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1

注意力不集中

王立峰(小学五年级男生的爸爸):我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偶有出彩表现,也是昙花一现。我妻子要带儿子去测智商,被我阻止,因为我看儿子挺聪明的,MP4、手机、电脑,搁他手里不出半天就摸熟了,操作比我还熟练,在电脑上玩“坦克大战”游戏,我经常输给他,他的智商肯定不会低。但我也纳闷,他的聪明怎么不用到正地方呢?

苏航(初二男生的妈妈):我儿子也是这种情况。家里的无线网络坏了,他不看说明书就能重新设置路由器;我的手机中毒了,他拿去在电脑上刷机,马上就修好了。这方面,他简直是小天才!可是,他的学习成绩却拿不出手,在班里第30名左右徘徊。老师说,这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好像有多动症。我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不是多动症。请问,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学习障碍啊?

主持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多半不是智商问题,而是孩子不爱学习、不会学习造成的——前者是学习兴趣问题,后者是学习方法问题。杜晓明女士是这方面的专家,请她为我们指点迷津。

杜晓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习障碍咨询师):聪明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不外乎四个原因,而这四个原因又是相互关联的。第一个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专心致志地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些孩子大脑反应很快,自认为很聪明,上课一听就懂,以为内容很简单,便不再专心听讲。当老师讲到关键之处,孩子走神了,没有听到,而老师不可能每次都为这些学生去重复一遍。时间一久,孩子就发现越来越听不懂了,但为时已晚。许多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做小动作,便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成为严重的学习障碍。我最近辅导的一名初一男生,很聪明,思维高度活跃,但注意力很难集中。我给他单独辅导功课,盯着他做数学练习,他都能东拉西扯,不时提出一些不相干的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移项需要改变正负号的问题,他练习了好几天却还是出错,但说起上网、玩游戏,他绝对是高手。

苏航:怎样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呢?

杜晓明:孩子的学习注意力问题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要做的,是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训练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孩子房间的布置以简洁为佳,太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越少越好。

学习耐力不够

李荣(初一女生的妈妈):我女儿在家做作业倒是挺乖的,但总是磨磨蹭蹭,每天晚上都要拖到很晚才睡觉。我想,这可能是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吧?请问杜女士,注意力集中多长时间才算合格?

何春洪(高二男生的爸爸):我儿子好像对学习兴趣不大,在家做作业敷衍了事。老师提醒我,我儿子挺聪明的,就是不用功,从来不预习功课,更不会系统总结,是导致他学习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请问,这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吧?

杜晓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就是学习的耐力不够。这是聪明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的第二个原因。孩子持续学习时间短,经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思维过程常常中断,所以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不一,小学生15分钟左右,初中生30分钟左右,高中生45分钟左右。如果孩子达不到这个标准,上课走神儿,在家做作业时左顾右盼,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或边玩手机边做作业,那就说明存在自律性缺陷。

何春洪:是什么导致孩子学习耐力不够?

杜晓明: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能被学习的内容所吸引,根本没有学进去,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

李荣:是的。那么如何改进呢?

杜晓明:有效的改进方法是引导孩子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预习的要领是找到新课的要点,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使孩子注意到新课内容与以往知识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勾画出新课知识的轮廓,然后沿着这一思路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还可以马上做一些练习来巩固。如果能做好预习并养成习惯,孩子就能在听课时保持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因而注意力集中,一般都能保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和较高的学习效率。课后总结也很重要,要领是构建知识结构,即把刚学过的知识充实到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中去,融会贯通,相互印证;同时,这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做好预习和总结,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一个明显提升,尤其是中学生。

基本功不扎实

沈宇新(初二女生的妈妈):我女儿从小就是一个机灵鬼,人见人夸。刚上小学的时候,是班里最聪明的孩子,各门功课的知识一学就会,成绩遥遥领先,可是上了初中就不灵了,考试越考越差,现在已经滑到班里30名以后了!这孩子没有早恋,也挺喜欢学习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我请教老师,老师只说她基本功不扎实,吃了好多“夹生饭”。我更不懂了,聪明孩子为什么会吃“夹生饭”?

陈英海(高一男生的爸爸):我儿子也是这样,而且我发现和他比较要好的几名男生全都是这样:越聪明,越不好好学习。其实都是小聪明,不真抓实干。

杜晓明:总想取巧,不肯做扎实的基础训练,是聪明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第三个原因。聪明的学生因为一开始学习没有障碍,一学就会,难免放松自己,以为懂了就是会了,会了就是熟练了,不肯下功夫巩固所学知识。有的聪明学生甚至从来不交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在意,总以为来得及,期末大考前努力一把就行了。殊不知,学习是知识和能力不断积累的过程,小债欠得过多,还起来照样是沉重的负担。其实,仅仅完成作业是很容易的,但要全面、深刻地掌握某一学科的内容却相当不容易,进而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就更加困难。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指望考试前突击,考试成绩还不错,但考完了,所有的内容又全都还给了老师,说白了就是用虚高的分数糊弄自己。

主持人:要杜绝这种现象,就得把功夫下在平时,狠抓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杜晓明:对。平时学习用功的学生,尽管成绩不如那些会突击的同学,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踏踏实实地取得进步。打个比方,一个人在海边行走,会在沙滩上留下一串明显的脚印,但海潮一冲,那些脚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在金属、石头上刻下的痕迹却能留存百年。此外,人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刻苦学习的学生,个人能力会不断提高。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努力发展他的才能,他的天分就会逐渐萎缩,因而很难取得好成绩;而资质平平的孩子,若能锲而不舍地努力奋斗,其才能也会不断长进,最终取得好成绩。这就是现在许多聪明孩子考不上好大学,而一些不那么聪明的孩子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根本原因。

学习主动性差

林叶翠(初三男生的妈妈):我儿子很聪明,只是不爱学习,督促紧了他用用功,我一放松他就放松,让碎了心。听别人说,有的孩子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可我总不甘心,再说,没有文凭将来怎么生活啊?

秦红彦(高二男生的妈妈):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因为总受打击吧,从爱学变得厌学,一厌学,学习成绩就更差了。这种恶性循环害死人了!我眼睁睁地看着我儿子从小学时的尖子生变成初中的中等生,再到高中的差等生!请问杜女士,有什么办法改变孩子吗?

杜晓明: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耐力差、基本功不扎实,许多聪明的孩子其实还没有摸到学习的门道,不会学,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被动状态,作业是为老师写,考试是给家长一个交代,学习中不求甚解,缺少钻研精神,也就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被动学习的效率比较低,主动学习一遍能学会的东西,被动学习需要几遍才能学会,这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和工作量,所以越不想下功夫,花的时间反而越多。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困难,成绩也越来越差。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2

现以人教版八上课本为准,将教参“运动快慢题”的参考答案简述如下,用以跟同行交流,并望得到各位师长指教。

一、没给p19、“想想议议”第3题提示:

小聪同学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50m跑成绩为8s,……他俩谁跑得快?

说明:课本p20上1行:“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上网查询可知:两个量的“比”跟“比值”的含义是不同的!故建议把速度的定义修改为:“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值叫做速度”。这样定义也跟现在使用的、2010年3月第3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本p15所述:“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通常用字母υ代表”相衔接了。

新解1:比较速度(注:p22课文“旁批”写道:“……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

υ聪=s聪/t聪=100m/17s≈5、88m/s(注:此处下角标用“1”和 “2”,担心学生分不清表示谁);

而υ明=s明/t明=50m/8s=6、25m/s>5、88m/s=υ聪(注:“>5、88m/s=υ聪”不能遗漏!这是作“答”的依据)。υ明>υ聪,小明比小聪跑得快。答:小明比小聪跑得快(注:以下“答”均省略)。

新解2:比较路程有两个形式:

(1)υ聪=s聪/t聪=100m/17s=(100/17)m/s(注:此处决不能取近似值),小聪以此速度在t小明=8s内能跑的路程:(注:这才叫“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下同):

s聪′=υ聪t明=100m/17s×8s≈47、07m

(2)υ明=s明/t明=50m/8s=6、25m/s;小明以此速度在t小聪=17s内跑的路程: s明′=υ明t聪=6、25m/s×17s=106、25m>100m= s聪! s明′>s聪,小明比小聪跑得快。

新解3:比较时间也有两个形式:

(1)υ聪=s聪/t聪=100m/17s=(100/17)m/s(注:此处也不能取近似值);

小聪以此速度跑50m所用的时间: t聪′=s明/υ聪=50m/(100/17)m/s≈8、5s>8s= t明!t聪′>t明,小明比小聪跑得快。

(2)υ明=s明/t明=50m/8s=6、25m/s;小明以此速度跑100m所用的时间: t明′=s聪/υ明=100m/6、25m/s=16s

新解4:该题若作为填空或选择题型亦可用“心算法”:比如,如果小明的速度保持不变,他跑=50m×2=100m、所用的时间=8s×2=16s8s,故知小聪比小明跑得慢。

待学生学完图像知识,还能增加一种解题方法!

教师小结:凡是需要通过计算结果、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物理问题,公式里有几个物理量,通常就会有几种解题方法或证题途径!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

二、课本p22、习题参考答案:

1题、 ……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教参答案: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按照这个规定,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来很不方便……

新解:事实证明:运用这种方法解题有时却十分快捷!例如:摘引义教版p25、例题2:郑州到上海铁路线长1000km,客车运行约需14h;若郑州到南京铁路线长700km,从郑州开出的客车须多长时间能到南京(要补写“假设客车运行速度保持不变”)?以下只用心算法:1000km要运行14h,每km要运行0、014h,700km需运行9、8h!注:9、8h不符合生活用语、要换算成9h48min!故建议教参答案最后一句应修改为:“用这种方法不太适合人们的习惯”。

4题、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表1-3所示:根据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教参答案:(1)约268 km/h;(2)列车从济南西站到南京南站运行得最快,从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得最慢。

我们认为:

(1)《旅客列车时刻表》应如右表所示: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的要求有:①知道G11次高速列车什么时刻从某站开出、什么时刻到达某站;会算出该车在这段路程上的运行时间;②会算出在这段运行时间内该车通过的路程;③运用平均速度公式,会算出该车在这段运行时间内、或通过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2)计算平均速度的难点是:运行时间=到站时刻-开车时刻=用时刻表示的运行时间,例如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运行时间=到站时刻-开车时刻=09:32-08:00=1:32,1:32是不能代入平均速度公式的!按常见的方法是:须把1:32转换成用h表示的时间:t=1:32=(1+32/60)h=(23/15)h(此处决不能算出近似值!);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3

那么,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表达“独特体验”,还是让他们循规蹈矩地接受“价值取向”呢?这两方面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教师该怎样把握?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寻找适当的平衡点,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一、鲜明取舍,培育主流的价值取向

这是一个《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师:故事读完了,读了故事,大家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狐狸和乌鸦是怎样的形象吗?

不少学生说狐狸狡猾、乌鸦爱慕虚荣等。

这时,一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这是只聪明的狐狸。你看,它多有办法啊,原来在乌鸦嘴里的肉最后让它得到了,它真会想办法,真有主意。这只狐狸多聪明啊!我喜欢这只狐狸。”

有一位同学说:“和这只愚蠢的乌鸦相比,我觉得这只狐狸特别聪明,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了自己的手里。”

(其他学生这时也颇有同感,争先恐后地说。)

师:同学们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很不错。但是,咱们再想一想,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在什么地方了?这种做法好吗?

生: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在骗小动物上了,这种做法不好。

师:狐狸的确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但是狐狸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没有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劳动上,而是用来骗人,像狐狸这种用错了地方的聪明就不再是聪明,而是令人讨厌的狡猾,狡猾是要害人害己的。所以,我们不能像狐狸那样,我们要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对人有益的方面。

语文课堂要富有活力,一定要为学生广开言路,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接纳“异口异声”。但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依托文本,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很显然,这里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是相违背的,因为这里的狐狸不只是一种自然界的动物,而是代表着社会生活中的坏人——骗子。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大胆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体验是独特的,课堂是民主、开放的,但更主要的是教师的引导也是及时恰当的。试想,如果没有老师的因势利导,在讨论狐狸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时,思想上必然引起混乱。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将无从谈起。当教师面临“这只狐狸特别聪明”这样的质疑,并且随之认同与附和的声音渐渐增多的时候,这位教师非常清醒地明白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聪明”的认识,就是“教人求真”“教人求善” “教人求美”的过程。在“真善美”的问题上,教师的立场非常坚定,没有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不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合理引导,培植真正的独特体验

这是《秦兵马俑》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面对这雄伟壮丽的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

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兵马俑了。

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

生3: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制造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

生4: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考古专家。

生5: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生6: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编者。

……

(对每种答案,教师都大加赞赏,并让同学们鼓掌表扬。)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先且不谈“面对这雄伟壮丽的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这一问题设计得恰当与否,就是其对学生回答不加辨析地一味肯定,也是很值得商榷的。这样的“独特体验”已毫无价值可言。

我们说“独特”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的可能仅仅是一般同学不易想到的,有的可能与主题关系不大,也有的可能就真的是“独特”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加以比较讨论,而不能一律加以肯定。因为如果一味地对学生加以肯定表扬,只能导致他们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这时学生往往对文本缺乏认真思考、用心揣摩,不能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很难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甚至有的缺乏对文本最起码的理解与感悟就匆匆举手发言,提出的是刁钻古怪、离题万里的问题。如果对于这样的不同体验,也总是一味地不加辨别地肯定,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不愿倾听别人的发言,总是要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随意应付等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对这些发言进行区别比较,该表扬则表扬,不该表扬的让他去思考,稍微吝啬一点使用“你真棒”,让真正的 “独特体验”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教师评价的语言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夸”,而重在“引”,在关键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完善学生的发言,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4

在这两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于两次错用关羽,且皆显示出了诸葛亮的错用人。从这说来,诸葛亮并非聪明的人,而一些古人虽都被记载为聪明的人,但其实并不一定聪明。

与诸葛亮同时期的周瑜聪资过人,帮孙权打的胜仗也不少,也同时被史书记载为聪明人,打他却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尔后含憾而死。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还能说周瑜是个聪明人吗?

答案是不能。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多了,负担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聪明的人自然就思维活跃,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错。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们那么复杂,看事情更简单些,有些忌讳、错误也就比聪明人更易避免。

而聪明人不聪明往往是他们不能善观,善用和善弃他们的聪明。

善观,即善于观察当前事件和局势,诸葛亮两次错用关羽的做法就是个实例。他明知曹操对关羽有恩,而关羽怀有还恩之心,却依然让关羽在华容道上把关。如果当时诸葛亮大观局势,观察到了这点,让关、张或关、赵二人位置互换,便可使得关羽还恩,又捉住了曹操,岂不两全其美?遗憾的是聪明的诸葛亮没有聪明地做到。

善用,即善于使用自己的聪明,在这点上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就是个例子。

福特研制出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汽车引擎,后来又推广了汽车,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汽车事实,身家亿万。福特也因此被冲昏头脑,变得骄傲自大,不汲取别人的意见,最终使得公司惨败。

如果福特能够善用聪明使头脑冷静思考,善用聪明不犯骄傲自大的忌讳、不犯错,事情也许就会从另个方向发展了。周瑜亦是如此,如其善用才智使之第一时间意识到忌与错,便可避免犯忌、犯错以至死亡了。而这聪明的二人也都没能聪明地做到。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5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6

出生在如此的顶级富豪之家,王思聪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影视作品里关于“富二代”的臆想都受到了他的嘲讽和鄙视,他甚至在微博上说:“所有《小时代》的粉丝请取消对我的关注。”生活中真实的他,是个清醒、真实、努力、尖锐,同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

关于父亲、母亲和英国

据说,王健林对这个独生子很是宠爱,用一句“怕了他”来形容他对这个儿子又爱又无奈的心情。王思聪对此表示:“我父亲确实是对我比较宽容,除了‘老来得子’的原因,这中间难免有些内疚之情,我算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

王思聪小学时,就被父母送到新加坡念书。王思聪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则都在英国完成,毕业于伦敦大学哲学系。

回忆起自己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涯,王思聪说小时候也曾羡慕过别的小孩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曾抱怨过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送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但是现在他已经完全了解父母的苦心:“如果我在父母身边长大,我还真的不敢说我能有现在这么独立,我说的独立,一方面是指生活上的独立,另一方面是指思想上的独立,而后者更为重要。”

而他的独立和“香蕉人”的身份,也让王健林常常对这个儿子感到束手无策:“他有他自己的思想,得和他讲道理,如果道理讲得比他好,他还是听的。”

或许是担心儿子没有危机感吧,王健林早早就放话:“接班我不是一定要传给他,看他,如果他出色,有能力,当然是最好的人选,如果他担不起来,也不一定要传给他,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对于选择接班人,我是很开放的,不主张一定要家族传承。”和所有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一样,王思聪是那种不愿意把父亲的名望和实力挂在嘴上并且在其庇护和指引下生活的人,但他也不否认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随和、谦让、包容、刻苦、勤奋、努力,我从小独立,一方面是因为在国外,一切都要靠自己,另一方面是有父亲做榜样。”

而关于母亲林宁,这位气质不俗的女人,身为林氏投资集团的董事长,在儿子眼里却是一个天真而单纯的存在。王思聪说,他最担心的是母亲误交损友和乱买东西。他说这话的表情,是温柔而亲昵的。和父亲的理性与严肃相比,母亲身上的天真单纯,让王思聪感到亲切和温暖,也让他屡屡产生要“提醒、保护”的欲望。虽然从小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但父母和谐的关系仍是他内心最稳定的港湾,他说:“一直到现在,父亲每天的分红都是全部交到母亲的手里。”

他爱他的父母。

真正有钱的人是不虚荣的

身为中国首富的儿子,事实上王思聪一直都很低调,万达集团的员工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董事长还有一个儿子。

真正让王思聪走到大众的视野当中的,是他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系列针对名人的抨击言论,比如他批评天后王菲:“可笑、无知、迷信、封建、丢脸。”批评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烂片!陈凯歌自从90年代初拍过几个好电影之后就屡屡拿烂作品来挑战我们观众的极限。”更嘲笑内地娱乐圈虚荣、攀比之风……

而其中让王思聪在网络一夜成名的,是他和大S的老公――俏江南集团董事汪小菲的一场骂战。起因是汪小菲的母亲――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为了平息媒体对儿子和大S的婚礼铺张浪费的传言辟谣说:“我和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先生很要好,这一次在他旗下的酒店举办婚礼,他给了我们很大的优惠。”没想到这句话惹恼了王思聪,他当即发微博,矛头直指张兰汪小菲母子:“张兰阿姨你好歹也算个知名企业家怎能随意造谣呢?你花多少钱办个婚礼不关我事,但你从未和我父亲见过面,你怎能胡说你们关系好,甚至赞助你儿子的婚礼?高调就高调呗,这本身也不是错,但你装傻啊?不还说礼金全捐吗,你给我个发票看看呗?”该微博发表后,迅速被转载上千次。

面对王思聪的炮轰,张兰很大度地打圆场:“他只是小孩子而已,我和他父亲确实不是很亲密的朋友,但大家都是做企业的,他赞助我们,对双方的企业品牌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没料到王思聪对此并不买账,再度炮轰,气得汪小菲终于在自己的微博上对王思聪爆了粗口,而王思聪也毫不示弱地回骂。于是有网友说:“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让我知道了有一个人,叫王思聪。”

王思聪微博上自我介绍只有八个字:年少轻狂,口无遮拦。而父亲王健林对此却表示忧虑,他说:“思聪有个毛病,喜欢评价别人,得罪人。我跟他说过几次,我说这个不太好。因为我历来的一个观点,说自己好可以,不要说别人坏,这是我一个人生的哲学。他年轻,对中国这个社会哲学还需要领悟。”不过后来他也做了妥协,对儿子说:“我的朋友你别骂。”但是他的朋友实在是太多了,于是又进一步妥协:“实在要骂人就别指名道姓了。”

王思聪从不避讳自己有钱,因为确实是有钱,如果还回避,那就显得虚伪了,而虚伪是为他所不屑的。他曾说过:“我交朋友从不看家世,那些富二代们都很没劲,我主要看人本身,是不是好玩,人品怎么样,有钱没钱太不重要了,反正都不如我有钱。”

他最要好的两个朋友,是英国读书时的同学,对方的家庭只是医生或老师这样的普通背景,还有个朋友是卖盗版碟的,买碟时认识,一来二去成了朋友。如今这个朋友做起了餐饮生意,王思聪和他没有生意上的来往,但给了他不少建议,如今也算是创业成功。

有钱这件事情,在王思聪眼里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和骄傲的事情,他说:“有钱是我的优势,这个是没必要回避的,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就像人长得好看就应该去拍戏,有才华就应该去写书,有钱就应该让钱发挥作用。”在王思聪看来,怎么样让自己的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才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否则,“有钱没有任何意义。”

从英国学成回国后,父亲给了王思聪5亿元,让他“练手”。这5亿元王思聪用来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投资什么样的项目?选择标准是什么?王思聪开玩笑说他每天会收到很多私信,除了要给他生孩子的,就是想跟他要投资的。而他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认识真正有想法的人、真正有创造力的人,能够生产出伟大的产品。”他首批选中了4个投资项目:环球数码、云游控股、九好集团和无锡海古德新技术有限公司。事实证明他很有眼光,这几个投资项目回报率还不错,算是小有成就,这也让父亲王健林深感欣慰:“思聪人比较聪明,就是还需要更敬业一点。”

事业小有所成,又身为首富之子,很多人好奇王思聪的私人生活将是如何奢靡。事实上他的生活简单朴素,不热衷名牌,不逛街,不瞎买,唯一的爱好是打打游戏,而且打游戏还能赚钱。他的金钱观很简单:该花的钱不心疼,不该花的钱就不花。比如在刚刚风靡全世界的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发起的“冰桶挑战”中,王思聪不但参加了挑战,还低调捐了款。后来,接受其捐款的“瓷娃娃关爱中心”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作为此次活动的中国捐款接收方,共收到大约110万元捐款,其中的100万元来自王思聪。”而这位可以不声不响拿出100万来做慈善的年轻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舍得花200元为自己买一张电脑桌――这大概是王思聪对自己金钱观的最好诠释。

“真正的有钱人是不虚荣的。”王思聪说,所以他嘲笑《小时代》这部电影,认为里面关于有钱人的种种表现,都是“作者的”。

“什么是成功?对我来说,成功不是过骄奢淫逸的生活,而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并且能通过做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能为别人造福。”王思聪说,他接下来的投资计划,是要在北京的东边建一所一流的医院。

不婚主义以及其他

对于今年刚刚26岁、长相颇为帅气的王思聪来说,毫无疑问,他是很多女孩子的梦中情人。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他在家做饭招待朋友,将一桌菜的照片发到微博里,结果三分钟内就获得一千多条评论,评论里,粉丝们纷纷赞叹他这么有钱,厨艺还如此了得,女孩子们更是一个接一个上赶子叫他老公……于是,他获得了一个绰号:国民老公。

不过一个可能要令无数女粉丝失望的现实是,王思聪是一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他之前的两任女友,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而分手。他现在的女友,刚20岁,还在读大学。对于网络上流传他喜欢“小嫩模”的传闻,他是这么解释的:“不是我喜欢年纪小的,而是吧,如果我找个二十四五岁的姑娘,和人家谈三四年恋爱,人家把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给我了,完了又不和人家结婚,那不是耽误人家吗?”

但对于孩子,王思聪一点都不排斥,“不结婚并不代表不要孩子啊。”但他又表示:“要孩子得先要确定能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你看那些90后辣妈,都什么啊!自己还没明白呢,成天还想着喝酒泡夜店呢,能对孩子负责吗!”他说这话时义愤填膺的表情,让我们相信他将来会是个好父亲,也会是个好老公――所谓的“不婚主义”,根本上,还是没有遇到自己真正想相携一生的人吧?当然这句话不能对王思聪说,否则他一定要反驳。我们更应该相信时间,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未来充满变数的大男孩来说,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从伦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王思聪,有着自己的一套清晰和坚定的思维方式,他很少受别人影响,也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年轻人的迷茫和困惑,在他身上几乎不见,他说:“别人的想法和评论改变不了我的现状,随便别人怎么说,我也无需证明给别人看。”

他唯一介意的是有人想当然地认为他的文凭是买来的,他提起这事儿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学习那么努力,成绩特别好,竟然说我的文凭是买来的!”他很骄傲于自己的智商,对需要动脑子的事情兴致勃勃,朋友们都称呼他是“爱解释的王老师”。他毫不讳言现在有的大学生太没主见:“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知道瞎起哄,被心灵鸡汤骗,被人生导师骗,看着真让人着急!”

除此之外,王思聪算得上是个有趣的人,微博粉丝过百万,他搞了个抽奖,特等奖是双人头等舱+5星级酒店长白山3日游,安慰奖是肥皂。结果一抽完奖,他的粉丝就蹭蹭往下掉,不到一百万了……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7

要问这些奇思妙想都从哪儿来,俞少聪的家长、老师、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两个字——爱玩。

当大多数孩子被家长和老师紧盯着,为考个好成绩而埋头苦读时,浙江省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学生俞少聪早已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发明小达人”。

破坏大王闯入“发明学校”

俞少聪从小就特别爱搞小破坏,把玩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家里淘汰的闹钟、遥控器等都被他拆开过。

“有一次我把爷爷的收音机拆了,被爷爷骂了一顿,还被冠以‘破坏大王’的称号。”俞少聪不好意思地说。乐此不疲的“小破坏”,培养了了他的动手能力。

“一个人遇上另一个人,喜欢上一件事情需要机缘,好像冥冥之中有人安排一样,我走上发明创新道路便是这样。”上小学时的俞少聪一直“闲不住”,父母希望有老师指导他玩出“门道”。一年级暑假,工作繁忙的父母把他送进了一个暑期托管班,就是在那里,俞少聪遇到了恩师陈欢庆。

第一次去陈欢庆任职的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参观,俞少聪就被从未见过的车、钳、铣、磨、刨等工具,以及积木、机器人、无线电这些新奇的玩意儿吸引住了。自那以后,俞少聪就“赖”上了陈欢庆,希望老师能经常带他去学校玩。陈欢庆对这个古灵精怪的孩子也十分疼爱,便一口答应了他。

“少聪非常机灵,什么事情一点就通。”有一次在陈欢庆家吃饭,俞少聪一不小心打翻了碗筷,弄得桌面一片狼藉。陈欢庆并未责备,而是借机想考一考他——能不能想出好办法,让碗在碰触时不会滑动呢?

俞少聪当即想到了洗澡时用的踏脚垫子,这种垫子放在地面上后就很难被移动。这是因为垫子下方有许多小吸盘,踩在垫子上后,小吸盘内外产生压强差,在气压的作用下垫子就不会滑动了。

能否将此原理移植一下?俞少聪很快忙活起来。他从文具店中买来6个吸盘,然后将其固定在碗的底部,再将碗放在光滑的桌面和玻璃台上进行试验,这次无论从前后还是左右进行碰触,碗都稳稳当当了。

绿色环保小达人

“环保”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被植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名高中生,俞少聪不仅将日常生活与环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身体力行,用实践证明环保的重要性。

在俞少聪眼里,环保并非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应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文明素质、一种思想和理念。平时他经常劝说爸爸妈妈少开车,以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上下班。对于家里的废弃电池、显像管、液晶屏等严重污染水土的物品,他总能坚持亲自送到各大回收点的回收箱。

2009年,杭州市少年科学院组织了一次“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科学考察活动,作为考察队的一员,俞少聪与队友来到建德市三江口考察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对生态的影响。

那时正是杭州最热的时候,天刚蒙蒙亮,俞少聪就来到考察点准备。“中午是水体调查最合适的时段。”为了得到最准确的水体数据,他顶着烈日在各考察点来回穿梭,测定水体酸碱性、溶解氧、粒子密度,观察凤眼莲的覆盖密度和长势,半天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晚上回到驻地,俞少聪又马不停蹄地研究数据。“三天的考察期结束,整个人都黑了一圈,回到家里,妈妈差点都认不出我来了。”他笑着说。

在力行环保的实践中,俞少聪爱玩的本性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他和同学一起利用太阳能发明了“太阳能电动车”,解决了太阳能电动车在充电、使用中的能源问题,这辆“太阳能电动车”还为他捧回了杭州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二等奖。后来,俞少聪进一步改良太阳能电动车,又制作了“环保型太阳能应用实验器”,斩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1年,在由环境保护部和全国人大环资委等多部委共同发起、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承办的“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中,俞少聪凭出色的表现被授予国家环保部部长签发的“全国环保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011年4月,首届杭州市十大民间环保人物评选活动中,俞少聪又荣获“杭州市民间环保达人”称号。谈及这些骄人的成绩,他微笑着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创新自有法宝

俞少聪有两大创新法宝,一是卧室里的“百宝箱”,里面填满了各式各样的发明工具;二是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平时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灵感,他都会一一记下来。

俞少聪的卧室更像一个“小车间”——各种模型、可乐瓶、硬纸板等堆满房子的一角;打开抽屉,螺丝刀、二极管等塞得满满当当。课余时间,他喜欢待在这里,摆弄各种工具。“这比网络游戏好玩多了。”俞少聪笑着说。

谈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磁力几何教学具”的发明,俞少聪把它归功于平时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看到老师使用的几何教具都是用铁杆焊接的,携带很不方便。联想到自己平时喜欢玩磁铁,俞少聪想,能否在磁铁上做点文章?

有了这样的思路,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俞少聪开始收集废旧材料,吸管、小磁铁、小铁球等一一被纳入百宝箱,他还将它们的特性、功能等记录在笔记本上,经过多次实验后终于完成了“磁力几何教学具”的制作。

“想搭正方体,用12根吸管就可以;想搭三角体,用6根吸管就行。”不出所料,俞少聪发明的这个新颖而又独特的“磁力几何教学具”受到了全校老师的欢迎,并在浙江省第四届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篇8

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是后一派的领头羊。他认为互联网把我们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变得更愚蠢了。他的《浅薄》(The Shallows)一书开头便指出,2007年,他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因网络发生了改变,但并非是朝好的方向。“我失去了我原来的大脑”,他在书中写道。其原因在于:网络那些闪烁的链接、嘈杂喧哗的多样性使我们变得愚蠢。

卡尔认为,网络正在重塑我们的大脑,“网络弱化了我们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支撑我们专注性地获取知识、归纳推理、批判思考,想象以及沉思的关键。”他引用了一系列关于大脑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借此证明互联网不但让我们能够进行不同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的思考能力变得更差了。

卡尔所作的描述,与我们许多人所感受到的事物既相吻合,又不吻合。一方面,如今我们的确更容易分心了,读那些长篇书籍的耐心更少了。我们想跳过那些枯燥的部分直接得到书中的精华,在网上我们甚至都忘了我们为何来到某个页面。刚刚兴起的移动革命使“碎片化”现象更加严重,人们满足于用手指在手机上划来划去。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觉得,通过使用搜索,互联网使我们更加聪明了――如今制约我们快速获取答案的限制仅在于我们打字的速度,而且我们的好奇心仅需一次点击就能够被满足,然后又再一次被激发。我们只要轻轻点击,就可以知道得更多,使得我们更善于探索一个话题,更善于寻找那些能够解释并说明我们所不了解事物的观点。

我可以举一个和卡尔的说法不同的反例:在捷克开会,讨论中欧的民主问题,有人抨击匈牙利不再是一个民主国家。在场的匈牙利学者愤怒反驳:你对匈牙利了解多少,可以下如此断言?批评者回应:网络时代,只消我在谷歌上花费五分钟,就可能比匈牙利人更了解匈牙利。

说到底,网络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了还是更愚蠢了?网络是新兴的,而研究又相对不足,同时网络本身又在不断地演进。因此,答案实际上可能会基于此类研究中不同的变量而不同:经济水平、教育程度、性别、政治、兴趣、地理、文化,等等。而且也很难测定,“聪明”这样一个由文化所决定的概念到底具有何种特性。正如卡尔所写的那样,“网络正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但只有在我们以网络自身的标准对智力(intelligence)进行界定之后。” 对于卡尔,还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人们总是认为被网络变得愚蠢的是“那些其他人”。

所以,对“网络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了还是更愚蠢了?”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需要我们通过思考,还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才能获得。比如,汪丁丁认为互联和深思是对立的,可对我而言,不互联,就无法深思啊。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精选8篇)
  • 下一篇:投资建厂(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