和分析理解等[1]。目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军事、工业生产、医学和公安等等。而这些应用需求的增长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很多大学在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开设了数字图像处理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能掌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经典算法,并能了解如何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例如线性代数和信号处理等,因此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枯燥的算法讲解和数学推导,学生也可能因为教学过于理论和抽象而失去兴趣,或因为感觉太难而产生畏惧心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很多典型算法是从应用需求逐渐发展来的,脱离应用只讲理论,学生会不知所云,不知道算法理论的具体用处和如何使用。为了改善课堂教学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教师有必要从学生专业需求出发,针对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探索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使学生最终既能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又能对实际应用有足够的了解。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体会,探讨如何改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

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光学、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等多学科的知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从底层的图像增强、复原和编码到中高层的特征提取、分割和图像理解,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师不可能详细讲解所有内容。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就需要对授课对象的专业有所了解,从学生今后工作的需求出发,精心选择授课内容。笔者授课对象是我校新成立的视频图像侦查专业学生,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公共安全部门从事视频图像侦查的相关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大量的视频资料,缩小排查范围,锁定嫌疑人并找到相关证据,提升破案效率。在视频侦查过程中,对模糊图像的增强或复原是学生必备的技能。因此,笔者在授课时除了讲解重要的基础知识,将本门课程的侧重点放在图像的增强与复原上,而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都非常高,这样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3 理论授课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理论授课内容上,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做了精心的修订,即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专业特色与实用性,强调图像处理算法的具体应用和如何编程实现,注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做到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2]。

我校数字图像处理处理课程为54课时,理论授课为45课时,主要讲解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图像的空间和频域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和图像的表示与描述等。由于课时有限,因此在讲解图像分割、图像压缩和图像的表示与描述等内容时只是简单的介绍,而且图像视频侦查专业在后续课程安排上也有这些内容的更深入的讲解。我们在授课时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对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图像的空间与频域增强和图像复原这些内容的讲解上。

为了满足我校专业特点和授课内容改革要求,我校自己编写了数字图像处理的教材,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多个优点。另外,我们还选择了由田纳西大学的冈萨雷斯教授编写和北京交通大学阮秋琦翻译的数字图像处理中文教材作为补充,该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数字图像处理书籍,讲解非常详细,内容很全面,案例也非常多,还有配套的Matlab版本书籍,方便学生自学探索。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探索使用多种现代化的工具丰富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基于黑板和粉笔,比较单一,不利于展现图像处理的丰富细节,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主要讲解的是如何处理图像,即展现的是图像或图形[3]。为了保证课程的可视性效果,我们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课件,通过PPT和投影仪给学生更形象生动的展示。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我们采用了更多的互动式教学,转变只有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的现状,通过引导式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上课提问和讨论。另外,由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些理论和算法比较抽象[4],数学公式比较多,我们在上课前编写了一些小程序,在课堂上通过运行这些小程序演示效果,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并且通过讲解程序的每一步的设计,让学生结合理论和算法分析,更深刻的理解理论和算法的内涵以及如何使用,大部分学生对这种直观演示也更感兴趣。

对于理论学习的考核,我们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提问、布置作业和最终闭卷考试等多种方式,平时成绩占20%,最终闭卷考试成绩占70%,另外10%是实验成绩。

4 实践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集中在固定的时间和使用固定的仪器设备。首先由老师讲解原理,然后现场演示如何操作,最后学生按照实验手册逐步进行试验[5]。这种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能只是生搬硬套的做完试验,但是没有更深入的分析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改进试验,做完试验可能很快也就忘了。另外,由于基于课堂的实验学时较少,我校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课时仅有9课时,而实际上如果学生只在这9个课时里做实验的话,很显然是不够的,远远达不到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6]。因此,我们规定了5个学生必做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一般在实验室课堂上完成。另外,我们还布置了3个开放性的实验题目,开放性的实验题目一般属于综合性的题目,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编程调试,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并且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由于开放性的实验题目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为了避免学生抄袭,使学生真正动手实现而不是走过场,学生交的实验报告需要附上自己编写的程序源代码、注释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分析内容。

在具体的开放性实验题目选择上,为了突出本专业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毕业后的需求,我们主要选择了图像的增强和复原,例如夜晚图像的增强和复原、噪声污染图像的复原以及人脸车牌图像的增强与复原等。另外,我们设置的题目并没有固定实验内容,即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具体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学生可以自己拍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编程软件的选择上,推荐学生使用Matlab软件[7],因为Matlab集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图形可视化三大基本功能于一体,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是国际公认的优秀数学应用软件之一。但我们也鼓励学生尝试使用C或C++等编程软件,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我们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图像处理开源软件的库,帮助学生借鉴优秀的算法实现,但是需要避免学生直接抄袭。

对于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实验室课堂表现、完成实验报告和开放实验题目情况综合判断,强调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切坚持以教师来引导、学生为动手主体、训练为中心、能力为最终目标[8]。

5 结语

本文结合我校视频图像侦查专业的特点,从学生工作需求出发,探讨了通过改革教学内容,通过对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突出学生动手实践来改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使用图像处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当然,对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改革与优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图像处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Rafael C、 Gonzalez、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M]、 阮秋琦 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24、

[2] 王丽杰,秦勇,周真、 测控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 31(3):19-20、

[3] 曹玉东,王冬霞,周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5(2):129-131、

[4] 杨铁军,黄琳、数字图像处理经验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9): 91-92、

[5] 姜珊,双凯、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5):644-646、

[6] 范迪,孙农亮,曹茂永、 我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验设计[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2):166-167、

数字图像处理综述篇8

关键词: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07-01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不可替代的必需工具,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应用能够帮助人们将复杂的工作通过简单的操作处理,高标准的完成,这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使用起来比较复杂,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问世将图像处理这一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能后将具体处理的过程显示出来,便于操作者观看,并且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将批量的图像一次性进行处理,完成相关的程序,是图像处理工作更加简单易行。实际工作中,科学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图像处理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

一、计算机图像处理常见的方法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更为全面的研究分析图像,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对图像处理的具体步骤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计算机图像处理选用的方法比较多,但是更为常见和用途广泛的还是计算机混合光学处理技术和电学模拟处理技术等。

1、计算机混合光学处理技术

计算机混合光学处理技术顾名思义是利用光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技术,再用数字技术对图像进行精确处理,这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涵盖了图像的预处理和精确处理,两种处理模式能够将图像处理的更加合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2、电学模式处理技术

电学模式处理技术就是将光强度信号转为电强度信号,再用电子学对信号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其中包括反差方法、浓度分割、光谱对比、色彩合成等具体操作。这种图像处理方法最常见的用处就是在电影电视中。随着该项技术的日趋成熟和逐步改进,根据电学模拟方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可以细分为一下几种功能:一种是通过建立反变化将信息数据进行重组,组成新的排列形式;一种是改变时钟脉冲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拟的方式实现;一种是将各种响应不同的处理模式看作为过滤器,完成信号的处理。电学模拟处理方法其运行的设备以及成本的投入相对较低,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够使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图像的过滤处理。

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

按照通用的叫法,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又称为影像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机中的特定程序来分析研究图像,使其达到预设的效果。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成为计算机图像数字处理技术,就是借助于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计算机配套设备,通过数字化方法,获取必要的二维数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包含许多方面,例如扫描、匹配、图像复原、具体图像的识别、图像压缩等方面。

1、图像识别、扫描及匹配功能

计算机图像处理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顺利的识别、扫描、匹配图像,进而获取图像或者构成图像的特殊符号以及包含特定意义的数据,而不仅仅局限于具有随机分布特征的计算机文件,这种方法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例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关于识别模式的方式。

2、图像复原及增强功能

图像复原及增强功能主要目的是提升图像的整体质量,实现这一效果的第一步便是通过处理技术将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其中包括图像对比度的增加、图像外形的改变、图像变化程度的高低等等,图像增强处理选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频率域法,另一种是空间域法。可以选择低通滤波处理技术消除图像中的噪点,而选择高通滤波可以增加图像的高频信号,经过上述方式处理后,图像将变得更为清晰。

3、图像数字化功能

要想获得数目较大的数据图像,首先考虑的便是图像数字化功能,此功能的主要形式为高宽像素构成图像数据,如果图像的数据为动态模式,则获得的数目将会更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将数据较大的图像通过压缩的方式进行传输或者存储,便利日常的使用。图像压缩处理技术通常选择的方法是不失真或者近似的方法,运用这些方式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后图像基本保持原来的效果,一般不失真的方法用于静态图像的压缩,而近似的方法通常用于动态图像的压缩。

三、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1、应用于计算机动画以及艺术的设计

我们日常所见的动画或者艺术品,其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会经常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而牵扯到计算机其他必要的软件,例如3DMAX、三维造型动画设计、二维平面设计等动画制作软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类似上述的软件的使用范围将更为广阔。又比如在公益广告、商业广告的制作以及平面设计图像中的特效文字的设计都会用到Photoshop软件,不仅如此,PS还可以为宣传设计海报、各类会展的门票以及各位报刊杂志的彩页等,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内,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

2、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现如今,高新科技的不断诞生 ,计算机遥感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遥感技术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其中更多的用于图像的处理和设计,遥感处理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显示遥感技术应用的程度和自动化处理的全过程,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会成为主要的图像信息获取并迅速合成图像的处理技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处理的对象为数字图像,并且以此为技术推动其他功能的完善和发展。

3、计算机的制造以及辅助设计

计算机制造和辅助设计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不是指计算机制造技术,而是指制造业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技术,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学科交叉较为复杂、知识更为密集,在我国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中,计算机制造以及辅助设计技术的使用价值非常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体现国家科技水平和现代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如此,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室内设计、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网络分析等多方面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四、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当前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日渐成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领域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各领域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需求,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需要再接再厉,不断探索新的技术,逐步推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多样性发展。随着计算机其他软件的日趋成熟,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配置可靠性和优越性更加坚固,可以进行综合信息的多角度、多方面、多目标、多方向、多渠道的处理,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加大技术软件的开发,还需要日常生活需要的图像处理软件,从而保证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内都能进行图像处理。为了使人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方面有丰富多彩的环境,图像处理技术人员要深入研究,研发更加全面的图像处理软件,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含量的逐步提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宽广,因此加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科技研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温玉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研究田、现代商贸工业,2011,22(12):178-179、

[2]于海春、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研究及应用田、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11):72-73、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房屋合租合同(精选2篇)
  • 下一篇:绿色金融的背景(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