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3 栏目:写作范文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1

[关键词] 高血压;基层门诊;自我管理;健康知识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8-0121-04

高血压是全球常见慢性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及慢性肾脏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并发症,其致残、致死率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基层门诊是连接社区、直接面向患者的第一线,使患者了解高血压,认识其发病原因,掌握防治措施以及血压自我管理方法,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基层医生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对某营区3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5年综合干预,以基层门诊为中心,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个体化的目标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某部队营区28岁以上人群(干部、士官、职工、家属)在健康体检和门诊就诊中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326例(以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1]),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1、44±9、17)岁,其中男236例,女90例;1级高血压169例(占51、84%),2级高血压117例(占35、89%),3级高血压40例(占12、27%)。

1、2 管理方法

1、2、1 编制“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登记表” 根据文献编制“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登记表”,内容包括:①患者基础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②患者体态:腰围、身高、体重;③疾病信息:症状和体征;④辅助检查检验信息: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及生活方式指导内容、治疗和特殊情况记录等。以上各项均由内科医师负责登记。

1、2、2 建立个体化诊疗及随诊方案 内科接诊医生负责建立高血压患者病历,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情况对其进行诊断性评估;根据血压水平、血糖、血脂、血钾、肌酐、尿蛋白,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以及有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并以此为患者制定具体的适合本病例的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2]。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每月进行随诊,2级高血压每半个月门诊随诊,3级高血压患者随诊周期缩短为1周或根据病情随时就诊。上述随诊间隔时间变化可根据患者血压平稳程度进行调整。随诊时,医生根据患者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记入病案。医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高血压知识、服药方法讲解,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的干预,使治疗方案得到患者认同并配合。同时,因为血压测量是血压管理的前提条件[3],因此医生要教患者及家属规范测量血压,做到诊室血压与家庭自测血压相结合。

1、2、3 健康教育 对营区全体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倡导“科学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规范用药、心态平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往研究证实[4],对高血压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是有效和可行的,且普及科学知识是防治高血压的首要因素[5]。5年来,门诊每年坚持举办多次健康讲座,由门诊部医生或外请专家进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等相关知识的讲解;门诊部联合后勤、宣传等部门联合向官兵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并通过院内橱窗、宣传栏、院报等多种途径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发放问卷,及时处理患者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

1、2、4 行为干预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等均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我们因此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主要为控制体重,倡导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和保持心理平衡。倡导患者使用限盐勺、控油壶,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 g,食油量不超过25 g,加强对食堂炊事员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形成少盐、少油等良好习惯;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时间不少于30 min,心率不超过120次/min,以不引起不适为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嘱患者与家人、病友与病友、心理医师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参与各种活动,包括唱歌、跳舞等,使患者精神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保持乐观心态,并通过综合心理干预使患者消除疑虑,正确对待高血压,树立信心,主动积极配合随访和治疗[7]。

1、2、5 药物治疗 应用降压药物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急症和重症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其他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害及伴随临床疾病等选择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1级低危高血压患者先不予药物,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控制体重、运动、低盐限酒、避免情绪激动及紧张、焦虑等,但1级中高危患者启动药物治疗;2~3级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应用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时根据指南推荐选择与患者相适应的药物,选择经济有效的药物使用模式[8],尽量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达到平稳降压,靶器官保护等。同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脑血管病等伴随疾病[9]。

1、2、6 建立高血压防治体系 由门诊部内科、卫生队(所)组成,设立项目实施组。门诊部内科制定统一的表格,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情况,根据每次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出个体化防治方案,对每位患者制定阶段目标等,录入计算机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卫生队(所)医生为管理执行者,让每位患者填写“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自测表”,内容有饮食喜好、进餐类型和数量、对高血压的了解和重视情况、每周运动时间和方式、午睡习惯和睡眠质量、精神压力等。并负责测量记录血压、收集整理患者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反馈患者信息,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我部内科在管理过程中,对每个参加单位至少每月抽查1次,内容包括病历检查、座谈、进行问卷调查、健康知识测评、评估干预效果、对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指正等。

1、3评价指标

测量血压: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血压计使用前经过校正,测量静息时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测前休息至少10 min,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消失音为舒张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之间间隔1 min,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所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三级甲等医院检验血糖、血脂、血尿酸;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以自我监测血压、运动、规律服药、健康知识知晓率、控制饮食、限盐摄入作为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某营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的比较

经过5年的综合管理,患者的平均收缩压由管理前的(159、45±12、78)mmHg(1mmHg=0、133 kpa)下降至(126、19±8、84)mmHg,平均舒张压由(98、53±8、19)mmHg降至(81、03±7、37)mmHg,血压控制率提高了4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 某营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等代谢指标比较

经过5年的综合管理,患者平均空腹血糖(FBS)水平由管理前的(6、06±1、50) mmol/L降至(5、50±0、75)mmol/L;餐后2 h血糖(PBS)由(7、90±2、66)mmol/L降至(7、04±1、39)mmol/L;胆固醇由(5、40±0、82)mmol/L降至(4、94±0、63)mmol/L;三酰甘油由(1、95±1、21)mmol/L降至(1、64±0、9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3、19±0、83)mmol/L降至(2、90±0、6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1、32±0、32)mmol/L上升至(1、34±0、31)mmol/L;血尿酸由(373、79±104、54)μmol/L降至(341、85±81、76) μmol/L,BMI由(25、59±3、19)kg/m2降至(24、89±2、92)kg/m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3某营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健康行为情况比较

经过5年的综合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得到显著改善(P

3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患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膳食、高脂高热量食物的大量摄入、酗酒和缺乏运动等,导致多种代谢病发病率急剧升高,这些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10]。某营区2010年和2014年,分别进行2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某营区35~44岁人群10年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由1998年的10、2%上升到2008年的17、2%,上升了0、7倍,分析显示,某营区男性和女性患者舒张压上升幅度均小于收缩压,男性和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了8、3%和3、9%,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6、3%和6、1%[11]。而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要降低营区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最重要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才能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

基层门诊是高血压防治的第一道防线,高血压是慢性病、起病缓、病程长。社区门诊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是患者首选就诊医院。基层门诊对高血压的筛查治疗和管理直接影响高血压总体防治水平[12]。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报道,心脑血管疾病在社区医院的一级预防,能够使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病率大幅下降,规范开展二级预防(即筛查,早干预治疗)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致残率、病死率。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基层版,本研究采取量表、随诊等方式对某营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管理,有效评估患者血压、高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伴随疾病,并对患者进行有效个体化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收缩压由管理前的(159、45±12、78)mmHg下降至(126、19±8、84)mmHg,舒张压由(98、53±8、19)mmHg降至(81、03±7、37)mmHg;收缩压、舒张压的绝对值分别下降了33、26 mmHg和17、50 mmHg,降幅分别为20、9%和17、8%,血压控制率提高了46%,效果明显;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等代谢指标控制均明显优于管理前;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自我管理、运动、健康知识知晓率、控制饮食、规律服药较管理前改善明显。

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综合防治,应对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健康知识在提高患者治疗率、控制率的重要作用[13]。本研究也证实,大部分患者通过相关健康知识教育能够了解高血压知识,掌握防治措施,能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患者为主导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可能是未来疾病管理解决之道[14]。本研究倡导患者自我管理,进行自我监测,家庭自测血压,自觉配合治疗,达到长期平稳控制血压,同时也重视发挥各级组织行政方面的作用,建立高血压管理组织,形成门诊部、卫生队(所)防治体系,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宣传教育,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督,信息收集和患者随访,使营区人群明确高血压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以引起重视而得到积极地支持配合,从而保障高血压管理的可靠性、持续性。本研究在项目实施中建立以体系为单位的高血压患者病历档案,对患者进行专门管理,随访跟踪,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时掌握,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稳定控制。同时门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简化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各类降压药,使用降压平稳的长效制剂,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6-17]。

血压管理的目标就是逐渐地提高血压控制率,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早期获益[15]。本研究提示对某营区以基层门诊为基础建立高血压防治体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分级、分层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控制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促进高血压患者及营区全体人员的健康行为,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应积极在基层卫生机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2、

[2] 于普林,叶文,刘雪荣,等、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估[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90-793、

[3] 郝玉明,谢亚、 从降压治疗到血压管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8):637-639、

[4] 李建新,程b娜,王玉桓,等、 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A):402-404、

[5] 马骁、 健康教育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6] 潘晓英、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 当代医学,2015, 21(25):121-122、

[7] 程敏锋,温盛霖,王相兰,等、 心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694-696、

[8] 冯芮华,王增武,王小万,等、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中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95、

[9] 徐彬、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5,(34):17-19、

[10] 祝之明、 代谢性高血压:新的高血压类型及其面临的挑战[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8):604-605、

[11] 马江华,袁建军,李全民,等、 某营区中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人民军医,2011,54(10):867-869、

[12] 刘力生,龚兰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40、

[13] 陈芳,李皓、 黄埔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201-203、

[14] 王宗道、 以患者为主导的疾病管理及更精确有效的高血压评估指标和治疗手段[N]、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3-7(C8)、

[15] 孙宁玲、 血压管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8):635-636、

[16] 刘菲、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141-123、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2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干预;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病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高钠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指导[1]。让患者理解接受,并认识到如果不能很好地纠正错误的行为,就易患更为严重的疾病[2]。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诊断高血压。

健康教育与干预是向人们传授保健知识、干预其培养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素养和防病能力的一项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4]。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干预,使其获得一些高血压防治知识,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我们社区责任医生团队通过上门随访、干预指导,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组织专家及高年资医师集中授课宣讲,多媒体播放教育片等方式,使患者了解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和防治措施,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提升了其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全镇常住的61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0例,对照组310例。观察组中男168例,女13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9、2±3、1)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2±1、7)年;对照组中男172例,女138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58、3±2、6)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8±1、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通过责任医生团队上门随访、干预指导,发放高血压病防治手册,组织专家及高年资医师集中授课宣讲,多媒体播放高血压教育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成立效果评价小组,定期讨论,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健康教育计划。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高血压病相关知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控制目标值,高血压的危害及危险因素,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高血压并发症和治疗方法,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定期监测血压等。

1、3、2 健康生活方式用药干预,坚持终身治疗的重要性及规范合理的药物治疗;饮食干预,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过饱过饥,戒烟戒酒,每日合理摄盐量(<6g/d),减少脂肪摄入,增加纤维摄入,适当控制总热量,控制体重;运动干预,以有氧运动为主,采取散步、慢跑、练气功等,3~5次/w,持续30~60min/次;心理干预,防止情绪激动,缓解精神压力,生活有规律。

1、4 评价方法制定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内容涉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内容共10 题,评分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没有掌握,分值分别为10、7、5分,总分在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69分以下为差;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涉及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安排、服务态度及水平共5题,评分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值分别为10、7、5、3分,总分45~50分为满意,35~44分为较满意,25~34分为一般,25分以下为不满意。采用问卷调查,对照组发放问卷各310份,观察组发放问卷各300份,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指导,能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变化,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5-6] 。

我们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进一步规范了患者的行为,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给予饮食、运动、心理以及用药方面的干预指导,进一步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对于社区医务人员,应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尽可能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合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并安全用药[7-8]。

参考文献:

[1]周文梅、 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97、

[2]谢玉兰,肖泽兰,张继红,等、 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J]、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74-77、

[3] Baumgartner J, Schauer J J, Ezzati M, et al、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women living in rural China[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1, 119(10): 1390、

[4] Redmond N, Baer H J, Hicks L R S、 Health behaviors and racial disparity i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 Hypertension, 2011, 57(3): 383-389、

[5]张润蓬、 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12,(7):125、

[6] Falkner B, Lurbe E, Schaefer 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clinical and health policy implications[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2010, 12(4): 261-276、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3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卫生 防治干预 体会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进而引起相关疾病。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

实践证明,控制高血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体化指导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对人群高血压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防治高血压的一种有效途径。

确定干预目标

初期目标: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定期测量血压率、提高人群运动参与率、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

中期目标: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药物依赖性和由此产生的并发症。

远期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笔者于2006年3月~2006 年9月对旺苍县静乐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该社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达到了29%,其中患有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占人口比例的16%。本调查以213例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83例高危群)为干预对象。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50~69岁161例,占75、5%;合并有 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 52例。平均血压152/92mmHg,最高收缩压(SB)169mmHg,最高舒张压(DB)113mmHg。

干预方法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重问卷调查法进行。先通过宣传单、发放高血压知识问卷、居委卫生干部宣传等手段进行社区动员,随机地将自愿参加者分为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及医生定期随访)和对照组(日常的三级管理服务)。干预前共填写并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44份、高危人群76份。干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34份、高危人群71份。血压测量由社区医生完成,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效果。所有调查结果均输入EpiData,并运用SSS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开展免费测量活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控制高血压是慢性病防治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与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建立合作关系,由管理经验丰富的医师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饮食、运动、服药给予个体化指导并定期填写随访记录,参照血压动态变化调整措施;开展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活动,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排除假性高血压,使高血压的检出率有所下降。

结 果

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普遍关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高血压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比较关心。85、3 %的患者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77%的病人了解长久症状,81、6%的病人能说出所用药物的名称与用法。这些调查结果说明患者对疾病比较关心,希望得到健康指导,掌握相关保健知识。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在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上升,自我技能掌握方面比干预前普遍有所提高,控制体重由原来的41、2%上升至71、3%(<0、01);限盐由原来的62、4%上升至89、1%(<0、01)。经过干预,患者顺从性提高显著(<0、05);血压值差异显著(<0、01),各年龄组SB、DB干预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B以45~84年龄段显著(<0、01),DB以45~74年龄段显著(<0、01)。1年内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40、6%上升为67、2%,从未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31、2%下降为7、5%。干预组、对照组6个月血压值变化比较可见,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6个月的平均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上述评价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

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和居民自身的努力。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场所。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血压预防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从而促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强化健康教育,重视饮食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祛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保证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对药物依赖,从而减少药品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体中,用不同的方式对高血压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宣传,强化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能,从而吸引重点目标人群,使社区居民和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树立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意识,增强治疗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通过宣传使居民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使病人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于一般人群,应该使他们能够了解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如低盐、低脂低热量的饮食原则,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预防高血压,做菜少加盐;鼓励患者戒烟限酒;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鼓励居民学会血压的自我监测等等。另外,可以通过组织高血压病人俱乐部进行病人的自我教育。通过病人的自我教育与病人间的相互支持,来促进病人调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增进病人的相关知识。

鼓励病人学会自我管理。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也有利于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所指的是,病人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这种疾病管理模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克服了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覆盖面不广的弊端。它非常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咨询、讲座和小册子等形式把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告诉患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实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血压。实践表明,造成高血压疾病的因素很多,但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地控制或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鼓励和指导高血压患者和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杜绝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大量吸烟、嗜酒、饮食多油腻等等,还要注意鼓励社区居民加强体育锻炼,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高血压防治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并对健康负责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政策、环境、经费以及个人行为等多方面的复杂活动。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社区高血压防治需要卫生、财政、民政、计生委、老龄委、妇联等多部门的协作,使干预计划能够得到及时的修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综合干预,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和体重,按血压水平的定义分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对重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一级管理,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每周最少测量1次血压;对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二级管理,先观察3~6个月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变化,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对轻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三级管理,重点是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以定期进行随访高血压患者,将随访记录的有关数据存入高血压病人档案,以便对慢性病的发生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掌握社区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做好准备。只有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进行各部门间的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做好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而建立和完善从预防、检测到治疗、反馈的防治体系,才能够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做到早期发现,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从而保证干预质量,保证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有效的实现高血压防治的干预工作,就必须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当前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于高血压控制与治疗的经验知识不足,给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带来不少困难。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将降低高血压防治的成本效益,也会削弱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防治的积极性,对以后的社区其他慢性病防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定期定点给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就成了进行高血压社区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通过对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调查发现,有些测量血压的医生只是在为检查其工作量提供依据,他们只将测量的血压值记录在册,告诉病人也只是正常与不正常,而不是让病人知晓自身的血压值,这并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工作。 还有些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指导不到位,有相当部分的高血压病人其血压持续数月异常,而所服抗高血压药物并没有丝毫的调整。反之,部分高血压病人已经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数月,反而调整药物,结果其血压就增高。因此,在当前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注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血压防治专业队伍进行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研究新进展,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专科向全科发展,正确指导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从而使高血压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地落实,使高血压这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建议、高血压杂志,1997,5(2):79280

2 张莹,王宪,颜小朗、成都市黄瓦辖区初级卫生保健基线调查报告、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1997,10(112)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4

【关键词】 农村;高血压;健康教育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市后白镇后白村、淮源村、王庄村共三个行政村的高血压患者各150 例(高血压诊断依据WHO诊断标准),由统一培训的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发放问卷450 份,有效426 份,有效回收率94、67%。

1、2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高血压认知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发病情况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426 例高血压患者中,全部为农村居民,其中男性192 例,女性234 例,年龄36~82 岁,平均年龄65、8 岁。其中高血压病1 级123 例,高血压病2 级,243 例,高血压病3级60 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4 例,初中文化程度140 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72 例。

2、2 不良生活方式

426 例高血压患者中,吸烟71 例,占16、78%,大量饮酒62 例,占14、58%,高脂饮食51 例,占11、25%,高盐饮食109例,占25、8%,缺少锻炼362 例占85%。

2、3 高血压认知情况

2、3、1 血压知晓情况,426 例高血压患者对自己血压的知晓率很低,仅为47 例,占10、17%。

2、3、2高血压基本知识了解情况,426 例高血压患者中对高血压知识了解仅为89 例,占20、9%

2、4 服药情况

426例高血压患者规则服药率仅为26 例,占6、1%。

2、5 血压控制情况

426 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仅为42 例,占9、86%。

2、6 脑卒中发生情况

426 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人数为46 例,占10、8%。

3 讨论与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农村居民卫生知识的相对不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缺乏,使农村高血压防治更为艰巨和复杂。本调查表明,农村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以缺乏锻炼为主,占85%,尤其是部分患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良生活方式,血压控制率仅为9、86%,脑卒中发病率10、8%,切实做好农村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真正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坚持治疗、运动、控制血压稳定的必要性。

3、1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健康教育对增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尤其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本调查发现农村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的如吸烟、饮酒、高脂高盐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较多,而对高血压的认识率很低,因此有必要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卫生知识进千家,入万户,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

3、2 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监测血压,指导规则服药

本调查表明,农村高血压患者对自己血压的知晓率较低,93、9%的患者不能规则服药,多数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则停药,血压又高时再服药,致使血压时高时低,波动很大,有研究认为这种血压波动对身体更为有害[2],再农村有必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持续的、及时的、可及的、全方位的医疗保健,通过建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监测血压,指导患者规则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3、3 强化院外保健,提供家庭康复

从调查中发现,农村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较高,为10、8%,而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较长,花费大,疗效欠佳。因此,必须强化脑卒中的院外保健,调动社区、家庭资源,为患者提供尽可能满意的社区和家庭支持,实行家庭康复,从而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提高其生存质量。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高血压患者建立与血压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3]。通过确定患者健康需求,指定健康目标,完善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进行效果评价,是治疗高血压病十分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徐培芳,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J]、1997,11(10):8、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5

摘 要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及卫生行为变化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个体需要及生活环境,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及个体化的、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卫生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显著提高,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社区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干预 卫生行为 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发展及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群体庞大,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3]。高血压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不仅表现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损害上,还直接表现在对患者和社会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上。调查显示,仅高血压本身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就高达360亿元,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更是高达1300亿元。因此,高血压的防治显的尤为重要。本研究拟通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卫生行为变化对社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6月本辖区内2个进行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的管理社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已经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9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488例,女474例,年龄29~92岁,平均58、62±24、66岁。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4,5],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即为高血压患者。

方法:①分级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为1、2、3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随访主要指标是血压,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措施。1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随访观察3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3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3个月随访1次。2级高血压患者除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可随访观察1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2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2个月随访1次。3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的同时,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1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1个月随访1次。根据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需要确定实验室辅助检测的频率:如心肌缺血、血脂异常、糖尿病或肾病者,可根据病情增加相应指标检测次数。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教育并帮助患者养成规律、合理服药的习惯,并帮助患者选择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长期应用、价格合理的药物,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多途径的强化健康教育,如健康讲座、发放宣传品、网上咨询等,并对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进行定期随访管理,措施包括:限盐、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限酒或戒酒、控制体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以及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后、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干预前、后血压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随访结束时,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死亡17例,因故外出21例,最后完成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99例。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7、4±13、8mmHg,舒张压81、7±11、2mmHg。干预后收缩压下降16、4±5、9mmHg,下降率10、4%±3、7%,舒张压下降4、4±4、1mmHg,下降率5、4%±5、0%,干预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变化:干预前高盐饮食(≥10g/天)85、97%、吸烟≥1支/日23、08%、饮酒≥100g/日18、81%、运动量≤2次/周65、90%、注意控制体重12、27%、规律科学服药8、80%,干预后分别为41、79%、15、07%、8、94%、34、20%、29、52%、90、7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变化:干预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91、3%、87、5%及61、9%,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6、4%、27、9%、5、4%(P

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变化比较:干预后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干预前,P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保制度的推广,我国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为实行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内外的经验都一致证明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5]。高血压防治工作开展的社区化程度,对于高血压防治整体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社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自我健康意识相对欠缺,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管理和干预,开展社区性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指导患者形成规则的用药习惯和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高盐摄入、吸烟、饮酒、运动量小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加强锻炼、注意体重控制、规则服药等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养成,使干预前、后的血压均值显著下降,高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社区干预不仅能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利于血压控制的行为习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带动其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对相对减轻上级医院住院负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真正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医疗、卫生的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

2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46-247、

3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6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97-02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防治应从大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慢性病防治管理势在必行。为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作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或延续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对易门县龙泉镇兴文街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辖区内签订家庭健康医生服务协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50例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36岁,年龄最大80岁,高血压Ⅰ级管理6例,Ⅱ级管理31例,Ⅲ级管理13例。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入户签订家庭健康医生服务协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饮食、运动、血压、药物治疗情况及高血压相关知识。

1、2、2护理干预措施

1、2、2、1健康教育:每月在社区举办一次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并发放高血压专题健康教育资料。定期通过社区宣传栏或电子宣传屏宣传高血压基本知识。

1、2、2、2心理干预:定期以电话形式进行健康咨询,了解患者病情,介绍高血压的预后和保持健康平和心理之间的关系,鼓励患者参加各种活动来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心情,缓解精神压力,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树立战胜高血压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3行为干预

1、合理饮食: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密切关系,例如:盐摄入过多,热量过剩。超重和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合理膳食,以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盐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g以下(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1平盖食盐约6g)。

2、戒烟限酒:饮酒和吸烟与高血压存在因果关系。饮酒者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比不饮酒者高约40%。吸1支烟收缩压增高10―25mmhg。在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吸烟者24小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尤其是白天血压明显高于不吸烟者[3]。

3、适量运动:根据患者和高危个体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循序渐进。建议患者采用1、3、5、7方案。“1”指每天至少活动一次;“3”指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5”指每周运动5次;“7”指运动后心率达(170减年龄)次/分。老年患者一般采用有氧运动,如快走,健康操、打太极拳等。最终以患者运动后感到身心轻松,食欲睡眠良好为宜。

4、定期测血压:建立每周测血压日并做好详细记录。有条件的患者家中可备血压计,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每天定时测血压。

1、2、2、4药物治疗: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和副作用等,并提供相应书面资料。反复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不得随意停药,换药或更改药量。选择副作用低、廉价、长效的控释片剂,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5定期随访:高血压Ⅰ级管理对象每3个月随访一次,高血压Ⅱ级管理对象每2月随访一次,高血压Ⅲ级管理对象每1个月随访一次。

1、3干预效果评价:干预一年后对所有干预对象进行随访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变化及生活行为变化,评价干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1

2、2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2

2、3干预前后生活行为变化比较:见表3

表1 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例/%)

项目 干预前(n=50) 干预后(n=50)

晓人 知晓率 知晓人 知晓率

血压正常值 13 26 35 70

定期测血压 16 32 40 80

高盐摄入对血压的影响 15 30 50 100

吸烟饮酒对血压的影响 15 30 42 84

控制体重对血压的影响 22 44 38 76

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9

18 32 64

高血压不治疗的危害 14 28 43 86

服药依从性 15 30 46 92

表2 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mmhg)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SBP 157、31±10、28 131、71±11、75

DUP 90、64±11、02 84、67±10、24

表3 干预前后生活行为变化比较(例/%)

定期测血压 低盐摄入 坚持运动 吸烟 饮酒 服药依从性

干预前 16(32) 15(30) 22(44) 10(20) 17(34) 15(30)

干预后 40(80) 50(100) 38(76) 6(12) 10(20) 46(92)

3 讨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丽敏等近期公布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2010 年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估计患病人数达3、3 亿,45 万人死于高血压,每3名成人中有1 人患高血压[4],而我国高血压仍存在“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用药)特点,极大危害人类健康。调查发现仅16、8%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可坚持规律服药并良好控制血压,而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5] 。WHO在2003年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就将社区综合干预策略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重中之重。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控制高血压发病率上升,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通过此次社区护理干预前后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内科护理学 第五版 564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 [M]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饮酒吸烟和嗜盐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的关联的Meta分析 周超,雷燕,杨春霞等[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488―499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07 年8 月至2008年1 月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3 份,回收307 份,剔除16 份无效问卷(资料填写不完整),有效问卷291 份,有效率90%。其中男162 名,女145 名,年龄35~45 岁,平均(37±4、5)岁,大学本科以上59 名,大专34 名,高中或中专166 名,初中以下32 名;机关事业单位83 名,企业员工76 名,其他132 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

1、3 调查内容 依据中年人群生活习惯及卫生知识的调查体系,调查体检者的一般情况、对高血压的致病危险因素的认知、预防和诊治常识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等情况。

2 结果

2、1 中年体检者对高血压知识及致病危险因素的了解情况。在291 份调查表中,有79例体检者(27、1%)对高血压的致病危险因素能说出环境、工作、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和肥胖等因素。有189例体检者(64、9 %)对高血压的致病危险因素认识较欠缺,只有23例体检者(7、9%)对高血压的致病危险因素不懂。

2、2 体检者对预防高血压方法的认知情况。体检者对高血压的预防方法中能通过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243名(83、5%),认为通过减轻压力可以预防的有178例(61、2%),认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有103例(35、4%)。

2、3 体检者对原发性高血压诊治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体检者对高血压的诊治方法中能通过依靠药物256例(88、0%),而认为通过非药物干预的有178例(61、2%),对诱发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并发症、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知识的需求率分别为75、3 %、78、5 %、67、3 % 和89、4 %。

3 讨论

早认识,早发现,早干预,是对原发性高血压最有效的治疗。而对中年体检人群这种特发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帮助树立正确的自我保健意识,已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强化体检人群的健康信念及态度是促使体检人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保证。调查体检者的一般情况、对高血压的致病危险因素的认知、预防和诊治常识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等情况随着体检者的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也应看到仍然有许多中年人对不健康生活习惯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及对预防高血压的各种措施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研究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2]。因此,作为中年人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并对原发性高血压知识的了解,才能避免发病及危害。

作为体检中心的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说明,让其理解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及低钾饮食、身体超重、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密切相关。高血压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对接受能力较强,文化程度较高患者,发放通俗易懂的高血压健康知识手册,让其仔细阅读,不解的地方为其解答。又通过示教、办墙报、电话咨询、科普专栏等形式宣教高血压的卫生知识。对文盲或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体检者,更应耐心细心。让每位正处于人生最紧张状态下的中年体检者者做到“知- 信- 行”的转变。

参 考 文 献

[1] 常晋霞,王素芳、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4,20( 11):1070-1071、

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篇8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志愿者;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17-0004-02

高血压是社区常见慢性病,位居社区患病率之首。许多患者缺乏高血压知识,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血压控制不理想,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压一直为社区医师所关注。近年来,我社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小组模式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为此,我社区2009年6月~2010年5月间开展临床试验,旨在评价社区健康管理小组模式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研究对象为南翔社区(南华、古漪园居委会)中自愿参加本研究的200名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二级及以上医院明确诊断。入选的200名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干预组在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基础上,以20人为一组,分成5个小组,建立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掌握人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培训志愿者:干预组的5个“健康管理小组”各选出3名志愿者。这15名志愿者本身是高血压患者,和小组成员住在同一社区。研究开展前,先由专家对志愿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管理、技能操作、小组管理等。志愿者是小组的带头人,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后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包括志愿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了解相关高血压的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如家庭膳食、运动、心理、合理用药)、血压自我监测、制定个人计划、病友互助、目标设定、免费体检、聘请专家讲座和咨询等。为每组配备血压计、听诊器、卷尺、磅秤、小组活动记录簿、测量血压记录本及《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教材等。(3)效果评价:分别于干预前(2009年5月)和干预后1年(2010年5月)测定血压、问卷调查高血压知识知晓掌握情况(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高血压基础知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高血压治疗、高血压管理需求等,由患者本人填写或家属后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将干预后和干预前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以P

2 结果

2、1 小组成立前后对照组与干预组对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入组时,对照组与干预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v05);研究结束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小组成立前后对照组与干预组高血压知识知晓掌握情况比较人组时,对照组与干预组间问卷比较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问卷得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小组成立前后对照组与干预组对自我测压技能掌握人次比较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自我测压技能掌握人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63,P

3 讨论

3、1 社区健康管理小组干预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多项对上海市高血压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群自身血压的知晓率高,但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并希望得到指导。针对上述特点,有效地实施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庭成员正确认识高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帮助患者掌握血压监测技能,有利于提高患者有效控制血压的信心,达到血压控制目标。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能达到高效益、低成本的防控目的。目前,基于社区层面,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断早治疗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人手,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从而保护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心得(精选10篇)
  • 下一篇: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最新(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