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1

关键词:数据库 数据仓库 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在当前已存在大量数据库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分析数据而产生的。本文通过调查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一套成熟、低价、高质的部署方案,用以提高数据仓库架设的成功率并减少相应的投资,从而提高当前高校师生信息的管理与评判效率。

一、高校部署数据仓库的意义与目的

当前高校的各个部门,几乎都需要相应的数据库保存师生的各类信息数据。而高校引入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以及对学生成绩的管理分析。高校数据仓库的架设主要实现以下目的:

1、从不同种类的数据源收集数据。当前高校各部分数据储存混乱,难以整合,数据仓库的建立可以支持从这些不同的数据源收集数据,加以管理。

2、能够有效地获取当前和历史数据。数据仓库不但可以对当前数据进行分析,对于长期储存的历史数据同样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3、建立人性化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数据仓库的建立是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所以数据仓库是高校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

二、高校数据仓库结构设计

为降低高校数据仓库架设的风险,应选用成熟的数据仓库基础结构,使用Sybase IWS (Industry Warehouse Studio)可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根据当前高校机构设置情况,数据仓库的架设结构如图1所示。高校数据仓库架设的是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以BI和DSS工具为手段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其结构主要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数据源。将当前高校各部门繁杂无序的数据利用一定方法提取、整合,再结合未来高校发展的需要建立数据库逻辑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造物理模型。

2、数据管理分析(DW、BI、DSS)。这部分是数据仓库的核心,采用并行处理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集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用户访问。这部分为可交互的前端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根据职务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对数据仓库中的信息进行调取。

由于当前高校所需的数据管理任务没有大型企业的复杂,所以在硬件层面的投资不必过大,可以使用一台IBM小型机作为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开发软件方面,由于采用Sybase IWS平台,可使用Power Designer对当前高校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结合PowerBuilder数据库设计软件来达到缩短开发时间和优化系统的目的。

三、高校数据仓库架设可行性评估

虽然数据仓库的建立对高校管理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架设初期为了明确实施方案、避免盲目投资,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评估。

1、数据整理搜集。数据仓库最终能否成功架设并成为高校决策的有利工具,取决于能否完整搜集整理当前繁杂的用户数据。推荐使用执行效率较高的Star Schema数据设计思路,对数据表进行重新划分。

2、系统安全性。作为高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数据仓库的安全性也是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最终用户需要建立分级机制,以便实现不同的操作权限。

3、投资与回报。数据仓库的架设不单是IT技术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精确的控制投资预算,才能够确保项目不会因为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而最终流产。

总之,数据仓库的架设使高校能够快速步入信息化轨道,有效提高校内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本文通过对数据仓库技术的分析,阐述了一套高效的、低成本的高校数据仓库架设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架设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这就需要对现实情况中的高校数据结构进行更详细地分析规划,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仓库部署风险。

参考文献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2

关键词:国有外贸公司;进口业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1-9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进口业务是外贸公司经常业务之一,外贸公司接受货物实际进口人的委托,与外商签订进口采购合同,并承担对外付款、货物进口报关、提货、运输、仓储等环节义务的业务。

在进口业务中,外贸公司面临着一旦经营不慎,很容易损失惨重,甚至破产。A公司是一家国有进出口企业,销售收入是对该企业负责人经营考核指标之一。A公司为了追求规模,制定了年度过100亿元销售计划,主要是通过进口业务来完成销售收入指标。A公司为了完成销售,为民营企业B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开出大量远期信用证。然而时隔不久进口大宗商品物资价格的大幅跳水,B公司一方面声称放弃货物和已交纳的保证金,拒不赎单,另外一方面与仓库合谋串通提走货物并将销售款转移,而A公司必须履行对外商付款,损失惨重。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导致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剧烈,更为严重的事,国内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而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一些委托方容易违约。如果外贸公司为国有企业,将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这里分析了进口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

二、进口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客户资信调查,委托方资信差,且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损失受托方很难追偿。进口业务中通常情况是:委托方注册资本小,资金实力弱,拥有国外卖家,熟悉国内销售市场;受托方拥有国有企业背景和银行大额授信,但缺乏对进口的风险认识,基本不具有相关产品的国内销售市场和人员,一味地为了追求销售规模而盲目从事进口业务,收取报酬仅是进口货款1‰(大宗商品物资只收取0、8‰)的手续费。合同签订前,缺乏客户资信调查和评审环节,仅凭委托方提供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就开展合作。某委托方仅靠两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净资产为零的公司却套取了多家外贸公司十几亿元的货物和款项。当出现损失委托方时,才发现有的委托方实际上早已资不抵债。由于委托方根本无力偿还货款,即使采取法律诉讼也很难追偿。

2、合同风险防范不到位,业务员与委托方串通提货,防控监督不力。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的洽谈和审批均由业务部门负责,货权转移审批集中在业务部门,缺少资金到账和签盖出仓单等财务控制环节,未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分设审核和监督。合同从签订到履行过程均未见财务、内审或者法律等管理部门参与审核和监督执行。合同缺少权益保障措施,没有约定在哪些条件下,受托方有权处置货物。当货物大幅贬值时,委托方无力付款或者放弃货物时,受托方束手无策,导致损失只能由受托方承担。业务员和委托方存在着串通合谋,在不收取货款的情况下就签发货物出仓通知单发货。财务人员不去仓库盘点,完全信任委托方提供的存货报表数据。某公司的内审人员发现货物丢失后,完全不讲职业道德,只是要求委托方和仓库按照原有数据在相关存货报表上盖章确认,来共同欺骗公司管理层,存在货物长期账实不符的情况。

3、进口业务变相成为融资业务。签订合同后,委托方通常向受托方交纳10%的开证保证金,而受托方要向外商开出全额远期不可撤销的L/C。外贸公司收取了10%的货款,却承担全部付款义务,以及合同履约、报关进口、安全运输存储、货值贬值等一系列风险,甚至会陷入法律诉讼的被动局面。一旦货物价格大幅下跌,特别是跌价损失远远大于委托方交纳的保证金时,委托方看到市场价格短期回调无望就拒绝付款提货。在这种情况下,受托方即使收不到委托方的货款也必须对外履行全额付款义务。公司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对于委托方已经出现拖欠大额货款的情况下,受托方仍在继续为委托方开证和垫付货款。委托方不按照合同进度付款,却仍能继续提取大量货物对外抛售,最终造成受托方大额损失。

4、报关行和仓储的潜在风险。进口业务中,报关行和仓库的选择至关重要。大部分仓库地点和货物保管人都是由委托方指定或者介绍给受托方选择,有的仓库所有人与仓库使用人(即货物保管人)之间是租赁关系,且双方注册资本小,即使发现货物被盗,受托方也无法追偿。委托方往往利用受托方、报关行和仓库的疏忽从中渔利,例如利用自己控制的仓库把货提走,或与仓库共同串谋把货借走,并向货物保管人签发承担一切风险的声明,或者干脆直接从报关行手中接货等。由于受托方根本不了解报关行和仓库的实力和背景,也给业务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治理措施

1、牢固树立正确的经营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经营发展理念是实现企业安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确保业务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充分了解客户,熟悉市场和产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并将风险设定在企业自身可控范围之内,不片面追求“做大做强”,以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员风险防控是建立防控体系的重中之重。首先是领导要重视建立人员防控体系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人才是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第一要素。其次是严格筛选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队伍, 避免盲目引进那些不断跳槽的业务员。在进出口贸易工作中,业务员是实现销售收入的主力军,同时又是外贸战线最大的流动大军。有的业务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从内控制度执行较好的公司跳槽到内控执行较差的公司,在自己获得实惠的同时把风险全部转嫁给了公司。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3

【关键词】 物资采购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控制活动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提交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有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虽然在2004年9月,COSO委员会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八个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将内部控制上升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但就目前来说,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比之前的内部控制概念有三点发展: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对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下面首先介绍这五要素,然后基于这五要素框架进行分析。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其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是所有控制方式与方法赖以生存与运行的环境。它对于塑造企业文化、提供纪律约束机制和影响员工控制意识有重要作用。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有四个方面:企业人员的操作、价值观及能力;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险;管理阶层的授权方式及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最高当局及董事会对单位管理关注的焦点及指引的方向等。

2、风险评估

每个单位均应评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不同风险。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各不同阶层的目标必须保持一致性。风险评估是指辨认并分析影响目标达成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是决定应如何管理的基础。由于经济、业务、主管机关和营运环境不断变化,风险也随变化而来,因此辨认并处理这些风险自然就有必要。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确保管理阶层指令实现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单位各阶层和各种职能均参与不同的控制活动,如核准、授权、调节、审核营业绩效、保证资产安全、职能分工等等。由于单位性质、规模、组织方式等不同,其控制也有所不同。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

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而评估内控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持续监督、个别评估及综合监督来完成的。持续监督发生在经营过程中,包括例行管理、监督活动以及职工为履行其职务所采取的行为。个别评估的范围和频率取决于风险的评估和持续监督程序的有效性。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估一起进行,称为综合监督。内控缺陷应向上汇报,而且重大事件要报告给最高管理层或董事会。

二、案例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情况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五要素,我们来分析下案例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绩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完善建议。

1、案例公司物资内控现状

目前案例公司采购业务流程完全采用SEM系统,应用内容包括设计、生产、现场管理、物资采购、物流配送、安全、质量及售后服务、外协外包、财务、资金管理和组织人事管理等主营业务,还包括档案、文控、法务、企业标准、知识产权等其他支撑业务。具体从设计研究院采购指令的下达,到生产管理部采购计划和订货清单的完成,系统电子传递到配套部业务员,由其制定订货方案,经过分管领导审核之后,再将订货方案报企划部组织的计划与价格审查小组进行审查。通过审价后,业务员根据订货方案进行系统电子审批。按照审批权限,各级领导完成电子审批。完成电子审批后,合同管理员根据合同性质和金额不同,将合同提交相关人员签字。法律顾问室接到提交的合同文本后进行审查,通过后加盖合同印章。合同生效后,业务员做好采购物资的验收入库。业务员按照合同条款及公司规定履行付款申请,经过分管领导对付款项目进行审批,再由业务员提交付款单,办理付款事项。然后业务员持续跟踪落实合同执行情况,更新合同台账,确保采购物资按计划到货。物资采购过程完全实现电子化信息传递。

2、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在物资采购流程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要素框架,这些问题主要是“控制活动”方面的。

(1)配套部统管原材料采购和仓储业务,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2)订货申请单由物资采购电子系统自动编号,保持编号的连续性,但是订货单即采购指令(POR)由SEM系统作电子存放,不打印成纸质文档。入库单由业务员自行归档,二年以内存放在配套部,二年以上存放在集配中心仓库中,缺乏集中管理。(3)质量检验由品质保证部把关,在入库验收及建造过程中对质量问题进行认定,但并没有全面地将入库检验质量结果与相应的供应商评价相联系,而且没有统计质检数据。(4)入库单有连续编号(由物资采购电子系统自动生成),质检单却没有与之对应的编号,只是按照整个项目完成后,由品质保证部按照检验项目归档,只有项目序号,没有验收单的统一编号。(5)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验收记录都只填写《采购产品进厂进箱验收记录》。表格中有采购员、编号项目,但抽查中发现有未填写的情况。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只在配套部、供应商、品质保证部三方之间解决,缺乏逐级上报的规定机制。(6)供应商只按年限分为临时、正式的客户,临时供应商的考察期为一年。分类标准没有更加细致,因而尚未编制明确的制度规定或说明,以对各类供应商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预付款比例政策。(7)资财部很少不定期抽查仓库在库物资。盘点制度中缺乏对账及核对差异调整的会计程序和实物处理程序的规定。(8)没有建立全面的对采购后评估程序及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

3、改进物资采购内控的措施

针对案例公司的上述问题,主要有这些方面的改进建议。(1)明确划分采购部内原材料采购和仓储业务的职责,以避免资产管理失控的风险。(2)订货单即采购指令(POR)按照规定打印成纸质文档,集中归档。采购管理部综合管理员应当监督各采购业务负责人,按照归档制度确定归档频率,将相关单据连续归档。(3)结合质检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生成的供应商入库检验质量结果方面的资料,纳入到采购后评价体系中。(4)建立和入库单相对应的连续编号的入库质检单。(5)严格按照记录要求每项填写。按是否合格分开记录,并且建立按照问题大小逐级上报各个管理部门的规定。(6)预付款比例应与供应商评估结果相对应,对各类供应商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预付款政策。(7)财务要加强和各仓库进行对账,年中盘点的时间应由资财部进行不定期抽查。盘点中对于原因清楚的差异,由财务出具账务处理意见,由采购部出具实务处理意见,根据重要性水平,分别报相关副总及总经理审批。(8)公司应当根据评估及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缺陷和改进建议,并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然后按照编号逐条督办落实。

三、进一步改进企业物资内部控制的建议

根据《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要素框架,本文认为,企业加强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至少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善控制环境

(1)要通过提升人员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来强化控制环境的安全性。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了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所以,企业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职员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担任的工作做到最好。(2)要强化全员对内控的认识。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较多地强调业务发展,一味追求经济目标的实现,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内部管理。

2、完善组织控制

(1)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即经营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但要注重把握两点:一是在决策层内部应有的明确的透明度、合理的权利分割与牵制。二是决策过程中应有的科学程序以及决策与管理体系中应有的结构层次。(2)决策一旦作出,其执行过程也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相互监督和制约。比如采购决策和具体执行采购的人要分离。

3、加强企业内部稽核

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是否能做好,持续监督非常重要。必须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避免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很多案例表明,一些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没有严格执行制度。

反过来,监督过程也能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指出方向。事实上,各行业以及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各企业要切实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内控制度,否则制度与执行实际情况的矛盾会影响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周天雪: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 钱屹俊: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现代商业,2009(1)、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4

关键词:数据挖掘;银行业;数据仓库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2010年度科研项目(104572117)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一、数据挖掘的相关概念简述

(一)数据挖掘简介。从技术角度看,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所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简言之,数据挖掘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

(二)数据挖掘的主要步骤

1、问题定义。数据挖掘是指在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令人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哪种信息是我们感兴趣的,就成了数据挖掘的首要问题。

2、数据准备。数据准备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即数据选取、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变换。数据选取的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从原始数据库中抽取一组数据。数据预处理一般包括消除噪声、消除重复记录、完成数据类型的转换等。数据变换的目的是消减数据的维数,即从初始特征中找出真正有用的特征。

3、数据挖掘。根据对问题的定义明确挖掘的任务或目的,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发现或序列模式发现等。

4、结果解释和评估。数据挖掘的结果有些是有实际意义的,而有些是没有意义的,或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这就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

5、分析决策。数据挖掘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决策。决策者可以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竞争策略等。

总之,以上步骤不是一次完成的,可能其中某些步骤或者全部要反复进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功能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前瞻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五类功能:

1、自动预测。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自动在大型数据仓库中寻找到预测性信息。过去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地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例如,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使用过去有关信用卡促销的数据来寻找未来信用卡消费中能使银行获取最大盈利的客户。

2、分析关联。数据关联是指数据仓库中存在着某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因果关联。分析是否关联的目的是找出数据仓库中隐藏的关联网。有时并不知道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关联函数,即使知道也是不确定的,因此由分析数据关联度而生成的规则是具有可信度的,是有价值的知识。

3、划分聚类。数据仓库中的记录可被划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即聚类。应用聚类技术可以增强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概念描述和偏差分析的先决条件。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聚类技术的核心是,在划分对象时不仅考虑对象之间的距离,还要求划分出的类具有某种内涵描述,从而避免了传统技术的某些片面性。

4、概念描述。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生成一个类的特征性描述只涉及该类对象中所有对象的共性。生成区别性描述的方法很多,如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

5、偏差检测。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仓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往往包含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银行业中应用的主要方面

(一)风险管理。数据挖掘在银行业的重要应用之一是风险管理,如信用风险评估。可通过构建信用评级模型,评估贷款申请人或信用卡申请人的风险。对于银行账户的信用评估,可采用直观量化的评分技术。以信用评分为例,通过由数据挖掘模型确定的权重,给每项申请的各指标打分,加总得到该申请人的信用评分情况。银行根据信用评分决定是否接受申请,确定信用额度。通过数据挖掘,还可以侦查异常的信用卡使用情况,确定极端客户的消费行为。通过建立信用欺诈模型,帮助银行发现具有潜在欺诈性的事件,开展欺诈侦查分析,预防和控制资金非法流失。

(二)客户管理。在银行客户管理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用到数据挖掘技术。

1、获取客户。发现和开拓新客户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至关重要。通过探索性的数据挖掘方法,如自动探测聚类和购物篮分析,可以用来找出客户数据库中的特征,预测对于银行营销活动的响应率。可以把客户进行聚类分析,让其自然分群,通过对客户的服务收入、风险、成本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预测和优化,找到新的可赢利目标客户。

2、保留客户。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流失客户的特征后,银行可以在具有相似特征的客户未流失之前,采取额外增值服务、特殊待遇和激励忠诚度等措施保留客户。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预测哪些客户将停止使用银行的信用卡,而转用竞争对手的卡。银行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持这些客户的信任。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识别导致客户转移的关联因子,用模式找出当前客户中相似的可能转移者,通过孤立点分析法可以发现客户的异常行为,从而使银行避免不必要的客户流失。数据挖掘工具,还可以对大量的客户资料进行分析,建立数据模型,确定客户的交易习惯、交易额度和交易频率,分析客户对某个产品的忠诚程度、持久性等,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以提高客户忠诚度。

3、优化客户服务。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服务的质量是关系到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客户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是取得客户信任的重要手段。如,通过分析客户对产品的应用频率、持续性等指标来判别客户的忠诚度,通过交易数据的详细分析来鉴别哪些是银行希望保持的客户。找到重点客户后,银行就能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范明,孟小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5

关键词:艺术品;质押贷款;关键环节

艺术品质押贷款就是贷款人通过质押方式,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以借款人拥有的艺术品质押物发放的贷款。

艺术品质押贷款与传统的质押贷款有很大区别,传统质押贷款主要为纸质文件,可以简单交由银行统一入库保存;而艺术品质押因其质押物的多样性,可能为书画、陶瓷、玉器珠宝等,则需要特定的仓储管理。艺术品质押贷款估值也与传统的质押贷款估值不同,除一般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外,还需要有专家对拟质押的艺术品进行鉴伪和评估,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艺术品质押物的处置变现环节中,质押物能否像其他质押物一样快速变现,化解风险,获得经营收益,也是银行最担心的部分。下面针对艺术品质押贷款流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进行讨论。

1质押艺术品的估值

目前,艺术品的估值主要依赖于现实市场价格的预估。画廊和艺术家手中直接购买是在一级市场的主要成交方式,交易价格主要是买卖双方议价,但是这种议价也可能存在水分,不能作为估值依据。通过拍卖渠道即二级市场成交时,主要是通过竞价拍卖的形式成交的,但是我国的拍卖行操作缺少监管,对于艺术品价格的把握不准确,存在人为抬高拍卖价格等因素,因此给出的价格也不能完全参考。

2质押艺术品的仓储

艺术品办理质押贷款后,该质押物如何存储呢?这或许是每个金融机构办理质押贷款都将面临的问题。面对艺术品,尤其是价值高的艺术品,不能像普通的质押凭证一样随意摆放在库房中,简单堆砌管理,其对仓储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2、1仓储的条件

艺术品其实很娇贵,因为温湿度和仓储环境控制不好就会使其严重受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合理安排各类作品的存放方式是关键。

2、2仓储的空间利用率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仓库是建在艺术机构经营场所中,或者艺术家自己工作室中,金融机构的保管箱及仓库中很少有足够的仓储空间对质押的艺术品进行管理。

3质押艺术品的处置变现

随着艺术品收藏的盛行,艺术品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到底能值多少钱,给予多少贷款金额,也是银行最关心的问题。而且,当艺术品变成了银行的质押物,一旦出现风险,需要银行进行处置变现的时候,质押物的流动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质押的艺术品不仅要卖得出、易变现,更要卖得快,银行才能从风险经营中获利。然而,如何将质押的艺术品处置变现呢?存在哪些难题?

首先,艺术品变现价格难以确定。目前,艺术品市场缺少相关的权威机构对艺术品价值进行鉴定与评估,使得价值无法确定或是鉴定混乱,艺术品交易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变现难或者变现时间长的问题出现。其次,变现的途径有局限性。像陶瓷、钱币、翡翠等一些藏品的二级市场并不完善,给收藏品的变现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4问题的解决办法

4、1估值问题

艺术品价格和估值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艺术品自身价值,如一个黄金工艺酒杯本身的价值及其作为工艺品的价值;第二,即时市场价格,包括附加值,如该黄金工艺酒杯的出土年份、稀缺性、保存完好的程度而带来的附加价值。根据艺术品获得途径的不同,估值方式也不相同。由拍卖所得的艺术品,可以参考拍卖价格及上手成交价格,并比照作者当年作品成交价格进行对比。如申请人自身收藏所得,则需要金融机构自有的专家评估组或者委托外部评估机构对艺术品进行鉴伪及估值,并与典当及拍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艺术品作回购估价;如艺术家为自身作品办理质押,也需要金融机构自身专家组和外部评估机构对艺术品进行估值,并与典当及拍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艺术品作回购估价。

4、2仓储问题

艺术品的仓储目前是个大难题,各家开办艺术品质押贷款的银行目前也无法独立完成严格的艺术品仓储管理。因为艺术品除了与其他日常质押品管理有相同的需求外,其占地面积大,品种多,对温度湿度要求高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首先,分类管理。艺术品的仓储一定要进行分类,平面的、立体的、各种材质的需要分类管理,对特殊的艺术品要进行特殊分类管理,单独存放。如果是平面类的作品,如水彩画,国画等,可以用悬挂和分类摆放的方式进行保存。而立体或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如雕塑和玉器等艺术品,除非单独安排仓库储存,否则得根据仓库存放作品的实际情况来分类安排。其次,艺术品的养护。一般仓储中的防火、防水基本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艺术品忌水,但是除了一般的洪水和其他漏水等情况,艺术品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高温、干燥和潮湿都会对艺术品造成损害。最好的湿度条件是在45%~50%,最好的温度条件是在18℃~23℃。对于防火,我们都知道,一般储存货物的仓库都安装了探测器,出现险情的时候,会自动喷出防火气体或者液体。但是储存艺术品的仓库中,只能用不掺加任何化学物质无害于艺术品的防火气体,这对防火也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专业仓储公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艺术品对仓储的要求较高,一般的仓储条件无法满足专业的保管和维护需求,所以当艺术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专业的仓储公司必须出现在艺术品流通环节中。

4、3处置变现问题

作为质押物的艺术品核心应该是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所以该艺术品不仅要买得进,更要卖得出,而且最好能够快速买卖。不过作为一种投资,艺术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流通性不强,那么该如何让质押的艺术品变现不再难呢?第一,实时掌握艺术品市场的成交规则、动态,积极与拍卖行、典当行以及画廊等终端机构沟通,并采取再保险及回购等合作方式,化解风险。第二,建立互联网沟通机制。除了实体市场,网络平台是近年来艺术品交易的一种新兴方式,可通过建立网上交流机制互通有无,并进行网上拍卖。第三,规范艺术品监管。例如,规范艺术品经营交易场所,建立健全艺术品鉴定及定价机制,打击售假贩假保证各种艺术品交易渠道的通畅等。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仓单质押;融资;风险管理

1引言

自1999年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仓单质押以来,该业务在国内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仓单质押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的困境,物流企业作为中间方可解决信用体系不健全造成的银企矛盾,但是仓单质押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未形成标准的业务流程及成熟的风险规避措施,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

2仓单质押业务概述

仓单质押业务是指融资企业把货物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融资企业凭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向银行贷款,银行根据仓单名下货物的价值向该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融资企业偿还相应款项后方可提货,此间银行对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物流企业负责监管货物,这是一项以仓储监管为基础的服务于银企的物流增值服务。

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金融服务可以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仓单质押可以缓解融资企业的资金占用,加速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这种变现快风险低的金融产品形成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放贷风险;物流企业作为中间方起着资源整合的作用增加了仓储附加值,作为银企共同信任的第三方,融入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更易与合作方形成战略关系,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3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分析

仓单质押涉及较多操作环节,此外市场环境以及物流企业、融资企业的运营状况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物流企业在开展此项业务时面临较大风险,必须加以识别防范方能促进该业务的开展。

3、1物流企业内部风险

3、1、1质押物风险

(1)若物流企业不具备良好的估值技术,不能很好的预测质押物价值及其变动趋势,将会面临质押物评估价值过高带来风险:(2)质押物种类繁多,变现能力、市场价格波动、易储存性、质量等差异较大,如果质押物选择不当其价值在设定质权后大幅下降将带来较大风险:(3)质押物在不同企业流转情况复杂,很有可能面临权属不清的纠纷:(4)物流企业负有监管责任,如果监管期间质押物损毁、被盗或融资企业非法提取,物流企业未及时采取措施或者通知银行停止放贷将给自身和银行带来风险。

3、1、2仓单管理不规范风险

仓单作为业务开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没有统一格式,操作不规范,例如以入库单质押,提货单提货,记载事项可能不全,也大大增加了银行识别的难度:仓单可能遗失而被其他企业冒名使用,或者融资企业可能使用变造、伪造的仓单进行贷款或者提货从而使物流企业陷入纠纷造成损失。

3、1、3操作风险

缺乏合理的岗位职责分工、规范的业务操作标准、顺畅的内部业务流程等,都会造成质押物和仓单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操作风险。特别是动态质押过程中物料频繁出入库,操作难度加大,如果员工素质低或不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未对出入库的物料进行质量、数量等方面的核查,造成在库价值在规定的价值以下或者融资企业以次充好,都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

3、2物流企业外部风险

3、2、1融资企业资信风险

如果货主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较差,就可能不按要求使用所贷款项、不按期还贷,或提供虚假信息骗贷、动态质押提货时以次充好,或重复质押,物流企业作为融资企业的连带责任人,将面临不可估量的风险。

3、2、2仓单质押业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目前该业务只能参照民法、合同法、担保法等,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仓单的内容、签发、背书等。对仓单的效力也存在争议,部分认为仓单作为要式合同,只有签发仓单仓储协议才成立;部分认为仓单只是仓储协议的一种证明。此外仓储环节物流企业并没有义务必须对货物进行验收,由此质押业务中若货物存在问题将给物流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2、3银企信息沟通不畅带来的风险

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的平台,很容易因信息不对称出现导致信息失真,使得物流企业处于银行的监管之外发生操作风险。

4仓单质押的风险控制

4、1加强质押物的审核监管

(1)谨慎选择质押物,检查购货合同发票付款单等确认其所有权,质押物应不易变质易于长期储存、市场需求大价格波动小易变现、价值明确,形成一套规范的估值体系:(2)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库流程、仓单管理操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等,对质押物进行实时监管定期盘点,货主提货要经银行的同意;(3)加强动态监控,当质押物价格下跌时,设置预警并要求融资企业提供担保或者补充质押物。

4、2栏裆蠛巳谧势笠档淖市

(1)经营能力: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周转率最好大于行业平均水平:(2)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不易过高,资产报酬率最好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考虑流动比率、资产结构、利润率等指标:(3)企业信用:应考察融资企业还贷情况、履约状况、上下游的评价、领导人品德等,拒绝与负面情况较多的企业合作。此外也应审核融资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银行信用等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财务状况说明等,确保企业提供的信息可靠真实。

4、3加强仓单的管理

使用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仓单,规范仓单的领用、核销等操作流程,并设置专人操作明确岗位责任。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7

关键词:存货内控;风险导向;关键控制点;职责分离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具体来讲,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存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存放地点不一,计价方法较多,容易产生舞弊行为,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建立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存货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一、存货内控现状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存货实物控制存在缺陷,存货管理制度也存在缺陷,哪里出问题,哪里补,对存货盘点制度,感觉有问题就盘,没问题就不盘,没有形成制度化,岗位职责不清晰,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控制,对其他环节往往忽视,造成大量的浪费。很多企业在采购环节,往往由一个人完成。采购价格,只有采购员一人掌握,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出库随意,接触存货人员授权不明。

(二)内部控制观念不强

内部会计控制已在企业实行,有的企业管理者仍然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增加岗位,增加成本,抓好管理制度就可以了,有了内控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管理者的这些认识,直接导致整个企业对内控重视不够,员工更不理解内控,认为有了内控增加工作的难度,变得不自由。也有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内控的重要性,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三)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应当收集相关信息,对风险进行评估,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对识别的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后,采取进一步应对策略。企业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对存货只要管住两头,哪里还会有风险,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个环节的风险。

(四)整体框架体系有缺失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大方面,企业在内控方面更多重视控制活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涉及较少,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更是缺少。存货内控作为整个内控的一部分,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不全面,设计出的存货内控就会缺失,缺少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会使存货内控带病工作,何来成效。

二、改进整体设计理念

(一)体现整个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这种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控目标可通过内控要素实现,内控要素包括5个方面。存货内控设计要融入整个体系,不可孤立。这样才能使存货内控运行良好,效果明显,达到目的。

(二)以风险导向为基点

风险管理成为组织管理的关键所在。存货的交易数量庞大,存货项目的种类繁多,存货计价方法多样化,业务复杂,涉及环节较多,占资产比重大,存货放置地点不同,实物控制不便。由于存货的这些特点,增加了存货管理中的风险。风险点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的控制点。企业对存货面临的各种风险,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别;对识别的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主要风险点,风险点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的控制点;对分析出的重点控制风险,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应对策略。

(三)充分考虑企业具体情况

内部控制涉及范围大,内容多,人员多,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存货内控制度。针对关键控制点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岗位

,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理清关键控制点

企业存货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对存货业务运用流程图法,列表法等进行全面梳理,理清各个环节,找出关键控制点,与风险评估与应对相结合,设计出存货内部控制。存货关键控制点主要有采购,验收,仓储,发出,盘点。采购环节关键控制点主要有采购计划,请购,确定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供应过程管理。验收环节关键控制点主要有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记录。仓储环节关键控制点主要有设立存放区域,保管方法,接触存货人员授权,建立台账,信息化系统。发出环节关键控制点主要有领用审批,消耗定额,销售单,存货计价。盘点环节关键控制点主要有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盘点报告。

三、具体设计措施

(一)采购环节

生产计划部门可根据销售预测、库存情况,制订采购计划,经过审批后,严格执行。由存货具体使用人提出申请,填制请购单,计划内的采购,严格按照计划进度由采购部执行,对于零星物资,经部门主管审批,财务部门同意后,由采购部直接执行,对于紧急需求可办理特批手续执行。采购部门根据收到的请购单,编制订购单,并连续编号。企业评估小组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评估时可从信誉、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经营状况进行,确定供应商名单,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价格及付款方面的优惠,不可由采购部门、请购部门直接确定。对重大采购项目企业可采用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根据批准的订购单,及时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签订符合国家法规的采购合同,对签订的重大采购合同,要组织技术、财务、法律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评审。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采取跟踪制度,获取供货质量、价格、及时性、出现异议的解决信息,对供应商适时评估,完善供应商信息库。

(二)验收环节

存货验收是按照验收标准,验收程序进行。外购存货首先检查采购合同、收料单、供货企业提供的材料证明、合格证、运单、提供通知单等原始单据与收到的货物是否相符,其次,检查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单中的交货日期是否一致,再者,对收到的货物进行数量、技术规格复核和质量检验,最后,对于经验收合格的货物办理入库手续。对于不合格的货物,应及时办理退货、换货或索赔。验收部门建立台账,做好验收记录。

(三)仓储环节

设立仓储区域,对接触存货人员授权,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建立存货明细账,根据入库单、出库单、退库单分别登记供货单位、领用单位、出入库日期、出入库数量、存放地点等祥细信息,按照存货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经常巡查存货状况,安装摄像头监管存货,用erp系统对存货实施适时管理。与财务部门、验收部门、领用部门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四)发出环节

存货发出分两种情况:一是生产领用,二是销售出库。

对于生产领用,制订消耗定额,按照定额和计划实施双重控制,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填写一式多联的出库单,由部门领导、生产部按照定额、计划、库存情况审批,经批准的出库单交给仓储部门,仓储部门审核无误后,严格按照出库单上的内容发料,当面点清,领料人办理签字手续,将出库单分别传递给生产,财务部门,登记台账,对于超出定额或计划的领料,应经过更高级别领导特批,否则不预发料。

对于销售出库,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订货单、销售发票或赊销审批单编制销售通知单,销售通知单由特别授权人员签字审批,仓储部门收到销售通知单后,审核手续是否齐全,关注销售的真实性,审核后按照销售通知单内容填写出库单,发货,当面点清,经办人签字,将出库单分别传递给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登记台账。

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单位情况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五)盘点环节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清查。成立盘点小组,制定合理的存货盘点计划,确定合理的盘点流程,仓储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共同参与,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关注存货的完整性,存货的状况,做好盘点记录,编制盘点表,对账实不符问题,查清原因,经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仓单质押;风险防范

仓单质押融资warehouse receipt financing是指申请人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银行指定仓储公司(以下简称仓储方),并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在银行进行质押,作为融资担保,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申请人提供的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仓单,在学理解释上是指仓储方签发给存储人或货物所有人的记载仓储货物的惟一合法的物权凭证,仓单持有人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仓储货物。我国现行合同法以及物权法还没有对仓单给予明确的法律定义,但《合同法》第386条规定了仓单的内容要件。因此,现实中仓单格式与内容多自行设计,且容易与传统的入库单、提货单混淆。

仓单质押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物权法第223条以及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内容,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多为债权实现的一种担保手段。当前,银行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就建立在仓单的质押担保权能之上,其核心在于担保人以在库动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作为质押物担保借款人向银行的借款,仓储物流企业经银行审核授权后,以第三方的身份对担保人仓单项下的在库动产承担监管责任,受银行委托监管服务,对质押物进行库存监管。

一、仓单质押融资的操作风险

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仓单质押是物流业、企业、银行三方实现共赢的新兴服务项目,由于存在仓库和银行、货主企业之间委托三方的关系,物流企业实施仓单质押业务也存在许多潜在风险。除了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外,主要的操作风险包括:

(一)客户资信风险

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和商品来源的合法性,对物流企业来说都是潜在的风险。一个拥有着优秀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信用的企业将明显降低仓单质押业务开展的风险。客户资信风险主要指对出质企业的资信审查因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资信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在与出质企业的信贷交易过程中,出质企业拥有自己盈利水平、质押物合法性与质量状况等方面的更多、更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银行与物流企业不拥有此类信息,处于信息劣势地位。银行是仓单质押业务中的资金输出方,物流企业需要对出质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仓单质押业务大部分的风险集中在银行与物流企业这一边。其风险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果出质企业存在故意隐瞒或欺骗,银行与物流企业难于判断与知晓企业所提供的企业经营状况和物品信息的真伪,一旦对出质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评估出现失误,就可能造成银行和物流企业财货两空的局面。

(二)质押物监管风险

质押物监管风险属于物流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由于物流企业是仓单的出具者,负有无条件根据仓单交付货物的义务,所以必须保证实际货物的数量或价值与仓单完全符合。许多物流企业仓库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如果操作不够规范又缺乏完善的监控技术手段和措施,势必导致质押物损毁或丢失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内部人员作案私自允许提单的风险。

(三)质押商品的风险

出质企业为了更多地获得贷款,刻意虚报、高报质押物的价值,而物流企业由于自身经验能力的原因对其市场上的真正价值难以判断,也不能准确预测质押物的价格变动趋势,或者因轻信出质企业一方之词以致评估结果失真,对质押物高估的情形就成为仓单质押业务的核心风险。该风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质押物的选择风险。质押商品的种类要有一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来做仓单质押,商品在某段时间的价格涨跌幅度和质量的稳定状况都是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要选择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品种,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同时要考察质押货物来源的合法性,对于走私物品和违禁物品要及时举报。二是,质押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做质押物,所选择的质押物价值不稳定,其价格和质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其变现能力弱,这样也会在实行质权时导致损失。三是,质押物的质押率确定风险。由于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很难对不同资信的出质企业使用不同的质押率。如果质押率过高,就会造成出质企业还贷不积极;如果质押率过低,又会挫伤企业参与仓单质押业务的积极性。

(四)仓单的风险

仓单是质押贷款和提货的凭证,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证券。虽然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仓单上必须记载的内容,但目前我国使用的仓单还是由各家仓库自行设计,形式不统一,因此出现对仓单难以识别的情况,加大对仓单管理的难度。所以仓单制作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其唯一性,严厉杜绝用假仓单到银行骗贷,以及一张仓单多次接待的事情发生。同时还要注意提单风险。

二、仓单质押融资操作风险的防范

(一)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

由于仓单质押业务涉及到物流企业、出质企业和银行三方的利益,因此要有一套严谨、完善的操作程序,这样可均衡参与融资的三方利益,减少风险。

出质企业(借款人)首先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账户监管协议》;物流企业、出质企业和银行签订《仓储协议》;同时物流企业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出质企业按照约定数量送货到指定的仓库,物流企业接到通知后,经验货确认后开立专用仓单;出质企业当场对专用仓单作质押背书,由物流企业签章后,出质企业交付银行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

银行审核后,签署贷款合同和仓单质押合同,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出质企业在银行开立的监管账户。

贷款期内实现正常销售时,货款全额划入监管账户,银行按约定,根据到账金额开具分提单给出质企业,物流企业按约定要求核实后发货;贷款到期归还后,余款可由出质企业(借款人)自行支配。从上述操作程序中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和银行、出质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委托关系,一种是作为银行的人,监管出质企业在仓库中存储货物的种类、品种和数量等;另一种是作为出质企业的人管理仓库中出质企业的货物,包括管理货物的进出库,确保仓储货物的安全、防潮、防霉等。

(二)考察客户(出质企业)资信风险

在对出质企业的资信审查中,真实信息难以获得一直是其弱点,但从目前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产销供应链当中,特别是一些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大型物流企业,掌握着大量行业的交易信息,对出质企业的物流信息有着详细、动态的了解,因此能够在这些企业内部的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对出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的判断,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在选择客户时一定要谨慎,要重点考察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是否正常的最直接指标是主营业务的增长率,因此选择客户的主营业务增长率要大于零,最好大于该行业的平均增长率。再者,还要考察客户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0%左右是企业财务状况稳健的表现,但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提高,这无疑增大了企业的破产风险,因此选择客户的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除经济实力外,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履约的必备条件。评估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主要依据担保对象的历史履约情况和履约意愿来判断,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应调查客户偿还债务的历史情况,其次,分析客户在以往的履约中所表现的履约能力,最后,应调查客户履约是处于自愿,还是被采取法律诉讼或其他行动的结果。凡有不良信用纪录的,应杜绝与其合作。

(三)严格控制对质押物的选择

质押物品种的选取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大小。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作仓单质押,仓单质押业务实质上是一种动产质押,动产质押要求质押的动产满足在一定时间内保值且易于处置的条件。另外仓库出于保管的需要,要求质押的商品易于保管,不易变质。这样,质押品的品种将受到严格控制,质押商品的种类要有一定的限制。要选择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品种,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同时还要考察货物来源的合法性,对于走私货物和违禁物品要及时举报。

可供选择的有:一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原材料,它们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涨跌幅度不大且质量稳定;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稀缺性资源,这类商品不会出现很大的价值波动,是理想的质押品种;三是信用好、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好、变现能力强的生产企业的产成品。

(四)质押物价值评估风险

风险防范主要是选好企业和质押物品的变现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本身的信用和受监管货物是否足值,质押物价值核定以全国市场价为主,采取库存和价格走势综合分析,互联网搭建信息咨询平台,期货市场报价,现货交易发票价等手段确定,价格咨询每日进行,在市场预警系统显示价格超越核定升跌幅度较大时,将及时调整,虽然质押贷款的质押物涵盖范围广阔,但金融机构一般不接受变现能力差、市场前景不明、质量恶劣、销售渠道狭窄、市场价格透明度不高、质量管理标准不规范、价格变动幅度过大的质押物,仓储融资质押贷款相对于其他贷款,其风险来源不同,但只要建立严格、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其风险是能够得到合理控制的,始终贯彻的一条原则是:“人在货在钱就在!”。

对质押物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是因为在仓单质押期限内,质押物的价格判断不准和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损失。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在仓单质押业务中,我们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功能来构建质押物价值评估风险控制机制。

1、期货价格对质押物价格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规范化的市场和公平竞争形成的期货价格,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未来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可以给物流企业提供未来某一阶段的合理预期价格,为质押物的价格和质押率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物流企业可以借鉴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来办理仓单质押,使质押物的价格具有前瞻性,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企业价格评估的风险。如果质押物的现价与期货价格偏离较远,则能说明质押物存在价格风险:如果期货价格偏低,则可能意味着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不大,质押物价格有可能下跌,物流企业在确定质押物和质押率时要慎重;如期货价格很高,说明未来现货价格也趋涨,则物流企业可以大胆地选择此货物作为质押物,并可以给予较高的质押率。

2、套期保值功能规避价格变动风险

随着期货交易的产生和发展,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结合,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调节机制,使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亏损的风险,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对企业开展仓单质押业务。仓单质押是在对质押物预期价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风险发生时主要依靠质押物在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来获得补偿的一项融资服务,其价格风险的绝大部分可以通过期货合约转移到大量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中去。

目前,国内金融业实施的是分业经营制度,法律上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期货市场是限制的,贷款人不论是银行还是其它金融机构一般在期货市场不便拥有交易席位。物流企业作为承担连带责任方,可经过银行授权在期货市场开设交易席位。出质企业在申请仓单质押贷款前,物流企业可以要求出质企业对价格风险波动较大的质押物进行套期保值,并通过提高质押率等优惠措施鼓励出质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委托物流企业办理,可以节省交易成本,也便于操作。仓单质押贷款审批通过后,出质企业将期货合约过户到物流企业在期货市场的交易席位。出质企业通过套期保值锁定了生产成本或经营利润,故出质企业不必担心质押物价格的波动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也不必为质押物价格的下跌而追加保证金,从而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套期保值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防止了出质企业参与投机的风险。通过让出质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就相当于稳定了其违约成本,并确保其额度在贷款本金和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利润总和之上;从另一方面讲,套期保值锁定了出质企业的经营利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仓单质押业务的成功。

(五)加强对仓单的管理

虽然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仓单上必须记载的内容:存货人的名称(姓名)和住所、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件数和标记、仓储物的损耗标准、储存场所、储存期间、仓储费、仓储货物保险情况、填发人、填发地点和填发时间。但目前我国使用的仓单还是由各家仓库自己设计的,形式很不统一,因此要对仓单进行科学的管理,使用固定的格式,按规定方式印刷;同时派专人对仓单进行管理,严防操作失误和内部人员作案,保证仓单的真实性、惟一性和有效性。

此外,要注意提货单风险。目前大多由出质企业和银行开提货单,要逐步转向仓单提货。由出质企业与银行共开提货单的,要在合同中注明仓单无提货功能。同时要有鉴别提货单真伪的措施。对于同一仓单项下的货物在不同时间提取的情况,要依据出质企业和银行共同签署的“专用仓单分提单”释放,同时按照仓单编号、日期、金额等要素登记明细台账,每释放一笔,就要在相应仓单下做销账记录,直至销售完成为止。

(六)加强对质押物的监督管理

由于物流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量的信息技术被采用以提高该行业的效率和质量。在2007年获准通过的《通用仓储等级》中国国家标准中也提出了信息系统方面的要求,要求三星级以上的仓库都应具有库存范围内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提供电子数据交换的能力。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物流工作仍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特别是仓储环节的工作。因此在物流企业参与仓单质押业务时,仓储环节就成了其薄弱环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项开始走向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在质押物监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应用RFID技术的仓库中,质押物的出/入库可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在出/入库门都设有门禁系统,无指令的质押物出/入库都会自动报警。物流企业在仓单质押业务中使用RFI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仓库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降低质押物的监管风险;对于滚动提单的质押物,还可以做到先进先出,减少因过久滞压而造成的损失。

物流企业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一般要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对质押货物的保管负责,丢失或损坏由物流企业承担责任。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履行对银行的承诺,物流企业要加强对质押货物的监管,保证仓单与货物货单一致,手续完备,货物完好无损。

(七)购买保险

根据货物性质及实际操作需要,最好向指定的保险公司申请办理仓储货物的保险,确保仓储货物出现损毁时,保险公司可以赔偿。

参考文献

[1]李小飞、论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M]、中国学术杂志电子出版社,2008、

[2]孙虹、仓单质押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经济师,2007(11)、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教育科研总结(精选8篇)
  • 下一篇:文化园参观活动策划(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