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9 栏目:写作范文

课堂学习效率篇1

一、参与状态

参与状态是指课堂上学生是不是主动积极参加了探索、思考。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两种不同的参与状态,即“有效参与”和“低效参与或无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是主动的、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参与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状态是我们所期盼的。“低效参与或无效参与”是指学生没有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学习是低效的或无效的。教学中尤其要关心这些处于“低效参与或无效参与”状态的学生,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度。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按书本要求沿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几个同学却提出了质疑:“我的圆柱展开为什么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的圆柱展开后为什么得到了一个正方形?”学生的不同剪法与书中结论产生了冲突。我及时抓住机会,引出另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哪样的圆柱展开后,侧面是一个正方形?”学生个个思维活跃,积极猜测、实践、探索、发现,一个新的知识难点就这样通过“引疑”提了出来。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欢呼雀跃。

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一道例题:16-9=?,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破十法,先算16-10,再算6+1;有的拆减数,把9拆成6和3,先算16-6,再算10-3;还有的利用学具小棒,一根一根去数来减,方法多样,人人参与。当学生得到各种不同的算法之后,我安排了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

二、思维状态

思维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是否独立思考,思考的程度怎么样。有了参与的前提,交往的形式,那么学生的思维状态就是有基础的。教学中必须重视两点:第一,学生的思考是否独立。第二,学生的思考是深层次的,还是浅层次的。为此,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敢于提出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与见解,不断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

学生带7个橘子,3个盘子,师要求将7个橘子平均放在3个盘里,一学生从装有7个橘子的口袋里一个一个地分别放在3个盘里,放了两次后,再拿出第7个,放在第一盘里,觉得不妥,放第二、三盘亦觉不妥,干脆放回口袋,少顷,又觉不妥,便拿出来放在桌上。如果我们关注该生的学习状态,从他的动作就可清晰地看到他的思维状态。首先,他在积极地思考,思维在参与;其次,思维过程是有条理、清晰的;最后,在新知识的学习中确定遇到了困难,并将疑惑摆在了桌面上。此时可从放在桌上的一个橘子入手,探讨有关余数的知识了。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思维不再停留于表面。

三、交往状态

交往状态是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情况。《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交往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进行各种交往,保持良好的交往状态。

例如,学习“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计算时,产生了问题: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么办?能将异分母转化成同分母吗?随着疑问的产生,学生自主合作尝试也就开始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比,解决问题。不仅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同时还获得了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自主发展。

在统计初步知识教学中,我让学生看录像,统计公路上通过的四种车辆数。学生各自统计,由于车速太快,汇报时答案各不相同。如何解决车速太快,难于统计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言:“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每人统计一种车!”不等教师说话,学生们便自找伙伴,分工合作,很快解决了问题。

四、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从事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它会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它会降低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用知、情、新、趣、爱等方法引发和调节学生的积极情绪,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听不同老师上课,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感受迥然不同。有的老师上课像是在唱催眠曲,使人恹恹欲睡;有的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悬念叠生,引人入胜,使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受。两种课产生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可见,课堂教学中能否控制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风趣、幽默,是指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射线》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现象中有哪些是射线?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的头发也是射线。”我风趣地说:“假如你的头发一直不剪,而且还要笔直笔直地朝一个方向生长,那就是射线。”同学们听了哗然而笑,在一片轻松的笑声中理解了射线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针对要求学生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时除了应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外,还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条直线可调皮了,它的两边延长至屏幕边,还不停下来呢,左边穿过黑板,穿过教室的门,穿过围墙,穿过熙春公园,穿过……右边也穿过黑板,穿过窗户,穿过……”随着悠扬的音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使得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新知识。

课堂学习效率篇2

一、结合教材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因其教材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扬、或跃跃欲试、或翘首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教学《螳螂捕蝉》,笔者这样导入: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为了争做中原霸主,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怎么办?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呀!众大臣焦急万分。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少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到底什么原因呢?没等笔者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2、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创设情境。如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思想特征;以人物动作、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且情节简单的课文,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中的情节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表现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气氛,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乐学。

3、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可选用配乐录音朗读,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搬上屏幕,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二、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方法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刻意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在动态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被调动起自觉掌握知识的积极性。讨论的过程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因为传授的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学生乐于接受,因而提高课堂效果。

三、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

1、课堂上,如果学生举手的人数多,那么说明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听课。教师要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去辨别他用心何在。当大多数学生任凭自己叫破喉咙仍提不起精神时,应意识到学生的兴趣正处于低弱状态,必须凭借经验调整自己的教法。

2、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效率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组合理;内容恰当;环境;流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被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在对数学教学的多年研究中,教育专家探索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方法和模式中,学生的课堂合作学习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和运用,也成为当今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那么如何运用并加强合作学习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概述

所谓的课堂合作学习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学生与学生共同协作,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讨论、分析、推理、演算、实践等过程后,每个小组共同得出结论和答案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互相交流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融洽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协同学习、协同探讨的能力以及凝聚团队精神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会发挥他在小组中应有的积极作用,把学习知识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合理性

因为同学间的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爱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组时教师就要注意到这些差异点,使小组的成员分配要互补和平衡、平等,只有小组间的差异均同后,才能让小组成员间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发扬合作精神,实现优势互补,能力和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起到基础稍差的同学在知识、经验、智慧上向他们虚心请教的作用,稍差些的同学在小组中也同样具有优势,他们虽然基础稍差些,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这部分同学的头脑反应灵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很突出,这样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以团队的精神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来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三、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不是每一个数学问题都由小组合作探讨,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的重难点来选择合理恰当且具有开放性、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指某一数学问题用到的知识面较为广泛,答案又是多样性和不唯一性的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有些问题是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的,就不适合小组合作探讨去回答。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前要备好课,充分研究和探讨哪些问题适合合作探究,哪些问题不需要合作探究,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情况,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预设,并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把知识进行合理迁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四、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可以让小组合作的效果达到理想化,学生的动态情感与教师的谦和态度成正比,当教师以谦和、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与交流时,学生的情感因素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在情感中的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学习效果会更佳,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让教师与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和结出知识的硕果。教师可通过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几方面来创设合作学习的优良环境,让大家在各抒己见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要学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及课堂是民主的课堂,不是某一个人的课堂的教学理念,真正地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师要合理调控合作流程,加强学习指导

课堂学习效率篇4

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积累的一些关于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气氛下教师能够教得愉快,学生也能学得轻松起劲,师生之间的互相感染,互相促进,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课堂教学、学习效率也就明显提高;但它的建立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比如

①生活中主动关心。

②学生做错题了,耐心帮助讲解。

③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并能善于应变处理。

④学生进步了,要有的放矢地给予表。

⑤对待调皮的学生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留待课后语重心长地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对他们至始至终从不放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融洽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2、激趣导入,诱发学习。

学习需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激发。一堂课的导入是是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开端。比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这样引入:传说在古印度有位国王要赏赐一位宰相,就问宰相想要什么,宰相拿出一张国际象棋的棋盘,笑着说,我只求您给我一些麦粒,在第个格子里放一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直到每个格子的麦粒放好,国王以为这太简单了,就爽快地答应了,可是等到真要执行这个诺言时,国王却不得不反悔了,这是为什么呢?当学生正感惊叹怀疑时引出课题内容,告诉学生这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乘方有关,国际象棋棋盘共有64个格,按宰相的要求总共需要20+21+22+23+24+……+263粒,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些麦粒也许把全国几十年的麦子全拿来都不够,国王怎么可能不反悔嘛?这时学生可能在想这样表示的数是什么意思哦?怎么会加起来有这么多麦粒哦?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惊叹与求知欲望,把学生都牢牢地吸引住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础理论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木棍,通过动手实践,探索要构成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让学生手、脑、口等并用,既有趣又掌握了变革古老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来发现,过程让学生来参与,知识让学生来归纳……有效的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中来。

4、用比赛、游戏、实验等活动提高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适当合理的比赛可以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他们会在活动中获得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设计一个合理而有趣的实验,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比如“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测量学校旗杆高度”、“概率与统计”……都可以先让学生实验发现结论。体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又服务生活的规律。

5、让学生要有成就。

一个人拥有成就感会使自己处于某种兴奋状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潜能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所以让学生享有成就感是学好数学的一种有效办法。

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钻研数学、讨论数学、攻关数学难题。对于这类学生,老师不仅要给予指导、帮助,更重--

要的是常识他们,让他们时时都能获得成就感。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潜能,为培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学习效率篇5

一、数学复习课的现状问题分析

1、只注重回顾而不深化提高

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实际的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让学生们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这样一来,在大多数的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问答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做出被动的回答,整个过程中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却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和思路走,并没有及时的做出自己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通常只是教师带着学生来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并没有再次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2、不重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简单来说,复习课就是对已学知识的继续与深化。由于课堂的容量非常大,且上课时间又比较紧蹙,导致许多教师害怕不能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敢放心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成为了复习课的主导者,自始至终都只有教师在不停的讲,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虽然说教师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引导者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但是却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此一来,复习课的质量也就会大大降低。

3、忽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数学教师,把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来进行。简单来说,这种复习课的教学思路从根本上来看其实就是题海战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会在短期内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点有一定掌握,但是其往往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该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深入地理解,并且不能形成自己的有效认知结构,也就是说,这样的复习课往往会让学生丧失掉掌握知识并形成自己认知结构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复习质量来说也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1、要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

因为复习课本身就具有容量大且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如果说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话,那么就会加重任务的完成难度。所以说,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复习内容的针对性,将复习课向两头延伸。例如,在进行《圆》这一章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课前作业,来让同学们构建起本章的知识树,然后再上课的过程中再让同学们进行展示与交流,进而寻找出本章中学生们并没有深入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点,就行深入的讲解与巩固。

2、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复习

教师在实际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知识单纯的引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而是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再认识。例如,当我们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章节的复习时,教师并不能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重复描述,而是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加深对于该问题的理解,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数学复习课上出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复习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蹙额生复习课教学效率的优化与提升。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果说,我们要想真正的促进复习课课堂效率的提高,就不能只是纯粹的进行基础知识与运算技能的复习,因为从根本上来讲,数学复习课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引导学生,在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问的方法,来逐层深入,让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掌握并能够做到逐步深入,这样一来,由于所设计的综合题目起点难度较低,学生普遍乐于尝试,进而培养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课堂学习效率篇6

关键词:小学;课堂效率;兴趣点;教学方式

小学是人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为今后所要学习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学习的学生多为6~12岁的儿童,小学的教学就是对基础的学习,因此怎样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不做无用功,这是现阶段每个小学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想要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可以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提升教师自我知识底蕴,结合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学趣味性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提升。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小学生都是幼儿对世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如果可以用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一定会让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教师要着重把握这一点,让孩子可以在玩中就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我相信教师在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后一定会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水源才能给学生传授。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保证学生在渴望知识的时候可以全面地教授学生。教师在选择知识时也要注意多选取积极向上的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传授积极健康的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正能量。

三、丰富的教学方式

课堂学习效率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6-01

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永恒话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用激情带动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都知道,情绪具有相融性,只有激情才能激发热情,因此,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是严谨的,如果教师的言语生动、形象、赋予情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试问这样的数学课哪个学生不爱听?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很快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得体的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大增,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大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用民主营造快乐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现代教学的新理念。那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呢?

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其次,加强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互相辩论中突然闪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把握时机,大胆放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比如,上习题课,我会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基础题组、深化题组等不同难度的题目组训练,以适应学生技能巩固和知识延伸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先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再与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并对不同意见或方法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总结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动起来,所采用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人主讲,众人相帮,可以是四人分工合作学习,还可以是各自练习进行比赛。采取多样的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用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因此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都在思考如何巧妙的设计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解答探究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而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的最好最新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材料演变成数学问题,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例如一些概念可以从生活的情境中引发出来。鲜活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教“绝对值”时,我这样引入新课:(1)从我校走200米到车站记作:+200米,那么从车站走到我校要记作___米。(-200米)(2)从我校乘出租车到车站5元,记作:+5元,那么从车站乘出租车到我校需5元,要记作_____。(学生讨论)第一题的正、负号是区分走的方向不同,第二题如果也用正、负号来区分的话,那么+5元表示乘客拿5元给司机,-5元就要表示司机拿5元给乘客,显然这是不符合生活实际,所以第二题的两个“5”就是同学们要学习的新概念“绝对值”。这样,同学们很自然地将生活中的“绝对值”与数学中的“绝对值”挂钩起来。又如在讲直角三角形时,我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能不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做到这些,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解直角三角形。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使许多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东西。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字头脑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学习直观性,提升学习效率。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手段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们出现视觉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或者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同时运用多种感官,以强化对所学知识材料的感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九年级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在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关系,可以在《几何画板》中做成可拖动圆心使圆移动,并在旁边分别显示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的动态变化值的课件演示,一方面学生可以动态观察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个数的多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显示的数值中得出不同位置下R、r与圆心距d的关系。这样通过演示动画,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享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海涛等、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个性的创建[J]、教育探索,2006

课堂学习效率篇8

关键词: 课堂效率 途径 新课标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

1、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习惯于集体化找结果。

例:某校小学四年级数学课,课上师生互动,但提问的词仅限几个:“对不对”、“是不是”、“正确吗”、“好不好”,还有一次大家去听三年级某班的数学课,老师问:“一个三角形几个角?”“三个角。”学生回答。老师又问:“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两个。”学生回答道。“错误,死脑筋。”老师批评道。

试问,像以上事例一样,一堂课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忽略学生的情感活动,只重结论,轻过程与方法,忽视学科之间的沟通,课堂学习比较沉闷和机械,造成学生较大的负担,缺少主动性和情感,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成功呢?

2、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意义的忽视。

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常常把人物化,忽视了教育场所中的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让老师去画教室,可能有很多的老师画黑板、讲台、课桌等,而很少有人画学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对于课堂生命意义的价值理解是肤浅的,自然会出现被动的学习群体,接受性的学习个体,以及封闭式的作业方式。

3、传统课堂教学对课堂各个因素的理解过于狭隘。

部分管理者认为某些教师自实施新课程以来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根本原因是该教师业务素质不高,因此把专业知识培训当做第一要务,以至于每年的业务考试80%是以专业水平测试为主。这种观点有他们的道理,但未免太偏颇。因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就必须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业务水平高的老师易创设课堂情境,但并非所有业务素质高的人都能牢牢控制把握好课堂因素。那么课堂因素有哪些呢?至少有老师、学习者、学科知识和环境。教学质量上不去,关键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四种因素。教师缺少课堂洞察力,课程探究力,学生的学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无法成为课堂的创造者,在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上无法展开对话。教师常常将教学内容视为静态的东西,与实践课程探究赋予了教学内容动态的特征大相径庭。

二、提高新课标课堂学习效率的途径

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一堂生动形象的、充满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堂,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妙趣横生。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的内容时,可以展示充满童真的长方形房间图,再抽象出简缩图算面积,这样巧妙新颖的导入会给学生新奇的感觉,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易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对新课程内容的兴奋中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估算与精算相结合的方法的推导,讨论研究、自行探索等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2、宁给学生“猎枪”,也不给学生“猎物”。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比如:三角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理,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数学课堂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过程。如果我们仅仅让学生死记公式,学生在练习中就不能灵活运用。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通过积极思考构建的。在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那么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有哪些呢?策略是很多的,但通常表现为:以生活为切入点,以生活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明确目标,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教学工具始终围绕目标,问题提出强化目标,问题解决巩固目标,学习目标始终处在“跳一跳,够得到”的状态;安排好学者+长者+合作者的教学过程分配。牢记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教学不是教书,也不教学生,而是教学生怎样学。

4、不仅喜欢老师,更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人情味。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以爱换爱。试想一位冷冰冰的教师,其言其行都让学生畏惧,怎样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他所教的学科呢?鲁迅先生之所以各门功课学得好,都是源于藤野先生这样的教师楷模的影响。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精讲精练结合是高效课堂知识转变为技能的方法。

新课程学生是主体,但并不否认精讲,精讲恰如一轮明月悬挂天空,照亮人的行走。讲要精,要恰到好处,讲要把握好时机,真正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境界,否则讲便成了注入。练是精练,是为了实现唯一目标,是为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而采取的常规手段。练也泛指知识练习,包含三个方面内涵:实验能力练习、思维能力练习、创新能力练习。练和讲的完美结合应是讲学生之所想,练学生终身之所技。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6、从“单一手段”到“多元刺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八种之多,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种智能,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感官的疲劳。如果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将大幅度增强。充分利用实验和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动脑,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尝试、探索,课堂中把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这样,我们的课堂会充满生机、显出魅力。

课堂有两个特定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千变万化的,甚至是难以捉摸的,跨世纪人才培养更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基础教育课堂承载着培育高素质人才思维萌芽的重任,课堂弱则教育不兴,教育不兴则人才不出,所以如何提高新课标课堂学习效率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组织亲子阅读活动汇报方案(精选4篇)
  •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及开发(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