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0 栏目:写作范文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1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32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Currently, colleges are implementing national treasury centralized payment system,which influenc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With a widely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ust keep up with the reform process of the system、 Colleges should seek for new ways and ideas to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They should take full use of advanced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way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tighten budget enforcement, and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In so doing, the management will help distribu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reasonably, present the advantages of national treasury centralized payment system, and direct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the strength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national treasury centralized payment,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problem, strategy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现状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被叫做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通常在市场经济国家实行,是一种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对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现代国库集中制度。这种支付制度的基础是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依托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首先,预算单位提出购买的商品或劳务支付的申请,其次,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批准,最后,再通过单一帐户体系将资金付给收款人。高校对长久以来实行的自行支付经费模式进行了改革,开始实施国库支付制度。这样做改变了原有的经费帐户,从传统的预算单位基本账户改变成现在的国库单一帐户。经费支付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预算单位变成了财政部门。经费支付方式也变成了两种:即财政授权支付和财政直接支付。国库集中支付的优点在于采用直接性的拨付程序,从而在拨付过程中出现的“挪用”、“截流”、“挤占”、等现象可以有效避免。同时,统一管理高校的帐户,对财政资金支付可以全程监督,不仅对财政资金的安全化、规范会得到提高,而且让预算执行过程中更加公开化,有力推动财政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此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也对高校的经费管理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例如:有些科研专项经费因财政拨款额度下达较晚,教师的科研经费为避免资金被财政部门收回的风险,年末集中突击花钱,盲目报销,套取资金,科研项目支出随意性较大。

二、高校科研经费分类管理

科研经费作为高校重要经济活动,类别繁多,宏观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这种分法是按照经费来源性质划分的。而纵向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拨款,主要分为三种1、中央级科研经费拨款和地方级科研经费拨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人才基金、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哲学规划办项目经费等。2、由高校联合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并获批的科研项目经费3、由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给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等的专项运行经费。横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高校通过与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及其它辅助科技活动,例如:科技开发与技术协作、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及其它科技活动等而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经费收入。

近年来,高校对科研经费的获取意识和能力逐年提高,获批的重点纵向科研经费也逐年增多。获取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能够体现出高校的科研能力水平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也能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存问题

(一)国库支付审批严格,支付程序繁杂

按照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高校在使用国库资金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资金使用计划申报审核和支付程序。资金支付前需要提前上报资金用款计划,然后向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等部门申请用款额度,经其审批同意后,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等部门将上报的用款额度审核并下拨至单位零余额帐户,增加相应的财政指标额度。之后,预算单位对于商品和劳务款项的支付按照财政要求采取财政直接支付或者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资金审批和支付程序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增加了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工作量。

(二)科研项目经费财政指标下拨滞后

由于高校的科研工作具有研究周期的特性,在项目立项获批、经费到帐之前,科研项目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准备工作,并发生了部分相关支出,这部分资金支出有的是由科研教师先行垫付,有的是由学校通过其他帐户资金先行支付。但自从高校经费制度改革后,由于财政部门禁止单位从零余额帐户向本单位其他帐户划转资金,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为科研项目先行垫付的资金得不到归垫,另一方面,财政的零余额账户剩余大量科研项目相关经费等现象,造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相关的财政资金大量剩余等假象。此外,由于目前财政部门还不能根据具体的科研项目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期限,因此,出现了科研经费的可使用时间同科研项目的研究期限不同步现象。对于多数课题经费由于种种原因当年度未使用完时,财政部门将全部收回剩余的指标额度,对于有些科研专项资金项目财政部门又作了明确规定,一般不超过两年时间,超过期限的科研项目剩余经费将全部收回,下一年度不再给予结转使用。

(三)科研经费支出集中与国库集中支付要求相矛盾

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按照月度进行资金使用的计划上报,经审核批复后,才能够进行项目的资金支出。而高校多数的科研项目大多利用假期时间进行集中的课题研究,多数项目组成员又偏爱于集中报销课题经费,因此,造成了科研项目资金的集中报销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下的资金需按进度执行的矛盾。加之,科研项目经费在指标下达后,为防止经费被收回的风险,造成项目经费使用不合理,盲目报销等现象,为财务核算和课题研究等都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现象在高校尤为普遍,且在年末更为突出。

(四)科研经费管理思想意识淡化

在2001年科技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中,对课题负责人所负责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管理、结题、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明确细则。但一些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及项目组负责人更加侧重争取项目的级别和数量,把重心放在争取经费的数量和科研成果的鉴定等方面,忽视了经费预算及合理、有效使用经费,不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观上不够重视。这样一来,项目组成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产生误区,有些甚至认为只要是自己争取到的科研项目资金,就该由自己自由支配,而对遵守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相关的财务规章存在着疑义。项目资金在“预算编制”、“使用计划”、“用款进度”、“资金结存”等方面都有不合理之处。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预算在批准通过后,是要严格执行,不允许调整的。项目预算编制是有较高的技术性要求的,负责项目预算编制的人既要掌握相关课题,又要具备相关的科研和财务管理知识。但实际工作中,进行编制科研经费使用预算的工作,主要是大多数不具备财务预算编制的理论知识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负责的,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加,经费划分随意性较大,这就造成编制的项目预算不全面、不科学。以致于在经费报销时,项目组只能按照既定的经费预算进行资金的支出,造成有些合理合法但不再经费预算范围内的资金无法支出。这些既增加了项目组成员的课题研究的难度,同时增加财务人员工作困难。

四、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科研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高校所得的各种来源和种类的科研经费,都作为学校收入,归入学校预算,在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下。我国实施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创新还是一项全新的工程,还没有得到高校的全面普及。因此高校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广泛地宣传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对其重视,增强科研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引导他们按照项目进度科学使用科研经费,科学理解科研预算的内涵。另一方面,作为财务及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在项目申报时对项目负责人的专项培训,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提供建议和指导,对于国家纵向课题经费进行强制预算审查,使每一项预算都细化到具体的支出经济分类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不实行项目管理,不按照要求进行项目预算的划分,防微杜渐力求从源头上杜绝经费申请的混乱情况,从而加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高效性和公正性。重大科研项目,应会同财务人员、科技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其中,切实提高科研管理意识和经费管理水平,按预算要求编制并审核经费预算,更好的适应现行条件下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应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国家财经制度及银行清算等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相关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职责、细化规范、完善机制。对于各个会计岗位设立科学、严谨、有效的操作流程和内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切实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财务部门要加强审查力度,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特别对于劳务费发放表都应认真审核相关信息,防止做假账现象的发生,禁止出现一人代多人领款签字的现象,将报销的款项通过银行卡的形式支出。此外,科研项目结题时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不予结题,必须由财务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出具财务报告。

(三)规范科研项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标准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高校的科研经费统一管理,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如果通过科研经费购买的一切固定资产,不属于项目负责人,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财产,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成员不具有所有权,只拥有其保管权和使用权。按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购买固定资产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审批,首先由项目组负责人按照项目预算要求向学校资产管理等部门提出采购申请,资产部门上报省采购办公室,经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同意后方能进行采购。货物验收合格后,按照规定的支付方式将资金拨付给收款人,并相应办理资产入库登记手续,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盘查核准。发明专利权和版权著作权等作为科研活动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其转让过程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执行,并统一作为学校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相关部门应提高科研项目组成员遵守财经制度的意识和能力,并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使之更好的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

(四)健全科研经费监管机制,实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

2007年7月2日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科研经费必须由科技部(或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和定期审计,六项监督办法明确规定了对经费的管理。科技部要求承担科研计划的单位定期或不定期提供财务报告,采取财务验收、绩效评价受理举报等多种方法定期委派检查组进行专项审计和实地检查。暂行办法明确指出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违反规定超额支出、提取管理费不当、支出项目、编报虚假预算和截留挪用项目经费等。对于违反规定者,对单位相关人员视情节轻重将给予相关处罚,构成犯罪的直接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国家相关要求,高校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机制,并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中。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开展有效的绩效评价工作。为了达到增强财务调控能力,加强支出管理、减少资金流转环节、杜绝开支不合理现象的目的,继续加强科研经费集中监督、完成制度、在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实行动态监管,从而确保科研项目专款专用。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预算安排进行合理科学的支出。

(五)增强科研经费的结余资金与课题结题的有效管理

目前,一些学校科研经费课题结题不结帐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和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不仅影响了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对项目资金使用效果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制定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科研经费项目结帐及结余资金的管理,明确结余资金的使用时间和具体用途,及时对其进行清理,避免长期挂账等现象。同时,建立制衡机制提高课题负责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工作重视。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保证课题结账工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具有时效性和规范性。此外,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加强工作交流与合作,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在科研项目通过验收或结束后,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协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工作。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广泛实施,科研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其经费管理必须紧跟新制度的改革步伐,与时俱进。高校应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新办法,新思路,充分利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核算手段,严格项目预算执行,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其向着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调配,更有利于体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优势,更好的体现科研成果和科技实力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汤贺凤、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1)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2

关键词:新制度 医院 科研经费使用核算与管理 思路

医院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医疗救治业务,同时还承担一定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任务。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每年给予医院一定的科研经费补助,此外,上级部门、科研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医院本身也会对医院投入有特定用途的用于科研方面的专项资金。现就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科研经费使用核算与管理思路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科研经费新旧制度核算的变化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

在原制度中,科研项目资金不纳入医院的收支管理,而是作为专用基金管理,这就导致医院整体收支数据不全,无法真实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

新制度将科研项目资金纳入收支管理,取得收入时,通过“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科目核算,发生支出时通过“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核算,医院留待下期继续使用的科研结转资金通过“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

医院开展科研项目使用自筹配套资金发生的支出,以及医院开展的不与特定项目相关的医疗辅助科研活动发生的相关人员支出、公用经费、专用材料费、资产折旧(摊销)费等费用,在“医疗业务成本”科目中核算,不在“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核算。

二、科目设置的局限性

新会计制度下,对于财政及上级部门、科研部门、社会各企事业单位拨入的科研经费收支,会计人员可通过“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核算,同时通过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功能,对具体课题的收支进行单独核算。

新会计制度医院自筹配套经费在核算上,要求与财政性拨入的经费分别核算,支出列入“医疗业务成本”,在项目经费管理上,根据国家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费用支出要求按照具体项目列支,并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书的预算,不得超支、挪用经费。

三、科研资金使用核算和管理思路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单位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项目实施人员的积极配合、协调和沟通。目前大部分医院科研项目管理由科研科负责,经费管理由财务科负责,造成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使用效益,财务部门由于不熟悉科研进展,只是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收入支出和余额核算,缺乏对经费的监督管理,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脱节。因此,建立科研管理系统,并与财务核算系统有效连接,实现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科研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能区分科研费的不同来源,有利于项目经费的跟踪统计;能根据项目任务书各开支项目如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进行资金使用限制,杜绝超支、挪用现象;可以根据医院费用报账的审批流程,在系统上完成从课题组经办人支出申请课题负责人审核科研科负责人审批主管院长审批财务科审核会计初审财务科长复审财务科审核会计终审(所有审批流程完成)的审批流程,终审完成后系统自动以电话方式通知课题组经办人到财务科办理支出手续;可按不同条件统计查询,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基本要求及上级部门的报表要求,并可提供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考核的基本数据。

(二)联同财务核算系统发挥核算和管理的作用

1、财政及上级部门拨入资金

财务科收到财政或上级部门拨款时,通知科研科,科研科在科研系统上作相关的处理:根据款项的所属项目,在系统上新建项目名称;根据款项来源渠道不同,在系统上点击所属来源;根据项目任务书支出预算,在系统上设置各支出项目以及限制其支出金额。以上设置完成报送财务科,财务科负责设置科研项目编码,该编码必须与财务核算系统上编码一致,同时作科研项目收入会计处理;财务做完收入账务处理后,课题组人员便可以在科研系统上作支出申请。

2、支出申请及控制

课题经办人在科研系统上进行支出申请,系统将根据审批权限自动传递。科研管理系统能自动控制支出项目申请金额,杜绝超支及资金被挪用现象。

(三)财务科根据支出申请作相关账务处理

鉴于自筹资金支出在“医疗业务成本”列支的特殊要求,加上财务核算系统辅助核算功能的局限性,只有与科研管理系统有效连接,信息共享,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科研自筹资金的使用。具体操作如下:

科研科根据上级部门配套以及院级立项(完全是自筹资金)的要求,对各课题进行资金分配,并确定各课题的支出项目,据此在科研管理系统上进行初始录入,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资金来源、项目总额(指自筹部分)、各支出项目的金额限制等,若有其它资金来源的,必须与其它来源分别核算。

在其系统项目内增设会计凭证编码栏,目的是课题经费支出在财务系统生成会计凭证后,能反向在科研管理系统上记账,一方面弥补了财务软件无法核算到课题项目的不足,便于统计课题自筹经费的收支情况,另一方面,在日后接受课题项目跟踪检查时,能根据凭证号快速调出凭证,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科研单位财务管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对策。以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科研单位 财务管理 思考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化及科研单位逐步进入市场经济,科技单位的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成了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前提。这就使科研经费即要市场化,又要保证财政部门对科研单位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监督,同样也使科研单位在具体的财务工作的操作中存在了一些问题,本文就目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作出一些粗浅建议。

一、科研单位财务工作中存的一些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单位缺乏对经费的效益考核和使用监管。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等方面还不能与企业单位相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合格,在资金运行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技人员对财务工作认识不足

在科研单位中,财务工作中除了正常的工作经费外,项目工作是科研单位的主要工作,同时项目经费也是科研单位财务经费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在报项目预算时,由项目承担负责人或项目承担人来报预算,但是由于科研人员往往长期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一心只顾埋头进行自己的专业和课题研究,而绝大部分科研人员不太懂财务,不了解预算编制,这就容易造成主观想象,出现预算上列的费用在项目实际执行时根本没有开支,而有些实际工作中需要开支的费用,预算中却往往没有列入。这就使得项目实际执行时与签订的合同中所列的经费预算不一致。还有的项目负责人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项目预算往往偏大,还随意增加自筹配套资金,等到预算实际执行时,配套资金又难以足额到位。造成了科研项目经费编制预算不规范,使科研课题预算变成了先预支,后要钱和“先乘车、后买票”的现象,无形中使年初计划成了要钱预算。使科研人员对课题的经费渠道一无所知,使科研课题无法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而造成预算与支出相脱节。还有些科技经费的预算编制是自上而下由上级单位到基层单位逐渐拨付,造成了申报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补助额度的恰当性与实际情况可能脱节,同时也破坏了预算的完整性。

(二)科研单位内控机制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在从调研、立项、申报、实施验收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直接或间接费用的发生。但是由于单位财务部门不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费用发生情况,就不能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进行正确核算;如果科研人员不与财务人员经常进行沟通,使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经费管理中的相关具体规定,就容易使经费随意支出,导致会计帐目核算数据不真实,而使信息失真。在实际工作中科研单位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往往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宽松,有的项目经费完全由科研项目人员或项目小组来直接支配,这就会使财务部门失去支出合理性应有的监督职能,同时容易产生项目经费支出的串用、挪用和乱用现象,在经费报销中出现报销收据所列明细帐与实际情况不符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政府项目审计往往是是依据项目合同约定的经费开支内容进行逐项审计,如果财务人员没有参与项目合同书的签订,就会造成合同约定中经费开支的内容与财务核算设置的科目不一致,就不能完整准确记录项目经费的开支情况,不利于项目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科研人员缺乏成本节约意识

在我国,科研单位一般都是全额拨款预算单位,支出一般都列入国库预算支出。多年来在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发生项目上的费用时从来不用考虑成本。更不用考虑收入来源,所以有时费用发生时会有随意性。更有可能出现支出大于收入。而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往往根据项目合同规定的项目内容逐一进行审计,但是由于财务人员没有参与最初的预算与项目合同书的签定,势必会造成项目合同支出内容与科研项目实际报销支出及科目设置内容不相符,更使财务人员成报账员同时也失去了监督作用,这也使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缺乏、经费管理不规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多是财政拨款单位,单位的财务制度一直习惯以前的管理办法,帐务处理没有象企业那样有全面分析,虽然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控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在科研单位中有一些正常的工作经费,由于经费不足,很多费用会在项目经费中列支,财务人员由于对管理办法不熟,区分不清那些是正常经费、那些是项目经费。就会将正常的日常经费和项目所产生的费用在报销中弄混,使财政部门失去了对单位的正常的财务监督。

而很多科研单位为了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都比较宽松,有的项目经费完全由科研项目组支配,科研项目没有按照合同项目进行核算,审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往往是以合同的约定进行审计,而财务人员没有参与项目合同的签订,就会造成实际与合同不一致,在财务账务处理中会设错科目,无法正确计算项目的开支, 这就会使财务部门失去应有的监督职能,容易产生项目经费的串用、挪用和乱用现象,在经费报销中容易出现报销收据所列明细帐与实际情况不符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会给上级或审计部门的工作造成影响。

二、对科研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科研单位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工作,可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财务人员就更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工和更过硬的财务知识,甚至对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求要更高,他们不尽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日常经费开支中能严格审核,防止科研项目经费的挪用、流失。同样财务人员要站在合法、公平、公正的立场上来完成各种财务工作。

(二)制定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

使科研单位财务更加规范,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财务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提高财务部门的地位,使财务人员要参预到科研项目中去,让他们合理组织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明确规定日常报账的操作流程及工作管理办法,包括收入管理办法、支出管理办法、会计档案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使财务工作有章可行,同时加强了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财务制度越健全工作越到位,也可以减少不良行为和不合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服务质量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正常、稳定发展。

(三)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公开制度

使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在不涉及政府机密的情况下,对财务收支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拨付情况;上级专项收支、拨付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更情况;招待费开支情况;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使用情况等等公开透明: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公开、透明的向社会公开,使国家收入起到监督作用。要及时做到年初有预算,预算要与相关科室、相关人员参与预算。年中时要看进度,及时纠正计划外支出。同时年终有决算,年终要与年初计划相对比,找出出入,以便明年计划做的更合理更好,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四)加强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管理

科研单位的核心工作就是科学研究及项目实施。单位内部及外部的相关财政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要求也在不断加强,而现行很多制度与实际工作中对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要求有一些不同之处,就要求科研单位在对经费的预算管理、支出管理、使用情况应该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正确使用和外拔。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要求预算单位对项目经费要求实行事前控制,事中及时纠正超预算开支和不合理开支,明确和确保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主体责任。科研单位要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的有关要求,及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中管理费、劳务费、技术认证费、项目验收、资产验收、结余分配比例等等做出具体明确的标准。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原则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地位也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单位财务工作需要相关人员不懈努力,使自身发挥主动性、提升前瞻性、增强规范性、注意协调性,科研单位应切实加强对会计审核工作的监督和重视,提高会计审核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要把监督审计工作融于单位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责,发挥监督职能,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促进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制度建设更趋于规范和完善。规范的、开拓创新的财务管理对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推动科研事业单位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发展管理、

[2]科研经费使用中的审计与对策、科研管理、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4

一、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科研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社会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振兴经济,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都需要大批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显著增长。特别是近十年,科研事业单位科学事业费和各类科研专项经费成倍增加,为顺利开展科研活动,获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创造了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单位领导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尽适应,科技体制改革措施不配套等诸多原因,导致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科技产出增长不明显,科技产出与国家对科技投入不相配比。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渗透并贯穿于科研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中枢。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事业单位主要致力于争取科研经费,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监管和效益考核。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科研事业单位经费投入使用监管力度;各单位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经费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但是,在资金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财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1)基本支出挤占科研项目经费。由于财政供给政策原因,用于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和日常运转支出严重不足,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项目,如地方津补贴;、同城待遇;、伙食补贴;、目标管理奖;等,要求科研事业单位自筹资金解决,而绝大多数单位创收收入有限,不能满足以上人员支出项目的需求,只能从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科研项目经费,影响了科研项目的实施。 (2)预算编制不完整,决算与预算出入大。每年的第四季度编制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由于科研项目是当年申报,当年下达,编制部门预算时无法准确预计下年度科研项目经费额。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为了多争取财政资金,刻意将单位创收收入少填报。以上两方面导致预算信息失真,难以按预算严格执行,年终决算往往大幅度超预算。 (3)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绝大多数科研院所把本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包括下属经济实体的经济业务,全部纳入事业核算,人为划分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造成核算混乱。会计处理方法随意变更,科目设置不规范、不科学。一些单位收支未按项目进行核算,项目间相互串用,甚至随意挪用项目资金、虚增项目成本。有的单位往来账目长期不清,用往来核算收入支出,造成收入不全,支出不实。有的单位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无法收回,给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的单位税务票据与财政票据串用,将非税收入转为事业收入,不上交财政;有的单位甚至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滋生腐败和经济犯罪。 (4)项目支出绩效不够重视。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科研项目重申请、轻管理、重分配、轻效果的状况,项目资金使用的成本和效益意识不够,单位主要领导不很重视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国家有关财政政策不配套,一方面迫使科研事业单位不得不采取种种对策违规使用资金,另一方面又为科研事业单位钻财政政策的空子创造了条件;导致项目资金配置不合理、支出结构不优化,增大了科研项目成本,未能实现项目资金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国有资产管理薄弱。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分配轻绩效、重审批轻监督的现象,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各单位之间、甚至一个科研院所内部,由于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科研仪器设备私有化;现象十分普遍,大型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使用低效。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采购设备,主管设备采购人员不熟悉业务,与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缺乏有效沟通,造成部分专用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固定资产建账不规范,账账、账卡、账物不符。资产处置随意性大,资产减少、报废、调拨等手续不全。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造成单位虚增资产、账外资产、闲置资产,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在科研事业单位组织创收,特别是承包经营过程中,有的经营实体无偿使用单位的房屋、水电通讯和其他设施,既造成经济实体成本、费用不实,也加重了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的负担。有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长期留存经营实体,有的科研成果未经资产管理部门评估,转让价格低廉,这些都给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科研事业单位没有清晰的业务程序,凡事因人而异,因而财务处理程序也难以标准化,甚至处理标准也经常变动;凡事按领导批示办理,制度虚设,工作效率低。项目实施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未能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支出合法性控制差,事业支出挤占项目支出的情况很多,经营支出挪用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现象亦很普遍,整个科研事业单位支出界线比较混乱。 (7)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要求。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要求一直不高,多是调入,或是由原职工改行从事财务工作,半路出家,未经过专业训练,业务水平不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同时,科研事业单位是财政供给单位,收入相对稳定,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提高的迫切性不强,日常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谈不上高水平的财务分析;缺乏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整个单位财务收入状况重视不够,没有科学使用资金和努力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能为单位领导及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p#分页标题#e# (8)财务分析深度不够,未能起到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现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仅设计了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从而限制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财务指标不完善,财务分析工作滞后,使管理者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状况、资产管理状况等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的监控作用难以发挥。缺乏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利于考核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利于考核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绩效。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途径 1、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1)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责任意识。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尤其是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也要加强各项财经法规的学习,《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责任,只有单位负责人懂法,才谈得上遵法守法。只有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管理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同时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遵照谁申请、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按照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的要求,真正履行自身职责,既实现项目目标,又保证资金安全。 (2)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效益意识。随着部门预算制度的逐步完善,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包括人员支出在内的基本支出经费保障到位,科研事业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科技工作必须考虑资金投入效果,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专款专用、合理合法高效使用。有意无意制造账目混乱,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使用项目资金,达到改善职工福利和单位小团体利益的做法,不仅导致国家财产的损失,也违反国家财政政策。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把握和协调会计行为,才能正确理解会计信息,将财务会计信息正确转换为管理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改革后,管理岗位编制压缩的实际情况,在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财务管理岗位数量、设备条件、财务软件等前提下,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持证上岗制度,明确财会队伍的素质要求,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不合格的财会人员应予更换。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定期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学习和应用财务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实践应用,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水平。强化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树立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单位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2、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根据本单位业务的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制定标准一致、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项目支出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强化审计监督,内审外审相结合,切实加强年度报表的决算审计、财务专项的绩效审计、科研项目验收审计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行包括财务公开在内的政务公开制度,把涉及单位改革和发展、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主要事项,包括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绩效评价报告、财务计划、投资计划等,采取一定方式向单位职工乃至社会公开,接受单位职工和社会监督。 3、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1)严格预算编制、保证预算完整。①一般财政补助资金。一般财政补助资金是政府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资金,是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和监督的重点。预算编制要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突出重点、保障优先的原则,严格按照财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编报部门预算。政府应全额预算安排科研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和日常运转经费,解决科研事业单位后顾之忧,以保证单位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②财政专项资金。在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位职能和自身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经常性专项;、分年度专项;和一次性专项;编制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经常性专项;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特有的,其他单位没有可比性,每年都发生且每年支出金额相对固定。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全面足额安排专项资金,以保证履行单位职能。分年度专项;是一次性申请,需要分年度实施的专项。一次性专项;则是一次性申请,一年实施完成的专项。这两类专项用于单位发展,需根据财政资金当年实际情况,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预算编制必须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在预算资金落实后,按财政相关规定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定期分析考评,按项目实施进展控制资金支出进度,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③科研项目经费。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按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分农业、工业、医药、环保、交通、能源等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科研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分类申报科研项目,但应将当年申报、当年下达;的方式改为上年申报、当年下达;的方式,以便将科研项目经费全额纳入当年单位预算。科研项目申报应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要有明确的可考核的绩效目标,支出安排有据、细化、具体。④创收收入。科研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收能力,积极创收,做到应收尽收,并全额纳入单位预算,不得瞒报不报,原则上不得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创收收入分非税收入和事业收入,非税收入全额上交财政,事业收入分类别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2)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预算下达后严格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对于一次支付额大,支付对象确定的,通过财政支付局将款项直接支付给提供货物或服务单位。对于支付额小,支付对象分散的,按照财政授权额度进行支付。对于零星支出,采取公务卡支付形式,杜绝现金支付,实现公开透明,及时监控。不仅要对科研仪器专用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实行政府采购,而且要对日常公用支出中的有关开支实行政府采购,包括办公用品、汽车修理、交通用油、因公出国机票等。只有采取以上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强支出管理,以便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p#分页标题#e# (3)加强项目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产出效率。加强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做到前期绩效目标、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相统一。树立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系统掌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求,配合和指导科研人员了解预算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科研项目立项、执行和验收的各个环节强化财务服务和经费支出监督,确保科研经费支出总额和人员经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费、管理费等各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出发,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科技投入产出分析,会同科研计划部门、研发部门和经费审查等部门,对经费支出的合法合理性、经费投入大小、实施时间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现代成本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完善和实行以业绩为导向的科技人员和科研项目考核方法,把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实际利益同他们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联系起来,增强对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在动力和压力。 (4)加强经营资金管理,提高成果转化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事业单位部分科技人员分流,利用技术成果,通过技术服务获得一定收入,有些成立了非独立部门,实行经营目标管理,有些成立了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实行承包经营。因此必须严格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明确核算主体,加强成本核算,无论是实行经营目标管理还是承包经营,不得占用资金,对占用的土地、房屋、设备及科技成果等要按市场价收取使用费。对应收的创收指标和承包金,及时足额收取,促使经济实体积极努力地广开财源、增加收入,提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 (5)强化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保障基建项目顺利开展。基本建设资金是科研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来源,是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对提升创新能力,改善工作、学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建设资金数量大,支付集中,必须切实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管,要从项目初步设计、立项申报、可研批复、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监管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项目概算支出,减少调概,杜绝超概。条件成熟时,基本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在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下,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代建单位。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门对代建项目进行包括财务活动在内的整个过程跟踪管理,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使用部门从资产使用功能上加强监督。 4、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把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实施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专项申报制度,从源头加强资产管理。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从申请购买、审批、采购、入库、调剂、处置、经营、权属、使用等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管,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由项目人员保管、使用的各类科研仪器设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共用平台,防止仪器设备课题项目组私有化,避免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减少仪器设备的闲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直接转让的科研成果,需经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估,通过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转让,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5

一、工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不规范 管理制度不能与现行的财政制度实现同步。工业科研单位执行的专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大都是前几年颁布施行的,近年来财政制度和科技体制的不断进行改革,工业科研单位逐步实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强化和细化支出项目。目前大部分工业科研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是《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一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已经不能适应现行的财政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财务管理办法多样却缺乏统一性,加大了执行的难度。如在支出这一项目上,有的项目预算统一,有的项目预算不统一,加上科研经费支出有它的随意性,这些都使执行难度变大。同时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也不算完备,缺乏及时有效地监督,这是我国科研机构普遍都存在的问题,这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由于财务人员一般不参加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即使所列支出项目中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财务人员也无法采取有效的监督,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

(二)准确的成本核算很难进行 科研经费要进行申报预算,在申报预算时要遵循“预算应与项目任务与目标相关”、“预算应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有些项目在预算申请时,夸大了预算,本意是保证科研项目的稳定进行,但实际操作中由于预算的增加,科研人员可能会随意支出,造成浪费,这也导致项目预算不能规范准确进行。有些项目支出时不按预算进行,随意扩大支出范围,又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混乱。

工业科研单位项目成本核算的意识不强,科研人员在争取科研经费时可能会花费不少精力,往往坚持这笔资金的支配权。另外,在经费下发时亦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使得成本核算不够规范准确。成本核算的不规范直接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准确核算各科研项目的实际支出成本。在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使一些人用虚假票据套取现金,甚至有的人将个人及家庭生活花费列入科研支出中,在无形中增加了科研经费的支出成本,造成科研成本核算的不准确。

(三)横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落后 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横向科研经费不断增加。横向科研经费的定义是:承接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协作、转让科技成果、科技咨询及其他涉及技术服务的项目,由企事业单位拨给的专项经费或合同经费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工业产品具有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这使得工业科研中横向研究经费增加了许多,这种现象利弊并存,如果有效管理,能够发挥横向科研经费的作用,在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同时可以有效推动工业科研发展。但是目前由于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政策依据,造成国家财产的浪费。工业科研经费的外部循环,也造成了科研资金和资产的严重流失。比如,有的科研人员接受本单位以外的科研项目,项目所用的资金不录入本单位的账目,却利用本单位的资源进行该项目的研究,造成单位资产无形的流失。

(四)缺乏科研经费的财务监督管理 在科研单位有些时候是外行领导内行,单位领导认为只要是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支出都属于合理支出,一切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让路,这些使得经费支出环境较为宽松。但是单位的审计工作相对滞后,对于财务支出事前事后的审查不够规范、严格,许多不合理的支出被批准,许多支出的资金不合理也不能及时查出,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在报销经费时也存在违规现象,报销发票中所列的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同,但是财务管理部门对此却缺乏有效监督。

二、工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科研经费重视不够,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科研机构,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中并不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很难提高科研人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识。同时,即便某些科研单位建立了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是把重点放在国家投入的资金上,对于企业等社会上的资金投入不重视。对于横向科研资金,国家没有的明确的管理办法,委托单位也没有明确要求,造成工业科研单位对横向科研资金的管理存在了不少误区。管理过紧,使横向科研资金的应用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发挥不了横向科研经费的作用。管理松散,认为单位无权过问,由课题负责人说了算,使得横向科研经费的支出混乱。

(二)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不一致 科研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管理分别由本单位不同的部门负责。科研人员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不能与财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财务人员也不了解项目的资料信息,财务部门不能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只关注项目争取的相关情况以及管理费用的提取,对于经费的使用状况不加重视,造成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很难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科研经费结算不及时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或财务结账不及时的现象在某些单位时常可以看到。有些科研项目已经结题,但其财务账面上却一直有余额没结清,让课题组人员随意支取,造成科研资金的流失,同时单位财务不能及时结账,结余资金也就不能进行分配,使得许多科研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给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和账目管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四)缺乏相应的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 科研部门一般只注重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的技术和成果的验收,很少对科研资金进行绩效考评。这使得科研人员自身缺乏科研经费的节约意识,财务管理部门的收尾工作也很难进行。

三、工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工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同时,各工业科研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使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都依照相关的章程办事,实现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化,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化。

(二)加大对科研经费预算与核算的重视力度 单位财政部门在科研的项目审批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在申请专项经费时要求申报人员编制申报预算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宽严适度,使得预算管理得到加强,同时又不会妨碍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树立成本核算意识。针对工业科研单位本身的特点,核算要做到切实可行,可参考国际上通行的核算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既能够真实的反映科研经费状况又能是科研经费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也可以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既能发挥其效用又能减少浪费、流失等现象。同时科研项目结束后要按照规定及时结帐并办好财务结算手续,对于没有正当理由却仍然不结账的项目要实行强制性结账,避免科研经费的无故浪费。做好剩余经费的处理工作,使科研结余经费真正能用到科研发展事业上去,实现科研经费的最大化效益。

(三)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 只有加强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的沟通,使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有机结合,才有可能使科研投入少产出高,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财务部门要做到熟悉科研部门的运作过程,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好科研项目相关的预算和结算工作。确保资金到位,为科研工作提供最好的服务,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的资金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使科研人员能够了解资金使用状况,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派遣会计人员在科研管理部门办公,随时跟进解决科研中的财务问题,掌握经费的使用状况,使科研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完善工业科研经费的监督机制 只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科研资金的有效利用,防止腐败的滋生,避免浪费,因此财务部门应该完善监督机制。不仅要机制健全,还要从监督力量上保证监督的顺利推进,由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共同进行财务监督,审批时要严加把关,保证科研经费能够“用到刀刃上”。另外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这一体系要能够真正独立于本单位的行政领导之外,具有了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经济监督职能。对于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相关部门的项目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对于违反法律的情况要交由司法机关进行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监督机制。

(五)学习企业先进的财务观念 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实现科研资金高效合理的利用。第一步就是要科学的预算科研资金的使用,保证科研资金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引进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相关的责任人,保证科研经费的合法使用。注重成本核算,并保证成本核算准确、合理。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既不能过于严格,使科研人员不愿意积极参与,阻碍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又不能管理过于宽松,使经费支出混乱不堪,科研资金被大量流失。工业科研单位可以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和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围内,结合横向科研合同的规定,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在这一方面企业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对于工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多有裨益,可多加借鉴。

(六)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考核 运用一定的指标标准,采用严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人员完成任务的实绩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今后申请科研项目经费的重要依据,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6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由此来创新科研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根据文件要求,各高校立足实际,积极选聘人员设立了科研财务助理。然而,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以及高校科研项目情况等影响,科研财务助理在实施过程中参差不齐,存在不同的潜在问题。对此,进一步研究科研财务助理的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科研财务助理由来及相关研究简述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项目主要以项目团队和项目个体为主,通过项目研究活动完成科研项目。因此,在科研项目活动中,科研团队或科研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预算经费、经费报销、预算调剂、项目结题等系列工作。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和经费规模的扩大,科研项目事务性工作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监管力度加大,经费报销手续逐渐复杂,科研团队和项目负责人对科研财务业务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急剧增加,科研报销矛盾也日益加大。由此,科研财务助理雏形开始出现,比如科研项目负责人自己充当财务助理,亲自办理相关科研财务业务;或者对其科研团队成员进行了责任分工,科研项目负责人审签经费报销手续,项目团队成员参与财务报销经办;或者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将其所带的研究生设立为学生财务助理,委托其办理科研财务手续等[1]。然而,上述科研财务经办人都面临着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部分参与项目经费的某个环节方面的经办,专业能力非常有限。而学生财务助理或者团队成员变动性较大,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由此,在新形势下科研财务助理应运而生。

付瑶丹[2]从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执行的角度,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责、业务培训、考核激励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王乃■[3]探讨了科研财务助理应具备的素质与岗位职责,并对如何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和监管机制提出了优化建议。蒋莉平[4]就科研团队(项目组)自主聘用和财务处统一安排科研财务助理两种模式分析了不同科研财务助理聘用模式的特点,为推进该管理方式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林丹凤[5]着重探讨了国家政策出台前后科研财务助理模式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职责要求和素质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在推行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实际管理经验,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故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科研财务助理在聘用形式、薪酬发放、职责设置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和原因,提出制度创新建议。

二、科研财务助理设置的必要性

(一)科研财务助理有助于加强财务沟通,缓解科研财务报销压力

近年来,部分科研经费总量和年度增量比较大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尽管科研政策有所放松,但严控科研经费报销仍然是引发财务矛盾的重要因素。科研财务助理实施后,由科研财务助理来经办,科研财务助理熟练的财务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财务报销压力,缓解了报销矛盾。同时科研财务助理也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财经政策和指导科研教师管理科研项目经费。

(二)科研财务助理参与科研项目经费业务,是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

高校财务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就是要让财务规则、财务理念渗透到科研项目过程中,从申报、立项、执行、结题等,确保科研项目经费按照制度来执行,将财务的服务与监督理念贯穿于科研项目中。科研经费涉及面较广,支出类别较多,费用发生的情形复杂。科研财务助理通过掌握和熟悉相关的财经政策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从专业角度给予科研项目更多的指导,在政策范围内对经费使用管理更加有效,从而也避免了很多课题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三)科研财务助理的实施是解放科研人员,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研经费属于财政性经费,是委托部门对承办单位和科研课题人员完成相关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项目经费按照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进行了管理,对经费要进行项目评估。由此,科研经费不再是科研人员的自留地,那么科研经费管理放权由专职的科研财务助理来经办,进行专职专业化管理,可以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经费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保持充足的精力和时间专心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个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财务助理按照国家和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也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效果。

三、当前科研财务助理设置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结合高校实际,部分高校陆续开展了科研财务助理的设置工作。学校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学院等单位组织了科研财务助理的社会选聘工作,设立了专门的科研财务助理岗位,高校也拟定了科研财务助理的相关选聘、使用、考核、薪酬和培训等制度,为推动科研财务助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对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财务助理设置情况的整理,科研财务助理设置模式及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一)岗位设置方式

1、委派制。学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学院共同选聘专兼职人员,通过委派形式参与各学院或者科研项目的相关财务业务办理。科研财务助理的身份关系在财务部门。委派的科研财务助理与科研项目及科研团队的融合度有限,对项目内容和项目执行的参与程度不深。委派科研财务助理若专职或者兼职从事科研财务助理工作,那么必然要对其委派的单位、科研项目、科研职责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否则会影响其工作量考核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2、项目设置。由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单独从科研团队中设置专门人员从事科研财务业务经办工作。科研团队自设科研财务助理,全程参与项目,项目熟悉,能够把握项目执行进度、经费支出,动态监管项目经费情况。个体科研项目一般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行承担科研经费管理业务。然而,科研团队的科研财务助理受项目和项目经费情况影响,人员变动较大,项目结束后其职责也会淡化,财务业务难以保持连续性。

3、学院设置。由校内各学院按实际独立设置专门的科研财务助理,其职责脱离于学院其他行政事务,专职从事学院的科研助理事务。学院自设科研财务助理,实行非合同制的院聘方式管理,这是否与学院内部行政已设置的党办秘书、财务秘书、科研秘书等岗位有所重复,增加了学院的行政人数。

(二)科研财务助理薪酬

1、学校统一发放基础工资和绩效奖励。按照学校校聘人员的合同制方式,对科研财务助理发放基础工资和绩效奖励。其经费来源于学校人员经费和绩效工资额度。

2、学校统一发放、以科研劳务费形式支付。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从各单位、科研项目中以科研劳务费或者科研管理费方式提取一定额度经费,设置科研财务助理人员专户,科研财务助理劳务费从此项目中进行核算发放。

3、科研团队或科研项目负责人发放劳?詹固?。科研项目负责人按照其成员分工和对项目的贡献大小,定期或不定期给予科研财务助理一定的劳务补贴。这种发放方式受项目经费和科研项目费负责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科研财务助理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形成利益共同体,影响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

(三)管理方式

1、纳入学校校聘人员统一管理。学校相关部门选聘,人员设在学院,签订用工合同,其职责是负责所在学院所有教工的科研财务事务工作。由学校和学院联合考核,考核合格则续签合同,否则被淘汰。科研财务助理在身份和薪酬考核方面认可度较高,其自我约束力较强。

2、学院自行管理。学院自聘人员相当于院聘人员,由学院负责人统一管理,学院对科研财务助理职责进行日常考核,并根据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情况给予发放劳务费。相对而言,学院对科研财务助理的约束力较强,但其个体主观认为缺乏职业安全感,较低的劳务费直接会影响其工作主动性,短期任职行为现象较多。

3、科研团队或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对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自设的科研财务助理,由团队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管理,对其进行业务考核。在某种程度上与科研团队的稳定性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项目的持续性相关,必然会影响到科研财务助理的内在认同感。

四、落实科研财务助理政策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切实推动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

近年来,国家设立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总量逐年上涨。2014年各类高校拨入科研经费达到了12 442 735万元,经费支出11 567 573万元[6]。科研经费规模的扩大,国家对科研管理规范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科研经费报销单次金额小、报销频率高、报销事项烦琐,经费管理压力较大。因此,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都要积极转变观念,把原有的“自留地”拿出来由专业的科研财务助理来经办,为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研项目研究,提高经费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各单位负责人要积极支持科研财务助理工作,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各项目负责人要充分理解和支持科研财务助理工作,尊重科研财务助理的专业能力,严格按照相关科研经费政策和经费预算执行,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的管理。

(二)完善科研财务助理实施细则,保障科研财务助理工作的开展

结合各高校科研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具体明确科研财务助理的选聘、考核、薪酬、职称、晋升等条款,细化科研财务助理的岗位职责。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制度,将科研财务助理与学校现有财务秘书、财务经办纳入一体化管理[7],由学校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科研财务助理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科研财务助理的科研、财务知识体系。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7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研经费

高校科研经费包括以高校名义取得的各类科技研究经费(含理、工、医科)和文科研究经费。按经费来源渠道,分为政府部门及规划部门委托的纵向科研经费、由国(境)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的横向科研经费、与国(境)外政府、学术机构等非政府组织间合作获得的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其他科研专项经费等。本文研究的科研经费主要是指纵向科研经费。

(二)项目制管理

目前,项目制进行管理,是指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项目,并以项目为中心,以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来进行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模式。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项目责任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以及肩负合同或任务书中相应的责任。同时,明确了项目的依托单位。

二、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支出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高校科研经费也不例外,从2009年的468、2亿增长至2013年的856、7亿,增幅达83、00%。

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科研经费,都是采用项目制进行管理。由科研人员主动向科研主管单位提出项目申报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科研项目的确立具有竞争性的;二是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三是科研项目是以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四是科研项目具有契约精神,是通过签订合同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五是科研项目的开展得益于项目依托单位的支持。

我国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涵盖了监督管理体系、权责关系、预算管理、过程管理等四方面内容。

(一)我国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体系

近年来,国家财政部、科研部、审计署及地方财政厅、科研厅、审计厅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不断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适时制(修)订并出台了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二是不断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形成财政审计部门的专业监督、科研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监督相结合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各类科研经费检查工作日渐常态化,初步形成我国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我国科研经费的权责关系管理

我国科研项目实行的项目制管理,项目组为开展科研活动基本单位,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的权责管理机制,2012年,教育部 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指出,我国各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分级管理体制,以确保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序进行。该制度的提出,旨在完善单一的项目制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

(三)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方式

在项目制管理模式的框架下,我国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采用全预算管理,具体分为管理费用预算管理以及间接费用预算管理两种方式。

两种预算方式相比而言,间接费用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项目承担高校的成本补偿渠道,完善了高校及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与此同时,增加绩效支出,允许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团队成员的劳务性费用,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有利于形成一个绩效管理机制,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主动承担科研任务的积极性。

(四)科研经费的过程管理

我国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均是以项目制管理作为基础,经历从立项划拨到结题验收之间,经历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经费划拨、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中期财务检查、结题财务验收、结余结转资金的管理等一连串过程。

三、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出多门,经费使用人掌握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公众对科研经费关注度的提高,我国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积极响应,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紧密出台了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政出多门,要求不尽相同,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经费使用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增加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二)外部审计标准不统一,沟通成本高

由于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频繁出台,以及各科研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不够细致、解读不够明确,导致不同的审计监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标准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直接增加了高校在接受不同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或检查时的沟通成本,增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三)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虽然探索间接费用的管理方式,通过增加绩效支出用于鼓励支持项目组承担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在已实行间接费用的科研经费管理中,虽然允许科研工作者开支绩效支出,但绩效支出所占比重太小,不能很好的激励科研工作者。

(四)项目经费重申报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多为学术型人才,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和经验准备,更多专注于科研业务自身以及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对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往往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按照预算花钱、不按照规定及时调整项目预算、审计不及时等经费支出不符合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五)科研和经费界限过于明显

科研经费作为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管理容易被误解是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被孤立的对待。容易导致在涉及校内多职能部门协调工作时,总是将科研经费孤立的从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割裂开来,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四、完善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体系

基于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政出多门的情况,建议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中心,统一制定具有普适性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为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强有效的政策指引。且在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中明确科研经费允许开支的各个明细科目,有效地规范科研经费开支,解决科研经费检查中标准不一的问题。

(二)完善科研经费奖惩机制

为提高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我国科研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高校特点,分别制定并适当提高间接费用以及绩效支出比例。与此同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经费评价和奖惩机制,根据各高效在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完成优秀的高校可以相应的奖励,并给予未能按要求完成的高校一定的时间内终止申请某类科研项目的惩罚。

(三)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

及时转变科研经费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充分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变被动为主动,这是提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重要的一环。

1、科研主管部门方面

影单提前启动科研项目申报计划,及时项目申报信息,做好项目申报及预算编制指引工作;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类科研项目的具体开支范围;定期组织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培训,及时传递政策精神。与此同时,完善各类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明确其考核标准。

2、高校方面

一是做好科研经费预算指引编制工作,实现不同类别科研项目预算控制的个性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二是重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预算及其执行数据的实时对接,做好预算控制工作。三是重视科研经费财务验收审核工作,要求重大重点项目组在项目结题前半年须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审计,尽量减少科研事故的发生。四是在高效内部做好间接费用的统筹分配工作,制定能够激发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政策。

3、项目负责人方面

项目负责人应当改变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私有财产的想法,充分意识到科研经费属于公共资源,及时参与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培训,把握最新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精神。化被动为主动,提前做好做细科研经费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预算不能满足科研项目研究需要时,及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并在中期财务检查、结题财务验收时,积极主动配合科研主管部门,做好相关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四)推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手段是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手段,建议我国上下应当一起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科研主管部门层面,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从项目申报到项目验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分享项目信息;在高校层面,实现科研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多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将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在科研经费管理上。

(五)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校内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约束机制,改变科研经费管理只是学校财务部门的做法。二是切实落实院系监管责任,院系等作为科研工作的基层管理单位,了解科研项目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的实际需要,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三是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应该及时转变思想,将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一部分,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等承担直接责任。

(六)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

鉴于科研经费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建议在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组织一只专业化队伍,统一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管理。该部门负责联系校内科研机构等各职能部门,建立与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关系。避免出现各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管理只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观念,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内部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

(七)重视科研经费政策解读宣传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科研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建设工作,及时收集国家、地方政府、各科研主管部门新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南。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宣传工作,增大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覆盖面,提高科研工作者对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认识。

五、结语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对于科学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充分分析研究我国现有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希望提出的建议能够满足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需求,在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同时,激发我国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众培、简析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2]陈朝宗、中国与西方科研管理比较及自我创新、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3)、

[3]顾虹,赵敏、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改革及其合理性分析、科研研究管理、2003(3)、

[4]贺德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政府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7)、

[5]刘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初探、事业财会,2006(2)、

[6]王延中、科研项目课题制的几个问题、学术界,2007,4,总第125期、

[7]林亚男、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科研经费管理思路、福州大学学报,2010(3)、

[8]马青雅、科研经费执行过程动态管理模式探索及实践、会计之友,2014(36)、

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篇8

一、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来源及性质界定不清

目前科研经费的种类主要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两大类。纵向经费多是财政资金安排的专项经费,横向经费一般是从企事业单位转来的,地方高校相比211、985国家重点高校,因为受到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顶尖学科带头人的缺乏以及设备投入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一般很难获取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虽然逐年增加,但各级财政科研资金投入占比不大,例如:年收入近6亿的某地方高校,2014年财政性科研经费投入占总收入的1、7%,占当年全部科研收入的41%,其中包括人才引进专项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科研类经费等;而其他科研经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会、国家社科办、教育部等下达的少数科研项目经费,地方高校往往没有按纵向或横向科研经费性质区分入账,只是笼统的记入科研事业收入。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对科研经费的填写做了非常明细的要求,凡是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都需要拆分到最明细填列,这首先需要确定哪些经费属于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但地方高校往往因为科研排名等原因,只重立项,对企事业单位转入的活动经费或培训费等都计入了科研收入。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

对于纵向科研经费大部分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高层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办法》、《高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经费承担单位只需充分理解和掌握经费使用要求,规范管理即可,但地方高校往往因获得这类科研项目不容易,即使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也只是笼统地搬列一些条框,并不会明确具体的支出所占经费的比例;横向经费更是搬抄纵向经费管理办法,支出范围只是规定了大的比例,如业务费需占支出的70%,其余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全靠财务人员把握,造成横向科研经费支出就是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讨价还价”的自由地。而监管部门只是在需要审查盖章时,简单地查看一下,有些还是“先斩后奏”,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3、科研经费支出的不规范现象

地方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在科研经费支出方面随意性很大,造成支出结构不合理。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科研经费预算只是为了满足申报项目时审批通过,具体支出时编造经济业务、巧立名目将购买和支出与项目无关的办公用品、低值耗材、图书资料、设备购置等都列入支出。多次小金额使用同一供应商开具的材料、测试费、加工费等发票报销,回避转账支付、政府采购、审计监管等相关规定和程序,甚至还包括个人家庭消费的支出改变用途在科研经费中报销,用“真发票,假事项”套取科研经费。那些“原则上不得使用专项经费购置或试制基建设备和生产性设备;不宜大量列支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办公家具;不允许列支办公室、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不可以在专项经费中列支普通办公材料”等专项经费使用办法中规定不得支出的费用,更是列支得理所到然,合情合理。特别是个别横向科研经费报销人员经费、燃油费、接待费的比例超过70%,变成了企业不能报销的部分转移到地方高校这样的事业单位列支,成了项目合作企业的“避税港”。地方高校还有一个特点是科研经费相对集中在少数科研“大户”手中,有些科研人员同时开题十余项,项目名称基本相近,不仅自己经常支出混淆,财务人员也经常支错项目,而且严重影响资金支出进度,资金效率极低,反映在支出上,如:不少项目负责人名下购置的电脑就有4台以上,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

4、缺乏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所需必要条件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只有单独计量(必须有单独的表记系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才可以计入项目成本。然而因为高校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使得高校科研成本具有双重性,特别是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岗位双肩挑人员相对集中,新制度下同一负责人因工作性质不同,所产生的费用分别列入“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在当前形势下,国家一边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一边要求细化教育支出以便更好地核算出真实的生均成本,这就要求高校做好成本核算,但是地方高校无论从管理理念、成本单独核算的必要条件都无法达到,例如:将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仪器、设备和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科研工作中耗费的单位水电费,以及依托单位为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都无法准确的计量纳入科研项目支出,都在学校“教育事业支出”科目及其相应的经费项目中列支,造成虚增了“教育事业支出”、虚减“科研事业支出”,使教育生均成本和科研项目成本都不能准确地体现,个别项目负责人有意使用学校经费,而沉淀很多科研经费,从而造成教育事业经费紧张,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也不真实、不合理。

二、新制度下规范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

1、根据新制度地方高校细化科研经费的分类

新制度明确指出设置“科研事业收入”的同时对应资金来源细分二级明细“财政补助收入”、“非财政专项资金收入”和“其他资金收入”,地方高校应改变除了国库下达的科研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余都记入“其他资金收入”的做法,例如应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入的科研经费记入“科研事业收入—非财政专项资金收入”;学校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不属于科研收入的经费拨款,通过“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只有明确了科研收入的分类,才能按照新制度明确“科研事业支出”二级明细支出分类: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也才能将其中项目支出的结余结转的余额分项目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基金”等科目。

2、地方高校切实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相关部门之间配合

地方高校应提高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借着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已经发生的腐败事件实例,结合地方高校大部分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科研项目人员对科研经费需要按各种专项资金管理的办法一知半解,使高校财务管理难度加深,造成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不理解的普遍存在的事实,顺应新制度的颁布,财务处应与审计处、科技处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在科研人员中大力宣传《会计法》和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经法规,及时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各种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目的、意义及要求进行广泛地讲解和宣传,使相关人员对管理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既要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使用经费又要遵守财务相关制度的观念。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地方高校在不违背该管理办法宗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审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连接财务、科研、审计、资产等职能部门,以便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管,例如抽查差旅费支出,核实出差人员身份、出差目的地、出差频率等,核实出差人员是否为课题组成员,是否有住宿费佐证(如无,需要提供其他支持性材料),出差目的地与研究项目相关性;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以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规范科研经费的支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地方高校除了财政下拨的科研经费,凭借在地方人才较集中的特点,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服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等项目取得不少的社会投资。例如从某地方高新区企业转入技术咨询服务费20万元,该项经费只有人工成本,而科研人员有工资性收入,不能领取劳务费,只能在人员工资支出一定比例的报酬,为了合理减少个人所得税,科研人员又与财务人员斤斤计较起来,找来很多真票据假事项的发票来报销,即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使科研项目支出会计信息失真。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布《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明确将课题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所予奖励安排的相关支出。合理提高科研人员的应有报酬,可以将科研人员在教学之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取得的报酬计入“劳务费”,不用“真事假做”,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走出去,拿到最真实的调研数据,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科研项目支出范围地确定时,引进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申报的经费项目和预算浮动范围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合理性评估,再根据批复的预算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控制相关支出比例,将预算金额导入账务系统,保证科研经费支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做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相协调。

4、推进成本核算,真实反映科研项目成本

科研经费地核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按项目预算控制开支范围,进行成本核算是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查与本项目无关的支出内容;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科研项目的成本,特别是对开展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发生的实验耗材、实验设备、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科研人员经费等相关费用,应该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单独计量,无法单独计量额按科学合理的比例分摊。这样既能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够使高校教育支出更合理,生均成本更真实,减少成本核算不完整,造成的教育投入“只见增长不见效益”的现象,也减少了科研经费“真票假事”支出的现象,提高科研效益。而在固定资产折旧分摊时,由于高校在购置时已经一次性计入成本:借: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当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需要分摊折旧时,应增加科研事业支出减少教育事业支出,借:科研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资产使用费-折旧),贷: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依次类推,真实反映科研项目实际耗用分担的成本。

三、结束语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光伏发电解决方案(精选8篇)
  • 下一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