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9 栏目:写作范文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1

【关键词】时间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4-01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时序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中医理论根据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以“因时制宜”为原则,提出时间护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 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具有时间、效率、效益观念,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 处理好各项工作。有效的时间管理是美国P・F・Drucker 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管理者首先应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 以明确时间消耗在什么地方。其次要管理自己的时间, 设法减少非有效性工作的时间。最后要集中时间, 使其由零星变为连续性的时间段, 从而取得良好的时间管理效果。护理管理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应运用有效的时间管理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神经内科的护士对时间的管理就是克服时间的浪费,优化护理程序,以提高对单位时间最为科学合理的利用。笔者在对我院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时间管理法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率进行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通过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时间利用率, 才能取得满意的护理管理效绩。我科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时间管理的培训并自2010年4月起在护理工作中实践。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时间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1、1 概念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美国P・F・Drucker 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管理者首先应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 以明确时间消耗在什么地方。其次要管理自己的时间, 设法减少非有效性工作的时间。最后要集中时间, 使其由零星变为连续性的时间段, 从而取得良好的时间管理效果。护理管理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应运用有效的时间管理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神经内科的护士对时间的管理就是克服时间的浪费,优化护理程序,以提高对单位时间最为科学合理的利用。

1、2 方法 美国管理学家莱金提出ABC 时间管理法。他建议应将工作中的管理目标分为A、B、C 3 个等级, A 级为最优先( 紧急、重要) 目标, B 级为较重要( 次要) 目标, C 级为较不重要( 一般) 目标。在工作中应正确划分目标, 以确保主要任务的完成, 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具体做法是:( 1) 将工作按轻重缓急分为A( 紧急、重要) 、B( 次要) 、C( 一般) 3 类;( 2) 安排各项工作优先顺序, 粗略估计各项工作所用时间和所占百分比;( 3) 在工作中记录实际消耗时间;( 4) 每日对比计划时间与消耗时间, 分析时间运用效率;( 5) 重新调整时间安排, 以便更有效地工作。神经内科的护士正是借鉴此方法使用到工作中。

(1) 制订发展方向。护理管理者对临床工作情况、调查结果、病人需求等资料, 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制订本单位的发展方向, 如护理部年工作计划等。(2) 在总发展方向框架下, 确定单位目标。如依据护理部计划制订科室护理工作计划, 列出目标, 按主次程序分清轻重缓急, 排列成序, 最后确定最优目标。(3) 确定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 并对各步骤制订出时间消耗标准。如制订实施年、季、月、周计划所需时间。护理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应事先作计划: 每年末作出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每季末作出下一季末工作计划; 每月20~25 日作出下月工作计划;每周五作出下周工作计划。严格按计划完成工作, 从而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益。(4) 组织人力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并作出评价, 及时反馈。

2 时间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步骤

2、1 护士长管理要保证时间上的弹性管理预测各项工作时, 如人员少、工作量大, 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 人员多、工作量相对少, 应加强学习, 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的自我完善意识, 改善知识、技能结构。既要有效完成护理管理目标, 又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调度储备。

2、2 守时 按工作期限完成任务。重点克服办事拖延的陋习, 推行限时办事制, 规定在限定时间内报告处理结果。

2、3学会授权,不能事必躬亲 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护士长和护士是否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病人服务有很大关系。要根据每位护士的素质、能力及心理特征, 挖掘其潜力, 调动其积极性, 使他们自觉围绕科室工作, 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护理管理人员管理幅度过宽, 职责过多, 事必躬亲, 对某项工作做得太细, 就会偏离最终目标。

2、4 节约时间,查找并杜绝浪费时间的因素

2、4、1 节约时间首先物品放置有序,摆放整齐,标记醒目,便于使用。其次是要正确区分轻重缓急,紧急事往往是短期的,重要事往往是长期的,给所有罗列出来的事情定一个完成期限并明确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再次是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要善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保持时间利用的相对连续性是合理利用时间的关键。

2、4、2 浪费时间的因素工作目标不清,被动的工作,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其次是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想起一件做一件,没有计划性,最后是没有时间观念盲目的工作。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不问也不想办法。

2、5 列出时间表即工作清单,明确目标,决定优先顺序,A类时间优先解决,如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测量记录,处理医嘱及时治疗抢救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再解决B类时间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膀胱冲洗等护理操作和心理护理,C类时间如打印清单,请领物品等,时间表上的工作如果是固定的,应按程序办理,如晨会交班,床头交接,扫床。护士在掌握病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工作时间表,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并留出一定时间以备应急,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树立了时间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调动了护士主观能动性。

2、6 实施首先全力投入A类工作中,将以完成的工作打钩,如有新增加的临时性工作如突发抢救,急查血标本,接待新入院病人等,应立即加入工作清单,A类工作完成在转入B类工作,将有人催问C类时,将其纳入B类,减少C类工作,避免浪费时间,使每天各项工作有重点,有计划的完成,每天下班前30分钟检查一下工作完成的情况,对未按时完成的工作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发现浪费时间的主观因素并加以不断克服,从而对时间资源进行科学明智的利用,总结评价后列出第二天的工作清单,每天反复训练,总结制定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取得了患者满意的效果。

3 小结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时序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中医理论根据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以“因时制宜”为原则,提出时间护理模式[1]。该模式是指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饮食等方面采取最优化的时间护理程序。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临时性、突发性任务多。做好时间管理使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可保证重要的事情得到优先解决,并有充分时间应对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规工作,时间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驾权时间的能力,使工作压力有所减轻,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工作中的忙乱无序状态,有效的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波、刘燕时间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新疆医学 2007年第37卷145、

[2]杨光芹、时间管理法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7,23、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2

5月期间对科室环境、护理人员、药品及仪器等实施“6S”管理,对比分析本院“6S”管理前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探讨“6S”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6S”管理方法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6S”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临床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6S” management method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The department environment,nursing staff,drugs and equipment were implemented “6S”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quality of nursing were pa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6S” management implemented,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6S” management were explored、Resul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6S” management method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Clinical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Xiaog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4、029

“6S”管理方法起源于日本企业,是“5S”管理方法的升级,共包括6项内容,分别为SECURITY(安全)、SHITSUKE(素养)、SEIKETSU(清洁)、SEISO(清扫)、SEITON(整顿)、SEIRI(整理)[1],而“S”的来源是由于每项内容均以S开头。“6S”管理方法V泛运用于国内外企业管理中,并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有资料显示“6S”管理方法对提升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中本院科室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实施“6S”管理,探讨“6S”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对科室环境、护理人员、药品及仪器等实施“6S”管理,科室护理人员45名,85张床位,护理人员年龄20~46岁,平均(28、6±3、1)岁;工作时间0、5~16年,平均(5、2±3、1)年;学历:本科31名,大专14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10名,护士31名。

1、2 方法 (1)建立“6S”管理小组:小组人员中包括组长、组员,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发现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与6S管理方法理念相同的处理方法,剩下护理人员均为组员,执行上级提出的处理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责任分工明确[2]。(2)实施前:临床护理管理实施“6S”管理方法前,管理小组组长需要向小组人员讲述“6S”管理方法的相关知识,提高管理小组对于“6S”管理方法的认知度与重要性[3]。(3)管理小组实施“6S”管理方法:临床护理工作中,均采用“6S”管理方法对本院各个护理单元进行管理[4-5],完成对于物品、环境的SEIRI、SEITON、SEISO、SEIKETSU工作。而物品的分类方式为标识统一、放置定点,根据各个护理单元的相关要求,急救药品、备用药品、物品数量与种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摆放,对于失效物品与药品应该建立登记卡,对于使用频率非常低的物品与药品应该封存管理,确保现场存在的物品均有所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根据“6S”管理方法中对SECURITY、SHITSUKE的要求,“6S”管理小组人员经培训、宣传、激励等方式,将科室管理转化为自身意识与习惯,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做好自我管理,提升职业素养。“6S”管理小组人员应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根据“6S”管理的相关评估标准,对临床护理管理效果给予评价,同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且针对问题给予讨论,制定有效改进措施,督促临床护理工作持续改进,同时将各科临床护理情况与绩效联系,提高“6S”管理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确保临床护理中顺利开展“6S”管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每月对护理人员各项考核内容的评分进行汇总,考核时间为实施前后护理工作的6个月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为护理人员6个月考核分数的平均分,考核项目包括护理技能考核、责任制护理、继续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危重症患者管理、护士仪表及行为规范、毒麻药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急救药械管理、基础护理,总分为10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6]。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对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研究中参与调查的患者共包括185例,问卷内容包括环境与指导、爱护与关心、技术与服务,每项评分各50分,总分1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总分>120分,满意:100~120分,一般满意:80~100分,不满意:分数低于8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科室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6S”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情况对比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6S”管理方法前,护理技能考核、责任制护理、继续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危重症患者管理、护士仪表及行为规范、毒麻药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急救药械管理、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管理各项总分为(941、25±3、13)分,实施“6S”管理后,各项总分为(972、36±1、52)分,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前后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t=59、9767,P=0、0000)。

2、2 实施“6S”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各指标评分比较 实施“6S”管理方法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9093,P=0、0480)。实施“6S”管理法后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健康宣教功能的完善,人们自我保健及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因而病患对于医院护理服务要求也逐渐增高,不仅局限于临床护理人员技术的要求,还对护理工作者工作效率、自身素养、护理安全等多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7]。一旦护理工作中有所差池,易导致护患纠纷事件,不仅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对患者疾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断发现和改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管理,对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意义重大。“6S”管理方法原本是企业营销策略与技巧[8],在国内外企业营销中得到广泛推崇和重视,但是近年随着医疗界对“6S”管理方法的关注与认同,医疗卫生不断改革,“6S”管理被逐渐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6S”管理方法具有应用见效时间短、实行容易、应用持久的优点[9],能够使医院管理具有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特点。本文中首先通过建立“6S”管理小组,分析和总结临床护理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给予讨论,应用与“6S”管理理想相符的处理对策,整个改善问题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从而达到提升临床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对每位小组成员实施“6S”管理宣教培训后,再展开管理工作。其中通过宣教培训,可让每位护理工作者明确“6S”管理的要求、意义、内容、方法等知识,使护理工作者在思想明确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同时也提升护理工作者对于“6S”管理的重视性和自身职业素养。而“6S”管理的实施从“安全、素养、清洁、清扫、整顿、整理”6方面内容出发,改善各科室环境、护理人员、药品及仪器等情况。其中“整理”可清理各个科室不需要的物品;“整顿”可将各个科室物品进行归类,是护理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10];“清扫”则可保障为患者提供干净、整齐的治疗环境;“清洁”则具有保障上述3项内容成果的作用;“素养”是整个“6S”管理中核心点[11-13],从护理工作者自身出发,改善其职业素养;而“安全”则可预见性改善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保证护理服务人员、设施及设备均处于安全状态,为临床保证护理安全提高基础条件[14]。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6S”管理方法,可使临床工作现场由无序转变为有序规范,各类物品的放置井井有序,且具有归类和标识明确的优点[15],能够有效将找寻物品的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物品与药品拿错的发生率,使患者的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还可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安全感与配合度[16]。同时通过改善患者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最终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目的[17-19]。

本研究显示,本院科室实施“6S”管理方法后,护理质量总分高达(972、36±1、52)分,明显高于实施前(941、25±3、13)分(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采用“6S”管理方法,通过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素养,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从而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咏敏,戴卫华、6S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脑干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8):2222-2225、

[2]何菁子、6S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146-148、

[3]高士华、浅谈6S管理在医院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736-738、

[4]季萍,王艳,吕根娣,等、“6S”管理方法在泌尿专科手术间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63-64、

[5]郭瑾洁,翟芳、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管理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16):54-55、

[6]王兰芝,闫红丽,邵巧云,等、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5,(5):139-141、

[7]杨微,邹红玉,许朝谊,等、6S管理模式在种植牙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4,33(15):2374-2375、

[8]黄定凤,李京波,刘冬姣,等、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J]、护理学杂志,2015,30(13):20-21,35、

[9]胡明慧、浅谈6S管理在骨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5,15(10):226、

[10]张晨、“6S”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116、

[11]曹玉、6S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母婴世界,2015,15(24):95-96、

[12]王文英、6S管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分析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73-76、

[13]孟丽娜,刘彦慧,刘洪伟,等、6S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24-2227、

[14]徐小雅,刘瑜霞,宋瑞润,等、6S管理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7):1376-1378、

[15]刘玉莲,李久辉,曹秀娟,等、医院推行6S管理与伦理建设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827-829、

[16]王华飞,顾倩兰,徐文芳,等、6S管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32(7):875-878、

[17]石少辉,吴国平,李茂廷,等、6S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诊疗过程中的教学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0):228-230、

[18]胡敏,詹芳、6S管理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四川医学,2014,28(4):517-518、

[19]倪斐琳,祝亚男、6S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78-779、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 企业;管理效率

一、管理效率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效率存在几种理解,一种是产出、投入的概念,即效率是追求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性经济行为;另外一种是资源配置的概念,即效率是追求“帕累托最优”的动态均衡(“帕累托最优”是指系统中的任何一项要素变化都不能使系统资源配置更优)。在经济学中,效率更倾向于“效益”的概念。在管理学中,效率更倾向于“效果(质量)”和“速度”的概念,效率可以说是这两个变量的乘积。在一个企业内部,谈管理效率更多的是针对管理工作完成的质量和速度,如工作是否按照计划完成、是否达到了质量要求、是否有创新、是否节省了成本等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工作效率”的概念。

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性

提高管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管理的的起点和落脚点,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和工作的转变,树立高效企业的新形象:提高管理效率是新形势下,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在市场中竞争的需要,可以不断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可以促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节奏,充分利用管理资源,降低管理工作运行成本,提高管理工作运行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可以激活管理人员的潜能,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反映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管理效率有力增强了管理人员的时间意识,有利于抓好时间管理应用,提高工作时间利用率。

三、管理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长期的管理实践看,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管理技术与手段、工作动力、组织规范四个因素紧密相关,从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具体原因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工作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一些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态度,使之对管理工作不能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认真措置。

2 旧观念的束缚、慢节奏的习惯,造成了一些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急迫的时间观念,对工作速度的要求标准不高,从客观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3 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不够合理,使一些企业管理职能混乱、责任不清,在管理工作上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管理运作不规范、不通畅,造成管理工作流程长、运转慢、效率低。

4 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使一些企业的管理工作不能适应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造成许多管理工作跟不上,极大限制企业的管理效率。

5 忽略人才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些企业不重视管理人才的使用,不能给其提供发展、施展才能的空间,造成优秀的员工逐渐流失,沉淀下来质地一般的员工,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

6 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差,一些管理人员不懂得管理工作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不能在业务上指导具体工作,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造成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

7 缺乏先进企业文化的引领,一些员工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没有追求的远大目标,企业里团队意识差,没有养成协作工作的意识和习惯能力,个人之间存在着工作的边界、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作疆界,互相协作配合少,极大的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8 缺有乏效的管理沟通机制,有的企业不重视管理沟通,没有形成沟通系统和建立沟通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意见交流,一些工作任务不能得到有效地传达和正确理解,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度。

9 管理运作不规范、流程不通畅,有些企业管理流程不科学,管理不规范、不标准,管理运行中的随意性大,把一些简单过程复杂化,甚至存在一些为管理而管理的情况,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效率低是难免的。

10 没有科学的绩效考评管理。很多情况下,管理工作质和量缺乏确定性和可度量性,许多管理工作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加以测定,在缺乏有效监督、评估、考核的情况下。工作质量差、速度慢的现象在一些管理人员身上表现的较为突出,极大的影响了管理的的整体效率。

四、提高管理效率的简要途径

1 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效率观念

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提高效率的意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效率观念,坚决摒弃落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自觉转变不讲效率的行为习惯和工作作风,打破岗位的边界和部门疆界,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时间意识,进行快节奏工作,增强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2 学习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管理理论,树立科学管理思维,在实践中感悟管理的真谛,学会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学是整合管理知识的一种学问,整合管理知识一般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从教科书中学习;其次是学习管理专著;最后是借鉴他人经验材料。

3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企业要通过改革,精减机构,转变职能。减少管理层次,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构建人员编制少、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4 升华管理理念,构建高效规章制度

管理理念主导着企业管理的方向。决定着对问题根源的认识和对存在问题所采用的破题方法。源自管理理念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有序运行的规则,是一个组织创造和谐、向上工作环境和提高执行力的制度保障。通过规章制度所体现的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人文关怀是提高执行力、精确执行的制度前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是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在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后,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的有效运行。

5 推进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必备条件,因此,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掌握好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好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6 全面简化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流程

对企业层面的管理工作及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承担的工作任务,要在总体把握的情况下,通过合并某些任务或步骤,消除一些不必要的任务或步骤,同步进行两项或更多的任务或步骤,或将任务及步骤进一步细分,重新安排工作流程,使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等措施提高效率。

7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

企业要结合实际,摸索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对企业管理绩效进行正确、

有效的评价,知道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现有情况,明确企业管理现状与企业管理快速发展要求的差距。才能做好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8 创建企业文化形成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团结人、凝聚人,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营造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较高工作效率的和谐的工作环境,既有利于稳定人才,又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9 推行效率管理、推动管理效率提高

在企业管理上推行效率管理,应按照组织的效率建立或调整管理机构、体系和制度;围绕效率规定措施、选用方法,并组织实施;依照效率对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调节,及时纠正目标偏差;把效率作为一切管理活动是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管理行为的开始是确定心理标准,执行过程也以效率为指针,管理过程的结束也是以效率来评价优势,将效率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10 改善沟通方式、完善沟通平台

企业内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构建有效沟通方式和沟通平台对企业尤为重要。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员工间的关系,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更有效的传达。通过有效沟通,可看到事物的表象、存在的问题,还可了解到造成这种表象、问题的真实原因,能了解到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还能达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效果。

五、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措施

1 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通过工作实践中提升

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历练,积累经验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要对管理人员在工作安排方面进行特别处理,比如实行岗位定期轮换。让员工到本职以外的部门和岗位任职。开阔工作视野,了解其它部门的运作,增强了协调沟通能力,丰富了管理实践。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思维高度,同时让员工对工作保有新鲜感,更容易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排特殊性的工作,考验和提高处理特殊事务的能力。在工作中提升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通过集中学习或短期培训提升

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相结合,组织集中学习或较短期的、专题性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短期培训针对性非常强,是及时“充电”的有效方法。

(3)通过加强自我修养提升

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大都得依靠自己。因此,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长期自学,多方面搜集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道德方面、业务方面的修养。只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坚持“终生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护理;层级管理;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65-02

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随着各级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要求实行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护理层级管理方式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护理层级管理能通过激发现有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患者、医生和护士自身的“三满意”。笔者对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病区开放病床30张,配置护理人员16名。其中: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士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

名,助理护士4名。

1、2方法:

1、2、1护理分层管理方法:在科内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业务能力将其分三个层次:护理组长及替班组长由资历和管理、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责任护士其次为和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不同层级的护理职责由不同层级的护士完成。组长:开护嘱,制定护理计划;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对患者病情进行监察并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对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管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上述任务,主要任务是对组员进行护理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主管护师:负责进行技术性的专科护理;参加护理查房;指导助理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助理护士:进行非技术性或低技术性的护理工作。护士层级管理的结构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层级管理方式。

1、2、2“APN”连续排班方法:根据《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采用“APN”连续排班(A班5名,P班3名,N班2名),主要上班时间段为上午、下午和夜班,具体时间安排为:A班8:00~16:00,P班15:30~23:00,N班22:30~次日8:30。上下午均有组长或替班组长在岗。各个班次按照护士的职称、资历、业务能力进行分层管理,按床位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组分管15张病床。

表1“APN”连续排班方法人数、时间及层次结构

1、2、3评价标准及方法:设计“三满意”评价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即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及配合的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质量和效果的自我满意度调查。两表均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价标准。其中所设评价条件包括服务态度、技术质量、护理效果、配合效果、协作精神等方面,分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实施前后分别对该病区96名住院患者、15名医生及16名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X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前后患者、医生对护理质量及配合效果以及护士自我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实施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即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自我满意度。

3、讨论

护理层级管理及“APN”连续排班方法能通过使各层级护士明确自身的护理职责,保证了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到位,护士各司其职能有效提高对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增加护患之间的和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管理方式体现着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与他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于调动各护理层次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连续排班过程中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搭配,保证了24h护理人力与层级配置的相对均衡,新老搭配的方式有助于快速提高初级护士的业务能力,有助于和谐团队关系的建立。中午与夜间时间段的护理层次安排保证了薄弱时段的治疗护理效果,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层级护理实行的竞争上岗制度有助于增强各层级护士的竞争意识,使护士能够自发的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APN”连续排班方法改变了传统五班制的排班方法,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护理资源,避免了因护理人员频繁换岗和交接增加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和带来的时间的浪费。减少了因护理人员不足造成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给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的负担。减少了夜班次数,使护士能够得到充分休息,降低了因护士疲劳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发展;内在关系;研究

1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企业规范化管理

经济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对企业进行一定的制约,这种制约可以保证企业发展不会脱离人们的掌控范围,保证企业会按照管理者的意愿稳步前进。管理者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利用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走向规范化,进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规范化的管理,代表着整个企业的整体实力,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使员工拥有更高的工作激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困难时,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手段的运用,努力使企业向规范化靠近,促进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1、2有助于企业管理系统化

每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自身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系统,这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经济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向系统化发展。在我国现今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系统化是建立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靠。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利用有效的方法对企业产品的营销过程进行不断调整,进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是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管理方法,而这种管理方法又是以企业系统化管理为依托,以M足需求者要求为目标来开展的有效管理方法,它凸显出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是提高企业效益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3可以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长时间的竞争压力下,很难产生良性循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及交流也更加困难。而利用高效的经济管理,可以让同行企业之间达成一定的竞争共识,也可以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相似的经济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使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纽带,进而加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市场竞争有效开展。

2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存在的关系

2、1有效的经济管理可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经济管理可以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参考条件,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点,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在企业内部实施经济管理可以满足员工的内心需求,同时还可以刺激消费人群进行消费,是保证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通常企业都会采用高薪、嘉奖、惩戒等手段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实现加快企业发展的目的。将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效益进行结合,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及效益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2、2可以促进企业成长

要想加强企业的发展,有效的竞争是有效的保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优胜劣汰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所以要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帮助企业有效成长,必须要为企业之间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标准。企业之间的竞争战略都拥有精细化特点,往往都表现在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方向上。要想保证企业拥有有效的战略方向,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必须要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人才培养,加强自身战略团队的建设,培养精英人才,使企业制度向精细化靠拢,这才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依靠高质量的经济管理,而精细化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二者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我国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经济在近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很多企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在很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情况,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经济教育,自身对经济管理认识不足,而且经济管理意识薄弱,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存在盲目性,管理思想不够新颖、前卫,这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市场扩展和业务量的提升,忽视了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这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会得到大量的经济回报,但是对其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4经济管理应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当企业面临发展风险时,管理者会采用最为保守的方法尽量避免企业遭受损失。但是如何选择保守的方法是考验企业管理者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科学的运用经济管理方法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可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是控制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措施。所以经济管理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要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向大型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经济管理经验,并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创新经济管理方案,进而形成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干预;团体辅导

一、研究背景

时间管理是人们在使用、安排、调控和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时间利用率。黄希庭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体现在时间方面就是个人的价值观、效能感和监控能力。目前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以及模型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和其他心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其中,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显示:采用各个不同的干预方法取得的干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研究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原因、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职生的作用,提出了综合的干预技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严格的干预过程,结合数据结果,来分析团体辅导方案的效果。具体辅导方案如表1所示:

表1团体辅导方案

主题 主要内容

一、初次相逢 1、播放音乐,游戏“自我命名”,“大风吹”,“信任之旅”

2、制定契约,确定目标,团体成员宣誓,签名

二、时间的价值 1、播放音乐,自我印象和他人印象对比活动

2、主体活动:说说时间有多么重要,“价值拍卖”游戏

3、写出自己把时间浪费在哪里了

三、如何掌控时间 1、播放音乐和游戏“猜五官”

2、主题活动:“时间存折”游戏

3、角色扮演游戏:时间是个小偷

四、时间掌控方法 1、播放音乐、热身游戏“青蛙跳水”

2、SMART原则的讲解,使用方法

五、监控你的时间 1、播放音乐和热身游戏“谁是卧底”

2、分享SMART方法的效果

3、学习ABC法则

六、注意力训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找不同”

2主题活动:如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专注力训练律动操

七、建立合理情绪,提高自信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排队”

2、主题讨论:你最棒

3、ABC情绪疗法的讲解

八、相互祝福,告别团体 1、开场音乐和游戏“鸡同鸭讲”

2、回顾所学知识

3、互相赞美和祝福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思源学院学生5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招募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对象。

2、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调查,该量表总共44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其中时间价值感包括10个项目,时间效能感包括24个项目,时间监控感包括10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五点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反向计分的是9,17,27,30,41。

3、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将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的干预,一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团体辅导干预之后两组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得分进行对照比较。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MD测量结果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ATMD得分前后测差异比较

注:~P0、01

表2的结果显示,在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t=-0、45,P>0、01),在时间效能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56,P>0、01),在时间监控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08,P>0、01),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145,P>0、01),即两组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是同质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以及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提高(t=-3、234,P0、01;t=-3、023,P>0、01),实验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有显著提高(t=-3、023,P>0、01),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1、673,P>0、05;t=-0、478,P>0、05;t=-0、2,P>0、05),对照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提高(t=0、274,P>0、05),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ATMD总分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3、765,P>0、01)。

2、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研究结论:

(1)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2)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效能感。

(3)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监控感。

四、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是根据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请多名心理咨询老师共同研究制定的,团体辅导的实施者经过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辅导,保证了理论上的完整性,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从而具有较好的效用性,值得推广。但在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中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是验证了团体辅导的效用性,但是,假设不进行团体辅导,对学生进行一般的时间管理倾向的辅导,比如让学生阅读提高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书籍,是不是也能够提高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呢?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比较团体辅导和一般辅导的效用性的差异,可以多增加对照组,如增加一般辅导对照组。从而加深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会兰,胡兴旺、团体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

[2] 樊富民、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邱小艳,郑希付、国外音乐疗法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108-111、

[4] 马丽芳、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研究[D]、曲阜:山东师范大学,2010、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7

1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问题

目前,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虽然应用了管理会计理论,但是在实际实践期间,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有效性,难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难以达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主要因为高校投资者、资金所有者为国家政府部门,其可以为高校提供较多资金,但是并没有要求高校予以资金的偿还,也不能将高校作为盈利工具。高校不能自行对资金进行管理与调控,国家政府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更无法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与监督不够重视,不能更好的对高校财务资金进行核算、预算与结算,难以发挥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

1、2 缺乏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在财务管理期间,不能根据高校财务管理需求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其次,虽然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期间,已经设置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但是财务管理人员还不能更好的对资金进行规划,也无法全面分析高校财务数据问题,难以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最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不能发挥财务管理工作作用,难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1、3 缺乏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无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首先,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认真负责相关工作。其次,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只重视自身利益,忽视群体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最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不能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审批制度,也无法全面考虑高校财务管理后果,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2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应用的重要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其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资金优化配置效率,增强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规范高效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促进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具体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完善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增强核心竞争力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可以完善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相关需求,无法提高相关工作质量。然而,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之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内部管理工作方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将高校内部管理人员所提供的数据与外部信息相互融合,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在会计核算之后,利用良好的平衡方式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质量。另外,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部分会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有效更新教学设备,并且兴建各类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使得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进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使得高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 提高高校管理与决策工作质量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高校管理与决策工作质量。主要因为当前高校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只有全面整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才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就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对预算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同时,还可以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编制预算数据,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加快高校的发展。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对新技术、教学配置与实验设备等的引进进行经济评价,促进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3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安全性。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不断控制高校成本支出,为高校拓展市场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高校在办学形式、筹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出现经济风险,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安全性。

2、4 有利于高校领导对下属进行考核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有利于高校领导对下属进行考核。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对高校各个资金使用环节进行监控,无论是高校财务预算、成本管理工作,还是财务核算与分析工作,都可以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因此,高校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实施财务管理工作之后,可以有效对其进行分析、考核与评价,这样,才能为高校领导人员提供良好的决策信息,加强领导人员对各个部门下属的监督与管理,进而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由此可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较为重要,不仅可以控制高校成本的支出,还可以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措施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逐渐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发挥管理会计理论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 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也随之快速进步,很多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投资方面产生较大需求,然而,在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投资决策存在较大风险,难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无法发挥财务管理工作作用。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理论,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率,重点关注投资风险的控制,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在此期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就要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对投资决策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关注投资时间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投资风险价值。投资时间价值就是在同样的资金投资中,不同时间点都具有不同的价值,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合理的时间之内对投资资金进行使用,这样,才能提高资金使用率。投资风险价值,就是在高校投资中,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财务管理人员要全面考虑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并且科学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果。

3、2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当前,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观念,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理论作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不科学,难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观念,不断完善预算工作制度,合理实施预算管理工作,进而提高高校资金筹集与分配效率,增强资金支配效果。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在预算管理期间,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不断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率与质量,增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工作效果。

3、3 管理会计理论中本量利分析应用

本量利分析方式是管理会计理论中最为基本的分析方法,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高校明确年度利润、招生成本、预测费用等工作进度,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首先,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相关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根据高校招生规模,制定出招生计划方案,全面了解高校学生学费与住宿费用等,合理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将成本数据作为相关标准,然后利用成本分析方式将高校成本划分为变动与固定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就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成本也在不断变化。而固定成本就是无论学生数量是否有变动,都不会出现变化的成本,例如:高校中基本的职工薪资、职工保险费用等成本;其次,利用本量利分析基本教学模型。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方式对基本教学模型进行分析,保证可以提高高校成本管理效率,增强高校成本管理效果;最后,预测高校年利润。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方式预测高校年利润,保证可以得出精确的预测结果,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3、4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战略方案中的应用

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财务战略方案的制定较为重要,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保证可以提高其管理质量。首先,在制定财务管理战略方案期间,相关管理人员要明确财务会计核算范围,根据高校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制定出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战略方案的制定质量;其次,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应用,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定额定员管理;作用;发展方向

一、劳动定额定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劳动定额定员是通过对企业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劳动组织、操作方法及其工时消耗统计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测算后制定的,为控制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了有效时间,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销售收入高价值的科学依据。明确规定了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应当完成的产品数量,使员工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因此,实行劳动定额定员也就是把企业提高劳动效率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劳动者身上,促使操作者采用先进的技术操作方法,改进生产工艺,推广先进经验,达到挖掘生产潜力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依据。企业只有根据合理的定额定员标准,才能正确的做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决定各类人员的需求数量和控制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实现销售收入高价值的基础,不断增强员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3、劳动定额定员为企业生产各单位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核定定员、配备人员、合理分配、建立员工考核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和竞争机制,控制工资总额使用机制,控制用工总量机制,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有公平的薪酬制度基本保障;定额完成情况是衡量和考核员工劳动负出的基本尺度,无论实行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都应以劳动定额作为主要考核标准,按岗位定员和定量及完成定额情况,核算和支付劳动报酬,使分配建立在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

5、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建立人工成本控制管理机制,降低人工费用指标的主要依据。

二、劳动定额定员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公司的发展正处在高速成长阶段。“创建国际一流创新型企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劳动定额定员管理要不断创新经营理念,适应快速发展的高铁管理机制。劳动定额定员的发展方向要适应公司的发展和管理创新的平台。实行标准化分级(部级标准、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管理,要以劳动定额定员为考核依据,科学定员,合理分配,激励员工学技术、练本领,使员工同公司一起快速成长。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给劳动定额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要逐步探索定额、定员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为公司创收、完成全年销售收入指标提供基础保障。

1、定额定员管理要引入作业研究

作业研究,指“动作与时间研究”,是以生产作业系统为对象,研究和制定符合工艺操作流程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研究制定出技术时间定额。作业研究作为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的基本方法,已成为西方国家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方法并被广泛地应用。

作业研究可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剔除辅助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制定最精确的作业方法。它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的前提。

2、现行的劳动定额管理主要采用的是技术定额制定法,

第一,技术定额制定方法主要是着重研究先进工人的经验。在制定技术定额时,往往把一个或几个先进工人的经验,作为制定先进定额的基础,忽略先进的工作方法,正确的应该是根据工艺路线、操作标准、机动时间、经过分析、测算、综合而成的。?

第二,对生产过程的作业分析。分析作业的结构、确定最优的生产程序、劳动条件、工装与工具、机器设备、材料与工件、工作地布置及工人技术水平等。

第三,作业研究在制定标准时间时,是以普通工人为对象,它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必须以广泛的先进工作方法为基础,不是以某一先进工人工作方法为基础,并分析作业的工作方法,制定一个最优工作方法。

第四,作业研究制定的标准时间性以普通工人为标准的,是以普通工人靠掌握优化工作方法,而不靠加强劳动强度就能完成定额。因此,作业研究提高标准时间的水平主要是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操作技能,并培训员工掌握工艺流程、掌握新的工作方法而达到的方法。

3、实行全面定额定员管理

要大力推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将效率管理扩大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劳动定额作为衡量和计算劳动效率、分配员工收入水平的尺度,便于从劳动效率高低、贡献大小中发现问题,找出影响完成定额水平的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推广新技术,采用新的操作技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工时利用率,从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能。使公司各生产系统之间、分厂之间、车间之间、工种之间、工序之间协调、均衡地生产,用定额组织生产,使劳动者在劳动定额的激励下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逐渐使劳动定额管理从一线生产工人扩大到二、三线人员、辅助类人员。逐步实现全员效率管理,即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组织都实施效率管理,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4、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增长比例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指标要求,对服务于生产的管理岗位、技术岗位、辅助岗位类的人员配备随着公司总体效率提高,配备比率逐年降低。制定定岗、定员标准,编制岗位说明书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考核要素,做到上岗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责任有落实。

5、创新定额定员管理方法

在扩大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同时,要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定额定员管理过程中,作业研究、工作研究与劳动定额有着密切联系的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中不再是只靠增加职工劳动强度和人数,而是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固化操作规程、改进操作方法,并将其加以标准化、用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使企业里每个人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围绕标准和目标、高效协调的动作,使企业内部生产由无序走向有序,达到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6、走定额定员标准化规范化之路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将劳动定额纳入标准化轨道,就意味着劳动定额工作要按照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开展,定额标准的编写、审批、标准的原则和方法等都必须遵循有关的标准化法规,才能保证劳动定额工作真正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劳动定额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了定额标准既可简化劳动定额制定工作,又能保证定额的准确性,也可以提高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对生产过程、设备、工具以及工艺技术条件等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先进经验的总结,这些对克服企业薄弱环节、挖掘企业潜力、改进工艺流程都有推动作用。规范工作方法,重点在于规范人的行为,所以它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通过优化员工操作方法和操作动作,规范生产作业岗位的工作程序和辅助岗位的工作程序,确立时间定额。实施规范化管理要体现系统性、制度化,做到有定额依据、有制度实施、有人员落实、有措施保证,规范化的目的是培养职工的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标准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和凝聚力。

总之,随着铁路客车装备制造业更新换代的加快,制造技术引进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类型从普通碳钢车向城轨车、高速动车的多品种发展,劳动定额编制工作要适应市场变化,形成由单纯的行政管理手段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转变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率、先进合理的机制,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逐步提高管理水平,符合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公司经营思想(精选8篇)
  • 下一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专业排名及录取分数线(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