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6 栏目:写作范文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1

1 公共环境信息化,营造立体育人氛围

学校积极打造数字校园,努力促使公共环境信息化,营造立体的育人环境。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如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艺术馆、活泼休闲的图书馆和具备专业水准的射击场等。

学校安装了广场电子屏和走廊电子信息栏。每天清晨,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看见电子屏上滚动着名言警句、学校的各项活动安排和获奖公告等。课间,学生能从走廊的电子信息栏中了解好书介绍、科学环保、安全健康等知识,欣赏到精美的书画、剪纸作品,分享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学生还能通过触摸、点击等方式上网搜索新闻、图片、知识等。这种自主、便捷的网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勤奋乐学的进取心。

2 课堂教学信息化,构建新型教

学模式

学校自建校起就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通过展现图片、播放音乐、视频、动态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学习。

2011年,学校又添置了45台学生数字移动上网本,在三年级一个班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活动。对于这项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实验班教师着力于提高课堂应用的频率和效率,充分发挥该设备的教学功能。如在英语课上,任课教师让学生登录网上词典“海词”查不认识的单词、查找图片和课外知识;科学课上《蜗牛》一课时,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发现蜗牛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各小组将实验过程或视频展示给其他小组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发挥上网本的多项功能,用于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如语文课“人间真情”这一课前后,学生利用录音功能,将父母与自己的促膝长谈录下来;利用摄影功能,将父母与自己的精彩瞬间定格;利用录像功能,将发生在父母与自己之间的生活片断连接起来;利用邮件往来功能,记录父母与自己的心语交流;利用文字编辑功能,书写发生在父母与自己身上的小故事。

3 教研活动信息化,提升教师业

务能力

在打造数字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借助网络平台为教研活动开辟新的研讨交流方式,构筑新的培训发展模式。

3、1建设教师专栏模块,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在校园网中开设了“名师风采”“教师博客”和“教师成长档案”等模块。“名师风采”除收集教师的基本信息外,还链接了课堂教学风采;在“教师博客”上,教师可随时发表教学心得或困惑;“教师成长档案”中,教师将专业证书、教案论文案例、学生获奖等录入其中,全面记载自己在校的成长历程。

3、2 建立教学资源库,便于教师共享交流

学校建立了ftp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学校按各部门、教师个人、音像教材、摄影库、论文案例、学生试题、各类获奖等分门别类建立了资源库,老师们可随时上传下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

3、3 开展网上校本培训,促进学习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建立了微格教室,能自动录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在现场听课,也可通过网络直播听课。评课时,老师们回放录像中的片段,有针对性、更直观地点评教师执教的过程。校园网上设有“视频点播”栏目,收藏了教师的公开课以及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教学视频,便于老师们随时随地开展网络研修。学校开设了网上论坛,教师可以自由、宽松地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校园网上还设有“共鉴文章”“美文推荐”“书香教师”等栏目,引导老师们博览群书,争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4 特色活动信息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将数字校园与特色校园打造有目的地整合、有计划地推进,让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活力与魅力。

4、1 打造书香校园,积淀文化底蕴

学校人性化地设计了集藏书、阅览、采编、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采用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各个管理环节的数字化。学校图书馆已成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分馆,与大学园区图书馆实现了联网,可以无偿借阅和上网浏览那里的几十万册图书。图书馆配有10台能上网的电脑,便于师生搜索、浏览网络电子图书。学校网站上开辟了书香校园专题网页。通过走廊的电子信息栏开展好书推荐、名人读书故事以及我身边的“阅读之星”等宣传介绍,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4、2 重视科技教育,锻炼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营造科普教育氛围。电子信息栏、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班级科普角、科普小报等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社区、企业的资源组建了一批校外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将“吸管创意制作”“玩具组装”“自行车拆装”“玩转四驱车”等内容作为校本课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组织人员创编相关的校本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还积极组建科技活动社团,已建立了航模、气象、种植、机器人等多个科技类社团。学校借助网络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网上答题活动,通过网络投票评选“最有创意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之星”“科普特色班级”等,促进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4、3 丰富文体活动,培养多样才艺

本着“人人有所学,人人有所获”的原则,学校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时段的校本文体活动项目。如大课间的武术操、童谣吟唱、滚铁环、打陀螺,午间小舞台等。这些活动内容,学校通过网络搜集有关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经常展播在踢毽子、跳绳等活动中玩出花样、玩出精彩的学生动作,激起学生“比、学、赶、超”的热情。

学校每个月都组织丰富多彩的“午间小舞台”活动。开展朗诵、独唱、器乐、舞蹈、模特等表演活动,通过学校电视台向全校展播。学校打造了20余个“小蛟龙”社团,通过电子屏公告社员们获奖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栏宣传社团明星,展播竞赛、演出的精彩视频。通过“电子相册”,收集名家及学生优秀的书画、剪纸、手工等作品滚动播出,让学生互相欣赏评鉴。

5 学校管理信息化,共建和谐民主校园

在打造数字校园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德育管理、班级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中均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5、1 数字化德育管理

借助网络,学校的德育活动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发表建议。如2011学年初,学校开展“在校十大好习惯”网上征集活动,让师生们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提出意见,最后编出了《川小学子在校十大好习惯》。学校又将十大好习惯谱成歌曲、拍成宣传片在电视台传播,让学生们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学校组建了一支“大眼睛看校园”的文明督察队,学生手拿相机、摄像机,拍摄同学们在课间、午间的真实表现,通过电视台、宣传窗分类展播,表扬文明言行,提醒不足之处。少先队大队委员竞选、读书征文、心理咨询等活动均通过网上进行。禁毒、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知识均放到校园网上,便于学生在校在家随时访问。

5、2 数字化班级管理

学校各班开通了班级博客,班主任在博客上设置了班级荣誉、学生活动掠影、习作欣赏、好榜样、家校直通车等多个栏目,便于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班中动态,关注班级建设,增进多方互动交流。很多学生也开通了个人博客或微博,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作文、上传照片、结交朋友等,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生活。

5、3 数字化行政管理

学校建立了教师分类QQ群,在QQ群中播发通知、反馈工作、通告获奖信息、祝贺教师生日等。校园网上设有“每周工作”“办事指南”等栏目,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工作安排、各项规章制度等。学校通过校园网向教师征集“金点子”,组织教工摄影、征文比赛等主题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强学校凝聚力。

5、4 数字化后勤管理

学校建立了财产设备管理系统。校园网上设置了“网络保修”平台,如发生故障,教师只需在网络保修单填上保修内容和地点,保修单会自动生成。后勤部门就能及时安排修理。校园网上还设立了食堂管理、节约型校园等管理平台。

6 家校联系信息化,努力形成教

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因此,学校在打造数字化校园的进程中,非常重视家校联系信息化工作。

6、1 重视家长板块的建设

学校每学年组织家长学校,召开视频直播的家长会,印发家教小报,组织家庭教育现场咨询会。学校对外的宣传橱窗上,设有“家教之窗”专栏。在校园网建设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家长园地”“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等内容的建设,便于家长关注教育,关注学校。

6、2 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

“校长信箱”“短信平台”和“家长论坛”是家校联系的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对家长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吸收采纳。学校定期通过家校通平台向家长发送温馨短信,如有关孩子的传染病防治、健康饮食、交通安全、习惯培养等,颇受家长欢迎。

7 收获成果,展望未来

学校打造数字校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收到了初步成效。学校电视台制作的节目荣获全国校园电视金奖;学生在市级以上电子报刊、机器人、航模、射击、拉丁舞、绘画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已荣获全国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省示范性图书馆、省示范性实验室、省绿色网络实验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十余项,宁波市文明单位、科普示范学校、少先队书香大队等市级荣誉十余项。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2

活动开展后,每个校区的德体艺卫处会及时上传活动信息和图片,学校核心管理团队通过这一平台就可全面掌握各校区的情况。

鱼洞二小依托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校长从源头控制,办公文件、工作流程、各部门工作安排、考核等全部在办公系统上流通;各校区终端采用操作简单方便的OA办公精灵登陆,行政人员和普通教职工均通过办公平台,进行网上办公。数学校园管理促使数据分析统计、方案文件下发、追踪执行情况等全部环节即时公开在网络上,哪一环节出现问题一目了然。

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方案有条不紊推进,数字技术当然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是鱼洞二小以技术为载体,融入人的因素构建起了“核心管理团队+校区管理团队、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校区管理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部制管理团队”实现学校的顶层设计、集中管理以及学校优质资源的统一分配;“校区管理团队”实现各个校区日常具体事务的管理,属于学校管理的中间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1管理团队”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年级分管行政共同组成,是直接作用于师生的基层管理,也是管理效果直接呈现的环节。

各个管理团队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解决了人力分散、资源分配和优质资源共享不如单校区容易实施、浪费人力和物力资源等管理瓶颈问题。借助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优势,学校实现了多校区的快捷管理。

学校管理是门艺术。学校是理性的组织,强调权威性、等级性以及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作为人才孕育的摇篮,在制度的紧密编织下,必将以“严”贯穿始终。但是,站在被管理一方的教师和学生,是有个人意志的感性人,过于细致严苛的管理也许能为学校带来“太平”,但师生的个性自由、创新精神如若在禁锢中消磨殆尽,那“太平”只能成为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

采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调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做到刚柔并济。

观察把控各处环节,数字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信息缺失而导致的纠纷,哪一环节出了茬子一目了然,责任分明促使矛盾减少。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管理也使得学校管理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充实的数据为学校各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原本已固化的流程仪式可能因此指向更明确,落点更有针对性,而散发出别样的精彩。

此外,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平安校园建设,将危险苗头掐灭在起风前。

2012年的一天下午,几位校外人员拿着菜刀聚集在大足区三驱小学校门口,企图冲进校园进行闹事。三驱小学的保安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网络第一时间向区教委报告情况;区教委安稳办根据学校反映情况,通过视频监控网络进行核查;经核查确认后,区教委安稳办立即向三驱派出所反映情况,三驱派出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

从事情发生到派出所民警到校,前后用时不到5分钟。全区中小学校园视频监控实现了全覆盖,视频信息采用“区公安局、区教委、学区”三级存储方式。建立了区教委视频监控网络控制中心,由区教委安稳办负责实时监控并记录。实现了学校、教委、公安之间的三级协同联动,有效控制了学校突发事件、恶性事件发生,保障了师生安全,全区创建市级平安校园104所。

此外,以区域为单位开展管理信息化工作,“大数据”的引入也将助推区域教育管理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如大足区教委加大管理信息化工作,网上阅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籍管理、财务报表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系统化,有效实现了办学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后勤服务信息化、行政决策科学化。

数字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应用于教育管理全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支撑了精确、敏捷、高效管理方式的实现。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从理念到形态的全方位变革,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敞开了未来发展的无限空间。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回归教育的本质,从促进人的学习与发展的目的维度,去理性认识技术对教育的价值。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所言:“仅仅有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提供更多的资源,提供获取信息的便利并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关如何有效学习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探究式学习中学习环境的重要、互动和学习者合作的重要、针对个体差别开展教学指导的重要,学习过程中同时考虑多维学习目标而不是只关注认知过程的重要等等,不论什么教育改革,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的关键,教师素质不会因技术的发展而自动改变。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的确引起了教育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遵循着教育本身的规律,ICT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应该适应教育的变革,而不是只从技术的发展出发,更不能脱离教育规律去研究技术的应用。在教育上,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技术的应用本身不是目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新技术去实施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才是目的。”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3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38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村小167所,教学点119个,乡镇中心小学57所,初中38所。在校生57320人,教师4048人。

1、D级危房8417m2,分布在全县19所学校(主要是闲置校舍和教师临时住房)。

2、课桌椅55973套,除2176个学生使用双人课桌外,其余学生均实现单人单座。

3、寄宿学生床位率84、15%。

4、56、61%的学校有安全饮用水。

5、中小学食堂48344m2。

6、全县共有厕所蹲位4835个。

7、校舍门窗完好率94、83%。

8、取暖设备拥有率2、07%,全县有366所学校没有相应的取暖设施设备。

9、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点479个。

10、规定的营养餐除了县城6所学校外,农村学校学生均有享受。

11、集中连片的特困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率达100%。

12、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学校184所,配备率47、67%。

13、规定的公用经费接收率100%。

14、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100%。

二、存在问题

我县集山区、库区和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经济不发达,人口分散,县本级财政对教育支持力度有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尚不能达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相关标准”,具体表现在:

1、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全县有19所学校存在D级危房,分别是:。由于学校生活用房十分紧缺,至今仍未拆除,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寄宿制学校学生床位不足。床位为率82、67%,全县93所寄宿制学校中有30所学校学生达不到一人一床,“一人一床”的达标率为67、74%。中心学校、小学床位率不足60%。另外,宿舍楼及配套设施不足,有男女生同住一幢宿舍楼的现象,有的宿舍楼没有配套卫生间,学生夜间上厕所十分不便,安全隐患大。

3、厕所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全县有20个教学点没有厕所,90%以上的学校没有教师厕所。另外,部分学校厕所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个别厕所位置偏远、偏低,阴雨天不利于学生使用。

4、相应的取暖设施设备不足。全县有365所学校没有相应的取暖设施设备,山区冬季寒冷,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5、安全隐患尚存在。一是果子园乡中心学校地质灾害点3个,校门口1个;二是部分学校位于交通路口和快车道的急转弯处,车辆多、车速快,学生上下学横穿马路很不安全;三是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社会上的网吧、台球、游戏室对学生的影响还非常大,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和食品店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6、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不足、利用率不高。全县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学校184所,配备率47、67%,不足一半;同时,本次督查发现,因师资问题造成配备教育资源有近半数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7、专业教师缺乏,造成开齐的课程无法开足。因专业的常识学科(音、体、美、英、信息)教师缺乏,造成相关课程只能停留在课程表上,没有真正上起来,同时造成部分音、体、美器材闲置。另外,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老教师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还是老一套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一些村小和教学点,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整改措施

1、争取消防、安监等部门配合,全力拆危,消除所有学校危房,同时,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和公租房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校舍紧张问题。

2、争取镇、村两级政府及财政部门支持,加大危厕改建力度,使村小以上学校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的厕所。

3、教育主管部门及乡镇给予全力支持,实现校园完全封闭;同时,在校门口马路设置安全减速带,在学生上下学道路设置安全警示牌,减少安全隐患。

4、从各校现有教师中抽选有一定专业基础能力人员进行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培训,设立考评奖惩机制,确保已配备的设备得到有效利用。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4

>>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学跟进式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省农委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贵州出台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我省2008年民主评议高等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2010年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 2010年吉林省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类考试实施方案解读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药质量和使用安全监管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情商教育研究与实施方案 《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实施 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五部委:医改实施方案年内重点落实工作确定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编者按:为切实做好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贯彻落实,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落实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从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等方面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本刊特将该方案全文刊登,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

1、完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公共教育管理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要求,用足用好省财政配套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A级数据中心,抓紧实施机房建设和软硬件招投标手续。山东省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后,对教育厅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迁移整合,部署和运转国家教育管理系统,承担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2、推进省级教育高速专用网络建设。拟定山东省教育高速专用网络规划方案,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社会企业的积极性,构建以省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各市、县教育城域网、各高校校园网高速互联的山东省教育专用网络。

3、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和“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把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统筹安排,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全省80%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

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分别制定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建设的数字化。启动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平台建设。

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5、加强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启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山东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本科高校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推动高等教育网上开放课程建设。

6、吸引企业参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制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审核、评价办法,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政企合作、准入退出、推广应用、奖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7、推进多种形式的网络空间“人人通”。探索通过网络共享公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相长。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8、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对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发掘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9、启动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个左右的项目,分区域和学校类型就山东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省级试点建设工作。

四、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

10、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全省28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发能力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系统,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组织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全省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网络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12、继续实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着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3、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赛,推进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

14、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市、县加强机构建设,配套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提高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能力。

15、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督导方案,制定《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方案》,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各地把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5

本刊讯3月8日至11日,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广西项目(以下简称为广西中英项目)接受考察评估,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处发展参赞Chris Chalmers,独立评估专家Halsey Beamer,英国国际发展部总部官员Christian Wallace,中国教育部国际司欧洲处处长、国家中英项目办主任杨晓春,国家中英项目办副主任赵玉池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评估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出席并陪同考察。

评估组来到天等县基层学校,进入课堂,走访学生、家长,全面评估中英项目对整个项目地区的影响,实地考察项目实施情况,最终我区顺利通过了项目评估验收。

广西中英项目是至今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合作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国外教育援助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基础教育接受的国际无偿资助力度最大、涉及金额和人数最多的一次。自2006年11月启动以来,广西中英项目已惠及我区都安、凤山、那坡、西林、天等、融水6个县共23、1万名学龄儿童(直接受资助的学生人数为58728)、1、66万名教师(直接接受培训的教师15278名)、932名校长和400余名培训机构教师及管理人员。

广西中英项目的实施,不仅加强了我区与英国等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更为我区基础教育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在项目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促使项目县教育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区半数以上适龄儿童年底可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本刊讯今年我区将着力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截至今年年底我区学前三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将分别达到56%、75%,届时半数以上适龄儿童可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高枫说,今年我区组织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年”活动,把学前教育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充分合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农村幼儿园(班)。

根据广西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未来十年我区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高枫指出,做好学前教育是提高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针对“城市入园贵、农村入园难”现象,教育部门应重视举办幼儿园工作,通过在每个乡镇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自治区层面建示范幼儿园,辐射、引领其他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首批65万册“爱心字典”发放

本刊讯3月1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拨专款2000万购买的首批“爱心字典”发放仪式在来宾市忻城县举行,当日,为该县捐赠《新华字典》2、9万册。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林宁、来宾市委常委、忻城县委书记韦凤云出席发放仪式。

据统计,全区中小学缺《新华字典》的学生有342238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55、72%。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拨2000万元专款用于购买《新华字典》。首批65万册“爱心字典”将优先发放给边境县、国家及自治区级贫困县、民族自治县在内的30个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5、22万名中小学生。第二批将在今年4月陆续到货,主要解决剩余的自治区级贫困县和人口密集、字典缺口较大的桂东南地区共3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6、99万名中小学学生缺字典问题。通过这两批字典的发放,基本解决我区农村中小学校和边远少数民族地方、贫困地区小学生学习工具书的需求。

今年我区将建277所安全教育达标示范学校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内涵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1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流,其整体化改革的思想得到了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青睐。

一 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合,可以这样表示:数字化校园=数字技术+学校各项工作。

数字化校园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是数字化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各类人员提供相关的平台,如教师的备课、教学和培训等,学生的学习、课程选修、研究性学习和心理咨询等,管理人员的办公、人事管理、图书管理、教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服务人员的食堂管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管理等。

数字化校园具有如下主要功能:(1)综合信息服务。通过校内信息门户平台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校园信息、学习社区、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目录服务等信息服务功能。(2)统一身份认证。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集中进行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3)公共数据交换。通过学校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资源中心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4)各种应用系统。如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目前,针对新生入学接待,许多高校开发了数字迎新系统等。

数字化校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了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促进数字化校园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二 数字化校园的构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将有力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它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根据功能及其架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服务、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以及虚拟校园。

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是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服务器和终端工作站、网络互联设备等构成的校园网,它们是信息的存储与传输的硬件基础。另外,还包括根据办公、教学和服务场所等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相应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形成数字空间。

第二,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化校园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应用支撑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等。它提供资源共享和应用服务基础平台,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根据相关的逻辑提供给用户使用,如学生的信息、教师的信息、多媒体课件、图形、声音等教育教学信息,信息系统平台还有身份入口。

第四,信息服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应用,提供用户使用界面,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服务。主要有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

第五,虚拟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对现实校园功能的扩展,实现远程教育功能,使大学的功能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无围墙大学”。数字化校园通过虚拟校园实现对外服务职能,是传统校园数字化后社会功能的延伸。如图1、2是数字化校园网总体拓扑结构图和数字化校园系统架构示意图。

三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首先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订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建立全校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第二,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具体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在内的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做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利用。

第三,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持系统,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提供基础条件。数字化校园中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如互动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是数据中心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研究型基础性工程,特别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实现了学校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异常深刻变革。以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全面整合的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2]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3]叶小波、云技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1(5)

[4]沈培华、蒋东兴等、数字校园理论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02(4)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7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因此,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本期《视界》栏目将为广大读者简述我国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遵循教育部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省市有力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将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整理如下:

北京

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北京数字学校”体制机制建设,录制2000节高中阶段名师课程,更新20%义务教育名师同步课程。整合网络、热线电话、电视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首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牌。启动数字校园建设二期,完成30至40所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评选。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继续办好“网上家长学校”。

天津

完成校园网升级换代和高校无线漫游示范项目,启动各类教育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项目,加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

河北

制定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三通”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省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蒙古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试行)》,指导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启动自治区教育数据中心和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平台建设,整合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信息系统,发挥综合作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积极构建全区教育网络系统,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全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

辽宁

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初步实现80%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立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师率先使用、职教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建设教育视频资源库,推进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评选50节中小学体育精品课、30节中小学艺术学科精品课;完成辽宁教育云库——辽宁教育数据中心(二期)10个系统特别是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好门户网站,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吉林

推进各类教育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应用,完善省教育厅信息数据中心功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推动优质资源全省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校校通。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加强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做好网上舆情研判及答复工作。

黑龙江

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启动“龙学网”建设项目,实现“龙学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和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应用。依托“龙学网”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等试点工作。引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机制,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上海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结教育信息化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考核。继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善各类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江苏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三通工程”和“两大平台”建设。

浙江

全面建成省、市、县连通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初步建成教育视频网络体系;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推出3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推进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拓展应用功能,扩大应用范围。

安徽

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完成40%以上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启动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为20万名中小学师生提供公共存储、计算能力及各种应用服务。制定教育信息化考核办法,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确保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60%以上的学校,46%的学科教师具备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福建

完成全省2465个(不含厦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重点开发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加快建设完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制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2013-2017年)行动计划》。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江西

加强和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制订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制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骨干示范校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继续推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省“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 启动教育系统网站评比工作。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搭建省级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启动教育省域网建设。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山东

落实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方案,完成全省926个义务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启动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启动全省数字化校园试点工作。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立全省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联盟。

河南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进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立“竞争提供、评估准入、择优选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选择若干所高校和中职院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试点。完成全省教科网智能光网络建设任务。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培训力度。筹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湖北

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规范教育统计,建立真实准确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库。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湖南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构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广东

制定关于加快本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推进省教育视频网建设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试点试验工作,启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装备改革与创新。

广西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分年度建设广西教育数据中心和广西教育云平台。启动建设适合广西实际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库。启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促进实践教学试点建设。实施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意见。继续办好教师信息化大赛。

海南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对4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138所)扩容接入带宽到10M,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5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增加功能模块,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配合国家数字资源中心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省级部署建设,实现所有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实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555个教学点采取接收卫星IP广播资源和将国家及本地特色资源制作光盘配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全覆盖;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及1138所实现宽带接入学校70%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应用年”活动,提升广大师生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推进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庆

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开展区域教育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川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及示范学校。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重点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贵州

推动“三通”工程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完成3404个教学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完成4316所乡(镇)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校光纤接入和4000所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确保5000个班级实施“班班通”。建设省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中心和省教育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农村校点短缺数字教学课件,抓好使用和培训。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学前教育、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中职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云南

积极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机制构建和管理信息示范应用试点模式探索试点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广,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一步改善全省教学点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和环境,全面建设数据中心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和督导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陕西

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创建工作,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启动“班班通”建设项目,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好教育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教育管理业务系统建设进程。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建设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甘肃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甘肃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实施“优质数字教育建设与共享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计划。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组织“三通两平台”试点工作。建立甘肃省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和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全省14个市州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作,完善甘肃教育卫星传输网和地面传输网络。

青海

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实施“三通两平台”为重点,启动全省教育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省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成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分步推进学生、教师、规划等五大类二十个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装备条件。

宁夏

制订出台《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7)》、《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更新和完善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中小学“三通”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形成高效、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开展“两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新疆

制订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80%的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争取社会支持,启动光纤入校园计划。建设自治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充实新疆教育信息网站群建设和功能服务,开通维文页面。推进四级专网与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新疆兵团

研究制定《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实施《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年重点工作方案(2012-2013年)》,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启动兵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及办学条件、学校资产入库并与国家平台互通。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普及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果。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大连

编制大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扩大大连教育城域网带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施市教育局直属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开展城乡学校专递课堂建设试点,将城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输到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启动“人人通”建设试点,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大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高效化。全面跟踪“班班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应用水平和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加大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开展信息化专项比赛、评比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建大连职业院校招生就业网。

青岛

继续抓好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为200所中小学新建、升级校园网。制定规划,启动教育云系统建设,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项目,加强中小学新“班班通”配备和现代化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图书馆建设,抓好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

宁波

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出台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高清远程网络教学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8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中高职网络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学分银行”,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库进社区、进企业推广服务工作。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篇8

一、班级概况:

本学期本班人数为56人,其中转出一人,转入一人,整体持平。在本学期中,总体的思想是继续保持上个学期中出现的好的习惯,好的作风,保持班级的稳定,巩固班级的成果。

二、教育内容和措施

1、文明行为教育:

行动口号“好品德,好习惯,好孩子”

措施:

(1)继续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星心擂台”给表现好的同学以激励,表现不好的以促进。

(2)切实抓好行为规范教育,有内容、有计划、有效果安排晨间早读,语文、成语积累、英、数交替进行,根据班级的特点,落实每天的晨间谈话,班队课的行为规范训练,使行为规范经常化。

(3)以学生发展为本,挖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以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找出“上课”“课间”、“保洁”、“作业”等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小队考核。

(4)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2、礼貌教育

A见师长热情问好,上下楼梯学会礼让。

B、学习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

C利用语文课学的“道歉”、“解释”、“答谢”等基本离异运用在生活中。

D、在家尊敬长辈,不发脾气,校内家里一个样。

3、安全教育

(1)每个同学准备一个专门用来记录安全知识的本子,即“安全知识”记录本。

(2)在每个星期的班队课中,结合本班实际,安排“安全知识讲解课”。

(3)进行一些防火、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候,应变的演习。

4、写字教育

(1)全班统一用圆珠笔、水笔做作业,淘汰铅笔。逐步学会使用圆珠笔、水笔,做到字迹清楚、干净、错误率少。

(2)结合学校的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写字比赛。

(3)以写字为特色,发展小小书法家。

5、卫生教育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6、纪律教育

(1)班级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

(3)集会做操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三、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加强期初行为规范教育

2、四项竞赛开始

3、始业教育

4、假日活动开始

5、校报、班报刊出

6、更新办公平台数据

三月份:

1、“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

2、庆祝“三八”妇女节

3、期初班主任工作会议

4、写字教学月评(1)

5、植树节活动

四月份:

1、校报、班报刊出

2、校中高年级竖笛合奏比赛

3、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反馈

4、三至六年级排球赛

5、期中班主任工作会议

6、写字教学月评(2)

五月份:

1、一、二、三口算、笔算测试

2、四项竞赛小结

3、校报、班报刊出

4、写字教学月评(3)

六月份:

1、庆祝六一儿童节

2、校报、班报刊出

3、写字教学月评(4)

4、一二三语文阅读竞赛

七月份:

1、写字教学总评、反馈

2、期末考试

3、三四五年级英语口语测试(包括完小)

4、休业式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财务审计合理化建议(精选8篇)
  • 下一篇:高考提前批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收到(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