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青少年网络宣传(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3 栏目:写作范文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1

一、青少年阅读现状

1、 自由阅读时间不足。如今,许多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考试得高分、上名校,给孩子买了很多课外辅导教材,为孩子报了多种课后班,孩子在完成正常的学校学习外,还要进行各种课后辅导,双休日、寒暑假也得不到休息,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

2、 缺少良好的阅读指导。现在的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虽然老师现在非常重视阅读,并且和家长一再强调要养成孩子阅读习惯,可是由于缺少良好的阅读指导,孩子们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该怎样读书。同时,现在市场上青少年图书资源品种不多,而且良莠不齐,以孩子为本、关注孩子情感世界的图书太少。

3、 网络等多媒体资源冲击着传统阅读。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等多媒体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依赖使他们渐渐远离了书本。然而,虽然网络上信息数量庞大,但是,各种可用的、有害的、不确定的信息纷杂交错,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又不强,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沉迷于网络,从而荒废学业。[2]

二、青少年阅读推广概况

近年来,吉林省图书馆在青少年读者阅读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每年都能举办数十次阅读推广活动。其中,持续举办且影响较大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有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讲座、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建设等。

1、 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吉林省图书馆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唤起人们对阅读的重视。针对青少年读者,吉林省图书馆开展了:“悦成长、阅快乐”读书报告会,圆梦行动、阅读接力――为农民工子弟校和贫困学生捐书活动,亲自阅读――让世界充满爱主题阅读日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周为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吉林省图书馆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为契机,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倡导阅读。在青少年阅读推广方面,举办了“多彩阅读――共享工程资源展播”活动,“换书交友”活动,“关注未成年人、共享公共文化”读书活动,数据库知识有奖问答及免费试用活动,郝天晓《飞猫侠》系列作品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新华社、吉林电视台、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新文化报、城市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吉林省图书馆各项活动进行了适时报道。

3、 科普宣传周系列活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和立足点。吉林省图书馆结合实际情况,在服务宣传周开展各类读者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图书馆文化传播职能的认知度,吸引公众充分利用图书馆,读好书、用好书,引导读者和大众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对于青少年读者,我们做了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我最喜爱图书展”活动,抒写读者感言、交流阅读心得等活动。同时,吉林省图书馆还与吉林省科技馆联合举办各类活动,包括科技参观、科普知识学习等,让青少年了解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科普知识。

4、 讲座。“长白讲坛”是吉林省图书馆面向全社会举办的公益文化讲座,包括休闲时光、吉林社科讲坛、和谐家庭大讲堂、吉林省公共文化播讲等系列。

“长白讲坛”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百姓为原则;以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公众整体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讲座内容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关注各学科前沿动态、社会热点问题,为不同层面、不同群体提供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至目前,已成功举办600余期,数百位热衷公益事业、社会责任感强、治学态度严谨的专家和学者与政府官员走进了“长白讲坛”,受众群体达数十万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5、 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2011年3月,吉林省图书馆成立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主要服务项目有:书刊借阅、电子资源提供、动漫体验、志愿者服务以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读者活动。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秉承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阅读”的服务理念,以“读书、启智、助学、育德”为目标,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实行多元化、深层次服务。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以青少年为中心,开展各类活动,如“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青青草”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亲子阅读、美术公益课活动等,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供良好阅读环境。

6、 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建设。2011年3月,吉林省图书馆依托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立了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阅读服务。举办了:“同在蓝天下欢乐读书行”红书漂流活动、“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农民工子女专场观剧及参观图书馆活动”、“牵手你我,书香满溢――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大学生志愿者公益辅导班”等活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的建设,为这样一群特殊的青少年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让他们也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7、 学生书房建设。为了满足青少年读者就地就近、方便快捷地借阅图书的需求,贯彻落实“阅读在身边”的办馆理念,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吉林省图书馆在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建立“学生书房”,目前已建成长春市第74中学学生书房、哈达小学学生书房、九台龙嘉中心校学生书房、鲍家镇中心校学生书房等13家学生书房,极大地方便了青少年阅读。

8、 青青草网站建设。科技的进步使网络充分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畅游在网络中,享受网络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但是,当人们在享受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上不健康内容的冲击,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如何才能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建立健康的、绿色的青少年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吉林省图书馆按照原省委副书记全哲洙同志“要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好事,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供阵地”的会议讲话精神,2005年年初吉林省图书馆开始了“青青草网站”的筹划和建设,2005年8月网站开始试运行。2005年10月20日,“青青草网站”由全哲珠副书记亲自点击开通。

“青青草网站”的灵活性、直观性让青少年活动与网络相结合成为可能,网站建立之后,吉林省图书馆依托网站开展了书法、绘画、摄影展、校园flash大赛、原创作品大赛等青少年活动,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彰显了“青青草网站”知识性、互动性的特点。

“青青草”杯原创作品大赛是吉林省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青少年热爱作文、积极创作而举办的,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全省青少年的认可和欢迎。

三、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

1、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图书馆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地政府全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图书馆也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众多市民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和活动。然而,图书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青少年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同时,与各中小学合作,走进校园,向青少年宣传图书馆,让青少年在图书馆学会阅读,享受知识的乐趣,从而也带动家长更全面地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使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3]

2、 转变工作思路,为青少年提供多方位阅读服务。当下青少年学习任务繁重、空闲时间少,因此很难让青少年走进图书馆来静心阅读。这就要求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走出去,深入到青少年身边,为他们提供多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3、 利用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信息资源。网络是人们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个快捷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全新的重点课题。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提升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培养青少年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帮助他们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取对自身成长有利的信息,同时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让健康有益的文化信息资源真正被青少年所使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4]

总之,图书馆在青少年阅读推广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是青少年阅读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方力量,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创新工作思路,让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

注释:

[1]黄文镝、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管窥――从东莞读书节谈起[J]、图书馆学刊,2011(8)、

[2]曹桂平、关于台湾地区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0(3)、

[3]周洁民、面向少年儿童的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3)、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2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承载了太多寄托与希望,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现状让我们忧心。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丧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同时,近年青少年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另据统计,我国吸毒人数超1000万,青少年占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的75%。同时,自杀、暴力事件、吸毒的青少年日趋呈现低龄化。与此同时,目前开设专门生命教育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专业从事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媒体平台也屈指可数。因此,营造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环境,让青少年可以通过多渠道接受爱生活、爱生命的教育,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新媒体时代造成青少年生命观淡薄的原因

1、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成长环境改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变。近日一张图引起热议,图中北大学生参加消防演习前一片低头玩手机的画面。调查显示青少年近年来在QQ、网游、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娱乐方式中消耗的时间呈逐年增长趋势,当然这种趋势在成人中也呈同样态势。导致媒体调侃“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如此生活方式导致青少年与父母、老师、朋友的正常沟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时间,亲近自然的时间减少。同时,新媒体中信息量大,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青少年在其中很难甄别信息。随着新媒体普及,青少年交友更多借助社交网络、贴吧等,而近年,利用网络交流自杀,相互鼓动集体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2015年4名互不相识的“90后”赴济南一出租屋自杀;无独有偶,渭城一宾馆,一21岁男子和一20岁女子,自杀死亡。同时,青少年热衷网游,但其中的暴力因子却在他们心理种下了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的种子,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某向室友投毒致其死亡,原因仅是琐事导致二人关系不和;2014年山西“四名女生殴打一女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再者,青少年热衷追星,近年多位明星因吸毒被捕事件令人震惊。诸如此类,都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树立了及其负面的榜样。

2、新媒体时代下家庭教育无法满足青少年成长需要。青少年成长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但随着生活压力增加,父辈为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选择他乡谋生,导致青少年成长中陪伴身边的不再是父母,而是爷爷、奶奶。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100万。一些留守儿童由于成长中缺少父母陪伴、教育,过早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流动人口。同时,随着新媒体发展,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也悄然改变。近年颇受争议的低头族正是时代催生的产物。调查显示,青少年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少则2-3小时,多则8-10小时,长期缺少沟通与管束使这个群体里的孩子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相较于有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更易孤僻、厌学、早恋、沉迷网络。2015年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集体自杀死亡。不得不让我们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行反思。家庭教育的长期缺位,使得在快速发展时代中成长的青少年极易迷失。

3、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对青少年教育的冲击。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这对青少年来说是有利有弊。首先,青少年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平台去接触外界。其次,在新媒体时代,学校,家长可与之互动交流的形式越发多样。学校、各大媒体作为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主角,应利用好新媒体给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建立全方位的新媒体宣传体系,积极为开展教育活动搭建平台。过去青少年获取信息主要通过一些传统媒体。如今,大多数青少年早就开始接触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媒介。青少年借助它们去接触外界,但在青少年尚未健全的“三观”面前,过多的信息让他们很难甄别。成长的烦恼、困境,通过网络接触的外界极易让懵懂的青少年陷入迷茫。如果能及时为他们提供出口,补充正能量或许一个危机就此化解。

三、新媒体时代下借助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1、借助新媒体,融合传统文化,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传统文化中,儒家代表孟子说:“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兼,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也,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道家观点提倡“贵生”、“养生”。传统宗教佛教教义也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见,传统文化已教导我们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珍爱生命。同时,传统文化一直宣扬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是“子不教,父之过”。如今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但父母常认为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的爱。评判孩子成功的标准在时代浪潮中也变得功利,分数、排名、收入成了给孩子贴标签的标准。最终导致许多问题出现,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给我们敲响警钟。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可否尝试借助新媒体来帮助我们破冰。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履行家庭教育,我们可挤出时间借助新媒体工具去关注孩子,与他们交流,让新媒体技术来打破物理距离上的障碍。首先,父母和孩子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相互关注,进而交流。其次,学校、家长间可借助新媒体,让家长可通过学校、老师去更多了解孩子。借助新媒体,让孩子有存在感,不再孤单。

2、借助新媒体,融合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生命观念。教导青少年珍爱生命,首先要从观念上改造他们。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强大的宣传功能,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生命观。现在青少年都爱用社交工具,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其搭建宣传平台。传统文化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生”、“修身养性”等观点,我们可以结合近年一些青少年吸毒、斗殴、轻生、违法的案例去警示青少年。同时,借助新媒体去传播正能量引导青少年热爱生命、珍爱生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琴棋书画都是不可多得的强生健体、修生养性的好东西。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来建立专门的网站、贴吧、办网络画展等,社区、学校可以借助自己的网络平台去宣传,吸引青少年,让他们产生兴趣,并实地组织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比如让太极拳融入课间操,开展比赛;组织画展,音乐节等。借助新媒体强大的宣传功能,传播传统文化精髓。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树立爱生活、爱生命的观念。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3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团、教育青年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团的首要政治任务。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结合团员青年的实际,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重点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

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立足基层,普遍举办以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内容的报告会、座谈会、故事会、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活动,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生动活泼的宣讲教育活动。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抓好重点群体的学习和理论骨干培养工作。坚持以团干部、大学生和各条战线的青年骨干为重点,不断探索新载体和新方式,深化青年学理论活动。推动青年理论武装工作项目化,协助抓好团干部、大学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统筹抓好各条战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

二、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与祖国共奋进”成为当代青年的响亮口号和自觉行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注到“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生活化、大众化、系统化、青年化,分层次、分群体面向团员青年开展生动丰富、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大力突出实践导向,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各行各业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引导团员青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在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以迎接团的十六大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宣传团员青年的先进事迹和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努力学习创造奉献,充分展示改革开放新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斗的青春风采。

以迎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与奥运同行”活动,组织动员青年踊跃投身奥运志愿服务、火炬传递等活动,弘扬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充分展示中国青年企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风貌。

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对青年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紧跟党站在时代前列,踊跃投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建功立业。

注重从普通青年中树立和宣传一大批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涌现出来的各类青年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

设立并评选“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奖。

三、深化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作用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要求,以竭诚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掌握青少年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为重点,深化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加强统筹规划协调,努力发挥团的组织优势,整合网络资源,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 【1】

加强团属重点网站建设。坚持“全团办网、服务全团”,重点支持全团重点专题网站和地方重点网站建设,构建网上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主阵地。突出特色,紧紧围绕服务青少年具体需求、服务青少年工作,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专题服务型网站。

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教育。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宣传教育。加大对全团重点工作的网上宣传报道。深入开展“我们的文明”、网络爱心行动、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行动、青少年网络创意行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等活动。抓好以宣传共青团工作为内容的优秀网络新闻作品评选工作。

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推动各地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和管理,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各级青联和青少年网络协会、网络社团的作用,广泛团结凝聚it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网站编辑记者、网站社区版主等网络人才。

开展“青少年放心网站”评选活动。重点面向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中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国内网站,开展“青少年放心网站”社会评议和挂牌活动,探索建立引导激励机制,团结和扶持一批弘扬先进文化、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内容的网站。

积极开发青少年网络产品和服务。联合社会力量,以帮助青少年学习知识、弘扬中华文明、展示改革开放成就为主要内容,设计和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健康有益的网络多媒体产品。联合有关方面举办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展览等活动。探索建立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培养研发团队。

积极推动共青团信息化建设、青少年网络社团建设、青少年网络工作研究、青少年网络建设基金募集等工作。

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加强团的新闻出版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强宣传策划,注重资源整合,创新宣传方式,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着力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营造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营造广大团员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拼搏奉献的良好氛围。

继续抓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聚焦基层,面向青年,大力宣传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展示广大团员青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

精心做好团的十六大、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着力宣传党对共青团和广大青年的亲切关怀、殷切希望以及全国各族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着力宣传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喜迎奥运、服务奥运的良好形象。着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的青春业绩。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动团属新闻出版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团属新闻出版单位领导班子和编辑记者、经营管理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报网一体化新闻宣传新模式。开展2010年度共青团好新闻作品评选活动。

五、扎实推进青年文化体育工作,不断满足广大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青年文化建设各个方面,深入推进青年文化行动。巩固和深化现有工作项目,注重打基础、谋长远,坚持面向基层、面向青年,大力推进青年文化体育工作,全面活跃群众性青年文化体育活动。

积极引领青年文化潮流。加强对青年文化现象和热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文化潮流的有效途径,推动青年文化蓬勃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青年文化活动。组织实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青年服装时尚周等活动,不断提高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基层创新,指导和推动各地广泛开展青年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4

【关键词】新媒体 共青团宣传工作 当代青年

2009年中共重庆市委运用新媒体――网络、手机平台开展“传箴言”活动,广大群众通过网上发帖和发短信即可参与其中,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力度和影响范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年的思想状态、行为方式已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共青团要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要达到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①就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下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举措,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强度和力度,继续保持在当代青年中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导向力。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挑战性与如何贴近青年

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共青团影响力和动员力的组成部分,是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其地位尤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所面临的实际状况,才能够真正做到尊重青年、贴近青年。

深刻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的特点,使共青团的宣传工作更加贴近青年。在当代青年中,以“80后”、“90后”为中坚力量。作为中国历史上意识形态最活跃、思想观念最解放时代里出生长大的一代,他们享受了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物质成果,他们在思想空前解放的宽松空气中呼吸,也就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追求着自由和放纵;他们经受着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的冲击,所以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蔑视权威、崇尚创新,②他们面临着过去从未遇到过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扭曲、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时代造就了他们的开放、潇洒、飘然,同时也将未曾有过的艰难放在了他们的肩上。

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使共青团的宣传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以特有的零时差、零距离、零空间的优势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年的青睐。③但是,由于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匿名性和开放性,加上当前的监控监管技术和制度还不完善,使得网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伴随而来的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甚至还有反国家的言论。所有这些使活跃在网络上的青年将面临信息选择的困惑甚至危机,更有可能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任务和责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积极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实现对网络青年、虚拟组织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并通过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青年先进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占领宣传教育阵地。这就要求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把共青团的动态信息迅速有效地传递出去,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思路

新媒体环境意味着传播途径和内容的变化,只有在整合原有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新媒体传播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顺应当代青年掌握信息的趋势,真正做到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整合共青团工作资源,打造工作新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必须转换原有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走进青年、融入网络社会。共青团工作已有多年的积累,在对青年的思想教育、活动组织、队伍建设、工作宣传等方面都有成熟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顺应时代走向,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拓展新的宣传和组织途径,做到真正服务青年。

拓展共青团宣传途径,实现工作对象的全覆盖。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通过移动通信手段搭建信息传播平台,以手机、网络等为媒介,通过手机报、网上新闻等形式按时定期发送,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及时性和大众性,并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提供全面的在线服务,形成一个青年广泛参与的组织活动阵地,扩大共青团教育引导力度。

丰富传播内容,增加交流互动性,使广大青年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教育。关注学生热点,及时宣传报道,丰富宣传内容等,是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在局域网络上开设不同的专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广大青年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取有效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各类评奖评优设置网上留言、投票等活动,增加青年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原则

共青团的宣传工作更多的是强调正面灌输和规范教育。当代青年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主体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团的工作更多地接受社会评价,对活动效果和针对性的要求更高,利用新媒体技术我们能找到团的宣传工作新方法。

借助新平台弘扬青年先进思想文化主旋律,坚持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正确引导。网络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情感宣泄、思想交流、文化互鉴的重要场所。共青团网上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其一充分整合各类共青团工作网站,在校园内部组建局域网络,把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文化传播、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搬”到网上,建立“新闻中心”“思政专题”“校园透视”“红岩网校”等新的专题和网站,使之成为广大青年的网上精神家园。

完善团组织网络平台,创新网络服务青年方式方法。青年是共青团中坚力量,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切实做好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工作。青年的许多需求和利益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来实现,因此利用网络为青年搭建平台将极大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共青团的网上服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网络满足更多青年在学习、就业创业、身心发展、休闲娱乐、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开设“考研专栏”“健康人生”“网上报告厅”等专栏丰富校园生活,打造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网络品牌;二是利用网络为困难青年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家庭子女、零就业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学生等都是共青团帮扶救困的重点服务对象,④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当代青年熟悉的沟通方式,更容易使其卸下心防,使之成为重要的扶贫帮困平台。三是推动青少年网络立法和维权,逐步制定专门的青年网络保护法、维权法,就青年的网络安全、网络行为规范、网络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明文规定。

坚持开放的工作机制,着眼长远、稳步推进。推动形成党政支持、社会资助、共青团主导、青年网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共青团网络建设,积极利用网络吸引凝聚青年。要着眼长远,做好长期规划,同时要因地制宜,一步步扎实推进。

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宣传把共青团组织的教育内容以具体的形式传递给团员青年,并使团员青年接受和认同。新媒体环境下的共青团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只是宣传途径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只有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使共青团贴近青年、凝聚青年和引导青年的中心工作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注释

①李骥,郑品石,冯永光:“奥巴马竞选网络优势的政治传播学分析及其对共青团工作的借鉴意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1期。

②“关于‘80至90后’及其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③“共青团组织利用网络凝聚青年问题初探”,《信息与教学》,2009年第3期。

④朱雄君:“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共青团工作”,《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3期。

延伸阅读

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5

今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向社会公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文件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文明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维护青年学生合法权益,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把网络建设成青年学生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计算机与信息系团总支决定于2009年5月25日至6月10日在全系范围内开展以“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言行、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

现将有关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实施,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青年文明上网意识,引导青年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科学上网,文明上网,使互联网能够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院团委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系决定在全系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言行、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2009年5月25日——2009年6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项目:

1、参加苏州“青春网上行”绿色活动启动仪式;

2、向全院发出“绿色网络我先行”倡议;

3、举行绿色文明上网千人签名仪式;

4、“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主题讲座;

5、观看文明网络道德教育专题记录片。

(二)内容简介:

1、积极引领全系学生认真学习和聆听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专家专题讲座。之后举行一个绿色文明上网的千人签名仪式。并不断向全院、向全市发出倡议,掀起一股绿色上网、安全上网的热潮。通过倡议书、宣誓、签名等形式,加大大学生网络文明规范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明辨是非、自我保护和防范不良行为的能力,从自身做起,拒绝“网络”,争作文明网民,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2、从年级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中聘请优秀人员作为学生论坛的“文明上网引导员”,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向上、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加强对网络教室的管理,对网络的使用纳入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中,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畅通。同时,专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上网质量,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技术性和知识性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并监督和管理学生网上行为,避免学生利用网络玩游戏或浏览、传播、拷贝带有迷信、、反动色彩的网站和网页,保证学生的上网质量。

3、积极走出校园,配合团市委和其他各级单位在吴江市发动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活动。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对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青少年 网瘾 矫治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另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卫生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长沙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占2、4%,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占11、8%。据此推算,我国中学生中至少有400万以上的潜在人群存在网络成瘾。“网瘾”猛于虎。网瘾研究专家陶宏开教授在分析北京网瘾问题时透露出一组最新数据,“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解决青少年因上网成瘾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建设和谐网络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已经刻不容缓。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

1、互联网的特征使然。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凭借其大容量信息、快速传输、互动性、多媒体、无形化等特点优势,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择业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互联网的特点优势对于处于个体社会化关键时期、相对缺乏社会生活的现实经验、相对缺乏人际交往的实际能力、相对缺乏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鉴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提供了一张心理问题滋生的温床。

2、传统文化传播模式与现代文化传播模式的矛盾使然。一方面,传统说教宣喻型的文化传播还在阻梗着青少年的丰富深邃的心灵渴求,难以适应青少年日新月异的生活需求,而网络这种崭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与青少年的需求又是如此切合。另一方面,西方低级文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媚世悦众的商业文化通过网络放大了对青少年审美情趣的侵蚀,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而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未进入一个良性运转轨道,人们对不良文化还缺少免疫力,青少年尤其概莫能外。

3、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使然。青少年处于个性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是IAD的易患人群。他们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孤独、敏感、忧郁、逆反、不服从社会规范等。青少年一旦在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压抑、其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则往往会寻求网络作为心灵释放场所。其心理需要能通过网络便捷地达到:(1)认知的需要。青少年常常希望获取最新、最全的信息,而又不必花费太多。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查到想要的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甚至难于启齿寻找的内容。如花边新闻和点击率很高就是这个原因。(2)情感交流的需要。由于现实生活社交面太窄,或者社交羞怯、缺乏社交技巧,许多青少年都热衷于上网聊天,渴求“缘分的邂逅”。现实生活中孤僻少年更容易在虚拟世界找到心灵的寄托。(3)自我表现的需要。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责难与惩罚。而且观点越是新、奇、特,就越能赢得点击。通过文字,青少年找到了自信,展现了自我。(4)转移升华的需要。许多男性IAD患者热衷于网游,基中大部分是暴力、攻击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发泄潜在的愤怒或仇恨的能量,在虚拟世界寻求代偿,做出在社会规范或文明所不允许的事情。寻求心理需要的满足,本末倒置地在虚拟的电脑和网络世界遨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反过来更向网络逃避,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心理原因。

二、图书馆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1、图书馆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宣传阵地

依据图书馆的文献采集原则,图书馆都及时收藏有比较完整的马列毛的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献资料以及党和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和时事宣传资料。大量颇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社科期刊及众多宣传时事政治、透视社会生活的各种报纸,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政治、陶冶思想、塑造灵魂的精神食粮。利用得天独厚的文献资源,坚持不懈、及时有效地向他们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图书馆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和基地,应义不容辞担负起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工作。

2、图书馆承担对青少年进行终身教育的基本职能

由于图书馆藏书的连续性,使得图书馆终身教育的职能得以实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可以长期地稳定地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图书馆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扩大了馆藏资源,节省了人们检索文献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图书馆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服务于青少年终身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做他们的信息导航员。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新知识、新理论日新月异,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更高,依赖性更强,这就要求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信息导航就是新形式下,图书馆开展的新的服务内容。

3、图书馆开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活动

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应大力倡导和积极呼吁社会及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络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网吧经营者的管理,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打下良好的外部基础。同时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管理及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导航工作,针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分析、选择、评价、加工、重组,控制其质量和数量。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网络活动,吸引青少年到馆上网,坚决抵制“黄网吧”、“地下网吧”。图书馆在网上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可自由参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和参与活动项目,而非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网络教育的情趣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为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也利于活动对象的个性发展。通过网页制作、征文活动、新闻浏览、BBS互动台等形式,使青少年可以快速掌握各门知识,同时领略到世界优秀文化的风采,吸收各种有益的精髓,充分享受网络的充实和快乐。

三、图书馆建设绿色网络的实践

1、城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的作法与尝试。(1)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多去一次图书馆、少去一次网吧,长沙市图书馆利用假期组织播放“少儿戒除网瘾”公益讲座录像。市图书馆订购了著名教育专家陶宏开关于少儿戒除网瘾系列讲座的光盘,利用假期在少儿借阅室循环播放,使来借阅的少儿在观看中受到教育,远离或者戒除网瘾。讲座中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受益匪浅。(2)通过发放倡议书、举办讲座等形式,提高青少年学生将计算机网络用于适当用途的意识,让同学们学会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力向同学们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的营养。(3)开展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使青少年获得广泛的社会道德实践机会的重要途径。长沙市图书馆大力开展“送书下乡”、“青年志愿者”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经验,有利于其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形成,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使其使用网络更加理性,从而增强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4)青少年IAD患者长期处于虚拟环境中,失去对周遭现实环境的反应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容易造成逃避现实、孤僻、冷漠、紧张、缺乏责任感和欺诈心理,甚至导致“人格畸变”、“网络孤独症”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市图书馆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焦虑,稳定情绪;同时适时举办青春期心理保健讲座,鼓励学生有困惑时向心理医生咨询求助。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定期举办讲座,设立专家求助信箱。开展专家辅导员活动,开展网上咨询热线,为同学们提供咨询、辅导等,及时了解青少年思想动态并予以解决。2008年11月,长沙市获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测评组就曾实地考察了长沙市图书馆,对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方面作出的特色服务给予了肯定。

2、开发并利用共享工程的优秀数字文化资源,开展了针对青少年的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并实施的部级文化工程,自2003年在我市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建设现已喜结硕果。文化共享工程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各类型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通过覆盖全国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2004年7月,文化部社图司与全国各少儿图书馆合作,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少年版”。2007年7月开办了“暑期网上大课堂”活动。2008年以来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讲座、电影、科普等优秀数字资源。它所提供的适合青少年的优质信息资源和网上各种有益活动,给青少年和家长们身心带来极大的、良好的影响,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切实地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做了大好事、大实事。长沙市图书馆开辟的青少年绿色上网专区是共享工程支中心电子阅览室的特色服务,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制定了未成年人上网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了青少年上网的时间和内容,并在电脑上统一安装了绿色上网软件,张贴了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使用流程图,通过人性化的种种手段吸引青少年利用共享工程资源。

图书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青少年网瘾的危害和网络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建设和谐网络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症下药,把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图书馆一项重要业务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陶宏开、孩子都有向上的心、湖南出版社,2005、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7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青少年;思想道德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概念与目的

青少年主要是指13周岁到20周岁之间的群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意识形态、政治观点、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的有目的的指引和教导,它占据青少年教育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现在正走在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光明大道上,就现阶段来看,要想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未来的主力军当然是现在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花朵,做好对他们思想的引领、道德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对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的影响

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为6、49亿,占全球总数的21、6%。[1]截至2015年底,我国仅手机网民规模就达到6亿。[2]青少年群体是里面的“主力军”且比例逐渐增大。手机的广泛使用已让其获得“第六器官”的称号,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普及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表现出典型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与新媒体本身的优点,在青少年学习生活、思想建设中充当了得力助手;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上亚文化、娱乐化等征象的加剧,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积极影响

1、获取信息渠道多样性、便捷性。2、虚拟的互动平台,拓宽了青少年的人脉圈。3、平等观念的增强,对自我发展的追求。4、主客体意识的转换,探索新的教育形式。

(二)消极影响

1、互联网与新媒体容易让青少年上瘾,影响他们的学业与身心健康,并容易产生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2、网络语境的泛众化容易滋生亚文化,影响主流文化的发展态势,影响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一些自媒体或者其他别有用心的媒体借助这些平台大肆虚假信息,影响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一些西方思想的渗透,滋生了亚文化现象,这在青少年群体中尤其突出,有学者认为青少年亚文化有可能逐渐取代主流文化中的重要部分。[3]无论怎样,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方式无疑是青少年亚文化手中的一把利器,既是对主流文化权威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己本身生命力的一种考验。[4]3、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商业化与社会化催生了青少年新的消费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平台提出挑战。

三、互联网与新媒体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

1、平台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2、传播载体多元化,传播效率提高。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

1、各种文化的冲击,网络风气的复杂化使得教育环境也日趋复杂;2、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的新媒体素质的培养。

四、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创新

“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对于具体实施办法,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强化阵地意识,加强红色网站的构建与宣传,强化工作者的素养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5]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各级党政部门包括教育、宣传、网信、文化、共青团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并抓牢网络主动权,抓牢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宣传,校园网站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层面、校外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与宣传,其内容与形式要体现大众性、民族性、先进性、创新性与特色性,要切合青少年的心理、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引起青少年的关注,还要提升相关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具体来说,可以将网站内容分页处理,实现年龄差异化教育,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推送不同的内容,内容多结合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还可以结合一些活动比赛,比如知识竞答比赛、演讲比赛等;还可以加强对BBS、SNS、手机报的建设与推广;对教育者可以进行按期培训,并反馈学习效果。

(二)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建立青少年网络档案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6]要想打造一个风气优良的网络环境,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出台配套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或者《青少年互联网保护法》,并在高校建立青少年网络档案,定期排查出现网络上瘾或者网络涉黄涉暴的学生,与学校教务处、心理中心等联合搭建相应帮扶机制,加上辅导员以及朋辈的开导,帮助青少年摆脱困境;针对中学生主要是学校与家庭的双重监督机制,做好问题的反馈,配以相应的惩罚,也可以建立相应档案,做好记录。

(三)推进新媒体+的创新理念,强化互联网和新媒体工作的影响力

“以坚持党性原则为内容建设的根本,以先进技术为内容建设的支撑”。[1]这深刻揭露了当今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的准则与责任。各级党政部门以及媒体应该顺应我国主流文化,正确引领舆论的方向。给予传统媒体一定的优惠政策,高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现新媒体+,让言论有自由之光的同时,引领青少年走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康庄大道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作者:姚鑫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J]、新闻记者,2015,7(389):69、

[2]王子晖、亲密接触新媒体释放了什么信号[DB/OL]、1961、9、

[4]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29、

青少年网络宣传篇8

1、1青少年对于网络安全法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青少年了解网络安全的法律渠道太窄,很多青少年对于学校开设《道德与法律》方面的公共课程没有兴趣,也没有想到会在生活中用到。同时,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的法律专题教育,青少年不知道从何处了解,好多青少年从不知走到了无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2青少年网络安全法治教育途径单一。大部分青少年目前以接受的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的方法。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不能使学生们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或者这种安全意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试卷上;另一方面,旧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充分表达网络违法犯罪现象的严重性。在学生眼里,网络本身就是由数字构成的虚拟空间,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甚至是一个“法外”空间。要改变学生这种想法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书本教育进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3缺少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意识。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计算机、网络以及软件技术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但是,如果这批掌握了最新技术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甚至用它来进行违法犯罪,就会对我国互联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如此才能从最大程度上防止这些掌握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变成危害网络安全的人。

2、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2、1提高法律意识的教育。互联网以自由著称,但互联网里的自由也同现实世界中的自由一样,是有限度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应当以法律、法规、条例为主要内容对人们进行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从而让青少年们知道在互联网上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可以做,并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青少年,要能正确利用网络、运用网络,为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沉湎网络,致使其严重混淆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从而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道德素质的缺失、道德行为的失范,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所诱惑,轻则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重者为满足自己的奢望而诱发违法犯罪。

2、2拓展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新渠道。第一、开设专门的针对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选修课;第二、通过案例教学、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新型手段,利用较多的时间,充分激发青少年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青少年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自主学习。

2、3加强有关网络安全的舆论宣传。通过舆论宣传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的内容,还可以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这些网站,间接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青少年“文明上网”的品德。对网络给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予以强调,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进行类似的教育和宣传,对青少年起警示作用。青少年涉世未深,对新鲜事物缺乏判断和鉴别,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是青少年的一大弱点;然而,青少年也正处于接受各种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尚未定型,易于教化和引导。

2、4建议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经常举办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青少年“诚信上网”的品德,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青少年迷恋网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网络世界中,他们能够寻求到个人价值的体现。青少年个人价值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也许是玩网络游戏的胜利;也许是自己张贴或发表的言论有较高的点击率;也许是想扮演一回黑客,事实上,青少年在网络上个人价值的体现方式是比较集中的,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自然就能够吸引住青少年的参与。所以,如果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能够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就能通过这些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各种主题的引导和教育。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选8篇)
  • 下一篇: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