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光华,喜悲丝皆有,脑海里定格的画面数也数不胜数,无论是每天的转眸,还是是街角的回盼,不计其数的是那些熟悉的画面一闪而过,偶然间,熟悉久了的景致似乎别具情致。
——--题记
我们总是认为熟悉的地方不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景,不然,每当我看着一成不变的蓝天,恍惚间就会有一道彩虹若隐若现。
今年秋天,地上的落叶少了很多,上学的路上,总是看见一个老人,身着橘色的洁工服,在路边细致的打扫着,入秋的好那一阵子,他总是把垃圾车塞的满满地,然后拖着年迈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子,消失在大街的拐角……
每一天,我都能看到他,如果你面前的那块地有落叶,那么一定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打扫。几乎日日都见他,有时他会到附近的建筑工地边,与农民工蹲在街边吸几口烟。他走过之地,通常是一尘不然的,可唯独此时,他爱在地面上留下几根孤寂的烟蒂。
尽管他在人们的视野里不间断工作,可还是会被人群淹没。即使成天与他擦肩而过,也不会让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一秒钟。可他依然如故。
歌词中唱得好:“汗水在他的身上化成了彩虹,疲劳节奏延续生命的河流,每个人都是他的小小英雄。”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尽管我们没有感到他有多么的幸福。国为我们已经习惯的只是经过他打扫干净的街道,只是清晨装满落叶的垃圾车,只是那一成不变的橘黄色。
干净的街道才能让我们对他的存在稍有感知,憨厚的面容才能唤醒彼此麻木的神经,熟悉的姿态才能使你我对他的奉献多点感激。
正是因为太熟悉,才只有在瞬间发现他的美。
又是斜阳高挂,他留下了一地清静,一片清新,拉着车逾走逾远,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路人都看见了,老人的右上方,是一抹美丽的晚霞,在这熟悉的地方勾勒出一道迷人的风景。
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掘美的眼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那风景却多少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缺少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小时候,我的小伙伴都痴情于电视里的卡通片,他们对动画里的人物、情节都有个人独到的见解,甚至对分岐也要争个你死我活。比如:就喜洋洋智商高还是灰太狼智商高就能唇枪舌剑地战上好几天,然后双方会伸出拳头来达成思想的统一,于是,一场和平的辩论赛转变为暴力的武装械斗。现在想想,还是蛮有趣的。
我当年却是有所归属。不过,我既不是喜洋洋派,也不是灰太狼派,我是书迷派。
不知是何缘故,让我这个调皮佬只要一接触到书本就立即投入到它的怀抱。我曾手捧书卷十几小时水米不沾,大抵书本真是我的精神食粮了吧,书便成为我最熟悉的地方。
多年后当我沏上一杯香茗,拂去书卷上的尘埃,再次拜读,感情又不同于往昔,往日不懂的文章却趋于浅显,往日深觉晦涩的诗句却变得流畅。我从诗句中看到了新的东西:高达武在塞外吟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时的豪迈大气。刘禹锡在低谷中吟着“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的开朗豁达。王摩诘在深山野林中的酸楚之音“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不论是杜子美在一叶孤舟上的落魄身影还是于少保在奔赴刑场时的大义凛然,都像是由他们的诗句为我绘出的风景。这些词藻、这些诗句就像一幅磅礴的水墨山水画,一鸟一兽、一草一木,都从书中的文章而来。书卷,这个熟悉的地方,也还有如此瑰丽的风景。令我深思,令我徜徉。
生活中充满了美丽,一鸟一兽、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均是可爱的存在。只要你慢下脚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我最熟悉的风景,就是你们的身影。
——题记
“快点起床,下来吃饭,要七点了啦!”一大早老妈的叫声打破了我的美梦,这令我的心情很是不爽:“再睡一会儿嘛,明明才六点十五分,叫什么叫啊!”于是,我又躲进了温暖的被窝里,继续我的美梦了。但每次一入睡,总会有老妈的催促声,叫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每天都这么叫,她不烦吗?”我在心里嘀咕着。但已被老妈吵得毫无睡意了,只好起来洗漱。只听老妈的叫声又从楼下传来,我没回答,老妈便上来叫我了。我看见了她的身影。简单的打扮,不再年轻的步伐。
老妈腰不是不怎么好吗?还要每天爬上楼来叫我。我却总是嫌她烦。想想读书这么多年,如果没有老妈天天这样烦我,我不知要多犯多少错呢。唉,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我想,以后我也要多关心老妈才是。
这样想着,我赶紧下楼。
很快地,我发现我还是慢了,要去上学才发现自行车坏了。只好求助于老爸了。“爸,快点,我要迟到了,快点载我进去啦。”老爸从房间走出,睁开朦胧的睡眼,洗漱完,便二话不说地载我到了学校。我坐在他的摩托车后面,望着他的背影,发现那个自己一直以为很熟悉的背影也变得苍老了。但是,在那背影里,我依然清晰感受得到那股浓浓的亲情,如同妈妈的身影一样,饱含关爱。这两年,长大了的我一直想着去哪个漂亮的地方玩,却不曾发现原来最美的地方就在身边。父母的身影不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吗?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