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0 栏目:写作范文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状调查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概念

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跨文化交际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萨丕尔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对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王振亚指出,文化是学习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海默斯最早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就是“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的能力。Canale 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2 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文化测试,目的是测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了解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在统计分析上,研究者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回收的测试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生答题的错误率。

测试题参照的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振亚的社会文化测试卷,分为三个部分,一共60道题目。前两部分是关于普通文化测试,即日常社会习俗的内容,分为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个部分。后一部分是关于正式文化测试,即政治、地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内容。普通文化测试部分是得体和非得体的判断题型,正式文化测试部分是选择题型。

受试者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的286位非英语专业学生,涉及的专业有汽车电子,多媒体,物流管理,物业管理,设施园艺、园艺技术等。所有受试者均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研究者一共发放了286份测试卷,回收率是100%。

3 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对所有测试卷进行了批阅和统计,286份试卷,一共17160个答案,其中6422个答案正确,10738个答案错误,错误率为63%。在所有的错误答案中,第一部分错误率为54%,第二部分为64%,第三部分为71%。这说明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比较薄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文化知识的渗透。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法教学为主,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待提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很强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由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等的局限性,很多教师没有机会接受足够的相关培训,这也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比较单一,课堂上和课堂外都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掌握文化知识,学生也很难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很难了。

(4)我国对于英语教学的评价就是考试,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转。这也限制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4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完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教学的体系。首先是完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应该是同等重要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除了对语言教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译等有相应的要求以外,系统的文化教学的内容也应该列入教学大纲。其次是选编合适的教材,在选编教材时应该把文化知识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列入教材中,应该把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作为一个整体并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后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为了促进英语教师和学生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应该在英语能力考试中增加测试文化知识的内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跨文化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给英语教师提供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或进修的机会,比如说:可以到国外进修学习,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文化,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加教师的跨文化知识。

(3)实施适合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把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注重分析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说:角色扮演等;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经典的英文电影;可以开展多种课外活动等。

5 结语

总而言之,本次调查显示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差,这也说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实践,采取一些有效的积极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赵春漫,木艳,王丽芬、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

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中国举办,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口语的新热潮。然而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媒介主要是英语,他们的英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外语口语教学课程设计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涉及语言交际方式、语用问题、非语言行为交往习俗、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遵循语言对环境和关系的适应性原则,使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能力,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语境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使用它的人民的文化是不可分的,学习外语不能忽视相关的文化。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dward T Hall提出了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的概念来区别不同文化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他认为在强交际环境的文化中,当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蕴涵在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强语境文化中的语言交际对语境的依赖程度高,并且讲究含蓄、委婉。而在弱交际环境的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弱语境文化中的语言交际对语境的依赖度低,交际的双方多依赖明确的语言信息。Hall认为东方文化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弱交际环境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决定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下面我们结合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探讨一下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课程设计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

美国外语教学协会提出的外语能力就包括交际能力,并阐明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能力)。文化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成分,外语学习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文化学习与学习者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密切联系。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教师依旧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语言点及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重要位置。

在口语教学中,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文化导入及其交际应用,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谈话双方产生误解,往往不是因为词汇和语法的困难,而是因为交际双方互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一种文化里被认可的语言行为,在另一种文化里可能不被接受。应在英语学习中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否则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下面举例说明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狗不能算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动物,狗肉被当作美餐;看看汉字,里面带反犬旁的统统归入狗一类,并且除“狮”字外。其它都有贬义。组成的贬义词像“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等都是表示不好的。汉字里狗几乎没有什么好词。但英语里,狗猫一类动物却有很文雅的名词。美国人不食狗肉,狗被当作主人忠实的朋友、家庭成员一分子,有句谚语是Love me,love my dog,英语中很多含有dog的词语往往指一类人,如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要人);watch dog(监督者)。再如“龙”dragon在汉语文化中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龙是中国历史中的图腾形象,古代传说中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是皇帝的象征,汉民族自称“龙的传人”。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是一种恐怖的怪物,指代“魔鬼”,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从嘴里喷火,会吃人。“亚洲四小龙”一词中的龙译成英语变为tigar(虎)。

二、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关注词汇和语法输入的多少,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外语口语教学课程设计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改变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语言知识传授,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听说法减少教师讲的时间,而让学生讲,但是过多的机械化的句型操练并不能解决问题。交际法使学生们从互相说提高到互相交流的实践层面,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习者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鱼得水,交际自如。

三、网络学习策略

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及网络英语学习资源。语言与交际实践紧密结合,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网络英语资源丰富,如

http://省略(搜英语);

http://省略/index、htm英语广场;

http://省略/《英语沙龙》杂志;

http://省略、on/《英语角》杂志等。

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 CBI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标准理论 《当代大学德语》教材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外语研究聚焦于内容教学法即CBI教学理念。探索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的有机融合,强调交际和文化的重要性,重新调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最终培养合格的能服务于全球化发展的具有跨文化视野的综合性人才。

1、CBI教学理念

以内容为依托教学(CBI)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的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达到外语习得目的的教学理念。其主要依据是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前者的核心思想是语言学习应注意有意义的内容学习,后者强调语言教学的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联系。袁平华的弱势CBI教学模式即主题式语言教学(themenbezogener Ansatz)是目前德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它强调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现代教学法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是一种媒介、一种工具、一种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因此,要实现本文开始提到的教学目标,以CBI教学理念为出发点,语言学习为基础,同时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材建设尤为重要。

2、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界定。Weier从跨文化能力的社会功能强调跨文化能力应该促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和平政策。Helmholt提出跨文化能力既表现在意识层面,又表现在行为层面。Brislin,Landis,Brandt更进一步区分跨文化交际分为认知、情感和行动三个层面。杨建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能力综合体,它在跨文化交际中作为核心出发点发挥作用,帮助参与交际的个人采取不同的交际策略,应对各种交际场景,解决各种交际问题,实现有效的交际,这正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CBI理念指导下的德语基础课教学有两大任务,即向学生传授语言技能,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将这种意识和能力更有效地运用于实践,改变其自身的文化视角,促使他们运用跨文化理论与观点审视不同文化,了解中国本土文化与德语文化的异同,能够做到从对方的思维方式中去理解对方,避免跨文化冲突,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拥有跨文化交际视野的国际性、应用型人才。要想使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教材改革是基础,教材的科学建设是CBI教学理念实现的保证。

3、基础德语课程教材分析

教材能否保证CBI主题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其衡量标准很多,其中判断教材能否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跨文化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是否涉及价值观、行为和思维方式;(2)学习材料是否将德语国家脸谱化还是利于破除偏见或刻板印象;(3)能否引导学习者进行中国和德语国家的文化对比。

目前国内高校德语专业大多数选用外研社出版的《当代大学德语》作为德语专业基础阶段学习的基本教材,同时此教材配有相应辅助练习册及听说训练教材。本文对《当代大学德语》第2册(2006年第一版)进行分析。该书共15单元,题材涉及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除一般的对话和叙述文外,还有通讯报道、采访录、书信、日记、电视访谈、广告、图表、诗歌、笑话等不同文体篇章。该教材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学习方法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如第七单元大学学习与生活,通过中德学生大学生活介绍,将不同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引入课文。第八单元介绍德国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德国文化中的婚姻观、家庭观等,并通过课后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相比于其他教材或只侧重于词汇、语法体系的讲解,或过于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该教材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并尝试将两者融为一体,这恰恰满足了CBI主题式教学要求。

但笔者在教材使用中发现一些问题,如一些非对话类文章语言较为书面,课后习题以书面语法练习为主,缺少跨文化训练部分,尤其是具体案例实训等。另外,教材有些内容有些过于脸谱化,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有些内容相对过时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托马斯《文化标准理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以不同跨文化场景为基础分析产生交际问题和困难的文化原因的方法,与CBI主题式教学恰好可以相结合,可应用于外语课堂跨文化训练。笔者以此为依据,对《当代大学德语》教材提出几点建议:(1)单元选题应更具有代表性。以中国8个核心文化标准(单位系统、等级、手段和技巧、维护面子、社会和谐、关系体系、官僚制度、礼仪礼节),以及七个德国核心文化标准(事件导向、规则导向、弱交际情景、人际距离、内化的控制、时间计划、公私界限)为参考,选择难度适宜的文章。(2)习题设计应更多样化。尝试在基础语言习题后增加跨文化实景训练、案例分析等,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思考由于不同标准而产生的中德交往过程中可能预见的困难,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教材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材建设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各种现代化方式不断补充完善,从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最大化,达到教学最优化。笔者认为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上述改进,将跨文化实训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语言知识,还能够补充实践内容,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考和行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2]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4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加速了“地球村”的到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社会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文化之间的互相碰撞和整合创造了条件。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实现高校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感体系的培养与构建,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进行英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提供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感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它最直接地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沟通,对于文化贸易、社会发展和进步等多方面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总而言之,重点为高校培养更多跨文化交际人才,不仅仅是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更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优化配置和繁荣发展。

二、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感体系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不清晰

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感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不够清晰。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在进行教学规划和设计的时候,过多地将教学目标认定为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但是并没有将目标细化,这就很难为后续的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由于没有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学生在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的时候,也无的放矢,缺少具体操作环节地重视,这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总之,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规划,从而为教学效果提升创造可能。

2、缺乏有效的校园文化交流环境

在很多高校校园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校园文化交流环境,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讨论和交流,这就会很难将个人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只有依靠英语沟通和交流,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很多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中过多地灌输理论知识,没有展开有效的师生互动,由于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学习环境,这就很难让学生对英语使用环境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这对于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教学评价方式不尽合理

很多学校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评价方式不尽合理,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不少学校而言,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业水平已经成为了常态,尽管也有不少课程将学生平时的表现计入评价中去,但是这还远远不能够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素质充分地展现出来。在这种错位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指引下,很多学生将较多的精力放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试能力的提升上,而忽视了个人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要保证教学评价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同步性,从而达到完整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感体系的培养路径

1、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资源

对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体系的建设来说,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来将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实到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去,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必须要保证课程本身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语言技能课程、文化类课程、心理学课程、实用英语课程、文学鉴赏课程、影视艺术、写作课程、翻译类课程、口语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第二,应该深入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的重新编制,以此来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学要素、文化需求、社会需要等多方面的要素来进行教材的设定和编纂,注重内容的详实性、结构的严谨性、实用性、趣味性,从而来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化的跨文化交际教师队伍

不断优化高校跨文化交际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潜在素质和文化涵养,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作为教师,应该将跨文化交际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体验。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给他们出国深造的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美国文化、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从而来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指导思路。第二,由于跨文化交际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等,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自学,提升个人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从而间接地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教育和培养。第三,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打造“双师制”教师队伍,积极邀请国外专家或者社会语言学家来学校任教,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营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校园环境

对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感体系的培养来说,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校园环境来实现。

第一,从高校校园环境出发来进行学习氛围的营造,比如通过高校的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台、双语文艺晚会等方式来实现,通过建立网络化的校园交际平台来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校园社团的方式来实现,开设与英语交际交流相关的社团,引导学生们进行参加,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各国之间频繁的交流和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做出了严格地规定。加速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感体系的构建,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校园环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从而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卫岭、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01:118-123、

[3]谷小棉、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8:124-125、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 大学英语拓展课 内容依托 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及其他国际峰会等,中外交流频繁,中外文化碰撞,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呼之欲出。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必将导致沟通过程中文化的失误,从而造成误解甚至沟通的失败。教育部2014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之后能将其运用于英语文化的沟通。

一、理论基础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复中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已不适应大学英语高水平学生的要求及时展的需求,应转向以英语语言为工具,学习发展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及沟通技能等。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社会学家Hymes提出仅仅学习某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怎样使用这种语言,即必须掌握使用那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必须懂得什么时候使用何种语体和语言形式。之后,Candle 和Swin 也把交际能力描述为语法能力、语片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到了90 年代,Bavhumer 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也就是说语言的使用不仅受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影响,还受使用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我国学者刘学惠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多向度的概念,除了知识向度以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以Kim 为代表的一些外国学者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适应能力。张晓书也认为,具备这些能力的交际者就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搁置或修改自己原有的文化习惯,并能创造性地处理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

二、教学现状

温州大学大学英语建设从1987年开始,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步,其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调整。2007年,对新生进行分级教学,教学模式调整为网络自主学习+课堂面授+小班口语课。2009年开始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练习及对语言技能的传授。这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如出一辙,对于通过四级甚至六级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上没有特色,缺乏吸引力。这样,大学英语的学习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在生活、学习与未来的工作上没有太大的帮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为此,2009年针对二年级四、六级通过,在英语学习中处于较高水平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了①《大学英语中级口语与口译基础》;②《实用英语视听说》;③《实用翻译》;④《美国社会与文化》;⑤《电影口语》等5门拓展课程,供学生自主选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010年对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做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对商学院各专业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深入调查发现:①商学院的专业设置中,多个专业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温州大学商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不管是在校学习阶段还是将来的工作中,对英语的要求都非常高。②商学院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全校各个学院的学生而言都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以09级学生为例,全院242个学生中,截止大学第三个学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225人,通过率93%,其中多数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③商学院高年级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由大学英语基础学习阶段直接过渡到双语教学,其外语水平和基本专业知识未达到双语教学前的水平,可能使学生陷入语言能力没提高、专业知识没掌握好的窘境。因此,2011年为商学院二年级四级通过的学生量身定做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沟通》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三、教学实践

《国际商务英语沟通》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温州大学的开设,从设计之初以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商务主题内容依托的教学内容,以任务教学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在考核评估方面采取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1、在全球化视角下,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商务技能与英语语言文化能力有机结合。文化教学以及对学生语言文化能力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却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涉外活动中,商务英语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只是注重商务知识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必⒌贾赂髦止低ㄕ习和交流失误。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重视英语文化学习和灌输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唤起学生的文化意识。研究表明,母语文化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都是潜意识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唤醒语言使用者的文化意识。当他们了解母语文化,就知道该如何去描述价值观、行为、习俗、礼仪等文化内涵。借助母语文化,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化差异,从而有意识地学习掌握英语文化。最后,应在文化语境中掌握和实践来培养商务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境包括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在跨文化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设计更多的商务情景对话,多国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交际,跨国企业的商务谈判、会谈等,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下体验跨文化商务交际,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2、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将英语语言作为工具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开拓视野和知识面。语言教学不是探求语言本身,而强调将语言作为一种真正的交际工具来教。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模式(简称“依托式外语教学”)将二语/外语教学与学科内容Y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外语教学模式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首先,普通教育学理论,包括体验式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式外语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二,依据功能语言学观点,语言是表达功能意义的途径,语言学习不仅是要学习语言的“用法”,更要学习语言在现实环境中的“使用”。最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自然语言习得,产生于有上下文的语境中,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习得语言。依托式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语境,使语言学习者能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语言习得产生。语言学习者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与语言学习者相关而且有意义的内容上,而不只是语言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将模拟走进商务语境,结合案例商情,运用先进的视听说教学手段,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课程以商学院专业教材的内容为依托,设计了十个单元,其中包括Globalization(全球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沟通),Company(企业),Trade(贸易),Money(货币),Marketing(市场营销),Negotiation(谈判),Finance(金融学),E-business(电子商务),Accounting(会计学)。在课堂内容设计上分为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首先,听力为本单元教学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此环节是语言的输入过程。其次,阅读部分是每个单元的核心,选取了现下比较流行的教材,原版财经报刊、杂志等的文章,给学生以原汁原味的地道的语言体验。再次,口语环节模拟各商务情景的会话,比如公司开会、贸易交流会、商务谈判、新产品会、广告创意等。最后,写作部分强调商务应用文,如求职信、简历、咨询信、回复函、产品描述、新闻稿、问卷调查等。这样既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双语课程扫除语言障碍,打下基础,将英语语言文化学习和商务专业知识相融合,做到二者兼顾。

3、在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下,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的一种发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样学生摆脱了枯燥的语言学习,在与伙伴共同思考、合作、沟通、决策等过程中,无意识地使用了语言,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些任务包括求职面试、公司会议、贸易交流会、商务谈判、案例分析、新产品推广、新闻会、投资研讨等。

四、总结

在经过一段时间以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实践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能有助于更好地学习专业英语或者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有助于拓展英语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提高你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7、

2、姬慧锋、 大学英语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可选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3、刘学惠、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4、张晓书、 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J]、教育探索2006(5)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在现如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及科技一体化的信息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全球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内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正确利用英语处理在跨境商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与来自于不同国家、地域及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商务交流。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其突出特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习俗不同,人们的商业价值观、消费心理和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诸多文化冲突,由此可知,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是否可以进行成功的跨境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传统的“英语+商务”模式开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意识极度缺乏,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涉外商务活动的进行。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国际贸易活动重要性的认知,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能力。当今,我国各大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不同国家、地域及民族等,其文化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客观的不同之处,对自身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反思,同时更广泛地知晓其他文化,进而更客观地把握住各自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工作后,会参加各种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接触,接触中往往会因为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而产生许多抵触情绪,从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尽快适应,提高效率,让跨境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三、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知识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需要尝试运用诸如创设情境法、认知法及交际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注重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辅手段,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创设虚拟的国际商务活动情境或社区,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际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了解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

2、提高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素质和改变其教学观念。在国内大多数高校,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出身,他们本身缺乏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非本土文化素养,比如到外贸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以及参加商务部组织的各种短期培训和进修。同时,商务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再局限于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及课堂的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大纲为基础,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既熟谙国际商务领域的知识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商务人才。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重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比如在欧亚经济论坛、广交会、世园会、世博会等国际会展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锻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逐渐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外交流日趋发展的今天,高校应提倡学生积极参加海外带薪实习项目,让他们真正融入异国他乡的环境,亲身感受中西文化差异,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国际间商务交流的频繁,各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发展给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用睿智的眼光审视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20、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模拟联合国;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日趋重要,大学生是否具备这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较高层次的劳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劳务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研究如何加强这一能力的培养,并将研究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已成为英语学习培养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

根据著名交际学家Gudycunst的理论,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必须同时具备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我国跨文化交际学者贾玉新对Gudycunst的理论作出概括与引申,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英语)为主要信息媒介,以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为对象,以商业、贸易甚至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完成人际交流活动的能力。涉及国际贸易专业,还必须具有该专业中一定层次、领域内的专门知识或能力,并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

二、当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

当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相当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1、信息沟通能力不强,语言与非语言交际技能都比较薄弱;2、相互交往能力不高,对语言的社会功能与语言和情景的适应性感知模糊,对交往规则或语用规则基本不了解;3、不能灵活应用交际策略以避免交际中断;4、文化能力欠缺,既缺乏对他国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的相当了解,又对本民族文化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灵活性。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一些消极因素(如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外,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念问题,过于强调工具性,忽视了人本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烈意识;2、外语教学问题,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灵活使用英语及其非语言手段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3、在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缺乏考虑商务英语人才应具有的国际人文修养与本民族历史文化修养,文化陶冶过弱,人文素养和思想底蕴不够深厚;3、缺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门课程;4、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充分和有效地利用涉外实践活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利用“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践性教学可以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实践性教学可分模拟性实践教学与田野式实践教学两类。模拟性实践教学指以虚构跨文化交际的场景来进行教学。“模拟联合国”活动就是实践性教学的较好的典范。具体的“模拟联合国”跨文化交际的任务可以围绕商务活动来设计,比如建立贸易关系,进行商务谈判等。为了凸显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可以将“模拟联合国”跨文化交际活动设计成“任务包”。每个“任务包”都包括两个要素,即交际对象与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涉及具体的文化类型、风俗习惯、文化禁忌、交际风格。为了使交际更有效,学生需要迅速调动自己平时学得的关于该文化的知识,调整好自己的交际行为与模式。如对该文化认识不足,比如对其最基本的风俗习惯、文化禁忌等方面一无所知,就要迅速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因特网进行了解,以避免出现文化休克。交际目的涉及交际手段,比如书面语与口语的选择,以及使用何种文体,需要使用哪些词汇与句型等。每个“任务包”中应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与目的设置若干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而学生通过各种手段逾越了那些“障碍”,就意味着通过模拟性的实践教学,知识转化成了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系到我国较高层次的劳动力的素质,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完满、人生价值的实现。在英语教学中能否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教育教学能否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否坚持人本主义的原则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因此,英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工具性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对教育的人本性予以足够的关怀,而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正是在教育教学中重视人文性与关怀人本性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戴炜华、言语行为和事件的跨文化语用研究[J]、外国语,1998(6)、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篇8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英语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语言内涵,进而产生了文化差异。长久以来我国大学在英语教学中都忽视了文化背景和语境的不同对英语表达产生的影响,只是将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虽然拥有很好的英语理论基础,但是却不能很好的使用英语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我国大学培养的学生通常无法表达出英美国家思维方式的语言内涵。为此,我国高校应该转变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促进我国对外交流事业的发展。

二、构建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模式的有关措施

(一)设计教学目标与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要尽早引入跨文化交际的理念,并将其纳入课程规划中,从而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指导,确定教学目标,并参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原则。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确定整体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教学原则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的价值导向,确定“切实”与“最优”的教学原则。

(二)选择教学内容,划定教学范围

教学内容与范围的划定要参考教学大纲,并辅以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不要过分的追求“量”,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时间。我们要保留典型的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添加文化教学内容。设计文化教学内容时,要以课程中的语言内容作为选择的参照内容,尽量选择差异化明显的典型案例。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起较为开放的教学体系,从各方面引入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让学生体验到多元化的文化,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起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添加不同文化背景教学内容,同时添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口语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区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课堂上设置如下:

1、 教师首先介绍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文化背景。

2、 教师介绍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发音的不同:第一,英式英语吐字清晰,高亢有力、声调起伏较大;第二,美式英语语调婉转圆润,与英式英语相比较为柔和;第三,两者发音时,元音、重音和音调几乎完全不同,教师选择英、美两国的两段广播播放给学生们听,学生可以清晰的分辨出两种语言的不同。

3、 教师介绍作为非英语母语的国家,我国应该学习的都是RP,即Received Pronunciation,这是世界公认的标准英式发音。

4、 区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的不同,并安排学生在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中寻找尽量多的不同词汇,作为课堂作业。

(三)确定教学方法

为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英语的多元文化背景,并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

教师要选择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把教学延伸到课下,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于英语教学的活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知识库,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中外文化、名人背景资料等,从而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具体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合作教学是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指中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真实语境,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本地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外籍教师提供给学生原汁原味的语言体验,教授给学生地道、常用、准确的英语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英语这门语言。合作教学的英语教学效果要远超传统课堂教学,因此,高校可以适当、适量的使用的合作教学,但是要注意,合作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在课堂教学滥用,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心得体会感想(精选11篇)
  • 下一篇:清明祭英烈学生心得体会(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