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计划及相关工作的编制、汇总、上报;(2)负责规划发展、通信信息、化工、环保、计量检测、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管理;(3)负责施工图的收发登记和工程资料的收集、归类、汇总存档;(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协助在建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协调办理地方相关项目建设手续;(5)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月度平衡会议材料审查上报;(6)负责工程资金的付款计划及申请审查、登记工作;(7)负责工程部工资、考勤、接待、车辆、费用管理等项内部事务工作;(8)参与月度工程资金的审查上报工作。
2、矿建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矿建工程专业工作的协调管理;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开拓方案、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2)组织办理矿建工程开工、合同审查、工程量验收以及矿井竣工验收等项工作;(3)协调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5)参与矿建工程的计划编制和招标;(6)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矿建专业工作;(7)负责矿井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3、土建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土建工程设计催办、设计变更、施工图到位、技术交底会审以及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土建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参加工程量验收以及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参与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和工程招标;(7)参加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7)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土建专业工作;(8)负责土建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4、机电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组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量验收、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负责机电、设备安装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设备材料招标以及工程招标;(7)参加设备及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工作;(8)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机电专业工作;(9)负责矿井建设相关专业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Tong Fei
Abstract: This file is the carrier of the heritage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the contact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ies, and municipal public works especially important file, not only about the use now, but also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maintenanc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roads, bridges, squares, tunnels, modifications, drainage, water supply, gas supply, heat supply, sewage treatment,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and other projects within the city limits, and variety、 Finishing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ta is a tedious and plex work from the collection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project to the pletion of the project after finishing last the preparation of a booklet, need to do a good job in every detail, in order to produce a plete set of pletion data、
Key words: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whole process; technical information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日益增多,整体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随之带来了城建档案工作发展迅猛,城建档案的体系已经形成,档案的利用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上海档案局工作时就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综观城市发展史,任何一个城市无不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过程。我国城市建设历史悠久,内容广泛,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局限,人们从事建设活动,其技术、技能的传播是延续是靠工匠们口传身授进行,即使形成了少量关于城建档案的记载,大部分还是没有保存下来,有的只能在历史典籍中找到零星记录。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和责任用现代化的方式记载城建档案。
1、市政公用工程城建档案的内容和城建档案员
1、1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1997年12月23日建设部第61号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以及2001年7月4日建设部第90号令第2条明确: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1、2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范围。城建档案的范围是由城建档案这个概念的外延所决定的,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专业档案都属于城建档案,也就是说城市建设有关的活动,其形成的档案原则上都属于城建档案范围,市政公用工程是典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档案也是城建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建档案的分类中,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归属于“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类,其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煤气、热力、电力、电信工程档案等。
1、3 城建档案管理员。《江苏省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从事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取得上岗资格”。因城建档案员多分散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企事业单位,江苏省建设主管部门每年组织数次“城建档案管理员”资格考试,规范对档案管理员的考核与管理。
2、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
2、1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活动中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工程项目发包、承包和监理等单位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应当明确收集、编制、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责任、要求等内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编制、移交建设工程竣工图及其他建设工程档案。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并在竣工验收前移交建设单位。
2、2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形成与法定要求程序
(1)城建档案报建登记:建设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应当到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报建并登记。江苏省的管理要求是建设厅印发《城建档案报送责任书》,要求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登记,签订责任书,报建设工程档案的报建登记作为一项行政审批事项。
(2)城建档案的专项验收:即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提请所在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建设工程档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核发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取得认可文件后,建设单位方可组织正式竣工验收,否则不能进行正式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4、档案员在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标准
4、1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填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找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审核的手续。
(3)分类存放各种资料:为了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常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就按照档案馆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竣工档案检查清单顺序分类归档;对于施工中与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来往资料虽不归档,也应分类整理;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
4、2 工程开工后应着手的工作。
(1)原材料送检: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2)可进行的收集工作: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4、3 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会购进各种材料,就需要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
(2)填报资料: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需填写监理规范用表,如报验申请表、隐蔽记录与检验批、测量记录、砼浇注记录等。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不同的监理对资料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填写报验资料前应积极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填写。隐蔽记录与检验批应写明具体部位,这样便于日后整理资料时更清晰、直观;其内容应符合实际,不能照搬。
(3)收集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工程质量保证材料,70%的试验报告为自检报告,30%为见证取样报告,由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出据,这30%为强制规定,在进入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相应的试验,需要熟悉各种试验,试验完成后的试验报告应收集完整,跟资料中的桩号、时间、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合,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不仅相符,汇总和评定记录也需要根据试验报告进行填写。
4、4 工程接近尾声时可提前进行的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1)汇总资料:检查报验资料中有无报漏、书写错误等情况;将所有原材料分类汇总,压实度、弯沉值、试块等试验资料进行汇总。检验批表的点数汇总并计算填写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所有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都在这3种表格中得以充分反映,完成后需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盖章手续。
(2)复印装订:复印所需的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监理与设计只看不存档),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需用牛皮纸装订,送档案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
(3)竣工图的编制要求:竣工图与施工技术资料、设计变更、洽商等一一对应,市政工程图纸一般为电脑出图,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必须标明变更、修改的依据,凡施工图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有重大改变。就应重新绘制竣工图,不得使用计算机出图的复印件,竣工图还需加盖竣工图章。
(4)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放入竣工资料中,基本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
5、市政公用档案的移交与管理
在诸项管理中,档案的移交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市政公用工程的档案登记还是专项验收制度,都是围绕档案移交服务的。档案的移交是保证集中统一管理最重要的制度,其具体内容是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规定时间内,必须向所在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工程档案资料。
新年伊始,我有幸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市政公司的一员,由于是首次接触市政工程资料员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处于边工作边学习的状况,但我一定会凭着我的责任心以及对工作的热忱,尽心尽力做好这项工作。
本年度我的主要工作计划:
一、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资料必须相关单位签字、盖章、审核。
2、分类存放各种资料
为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所有的资料按路段、分类别设立专门的档案盒,每个盒子都贴上明确的案卷脊背,方便查找。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
3、积极配合各部门或个人对资料的借、查工作,做到对资料情况心知肚明,在档案内里有他们所要资料的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内为他们拿到,如果没有所要查找的资料,也给予他们明确的答复,没有。对资料的借阅、领取做好详细的登记台帐,防止档案室的资料在借阅的过程中丢失。
二、工程开工后的工作
1、原材料送检
开工时原材料必须送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检验,取现场有代表性的土样送实验室做击实试验,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同时进行的收集工作
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三、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
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收集施工过程中购进的各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每种材料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要有28天强度的出厂检验单;钢材的标识、规格与出厂合格证相符。
2、填报资料
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填写监理规范用表。
3、收集试验报告
需要熟悉各种试验,试验完成后的试验报告应收集完整,跟资料中的桩号、时间、混凝土浇筑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合。
四、工程接近尾声时提前进行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1、汇总资料
检查报验资料中有无报漏、书写错误等情况;将所有工序评定表的点数汇总并计算填写工序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完成后需监理及业主方签字盖章。将所有施工技术、质量保证、评定资料和竣工图按顺序整理、汇总到一起。
2、复印装订
复印所需的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需用牛皮纸装订,送档案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且档案馆对竣工固有特殊要求,编制竣工图目录,有监理盖章。
3、竣工图的编制
竣工图画出所有变更内容,如实反映竣工后的现状,道路所处地段若有大型设施的也须标注,完成后加盖竣工图章,签字手续完备。
五、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
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放入竣工资料中。
资料员工作计划范文2
一、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资料必须相关单位签字、盖章、审核。收集工程开工的前期资料,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组织设计、安全方案、监理规划及细则。
2、分类存放各种资料
为便于日后资料的整理,在平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所有的资料按施工阶段、分类别设立专门的档案盒,每个盒子都贴上明确的案卷脊背,方便查找。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
3、积极配合各部门或个人对资料的借、查工作,做到对资料情况心知肚明,在档案内里有他们所要资料的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内为他们拿到,如果没有所要查找的资料,也给予他们明确的答复,没有。对资料的借阅、领取做好详细的登记台帐,防止档案室的资料在借阅的过程中丢失。
4、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及专业素质,认真查阅相关专业的考试信息,在这一年内至少拿到一个专业技术资质本。
二、工程开工后的工作
1、原材料检验
开工时原材料必须送乌海市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检验,进场材料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检验报告方可进行使用,并及时收集、归档。
2、同时进行的收集工作
将工程测量记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地基勘探报告与开工报告归档、整理。
三、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
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收集施工过程中购进的各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每种材料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要有28天强度的出厂检验单;钢材的标识、规格与出厂合格证相符。
2、填报资料
按照规范规定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填写、报送。
四、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
1、对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及监理单位的监理细则进行认真阅读,落实是否按相关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及监督管理,并且仔细阅读相关分部工程的施工验收规范,协助工程师严格控制质量关;
2、参加每天的碰头会,并对会议内容进行完整记录;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 城建档案; 全过程; 技术资料
Analysi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ist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data pilation of the municipal public works construction
Tong Fei
Abstract: This file is the carrier of the heritage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the contact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ies, and municipal public works especially important file, not only about the use now, but also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maintenanc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roads, bridges, squares, tunnels, modifications, drainage, water supply, gas supply, heat supply, sewage treatment,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and other projects within the city limits, and variety、 Finishing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ta is a tedious and plex work from the collection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project to the pletion of the project after finishing last the preparation of a booklet, need to do a good job in every detail, in order to produce a plete set of pletion data、
Key words: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whole process; technical information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日益增多,整体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随之带来了城建档案工作发展迅猛,城建档案的体系已经形成,档案的利用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同志在视察上海档案局工作时就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综观城市发展史,任何一个城市无不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过程。我国城市建设历史悠久,内容广泛,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局限,人们从事建设活动,其技术、技能的传播是延续是靠工匠们口传身授进行,即使形成了少量关于城建档案的记载,大部分还是没有保存下来,有的只能在历史典籍中找到零星记录。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和责任用现代化的方式记载城建档案。
1、市政公用工程城建档案的内容和城建档案员
1、1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1997年12月23日建设部第61号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以及2001年7月4日建设部第90号令第2条明确: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1、2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范围。城建档案的范围是由城建档案这个概念的外延所决定的,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专业档案都属于城建档案,也就是说城市建设有关的活动,其形成的档案原则上都属于城建档案范围,市政公用工程是典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档案也是城建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建档案的分类中,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归属于“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类,其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煤气、热力、电力、电信工程档案等。
1、3 城建档案管理员。《江苏省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从事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取得上岗资格”。因城建档案员多分散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企事业单位,江苏省建设主管部门每年组织数次“城建档案管理员”资格考试,规范对档案管理员的考核与管理。
2、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
2、1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活动中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工程项目发包、承包和监理等单位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应当明确收集、编制、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责任、要求等内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编制、移交建设工程竣工图及其他建设工程档案。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并在竣工验收前移交建设单位。
2、2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形成与法定要求程序
(1)城建档案报建登记:建设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应当到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报建并登记。江苏省的管理要求是建设厅印发《城建档案报送责任书》,要求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登记,签订责任书,报建设工程档案的报建登记作为一项行政审批事项。
(2)城建档案的专项验收:即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提请所在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建设工程档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核发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取得认可文件后,建设单位方可组织正式竣工验收,否则不能进行正式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4、档案员在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标准
4、1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填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找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审核的手续。
(3)分类存放各种资料:为了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常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就按照档案馆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竣工档案检查清单顺序分类归档;对于施工中与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来往资料虽不归档,也应分类整理;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
4、2 工程开工后应着手的工作。
(1)原材料送检: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2)可进行的收集工作: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4、3 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会购进各种材料,就需要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
(2)填报资料: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需填写监理规范用表,如报验申请表、隐蔽记录与检验批、测量记录、砼浇注记录等。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不同的监理对资料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填写报验资料前应积极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填写。隐蔽记录与检验批应写明具体部位,这样便于日后整理资料时更清晰、直观;其内容应符合实际,不能照搬。
(3)收集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工程质量保证材料,70%的试验报告为自检报告,30%为见证取样报告,由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出据,这30%为强制规定,在进入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相应的试验,需要熟悉各种试验,试验完成后的试验报告应收集完整,跟资料中的桩号、时间、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合,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不仅相符,汇总和评定记录也需要根据试验报告进行填写。
4、4 工程接近尾声时可提前进行的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1)汇总资料:检查报验资料中有无报漏、书写错误等情况;将所有原材料分类汇总,压实度、弯沉值、试块等试验资料进行汇总。检验批表的点数汇总并计算填写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所有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都在这3种表格中得以充分反映,完成后需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盖章手续。
(2)复印装订:复印所需的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监理与设计只看不存档),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需用牛皮纸装订,送档案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
(3)竣工图的编制要求:竣工图与施工技术资料、设计变更、洽商等一一对应,市政工程图纸一般为电脑出图,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必须标明变更、修改的依据,凡施工图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有重大改变。就应重新绘制竣工图,不得使用计算机出图的复印件,竣工图还需加盖竣工图章。
(4)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放入竣工资料中,基本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
5、市政公用档案的移交与管理
在诸项管理中,档案的移交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市政公用工程的档案登记还是专项验收制度,都是围绕档案移交服务的。档案的移交是保证集中统一管理最重要的制度,其具体内容是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规定时间内,必须向所在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工程档案资料。
建设单位是第一责任人。建设单位是项目建设的中心,因此建设单位在工程档案中处于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收集汇总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的资料,或协调调度解决档案移交问题。
各级法律、法规对城建档案的形成、保管、监定、保密、统计、利用等各个环节工作以及现代化管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城建档案工作者的标准和依据,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市政工程资料内容更加全面、完善,所以城建档案工作者要想做好档案工作,也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整理方法,使得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程震、BY投资项目管理方法与运作手段[J]、施工企业管理,2005、4
[2] 周文燕、陈辉华、刘微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 沈德、浅谈BT模式下的财务与核算[J]、隧道建设,2002、6
[4]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基础设施BOT项目指南 [M]、水利部国际司翻译,1996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要求;措施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ject schedule on time and handed over on ple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project file, the construction uni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municipal construction data management,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ata management directly reflects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of a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views on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ata management、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一、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形成与管理
1、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形成。
施工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以及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等的规定,这是资料形成的基本要求。施工资料可采用纸质载体和光盘载这两种载体形式体。施工资料的整理与汇集应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以最终实现施工资料的数字化管理,这是时展的必然方向。然而,为了明确资料中所反映的各责任人,计算机形成的施工资料尚应采用“内容打印,手工签名”的方式。施工资料的照片部分(含底片)及声像档案,应图像清晰,声音清楚,文字说明或内容准确。
2、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
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实行各级负责制,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现场施工资料管理的指导、检查、服务工作,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的管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室,逐步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明确必要的技术人员从事该项管理工作。各级职能部门及施工现场应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施工现场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资料。
施工总包单位应加强对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检查、指导,核查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并负责整理汇总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资料。各分包单位应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及时收集和整理提交总包单位。
施工资料应随工程的施工进度按工种、专业归类同步收集、整理,并保证及时、准确、真实、有效、完整,同时应做到内容填写完整真实、书写字迹端正清晰。对施工资料擅自涂改、伪造,随意抽换或损毁、丢失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施工资料的编制应不少于三套,施工企业保存一套,移交建设单位一套、挡案馆一套。
二、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总体要求
1、资料的收集、整理必须及时,资料来源必须真实、可信,资料填报必须子项齐全,应填子项不得缺漏。
2、检查验收资料应是在按要求内容进行自检的基础上,根据法定程序经有权单位审核签章后的方为有效资料。
3、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以及工程实体的检验,材料必须先试后用,违背此规定需对已用材料、已交(用)的工程实行重新检验,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视为资料不符合要求。
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必须合格,并应有出厂证明或试验单。合格证、试(检)验单或记录单的抄件(复印件),应注明原件编号及存放单位、抄件人(复印人)签字、抄件(复印)时间、抄件(复印)单位的签字和盖章。未取得试验资质的企业(指原材料厂家或分包单位),其材料试(检)验工作,必须委托法定检测单位进行。施工单位必须在原材料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备注栏内,由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批注是否可以使用及允许使用范围,并如实填写材料进场的时间、进场的数量、使用的部位和使用的数量。
4、国家标准或地方法规规定,实行见证取样的材料、构配件、工程实体检验等均必须实行见证取样、送样并签字及盖章。
5、专业标准或规范对某项试验提出的试验要求,其试验方法必须按专业标准或规范提出的试验方法进行,否则该项检(试)验应为无效检(试)验。
6、资料表中规定的责任制度,必须按规定要求该加盖公章的加盖公章,该本人签字的本人签字。签字一律不准代签,否则为虚假材料、无效材料。
7、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的,应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措施
1、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提出疑问并解决工程开工前的准备是最重要的,首先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从事不同的工作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抓住重点。
(2)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填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附七大员责任制)、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找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审核的手续。
(3)分类存放各种资料。为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就按照档案馆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竣工档案检查清单顺序分类归档;对于施工中与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来往资料虽不归档,也应分类整理;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工程资料分为施工技术管理材料、工程质量保证材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材料和竣工图四部分。道路、排水工程资料分开整理,一般道、排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材料放入排水工程资料中,但技术变更通知单、技术工作联系单、施工记录、混凝土浇注记录、技术交底记录等有道路、排水区分的分别放入道路和排水资料中。
2、工程开工后应着手的工作。
(1)原材料送检。开工时原材料必须送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检验,取现场有代表性的土样送总公司实验室做击实试验。送检应注意严把质量关,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同时可进行的收集工作。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3、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的注意事项。
(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会购进各种材料,就需要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要有28天强度的出厂检验单;钢材的标识、规格与出厂合格证相符。
(2)填报资料。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需填写监理规范用表,书写要求规范,不能涂改,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或现在常用的中性笔。监理表格一般一式三份、隐蔽记录与工序表格一式两份。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不同的监理对资料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填写报验资料前应积极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填写。
隐蔽记录与工序表应写明具体部位、工序名称、桩号、东、西侧(半幅)、南、北侧(半幅)或左、右侧(半幅),这样便于日后整理资料时更清晰、直观;其内容应符合实际,不能照搬。例如沟槽开挖工序,在冬季不应写无冻土;平基管座工序在规范中归在一起,却是不同的两道工序,且混凝土浇注时间不同,必须分开填报;填报沟槽开挖隐蔽记录时,应附沟槽开挖断面图,并标注尺寸、当开挖土质较复杂时大致标注土质;当道路中各部位的基层工序报验完毕后,未隐蔽的工序不用填写隐蔽记录,如快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面层、站、卧石、人行道步砖(面层)、预制块护坡等。
填报工序表时应注意检查项目的选择,因为规范中未包含全部的工序,遇到不同的工序时,一般选择较接近的,例如规范中路基分路床、基层、面层等,却未分快车道、非机动车道,当非机动车道需报验时跟快车道一样都套路床这一项,但检查项目却不同,非机动车道没有中线高程;工序表中填写偏差值时也应注意一些细节,例如路床中平整度这一项的偏差值为20mm,若没到施工现场去实地检测,就容易出现填写负值的错误,一般认为只要是负值就是不合格的偏差值,而用塞尺测出的读数只可能是正值,即超过20mm的读数才是不合格的偏差值;检测项目中带符号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3)收集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工程质量保证材料,70%的试验报告为自检报告,30%为见证取样报告,由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出据,这30%为强制规定,在进入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相应的试验,需要熟悉各种试验,试验完成后的试验报告应收集完整,跟资料中的桩号、时间、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合,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不仅相符,汇总和评定记录也需要根据试验报告进行填写。
4、工程接近尾声时可提前进行的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1)汇总资料。检查报验资料中有无报漏、书写错误等情况;将所有工序评定表的点数汇总并计算填写工序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所有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都在这三种表格中反映,完成后需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盖章手续。将所有施工技术、质量保证、评定资料和竣工图按城建档案馆统一的档案清单顺序整理、汇总到一起。
(2)复印装订。复印所需的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监理与设计只看不存档),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需用牛皮纸装订,送档案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且档案馆对竣工图有特殊要求,编制竣工图目录,有监理盖章。
(3)竣工图的编制要求。竣工图应画出所有变更内容,如实反映竣工后的现状,道路所处地段若有大型设施的也须标注,完成后加盖竣工图章,签字手续完备。
5、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
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放入竣工资料中,就基本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了。
总之,施工资料管理是贯穿于市政工程建设始末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与工程同步,工程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竣工后的实际情况,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各种程序责任者的签章手续必须齐全。施工单位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管理好施工资料,以达到施工资料能够真实地保证和反映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具有可预控性和可追溯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璨、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作用[J]、 科技资讯、 2010(15)
风险意识,合理的规避风险,降低施工单位的投标成本。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方针引导下以及世界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条件下,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建筑业企业在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是从承包商的角度出发研究国际工程的风险管理,并以投标阶段作为着眼点,通过投标实例来分析承包商投标阶段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安哥拉319项目投标风险分析
1、1项目概况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多万。该项目位于安哥拉南部的威拉省境内,路线全长319km,路面宽度为9m。本项目合同工期为30个月。该公路改造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清表、垃圾外运、土方回填、排水工程、砾石稳定基层、透油层、沥青双表处治面层及附属工程。
1、2项目投标风险
(1)国别风险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国际工程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背景可能给承包商带来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局稳定性、国家关系以及政策稳定性;
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实力、经济形势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构成的经济领域的可能后果。经济风险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建设成本风险及合同风险等。
3)社会和自然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①自然环境的风险,自然界气候的变化,灾害的发生和项目厂址选择,地质地基条件,水文气候条件;
②社会环境的风险,包括社会状况、宗教文化等,尤其是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治安、人文民风、种族分布、社会犯罪、流行疾病等情况。
(2)业主风险
国际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承包商能否顺利中标以及中标后能否顺利实施与业主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业主的风险主要包括业主主体资格的风险、业主资金风险、业主的资信风险、业主是否能承担相应的义务的风险。
安哥拉项目业主为安哥拉公路局,项目资金来源为安哥拉政府资金。
(3)合同风险[1]
合同条件和条款是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或每个地区的业主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或惯例会对合同条款进行明确。因此,合同条款和条件对业主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对承包商来说却存在潜在的风险。
该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合同内容错误、遗漏等的澄清、技术标准规范、文件审批、工期条款以及不可抗力。
本投标项目就是采用的南非的技术标准。施工队伍对新规范要求的适应能力对承包商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4)报价风险
1)工程量核算风险[2]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一般采用单价合同。项目招标文件通常情况下附有工程量清单,承包商按照量单填报单价,最后汇总得出总价。承包商在投标报价阶段都应复核或核算工程量清单,任何漏项或错算都可能导致承包商巨大的损失。
2)单价分析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最基本单元就是单项单价分析,国内单价通常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管理费、税费和承包商的合理利润组成。国外一般还要包括项目所在国当地海关征收的关税、设备物资运往安哥拉海运费以及清关费用等。承包商投标报价阶段单价分析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不了解计价规则而导致的缺项、漏项、计算错误、未根据项目所在国实际税种及费用种类计算税费等风险。
3)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是最常遇到的风险,几乎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例外,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为严重。有关物价上涨因素使工程转盈为亏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近两年钢材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很多项目成本大大增加。虽然承包商投标时考虑了各种物价上涨因素,但对这些因素很可能估计不足。有时合同中没有价格调整公式,或仅有外币价格调整公式。有时虽有价格调整公式,但是包含的因素不全,或有关价格指数不能反映物价上涨实际情况,或业主制动了各调价因素的系数。
4)外汇及汇率风险
工程承包中常遇到的外汇问题有:工程所在国外汇管制严格,限制承包商将外币回国,有时汇出外币用以购买材料、设备也受限制等等。如果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固定的汇率,外币的贬值也会使承包商蒙受很大损失。汇率风险对工程的影响在近两年反映得尤为突出。过去,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美元一直是对外承包工程支付货币的首选。由于国家外汇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飙升。过去一直被称为“硬币”的美元,现在成了一些项目亏损的根源。外汇和汇率对承包商来说风险很大。
(5)采购风险
公路项目中设备、材料、物资的费用在整个项目费用中大概占60%-80%,因此项目的采购对项目是否盈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本。在国际工程投标中尤其要注意主材的采购,这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的资质及能力、运输风险以及材料检验及验收风险等。
(6)施工风险
此部分考虑的施工风险主要指从投标阶段考虑的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施工组织给中标后项目实施带来的风险。
(7)分包风险
分包风险主要有承包商选择分包商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分包商本身可能出现的风险。这就会产生由于分包导致的分包商资质、分包商履约、分包商拖延工期等风险。
二、安哥拉319项目投标应对策略
2、1国别风险的应对策略
①国别风险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走向、政治变动、政策法规的调整通常不以承包商的意志为转移,承包商不能完全避免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所以,调查、预测和预防是主要的应对手段。在自然环境方面,承包商应积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情况,将实际情况与施工计划相结合,根据客观条件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对于政治、经济、政策、法规方面的风险,承包商应从宏观上多了解国际经济的走向,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研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决策能力。除此以外,还要与国家或地方政府加强沟通,保持良好关系以增强承包商的应变能力。
②重视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对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当地劳务与材料供应进行详细调查了解。考察时应核对招标文件对施工现场条件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等。
2、2业主风险的应对策略
应对业主方面的风险,承包商要多渠道地对业主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首先要着重调查业主有无合法地位,对招标工程有无招标的主体资格;建设项目是否已经批准,开工手续是否齐全;在决定投标之前,承包商必须了解业主的支付能力和支付信誉,业主拟发包工程的资金来源是否可保证资金的供给,业主与其过去的合作对象的关系及有无过分挑剔行为等,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
2、3合同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国际工程投标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合同一般条款和特殊条款条件。针对风险分析中的几个方面提出以下主要应对策略。
承包商在投标报价阶段应认真细致地研究招标文件,一旦发现招标文件中规定不明确或者错误、疏漏的地方,应当立即书面提出答疑并等待业主的澄清。如果业主在答疑文件中没有很明晰的进行澄清,则承包商在报价阶段必须将报价进行分项报价,以自身对招标文件的理解作为报价基础并做出报价说明。
2、4报价风险的应对策略
(1)报价响应及报价范围
在现场考察时,考察小组在安哥拉当地进行了人员、设备、物资及材料的询价。分别就项目部建设、运输成本、路基工程、路面基层、透层、粘层、面层、交通工程、排水工程以及其他费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了项目成本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运输费、管理费、税费、保险费、财务费等。同时也考虑资金占用成本、小型配套机具费用、设备材料短驳费用以及利润空间。并对每个子目做单价分析表。
(2)报价策略
承包商在获得招标文件后,立即成立投标小组,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工程量校核,并与程量清单中数量对比。
我们利用非洲项目的报价模式核算出安哥拉项目分部分项成本,并考虑国别差异以及费率、税费等因素得出安哥拉的最后报价。
(3)材料价格上涨
针对国际工程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首先承包商应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提高价格预测的准确度。安排专人对重要的施工材料分析价格走势,根据现有价格合理估计工程实施时的价格,有效的确定投标的材料单价;其次应争取合理的材料价格调整方法,近几年世行的招投标项目对调价公式的规定越来越详细,对调价的材料也越来越严,但是有些系数承包商可以对权重系数自由选择比例,但本项目规定不能调价;最后应加强对调价公式无法弥补的那部分价格上涨的损失进行索赔。
(4)支付与汇率
由于项目报价币种为美元,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国内采购设备、物资等均需要用人民币计算,而在安哥拉当地采购物资、材料或支付当地工人工资都可以按照当地货币宽扎或美元来结算。因为安哥拉国家对外汇的管制较严格,本项目在与业主合同澄清和谈判过程别提出将项目的预付款分两部分支付,向国内支付65%,向安哥拉项目部支付35%。另外本招标文件中,对汇率风险没有专门的规定,而近两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大幅下降,我公司特别到经济咨询公司了解并根据其制作的项目工期内的货币汇率走势分析报告,结合项目进度计划,以及合同用款估算表,将合同各个时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折现到项目投标阶段的资金时间价值,以核算项目的汇率风险,并在报价中以费率的形式考虑到总价中去。
2、5采购风险的应对策略
(1) 供应商资质及能力
l)供货商资质及能力审核
在国内设备采购过程中,公司以负责设备的副总裁牵头成立设备采购招标小组,从公司有合作经历的供应商库中选择3-4家供应商进行邀标,并对厂家的资质及生产能力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后应派代表到资质审核后的厂家进行现场考核,最后确定供应商。
安哥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及其维修保障所需的工具、设备及配件等完全要依赖进口,施工时要备足配件并配备较强的机械维修保养力量。设备选型时应尽量避免选用未经过市场检验的新产品,优先选用经受过市场考验的性能稳定的定型产品,并应考虑设备对靠近赤道地区的强烈日照引起的高温的适应能力。
本项目材料的现场采购主要是安哥拉当地的木材、路基填料、油料、砂,这方面在考察现场的时候就要确认其供应商资质以及供应能力。木材方面:首都罗安达的木材市场价为250美元/立方米。道路沿线森林密布,据向先期进场的中国同行了解,他们所用木材基本为沿线自行砍伐,根据具体情况向当地政府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安哥拉的油料对国内实行的是补贴价,柴油市场价29宽扎/升,汽油40宽扎/升,沿途供应量充足;安哥拉项目道路沿线两侧天然砂砾料和全风化砾石料广为分布,可用作路基填料,且不需专门支付资源费。
除以上材料供应充足外,其余包括沥青、水泥等材料均需从国内采购或国际市场采购,在报价阶段应充分了解国内及国际市场行情。另外本项目的机轧碎石需求量在100万吨左右,石料供应是否跟的上是本项目工期能否保障的关键。沿线仅在项目起点马塔拉处有一座采石厂,所产石料价格高昂且生产能力也不能保障施工进度,我公司准备在沿线的栋戈和库希处各设一座日生产能力不小于1000立方米的轧石厂加工项目所需的石料。
(2) 运输
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对设备、物资、材料等的采购运输要考虑一定的预留时间。选择资质等级较高的海运商,并对海运货物投保海洋运输险。对于国际市场采购的货物,尽可能采用CIF价格结算,将海洋运输的风险转移给供应商。
(3)检验及验收
承包商要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寻求合格的供货商。在大规模订货之前,应先采集样本,自身检验的同时也递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式采购,并就每一批的原材料达到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检查频率,并准备好现场检验验收的各种文件,做好设备材料现场检验验收计划,争取现场检验达到业主的满意。
2、6施工风险的应对策略
(1)施工技术风险的应对
本投标项目风险中,施工技术风险较小,
(2)施工组织风险的应对
1)由于安哥拉项目现场生产、生活资源较为匮乏,所有的物资、设备以及大部分的材料均需国外进口,所以我们要加强项目的组织,加强前后方的协调,确保项目的有序进行。
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国内保障部与现场项目经理部。国内保障部负责国内后勤保障工作并保持与现场项目经理部的密切联系。根据现场项目经理部的实际需求及时组织提供人员、物资、材料、设计、施工技术等各方面的国内保障服务,代表公司监控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向项目总指挥进行汇报,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现场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现场实施并做好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沟通协调工作。
2)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风险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部领导层遴选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建立风险信息与监控网络;根据风险管理步骤和客观需要确定议事规则或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启动指令书和程序编写格式。
2、7分包风险的应对策略
本项目拟采用的实施模式为我公司负责主体工程的实施,轧石场由国内分包队伍负责,项目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由我公司直接派遣,技术工人、普工和司机主要在安哥拉当地招聘经培训后上岗。
轧石场施工队伍我们选择了两家与我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且资质达标、诚信守约、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有素的合格分包队伍。并与之签订正规的分包合同,明确禁止其转包和再分包,项目实施时,由我公司负责其人员签证、机票以及设备的报关、运输等事宜,并加强对分包商的质量、进度、安全方面的管理,以达到项目施工的要求。
对于项目的劳务分包,应加强安哥拉当地劳务的管理,与劳务公司之间签订正规的劳务分包合同,同时也应该尊重当地劳动者的文化、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正确处理好国内人员与当地劳务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各项协调工作。
三、结论与展望
(1)本文的风险评价方法都是利用工作中的实际投标经验、国外项目施工的实际教训以及公司专家的意见。作为施工企业来讲,从来不乏专家,但这种方法还是过多的依赖于专家的经验以及专家过去承包工程的经历和对拟投标项目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人的影响因素很大,这也提出了一个判断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希望这方面的工作能获得进一步的展开;
(2)本文是研究的国际工程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而实际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是不断的变化和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随时监控项目投标阶段识别出来的风险,对发生变化的风险提出新的风险计划并反馈给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风险识别、分析、反馈的循环系统,也可以真正运用于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跨境资金;预收货款;套利;监管机制
Abstract:China,as 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capital inflow,and the abnormal and continuous cross-border capital inflow through advance payment channels for arbitrage、 This paper,using the case of Liaocheng foreign affair related advance payment arbitrage,analyzes cross-border capital characteristics,trend,and influence、 Further,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limit the cross-border capital arbitrage,to reduce its adverse affect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ross-border capital,advance payment,arbitrage,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2-0052-04
一、引言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正面临着资本流入激增的压力。2011年以来,跨境资金流入的速度和数量日渐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为地方涉外企业拓展了融资机会。异常和持续的跨境资金通过各种贸易收付汇渠道长驱直入,目的是实现套利,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发达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形形的跨境资金流入,通过各种合法程序,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大规模持续的跨境资金流入会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降低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进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抑制异常跨境资金套利的监管机制,以降低经济金融风险。本文以涉外企业预收货款套利为例,详述跨境资金流入的情形、趋势、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外汇监管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跨境资金流入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经济交往日益增多,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明显增加,长期呈现净流入态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外管局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估算,2010年我国“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当前研究文献普遍认同,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国际金融危机后期,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较快,而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慢,致使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资本的大量流入。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也是我国国内经济不平衡的表现,储蓄大于投资,导致经常项目大额顺差,国内金融服务滞后则导致了对外资过度依赖。
崔志瑞(2010)分析认为,跨境资金流入方式呈现多样化:通过投资房地产行业流入后结汇或划转至其他领域,返程投资的名义流入;通过加工贸易渠道流入境内;通过截留对外应付款,变相实现资金流入;通过收取佣金方式实现外资流入,预收货款增速加快。毕德富、刘连营(2009)认为,跨境资金的流入,既不利于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也不利于保持我国金融秩序稳定发展,更不利于维护资本项目的正常监管。
三、跨境资金流入:聊城预收货款案例
所谓涉外企业预收货款,就是货物贸易项下出口企业与外方合同约定,收汇入账时间早于出口时间的货款和合同未约定、但收汇实际入账时间早于实际出口时间的货款统称为预收货款。预收货款的主要特征是出口企业可以在出口货物之前首先得到部分或者全部货款收入,企业可以在规定的三个月期限内将货物出口,也就是说预收货款的最大合法使用期限是三个月。而在近期的外汇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预收货款占用时间过长,致使跨境资金长期滞留境内,且有的预收资金已经结汇,结汇资金的使用情况不明,即便是在境内获取暴利,也不会受到限制。
(一)预收货款形式的跨境资金套利情形
A公司是山东省聊城市辖内一家以经营轴承配件为主的进口生产企业。自2010年以来,在国家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信贷资金日趋收紧,该公司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与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相比,涉外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浸染,于是,寻求拓展融资机会的游资与急于获得资金支持的A公司一拍即合。为了先行获得生产资金,A公司于2010年1月25日与埃及客户签署了总金额为74880、00美元的销售合同,预约交货期为2010年4月下旬。2010年1月至4月,该公司分别以7笔外方预付货款的形式,共计收到预收货款74586、00美元,相当于企业的全部货款。
表1:A公司与埃及客户交易预收货款情况表
笔数 交 易 日 期(年,月,日) 金 额(美元)
第1笔 2010、1、29 9,961、2
第2笔 2010、2、5 5,961、20
第3笔 2010、2、22 3,968、20
第4笔 2010、4、30 27,394、20
第5笔 2011、1、13 9,961、20
第6笔 2011、4、1 8,590、00
第7笔 2011、4、6 8,750、00
合计 74,586、00
2011年7月,该企业以无法向外商提品质量质检书为由,携带全部相关单据向当地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退汇手续。按照现行外汇管理制度规定,对于需要办理退汇业务的企业,外汇局在审核业务的真实性后,只要企业提供了各种退赔业务所需要的如书面退赔外汇申请、出口合同、终止执行合同证明或退赔协议、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或银行出具的收汇凭证,以及加盖海关“验讫章”的核销单、加盖海关“验讫章”并注明“退运货物”字样的进口报关单(退货赔付时提供),外方要求退汇函件等相关材料,外汇局就要予以办理。尽管外汇局已经察觉到跨境资金的套利苗头,但因A公司提供了完整的退汇资料,外汇局只能为其办理该笔预收货款退汇。据调查,在长达15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出口少部分货物以外,A企业一直处于只接受外方汇款而无实际贸易背景的单方面资金流入状态,出现了明显的预收货款长期债务化倾向,企业的货物流与资金流发生严重背离。
(二)跨境资金流入呈增强趋势
类似于上述A公司的跨境资金流入现象在聊城的涉外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对聊城市辖内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调查了解,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聊城的涉外中小企业资金感到异常紧张并陷入困境,持续的紧缩政策让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雪上加霜。相比于民间高利贷融资,打预收货款套利这个外汇政策的球,更能为企业多快好省地筹集到运营资金。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其必然向可以攫取高利润市场流入,在国内外金融环境的相互影响下,预收货款套利有了生存的广阔空间。预收货款套利大致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出口产品的质量不合格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二是以错误汇款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三是以无法向外方提供有资质的产品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四是以出易合同终止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对以上预收货款的套利行为,外汇局暂无实质性的惩罚措施。2011年以来,聊城市涉外企业预收货款呈大幅增长趋势,一季度末,预收货款余额达7080、48万美元,比年初增加4141、84万美元,增长140、94%,同比增长112、52%;二季度末,预收货款余额7774、84万美元,比年初增加4836、20万美元,增长164、57%,同比增长381、88%,预收货款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
图1:聊城市涉外企业预收货款走势图
(2010年3季度―2011年2季度)
但
(
四、现行外汇管理制度与跨境资金套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斯曾经在其著作《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实绩》一书中提到:组织或企业内部的经济和政治企业家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而诉诸的种种努力是制度变迁的动力源,而制度创新降低了交易费用,允许人们从贸易中取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允许了市场的扩张。当市场环境中的某些元素不利于涉外企业获取最大收益时,企业家们必然会“对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重立契约所可能获得的益处相对比”,以此来决定获利成本,并进一步作出决策。结合制度变迁理论,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汇管理局的现行管理制度即是根据外汇业务发展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全部涉外企业)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当外汇局制定的制度有空白区和盲点时,为了获取和提高收益率,企业必然会对这些盲点和空白区加以利用。
(一)跨境资金流入监管的盲点
2011年12月1日之前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预收货款管理文件规定是:已登记预收货款项下货物报关出口和货物未出口退汇的,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或退汇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收货款注销手续。超过登记预收货款项下货物出口时间30天(含)的,应书面说明预收货款未注销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外汇局存档备查。如超出预计出口时间90天未注销,也不能说明原因的,外汇局按违规借外债处罚。现行规定是:180天以内的退汇业务由金融机构负责监管,超过180天或者无法原路退回的退汇业务,要经过外汇局进行审批。
按现行预收货款监管规定,对于企业申请的退汇业务,日期在180天以内的,只要提供书面说明预收货款未注销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就能予以办理;日期超过180天的,若能说明原因,所属外汇局也可以予以办理,这就为跨境资金留下了套利的机会和境内滞留空间。对于等米下锅的企业来说,预收货款的占比越高越好,在境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好;而对于跨境资金来说,我国肥沃的牟利土壤必然使其趋之若鹜。
(二)出口退汇监管的缺失
外汇局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中规定:企业因故申请将出口收汇退回境外的,应向外汇局说明详细情况,并按照外汇局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有关退赔外汇的相关规定办理。外汇局在审核真实性后,只要企业提供合乎规定要求的相关材料,外汇局就予以办理。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对于出口退汇业务的监管缺乏以下四种约束:
1、 出口退汇缺乏强制时间性限制。外汇局对于出口退汇时间的政策规定缺乏强制性,正常情况下,企业应当在180天以内进行退汇,但外汇局有明文规定,超过180天的退汇业务,只要企业有合规的理由,并提供齐全的退汇资料,外汇局就应为其办理退汇核准。境外异常资金可以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境内,长期滞留境内获取暴利而不会受到限制,最后通过退汇方式流出境内。
2、 出口退汇缺乏真实性审核。外汇局主要通过审核退汇申请、退汇协议及收汇凭证等企业提交的相关资料核实企业退赔业务的真实性,只要资料齐全、理由合理,外汇局就予以办理。对于企业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则难以准确认定,为境内外机构借贸易预收货款渠道出入境打开了方便之门。
3、 结汇资金缺乏合规性界定。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中规定,企业只要向银行提交出口收汇出口合同、发票、报关单等其中的任何一项单证,银行就应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货款结汇或划转至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业务。对于结汇资金的具体用途没有政策限制,企业可以根据需求自行使用,这就导致外汇局难以对已结汇资金进行非现场监管,不利于审核企业退汇资金的真实性。
4、 退汇资金缺乏流向性监管。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退汇资金只要原路退回就可以了,根本不去追究退汇资金的用途明细,导致外汇局为企业办理退汇手续后,退汇资金的流向监管缺失。
五、结论与建议
当涉外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获得更大收益而打外汇管理制度的球时,外汇管理部门就应当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构建。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涉外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紧缺状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跨境资金流动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在外汇资金跨境流动不确定性增强的局势下,如何做出恰当的政策举措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破解的难题。因此需要探索构建一个完善的政策框架,来应对跨境资金套利带来的各种风险。
(一)建立疏导监测机制
在严厉打击跨境套利资金流入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搭建政策对接三方服务平台,将外汇局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及时向银行和企业进行宣传,将银行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予以反馈,疏导外汇局、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扩大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增进三方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鼓励企业合理利用正常的跨境流入资金,引导企业及时办理预收货款合同登记和提款登记,在规定的时限内尽早从开户银行获得结汇资金;另一方面对合法合规的外汇资金流动,外汇局继续给予政策便利。
(二)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密切关注跨境资金动向,建立异常资金预警监测机制,以便及时把握外汇资金的新动向、新变化。一是优化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系统,增加预收货款超期限预警提示功能,深入评估外汇市场风险,及时拦截收到预收货款超过三个月而无实际货物贸易背景行为。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上线的数据综合利用平台,对未进入核查的异常主体进行分析排查,规范外汇指定银行和涉外企业的经营行为。三是加强预警监测分析,以日常非现场监管为基础,强化系统数据分析和比对,通过观察系统数据的历史性变化和波段性变化,总结和查找货物贸易外汇资金的走势,分析资金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因素,从中发现跨境资金的异常动向苗头,积极防范,有效应对。
(三)建立弹性监测机制
针对跨境资金套利问题,当现有的政策制度不能应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带来的压力时,就要适时推出差别对待的审慎监管措施。一是对出口退汇的时间做出合理限制,对于预收货款、错汇款等类型的退汇资金自流入境内之日起至申请退汇时间超过90天的,外汇局要对其进行现场核查,发现有违规运用资金的情况,退汇申请将予以驳回,按规定予以违规处理。二是对于无真实货物贸易背景的退汇资金,和退汇次数频繁、金额比较大的外汇资金,外汇局也要进行现场核查,并要求企业提供退汇资金的真实用途明细和真正的退汇原因资料,然后按核查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四)建立联动监测机制
将非现场检查系统、货物贸易收付汇监测系统日常核查和国际收支统计分析监测有机相结合,实现系统间的功能互补,非现场检查系统可以监测预收货款的超长期问题,货物贸易收付汇监测系统可以定期核查货物贸易的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程度,国际收支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可以监测跨境资金的变化动向。进一步完善提升系统的非现场监测功能,增加对退汇资金流向的分支监测,方便查询退汇资金用途,使整合后的系统能够实现对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异常和退汇资金流入、流出的查询统计,实现对异常跨境资金的全面监测。通过联合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线索,从而抑制和规避预收货款超期现象。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行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预收货款操作规程)[S]、2008、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修订《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操作规程》的通知[S]、2010、
第一条为了加强管理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防范风险,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中资保险公司、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
本办法所称保险外汇资金是指保险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和存入保证金的总和。
第三条保险公司从事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谨慎投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第四条保险公司从事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当遵守有关保险和外汇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遵守境外的相关法律及规定。
第五条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依法对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资格条件
第六条保险公司从事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
(二)上年末总资产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
(三)上年末外汇资金不低于1500万美元或者其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
(四)偿付能力额度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五)设有专业的资金运用部门或者相关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六)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符合《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的规定;
(七)拥有2年以上境外投资经历的专业管理人员的数量符合有关规定;
(八)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保险公司从事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当在公司上年末外汇资金余额内,向国家外汇局提出汇出境外的投资付汇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一式三份:
(一)申请书,至少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拟申请投资付汇额度以及投资计划;
(二)上一年度经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财务报表及外币资产负债表;
(三)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经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偿付能力状况报告及其说明;
(四)内设的专业资金运用部门或者相关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情况介绍;
(五)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六)从事境外投资的专业人员简历;
(七)境内托管人的有关材料和托管协议草案;
(八)境外受托人的有关材料和资产委托管理协议草案,没有境外受托人的除外;
(九)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材料。
国家外汇局应当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20日内,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决定核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核准的投资付汇额度;决定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同时抄送中国保监会。
第八条保险公司因增资扩股、海外上市等因素外汇资金增加的,可以向国家外汇局提交有关文件和材料申请增加当年的投资付汇额度。
国家外汇局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核准。
第三章投资范围和比例
第九条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限于下列投资品种或者工具:
(一)银行存款;
(二)外国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和外国公司债券;
(三)中国的政府或者企业在境外发行的债券;
(四)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
(五)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其他投资品种和工具。
前款第(一)项所称银行是指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分行和国际公认评级机构最近3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在A级或者相当于A级以上的外国银行。
前款第(二)项所称债券是指国际公认评级机构对其评级在A级或者相当于A级以上的债券。
前款第(四)项所称货币市场产品是指国际公认评级机构对其评级在AAA级或者相当于AAA级的货币市场固定收益产品。
第十条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其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险公司的可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公司上年末外汇资金余额的80%,保险公司出现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的,其可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外汇资金余额与增加资金合计的80%;
(二)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的投资付汇额度;
(三)保险公司在同一银行的存款,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投资付汇额度的30%,其在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的资金余额不受本项规定限制;
(四)除中国的政府或者企业在境外发行的债券外,保险公司投资信用评级在A级的所有债券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投资付汇额度的30%;
(五)除中国的政府或者企业在境外发行的债券外,保险公司投资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下的所有债券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投资付汇额度的70%;
(六)保险公司投资同一公司或者企业发行债券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投资付汇额度的10%;
(七)保险公司投资中国的政府或者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的投资付汇额度。
第四章投资管理
第十一条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业务应当由总公司统一进行资产战略配置,内设的专业资金运用部门或者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业务管理。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得从事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业务。
第十二条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必须依据《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制度至少应当包括投资决策流程、投资授权制度、研究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第十三条保险公司从事外汇资金境外运用,可以委托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境外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第十四条受托管理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专业投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照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可以经营资产管理业务;
(二)风险监控指标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和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三)实收资本和净资产均不低于6000万美元或者其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500亿美元或者其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
(四)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完善,最近3年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记录;
(五)具有10年以上国际资产管理业务经验,并有相应数量的专业投资人员;
(六)书面承诺在必要时,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交易情况;
(七)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金融监管部门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已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条件。
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的专业投资机构,受托管理保险外汇资金的规定,由中国保监会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保险公司委托境外受托人进行投资管理的,应当由内设的专业资金运用部门或者相关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委托事务,评价委托资产的风险状况、境外受托人的投资业绩和管理能力。
选择境外受托人管理保险外汇资金,应当充分考虑管理风险,委托管理的外汇资金应当适度分散。
第十六条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当注重在期限结构、币种结构等方面与外汇资金的负债相匹配。
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当优先购买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在境外发行的债券。
第五章资产托管
第十七条保险公司从事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当委托境内商业银行托管其境外运用的全部资产。
前款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中国境内的中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资独资银行。
第十八条作为保险公司境内托管人的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外汇指定银行资格3年以上;
(二)实收资本不低于8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资银行的外汇资本金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外国银行分行的实收资本按其总行计算;
(三)取得境内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
(四)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完善;
(五)设有专门的托管部门和相应数量熟悉全球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六)具备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系统及灾难应变机制;
(七)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记录,且其总行或者分行未受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部门的重大处罚;
(八)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外国银行分行,其总行托管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可以不受前款第(三)项规定条件的限制。
第十九条保险公司的境内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管保险公司托管的外汇资金和证券;
(二)开设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内托管账户、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
(三)办理外汇资金的汇出、汇入以及相关汇兑手续;
(四)与境外托管人共同监督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境外受托人的境外投资运作;
(五)发现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境外受托人投资指令违法、违规的,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六)监督境外托管人,确保保险外汇资金被安全托管;
(七)保存保险公司境外运用的外汇资金汇入、汇出、资金往来及证券交易的记录、凭证等相关资料,不少于15年;
(八)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业务操作规程》、《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业务操作规定》等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九)协助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检查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情况;
(十)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条保险公司的境内托管人应当按照下列要求提交有关报告:
(一)自开设保险公司的境内托管账户、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之日起5日内,报告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二)自保险公司汇出本金或者汇回本金、收益之日起2日内,向国家外汇局报告有关资金的汇出、汇入情况,并抄送中国保监会;
(三)每月结束后5日内,向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有关保险公司境内托管账户的收支情况;
(四)每一季度结束后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送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情况报表;
(五)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向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送保险公司上一年度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情况报表;
(六)发现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境外受托人投资指令违法、违规的,及时向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
(七)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报告事项。
第二十一条保险公司在收到国家外汇局有关投资付汇额度的核准文件后,应当持核准文件,与境内托管人签订托管协议,并开立境内托管账户。
第二十二条保险公司应当自境内托管账户开设之日起5日内,向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送下列文件:
(一)托管协议;
(二)境内托管人按规定监督保险公司使用境内托管账户、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的书面承诺。
托管协议必须载明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境内托管人义务,境内托管人违反上述义务,中国保监会或者国家外汇局要求保险公司更换境内托管人的,保险公司有权提前终止合同。
第二十三条下列资金属于保险公司境内托管账户的收入范围:
(一)保险公司划入的外汇资金;
(二)境外汇回的保险外汇资金;
(三)银行存款本金及利息收入;
(四)债券利息收入及卖出债券所得价款;
(五)货币市场产品的利息收入及卖出货币市场产品的所得价款;
(六)其他收入。
第二十四条下列支出属于保险公司境内托管账户的支出范围:
(一)划入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的资金;
(二)汇回保险公司的保险外汇资金
(三)银行存款;
(四)买入债券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印花税、资本利得税等税费;
(五)货币兑换费、托管费以及资产管理费;
(六)各类手续费;
(七)其他支出。
第二十五条境内托管人选择境外商业银行作为其境外托管人的,应当满足托管协议规定的条件。
境内托管人应当在境外托管人处,开设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用于与境外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之间的资金结算业务和证券托管业务。
第二十六条境内托管人应当选择满足下列条件的境外商业银行,作为其境外托管人:
(一)实收资本不低于25亿美元或者其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
(二)国际公认评级机构最近3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在A级或者相当于A级以上;
(三)具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部门认定的托管资格,或者与境内托管人具有合作关系;
(四)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完善;
(五)设有专门的托管部门,拥有相应数量熟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六)具备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系统及灾难应变机制;
(七)最近3年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无受重大处罚记录;
(八)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金融监管部门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已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九)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审慎条件。
第二十七条保险公司的境内托管人和境外托管人必须将其自有资产和受托资产严格分开,必须为不同保险公司境外运用的外汇资金分别设置账户、分别管理。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国家外汇局可以根据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调整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投资付汇额度。
第二十九条保险公司从事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不得超出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且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他人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二)洗钱;
(三)与境外受托人、境内托管人和境外托管人合谋获取非法利益;
(四)中国和境外的相关法律及规定禁止的行为。
第三十条保险公司与境外受托人、境内托管人签定相关协议时,应当明确要求境外受托人、境内托管人及时向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提供有关报表及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境内托管人提供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对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或者委托专业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十二条受托管理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商业银行,不得兼任境内托管人和境外托管人。
第三十三条保险公司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发生后5日内向国家外汇局报告:
(一)变更境外受托人、境内托管人或者境外托管人的;
(二)公司注册资本和股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涉及重大诉讼、受到重大处罚和其他重大事项的;
(四)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保险公司发生前款规定的第(一)项、第(三)项情形的,应当同时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三十四条保险公司的境内托管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发生后5日内报告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一)注册资本和股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涉及重大诉讼、受到重大处罚的;
(三)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境内托管人违反本办法和其他有关保险及外汇管理规定的,由有关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权限和监管职责给予行政处罚。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其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其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境内托管人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责令保险公司予以更换。
第三十六条受托管理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受托人违反有关规定时,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更换境外受托人。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所称上报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的材料,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三十八条保险公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运用外汇资金,参照本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第三十九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汇资金境外运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本办法所称的“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