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 激发 反思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倡导全民族读书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这需要政府的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能够做的是完善自我,完善学生。阅读是解决语文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灵丹妙药。当一个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之后,那他的语文素养日积月累,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我对五年级三班进行了激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在研究中有许多收获,现作如下反思:

1、注重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如何培养兴趣呢?这并不是喊几句口号、逼着看几本书就能培养的。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很多方面的知识。

对老师来说,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要做好他们阅读情况的摸底工作,制定相关的措施,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兴趣。设立名字牌立在每个孩子的座位上,让他们自己学着读同学的名字与他人交流是第一课。由于这是实实在在的在身边的的事,孩子们会有兴趣读。接下去的日子,老师要尽量讲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听或读些优美的文章,并告诉他们这是哪本书上得来的,由于故事好听、文章好听,孩子很容易发生兴趣的迁移,觉得书本还是美的,还是有趣的,培养了最初的一些阅读兴趣。还有两条原则需要遵循:①低段学生刚开始阅读,不宜规定太多、限制太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会造成压力,影响阅读兴趣,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随便翻翻中爱上书;②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对他们稍微好点的行为、有进步的地方都要善于发现、善于表扬,多些表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孩子们觉得不读书是不对的,应该爱读书,从而保护少数爱书者的阅读自尊心,扩大他们的队伍。

对家长来说,虽然有的是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缺陷,不能陪着孩子一起看书,但起码要关注他们的阅读情况,从言语上鼓励表扬孩子,从行动上尽可能的多买书,买各类的书,不应把目标只盯着分数,给孩子一片自由轻松的阅读空间。

2、尽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学校首先开设大量的语文活动课,尽量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还把每年的四月份当做"读书月",在这一个月里要求能有大量的集中时间来进行阅读,力求给全校师生一种信息、一种观念:读书是重要的,我们要抓紧时间读一切好书。其次要求各教师把课外阅读做为一项家庭作业提上日程,让学生回家每天读点书,先强制实施,再力求习惯成自然,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家里,家长也尽可能地监督孩子的阅读,做好饭后睡前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有条件的家庭每个星期还尽量抽出一天做为家庭读书日,全家人一起读书看报,交流检查。尽量给孩子大量的、充分的阅读时间,避免在电视和玩上投入太多的时间。

3、策略指导

读书想事半功倍是需要方法的。而事实上许多学生看书效率不好是由于方法不对,而方法不对,效果不好也会影响读书兴趣形成恶性循环。社会和学校有责任给小学生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四月读书月"倡议书中,学校对读书方法和培养读书习惯提出了许多意见,如读书勤动笔墨,札记要经常翻阅;做笔记、写批语、写读后感、眉批间注,加强交流切磋;加强略读、精读和浏览等方法的指导。这些要求落实到个人,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3、1 赏析片断,学习方法。在班级的语文活动课上,除了自由看书,我还常常会在黑板上摘抄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片断,如白居易的一些关于江南的诗词,如女作家冰心的一些散文片断等,对于这些他们可以有感情朗读,可以交流自己的情感体会,也可以诉说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可以仿写练写,只要他们能说出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而不管内容、方法。文章美、方式活、气氛好,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自由的、体面的、斯文的、活泼的,因此也是最开心和最喜欢的,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许多关于精读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感情朗读增强理解、可以仿写练写、也可以写批注摘录。而对于自己泛读的一些书籍,我则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只要求摘抄好词好句,还要求摘整节整段,甚至整篇的文章,然后在上面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字、词、句,力求达到完整,避免字、词、句与文章割裂,从而打破整体语境。这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敏感度。

3、2 遵循阅读规律,循序渐进。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进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译等心智技能,以及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各种意向活动,都是具有调节促进作用的各种心理因素,它们交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渐进的认知过程,成为决定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所以,能够准确地把握多种阅读心理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阅读认知心理过程,对于提高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水平,改善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微的状况,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年段有各年段的阅读规律和阅读心理特点,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社会生活情况、生活经历等情况后,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社会交往广、语言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推荐读点比较深沉的含有一定人文意义的文章,写些相关的读后感和做些摘录。而一些理解能力差、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则推荐一些写景的美文或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先慢慢培养兴趣,再养成习惯,切不可拔苗助长,把他们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4、家校互动,共同关注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2

一、课前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前阅读,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创设情境。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的同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化学问题或探究几个有明显现象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阅读环境,提高他们阅读课本的兴趣,并使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其次,要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要求。明确提出阅读中要解决的问题,刚开始,可将这些问题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形成习惯后,可将阅读提纲提供给学生。等到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直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最后,还要加强检查,以提高阅读的预期效果,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此,教师要亲自逐一地检查,以防学生蒙混过关。以后慢慢的通过同学相互检查、自查、抽查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阅读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

首先,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和步骤。我的做法是让学生采用模仿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学到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先示范,再领读,进而剖析课本中的化学概念或原理或工艺流程。读书时提出大量的问题,边读书边思考,通过联想相关的知识及知识点间的联系,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结果――有光亮的银镜生成,但对银氨溶液如何制取及为什么要这样制取就非常模糊。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教会学生做到读而思、读而记、读而联想、读而总结。

其次,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一是眼看,二是脑想,三是笔写,四是卡片记录,也就是经常所说的“脑读书”,“眼读书”,“笔读书”。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笔记本上;把知识的网络记录在笔记本上;把必会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听课和复习时就有了目标。让学生把不会的知识内容随时反馈给老师,在上课时统一解决或由学生讲解或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课后阅读注重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课后阅读是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总结归纳。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本和课堂笔记,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并且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发散,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单元后,必须对单元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概括总结,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对学生归纳总结的笔记本要认真阅读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课后阅读,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课外阅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良好;学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09-1、5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写字、识字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二、使用工具书的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辞典、各种专业辞典等,如《唐诗鉴赏辞典》、《学生作文辞海》等,有条件的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种必备的工具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惯。

三、倾听、交流的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就需要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这样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四、质疑问难的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五、勤于朗读背诵的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我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朗读、背诵的佳话,特别是明末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七录七焚”的故事尤为著名。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惯不可。这样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惯。

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惯。列宁读书,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在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光读书笔记就写了60多万字;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七、勤于动笔的惯

平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腈,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八、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惯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4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县教育局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方案为基础,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营造“书香校园”,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为学校内涵发展增设平台。二、目标与要求实施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三、方法与措施: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5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3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2本图书,订阅1份报刊(必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幅字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 “班级阅读之星”、 “诗词诵读大王”、“小书法家”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 阅读 读书笔记 有效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说起。而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电视、广播、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的日益增多,他们更喜欢听声音、看图象。此外,青少年的心日益浮躁,也更急功近利。因此,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读书,许多学生已经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状况下,要求他们去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就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记读书笔记的目的:积累语言,通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素材,为日后自己写作做准备;积累思想,记录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把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于原文,同时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出处、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2、提纲式

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3、提要式

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

三、布置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的阅读……”这就意味着各个学段教师可以因时制定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

1、第一阶段

“厚积才能薄发”,在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但每天的摘抄不能少于300字,并且要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不得不去大量翻阅报刊书籍。而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的要求使得他们也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找本好词好句好段字典进行摘抄以应付差事。阅读的开始是被动的,但我相信大量的阅读总会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当他们把摘抄当作每天的作业,主动、自觉地去关注各种信息并摘抄在本上时,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精神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2、第二阶段

(1)摘抄整篇文章

语文阅读体系庞杂,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当摘抄仅仅停留在自主摘抄阶段时,那么学生获得的积累也只是支离破碎,摘抄的价值也荡然无存。此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像先前一样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转而摘抄整篇的文章,从而获得完整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2)仿写句子

摘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积累能够化为己用。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3、第三阶段:列提纲,举例子,引名言

此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要求他们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我们的要求是各五个),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再次明确了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并学会有效地搜集处理整合信息。

4、第四阶段:写心得

阅读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的时候一定注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议论,无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抄”,而且要“思”。久而久之,思维、品评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而创作的能力的培养也一起尽在不言中。

四、教师的督导作用

1、及时检查

“万事开头难”,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教师一定要按时、及时检查,起到监督、督促作用。行动是学习的保障,对于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的初中学生,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逼着他们去读书学习。虽然很被动,但这将会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2、教师的引导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而课内阅读又影响着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推荐与引导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向。例如,我们在讲《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在谈到人与自然作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时,有意识提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随后的几晚,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两本书做了读书笔记,更有同学在写心得体会时引用了海明威的名言“英雄,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来作结,精辟而又有力。

3、教师的评价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以至于失去了阅读的有效性。

我喜欢看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不管是摘抄还是心得体会,我都会借此与学生对话,语言尽量温情,以肯定赞扬为主,赞美他们选材的用心、眼光的独到、欣赏水平的高超、思维的活跃,甚至是字迹的工整,谢谢他们带给我的美的享受。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读书笔记都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然后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相信他们下次会做得更好。还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评价下,少了批评,多了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长,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写得更认真了,阅读也变得更主动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勤做读书笔记是开展有效阅读重要途径之一,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鹤明、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教师之友,1998,(05)、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性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应受到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语文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让学生汲取知识,养成正确、健康高尚的思想素质,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生要读得多而博,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其中课外的阅读尤其显得重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中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笔者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使学生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和坚持性较弱,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又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得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的指导。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爱护书本的习惯

学生领来、买来或借来课外书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书包上书皮,并告诉学生要保持书本的干净、整洁;看到什么地方暂停时,应该用夹书签或夹纸条做记号,不能随手折个角作数;当书破损时,要求学生修补好图书,逐渐养成学生爱护书本的意识。

2、养成有选择的阅读习惯

学生养成有选择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因为面对出版物中鱼目混珠、美丑同在的状况,一定要认真审慎地选读品位高、质量好的书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再说,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确有限,实在不容随意耗费。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择优阅读。

3、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阅读时记笔记,才有利于将手脑活动与思、看、忆配合在一起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引导学生摘录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简短书评乃至心得体会,此外还需要把作者的姓名、书名或篇名、出版的时间地点记清楚,以便日后查找。对于初学,当然不能求其周密深至,但是敷衍了事的弊病必须从头开始就戒除,每抄一条,每写一段,总得让他们说得出个所以然来。这样成了习惯,终身写作读书笔记,便将受用无穷。

4、养成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的习惯

如读《水浒》,因为分量太多,时间不够,不能通体阅读,只好选它的一部分,如写林冲或武松的几回。要知道哪几回是写林冲或武松的,也得先看目录。所以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的习惯非常重要。

二、在课外阅读的不同阶段,教师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

1、每日一句: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阅读面是丰富多彩的,收获也是多彩多姿的。但每个人的阅读收获相对集体而言,总是有限的,如果将个人的收获变成集体的收获,那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每日一句”的形式就是在教室黑板上专门辟出一角专栏,让学生按学号的顺序,每天轮流在“每日一句”栏内摘录一句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便于积累。

2、每日一记:这是学生课外阅读初期的基本工作,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便于积累知识,突出重点,同时记录“每日一句”的内容。老师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记录本定期检查(每周一次),及时反馈信息,对记录详尽认真及方法得当的学生给予表扬。在理解性阅读阶段,必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思考多提问,并且要求每人备一本质疑本子,每天至少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

3、每周一会:要求学生在自愿结合,分组阅读的基础上,各阅读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周或两周定期开一次小会。通过每周一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4、每学期一展:学生可带家长自愿参加阅读展览,邀请老师当评委,也允许其他班上的同学参观,参加者自选一本读过的书,用图画、手工等方法表达自己的理解,向参观者介绍这本书。这个阅读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五花八门,若干教师组成评比团,评比时一边看展品,一边向作者提问,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展品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优胜者可得奖杯或奖章。

三、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在课外阅读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目标的实施,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与配各已经日趋完善,我们要让那些有益健康的图书,刊物切实发挥作用,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向学生推荐借阅的图书,每人每学期不少于5本,每学期读书笔记不少于20篇,利用好课外活动时间,定期定时到阅览室开展兴趣读书活动,给学生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每个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快乐自由的读书中成长与成才。

四、调动学生自愿订阅少儿刊物的积极性

每年都要在家长的合作下,自愿订阅一部分少儿刊物。老师要当好家长与学生的参谋,让学生征订的刊物具有实用性,可读性,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借鉴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之,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贵在坚持,要有恒心,有毅力,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大胆改革创新,想方设法把学生引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王国中,让学生爱读、会读、多读、读好,在阅读中开拓视野,求实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总之,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还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对待,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厚积而薄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7

最能致远是书香,书香校园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是校园文化的集中显现。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力争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创建特色学校,使我校的办学层次上一个新的台阶。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无书卷之气,自然难以厚积薄发领悟学科之妙趣要义,自然难以游刃有余体验课堂教学之酣畅淋漓”。通过读书活动提升师生文化素质,在全体师生中掀起读书高潮,不断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学校不断进步的灵魂,学习是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营建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我们以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在学校形成读书热潮。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逐步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为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三、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四、阅读书目

校长室向全校学生和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推荐的书目中包括文学经典、思想修养、文学艺术、教师技能、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书籍,推荐的书籍可以到图书馆借阅。

(一)教师阅读书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书目

2、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

3、有关成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教师心理及其它有关成人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书籍,如:《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者:[美]彼得•圣吉上海三联书店;《学会宽容》作者:苏隶东中国民航出版社。

(二)学生阅读书目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严文井童话》《叶圣陶童话》《张天翼童话》《爱的教育》《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寄小读者》《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汤姆•索娅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木偶奇遇记》《西湖民间故事》《调皮的日子》《丛林奇谈》《非法智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五、学习形式

开展读书活动可采取自由结合或个人自学的形式,学生可按班级、年级组织学习,教师也可按年级组、教研组进行集体学习。

六、具体实施办法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要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充分发挥图书室、图书角的阵地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并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开设阅读课,制定阅读课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及考评方案,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一)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

一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20首;

二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4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

并为学期末的经典诵读比赛做好准备。

(2)必读书目---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4本;

坚持写读书笔记,学期末举行读书笔记评比。

(3)充分利用好开方式阅览区,每个阅览区设立一个专门的负责班级,全部图书实行开放架管理,读者可以自行选书在区阅览,或到负责班级处办理借书手续。

(二)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1)通过开展读书日活动,全面推动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

(2)图书室根据新教育文库推荐的书目,凭借我校图书室已有的图书,每月作好一期新书介绍工作,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图书管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每日的图书借阅工作,以确保读书活动的正常开展。

(3)认真上好阅读课,午间休息时间为学生读书时间,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业学习环境,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4)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不得少于100册,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5)每个学生都要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根据阅读主题自己动手制作剪报,中、高年级的孩子则是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读书笔记,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精美的小插图。班级或学校将开展相关的评比、展览活动,使阅读记录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6)与大队部结合,充分发挥小红花广播的作用,开展“好书介绍”、“读书笔记活动”“读书小博士”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7)学校教科室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的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8)学校将对各班的阅读标兵,不仅给以必要的表彰,而且还组织这些孩子到书店去,为学校购置书籍。这样做一是让孩子们可以购回他们自已想看爱看的书目,更是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浓烈的阅读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与书籍走得更近,更易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阅读场”。

(9)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考级,并颁发奖证。

(三)、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及措施:

(1)鼓励教师多读书,我们将举办购书活动:组织教师去书店购书。

(2)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4-5本教育论著。

(3)每位教师根据每月校长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写教学随笔,以此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活,反思自己的教育片断。写的方式自选,可在教育在线书香世界中开个人主题贴,也可写在教科室统一的笔记本中。

(4)继续举办全体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在交流中不断形成教师读书的文化氛围,丰富经验,提高新教育的实施能力。

工程力学读书笔记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良好 学习习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中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各种专业辞典等,如《唐诗鉴赏辞典》、《学生作文辞海》等,有条件的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种必备的工具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3、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 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5、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我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朗读、背诵的佳话,特别是明末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七录七焚”的故事尤为著名。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这样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6、读书看报的习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2篇)
  • 下一篇:教师心得随笔400字(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