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5 栏目:写作范文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1

【关键词】糖尿病;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06-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最终治疗各种严重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其主要并发症,并易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性命(1)。文献报道我国HR术后的DVT发生率为42-57%(2),研究显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许多因素有关,糖尿病、高龄、吸烟、肥胖和下肢静脉病变均是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3),手术前后的综合预防措施是防止DVT的关键,本文就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综合预防措施,从而减少HR术后DVT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男19例,女29例;年龄61-8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9例,其他7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宣教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基础病情(血糖波动),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危害及预防措施。对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静脉血栓病史等病变的高危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本组患者需告知其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高血糖的关系,指导积极配合降糖治疗。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多饮水,多食低盐低脂的清淡食物,戒烟酒,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指导并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关节运动,为术后患者配合进行康复活动做准备。

2、2 术后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应保持外展中立位并垫高200―300,同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从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应该遵循早期、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早期阶段患者即可进行患肢的肌肉收缩运动,可以包括主动的肌肉和关节活动,被动的肌肉按摩以及关节活动,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经研究证明术后早期活动、锻炼,下肢血栓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

2、3 药物预防护理

评估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给予抗凝药物预防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等,低剂量的华法林非常安全有效,它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到15%以下,但同时有4%的出血倾向(4),近年来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倍受关注,该药属口服用药,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病人易于接受。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切口渗血情况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遵医嘱密切观察血常规,血凝常规,纤维蛋白原检测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4 病情观察

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肢体肿胀,故应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监测患肢皮温、颜色、有无患肢肿胀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经超声诊断为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并进行溶栓治疗,抬高患肢,注意保暖。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形成肺动脉栓塞。

3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2例患者术后1天患肢出现胀痛且持续加剧,经彩色多普勒诊断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经积极处理后缓解,其余4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4 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全髋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是其危险因素之一,但通过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其发生。

参考文献:

[1] Bottemun, Jennifer, Stephens,etal、 Results of an Economic Model to Asses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Enoxaparin, a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Versus Warfarin for the Prophylax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Associate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in the United States[J]、 CLINICAL THERAPEUTICSWOL,2002,24,11:1960-1985、

[2] 邱贵兴、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27-28、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2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急救护理措施;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77-02

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是由于遗传、免疫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人体胰岛素功能减退所引发的高血糖疾病。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饮食水平不断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升,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低血糖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甚至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并发症的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十分重要。现针对该院急诊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80例进行研究,总结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护理方式与相关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急诊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为35~75岁,平均年龄(59、26±2、14)岁,平均病程(8、3±1、3)年,80例患者均符合低血糖标准。80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包括服用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剂量失误、饮食量降低、运动过量等。

1、2 方法

1、2、1 急救护理 基本急救处理:将80例患者根据是否清醒分为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开展急救处理。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15~20 g口服糖类食品用于治疗,并且每15 min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好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血糖水平持续低于3、0 mmol/L,则继续服务15~20 g的糖类食品用于急救,意识出现障碍的患者立马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50%的葡萄糖液共20 mL,或选择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0、5~1、0 mg的胰升糖素进行急救。在完成上述急救方式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仍然低于3、0 mmol/L的时候,可以选择继续注射20 mL的50%的葡萄糖液,并且每15 min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好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直至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急救护理措施:①用药护理措施。科学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时候要给予更加详细的指导,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恢复状态决定使用胰岛素的剂量。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严格注意,尤其是要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另外,还可以随身携带低血糖应急药品。③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态制定适量的运动量,切忌在空腹时运动。严格控制运动量,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变冷等情况要立即停止运动,并且服用随身携带的低血糖急救药物。④心理护理。低血糖患者在完成基本急救处理后,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与不良心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方式。患者十分容易恐惧自己由于血糖过低而需要急救,或者对糖尿病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关原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与焦虑,以便让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

1、2、2 相关预防措施 ①护理人员要开展合理的饮食指导,详细的向患者与家属讲解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详细的指导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引导其能够自觉的遵守饮食计划配合治疗。②护理人员要知道患者定期开展血糖与尿糖的自我检测。详细告知患者进行尿糖检测方式,让患者自我检测尿糖。并且知道患者正确使用快速血糖检测仪,以便患者能够及时掌握自身病情,以便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量。③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出现低血糖时所出现的特殊症状,以便让患者一旦出现虚弱、烦躁等典型症状的情况下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并且与医护人员联系。

2 结果

有针对性的对8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后,并且告知其预防措施后,所有患者血糖均回复至正常水平,无出现后遗症患者。

3 讨论

低血糖是糖尿病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严重者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形成不可逆转的损害[1]。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时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开展就只。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不是十分严重的话可以通过使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来使得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相对严重的患者则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进行急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难以控制,发病后十分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引导糖尿病患者注意低血糖的并发的预防,并且在日常治疗与生活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在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及时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的损害,进一步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文章在针对性的对8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后,并且告知其预防措施后,所有患者血糖均回复至正常水平,无出现后遗症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现象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低血糖现象对患者造成的身体损害[3]。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与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与详细的记录,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病情注意患者可能反复出现低血糖现象的情况[4]。密切留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定期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以避免低血糖现象的再次出现[5]。同时,护理人员应该着重加强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的情况十分常见,并且还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病情的加重,严重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患者时常会因此产生悲观、难过、焦虑、绝望等负面心理,对治疗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6]。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糖尿病患者,聆听其内心的感受,领悟其内心的状态,以便第一时间开导患者,给患者进行心理工作辅导,以便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与负担,树立起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7]。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该疾病的症状、并发症等都没有足够的了解,亦不了解糖尿病低血糖时的临床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的讲述低血糖的临床现象与科学的处理方式,以便可以让患者在熟悉低血糖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提升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让患者能够在遇到低血糖现象的时候开展及时的自我救助与管理,以最大程度避免低血糖现象所导致的不可逆损伤[8]。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发病原因进行探析,并且根据相应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急救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糖尿病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可以降低低血糖现象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梁建晖、老年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5(6):162、

[2] 秦鑫、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345-346、

[3] 魏梅,陈焕娣,谭静、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识的效果分析[J]、广州医药,2013(2):69-70、

[4] 张彦、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7):210-211、

[5] Giulia Suro, Amy G、 Weisman de Mamani、Burden, Interdependence, Ethnicity,and Mental Health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Fam、 Proc,2013,52(2)、

[6] 杨花兰、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5):62-63、

[7] 王一霞、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8):136-137、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3

[关键词] 护理干预;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139-02

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糖尿病由于胰岛功能障碍,可以并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从而使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加重,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2]。笔者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对48例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出血患者96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糖尿病的诊断均按照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标准,高血压诊断均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干预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28±8、05)岁;合并病程为2~9年,平均(5、72±1、78)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46±7、83)岁;合并病程为2~8年,平均(5、26±1、8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过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预防感染、止血、保护神经细胞、降糖以及纠正酸碱代谢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等。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措施,包含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气道管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干预组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发病突然、病情较重,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出现紧张、恐惧、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负面情绪,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不要过于激动和发脾气,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或是引发再出血。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切忌暴饮暴食,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尽快恢复[3]。③密切监测病情。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定时检测患者的血糖、血压,尽量将血糖水平控制在7、8 mmol/L以下,血压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4]。如果患者的血压或血糖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应立即报告给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以免发生意外。④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在床上或是下床进行活动,按摩瘫痪的肢体,或是采取理疗、针灸等治疗,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变形,有效的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5]。对于失语的患者,可以指导其家属多与其进行交流,配合听广播、音乐,不厌其烦的反复示教,鼓励患者,指导患者多练习,以早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②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期间发生的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和高血压情况比较

干预组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以及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08%(1/48)、8、33%(4/48)、6、25%(3/48)、4、17%(2/48);对照组分别为16、67%(8/48)、27、08%(13/48)、22、92%(11/48)、20、83%(10/48),干预组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以及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

干预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消化性溃疡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6例、消化性溃疡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42%(17/48);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非常满意25例(52、08%)、基本满意20例(41、67%)、不满意3例(6、25%%),满意度为93、75%(45/48);对照组非常满意19例(39、58%)、基本满意17例(35、42%)、不满意12例(25、00%),满意度为75、00%(36/48);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加上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出现,可以加重患者的脑损伤,可以进一步的加重病情。研究表明,在发生脑缺氧的症状时,糖元的无氧酵解增加,乳酸的形成明显的增加,因此,引起脑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乳酸中毒[6]。另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液粘稠度高,脑组织的血流量明显的减少,使得细胞中的Ca2+超载,释放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或自由基,也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7]。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不仅需要有效的药物治疗,还需要适当的护理措施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次我们对48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晓率,以便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并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进行配合,也减少由于情绪的波动导致血压的升高和再出血的发生;由于患者的疾病较多,因此需要更好的控制饮食,以确保血糖和血压的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血压和血糖的波动,减少突发症状的发生[8];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肢以及其他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和低血糖、并发症以及病死率明显的降低,且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提高。总之,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出血患者,可以更好的稳定机体血压和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4,4(3):131-133、

[2] 董世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3、

[3] 徐红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94-97、

[4] 程素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45-47、

[5] 李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31-232、

[6] 蒋文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36例临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245-246、

[7] 张素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8):166、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4

[关键词]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85-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1、35亿例,我国现有近4 000万例,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它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非外伤截肢病例中50%~70%为糖尿病足患者[1]。为了提高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质量,笔者对1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来自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共146例。其中,男106例,女46例。年龄38~85 岁,平均68、5岁。糖尿病病程2~21 年,平均病程11、5年。合并高血压34 例, 糖尿病肾病13例,冠心病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 例,脑血管病变11例,高血脂44例。足部情况按Wagner 分级1 级72例,2 级28例,3 级30例,4 级13例,5 级3例。

1、2临床症状

下肢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乏力劳累、麻木、重者小腿肌肉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使症状缓解。中期表现为休息痛,多局限在足趾或趾远端,夜间尤甚,卧床时疼痛加剧,下肢下垂可缓解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肢端溃疡坏疽,坏疽分为3种类型: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性坏疽。体格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干燥,有裂隙。痛觉减弱或消失。感觉神经减弱或消失,容易受外伤感染,形成神经损害顽固性溃疡。

1、3护理

1、3、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足部护理以及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预防、发生、发展,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糖尿病足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通过个体教育、小组教育或录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效果。

1、3、2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足的首要治疗方法。要对患者进行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自测血糖,了解自身血糖,合理调节药物和饮食。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进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

1、3、3局部护理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对疼痛、冷热、压迫感、不适等不能清楚感知,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坚持每日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以及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1、3、4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每日仰卧床上, 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d,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可增加足部血供;皮肤未出现溃疡和坏疽患者每天早、中、晚各1次,从趾尖开始向上至膝关节进行有效的按摩,每次10 min。步行运动:餐后1、0~1、5 h 后快步行走30 min,步伐大小保持基本一致,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3]。坐时双脚着地,不要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以免压迫封闭下肢血管,不要久坐。

1、3、5防止足受伤不穿高跟鞋,尖头鞋,要穿平底鞋,不穿拖鞋,防止碰伤足趾,要穿棉线袜或羊毛线袜,袜口要松,以免影响血液循。对脚趾甲修剪要剪平,不要剪的太短,太接近皮肤,不要将趾甲边沿修成有角度,容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查鞋内是否有小沙粒等异物或有不平的地方。不要用力搔抓足部皮肤及搓澡,不要自行处理鸡眼及用刀片割胼胝。及时治疗足癣、甲沟炎,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创伤、感染,及时发现并治疗足部感染防止扩散[4]。

1、3、6溃疡面处理急性感染期由于软组织肿胀明显且张力较大,容易发生缺血坏死,及时切开减压,保持引流通畅;对各类坏疽不急于作大面积扩创手术,待全身和局部循环改善,炎症控制后再做清创处理。对湿性坏疽要保持深部窦道引流畅通[5],对干性坏疽宜在常规消毒下切除坏死组织,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在充分引流的基础上用庆大霉素16 万U、山莨菪碱10 mg、胰岛素8 U 加生理盐水湿敷,每日换药1次。

2结果

经系统全身和局部治疗2~6周,痊愈112例,好转38例,无效18例(均为4级),截肢(趾)5例(4级2例,5级23例)。

3讨论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在整个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临床护理中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能够认识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和早期临床表现及自身防护措施,以及发生糖尿病足后的护理措施,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6]。

[参考文献]

[1]王玉珍,许樟荣、第三届北京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697、

[2]米雪梅、糖尿病教育对DM足护理的影响[J]、临床中老年杂志,2002,5(4):297、

[3]蒋琪、188例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87、

[4]范丽风、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0(17):1337、

[5]黄爱玲、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预防糖尿病足82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3,43(2):47、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5

方法:对愿意受试的三位老年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训练,三个月再次对其空腹血糖、体重、体重指数(BMI)进行测量。

结果:通过干预前后的比较,发现运用康复训练仪可以预防老年长期卧床者的糖耐量减退。

结论:早期运动干预措施对预防糖耐量减退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康复训练仪老年患者糖耐量减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45-01

由糖代谢正常发展至糖尿病要历时数年或更久,这一必经阶段称为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WTO对其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1:患者男性,80岁,身高180cm,体重80kg,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卧床一年余。

病例2:患者男性,85岁,身高166cm,体重55kg,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卧床一年。

病例3:患者男性,78岁,身高180cm,体重69kg,脑梗后遗症患者,卧床一年余。

1、2方法。糖耐量减退是一种危险状态,但也是可逆的。糖耐量减退者只要及早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就会防患于未然。鉴于IGT的危害和向糖尿病的高转化率,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指出糖尿病防治策略重点在于早期干预,即在IGT阶段进行干预,因为在IGT阶段进行干预可能延缓、减少其向糖尿病的转变。而运动锻炼可以使糖耐量得到改善,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减轻体重3。

1、2、1运动时间。三位患者每天运动的时间固定,每天一次,均安排在餐后1-1、5小时,防止运动过程中的低血糖反应,开始的适应阶段每次5min-10min,后视病人身体状况逐渐延长,一般在20min左右,运动后病人以呼吸轻度加快,有轻微疲劳感程度即可。

1、2、2运动频度。每周3-5次。

1、2、3运动方式。采用本科室自行研制出的床上康复训练仪,责任护士与患者配合,监督其正确完成训练计划,该训练仪主要功能包括四肢联动和上肢拉伸两部分,在上肢进行主动运动的同时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或自我助力运动。

1、2、4运动干预的目的。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也能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并发症。多数研究认为,经常运动可减少机体脂肪、减轻体重以及改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4,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5。因此,运动是有效控制糖尿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2结果

三例患者运用床上康复训练仪三个月后,对空腹血糖、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方面进行比较(见表1)。

3讨论

IGT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普遍认为IGT人群是潜在的2型DM人群。如果采取干预,部分IGT者的血糖状态将有机会逆转,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则有大量的IGT患者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2型糖尿病6。近年研究显示,IGT作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lar diease,CVD)的高危因素,发生CVD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甚至与DM差不多相当7。因此对于糖耐量减退患者如何使其向血糖正常状态发展而避免成为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4小结

任何疾病再探索出根治方法以前,其最佳的治疗方法便是预防。糖尿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IGT人群,IGT的预防关键在于及早发现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处理,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并改善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对IGT病人的转归具有显著影响。此次干预发现,早期个体化干预措施对IGT有积极作用,对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对减少病人、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艳慧,陆菊明、糖尿病低减流行病学及危害[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15(6):324

[2]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7-808

[3]陶玲玲,邓雁北,范秀斌、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912-2913

[4]胡英华,李光伟,潘孝仁等、大庆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及21世纪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情况的预测[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73

[5]贾永芷,王利霞、糖耐量低减的饮食与运动教育[J]、家庭护士,2006,4(11):63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6

1、食指短于无名指:女性易患膝关节炎。《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食指短于无名指的女性罹患膝关节炎的几率增加两倍。

预防措施:增强膝盖周边肌肉。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并与地板平行,保持5~10秒,共做10次。

2、腿部粗短:当心肝病。《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刊登一项研究称,腿长在51~74厘米之间的女性,4项肝酶水平高于其他女性。

预防措施: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前应戴好口罩和手套。控制饮酒量,每天葡萄酒和啤酒分别不超过142克和340克。

3、嗅觉差:易得帕金森氏症。《神经学年鉴》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难以辨别香蕉、柠檬、桂皮或其他气味的老人,4年内患帕金森氏症的危险比正常老人高5倍。嗅觉损伤通常比帕金森氏症确诊早2~7年。

预防措施:服用鱼油补剂有助于预防帕金森氏症。

4、臂短:老年痴呆危险大。《神经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称,臂展不到1、52米的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是臂展更长女性的1、5倍。

预防措施:绘画或陶艺等业余爱好有助于更好地锻炼手臂的灵活性,降低老年痴呆症危险。

5、耳垂折痕:心血管危险更大。《美国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一个耳垂上出现折痕,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3%;两个耳垂都有折痕,心血管危险会增加77%。

预防措施:通过减肥、降血压、降血脂等方式保护心脏健康。

6、腰围:越大越易患老年痴呆症。《神经病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称,在40多岁时大肚腩,会导致70多岁时老年痴呆症危险增加3、6倍。

预防措施:橄榄、坚果、种子类以及黑巧克力等食物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脂肪堆积。

7、:越大越易患糖尿病。胸部越大,患糖尿病风险越高。《加拿大医学会杂志》刊登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发现,女性胸部越大,患糖尿病的危险越高。

预防措施:进行高强度间歇式锻炼。比如,固定自行车冲刺6次,每次30秒,可促进血糖代谢能力,降低糖尿病危险。

8、小腿:越细越容易出现颈动脉斑块。一项研究表明,小腿围小于33厘米的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及中风的危险更大。

预防措施:多喝绿茶保持心脏健康。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7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对我院2007年4月~2010年3月因低血糖反应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低血糖反应住院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男10例,女22例,年龄60~76岁,血糖测定值<3、0mmol/L(1、5~3、0mmol/L)。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肾病4例,周围神经病变14例,脑梗死5例。临床表现:昏迷者4例,嗜睡5例,疲乏无力10例,心悸、出汗、饥饿感者13例。

原因分析

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过量或使用时间不当,是引起低血糖症的最常见因素。本组病例中有10例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而发生低血糖,错服降糖药而发生低血糖有6例。因此合理用药是防止低血糖的最有效措施。

饮食控制不合理:本组病例中有5例患者主食摄入过少或因发热、感染、情绪等因素进食过少;记忆力差、忙碌等导致两餐间隔时间过长,均可使外源性葡萄糖摄入不足而引发低血糖,空腹饮酒时酒精可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也可导致低血糖。规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本组病例中有3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且并发心、脑、肝、肾、神志等多器官损害而无低血糖症状,另有4例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体内药物潴留时间延长,促使低血糖发生。因此治疗其并发症及合并症尤为重要。

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少剂量,使用混合胰岛素时,长短效胰岛素的剂量比例不当,长效胰岛素比例过大,易出现夜间低血糖。本组病例中发生1例。因此正确注射胰岛素、及时调整剂量不可忽视。

预防措施

抢救要快速:根据导致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轻者进食少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饼干、面包或甜饮料。严重者立即予静脉注射葡萄糖,待低血糖纠正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同时要监测24小时内血糖的变化。

强化低血糖知识:告之患者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心悸、头晕、手抖、出冷汗、饥饿感。危害性,严重低血糖时使患者心脑等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让患者从心理上引起重视。

强化指导用药:患者出院时应详细介绍其所用药物的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半衰期短的,作用相对较弱的降糖药物。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治疗,根据血糖逐渐增加剂量。磺脲类药最佳服药时间为餐前30分钟,双胍类应在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熟练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按时进餐。定时监测血糖的变化,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的用量,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不要过于严格,坚持做到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戒烟限酒,禁空腹饮酒,坚持不懈的饮食控制,使血糖平稳。告知患者在进食过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应暂停服用降糖药,防止血糖过低。DM患者1日内血糖波动最低值多在0:00~4:00之间[1],可采取晚餐或睡前加餐的方法,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运动应适量、适时:老年患者应严格掌握分寸,因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特有的微循环障碍,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运动量应控制在该年龄的最高心率的60%~80%,以散步、慢跑和打太极拳为宜,每次30分钟,出现呼吸困难、头晕、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切不可空腹运动,较为适宜的运动时间在餐后60~90分钟,运动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果低于5、6mmol/L,应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再运动[2-4]。

积极治疗患者的合并症:预防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不利因素。

讨 论

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低血糖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丛性,提高防范意识,督促家属积极配合,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中元,杨光然、低血糖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1(25):72、

2 胡征文,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6-183、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8

【关键词】低血糖;原因;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一系列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治疗的关键就是控制稳定的血糖水平。控制血糖的措施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轻微的低血糖症状包括发抖、出汗、虚弱无力、呕吐,易激惹,而中到重度的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预防低血糖显得极为重要。

1、低血糖症危害:

1、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1、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1、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1、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2、低血糖处理:

2、1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给予含1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4块方糖、3-4块苏打饼干、250ml纯牛奶、125ml果汁、6-7颗水果硬糖等,以方糖效果为佳)。

2、2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就近送医院予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如不能及时送医院可将蜂蜜涂抹在患者的嘴唇牙龈处,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升高血糖,然后尽快就医。

3、低血糖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3、1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引起的低血糖。

护理:掌握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技术,保证胰岛素注射剂量剂型正确;根据胰岛素的剂型按时就餐;每次胰岛素注射时应评估皮肤情况,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皮肤感染,保证胰岛素吸收稳定性;掌握胰岛素笔正确储存方法;嘱患者不要随意改变胰岛素的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平时做好血糖监测,做好血糖监测日记,以便医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间。

3、2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

护理: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通过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服药后一定要按时迸餐,防止低血糖症;患者要熟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遵医嘱长期坚持用药。

3、3食物摄入不足。

护理: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饮食定时定量;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经常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一般糖尿病患者于9、00-10、00,15、00-16、00,睡前适当加餐。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精选8篇)
  • 下一篇:企业文化演讲稿(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