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课堂教学过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1 栏目:写作范文

课堂教学过程篇1

造成此种“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从以下一些教学现象中,看到一些问题:

现象一:教师提问芜杂,缺乏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不是不提问,只是语言不够精炼,问题没有序列,方向不明确,造成了学生无序的思维和思维的无效,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经常提出一些肤浅得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What? When? Where? How? 等,这些问题大多没有延展性,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样的提问越多,越是带来课堂的低效性,课堂教学时间就在教师看似热闹实则无益的提问和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白白耗费了。

现象二:教学任务低智化和不具备操作性与科学性

课堂上不是没有活动,而是由于追求“量”忽视“质”,缺乏了对活动有效的追求,内容不是“少而精”,过程停留在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想的交锋和灵魂的撞击,这也是导致课堂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能够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思考与求索,没有思考就没有研究。

现象三:活动要求指令不清,造成课堂群体差异,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探究学习强调自主性。但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指令不明确,常造成部分学生群体不按照要求和规程操作,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于是,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任务成了主角,部分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分散活动,自主滑向了自流。

现象四:课堂教学节奏组织松散,影响了教学效益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组织的教学环节松散,缺乏必要的节奏,导致宝贵的教学时间流失,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学生没有掌握多少“有价值”的语言知识,而只是在松散、凌乱的课堂教学中度过。这些教师不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出了问题,反而抱怨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

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课堂环节的有效掌控,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均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敏锐适度的反馈,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掌控:

首先,把握教学的时效性,注意课堂反馈的及时。课堂教学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推进和语言活动的实情而定。举个例子,在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时,教师不轻易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可消除了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做法上:当学生复述课文、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在操练完毕后进行,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产生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其次,把握教学的持续性,注意课堂反馈的激励。课堂中的反馈,教师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形成共鸣,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一时做不出练习时,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如说:“I’m sure, you can do this、”“Don’tbe ner vous,thin kitover、”“why don’t try it?”当学生有错误时,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指出其不足,如说:“You did well,but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Take it easy,I’m sure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等,这样的热情与激励,可以让学生感知,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再次,把握教学的针对性,注意课堂反馈的群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动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充分的差异意识,学生是千姿百态的,教学要针对学生特点与个性作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对暂时困难的学生,要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特别注意提问内容要难易度的把握。对于那些在外语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比如记记单词、谢谢句式,低难度、矮台阶,推着他们进步和提高;而对兴趣高昂、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敢于设难关、下担子,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拔升思维能力,给他们能力发展与提升的空间。对于中等学生,则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让他们随时解决一些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反馈,调整教学针对性,促进不同层面学生各具特性的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篇2

课堂是造就学生进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空间,讲台是展现老师才能的场所。要使自己在课堂小天地,运筹帷幄,游刃有余,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备课,因为备课是成功的前提。一堂课是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因为教师在备课时会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设计。

一、就个人备课而言,备课有各种分类法,但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无序备课和短期有序备课。

1、长期无序备课。长期无序备课就是教师利用闲暇时间结合自己的情趣,有意识地对教学有关有用的各类资料广泛收集,建立有效的增量知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会使教学获益匪浅,特别是地理课讲授内容涉及广泛,既有“人性”的弘扬,也有“理性”的扩张;既有宏观世界的展示,也有微观世界的探奥;既立足现在,又展望未来。时间之长,空间之大,内容之多是地理学科特点,如果没有较多的课外增量知识,就难于把课讲活,讲好。教师应将有关知识变成自己教学的实用知识,使自己有扎实的功底,较高的素质。

2、短期有序备课。短期有序备课是指课前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个人设计。既备知识,又备教法;既备练习训练,又备学法指导;既备资料收集,又备板书设计等多层次全方位备课法。这种备课量虽大大加重,但对教学十分有帮助。当然,备知识是重点,备教法是改革,学法指导,板书创造才是关键。另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自己学懂了不算本事,把学生教会,教懂,教好,才算本事,这就依赖于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基于下列原则:巧妙的导入,流畅自然的衔接,形式和内容的有效统一,布局合理的设计,良好的结束。并始终注重将时代性,现实性,趣味性,知识性,双边互动性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巧妙的导入新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求解答:或创设情境激起想象,或运用对比引入思维,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我们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当今世界英俄法各国都不遗余力,不惜巨资,投入对外层空间的研究开发,而对地球内部深层次研究开发远远落后,因为人们在“天堂”和“地狱”之间,选择了“天堂”,故时至今日,人们对地球内部只能靠地震波研究,下面我们可以从地震波的变化看出地球的大略结构。

2、通畅自然的衔接。―堂地理课的内容,貌似整体,实是知识汇编,有许多“断层”带。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承前启后,使知识点转换自然,使段落环环相扣,达到自然衔接,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也是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给予重视的一点。例如,在讲降水类型时,一般教师把降水类型分类对比,各类型之间坐直通车法讲授,而笔者先讲梅雨(锋面雨),然后用久雨必有久晴引出伏旱(反气旋),再用久晴必有雨点出台风雨(气旋雨),并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锋面雨的形成》,《台风雨的形成》进行讲解。

3、形式和内容必须统一。没有形式的内容是单调乏味的讲解,没有内容的形式是华而不实,夸夸其谈解说。有的地理老师墨守成规,书云亦云,没有任何变通,语言干涩;有的老师上课舌绽莲花,口吐珠玑,滔滔不绝,可是离题万里。这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才能启迪学生追思求索的灵感,形成有效记忆,增加理解,活跃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采用文学表述手法,运用诗歌,散文等文学语言来描述具体生动有趣,紧扣学生心弦。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梅雨天气特征时,就设计引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讲水分循环时,对引用的古诗做了幽默的处理,即“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回头,否则成了大阴沟。”

课堂教学过程篇3

一、优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得以保证。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应描述教学效果,把要学习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的水平用行为动词加以描述。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1、 要从整体上把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知识目标,而是由各个分目标组合而成的一个多维目标的结合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探究目标等。2、 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比如,哪些知识是当堂要掌握的,哪些是要通过训练形成的,哪些学习方法是需要掌握运用的。3、 教学目标的表述不能过于笼统概括,缺少质和量的规定性。不能照搬教科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来设计。要让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的目标。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 多媒体的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①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为学生展示生动的情境和知识的生成过程。②变“静”为“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促进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一节只有40分钟的课堂里,教学内容突破不了一定量的极限,而“量”是“质”的前提和基础,利用多媒体可以加大教学输出量。教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后进生,使课堂教学密度更大,训练强度更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准备好教学具。教具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具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使用学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动手过程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具的准备要注意:①学生能自己准备的让学生自己准备。如学习“角的认识”,课前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能初步感受角的特点与角的大小变化。②准备学具要考虑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学生在剪平行四边形时常常因为剪得不直使得拼成的图形不像长方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给学生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上方格,既有利于学生剪得直,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的道理。

三、优化教学过程,追求高效课堂

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选择,紧接着的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突出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优化教学过程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

1、 全方位的互动,师生人人参与。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课堂上才会对你青睐有加,愿意与你交谈。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互动,教师应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互动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讲,面向同学讲,同时注意学困生和不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哪个没有发言的同学要来试一试”“还有谁没有发言”等。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高效的课堂才能体现。最后,施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回答问题的价值进行鼓励,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选择教学方法,师生唱响课堂。

怎样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途径把教学内容成功传授给学生?都有赖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流程也不同。

小学课程按照课型可以分成新授、练习、复习、综合与实践课;按照教学领域可以分成计算、概念、测量、统计、解决问题等。这些课型教师都要进行研究,对每一种课型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可以采用动手操作与问题牵引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让学生把7根草莓棒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同时让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研究:“把7根草莓棒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几根?出现了什么情况?”“你会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结果吗?”“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想怎样表示这多出的1根?”“算式中7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2c1之间的省略号表示什么?”等。像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探究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时教师要按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细化到组内分工,要求每个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能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想法,既发挥了个体作用,又发挥了群体作用,人人都有收获。而像复习课,可以采用“反思、总结、提升”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用这样的语言问学生:“回顾一下,这道题的几种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是怎样一步一步解答这道题的。”“刚才学习的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等。总之,在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中,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度,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各种教学方法加以融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从不同方面发挥作用。

3、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时间、效果与质量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标准。在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依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

课堂教学过程篇4

[关键词]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 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3】PLG022。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23-1

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中,教学也在呈现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数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已知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者,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任务;适当的调整教学的进度,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一、在实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一)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认真的进行备课准备。对于教材的提前预习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可以对教材做到初步的了解。发现其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学习。老师对于教材的预习可以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目的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提升。而学生也在预习的过程中,渐渐培养独立的学习意识,提升自学的能力。

(二)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规范课堂教学。规范的课堂教学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的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信,用爱的方式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自身的实力,用无私的爱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沐浴在爱的感受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虚心的接受学生的意见,认真改正自身的缺点。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对于进步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其进行鼓励;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老师要耐心的进行开导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最大限度的追求学生的全面性进步。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三)开展教学反思,积极改正自身的缺点。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老师,要敢于承认自身的缺点,并及时的进行改正。用于面对自身的缺点,这是一名成熟的数学老师应该具备的重要内容。不断积累教学中的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更好的担任数学老师。

(四)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建立合作性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深刻理解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展示的自身的个性。将课堂变成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展现个性的舞台。

(五)老师在建立有效课堂过程中要组织探究学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学习性,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多变的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自愿的形式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更加充分的理解。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热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于数学教学课堂的理解误区

(一)老师对于简单的理解过于理想化。老师的认知水平与学生有本质的区别,老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新知识的理解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决不能以自己的实际能力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对于教材的片面理解也会加深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难度。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贪多。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老师一般会认为“多讲”会更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事情。但是这样一个教学的过程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课堂教学是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为基础的。盲目的教授知识,只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乱。课堂任务完成的好坏不是以教学内容多少决定的。应该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位主要考察的目标的。

(三)数学老师在讲课时忽略了学生的听讲。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路。“讲”只是老师讲解知识的一种常见的方式,清晰的教学思路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四)老师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老师在讲课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对于数学的讲解要具有科学性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性,思维的严密性。

总而言之,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的实施不但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对于老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新课改正在以一种无所畏惧的影响和稳步的发展速度前进着,我们在不断的探索着前进的道路,在尝试中完善我们的思想,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前进。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课堂教学过程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9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评价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利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定性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应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数研究者研究角度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从学生的立场考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但是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对象。同时,从宁夏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时间很短,在这短暂的两年来,虽然我们在参考其他各省市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减少了许多走弯路的可能,但是由于地域性不同,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其他省市,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成了教师、学生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活动。在教学过程评价中,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语言直接会影响到被评价者对所受评价的接受程度和自我评价的角度。所以,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具有针对性且贴切的评价语能让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更佳。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对于实践性课堂,主张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对于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目,在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关注课堂内容是否讲解到位之外,还应当切实地体现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也是评价者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评价时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执行者不应该只有专家、领导或是听课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受益者;教学是一种切身体验方能了解其中奥妙的工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研究应当要求研究者切身投入到教学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才具有说服力。如若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不熟悉,这样的教学过程评价是失败的。教学评价的实施方面绝不能忽视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是作为甄别审判教师教学能力的绝对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不应该只通过一堂“公开课”来给课堂教学做典范,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应该走进真正的课堂,走近学生。一堂为了让专家看到效果而专门准备已久的课堂实用价值是很低的,因为在真正的教学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面面俱到,特别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具体实情下,一堂完美表演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真的如此完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应该切实考虑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注重考虑课堂教学是否切实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更具体一点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生物。那么,生物教学也不应该脱离现实,一堂只有理论的生物课或许让课堂的内容更加高深莫测,但却违背了生物教学所应该有的实际意义。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不应该只是空有理论不知实践的产物。要切实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就必须重视高中生物,提高高中生物学科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对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从原来的高二开生物课程变成了高一开始开展生物教学,这样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这一点转变既为高中生物教W的开展提供了很多平台,也要求在原有的生物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特别在分析学情这一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者还是教学实施者都应当切实落实并做出相应的改革。

教学资源一方面制约着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时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影响巨大。高考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矛盾。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生物分值提高以及课时的增加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壮大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学习体验以及对实验探究的思维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方面的实施落实事实上是不到位的,甚至有的教学点由于教学资源以及高考压力的原因,对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同时,课程改革对生物学科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仅是被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对自身的再度认识,是教师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条件。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肯定,同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条件,在发现问题中求发展、求提高是每位教师必须领悟并切实落实的。

课堂教学过程篇6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启蒙性,是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更多内容的保障,奠定了学生在更高一级的学校中学习所要用到的知识基础。现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总结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39-01

一、吃透学生,编制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新接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很快很全面地接受和吸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综合各方面因素,编制科学可行讲究实效的导学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一堂课都是有内容的,每一堂课要学习到的新知识、新能力是什么,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关键要掌握哪些内容,学了这堂课有什么收获等等。导学案就像一个指向标,引导着学生向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进,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教师制定的导学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内容合理的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导学案的制定和实施,合理准确安排每一堂课,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编制导学案,科学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有探索的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问题,那么,数学教学就会相对成功很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一个想象,很少有学生能够学好某些章节的内容而其他章节的内容却学得不够理想。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知识的系统性强,各章节的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很难孤立地学好某些特定的章节。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以学生探索的空间,并让他们合作探究,分享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独立探索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多措并举,科学引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方面,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小学课堂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已经不是难事。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学生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了,学生自然更愿意学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如能很好地交流和沟通,相信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会很有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会产生一种幸福感,觉得上课学习也是一件美好的事,自然就会主动学习。另外,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偏爱,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后进的学生不能冷眼相对不理不睬。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相信他们能学得更好,要经常鼓励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爱,来自教师的爱。只有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学习,真心地喜欢学习、喜欢数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2、巧设问题情境,科学引导。

教师在传授学生新知识以前,可以先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堂引入,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课堂的引入可以提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做个小游戏、讲个小故事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还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锻炼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很多教师会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积累是最重要的,从而忽略了同等重要的动手实践。一堂好的、教学效率高的小学数学课,是能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乐在其中的,学生是理论实践学习两不误的。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学到的知识理解、消化、吸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灵活自如地加以利用。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体验到实践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感,进而喜欢上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吃透学生,编制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认真安排好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过程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学习;过程模型课堂;学习状态

对课堂学习过程的充分理解,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的精确划分,并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阶段以及所处的不同的学习状态,采取不同的策略,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一、课堂学习过程分析

在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一系列“行为”达成学习目标,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一系列“行为”完成教学目标,相互之间通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根据“行为心理学”理论,行为是实现目标的有意识活动。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形成的条件包含两个方面: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学习兴趣,一种自我实现和成长的需要,这也是学生“自为性”发展因素;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对“学习”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等。课堂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从内部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后通过一系列的优化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再通过巩固内化行为建构自己的认知系统和形成相对应的技能,最后通过评估反馈建立一个“控制闭环”,以实现螺旋式的成长。教师的教学过程则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应。课堂学习过程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巩固内化以及评估反馈。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学习兴趣是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的“泵站”,学习动机是学习目的和原生动力的起点,学习方式直接决定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巩固内化则是形成高级职业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估反馈既是对当前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查反思、同时又是下一课堂学习的新的起点。课堂学习过程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类

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具有一定的分层特性。以“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两个维度为基准,可以将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分为四个类型:主动能力型、被动学习型、主动有限型、被动问题型,如图2所示:1、主动能力型: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主动性较高,知识基础较扎实,同时个人学习目标相对明确。2、被动学习型:学习能力较强,知识基础较扎实,但学习主动性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对学习目标失去了方向。3、主动有限型:学习能力偏弱,但学习主动性较好。学习方法是其主要问题。4、被动问题型:学习能力弱,学习主动性不足。主要问题体现在学习成就感不足。

三、不同的学习状态类型的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状态类型与所处学习过程阶段的不同,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也会不同。1、主动能力型的学生已经形成较好的自循环体系,学习动机感强烈,学习方式与巩固内化已有一定的方法体系,在评估反馈方面有一定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其学习方式与巩固内化的效率与效果,对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与促进评估反馈方面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能进一步促进其自主性的学习态度。2、被动学习型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方面有些迷茫,而在学习方式、巩固内化方面有一定的方法体系,在评估反馈方面欠缺一些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其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3、主动有限型的学生学习动机感比较强烈,学习方式与巩固内化方面方法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情景化教学、项目化教学与实训操作化教学,能较好地解决其学习方式与巩固内化方面的问题。4、被动问题型的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感偏弱,学习方式与巩固内化缺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频次的学习成就感的促发,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促使其往“主动有限型”转化。

参考文献:

[1]刘朝霞、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2]王林超、浅谈激发学习动机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和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课堂教学过程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数学素质;教学理念;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谐课堂

0 引言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高效课堂的高效要体现在能力培养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逐渐的不再依赖教师的指导。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80%的学习内容,就可以说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1 教师的高效教学

1、1 准确把握课堂容量

教师首先要在学期开始就对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心中有数,并且将教学进度细化到月、到周、到日,这是教师讲课的标准容量,课堂容量或大或小都不能偏离它太远。然后区分教学内容相对于本班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好对每一周、每一节课的难度都心中有数,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习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容量,学习难度低一些的可以增加容量,学习难度高的可以让容量减少一些;也可以将学习难度高低搭配,让每个课堂都有起伏,每一节课都充满激情。

1、2 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是其他任何人包括教师在内不能代替的,只有学生自己才能解决,所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高效的组织教学。高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学科,和现实的实践生活联系的不多,要想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动脑筋想一些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

①教师上课是要有激情;

②教师和学生不间断的进行互动;

③教师要精心备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内容要充实、精彩;

④教师要有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理办法。

1、3 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无常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只要学生接受,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教师也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的,是有方法的,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①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②每个班级里都有50多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逻辑特点,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都有自己的学习之路,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③教师在上课时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④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把内容和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挑起课堂的大梁。

⑤为了保持课堂的学习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或者示范。

1、4 精心选配适合学生的分层作业

现在的高中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出现了课堂认真学习、课下被动的应付作业、每天都很累却收获很小的现象,以至于有的学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逐渐失去了数学课堂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①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课堂的反应,作业多意味着教师对自己课堂的不自信,课堂才是学习的主阵地。

②需要留作业的科目应注意作业分层。每个班内的学生的基础不同,听课效率也不同,课堂接受能力也不一样。

③加强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欲,学生才会对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

④加强课堂组织纪律和学生的自律。

2 良好的课堂环境

2、1 愉快高效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成功的种子才能茁壮成长。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在课堂氛围这个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课堂氛围也需要教学双方当事人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创造、共同维护,二者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学习气氛是教学双方的产物;

②教师和学生要坦诚相处,教学相长;

③教师和学生要学会互相欣赏。

2、2 和谐的师生关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和学生都是普通人,都有普通人身上的缺点和短处,如果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没有办法相处,也不可能互相学习了。如何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呢?那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互相谅解,互相包容。

3 学生的高效学习

3、1 充分的课前预习

①明白预习的目的是对教师下一节课授课内容的熟悉,而不是掌握,能够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许可范围之内,多少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所以在心里不要有什么负担,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

②预习新课时应该大致把内容分成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和不知所云几个部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要自己心中有数就可以。这样在教师讲解新课时学生就能心中有数,哪部分的内容需要用心去听,哪部分内容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哪部分内容可以偷懒,走一会儿神,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高效的分配课堂45分钟。

③预习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就变成了自学,与下一节课的课堂时间产生了重合,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3、2 全程的课堂参与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全程参与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课堂四十五分钟是宝贵的,时间就是知识。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使课堂学习的关键。紧紧地跟随教师的课堂思路,在教师的带领下畅游数学的海洋,这是学习的保证,也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教师是领路人,是知识的持有者,教师的课堂思路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庖丁解牛之刀、点石成金之手,是学生成功学习的不二途径。

3、3 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是其他任何人包括教师在内都不可能代替的。随着每个学生思维的不同,逻辑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道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由不同的学生叙述出来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长期的思维逻辑特点和习惯,在实践中逐渐潜移默化慢慢培养起来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独立的,只能逐渐适应,逐渐改变,逐渐完善。

3、4 及时的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学生学习的必经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当课堂容量比较大,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全部接受新内容时,当课堂的新内容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快融合时,当学生接受了新知识又没有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时,及时的课后复习的作用就显示了,可以将这些问题解决,彻底将新知识理解掌握,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可塑性大,智力水平和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会迅速发展和不断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在数学日常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现代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原理,运用恰当地方法教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高中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对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能力的要求不能太高,必须适应高中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超越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拔苗助长。

【参考文献】

[1]宋连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考试周刊,2010(20)、

[2]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1(15)、

[3]许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9)、

[4]张美兴、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4)、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精选8篇)
  • 下一篇:一年级下学期家长会发言稿(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