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8 栏目:写作范文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1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科技生命力

1引言

机电安装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旦在施工中出现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将可能直接引发各种安全事故,阻碍机电设备安装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员安全。为此,必须对机电安装施工安全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2机电安装工程的含义和特征

机电安装行业是社会经济和技术迅猛发展下的产物,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企业对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应用不断增多,这为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机电安装是利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将机电设备准确安装在指定位置,其目的是加大企业生产中的管控力度,保证设备的运行的稳定性。机电安装工程所具有的特征主要有:(1)涵盖的专业知识较多;(2)涉及很多新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3)工程量较大,施工要求较为严格;(4)精密仪器的组装难度大,组装量较多,与此同时,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5)对于安装中所需的零部件设备质量和性能有着严格把控;(6)随着控制系统的不但更新,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完善。

3机电安装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

首先,普遍性特征。从客观角度来看,机电安装安全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贯穿在整个安装环节,影响安装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特征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方式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其次,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存的特征。偶然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单一事故进行研究而造成的,而必然性结论的得出则是通过全局考虑实现的。因此,在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考虑安全风险客观性特征,结合历年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实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忽略偶然性的产生,以免影响事故处理效果。最后,可变形特征。在机电安装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展,建筑规模的增大,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逐渐延长,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风险存在的多样性。即使在实际安装施工中,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也会因为受到施工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导致其存在一定的变数,增加风险。为此,在机电安装施工中,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防御措施,以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工程质量。

4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4、1风险识别资料较少,识别难度较大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开展的基础工作,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才能更好的确定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而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减少危险和损失的形成。不过在风险识别中,其需要以往的工程施工资料作为支撑,实现风险事项的综合和分析,以提高预防措施制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企业重视度的不足,使得资料收集残缺不全,很难为风险识别工作提供帮助,进而增加了风险识别难度。

4、2风险管理意识不高,组织机构落后

安全防范是建筑项目施工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不过在机电安装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对风险认识的不足,使得风险管理形同虚设,无法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而增加了机电安装施工的危险性。即使一些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管理标准的缺失,使得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大大降低了风险管理效果,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4、3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由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者担任的,这些人员并未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往往喜欢按照自身经验开展施工作业,使得安装操作与实际工程的要求不符,导致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增大了风险系数。

5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5、1开展风险识别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即人员、技术、材料、设备和环境,在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合理管控,分析风险产生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解决措施,以提升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中最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设备摆放不规范、使用完成后并未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规范、施工人员存在无证上岗情况、施工技术操作缺乏标准性、规范性、电防护措施不合理等。风险评估主要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其中定性评价涵盖了安全检查表、一般综合性评价等内容;而定量评价则是对概率风险予以确定。通过两种评价方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更好的控制机电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减少损失的形成。

5、2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5、2、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措施一般被应用在风险因素系数较大,且无有效的解决方法的情况下,通过该方式的应用,降低风险对机电安装工程带来的影响,减少损失的形成。通常情况下,机电安装企业在遇到这类风险事项时,通常会选用主动放弃项目或或者更改原有实施方案的方式来规避风险。不过同样的,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较为昂贵的,需要企业认真分析整体局势,慎重选择。

5、2、2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是机电安装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中最常使用的一个方式,其对于降低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有着显著效果。风险转移是通过合法化方式,将风险内容转移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从而实现风险均摊或者全部转移。目前经常使用的风险转移措施有两种,即财务性保险类措施和非财务类的风险转移措施。前者是通过购买保险,将部分或者全部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保险公司,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然而由于我国的保险机制尚未健全,所售的保险种类也十分有限,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对于风险转移的全部需求,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后者则是通过出售、转包、分包以及合同等形式将风险进行均摊,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带来的损失。

5、2、3预防风险

顾名思义,就是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不良影响实行提前预测,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防止和降低风险因素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质量。对于机电安装工程而言,预防风险是较为稳妥的一种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也是确保机电安装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预防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有形措施和无形措施两种,前者一方面可以控制风险因素的扩大,削弱工程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已有风险,实现风险因素的有效隔离。后者则主要可通过教育培训和制度化管理等措施来予以防范。

5、2、4储备风险

其需要对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予以提出和分析,掌握其特征和规律,从而制定合理应急预案,降低风险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合理控制风险因素,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目前较为普遍的储备风险措施主要有费用后备措施和技术后备措施两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从而提高技术使用的合理性,避免成本浪费,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5、2、5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主要是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项目以及主要结构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并对各类风险因素的变化实行跟踪与识别,从而掌握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削弱风险因素的影响,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2

1、1 风险概念、特征及分类

风险按照存在性质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按照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按照产生根源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按照承受能力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按照性质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1、2 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工作,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降低发生后的损失。其基本流程为风险规划,通过风险规划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预防方案;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步骤为收集资料,预估风险形势,依据项目特征识别风险;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的可能先后顺序,分析因果关系;风险应对,减少实际发生损失,降低风险威胁;风险监控,详细记录识别风险的发展动态,检查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的差异等。1、3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事故, 使安全施工的投入与收益达到最佳的效益比,减少国家和集体财产受到损失。其基本过程要注重系统性、动态性和完整性,主要内容有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应对和安全风险监控几项。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1 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为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确定风险事件及其后果、对风险进行归类、编制风险清单四个步骤。 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是为了能深入全面地识别项目风险,保证风险识别的完整性。 收集数据时应对项目建设环境、类似工程数据以及工程勘测、设计数据重点收集。通过分析研究收集的数据,确认项目风险事件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后, 进一步确定项目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类。风险清单是对风险成果的整理,主要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估计,根据需要也可以对项目风险征兆以及潜在风险编制风险清单。

2、2 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对于安全风险来说识别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德尔菲法、访谈法以及头脑风暴法等。德尔菲法选取一定人数的专家匿名分析识别,要求专家分析项目风险,并针对风险问题给出专家意见,最后整理专家意见,并反馈给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循环反复几次直至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 德尔菲法根据反馈意见循环征求专家意见使分析过程保持良好的沟通,另外采用匿名意见可以避免权威以及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地访谈项目负责人,专家或者与项目密切相关的人, 让其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应选择合适的人作为访谈对象,并向访谈人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最后根据访谈结果对风险进行分析。 访谈法适用范围较广,负责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可以灵活地选择针对性问题进行访问。头脑风暴法较为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 该方法邀请 6-12 位不同层次的人以会议的形式分析和识别风险。头脑风暴法可以鼓励参会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运用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进行风险识别。

3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常见安全风险

3、1 高程建筑物常见风险类型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表现形式较为复杂,主要形式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机事故、触电事故等几个方面。 高处坠落为在基准面 2m 以上进行作业时坠落物体,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人员多,多种工序交叉进行,并且多种临时设施同时存在,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物体打击则是由于操作不当, 材料或零件打击造成人员的伤亡事故;机械设备伤害由于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动力转动装置复杂,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事故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施工现场多为临时用电线路,容易在外界影响下破坏电线外表,造成漏电,另外违章操作,管理制度不严等也会造成触电事故发生。

3、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风险源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3

关键词:金融安全;金融周期;金融风险管理

一、引言

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金融安全与稳定始终是各国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对推动社会优化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要想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需对金融风险本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金融运行特征具有明确、全面的了解,直面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从而探寻风险管理优化对策,促进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因此,基于金融安全视角,进行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金融风险、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financialrisk)是金融所具有的天然属性,是伴随金融活动产生与发展,客观存在的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投资风险、金融信用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通常情况下,金融风险所具有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关联性、传染性、高杠杆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风险的高危害性[1]。一旦产生金融风险,小到影响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为金融企业经济损失,大到对金融机构的生产与发展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引发大规模性金融危机与政治危机。因此控制风险,实现金融风险的科学管控至关重要。金融主体在进行金融业务拓展、金融市场开发、金融产品创新等过程中,为降低金融风险的产生,减小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需保证金融主体本身具备风险管理能力,通过金融风险管理获取金融利润,促进金融企业稳定与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金融风险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包括风险消除、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利用等),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例如,据ISDA(InternationalSwapsandDerivativesAssociation,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不完全统计显示,世界500强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由百分之九十四以上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金融风险管控,实现金融风险的规避、转移、消除与利用;发达国家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企业已经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金融风险的管控[2]。

(二)金融周期

当金融风险不能由金融机构进行自身化解时或经济基本层面产生相对较大的振动时,金融风险的可控性减弱,影响力增强,从而易产生金融危机,需从国家治理层面出发,通过注资、贷款、援助等方式方法进行控制,稳定金融系统,实现金融体系的有效回归。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经验证明,金融风险的形成存在一定周期性特征,而金融危机周期的产生具有较强的重复性。上世纪八十年代,Bernanke等人在对“货币与证券的中性论”进行研究中发现,金融经济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受一定因素的影响与冲击,金融体系存在周期性变化与持续性的波动。与此同时,经济学家Fisher在《Thedebt-deflationtheoryofgreatdepressions》(《大萧条债务紧缩理论》)中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明确指出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常导致位于经济繁荣时期的经济部门出现“过度负债”问题;导致位于经济萧条时期的金融机构出现“债务清算”、“市场困境抛售”等现象,从而形成“信贷周期”。相对于因企业破坏式创新周期问题形成的经济周期而言,金融周期的形成与金融市场环境、金融条件与金融资产价格存在密切关联性,股市的大幅度波动、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以及不良信贷的增长等是金融周期产生的主要因素。BIS(BusinessInformationSystem,国际清算银行)以房地产价格、信贷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信贷缺口为指标进行金融周期估测,发现金融周期的波长通常在8~30年左右,金融周期带来的波动通常高于经济周期,并作用于经济周期[3]。因此,在进行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研究中需对金融周期具有明确的了解与掌握,注重金融周期的科学探索。

三、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与社会供求关系的改变,并对金融体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金融混业态势的形成”“资本市场结构的分化”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基于此,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是就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股票波动幅度的加大、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动、不良贷款的日渐增加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升,是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出现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在进行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由于我国金融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展国家而言,金融组织市场的完善性与优化性有待提升,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督体系尚不健全;2、部分金融机构在现代化建设与管理中,对金融风险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对金融风险风险管理功能理解存在不足,从而在业务拓展与产品创新过程中,无法应用风险进行风险管控;3、诚信机制缺乏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促进金融扩张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金融风险的放大,提升金融脆弱性[4]。

四、基于金融安全视角下,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应促进加强金融安全与稳定,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力度,实现标本兼治。基于此,联系金融风险、金融周期以及金融管理相关概述,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在于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实现金融体系发展与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协调。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进行实现。

(一)加强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的好坏。因此,金融机构应注重自身内部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化,通过内部控制进行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规避、消除、转移或利用,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对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内涵与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与掌握,树立风险防范与管控意识。其次,紧跟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治理结构的革新,提升自身应变能力,完善金融风险监督机制。此前,依托制度与规则,提升金融风险监督与管理的规范性、法治性、权威性,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责任,提升工作人员在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完善监督管控体系,提升监管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风险监督部门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体,其管理质量与能力的提升,对金融安全与稳定存在直接影响。要想实现金融风险监督部门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树立先进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即加强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周期等相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中提取优质理论与思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从而以理论指导风险管理行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2、注重行政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即以国家与中央思想、政策、要求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注重监督管理团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实现思想、政策、要求的落实与满足。3、促进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即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提升金融风险信息收集与利用能力,明确风险形成原因,做好风险预防与处理工作。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弥补自身不足,提升监督管理水平。

(三)加强科学、可行诚信评估与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

诚信评估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的科学构建是应对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手段。例如,基于诚信评估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对贷款企业信用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信贷服务,避免不良贷款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与此同时,根据信息披露机制,能够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资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贷款审核、企业退入市提供信息依据。

(四)促进政府行政部门金融安全维护作用的充分发挥

政府作为经济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在金融安全维护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需通过促进政府行政部门金融安全维护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综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应注重地方领导层工作人员金融工作能力的强化,保证其对金融专业知识、金融市场发展规律、金融监督管理手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准确、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促进金融资源与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业务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连接。另一方面,明确认知当前金融形势,从中央层面进行制度化、专业化建设,形成由中央到地方到企业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格局。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4

互联网金融是伴同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而发生的,依靠于互联网电子平台,以第3方支付、P二P网络贷款、网络众筹等为主要模式的新型金融模式。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较,互联网金融作为1种新兴业态在短时代内开辟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显示出超强的发展潜力。互联网金融业态包含网络支付结算、网络借贷、理财中介、网络信息服务、虚拟货泉、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络平台(网上银行、网上保险以及网上证券)等。目前,在我国发展较快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以第3方支付平台为代表的网络支付结算类、以P二P平台为代表的网络融资类和网络投资理财中介类模式。第3方支付平台所代表的网络支付结算业务是互联网金融业态中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完美的模式,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挪动终端对于接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第3方平台。依据艾瑞咨询的统计,二0一五年第1季度我国第3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范围到达了二四三0八、八亿元,比二0一四年同期增长了二九、八%。[一]P二P网络平台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将闲置资金出借给资金短缺者的网络融资模式。依据谢平的定义,P二P网络贷款平台需要依法注册,其特征是通过互联网来为投融资双方提供包含信息沟通、信誉评价等在内的媒介服务。[二]P二P平台最近几年来发展异样迅猛。依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二0一五年六月底,P二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二0二八家,比二0一四年底新增了二八、七六%。二0一五年上半年P二P网贷平台的成交总额到达了三00六、一九亿元。[三]网络投资理财类指网络投资中介机构应用其互联网门户以及挪动终端,将对于第3方支付的在途资金、支付工具吸存的资金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股票,以到达保值增值目的。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网络投资理财产品是余额宝,截至二0一五年二季度末,余额宝范围为六一三三、八一亿元。[四]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可以归纳为:虚拟化、直接性、高效性、资源同享性、普惠性以及风险性。[五]互联网金融主要应用网络交易平台作为虚拟的交易场所,通过平台进行的交易、支付、结算,使用的是电子货泉或者虚拟货泉,即虚拟的运营方式。直接性表现为投融资双方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直接完成交易,不需通过银行等中介,既给投融资双方带来了便利,又降低了融资本钱。高效性体现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供服务时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力。资源同享性反应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同时提供多种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特征。普惠性则反应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所面临的客户以个人、小微企业为主的普惠金融的特征。传统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因为信息不对于称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存在必定的金融排挤行动,而互联网金融平台所面对于的客户不受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实现了金融资源的全社会同享。风险性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包括信誉风险、操风格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在内的业务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

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特征及来源

(1)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

互联网金融风险既拥有与传统金融相同的共性风险,如信誉风险、操风格险等,又拥有互联网金融特性抉择的特有风险,如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从概念上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进程中,因为环境因素、轨制因素和其他因素致使的资金、财产、信用遭遇损失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五]一、运营风险互联网金融的运营风险主要包含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运营进程中发生的信誉风险、管理风险和操风格险。信誉风险主要是网络交易主体因为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呈现问题未按请求履约而构成的履约风险。管理风险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运营管理、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缺点以及失误致使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操风格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不良而引起的经营风险。操风格险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管理漏洞、轨制缺点或者人员素质不高,致使的因为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操作或者是消费者失误而引起的风险,比较常见的是由对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不熟练或者背反内节制度操作而致使的金融损失。市场风险则主要来源于信息不对于称而引起的因为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给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二、技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生以及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某些缺点不可防止地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系统性的安全风险。如网络的安全隐患、身份认证局限、交易信息泄漏、程序设计漏洞,和软件设计缺点、黑客侵入、计算机病毒分散等均可能致使互联网金融虚拟交易中信息丢失,从而给交易主体带来风险。三、法律以及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业态,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金融立法以及监管条例,也没有统1的行业自律组织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互联网金融行业交易主体以及交易行动呈现问题时,没法可依、无据可循,这致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无序发展状况。目前,除了了第3方支付平台以外,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准入门坎较低,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介入到金融领域中来,机构数量大幅增添,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风险。以P二P网络借贷平台为例,依据网贷之家的讲演显示:二0一五年上半年新增添的问题平台到达四一九家,是二0一四年同期的七、五倍。

(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拥有强传染性、虚拟性、时效性以及繁杂性。[六]互联网金融机构是以开放的互联网作为运营平台,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信誉网络联动,1旦某个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网络节点产生风险都会传染到整个互联网金融系统。这类传染性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特性,能够突破业态的限制、突破时空的界线,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失,乃至致使金融危机的产生。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特征抉择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以及分散也是在网长进行的,拥有虚拟以及隐秘性,增添了防范以及治理的难题。同时,虚拟化的互联网金融交易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交易对于象、交易进程隐约,增添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于称。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请求高,系统的任何漏洞、安全隐患以及人为的操作不当均可能带来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因素一般为不容易觉察的,拥有超繁杂性的特征。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几近渗入到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介入的消费者范围也迅速膨胀。1旦互联网金融的某个领域呈现问题,就可能致使整个经济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因而,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进行深刻探究,有益于咱们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对于策。第1,互联网金融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瓶颈,滋长了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的环境。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工作在我国还处于早期阶段,已经有的办法、文件只是局限于激励或者扶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明确、具体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尚未树立。比如,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

来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以及退出机制,致使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门坎低,企业鱼龙混杂,行业无序发展,对于于破产或者跑路的企业也没有适合的市场退出机制,影响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乱健康发展;因为没有树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表露轨制及相干法规,导致互联网金融主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于称,致使了互联网金融领域信誉风险时有产生,大大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第2,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及监管法规的缺失诱发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存在的金融分业监管的情势不合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的1站式服务方式,因此,除了了第3方支付企业由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经营牌照外,其他的互联网金融机构1直处于监管空白的状况,没有外部束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风险以及收益的选择方面,更重视收益,而忽视风险,表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忽视风险内控体系的建设,将经营的重点集中在拓展市场份额、增添企业盈利方面,从而诱发了金融风险。第3,互联网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症结在于其对于于大数据的信息处理以及利用能力,而在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展开业务的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包含信息安全风险、操风格险等在内的安全隐患。另外,跟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人员素质、经营战略以及管理能力都将影响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以及驾驭风险的能力。第4,我国的信誉体系不健全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的缘由之1。传统金融机构节制信誉风险主要依赖的是典质、质押以及保证等担保措施,而互联网金融企业良多融资行动是树立在小额、信誉、扩散基础上的,在我国信誉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法准确地了解融资者的信誉情况,从而终究致使金融风险的发生。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对于策

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使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应针对于上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特色以及来源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采用下列的治理对于策:[七]

(1)完美法律法规,构建行业监管体系

首先,要制订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干的法律法规,包含明确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主体行动的立法、互联网金融安全性方面的立法、网络交易标准以及规则的立法、制约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表露的立法。同时,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构,树立起行业自律组织,树立起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互相配合的监管体系。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门坎,同时行业自律组织要制订统1的行业自律准则,增强行业的自律意识,使行业自律的内部束缚与监管的外部束缚相互配合,到达防范以及治理风险的目的。二0一五年七月一八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增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监管的5大原则,即“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立异监管”,同时明确了监管主体,即人民银行监管互联网支付结算业务;证监会监管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银监会监管网络借贷、互联网信托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保监会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但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体系相干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终究实现规范发展仍是1个长时间的进程。此外,值患上注意的是,《发展意见》中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监管采取的依然是分业监管的方式,而互联网金融自身拥有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分业监管是不是能够有效地对于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还拥有必定的不肯定性。

(2)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部系建设

互联网金融安全部系的建设是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条件以及基础。首先,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亟须改善,要加大对于硬件的建设以及保护、对于安全设施的投入,强化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也包含提高软件的设计能力,如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的安全走访、身份认证和分级授权登陆等技术,要通过完美密钥管理来防范信息技术系统。第2,我国要努力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以防范因为技术引进带来的阴碍国家金融安全的风险。第3,在宏观层面上要树立起立异的金融安全评估机制,制订高规格的信息安全标准。

(3)加强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

要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运营以及管理进行监控,督促互联网金融机构树立完美的组织机构以及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制订详细的风险防范措施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办法。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是监管机构应答互联网金融树立动态监控机制以及大数据监控模式,监管机构应针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动态数据树立风险分析模型以及程序,主动分析被监管机构的运行状况,评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2是树立消费者监督管理机制,以施展互联网金融介入者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是消费者最关切以及注重的问题,通过树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服务中心可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互联网金融企业应通过消费者服务中心按期向用户表露相干业务与产品动态。消费者中心应设立投诉中心,来匡助消费者维权。3是要施展舆论监督的作用。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5

关键词: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风险评估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67-02

0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的建设成为我国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地铁工程施工当中,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出现, 这些事故的发生给社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与损失,就成为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首要的前提与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施工风险管理技术,对基坑施工风险进行严密而有效地控制[1]。本文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述了深基坑风险管理的含义、目标、程序和施工风险的分类与特征、风险识别的依据、方法、基本流程以及风险的应对措施等基本理论,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1深基坑风险管理概述

1、1 深基坑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目标深基坑工程的风险管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风险判定、估计、评定、应对、监督控制等,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过程,综合、合理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风险进行判定、估计和评价,提出应对办法,随时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管,注视风险动态,稳妥地处理风险事件所造成不利于工程的后果。深基坑工程的项目从策划到实施再到完工,必然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项目所追求的目标及风险管理的处境是都是不一样,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有着很大的不相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法也会有所出入。项目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后,风险管理的重要问题则自然而然变为如何能避免项目在合同、技术以及施工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险管理是为目标控制来服务的,而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是深基坑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深基坑工程作为建设项目一个特殊组成部门,它所具有的性质决定其风险管理更侧重于对安全管理。

1、2 深基坑风险管理的程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深基坑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风险并从此角度来理解和认识项目风险[3]。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一般由若干主要的工程阶段所组成,这些阶段不但与项目管理,而且还与其他管理区域也相互影响,而且其间相互作用,每个风险管理阶段的顺利进行都可能需要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工作。根据我国项目管理的情况,特别是结合大型高风险项目管理的实践,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和环节: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1、3 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的分类与特征根据基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同项目有关的各个方面是造成基坑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根源。基坑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可分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

1、3、1 非技术风险①人员风险: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基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若项目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资历和能力,必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没有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工程的质量,安全就无法得到最终的保障。②管理与经济:主要包括工程资金供应条件、合同风险等。③工程环境风险:工程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对工程的安全影响很大,如恶劣气候、自然灾害等对施工的风险。工程的现场条件目前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

1、3、2 技术风险①工程设计文件:它对于工程的施工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的因素有:设计各部门接口处理是否完全达到要求、取用的设计参数、采用的设计方案,这些因素都受工程设计文件的影响。②工程施工方案:为了降低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风险程度,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深基坑施工方案是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施工规范的要求编制的。③工程物资:它也是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点因素,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速度及安全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深基坑工程除了具有一般工程风险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殊的风险特征。还包括:危害的社会性和环境的敏感性、基坑支护工程的临时性、项目管理者的盲目性、勘察设计的局限性、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和组织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深基坑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2深基坑工程变形的施工风险识别

对各种风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风险识别就是项目管理者确定风险发生条件、识别风险来源、描述风险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

2、1 风险识别的依据与方法风险识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主要针对各种倾向、趋势进行推测并做出判断;需要做出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反复比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舍弃虚假的信息并保存真实的信息;要评估特定工程的各种内外因素及其相关变量。风险识别是以客观世界的因果关联性和可认知性为基本依据[5]。各种方法均有其相应的缺陷或不够完善的一面,必须把结合几种不同的方法,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采用单一的识别方法是不可取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先从结果找原因,如已知项目进度会被拖延,查找造成进度拖延的风险因素;另一种是从原因查结果,就是先找出本项目会有哪些因素发生,发生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目前工程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故障树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考察法、流程图法、核对表法、环境分析法、分解法、专家调查法等。

2、2 风险识别的基本流程风险识别作为一种系统过程有其自身的过程活动,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过程。它的根本任务在于将项目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以理解的风险描述,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包括描述确定风险事件和风险事件的特征。

2、2、1 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报告风险可按目标风险、外部风险、组织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分类。风险识别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深基坑工程的风险征兆、分类风险表、对其它方面的进一步需求等。风险征兆将表明风险发生或将发生的可能性,该报告的编制应满足项目整体风险管理计划的要求,它是一个在管理组织内外反复征询意见后的产物。

2、2、2 确定风险事件可采用核查表法、分解分析法、图解等方法来识别深基坑工程的风险,从工程项目的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和风险管理角度出发。

2、2、3 深基坑工程中对风险识别进行资料收集①工程的设计文件。②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③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④工程项目的计划。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上这四项内容。

3深基坑工程风险估计与评价

根据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估计的含义,深基坑风险估计主要包含:风险事件发生可能的危害程度和结果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等、风险事件发生预期的时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目前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外推法、蒙特卡罗方法、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是主要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它为工程管理者的准确决策提供依据,以确保更准确地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价。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采取哪种方法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及所处阶段来判定,以实现工程的最高效率。

为了明确项目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将识别和估计的结果进行系统化的分析,风险评估过程活动其实就是依据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为风险评价确定项目风险整体水平和风险等级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比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价基准以及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价基准;②综合归纳所有个别风险,确定整体风险水平所达到的水平;③确定风险评价所依据的基准。

4深基坑工程变形的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4、1 风险利用原则上投机风险大部分有被利用的可能,因为投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它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的,有时弊大于利,有时利大于弊。风险利用这种说法就是针对投机风险而言的,风险利用其实就是促进投机风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4、2 风险缓解这种方法是指将风险降低到某一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围内。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或发生后所产生的后果。

4、3 风险自留当明知可能会有风险发生,仍将风险留下来,这是一种风险财务技术。倘若风险真的出现,在其他风险应对策略权衡之后,由于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行性,依靠项目主体自身的财力去弥补财务上的损失。

4、4 风险规避通过对工程项目计划的变更,保护工程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不受风险的影响,或是削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条件。

4、5 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主要包括风险的结果以及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

深基坑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以上几种风险应对方法。

5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是深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一套科学的、适用的深基坑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对整个工程来说至关重要,深基坑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程度较高的工作,我们要尽可能的一些科学风险分管理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分析设计计算工作更简便易懂、易于操作。使搜集数据资料的工作有目的地进行,从而在制度上尽可能地把这些方法有步骤地组织起来,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李智明、建筑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与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sl)、

[2]李惠强,徐晓敏、建设工程事故风险路径、风险源分析与风险概率估算[J]、工程力学,2001(s)、

[3]毛金萍,钟建驰,徐伟、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风险分析[J]、建筑施工,2003,(4)、

[4]王辉、深基坑工程的风险决策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09、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6

Abstract: The recent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ttlement in the frequency of social conflic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by Land requisition,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it is necessary before the takeover of the takeover of the risk assessment in advance、 This article on the takeover of the need for risk assessment, factors, analysis, assessment content and avoid the risk of mon considerations were discussed with a view to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takeover of a useful reference、

关键词:征地拆迁 风险 评估

Key words: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ttlement risk assessment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征地拆迁中的各类社会矛盾频发,征迁对象的土地与房屋是群众生活最原始、最基本的保障,然而现实中的征地拆迁所得的补偿有限,且不具有持续性,造成征迁不只影响群众的一二十年的生活,甚至还会影响好几代农民子弟。

与此相反,通过征迁,征迁人、开发商却从中获得了相对巨额的收益,导致部分被征迁地人口心理失衡。其次,征迁较多出现在城乡结合部,或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区域内的农民维权意识强,征迁中的矛盾往往更容易激化。矛盾扩大后最终的表现形势为上访,如非制度性的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甚至暴力上访。据统计,02年国土资源部上访案件中,关于征地纠纷、违法用地占总案件的73%。由于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相关的纠纷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加之无固定的职业,往往容易导致群体性的暴力事件,对社会治安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当前来看,现行颁布于1991年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总体上已经严重过时,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将要,但在地方政府的阻力下,迟迟未能正式和公众见面。在新的条例颁布之前,部分地方政府抓住最后的时光进行最后的大规模征迁,引发了多起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一些自焚、杀人、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反映出了征迁中存在的野蛮与暴力。如果不加以控制,在应对金融危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这种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将会更加频繁的出现。一般来说,征地拆迁工作往往会伴随着某种特定的社会风险,它是一种能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社会风险就转变成了社会危机或事故,本文把这种社会风险定义为征地拆迁风险。

二、应对思路―征迁风险评估

为避免征迁风险的产生或转变成为现实,在新的拆迁条例出台前,应该采取一些新的措施与方法。在社会转型矛盾多发期,很多省市在应对社会问题时,转变了工作思路,参考了经济学中的安全预警的思路,积极从预防的角度,对重大事项在实施前开展风险预测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与概率,并采取相应的手段予以防范,从源头上遏制重大事件中的风险,为重大事项的顺利实施提供安全保障[1],部分实现了从保稳定到创稳定的转变。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建设形势来看,征地拆迁无疑是重大社会事项中的焦点,如果未雨绸缪,把风险评估纳入到征迁制度中,无疑会有益于扭转当前征地拆迁中矛盾多发的局面。

针对近来征地拆迁中社会矛盾多发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于五月中旬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其要求征迁立项前要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被拆迁人的意见,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要控制拆迁规模,对于没有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群众意见较大的项目,一律不得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3]。相对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故此进行征迁风险评估研究,对于顺利推进征迁工作,维护被征迁群众利益、稳定被征迁群众生产生活、降低相关社会事件发生概率具有积极意义。

三、形成风险影响因素

1、征迁的性质:征迁是否能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是否能顾及到绝大部分征迁户的利益,是衡量征迁是否属于公益性质的重要标准。然而近年来往往出现征迁后,政府和开发商等私企得到了丰厚的资金回报,征迁范围内的房价、生活成本等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导致被征迁群众生活水平相对下降。这势必会引起被征迁人的不满,容易引起征迁风险。

2、社会因素:征迁应该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需要顾及到征迁区域内外群众的感受,如部分征地项目完成后,在原址建成高档住宅,与周边破旧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容易引起生活质量相对下降的征迁户心理失衡。另外,某些新征迁项目补偿标准制定不科学,会对以前其他项目被征迁群众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起他们心理失衡,这也是导致风险形成的因素。

3、工程因素:征迁施工应该避免安全隐患,防止施工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安全施工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施工引起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的不便,应该采取一些临时的措施,尽量为周边群众创造便利。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施工工期应该缩短,早日恢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管理因素: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好的管理构架能大大降低征迁中的风险。征迁工作牵涉到建设单位、政府、拆迁人、拆迁公司、被征迁人等多方,从管理角度来看,必须要合理配置各方职能,相关人员应各司其职认真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同时还须按照计划、有组织协调好各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逐步推进征迁工作。

5、制度因素:当前的征迁相关制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征迁中犯罪数量逐步上升正是其写照之一。征迁补偿、安置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一项涉及到被征迁群众切身利益民生工作,当前随着征迁项目的增多,部分领导干部把征迁款项当成了“唐僧肉”,挖空心思寻找漏洞“咬一口”。

征迁制度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补偿结算程序不完善,监督机制缺位;二是征迁项目发包不规范,容易导致暗箱操作,诱发犯罪;三是政策不规范,导致补偿标准不一、保障措施不配套、操作不规范。这些存在缺陷的政策在施行中往往就会引起被征迁人等各方的不满,易导致社会事件的发生。

四、征迁风险分析方法

1、风险调查:通过与征迁机构、地方政府、被征迁人以及可能受到项目影响的其他人群及其代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磋商,收集必要的信息;

2、利益相关者识别:识别征迁项目活动影响的区域、范围、性质、类型和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拆迁影响户、基础设施拆迁影响户、经营房屋拆迁影响户等;

3、风险识别与评估:根据征迁工作的重点诊断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因素,预测风险发生概率与持续的时间、风险的性质、风险可能产生的结果;

4、避险措施分析:识别需要规避的征迁相关的社会风险,整理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政策、措施与建议,并对其加以分析比较;

5、避险方案设计:优选可能采取的各种避免风险的方案,向征迁项目组织与实施单位或个人提出避免征迁风险的技术方案与措施建议,制定能够实施和监测的评价方案。

五、征迁风险评估应该包含的内容

风险评估应该建立一个有针对性评价体系,尽可能多的将各相关影响因素纳入其中,在征迁项目实施前全面客观的对项目未来风险发生可能进行预测。风险评估应该包含以下内容[4] :

1、征迁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征迁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

2、征迁政策是否符合上位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申请征迁行政许可的法定要件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3、征迁是否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4、征迁政策能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是否兼顾了被征迁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体现了公平原则。

5、征迁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如:征迁计划和方案是否制定,征迁补偿水准是否符合房地产市场行情,补偿资金、安置房源是否落实,对困难家庭的综合保障条件是否具备,征迁法规政策的宣传公示能否到位,拆除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备等。

6、征迁项目的实施是否会引起征迁片区内或周边居民的不满,是否对政策出台前的征迁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征迁补偿是否与区域内同类的项目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是否会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等。

7、征迁项目的拆除施工是否有障碍或安全风险隐患,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是否会造成周边群众生产、生活较大不方便,拆除工地管理能否符合规定要求。

8、征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和预案措施是否齐备。

9、征迁的相关配套制度是否齐全。如公示制度、接待制度、责任承诺制度、举报制度、监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10、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其他方面。

六、如何避免征地征迁中的风险

1、依法征迁,维护被征迁群众利益

土地房屋是群众安生立命财产,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人为自由处理,无章可循的话,就极易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风险。所以在征迁中,必须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依法征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法制定工作方案。征迁是社会敏感问题,对于每个相关项目,都要以法律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作为征迁工作顺利进行实施的依据。征地拆迁相关的相关法律,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所在地区的土地管理条例或者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地方征地拆迁相关条例等都应该考虑进来[6]。

二是依规定流程办事。依据规定流程办事,可以明晰工作思路,让参与征地者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怎么做,由谁来做,使上下认识一致、思路清晰,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征迁工作的快速有序推进。另外依规程进行征迁,可以明确出现问题由谁来负责、负何种责任,各司其职有利于大大降低征迁工作中的风险。

三是依法确定补偿标准、安置对象,合法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如征用耕地补偿标准应该结合其所在地区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来确定,并且应该以不降低被征地群众生活水平为准绳、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但是现实中,征地补偿款往往无法满足社会保障所需资金,这时,各级政府应该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调配既有的土地出让金,或从其他渠道多方筹资资金,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维护被征地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7]。

2、领导到位

有力的领导,是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减小风险实现概率的条件之一。征迁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无有力的领导,就可能会导致盲目无序的征迁,且容易引起征迁人与被征迁人之间的矛盾。具体应该由县、市级领导牵头,从各相关的部门和下一级政府抽调,成立征地组、拆迁组、宣传组、治安组、征迁安置与遗留问题处理组、监督组等,将贯穿于征迁前后的各阶段的任务进行分解,强化工作责任,防止组织松散酿成风险。

3、大力宣传,获取群众理解

征迁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征迁相关的政策法规,正确理性对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对避免征迁中的风险十分有必要。

在每个征迁项目实施前,征迁人应该召开动员大会,向被征迁住户宣传本次征迁的必要性与意义,并讲明群众最关心的迁建安置补偿等一系政策,让他们理解并支持项目。对参与征迁的基层党员与村干部进行相关政策的培训,利用他们的辐射作用,提高征迁范围内群众的政策法律素质。对以前征地常出现的问题要提早制定应对方法,问题出现时要有针对性、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让群众拥有合法的知情权,让他们理解、放心、主动搬迁。

4、公平公正对待

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被征迁群众,可以有效缓解矛盾,避免征迁中风险的发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公布征迁政策,特别是补偿安置政策、依据、标准,把这些群众关心的事项印制成册,发放到每一被征迁户手中,尽量让每个征迁户以政策法规为准绳,自发地要求公平对待。

二是对每个被征迁户的土地、房屋、附着物设施的情况予以公开公布。由政府组织、或者由被征迁户共同推选或者随机选取专业人员对范围内的征迁对象进行丈量、评估,并且丈量与评估的结果要得到被征迁户的签字认可。在丈量、估价结束以后,要对征迁户的姓名、房屋性质、面积与附属物的情况逐一登记并在征迁范围内进行公示。

三是公开补偿、安置的操作程序,自由选择。在选择补偿、安置方式上应该尽可能让被征迁户自己选择,在安置房、生产用地、安置地点的选择等难点问题上,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确定,尽量避免被征迁户相互比较而产生受到非公平对待的心理。

四是要对涉及征迁户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对于群众来信来访等问题,对违法乱纪的案件要及时进行处理,具体可以从财政、审计、检察等部门组织临时监督检查小组,全程监督。另外要尽量引入第三方咨询审计机构,对征迁全程进行跟踪审计,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征迁补偿、安置不公平引起的风险。

征迁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容易引发社会动荡,通过风险评估,能尽早预知未来存在的风险,十分有必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征迁制度中,做到不评估不决策、不出台、不实施。对评估的结果应该认证落实,存在风险的征迁应该立即中止或者待外部条件成熟时再行考虑。风险评估单位应该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与其余各部门的关系,认真履行职责,配合协作征迁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树枝、从预防角度推进维稳工作―对我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J]、今日浙江,2009,(11):15-16

[2] 陈宝成、国办《紧急通知》强调:拆迁恶性事件要追领导责任[EB/OL]、南方网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明电〔2010〕15号,中机发5668号)[Z],2010

[4] 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宁房拆〔2009〕159号)[Z],2009

[5] 天山网、郑州一村干部贪污拆迁款216万“潜伏”5年[EB/OL]、 省略/law/content/2010-06/03/content_5015374、htm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防范机制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阶段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借贷模式、众筹、小微金融模式等。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较低、更新速度较快、客户精准服务程度较高等。互联网金融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其防范机制进行逐步完善,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其非常明显的特点,且有较多应用优势,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互联网金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第一,外部欺诈。外部欺诈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中表现最为明显的风险影响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和短信,通过中奖、顾问等多种形式诱使用户填写身份证号、密码等个人因素信息,以盗取用户的资金;伪冒银行机构客服诱使用户告知验证码和账户密码;在网站的各种可下载内容中隐藏木马程序,并在木马的攻击下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用非法手段模仿用户的亲朋好友,诱使其为对方账户打款等。这种欺诈方式的技术水平高、金额小、速度快、隐蔽性好,且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来说的防御难度较大。第二,内部管理失当。内部管理失当的具体风险事件包含多种情况,例如交易管理失控、技术以及信息安全防控存在漏洞、资金管理不到位、人员管理不到位等。在内容管理失当的各种事件中,资金挪用、产品服务缺陷以及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等事件是非常容易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信任危机的,甚至严重的情况还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网络信任风险影响因素第一,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还不能够与我国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在无法对用户个人信用进行征信查询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对用户风险识别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就会依靠其他信息,如:水电费缴纳是否拖欠等,导致“长尾”情况严重,且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不高。第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虚拟性的经营模式,其虚拟的交易特征很容易产生信任危机,特别是当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信息优势的一方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存在欺骗对方的情况。

(三)法律风险影响因素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中,所有的风险问题到最后都会转化为法律风险。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多个法律法规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约束和管理,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在法律建设方面呈现出分散、零星、不完整、不成体系的状态,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会钻法律空子,利用不法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也让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环境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系第一,创新以安全合作为主的模式。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主体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应当要平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注重金融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整个产业链中高度配合,以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效益。对于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来说,其应当以互联网金融安全与效率为核心监管目标,积极推动银行、互联网金融以及用户之间的配合,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标准,让网络支付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竞争有序。第二,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相关教育。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加强风险方面的教育。一方面要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向用户介绍杀毒软件、加密软件、密码设置的重要性,并引导用户正确使用,避免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同时引导用户正确识别安全产品,提升用户的安全风险防范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途径来对风险和安全教育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向普罗大众普及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这样,不法分子就不会有机可乘。

(二)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第一,各种反黑技术的综合使用。安全技术的使用是保证互联网金融环境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要加强各种反黑技术的使用,例如安全扫描工具、防火墙技术、反病毒技术、加密技术等。以反病毒技术为例,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反病毒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通过系统监控、加密程序等预防计算机以及相关网络中存在的病毒;通过关键字技术、变化文件长度等来检测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中的病毒,同时判断病毒的特征;通过病毒删除程序、恢复源文件软件等来分析并清除计算机的病毒。第二,智能实时防控系统的应用。智能实时防控系统的应用能够对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实现全方位的自动化监控。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智能实时防控系统进行风险分析、预警以及控制等,并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控,进行风险的稽查、处置等。同时,通过该系统可以对交易过程中的交易风险、账户风险、违规风险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风险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响应,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欺诈行为、洗钱行为的发生几率。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篇8

近年来,跨海客滚运输发展非常迅速。客滚船作为四类重点船舶之一,在我国多集中航行于渤海湾、舟山群岛水域以及琼州海峡等重点监管水域,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客滚船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2014年4月16日发生的韩国“岁月号”客滚船沉船事故向世人敲响了安全警钟。对跨海客滚运输船舶航行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十分必要。船舶航行风险评估是对船舶航行安全系统所处的危险状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定和估计[1]。国内外学者对风险评估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发展了许多实用方法和技术。比如,英国政府提出了海事综合安全评价(FSA)[2];P、Trucoo等[3]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人为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价;W、Keller等[4]对概率风险评价法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核能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国内的吴兆麟等[1]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化换算处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指数法;赵仁余[5]提出了基于事故统计数据的水域交通危险度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以上这些工作为跨海客滚运输航行风险评估提供了思路和支持。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很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安全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主观性太强,一致性校验繁琐,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大多数权重都是静态的,动态性较差。相比而言,可拓综合评估方法在处理矛盾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此,本文将在分析跨海客滚运输特点和安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跨海客滚运输存在的航行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可拓学运用于跨海客滚运输航行风险评估中,建立可拓综合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1跨海客滚运输概述

1、1客滚船特点

1、1、1结构特点客滚船具有如下结构特点:(1)船体高大:滚装船一般设有宽大的舱室和甲板,并设有汽车舱,其上有客舱设施,船体一般较高大;(2)水密性良好:滚装船通常设有供汽车(货物)进出的水密门跳板;(3)灭火设施完善:船上设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和固定式消防系统等,便于应对火灾风险。1、1、2操纵特点客滚船具有如下操纵特点:(1)操纵性良好:一般有两套动力装置,停靠码头十分方便;(2)稳性良好[6]:客滚船船体宽大,航行平稳;(3)舵效良好:客滚船大多采用外旋双车双舵,舵面积比较大,使得船舶有良好的舵效;(4)方形系数[7]较大。

1、2跨海客滚运输特点

(1)运输环境复杂客滚船是航行于江河湖泊、海峡岛屿之间用于载运客、货和车辆的水上交通工具[8]。有别于长江、珠江等水路运输,跨海运输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特点——海域环境更加复杂,受海域气象水文环境(诸如风、流、浪等)影响更加明显。(2)安全要求高作为沿海旅客及车辆跨海运输的主要方式,客滚船运输对安全要求非常高。伴随跨区域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客滚运输市场不断扩大。船舶载人载货量不断提高,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1、3跨海客滚运输安全状况

如前文所述,近年来,客滚运输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海峡、海湾和陆岛之间的跨海滚装运输。由于客滚运输的特殊性,其运营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部分航运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市场份额,漠视国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客滚运输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和手段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存在安全隐患[9]。客滚运输业从诞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发生海难事故的阴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水上交通事故年报》,客船、客渡船、客滚船、高速客船等的事故统计如表1所示。可见,跨海客滚运输是高风险性行业,一旦发生事故,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2跨海客滚运输风险分析

2、1风险识别

由于客滚船结构、货物装卸以及运输环境的特殊性,跨海客滚运输存在一定的风险。(1)目前部分船员存在实操能力较差、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近几年,发生过多起因船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航行规定而导致的客滚船安全事故,船员存在的问题给客滚船的运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2)鉴于客滚船的装载特点,如果对货物不进行有效的绑扎,使得船体重心较高,则在恶劣海况下,船舶容易倾覆。当前,客滚船的航行设备、消防救生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经常发生,超载现象也时有发生。(3)船舶设备故障以及恶劣海况等可能造成航行风险,例如在驶入港口的过程中,由于航道狭窄或遇到操作受限的船舶等时,可能增加碰撞风险。随着过海旅客、车辆数量的增加,往返于陆地、海岛之间的客滚船航次也越来越多,使得航线形成交叉,也增加了碰撞风险。(4)在港口管理方面,车辆检测能力不足,难以对过海车辆实行全面检测,容易导致非法夹带危险品行为的发生。在公司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两张皮”、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

2、2风险影响因素

风险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系统工程理论,风险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人为因素。船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或在操作过程中疏忽大意都有可能产生风险,使一些可以依靠自救控制的风险演变为事故。(2)船舶因素。随着船龄的增大,若定期检查不及时,可能在船舶运输中产生风险[10]。(3)环境因素。跨海客滚运输虽然是一种中短程运输,但相对其他客渡运输方式而言其航行时间依然较长,途中可能经过不同的海域或气候带,这对船舶的安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4)管理因素。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客滚船的规定,倘若违反,则可能产生风险,例如客滚船中所载车辆因未按规定绑扎牢固而产生的车辆移位和碰撞等[11]。在识别出运输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之后,就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对各因素对于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

3基于可拓学的航行风险评估方法

现有风险评估方法很多,有的从统计学角度出发,有的从系统工程学角度出发。船舶航行环境属于典型的开环控制,影响安全的因素众多,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为了较准确地对跨海客滚运输船舶航行风险进行评估,实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考虑到对航行风险的评估是对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过程,本文将可拓学思想运用到航行风险评估中。

3、1可拓学的基本思想和概念

3、1、1可拓学概述可拓学[12]主要通过研究事物的可拓性,以物元理论和可拓数学为基础,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来处理矛盾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可拓论在经典数学康托集合和模糊数学模糊集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变换的动态可拓集合,基于“距”的概念引入了可以表征元素与区间集合关系的关联函数,为定量描述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提供有效的工具。3、1、2基本概念(1)物元物元[13]是可拓学中描述事物的基本元。具有n个主要特征的物元R的三要素包括事物名称N、事物特征名称c和特征量值v。物元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质与量之间的关系、事物的动态性,能够更加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变化的过程,把事物、特征及对应量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为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复杂多因素系统提供了形式化模型工具。(2)关联函数经典数学中的实变函数有时无法表示同类事物不同元素间的区别,即“类内即为同”。为了更完整地描述这种同类性质元素间的差别,可拓学引入了“距”的概念。

3、2可拓学在航行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1)符合性分析跨海客滚运输环境复杂,不仅涉及水文、气象、自然灾害、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还涉及交通流、船舶航路等交通条件,而且各条件之间相互影响。对于通航水域本身而言,虽然有些条件是不变的,但在航行过程中,风、流、浪、交通流等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船舶航行过程是典型的动态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未确知性和模糊性。航行中任何一个风险因子都可能将船舶由“安全”转入“危险”或“危险”转入“安全”,体现了矛盾的互相转化。可见,跨海客滚运输航行风险是一个动态性(可拓性)、矛盾性、模糊性的问题,符合可拓学的要义——处理矛盾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2)适应性分析可拓综合评估是利用物元的动态性(可拓性)、矛盾性、模糊性,通过关联函数建立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和数量关系,从数量上反映被评估对象的等级,以及被评估对象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14]。这符合跨海客滚运输船舶航行风险评估的思路。因此,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可拓综合评估方法对跨海客滚运输航行风险评估是适用的。

3、3航行风险评估

3、3、1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现有的客滚船航行风险因素研究,结合海上交通工程学、船舶安全管理学,对影响航行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筛选评估指标,建立了航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3、3、2模型的建立(1)确定待评物元跨海客滚运输船舶航行风险N、航行风险特征c和特征量值v共同构成跨海客滚运输船舶航行安全物元。3、3、3等级划分风险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水上交通事故分级标准,但是风险与水上交通事故的含义并不相同。风险的范畴相对更广,它既包括实际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又包括各种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危险;既有对已经发生事故的归纳,又有对将来发生情况的预测[16]。航行风险按照危险程度具体被划分为五级,如表2所示。3、3、4实例分析本文以山东沿海某公司客滚运输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对其风险进行评估。根据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和事故案例,人的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而人的行为和状态难以判断,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评价标准。根据评估,该公司客滚运输船舶航行风险状况属于一般风险度。实际上,根据该公司船舶安全管理的记录和近些年发生的事故险情来看,在船舶、环境和管理这三个因素中,因恶劣环境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险情更多。这与本文对二级指标的评估结果相吻合。同时随着公司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水域助航设施的不断完备以及通航环境状况的改善,跨海客滚运输船舶发生风险的概率也在变小,与本文航行风险评估结果比较一致。

4结语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疫情防控心得体会(精选6篇)
  • 下一篇:市场监管典型案例(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