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4 栏目:写作范文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1

关键词:青春期;家庭教育

家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一、目前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过度干涉保护孩子,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要求独立的愿望,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反对父母的各种干涉、指导和控制。并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开始产生成人感,渴望被成人平等而尊重的对待。现实生活中,在父母的心目中,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需要保护。同时,由于现在的初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若珍宝,在父母长辈眼里是永远的孩子。并且,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极为重视。因此,很多家庭出现过度溺爱和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过多的干涉和控制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产生种种不满情绪,逆反心理严重,与父母关系紧张。

(二)家族传承的不良教育方式

虽然我国的家庭教育思想有着长远的历史和发展。但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仍然存在着诸如“棍棒教育”“父母专制”等通过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来达到教育目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会不知不觉受到从父辈、祖辈那里所接受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影响。会依照自身原生家庭的教育管理方式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忽略了孩子个体本身的特殊性和时代的发展性。

(三)父母不在位和隔代教育

父母不在位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缺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从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第二种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种则是父母在家庭中并没有处在父母状态。比如说,有一位初三的家长,因为和女儿在生活事件中的几句口角,一连几个月和孩子之间彼此不理不睬,直到孩子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关于志愿的家长会前一个小时,母亲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她觉得如果自己主动去了,在女儿面前就输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对母女的关系就类似于两个孩子。这种情况就属于父母不在父母状态。父母缺位或不在位,就容易出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一种抚养教育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隔代教育存在着较多弊端。

二、青春期家庭教育之浅见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教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国近代朱庆澜将军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曾经提出过家庭教育的原则,其中一个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这种影响虽然是零散的,但却是大量的和随时随地的,并且是不断持续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和熏陶而发挥作用的潜在教育因素。家庭氛围融洽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情绪稳定,生活乐观,能很好地适应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反之则容易紧张和焦虑、容易发生情绪问题。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本身不稳定,容易波动。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极为重要。

(二)以了解和尊重为基础,加强引导

青春期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一方面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和独立。另一方面,青少年从心灵深处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与小学阶段相比有所改变,更为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更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生活经验、情感支持和心灵沟通。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相比,家长“养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渐淡化,而“心灵陪伴者”和“方向引领者”的角色需要则逐渐凸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向,强调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作为方向引导者来肯定他们的做法,指出他们的不足,促进他们的思考。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三)加强沟通,注重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他们一方面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秘密”,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孤独,希望被人理解。作为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和孩子之间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通过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父母通过倾听、理解、接纳、鼓励、尊重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感觉被父母所理解,自然就会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的指导、建议和帮助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结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起点。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质,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丁,孔悦、家长与子女为何频发“战争”[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06):2、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2

一、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品格发展的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幼儿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会在幼儿的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使得幼儿有更多接触学习的机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会在幼儿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幼儿居住的环境也对幼儿性格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整洁的居住环境能够为幼儿构建快乐的成长氛围,对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关系着幼儿品格的特征,而父母的日常行为和其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会客观看待幼儿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会根据幼儿不同成长阶段制订不同的培养良好品格的计划,发现幼儿潜在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在幼儿的教育方式上往往会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不够重视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忽视幼儿的兴趣爱好,最终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品格。

3、父母的性格特点

父母的性格是幼儿性格的参照物,父母的性格会对幼儿性格形成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容易出现激烈的言行举止,强迫性地对幼儿输入自己的意志和想法,长期处在这样的情况中,幼儿的性格会直接受到父母性格的影响,出现易暴易躁的现象。再如,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造成幼儿形成孤僻、自卑,没有主观判断力的性格。而性格温和的父母会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的关系,尊重幼儿的想法,逐渐培养幼儿学会独立思考,保证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二、家庭教育中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的有效方法

1、以身作则,正确管束

从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幼儿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很难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做到以身作则,幼儿的教育问题基本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但是老一辈的人往往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并且过于溺爱幼儿,不利于其良好品格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倾注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父母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消极负面的情绪,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幼儿行为和性格的一个缩影。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注重关爱与鼓励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幼儿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性因素。父母要尽量为幼儿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生活情趣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让其形成主动探究、思考的习惯。在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坎坷,幼儿同样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父母不管是面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对幼儿进行鼓励,尊重幼儿的主观意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的逐渐发育,父母应该让幼儿掌握自己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使其学会独立。

3、平等沟通,循循善诱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导师。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行为和情绪的变化,所以父母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各种动态行为。例如,幼儿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父母不能直接左右幼儿的情绪,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和角度,让幼儿感受到理解和爱护。幼儿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越来越强,父母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的需求和权利,为幼儿创造健康发展的环境,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人塑造良好品格的重要时期,所以父母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约束和管理,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范艳梅、论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4,(4)、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目前,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说。但多数人认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的、有意识的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在这,我们从三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首先,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的。我们知道,学校是一种社会的教育组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仅仅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而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社会关系,还表现为一种血缘上的自然关系。

其次,家庭教育有两种教育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的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这是一种有形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它对子女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等。这是一种无形教育。

第三,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家长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文化修养的影响教育孩子。其目的就是使孩子具有“生动的、活泼的、和谐发展的”生存权利、自主创造的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发掘他们独特的生命力,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中国与犹太家庭教育的差异性

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情况,中国与犹太家庭教育在各自的土壤和历史时期中都有了不同的衍生。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区别。

(一)两个中心的不同:教师中心与父母中心。

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仅仅是入学前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将教育的中心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忽略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而家庭一直是犹太教育的主要场所。犹太人非常强调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在他们看来,父亲是上帝委派的第一位教师。父亲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把子女抚养长大,而且要第一个把神圣的契约与律法传授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犹太人。

(二)两个重点的不同:知识与创新。

古代的中国人将“四书五经”奉为圭臬,对于孔孟之道只能服从,不能有丝毫怀疑,否则就是大不敬。而到了现代,在升学压力下的家长,又将教科书和教育专家的话奉若神明。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的是学习知识。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知识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犹太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填鸭式与启发式。

在中国大的教育背景环境下,学习成绩成了评判的主要标准。因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而孩子分数的提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个劲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犹太家庭中父母更倾向于用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孩子,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犹太父亲把3岁的儿子放在窗户上叫他往下跳,父亲在下面接。孩子玩得很高兴,一连跳了两次。到了第三次,孩子跳下后父亲没去接,孩子问父亲为什么不接他。父亲教导儿子:“你为什么以为我接了你前两次,就一定有理由第三次再接你?我虽然是你的父亲,但并不是每次都可以帮助你的。”通过这个小故事就很容易发现两者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转变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学校作为自己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断裂,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场。由于家庭教育的空场无力,学校教育处于封闭与单枪匹马的境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仅从自身寻求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家庭教育作为主渠道,紧密结合家庭生活领域的特点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性

通过中国与犹太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犹太家庭教育的教学方法很灵活,既有传统的宣传灌输法来传播知识,又有启发式的教育。这正是中国家庭教育所欠缺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欠缺的。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扭转这样的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善于选择教学方法,来达到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4

关键词:孝德文化 大学生 思想教育

一、传统孝德文化概述

1、“孝”与“孝德”的含义

孝德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最初的孝文化内涵,经过不断演变、积淀与丰富,形成了一套道德体系。“孝”的基本含义是对父母的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孝是人们一种最自然和最应自觉的亲情回报。“孝德”从根本上讲,与“孝”没有本质区别。“孝”是“德”的基本内容,“孝德”是“孝”的具体化[1]。

2、孝德的内容及地位

从古至今,人们对孝德内容界定不一,但总体来说,对孝德文化最初的含义和认识是一致的,即孝德是奉养父母,善事父母。孝德的内容离不开孝德的含义,概括为:第一,孝养,子女应给予父母物质上的保障,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让老人老有所依。第二,孝敬,单纯的养父母不足以称为孝,孝不只是对父母进行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是爱戴和尊重父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使父母精神生活愉快。第三,孝思,子女要牵挂父母,了解他们的近况,同时也要向父母说明自己的情况,不让父母担心。第四,孝顺,子女要尽量顺应父母的要求,不与父母吵架,要有平和的态度。孝德作为一切道德的根本,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2]。

二、当代大学生孝德方面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状况良好,大部分学生对传统孝德有很强的认同感,在实际生活中大都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但近年来,从媒体报道和现实生活我们发现,大学生不孝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孝德水平低下,不孝敬父母,不体谅父母的艰辛,贪图享乐、吃苦精神差、意志薄弱、懒惰、自暴自弃,甚至有轻生、犯法等事件。

(一)大学生孝德缺失的表现

1、敬老尊老观念淡薄

不少学生在家与父母顶嘴、吵架,不尊重父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不认真学习,不体谅父母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不考虑父母提出的要求,不顾及父母给予的深深期望。

2、家庭责任感缺失

很多学生不替家长分担家务,比如洗碗、打扫卫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愿完成,由父母代劳,自己只顾享受。不少同学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挣钱的辛苦,不知道父母的不易。

3、感恩意识淡化

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都是应该的,花家长的钱天经地义,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不懂得感恩父母,不爱自己的父母,完全不为父母考虑。

(二)大学生孝德缺失的原因

1、社会孝德意识的淡化

“五四”时期到我国建国后一段时间里,受“左”思想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儒家孝德思想采取批判否定态度,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受西方文化冲击,人们追求独立人格,很少考虑父母,家庭意识淡化[3]。网络媒体缺乏对传统孝德的正面积极引导,宣传弘扬传统美德的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孝德意识缺乏。

2、家庭教育观念的缺乏

现代家庭大多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父母溺爱孩子,对子女的要求全部满足,导致孩子认为父母所做都是理所当然,不去回报自己的父母,不懂得去关心父母和他人,对父母缺乏尊重、关爱和理解,孝德意识淡薄。

学校教育重视知识教育,过多关注升学率,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虽然各高校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相关举措,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孝德教育被忽视,大学课程涉及到孝德教育内容很少,更多侧重于理论灌输,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大而空,学生无法将书本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加强大学生孝德教育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大学生孝德意识的缺失影响到大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和学校培育人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事关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开展大学生孝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个体道德的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促进大学生道德健康成长

孝德是人最基本的品德,一个敬爱自己父母的人,才会有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才能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因此,要以孝德教育为切入点,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促进形成和谐家庭环境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孝德是最基本的家庭伦理规范。在家庭生活中,提倡孝德观念可以使得子女尊重父母,消除代沟,改善家庭关系,建立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孝德是一种社会公德,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树立尊老敬老的观念,把家庭的孝德观念推广到社会中,有利益全社会尊老爱幼,团结友爱,遵纪守法,从而建设和谐社会新风尚。

四、和谐社会下大学生孝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孝德教育是思想道德的基础性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健全有关键作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孝德观念不同程度上有所缺失,迫切需要进行孝德教育,大学生成长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影响,对其进行教育应与这三方面结合,从而整体上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

(一)家庭孝德教育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对子女进行孝德养成的重要性,从理念上让子女认识到孝顺父母是人的基本道德,从小灌输孝德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子女的孝德行为,不能过分溺爱孩子,注意“严”与“爱”的相辅相成,理性对待子女,调动子女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完成,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这样才能让子女尊敬父母,形成对等的和谐的家庭环境[4]。

(二)学校孝德教育

传统学校教育注重智力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加强孝德教育,首先思想上改变,要认识孝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育活动。高校应丰富孝德教育内容,对孝德这一传统文化要不断赋予其时代新意,开辟多样教育途径,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孝德的重要,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孝德实践,不断培养大学生孝德观念。

(三)社会孝德教育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媒体应积极报道孝德模范,向人们传播孝德观念,激励大学生向他们学习,社会要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搭建孝德教育平台,让每个人都参与进去,并且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孝德立法,进一步明确孝德的重要地位。

五、结语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孝德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孝德文化仍是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道德状况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应把孝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以大学生孝德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陈冬林、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J]、学理论,2010,(8)、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5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具体说有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谐,情感传承,而彼此和谐又是感情环境的基础、和谐首先是夫妻间的和睦,相敬如滨,互相谦让,体贴入微,这样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知道一个人应该懂得去关心人,帮助人,甚至照顾人,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这样孩子的感情心里就是健康的,才不至于心里变态。相反,一个家庭父母间的争吵,是正确教育子女的障碍,如果无休止的争吵,就根本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今天,许多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习不认真,于是他们就有得到爱的渴求,到处寻找温暖和同情,就容易上当受骗、有的情感心里不健康,就不懂得帮助别人,关心人,甚至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情。这就是家庭情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悲剧。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父母感情不和,早准备离婚,但双方为了几个孩子的未来,他们商议暂不离婚,也不准谁争吵,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这样他们默默的在一起生活了将近10年,一直等到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他们才分手,听了这个故事,我好感动,这对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消耗了美好光阴,是多么让人感慨啊。我希望每个父母为了孩子向他们学学吧,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从小受到情感环境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 、建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道德环境,指的是一个家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出事之道,常言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着孩子。就象我们看见的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个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的奶奶端洗脸水和洗脚水,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第二天,妈妈刚回家,孩子就送来一盆洗脸水,当时妈妈觉得很惊讶,其实,就是父母的行为给孩子起里示范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继续性和延续性。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时注意培养岳飞树立理想,并注意个性发展,了解儿时岳飞的内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母便领着岳飞拜周侗为师习武;当岳飞把一身义气变成“以身许国”的满腔正气,岳母进一步鼓励儿子从军,并在肩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抗敌。岳飞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自私,不知道孝敬父母,对人不尊重,说话不文明礼貌,请问父母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么做的呢,严格要求了自己的言行了吗?你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了吗?精神上尉籍了吗?如果自己都没做好,还是先检查自己吧,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恶果呢?那就责人先责己吧。把自己的道德言行搞好了再来感化孩子。因此,坚持不懈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使孩子参加工作,远离家乡,家庭教育仍起着遥控作用。因此,在家庭父母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子女。如果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就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

三 、创造良好的智力开发环境

孩子可塑性和模仿性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的胸襟无不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视野的拓展,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增知增智,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均为有利。因此,要创造一个求知气氛,使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兴趣广泛,勤奋好问。比如说,在家中,如果父母要修理或组装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旁边看,而此时的父母就可能觉得孩子碍事就大声叫孩子走开,其实孩子在旁边观看是最好的智力开发,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模仿力,和兴趣爱好。曾记得一次,在我自己的家里,孩子把一个大型玩具弄坏了,他父亲就给重装,我孩子就在旁边看,事后,我悄悄发现孩子独自把玩具也撤散了,亲自再组装,结果还真装好了。此类模仿实例还有很多,你难道说不是对孩子智力很好的开发吗?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6

一、亲职教育及其发展状况

亲职教育(Parents Education)在国外被称为“双亲教育”或“家长教育”,指帮助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提供有关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及明确的教育态度,在生育、养育、教育三个方面传授为人父母的学问,使其成为称职父母的专门化教育过程。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主要依赖于父母的行为观念,家庭教育具有比学校教育更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婴幼儿时期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结尤为重要,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出现问题和父母的早期教育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西方有一句名言:“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因此,只有亲职教育的普遍开展,才能使学校教育顺利进行。

自1970年美国高登创建“父母效能训练”团体开始,亲职教育活动就和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对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进行了重新设计,考试“把加强教师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师的15项必备专业素质之一提出。英国的“家庭和学校协会”等团体提供母亲教育课程,学校增设的“社区服务”课程中,也包括双亲教育方面的内容。在日本,教育行政机构都举办了家庭教育讲习班,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各国政府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展亲职教育活动。虽然我国也有各种明文规定学校应开办家长学校,或者帮助家长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或指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但影响不大,收效甚微。

二、学校开展亲职教育的意义

亲职教育通过对为人父母者进行科学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使子女形成良好的习惯,完善的人格,更有利于学校教育。

1、正确的教育思想有利于素质教育

中国家长心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精英主义教育观念,更多关注子女在学校教育获得了多少知识、学习成绩是否优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较突出,更多是以进名校或成名家的教育模式为范本。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思想不成熟,不知道自己爱好是什么,学习什么有价值,替子女选择。精英教育自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过大的压力和限制也让子女缺乏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削弱了其他能力,甚至产生了心灵扭曲。亲职教育能够使父母认识到正确教育子女的观念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孩子天性、兴趣的思想。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亲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够自如地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理论传授与能力提高,知识掌握与品德形成的关系,能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明确父母的职责有利于合力教育

和上世纪中期相比,我国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原本的一对夫妻多个子女的模式转变为一个家庭一个子女的“421”模式。和中国传统的权威教育相比,子女更强烈要求民主平等;和国外父母注重培养子女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相比,我国的父母对子女生活过于关注,子女娇生惯养,同伴交往减少。亲职教育可以帮助父母明确自身职责,认识到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应只给予物质满足和过分的爱,更多需要给子女的是足够的安全感、良好的沟通和适当的指导,而不是严格的限制和过多的干涉,亲职教育能够使家长明确家长的职责范围,配合学校使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经验和发展,在成功中获得自信与满足,在挫折中获得勇气与毅力,父母创设健康的心理条件辅助学校教育子女身心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成为称职的父母。

3、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学校适应

中国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父为子纲”的思想使家长处于主宰地位,子女只能被动听从。近年来,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传入使家长了解到一些鼓励式或民主式的教育方法,即通过积极的暗示,不用消极的命令对子女的成长更有利。如今“把孩子打进北大”使狼爸、虎妈又成为了偶像,但这样的经验不可复制,我们如法炮制,得到的结果可能会让我们追悔莫及。亲职教育会使家长明确,严厉的父母所教育出的子女敏感多疑、偏执敌对、难以适应外部环境;过分干涉和保护的家长则易使子女做事没有能力,缺乏信心。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则子女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真正的父母之爱,是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使其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积极建构自我。这样的学生才能在学校中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不会产生学校适应问题。

三、学校进行亲职教育的可行性

1、学校数量众多、资源便利

在教育普及的今天,从城市到农村,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专科学校,学校的数量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通过国家政府机构开办亲职教育培训活动,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重新配备,浪费资源。学校有现成的桌椅、黑板、电脑、电视等教学设备,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学习场所,有具备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不用重新选拔亲职教学人员。而且从其他途径开展亲职教育,覆盖面较窄,很难将亲职教育普及到各个家庭。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通过学校开展亲职教育活动,每个家庭都有机会接受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尤其边远落后地区,都是传统的教养模式,几乎接触不到先进的育儿理念,而学校作为精神文化传播中心,使科学教养成为可能。

2、学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组织能力

有些家长平时也通过亲朋好友、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电话咨询、教养书籍、早教机构等获得一些家庭教育信息。但这些非正规的途径有些为了商业利益,有些道听途说,既不专业也不系统。正规学校的教师上岗都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而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则要求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的教育知识。有调查表明,家长对于亲职教育实施机构最信赖高校相关教育机构,占34、62%;其次是学校,占29、49%;社会儿童教育机构占17、95%;社区占16、67%;其他占1、28%。可见家长对学校权威的信任,因为教师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教学、组织能力。

四、学校亲职教育的实施

传统教育中,学校与家庭教育互不干涉,甚至很多家长只把教育看成是学习,然而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作为父母有义务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改良自己的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素质。学校是父母接受再教育的主要途径,因而,学校应帮助家长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家校共育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系统的家长培训

学校可以开办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家长学校,通过办学形式定期对家长进行理论培训。苏联著名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针对学校进行亲职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家长们在自己孩子上学前两年就进家长学校,一直学习到孩子毕业为止。家长学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为250个课时,按孩子年龄分班,每班每月上两次课,教学大纲是师范学院相应课程的全部章节,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等内容”。考虑到我国的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亲职教师可以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班主任担任,系统性地对家长进行三方面的教育:一是“如何经营自己婚姻”的家庭氛围教育;二是“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三是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家长学校特别要针对学生教育的关键阶段,如智力开发关键阶段,入园、入学准备阶段,青春期叛逆阶段和性教育阶段,定期举行由学者、专家关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专题讲座。通过培训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亲职教育的重大意义。如FranMullis对澳大利亚家长开设的“现代积极的家庭教养”和“积极的青少年家庭教养”两项亲职教育课程进行效果测试表明,家长在进行课程培训后,他们在对子女行为的认识方面更容易发现子女行为积极的、有责任心的一面。

2、个别的指导咨询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长育儿理念、教养方式、儿童性格各不相同,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通过一次或者几次短时间的培训是无法满足的。统一的理论培训应用到每一个家庭会形成千差万别的效果,家长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家庭教育的模式或方法。学校可以结合学校教育目标,根据家庭教育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家长按家庭教育问题类型进行分组(如家庭教养方式问题、离异家庭存在问题),考虑家长的不同需求,以家庭教育实际的问题为出发点,对家长进行父母效能等专项团体训练;可以帮助存在发展共性问题的家长组织建立家长沙龙、家长互助组、家长QQ群之类群体,进行家庭教养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对策,资源共享;还可以开展父母教养问题专项家长会,共商教育策略,评价家长的家庭教育进步状况,选拔亲职教育模范。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不应只面对学生开放,同时也应该面对家长,找出学生问题的家庭根源,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有的放矢地干预和治疗。

3、现场的亲子活动

对子女教育的问题,家长常常将问题归咎于子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行为。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在现场的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旁观察、寻找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指导、改良家长的教育言行,给父母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让父母在实际活动和训练中,理解教育的理论,掌握教育的技能。活动可以是孩子自愿选择的游戏类型,也可以是学校根据特定问题选择主题。即使亲子教育不存在问题,现场的亲子互动活动也能使家长与子女建立更亲密的情感联结,增加彼此的交流,更有助于家庭教育。无论什么活动,侧重于家长教育技能的提高和亲子沟通交流,是学校、老师给予家长和孩子最好的亲职教育方式。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活动体现了教师、家长与孩子三者之间的互动[6]。

4、开设辅助亲职教育课

学校可以为学生开设子职教育课程和婚姻教育课。子职教育是指以当前社会既有伦理道德传统为依据,以增进亲子关系与家庭功能为主要目的,协助为人子女者认识自己对父母及祖父母应有的态度及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教育活动[7]。由于受精神分析等观念的影响,认为父母对于子女性格形成、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格,不断修正自我,调适自我,通过自身的成熟和发展去影响父母。且中国有“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可以通过子女去主动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和谐家庭环境来辅助家长教育。现在也有人提倡把婚姻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因而可以利用学校这个便利的途径开设婚姻教育或亲职教育必修课,几乎每一个学生,未来都会成为父母,与其在学校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通过心理咨询来治疗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如在学生成为父母之前未雨绸缪去消除其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隐患,尤其高校可以开设类似的课程使大学生在成为父母时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正确看待自己子女的行为。

5、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概念是多方面的,包括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活动,Epstein(1992)区分了不同的家长参与教育的类型:(1)家长在家里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2)家长监督和指导学校课程,交流学生的进步;(3)家长自愿参与学校的活动;(4)家长与学校交流学生在家学习活动;(5)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通过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使家长明确子女所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家长还可以参与学校的学术研究。Hill(2004)等人通过对7~11年级的儿童的父母参与学术研究与问题行为、愿望等进行纵向实验研究发现:家长参与教育学术研究的高亲职教育组中,子女体现较少的行为问题,体现更多的成功和期望。学校可以配合高等教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申请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或者家校合作教育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家长一起完成教育课题研究,使家长更清楚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家庭的素质是社会素质的基础,亲职教育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重视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整合组织资源、教育资源、物力资源,将学校教育与亲职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互相的沟通交流、互相配合,共同关注并积极投入到亲职教育的活动之中,开展切实有效的亲职教育活动,造福于广大家庭,更有助于学校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 段飞艳、从学前教育管窥家庭之亲职教育、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

[2] 刘艳梅、试论家庭教育中家长的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研究,2007(1)、

[3] 吴涤、当前我国家长教育问题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8、

[4] 张蕾、家长学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7、

[5] 张爽、东北边远地区亲职教育现状实证分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2)、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7

关键词:亲子互动;《爸爸去哪儿》;家庭教育

一、节目中不同的亲子类型

从台湾来的L爸和儿子小k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对父子,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不仅仅因为父子帅气的外表,更可贵的是L爸较好的教育方式,良好的亲子互动。L爸十分擅长安抚孩子不良的情绪体验,沟通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证明的引导,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是当与孩子交流时总是与孩子保持平等直视。

著名影视演员G爸与儿子石头这对欢喜父子带给人们很多乐趣,但G爸“纯爷们”的教育方式让观众直呼这个老爸不靠谱,顽皮的儿子与不靠谱的老爸,给我呈现另类的亲子关系。

奥运冠军T爸与女儿Cindy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面对女儿长达四小时的哭泣这位冠军老爸也只能是在旁无奈的站在,可以说这位父亲的表现较之其他几对家庭来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而小Cindy一句“农村怎么是这样?我不要住这么破的房子!”反应当下在优越环境生长的城市儿童对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欠缺。

著名导演W爸与女儿Angela是一对“不专业父亲与交往能力超强女儿”的组合,W爸给女儿做的午餐可以用“恐怖”形容,相对老爸的不专业,女儿却彰显“社会化人”的本质,一句“谁给我拍的漂亮我就给谁奖励”,博得了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W爸与女儿间的沟通更是可圈可点,能够很好的安抚女儿的情绪,良好沟通。

国际名模Z爸与儿子天天,真的可以用“父子亦是朋友”概括,Z爸与儿子天天的亲子互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到Z爸作为80后父亲的代表,在亲子关系的建立方面是值得学习的,他用行动教育孩子“承担、分享、谦让、尊重他人……”在跟孩子有效的沟通中反应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育儿观念、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话题在网络上得到热议,我们关注节目的过程中也看到其反应出不同教养方式下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众所周知,亲子互动在家庭教育影响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儿童发展水平,我们应该以此节目为契机探究有效的亲子互动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试图也从几对个性鲜明的父子(女)的表现中吸取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的有益成分。

二、亲子互动在家庭中的作用

亲子互动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自我情感体验的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包括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发展良好的认知能力(个人和社会)。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儿童与其“重要他人――父母”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并有效的与儿童情感、情绪、行为建立联系这样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培养,有研究指出,父子关系好坏对儿童的自尊表现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外一面对父母,良好的亲子互动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家庭的和谐。

三、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

1、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互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有效的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节目中模特Z父的教养方式采用的即是一直开放的平等的方式,而另外一位父亲演员G父采取的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教养方式,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亲子互动类型。

2、儿童的气质类型。儿童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亲子互动,从传统气质类型分类,将气质分为胆汁型、多血型、粘液性、抑郁质等四种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到家庭中的亲子互动,相对粘液和抑郁质的孩子,多血和胆汁类型的孩子更加愿意与父母互动,表现出更加外倾型的性格,更加愿意与外人交往,儿童的气质类型是影响亲子互动另一重要的原因。

3、父母自身因素。父母是否原意与孩子互动,是否采取有效的互动方式与孩子交往是亲子互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父母发起的亲子互动在家庭教育中更加常见,更加有效,还是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父母发起的亲子互动更加适合日常亲子交往的有效获得。另一方面,父母自身性格特质也影响家庭教育的亲子互动,性格外向的父母更加愿意与孩子互动,而且互动方式更加有效。

四、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的策略――基于《爸爸去哪儿》亲子栏目

(一)充分了解孩子是亲子互动的前提。良好的亲子互动是以充分了解孩子为前提,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质是良好亲子互动的前提,节目中五位父亲充分了解自身孩子的特质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能够更加孩子的不同特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同时照顾到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保障。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亲子互动的重要前提,节目中五组父亲均在极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主要接触的社会环境,是其社会性发展的起始,家庭环境中父母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看见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因材施教是关键。良好的亲子互动更加要讲究因材施教,不同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质因地制宜的开展亲子互动,同时父母发起的亲子的互动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自身需求,满足孩子的需要。

(四)正确的教养方式是核心。教育方式是亲子互动重要影响因素,科学的教育方式能够给还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亲子互动中最核心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良好品质,从而与父母良好的互动。

结语

当今我们存在各类的学校,没有一所为“父母”提供的家庭学校,父母为孩子提供第一个环境――家庭,作为孩子第一人教师父母也需要“培训”与“反思”,没有人就是天生“合格的父母”父母在于孩子的互动中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发展,也有利于父母的成长,《爸爸去哪儿》不但开创新的栏目形式,更给当代80、90新一代父母提供一个思考的蓝本,学习每位父亲良好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与父母在双向互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侯静,陈昌会、亲子互动研究及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0(2)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 平等民主 方法 成长

人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中求知识、增能力,最终达到人之本质的生成、人之存在的提升、人之性情的完善和人之自由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因为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行修养直接关系到子女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家庭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子女的情绪心境和人生观的性质;家教家规关乎子女的是非善恶及聪明才智的发展走向。搞好家庭教育,必须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讲求科学的家教方法,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字经》说:每个孩子“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这个影响首先来自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过去国家经济不发达,许多家庭中子女多,家人能相互理解,心连心。今天绝大多数家庭不愁吃穿,但许多家庭子女任性自私,怕苦怕累,不理解父母,难沟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营建起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环境。做为父母,要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1、1 平等尊重出和谐。从孩子出生到完成小学、中学学业 ,父母要为子女付出很多,这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不能因为付出多就可以对子女随意发号施令,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也有些父母过分宠爱独生子女,孩子变成家庭小皇帝。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家庭和谐。父母要将自己与子女看成是家庭中的平等成员,要让子女知道,父母与子女是互相离不开的,没有父母,何有子女?没有子女,何成父母?要考虑子女的感受和承受力去解决好家庭中的矛盾。这样,在平等尊重中体现出互爱,子女才会逐步树立平等尊重意识,增强家庭责任感,让家庭关系和谐,促进子女健康发展。

1、2 民主教养出和谐。民主教养既可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式。讲民主,要反对家长专制,也要杜绝子女在家庭中想怎样就怎样的倾向。教养就是物质上养育子女,精神上教育子女。民主教养子女就是用民主的意识去关注子女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自觉接纳子女对父母的正确评价。例如:不随意打骂子女;不将不良情绪带到对子女的教育中去;对子女犯错心平气和地指出,在沟通中使子女认识错误的原因和后果,以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讲清道理拒绝子女的不正当要求;对子女的某些看法观点不只从功利的角度下结论;允许孩子批评父母的错误观点和行为;鼓励孩子充分表达心声;引导孩子逐步学会从自己、父母、他人的不同角度思考人和事,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工作再忙也要留出时间与子女交流互动,如一起开展一些文娱体育等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让子女体会到,民主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犯错必改;对人提要求要适度可行;碰到困难疑难时要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这样,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促使子女形成正确观念,健康心理,自觉自信地去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讲究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成效高。方法欠妥,容易导致子女与父母的对立冲突。我们常把孩子的成长比喻为“幼苗生长”。大家知道,植物生长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也看到,同样的幼苗,在大致相同的环境中,有的长势喜人,终成参天大树,有的长得慢,甚至弯曲歪斜。这给家庭教育有许多启示,值得父母思考:

启示一:必须遵循子女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去教育子女。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思维与行为有不同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也不同。同时,从不成熟到成熟也有一个过程。教育子女要按规律办。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诚信。父母要求子女诚信,自己也要做到,如果因一时高兴而信口开河,肯定不利于子女讲诚信。小的时候,子女喜欢模仿,最直接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示范尊重人,礼貌待人,子女容易学到文明礼貌。父母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会在孩子心中潜移默化,并学习这种精神去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让孩子认识到犯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有利于明白是非善恶。父母批评孩子的缺点错误时,不要常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比较,表扬孩子的优点成绩不能让孩子形成虚荣心。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要停留在分数上,要重在关注其学习思维过程及出错的原因。不能因为孩子成绩好就认为一切好,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允许孩子犯小错误,更要引导孩子自己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启示二:别用父母自己对子女的理想目标过分要求孩子。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但“龙、凤”的标准不能是唯一不变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实际呈现的发展水平,这个标准要调整。要充分认识子女的兴趣、爱好、特长,扬长避短,激励子女大胆走自己想走的正当发展之路,留出子女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可死守着父母的期待,强令子女朝着父母设想走下去,那样会出现“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小论文优秀(精选4篇)
  • 下一篇: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