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6 栏目:写作范文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1

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总结一

根据X教发[20XX]XXX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本着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为宗旨,我镇结合实际扎实组织开展了全镇小学教师课堂技能竞赛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分预赛和镇级竞赛两部分进行,预赛共分XXXXXXX片进行,由中心校抽调领导到各片指导开展工作,赛后上报竞赛总结和优胜者推荐表;镇级竞赛由中心学校组织统一在清油河希望小学进行,全镇各校推荐的6名教师参加,各评委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中每个参赛教师都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精心准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真正把本次活动当作一次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当作一次展示自我的平台,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基本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赛后,各评委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总结,确定推荐XXXXXXXXXXX三名教师代表我镇小学参加县级竞赛。

二、本次竞赛活动的优点: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镇本次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能自始至终参与活动之中,全体教师也能认真听课,把此次活动作为一次学习培训,力求提高的机遇。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本次活动参赛教师全部要求运用多媒体手段授课,难能可贵的是第五小学有1节英语课也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遵循课程改革提出的 “大力推进生本教育理念进课堂”这一原则,各校参加竞赛活动的老师们能够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出示动画导入课文,结合音乐进行范读,结合动画讲故事,结合动画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知识和知识产生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给予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

新课标旨在通过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本次竞赛活动所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XXXXX小学教师XXXXXX的六年级语文课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很高。XXX小学教师XXX的数学课中,教师注重的是让学生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这样的问句充溢着课堂。课堂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场面比比皆是。学生或集体回答(齐答),或抢答(举手回答),或必答(点名回答),思路清晰,语言流畅。XXX小学的XXX英语课上的活泼有趣,教法灵活,个性鲜明,学生在快乐的享受中获得了知识。

4、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学习乐趣

竞赛中教师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教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知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特别是XXX等数学教师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终级目的。

5、参赛教师反思深刻,专业成长迈出新步伐。

县级课堂教师技能竞赛等活动安排中,不要求镇级参赛教师做课后反思,但是,这6名教师竞赛结束后,都主动进行了深刻的课后反思,这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他们把反思作为自己业务提升的必由途径,努力作反思型教师。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对策思考:

1、怎样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虽然几乎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然而,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个别教师,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其次是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另外让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不能令人满意,往往同学在发言,其他跟着瞎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有效地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引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中,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值得思考并进行研究的一个问题

2、怎样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认定可为教学行为指示方向,也可为教学行为的控制提供依据。课堂教学中要增强教学目标意识,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受到应有的制约,不致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部分学校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过程缺乏严谨设计的情况。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转,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自主意识。

在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应该着眼于教学,舍弃过多的非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素养,要能给学生思想的熏陶、思维的启迪、智力的开发、智慧的开启。

3、在课堂上如何真的关注学生?

上完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施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仍然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

4、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愈来愈全面。要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在这次竞赛课中显现出了个别初小教师学科基本功不甚扎实:学生的朗读指导缺乏方法,老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学生的回答教师不知该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等等。在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怎样针对这些障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出重点突破口及难点理解点方面,有些教师分析不到位。有些教师对所说课内容的详略取舍处理不当,只求面面俱到,使得重点不突出,特点不鲜明。

5、在教学中如何创新教法与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学法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只看不讲、光说不导,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一心只想要得到一个自己所设计的结果,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没有教给具体的学法,或是虽然教给了学法,却没有正确的指导,使学生不能依法而学。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要致力于导”。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人,要处在主体地位,应时时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开启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致力于导,授之以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更应渗透于教法之中。因此,课堂上我们首先需要注意提出明确的具有启发性的探索问题,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连续性思维能力。其次艺术的使用“点拨”这一指挥棒,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质疑问难,并采用简单易懂、直观形象的事物去诱导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我们不需要形式上是现代的教学手段,实质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四、整体感悟:

一是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每个教师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二是课堂呼唤激情。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怎样调动学生的情绪?不少老教师作出了回答:功在平时,重在投入。

三是教师要伸展个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们想对老师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每节课都要很干脆的回答:我想要体现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总结二

这次活动以国家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探索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技能,进一步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实施水平。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把握课程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质量观;通过研讨和实践,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以点带面,有效激发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综合技能的意识,加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参赛对象:

全校青年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9日至20XX年3月22日

四、活动简介:

这次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坚决杜绝青年教师以任何理由推诿,不分学科、全员参与。活动中参与的有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评委是全校的教师。严格遵循教学设计、上课观课、说课评课、研讨交流的评选程序,精心组织并开展了这次“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并将所有活动运行资料归档保存,以备抽查。五、活动照片:

六、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中的亮点:教师态度端正、准备充分。由于本次比赛都是年轻教师,都能够积极、认真的准备,文化氛围浓厚,并且都能在比赛中展现自己最好的才能。刚走上讲台不长时间的年轻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能够精心准备,在本次比赛中也表现不错。

这次活动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2

关键词:选修课;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设很值得反思,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的出发点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成功的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从而为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通过选修课的开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我们选修课开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在选修课教学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开课准备

首先,教师必须制订出教学大纲编写选修教材,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广泛阅读和积累相关资料,特别要注意上网浏览最新的科技动态。对教材体系、基本内容、重点章节及讲授难点等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备课前要充分收集与课程有关的素材。在选修课的架构上,要做到内容完整,思路清晰,知识体系逻辑严密、上下呼应。不可否认,丰富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是教师编写选修课教材的前提。编写所涉及的内容不应局限在本学科,因为信息技术选修课代表的是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课堂授课

首先,课堂授课环节的第一堂课极为重要,要对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总体介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形成总体认识。

其次,教学设计对于一堂课而言,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感受理解新知识的特点并且注重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选修的课程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对授课内容要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信息技术选修课上,教师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再次,教师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创新,重视能力培养,不要拘泥于授课形式。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零散知识点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充分理解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三、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授课情况的反应,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对于选修课而言,没有现成的事例可以参考,一切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每一节课后,就本课的一些结构和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做详细的记录,以便将来做出改进。

要注意留出一点时间答疑,选修课同样需要有作业、有批改。并且要依据教材内容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思维品质、专业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课程反思

教后记,就是教师课后,对本堂课做及时的分析回顾,对照教案,总结经验,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每一轮备课,需要参照前几次课程的授课心得,认真地分析总结,结合教材并考虑学生实际,认真备好新课,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多次分析、改进,使选修课开出活力、开出特色,真正培养和锻炼一大批有用之才。

五、结论

选修课授课的上述四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其他环节独立存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复杂过程,教师通过开设选修课,引领学生进入一片全新的领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己喜欢的那一方天地里,学生可以大有作为。

通过选修课的开设,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始终有一种使命感,应该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调整教学的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学校教育不在于看学生考的分数有多高,而在于学生是否从教学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选修课这门学科的学习,应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看到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胡乐乐、教育学视野中的课堂本义[N]、中国教育报,2001-12

-22(04)、

[2]佘爱春、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大学课堂教学――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07):77-79、

[3]王希尧、教育学的超越[N]、中国教育报,2000-05-07(02)、

[4]李建年、“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开发与实践[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25(07):33-35、

[5]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宗琦,叶静辉、精简教材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浅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01):109-111、

[7]多尔、后现代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3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结束技能 有效运用

一堂好课,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开合有度;结尾余音不断,回味无穷。好的结束不仅能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激发、认知上的升华、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想象,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因此,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巩固知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介绍结束技能方面的期刊文章很多,很多一线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实施结束技能的方法做了较多的论述,但没有从理论的高度来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结束技能的重要性、艺术性和迫切性,而且介绍有关结束技能的理论书籍也寥寥无几。因此,从理论的高度来探究结束技能在生物课堂里如何具体地实施和有效运用就成为实践的需要。

一、对结束技能的认知

课堂教学的尾声就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表面上是课堂教学的终结,实质上是本课堂的总结、升华和延伸,又是后继课堂的基础和准备。结束技能是教师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反复强调、概况总结、完成活动等,对所教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巩固和应用,使新知识稳固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去的一类教学行为。结束技能的基本任务是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巩固和应用,促进学生将初步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总结和概况,即促进知识的保持,知识的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1]。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一)归纳新知,整合旧知。

我们通常会在一节课的开头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便使学生带着目的和方向来学习。那么,一节课的末尾,就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以及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整合旧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利用结束技能对新知识进行巩固运用之后,就能逐渐把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

(二)创设知识联结,导入下节课。

一节课的结束意味着时间上的暂时停顿,但内容方面却是下节课的开始。所以,好的课堂结束就是使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的课堂艺术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里不仅要联系本课知识,还要为下节课的导入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结束。

(三)训练学生思维和学习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结束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反思教学效果的最佳时间,故教师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和学习技能得到提高。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教学效果。

课堂的结束环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且是教师了解、测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的这一环节,通过细心地察言观色和用心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好地测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了解并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五)总结、反思与进步。

课堂的每一步骤都是教师总结、反思和进步的时间,但课堂的结束环节却是最好的总结和反思环节。只有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充分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设计教学方法,最终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束技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的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课堂教学的“收口”处也是这样,各个教师的结束方法异彩纷呈。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在生物课堂中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评估教学效果法。

在初中阶段生物每周为2课时,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多,故每一堂课都必须是高效率的,不仅在趣味性上,而且在知识上,都要达到最佳统一,才能高效率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结课方法技既能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又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最佳的统一。

(二)总结归纳学习法。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故在每一节的课堂结尾处,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不仅学会归纳和总结本课的学习知识,而且学会分析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适于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从而才能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会实际的操作,并能从中受益。

(三)故事趣味法。

长时间平淡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失去学习的激情,故有心的教师会在课堂的结尾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导入一些充满悬念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故事,让课堂的结束在流连忘返的故事情境中结束。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在故事的魅力吸引下自主学习下一节的课程知识,而且在无意识的熏陶下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轻松的学习美感,让他们能自主地进入热爱生物教师,从而热爱学习生物课的轨道,古语“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四)竞赛结果法。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有激情,喜欢冲动和幻想,热爱比赛,思维活跃,喜好活动性思维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进度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布置下对每一阶段的知识在课外主动地进行自学或预习,然后巧妙利用课堂结束环节,达到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成效的目的。例如:在《动物的行为》教学中,为了避免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可采用学生抢答知识的竞赛结课方式,即教师说出动物的不同行为,各组学生按规则抢答该行为属于何种行为。最后优胜组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竞赛知识如下:①狮子钻火圈;②牧羊犬帮助牧羊人放牧;③海豚转呼啦圈;④蚂蚁搬家;⑤狗在树边留下标志性气味;⑥婴儿饿了会啼哭;⑦蚕吐丝结茧;⑧小狗一生下来即会吸乳汁。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能使课堂的新知识得到及时的运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节课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好铺垫。

(五)“小先生”讲授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任务和表现的机会。故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结尾之时,利用4—5分钟的时间,抽学生进行“小先生”的讲授比赛活动,给予学生表现自我、激励自我及认识自我的机会。经过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课堂训练和培养,久而久之,每节课就会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人人有任务的课堂,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体地位,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长远的积极引导作用。

(六)美术、音乐结合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个细小单元。只有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断挖掘生活的元素,不断包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教学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生物是一门认识身边世界和自身身体的科学,教材上图文并茂。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地理和音乐学科的学习方法,充分把图画和课本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一些知识点编成美妙的歌诀或绘成栩栩如生的图画,就能达到极好的学习和记忆效果。美术和音乐结合法比较适于生物复习课的运用,不但能促进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学习,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他们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快乐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例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结束时,为结合本节内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缓解紧张情绪,体现人文情怀,可在学生整理实验用品的同时播放歌曲《深呼吸》,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七)优势聚集互补法。

能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和有效保持,以及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的一切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生物教师应该博采众长,充分学习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根据学生和自身的特点,把各科适于生物的学习方法运用于生物课堂的结束环节中,从而丰富生物课堂教学,让生物课堂的结尾达到“课虽尽但意犹长”的至高境界,让有序的生物课堂深入无限的学习世界里,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思变能力,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具备高度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四、总结和建议

课堂的结尾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拥有良好的导入,以及精彩的教学组织过程,但没有好的课堂结尾,就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在课堂的结束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收效良好,回味悠长[1]。教学方法要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理念,学法指导时要做到:导趣,引导学生“乐”学;导思,引导学生“活”学;导法,引导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林万新、结束技能训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4-31、

[2]王永胜,沈雁、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6-117、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4

【关键词】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职业本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对高端实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加快大学高层次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早已成为我国应对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的发展战略。2018年底,教育部印发文件,在全国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把规范化管理作为职业本科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教体系,完善教育制度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职业本科质量提高中的基础功能。2019年5月,教育部公布首批15所高校为职业本科教育示范点。这意味着我国的后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了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教育-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职业本科文化教育”的细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传输链。

一、职业本科教学水平质量标准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

1、综合认知教学水平质量标准体系。教学水平是高校生存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发展的关键。无论教学水平系统的基础理论还是特殊性,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改变和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并根据教学水平的提高完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规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更好地推动职业本科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高校教学水平质量标准体系进行研究。高校要定期组织老师和管理人员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深入了解构建教学层次质量标准体系,落实好学校日常基础性工作,对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总体目标是必然的。为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课程管理;加强课程管理,建立教学水平质量标准体系。2、基础建设教学水平评议智能化管理系统。保障教学水平涉及学校精准定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师资力量、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标准、课程管理、质量监督等课堂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体系。学校各院系,从校领导,到行政部门、学院、教研组、班集体,形成多层次的通用互联网,是一个细化的教学层次智能管理系统。各单位要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工作职责,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总体目标,进而为学校打造一个三级多方位的相互支撑点,相互合作、相互对接和相互监督的智能管理系统。3、按时考核各项教学标准。教学评价对促进教育思想转变、梳理当代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规范课程管理、加强教学标准基础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坚持“以评价促建设、以评价促改革、以评价促管理、评价与建设相结合、以基础建设为重点”的评价建设战略,紧紧围绕评价总目标开展各项质量准时进行标准评估。4、坚持标准化的教学层次管理计划。坚持以规章制度为控制、过程管理为方法、质量保证为总体目标,构建教学水平保障机制,推进本科院校教学水平保障管理机制建设。一是成立课堂教学督导联合会,完善教学水平管理的督导管理办法,直接对负责课堂教学的学校领导负责;学院督导委员会负责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工作,立即对接学院教授,接受学校督导业务流程具体指导和日常任务分配,二是建立党员干部按时上课的规章制度,规定各行政部门党员干部要按时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掌握师生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发现和处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防止管理方法和课堂教学脱轨。最后,建立教师评价体系,以学生按时在线教学评价和研讨会为基础,掌握学生对教学水平的评价,及时处理课堂教学和管理方法的不足。5、坚持每学年例行检验规章制度和重点质量检查。每个学年,除了基础的初期、中期、末期课堂教学检查外,教务处还应根据各专业的教学情况,定期与校检查组合作开展各种主题风格的教学检查。对标准化水平、教师教学课堂、综合实践课程、基础课堂教材(课本内容、日志、考试大纲、教学设计、讲座进度)、期末试卷和考试成绩质量检查表、论文(设计方案)状态、等抓好教学督查,确保教学标准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

1、构建职业本科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根据本科教育审核内容定位和相关规定,整合多元化审核主体,构建审核内容研究和全方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审核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步骤如下:参照我国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研究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建立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为主体框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将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分为职业道德与规范、专业知识与素质、工作能力和自主创新三大规范。2、定量分析评价方法。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五个一级总体目标后,首先对区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进行核对,对领域内重点企业、校企合作办学企业进行调研和访谈,跟踪调研毕业三年及以上的学生,整合校园资深教师“背靠背”获取初始文本数据信息;其次,对回收后的文本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主观比例数据信息进行权重计算平方。3、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反馈。由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的纵横比相一致,评价指标体系也要具有自我调整和闭环控制的特点。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开始对学生主要表现进行点评后,反馈服务平台也要及时思考和提升“获得工作能力”,甚至对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进行动态调整。

三、职业本科高校教学标准的基础内容

1、精准定位与训练计划。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估计和要求。它反映了一系列的观念和意识,它要求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方向,它是围绕着所有教学活动的过程展开的,自始至终都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职业本科院校培养计划既要符合相关基础规定,又要遵循人才培养的整体精准定位,体现学校特色是评价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和整体素质的关键。目标定位是否符合本科院校的要求,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是否清晰、实用,是否与公司、行业的需求一致,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需求;能反映学生大学毕业五年后的关键工作能力及其在社会发展和专业领域的发展。职业本科要积极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良性发展,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继续推进文化教育改革在培养计划上体现“实用性”,在学生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结构上体现“复杂性”,在技术专业设置上体现“地域性”,体现“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理论性”,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文化教育教学水平。2、教学阶质量标准。教学阶段的质量标准是所有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应始终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实际上包括课堂教学基础建设与改革创新、课程管理与运作、实习与实践活动、学习效果和附加指标值组成。职业本科大学教学阶段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职业本科大学教育科研的规律,突出基础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徒制实践等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作为职业本科大学,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基础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提高文化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见习实践活动质量,不断提高见习实践质量标准的关键一步是加强对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监督,促进实践活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的理性认识、认可和推进,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3、师资力量确保质量达标。高校应引进教师、开展对教师资格评估、聘用评价教师等对策,建设不仅拥有基础知识更拥有一支具有社会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教师基础素质是指教师要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标准、足够的教学能力、技术专业水平、社会经验、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发展工作能力,以及有足够的时间和活力投入本科课堂教学和具体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创新,改善师资结构,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阶段的专业技能。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至少不低于50%。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到企业锻炼、学习和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能够聘请企业或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教师,保证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的要求。企业与学校之间相互促进、深度合作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精英团队进一步保证了联校、教学与管理阶段的教学专业性和职业影响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4、课堂作业创造质量标准。课程作业创造的质量标准是结果规范,关键是要考虑学生的大学毕业需求。课业的质量标准涉及通用课程内容、课程、通用工作能力、专业技能、道德修养、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事实上,相关工作部门可以设置子标准,重点关注院校的具体教学阶段的特点和规定。例如,在技术专业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了受训人员重要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受训人员具有卓越的工作竞争力。制定职业本科教学水平规范,逐步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打造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理念,系统体现了以学生为管理中心培养技能型人才构建产教融合的关键要素。智能化教学水平保障机制,完善课堂教学督导反馈,推进教育改革,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融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规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职业本科课程管理中的质量标准

1、完善高校课堂教学文件存储理念。教材的收集、整理、归档是否完备?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需要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共同奋斗与配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档案存储,按照管理制度确立各级工作人员在课堂教学档案存储中的权利和责任,同时向专注于教学评估和教职员工宣传课堂教学档案保管的必要性,不断完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档案保管观念,为课堂教学档案保管工作赋予强有力的理念。2、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档案保管制度。根据高校的技术和专业特点,制定课堂教学档案保管制度,确保课堂教学档案保管制度的落实。一是制定教材收集、分类、保管的归档规章制度。例如,确定教职员工归档的内容、时间和方式,明确课堂教学档案的存放类型、存放地址、存放人员、存放规定等。二是教材应用,建立订阅和阅览规章制度,明确申请的阅读、报销程序,以及申请中的常见问题。三是制定课堂教学和归档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课堂教学档案管理不断合理正常进行。3、加强高校课堂教学档案系统基础建设。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档案系统的基础建设,把课堂教学档案系统的基础建设纳入高校总体建设规划。一是在规章制度、人员、机器设备、资产等层面为课堂教学档案系统的基础建设提供必要的应用和保障。二是升级梳理、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文件目录建设、数据信息建设等课堂教学文件系统的工作内容。三是根据课堂教学文件存储规定,对课堂教学文件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整合,建立课堂教学文件数据库以供查询。四是做好课堂教学档案系统的安全管理,避免内容丢失、故意伪造等,确保课堂教学档案数据的详细和安全。

五、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1、课程结构比重定量分析。选修课学分制占比超过20%。因材施教,实行“多方位”“多层次”分类培养体系,加大各类选修课比重,构建跨校、跨系选修课程管理系统培养学生综合工作能力。同时设置部分学生自学课程的内容,以提高对课外学习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学工作能力。实践活动比例:专业实践活动占比都要达到50%以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职业基础技能培养、职业关键技能和发展、职业技能工作能力层层递进、学年不间断的综合实践课程管理体系。实验课程的内容要注意摆脱课程内容之间的界限,防止重复设置,将原来的演示或认证课程内容改为实用或创意课程内容,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新的实践活动。开设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是指除技术专业科目要求的具体内容外,与岗位和公司要求相对应、与技术专业科目相衔接的模块化设计技术选修课。大学专业要积极建立能够体现学院人才培养特点的交叉学科、复合应用等专业方向。每个技术专业一般设置2~3个方向供学生选择。2、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定量分析。设定用人企业参与主课率、校企合作学校开发设计课程的最低总数、实践活动时间等,保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1、公司主课参与率100%。用人单位的参与方式包括课程评价、课程内容设计方案、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2、校企合作学校开发设计课程的最低总内容一般不少于4门课程以上。同时,鼓励开设短期课程内容,与公司共同掌握和解放学生的技术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对于公司可以实施的相应短期课程内容,可以在多次短期课程的学习和的基础上,积累学生的技术专业整合能力。3、完善学生在校实习、公司实习、假期实习的规章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国外应用技术院校的学徒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德国双元制”方式,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多重身份。以纽伦堡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实习时间包括入学前(6周)、第三学年、第六学年三个阶段。为此,每个人对技术专业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了解该职位的具体工作情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具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的职业本科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健全和建设,要从整合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优秀人才入手,不断探索与创新于审查参与者、方法、内容的整个过程,基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用人企业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重磅!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设[EB/OL]、中国教育在线,2019-02-14、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16-04

教与学认知体系的重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活动,而且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传统学习环境,教师在有限课堂时间传授新知识,学生没有机会表达疑惑或陈述其理解情况,教师也难顾及每位学生的质疑或提问,这些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了一股课堂教学改革潮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型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仍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教与学模式不匹配。目前教师普遍定位在传道和授业上,从教师“教”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程序以及师生活动,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忽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学”,因此是一种“教”模式。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兼顾“教”与“学”,使“教”模式与“学”模式匹配才是最理想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并掌控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发挥自主性,学习潜能受到严重压制,学习兴趣薄弱,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低;同时,整齐划一的教学导致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深受束缚,而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跟不上,即使同一程度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上的学习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造成学生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被捆绑。近年来,信息技术带给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建设了一批网络课程、课件等学习资源,然而这些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极低,有些更是成了项目评估材料,与现实的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关系;缺乏对信息技术背景下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仅仅是被捆绑上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够。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结构、引领现代课堂转型、革新教与学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数字资源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参加互动活动并完成作业训练的一种教学形态[1]。翻转课堂从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成为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契机,信息技术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变革进程。

1、翻转课堂国内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增多,曾贞探讨了翻转课堂的特征、实践及问题,认为翻转课堂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探索个别化教学的成功范例[2];张金磊、王颖等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3]指导课堂教学改革;马秀麟、赵国庆对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4]。张金磊、张宝辉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教学模式 [5]。目前融入了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探索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实践,特别是工程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对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2、翻转课堂内涵及要素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通过如学习视频、网络学习社区资源、网络教室直播、电子教材等形式自主学习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内,通过课堂交互研讨与训练实践“吸收内化”知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下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完全不同,其教学要素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三、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工程型课程形态特征

工程型课程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其最显著特征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二是工程实践课程,实践独立于理论教学;三是专业技术课程,实践融合于理论教学。针对工程型课程的三种实践教学形态,目前推行的项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好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需结合翻转课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工程型翻转课程教学流程

依据工程型课程的实践特性,工程型课程翻转课堂由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学活动等组成(如图1)。自主学习平台由教师搭建符合工程教育的个性化协作式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视频、课件、在线测试等学习资源。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分成“学”与“教”两个环节。“学”环节借助自主学习平台课前先学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教”环节借助课堂活动开展符合工程教育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探究、讨论自主学习中对工程基础知识的困惑,或者通过科学实验解惑,教师重心工作是设疑、点拨、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内化知识。翻转课堂包括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其中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提供,教师按工程教育理念创建学习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参与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活动。

3、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提供课程学习视频、课件、学习记录、课前诊断和课后测试等学习资源,其中教师课前精制学习视频。学习视频承载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因此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将转化为两部分,一是自主学习视频的教学设计,建议借助概念图[6]呈现互动教学资源,二是基于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

首先设计学习视频。一是设计学习视频时长。翻转课堂的学习视频以“短视频+交互式练习”为基本教学单元,时长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便于碎片化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记忆与理解。二是设计学习视频内容。依据学生学习规律、教学规律和工程型课程实践性特征,结合三种不同实践教学形态、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裁剪教学知识、教学项目或教学实践任务,设计学习视频呈现核心知识内容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选择符合人体认知思维的概念图,它作为课程知识表达,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科学设立知识网络的结点以及寻找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工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其次创建学习视频。学习视频应该包括课件、声音和板书,课件是学习视频呈现课程知识的载体。概念图在学习视频中作为课程知识表达的组织工具,按知识结构将课程划分为单元,抽取单元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对概念知识间的异同及内在联系进行整理,以层次或图等方式表达知识点隶属关系或关联关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梳理课程知识脉络,易于突出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对概念图的理解和讨论,逐步吸收和内化课程知识,最终达到迁移和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使用概念图设计每堂课的工程理论知识点和测试训练题,让学生观看了学习视频能够重构知识和内化知识。

再次创建其它教学资源。如课前诊断、课后测试、电子书等作为学习视频补充,课前诊断根据教师学习内容设惑,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答;课后测试诊断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电子书侧重学习重难点以及课堂互动讨论中有深度达成目标的知识。

4、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1)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翻转课堂运用于工程型课程尚无借鉴的成熟模型,我们针对三种不同实践教学形态的工程型课程,构建“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2)。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重视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为主线,课前学习视频偏重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由知识导引、知识学习、自我诊断和疑问提出等环节组成;课堂活动偏重知识内化,由问题导向、知识固化、科学实验、知识拓展和点拨总结等环节构成。实践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实践课程重视工程实践任务,以学生完成任务成果提升工程能力为主线,课前学习视频偏重技能学习,由任务导引、技能学习、整理收获和疑问提出等环节构成;课堂活动偏重工程训练探究,由任务分解、工程实践、协作探究、作品展示和成果总结等环节构成。实践融合于理论教学的专业技术课程重视知识与技术融合,以完整商用项目分解为知识点后融入专业技术课程为主线,课前学习视频偏重技术知识学习,由项目导引、技术学习、整理收获和疑问提出等环节构成;课堂活动偏重项目技术能力训练,由项目分解、项目训练、引领创新、项目展示和技术总结等环节构成。

(2)课前视频学习

学习视频将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课前观看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研讨观看是消化知识和促进思考,课后观看是巩固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视频,按照教师以概念图形式呈现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需要自定进度、节奏、速度与方式,在课前进行深度的自主学习。深度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知识点讲解之前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学习视频并在其中寻找答案;在每个知识点讲解播放结束之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题,测验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通过概念图载体呈现的知识关键点,标识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知识,然后学生运用概念图自我整理知识和疑问,带进课堂向教师提出质疑。学生课前深度自主学习是将课堂活动互动引向更高层次的基础,是学生内化知识的前提,也是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根本。

(3)课堂训练内化

课堂活动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是翻转课堂最具价值的环节,学生能充分运用自主学习知识,因此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首先,用结构化方式呈现的概念图作为学生课前的基础学习评价、师生课堂讨论和交互的载体。教师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或者根据自主学习知识的测试反馈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微型讲座。其次,根据工程型课程的三种不同实践教学形态开展课堂训练内化(如图2)。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概念图为脉络,教师设疑、解惑、知识固化与拓展、引导科学实验,最后教师点拨总结。融入了商用项目的专业技术课程可设计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其中课程目标是贯穿于一门完整课程的课程项目目标,能覆盖该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才能实现;单元目标是一个完整项目中的子项目目标;课时目标是子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任务,也是每次课堂活动应该达成的教学任务,通过学生结对训练、学生项目展示或讨论、学生提问,最后教师知识技术总结。实践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实践课程可按照一个完整工程实践任务需要的技术逻辑进行建构课堂活动,通过搭建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工程能力训练,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主动探究知识,完成部署的工程任务,展示实现作品,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与评价。然后,师生深入交互讨论和探究。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结对训练、展示成果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疑惑逐个释疑,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内化知识和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而且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活动的再次备课,为课堂后续活动的“引导”做铺垫。最后,教师运用概念图梳理知识和技术进行课堂归纳总结,利于学生课堂内化知识和拓展延伸。

(4)翻转课堂学习效果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评价关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评价焦点是学生学习效果与表现,关注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训练内化知识的效果,最后才是学生课程成绩;其评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将课程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结果,同时从多维视角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可以使用概念图作为其掌握知识情况的评价工具,通过为每个概念设置问答和小测验,能够了解每个学生自学学习阶段对概念知识的理解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

四、总结

翻转课堂颠倒了课堂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流程,真正解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匹配问题。依据工程型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三种不同教学形态,将概念图融于教学全过程,工程型课程翻转课堂通过设计学习视频、创建学习视频和其它教学资源等环节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通过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堂训练内化等阶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了工程型课堂翻转。

参考文献:

[1]Gregory S、 Mason,Teodora Rutar Shuman, and Kathleen E、Cook、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verted Classroom to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an Upper-Division Engineering Cours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3(4):430-435、

[2]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6(7):114-117、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79-85、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课教学 中职课程改革

中职教育培养初中级实用型人才,教学重视实践能力,并且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随着科技发展,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多以项目教学模式开展。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主,既有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也有项目训练的主线。但是,项目教学模式存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过多地消耗课堂时间,技能操作无法深入等问题。现在,中职教师和专家都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研究新教学方法,弥补项目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作为全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作为一个传递知识的角色,在教学过程的角色已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是逆向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让学生举一反三,创新思维。同时也让课堂互动更加频繁,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化。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到课前完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不仅仅传授了新知识,更是鼓励学生能够自学并能举一反三,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授课结构上做了改变,将知识传授部分前置,这是个新的教学模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翻转课堂要想翻转得好,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是关键。所以,这就要有优秀的视频讲授资源。

例如: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将制作好的视频给学生,带回家中(使用网盘)或者拷贝进移动设备(使用IPAD或手机、优盘)方便随时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家可以进行初步的图像制作了,接下来肯定对课程的知识点会有所掌握或者提出疑问,学生因为接受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人会说,“不就是看看视频吗?让学生去看,那我们教师做什么呢?”

视频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这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

观察上面的模式,可以看出,整个翻转课堂分为五个部分:课程资源、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提炼升华。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选定实训内容。将课前任务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辅导部分相对比较多些,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Photoshop基本操作应用能力。

完成上述课程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评价。并通过和学生交流、观察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汇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制订学习计划。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用翻转课堂上实训课内容。

在完成实训课程时,让学生登录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填写调查问卷。在实训课程结束完后一周,再次进行测试,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设计过程大致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反思总结三大部分。首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展开,含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与设备的情况和相关的教学微课视频。课堂教学环节,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助配合,对完成作品进行评价小结并做好总结。最后,通过实训内容和问卷分析总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论述的方便,现举出一个案例。

1、内容选择

实训内容,选自《PhotoshopCS3 高新技术考试》第一章第2节的山水风景画的创作。

2、学习对象

学习对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共30名。

在课程开始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了解学生对软件的应用安装与理解能力。通过调查得知,学习者之前接触电脑的机会大概为90%,会自主安装和使用软件的人数大概为40%,实际接触过Photoshop的学生仅为10%,可以说他们这款软件对是比较陌生的。

在翻转课堂学生小组分配上,以小组长带头,将学生根据技能学习程度进行分组。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根据教学设备可分为多个小组。

3、设备环境

在微机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实训室学生机摆放为环绕圆桌样式(方便分组)。教师机必须安装远程桌面控制软件。有投影设备并且全部微机能够连接互联网(方便互动)。

4、挑选微课视频

(1)启发。

根据学生特点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制作两个微课程《风景海报》《南海风情》以启发学生美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分段。

将课程的重难点分段进行录制,根据教学需要分别录制4段视频。视频中包含:题目制作过程、创意建议、综合实例,以及可能出现问题的步骤重点操作视频。

(3)挑选。

精心制作选看内容。为了强化学生学习兴趣,资源内容知识涵盖量应该有所扩展,内容跨学科,让学生各取所需自我进行兴趣联系。学生自行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整理相关扩展资源。

在现有的学习选看内容中,包含几个模块:创意、制作技巧、文化底蕴、科学知识。创意与美术类相关衔接、制作技巧与信息技术类衔接,文化底蕴是和语文历史衔接,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例如:笔者在所任班级进行授课,进行Photoshop创作课程的教学。制作《星空海报》时,笔者尝试地加入了美国纪录片《宇宙》第三季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后发现,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不少人主动点击了纪录片观看,观看完成后,学生不满足制作简单的星空效果,自主探索新元素的制作,例如:黑洞、恒星、星系,会提出问题查找网络并探索新元素的做法。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不仅仅完成了学业也学到了新知识。

三、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主要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学习会有不同情况,有的学生会有回家不观看视频的可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安排学生在课程开始前,使用交互网络或者移动媒体设备将视频和作业提交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习惯进行自学,观看视频和视频扩展知识部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不同也会有不同疑问,反馈至社交网络。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归纳,并进行互动交流。

2、小组配合、互帮互助

这个环节,主要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完成作业。通常以小组为单位,把疑难问题给组长反馈,互帮互助,组长将问题进行小组汇总,教师回答汇总问题。同时,教师采取特殊问题单独讲解的形式激励学生勇于提问。通过汇总,疑难问题在学生中大面积存在的,教师以全班讲解的形式进行答疑。

3、评价作品、交流小结

在对任务的选择上,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进行扩展性的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以优先完成作业为主。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其进行创作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完成之后令其进行作品自我评价,让基础一般的学生进行他评,最后教师进行总评。

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在微信、QQ群上都各自写下学习反思,由小组长分别进行总结,教师分别在微信和QQ群上进行总体评价,最后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小结。

4、问卷调查、不断探索

教学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交流,84、7%的数据显示,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有新鲜感,并乐意继续使用新教学模式。学生在通过笔者的交流中反馈“信息量好大”,并表示虽然内容多,稳扎稳打认真揣摩感觉学的东西很多,有充实的感觉。

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仅仅只是对调了一下教学的前后顺序而已。从问卷满意度显示,学生乐意接受新教学法给他们的新角色,让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角,更有利于自身的学习技巧的掌握和积累,让自己更加了解自身,解开传统教学的束缚后,创新能力也慢慢地得到提升。

四、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思考

当要实现翻转课堂的时候,还有几个问题要搞清楚:课程需要全部都翻转,还是只翻转一部分?学生需要什么额外帮助?学生是否都有条件观看视频?

以上问题,都是翻转课堂是否能够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教师都很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创造力,翻转课堂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教学模式,要加以实施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下以师生的角度把翻转课堂模式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归纳。

1、翻转课堂相对学生而言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适合急功近利的学生,虽然已经给予视频、材料和充足的自学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急急忙忙看完视频就表示任务已经结束了。所以翻转课堂更加适合积极性高,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对于上述急功近利的学生,教师还需要不断引导,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一定积极性才能慢慢适应新模式。

2、翻转课堂相对教师而言

站在教师的角度,使用翻转课堂模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互动了。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下更加融洽了。教师成为了“导师”,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援助。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但是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将课堂设计得更加精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教师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

想要改变,就意味要抛弃过去。要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就需要放弃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转变过程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而不再是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进行“教学表演”。交出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翻转课堂并不是把学生抬上去将教师赶下台,而是要腾出大量课堂时间,将数字化媒体教学和教师讲授教学统一起来进行优化。

五、小结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是信息技术的影子,它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此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人才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计算机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翻转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提出并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和时间等进行翻转,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活动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学习,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活动和问题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将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翻转,增强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有效提出,它促进了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更上一层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有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始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对传统的教学目的进行了翻转,转变了传统的教学以学生获得知识为主的教学目的,变成以培养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为主;其次,翻转了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作为客体,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

三、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授课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点问题的提出,问题要能够具有深度,并且涉及面积较广,问题提出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引导;其次,布置实践作业,以作业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系统的总结,以ppt的形式或者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操作方法进行掌握。例如,动画制作的传授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动画制作的了解,然后教师使学生观看已经做好的动画视频,这样一来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将基础知识和细节制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Flas软件的重要性,并开始学会运用该软件进行动画制作。课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画,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中心,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作用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能够得到牢固的掌握。

2、重视课堂讨论过程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方法将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状态进行了翻转,如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较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组内设计任务,学生们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参与,完成自身的任务,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从而使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后,专门与学生进行一次交流活动,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的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在交流课程当中,教师可以用学生完成作业当中较好的作品来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通过交流,学生之间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和创意,优秀作品的作者可以将自己制作过程中的步骤和想法进行介绍,这样一来,基础知识能够得到复习和巩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传统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要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自己动手制作视频或者网页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注重课后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后,教师应积极总结和思考学生在这一堂课程当中的收获与缺漏之处,积极思考,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达到在下一节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检验学生的知识,以此来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经过不断的实践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四、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条件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通过对学生课前提问的有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当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状态的了解,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后的应用中能够使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莹莹、“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戴德军、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小学电教,2014,09:52-53、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篇8

【关键词】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并且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在其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认真备课,充分准备

一般一个星期只上一节信息技术课。如何高效率的利用这珍贵的课时,课前准备是关键。首先,必须熟悉各章节的知识点,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和教师沟通,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跟结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动手操作的意识不强,更有学生认为动手操作是在浪费时间,从而对学习信息技能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在当今信息时代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最基本的技术手段,而信息技术课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也像语文、数学和外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一样,是现代知识技能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次,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信息知识技能的实际用途。比如:在学习Excel前,教师用现代统计工作必须用到的自动求和以及筛选、排序等为例子说明Excel系统的重要功能,再通过Excel自动算出全班同学考试的总分,自动按科按从高到低进行全班同学名次排列等演示,使学生正确理解学习Excel的现实目的。

四、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 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践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反而越糊涂,往往讲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对于需要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2 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教学、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教学内容,并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收集健康数据》中,笔者先演示行的几种插入与删除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操作练习。使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介绍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教学任务。

五、课后做好反思、总结

“静坐常思己过”,是做一个正直的人的好方法,而课后反思总结,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对教学而言反思可以“生疑”,总结可以“解惑”,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得到宝贵经验教训,以作下次备课的借鉴,提高本人授课水平。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村级巡察意见建议(精选8篇)
  • 下一篇:建筑实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