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节能降耗总结(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1 栏目:写作范文

节能降耗总结篇1

关键词 节约用电;意义;农网线损;降低途径;建议

中图分类号 TM72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72-01

安徽寿西湖农场于2003年9月进行农网改造,由于农场2010年的线损率达9%,2011年又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找出导致线损的确切原因[1-2],制定切实可行的降损节能措施非常重要。由于网损高的原因较复杂,降低的措施涉及多个方面,笔者结合农场电网用电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出降低电网线损理论依据[3-4]和实践经验。

1 节约用电的意义

节约电能,也就是节约发电所需的一次能源,从而使全国的能源得到节约,可以减轻能源和交通运输的紧张程度。也就意味着相应地节省国家对发、供用电设备需要投入的基建投资。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下,节电同时必定会促进工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只有加强用电的科学管理,才能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失,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使有限的电力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电能利用率,以有效地利用电力资源。

2 降低农网线损有效途径

农场电网经过运行,低压线损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配变负载率较低,配变损耗在农网总损耗中所占比例很大,农网的损耗仍然偏高。就目前情况来看,农网综合损耗率(含10 kV线路、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损耗)仍在15%~20%,少数还高于20%,其中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占总损耗的40%~50%,而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配变损耗占总损耗的70%以上。因此,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损耗是降低农网损耗的重要途径。农网损耗包括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2部分,固定损耗主要是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即铁损),可变损耗由高低压配电线路电损和配变线圈电阻产生(即铜损)。理论推导,固定损耗与电网运行电压平方成正比,可变损耗与电网运行电压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达为:

Δp0=k0v2 (1)

Δpk=kk/v2 (2)

式(1)、(2)中:Δp、Δpk分别为电网的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k0、kk为比例系数,v为电网运行电压。

农网总损耗功率:Δp=Δp0+Δpk=k0v2+kk/v2 (3)

在研究的电网结构和输送的功率不变的情况下,k0、kk均为常数。对(3)式进行微分得:

dΔp/dv=2k0v-2kk/v2

=2/v(k0v2-kk/v2)

=2/v(Δp0-Δpk) (4)

由(4)式可见:

当Δp0>Δpk时,

dΔpdv>0

此时农网总损耗功率将随着运行电压的升高而增加,农网总损耗功率将随着运行电压的升高而降低。

以上2条结论为调整运行电压降低农网损耗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农电负荷的特点是季节性变化大,日夜变化大。农配变负载率低,特别是各季节夜间几近空载,此时配变固定损耗占农网总损耗的3/4以上,这为调整运行电压降低农网损耗率提供了机遇。农网改造使用的有载调压变压器进入了农场35 kV变电站,当前35 kV变电站已有了有载调压变压器,这为调整农网运行电压提供了物质基础。

根据农场电网运行情况,每年1—4月、10—12月进入用电低潮期,农电负荷小电网电压偏高。据跟踪2005、2006现年调查统计,农场35 kV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夜间普遍在11 kV以上。通过电网调度试验,例如在夜间(21:00到第2天8:00)将母线电压调至9、5~9、7 kV,与调前相比,降低10%以上,农网的固定损耗可降低20%以上。因此,加强对电网调度管理,适时调整农网运行电压,农网总损耗将明显下降。此项工作只要加强现有设备的运行管理,无需任何新的投资就可使农网总损耗降低2个百分点。

3 建议

实际线损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大类。管理线损是由计量设备误差、管理不善以及电力网元件漏电引起的电能损失。在农网供电的线损管理中,管理线损是影响统计线损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科学理论,强化运行管理是降低农网线损的有效途径。冬季每日21:00至第2天8:00,35 kV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调至9、5~9、7 kV,其余时间调至10、0~10、5 kV;夏季每日22:00至第2天6:00,35 kV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调至9、7~10、0 kV,其余时间调至10、5 kV;农业排灌高峰期,负荷较重的35 kV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可调至11 kV;负载率较高和靠近10 kV线路末端的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右调至Ⅱ或Ⅲ位,负载率较低和靠近35 kV变电站的配电,分接开关可调至Ⅰ位。

4 参考文献

[1] 处周泰、调整农网运行电压是降低农网线损的有效途径[J]、安徽电力技术情报,2000(1):5-6、

[2] 廖泽龙、均衡用电是降低农网线损的有效途径[J]、云南电力技术,1996,24(4):42-64、

节能降耗总结篇2

以去年为例,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高、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不降反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年前中央确定的一项经济发展大方针就是,将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而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再次强调,今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就笔者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宏观调控的侧重点不再聚焦在短期的经济运行,而是将更多的视线投向远方,注重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应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早在“九五”和“十五”计划中,类似的主张就已经提出,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其中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转变,并不是很明确;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底该从哪个地方着手,并不是很清楚。现在,对这两个问题的论述要比过去清晰得多。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向,人们的共识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抓手就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或者更具体一点说,重点就是节能。

毫无疑问,节能在当今宏观调控中已经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8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公布了《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其后,国务院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并开始逐步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体系和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在政策考核方面,国家发改委三番五次申明单位GDP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各地已陆续开始调低GDP指标,却调高了降耗指标。比如,天津、河北已确定2007年降耗4、4%的指标;山东确定2007年的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为4、5%。云南、浙江、青海、北京等均于近日将已确立的单位降耗指标进行上调。与此同时,许多地方重新调整“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工作重点,并进一步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分解到下级地方和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而且为了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国家环保局甚至出台了带有连坐性质的“区域限批”政策,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这4大“屡教不改”的电力集团和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这4个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行政区域就被列入第一批“区域限批”的黑名单。在这4个行政区域和4个电力集团,不仅所有建设项目被停批、限批,而且监察部门还可能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节能工作之所以引起高层如此高规格的关注,表面上看,是因为去年的节能降耗目标没有实现。但最根本的实质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太大,给环境保护和经济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5年,我国GDP按当年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的5%,但为此消耗的资源量却异常巨大,其中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氧化铝1561万吨,水泥10、5亿吨,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7、8%、39、6%、31、8%、24、4%和47、7%。在这种情况下,节能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的最重要前提。从经济结构看,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能耗增长主要表现在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2005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企业能耗15、8亿吨,占71%。而在工业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比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大,特别是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偏大,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五大行业就占工业全部能耗的69%。

根据上述分析,调整产业结构,是降低我国能耗的最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占GDP的比重不但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落后于同等发达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我国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这一组别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平均值为55%。2006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比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基本相当的国家低15个百分点左右。而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1个百分点。而按照目前的工业结构,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下降一个百分点,那么万元GDP能耗也可降低1、3个百分点。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关系需要理清。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最有效地降低能耗,而强力地推进节能降耗政策又能够最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两者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当然,根据国情的不同,各国节能降耗的政策工具也不同。在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就解除了石油价格的监管,一切让市场去说话,随着石油价格总体上不断上涨,企业节能意识也相应加强。而在日本,石油价格和石油工业直到1995年还牢固地掌握在政府手中,确保油价相对的稳定。为了降低能耗,除了适当调整能源价格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借助于法律手段。政府对主要的行业产品节能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多少年内能耗得降低多少,一一提前对外公布。届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者就被强行赶出市场。在这样一种压力下,1973年以前,能源需求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值平均超过1,即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能源需求在1以上。而从1973年到1979年间,则急剧地下降为0、33。特别是在第二次“石油冲击”后的3年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在增长,而能源的消费则是每年减少,并顺利地实现了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于l974年9月发表的《产业结构长期设想》,即将过去的“资源能源多消耗型产业”转变为“省资源能源型产业”。

节能降耗总结篇3

关键词:节能降耗 指标转让 数理模型

一、前言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政府有两个目标:一是经济增长,二是节能降耗。这二者之间如何兼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节能降耗任务是改善自然环境中两个约束性任务中的一个,另一个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任务。对于“减排”,国外有较为成熟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而对于“节能降耗”,是国内的独有的一种任务安排。在这一背景下,有人提出了“对节能降耗任务也可以通过引入市场交易机制来提高效率”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本人从完全信息的最简单情形出发,研究中央政府在给各省市分配节能降耗任务时可能会采用的策略。然后,再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了节能降耗任务的分配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央政府知道地方政府的生产函数的类型及其分布函数的情形下,中央政府仍然可以找到最优的节能降耗分配方案,但这一方案所导致的效果是总产出较之信息完全对称条件下的总产出要差,这一差额的经济含义是信息的价值。但为了获取这一信息价值,不可避免付出另一种成本,即获取信息的成本等结论。为此,考虑如何设计一个灵活的交易制度,使得地方政府或者市场主体能够通过自由交易能耗指标,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两个目标的共赢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节能降耗任务可转让的设想

首先,自由交易能使得双方获得好处,当然,自由交易必须是在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其次,中央政府把能耗总指标分解到各地市各企业,只是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中央政府只要关注总指标实现就可以,无需规定各地各企业的目标一定实现。

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对不完成的地区要惩罚,对超额完成的地区要奖励。但是奖励和惩罚不需要由中央政府具体执行,而是要通过双方的自愿交易来实现。当然,要使得超额完成节能降耗指标而资金匮乏的某地区A自愿与资金充裕的某地区B交易,中央政府要规定一个最低的惩罚额。中央政府可以规定:对于不完成指标者要惩罚X个单位的金额,但同时又规定,只要某两个地区合并计算的总目标达到中央政府总目标,就算双方都完成指标了。这样,地区B就有积极性与地区A交易:B支付给A一定的报酬M,换取A同意与B合并计算。由于有X的存在,M一定小于X。由于市场交易费用Z(M≤Z)的存在,只要X大于交易费用Z,交易双方就都有利可图,从而交易就能实现。交易的实现,相当于实现了奖励与惩罚。上述地区B支付给地区A报酬M,相当于用地区B的钱M去奖励了地区A,既实现了对地区B的惩罚,也实现了对地区A的奖励。通过自愿交易来实现奖励与惩罚,与中央政府直接进行奖励和惩罚相比,有许多优点:第一,中央政府不知道惩罚额度X多大才合适,但只要采取上述设想的节能降耗任务是可转让的,中央政府只要把X定在Z之上就可以了,从而减少了制定X的难度。第二,无需制定奖励金额。第三,任务可转让会自动激励各地超额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因为超额完成节能降耗指标者可以通过出售超额的指标值获取收益(M)。第四,亦即最重要的一个优点,是在完成中央政府总指标的前提下,可以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三、节能降耗任务可转让必要性的数理证明

如果中央政府把节能降耗作为必须完成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那么,问题就可以表述为:社会总产出:,总能耗总量:,其中,i=1,2,∧,30,Yi为第i个省的总产出,Wi为第i个省的能耗量,记л=W/Y为单位产出能耗量;л≤π0为中央政府的能耗总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央政府计划把目标分解到各个省:πi=Wi/Yi≤πi0,其中πi0为中央政府分给各个省的单位产出能耗量目标;εi=Yi/Y是各省总产出占全国总产出的权重,,表示全国单位产出能耗量等于各个省的单位产出能耗量乘上本省总产出占全国总产出的权重之和。

假设第i个省的单位产出能耗量лi∈[лi,], 即第i个省的单位产出能耗量可能是高能耗的лi,也可能是低能耗的,其概率分别为ν和1-ν。换言之,地方政府的总能耗Wi为:以概率ν,Wi=Wi(Yi,лi)=лi×Yi;以概率1-ν,i=Wi(Yi,)=×,称лi=лi-为各省的单位产出能耗量的不确定性幅度。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存在信息差异时的最优产出水平

如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存在信息差异的情形,那么,有效的产出水平可以在地方政府的边际能耗等于地方政府的单位产出能耗量лi时得到。若地方政府从Yi单位产出中期望能耗函数是S(Yi),即S(Yi)表示地方政府在Yi的产出水平上所需要的能耗,且S′>0, S″<0,S(0)=0。则最优的产出水平由下面的一阶条件给出:

S′(Yi*)=лi (1)

S′(*i)= (2)

假设V*=Wi-S(Yi),则在节能降耗任务下必须有V*≥0。如果有效的产出水平Yi(高能耗的地方政府总产出)和(低能耗的地方政府总产出)所产生的期望能耗S(Yi)必须满足:Wi-S(Yi)≥0 (3),i-S()≥0 (4)

注意到,由于地方政府的总产出的能耗边际值是递减的,则由式(1)和式(2)所定义的最优产出满足>,即一个高能耗的地方政府的最优产出要超过低能耗的地方政府。

因为лi≤πi0,因而有 πi0×-S()≥0 (5),πi0×- S()≥0 (6)

无论地方政府是哪种类型,他都要接受式(5)和式(6)的约束,因此,完全信息下的地方政府在完成节能降耗指标任务时的最优产出水平:若лi=лi时,取(W*i,Yi*);若лi=时,取(*i,)。

(二)不完全信息下地方政府的能耗偏好权衡

由于单位能耗量лi是地方政府的私人信息,当他们在做决策之前,就已获知自己的单位能耗类型。如图1时序所示。

其中A表示地方政府,P表示中央政府。注意到,采用如图 1的时序,中央政府把节能降耗任务分解到各个省是在中间阶段提供,为此,当中央政府计划把目标分解到各个省时已经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当中央政府通过提供一组指标{(W*i,);(,)},期待高能耗类型的地方政府选择(W*i,),而低能耗类型的地方政府选择(i,)时,地方政府又是如何做决策呢?

如 图2中的(A*,B*)表示完全信息下取得最优均衡解{(W*i,);(,)}的一组均衡点。在(A*,B*)中的每一点,地方政府严格凹的期望能耗曲线与零信息成本的等效用能耗曲线相切。注意到,当地方政府的等效用产出能耗曲线沿东南方向移动时表示地方政府的效用产出递增,因此,当地方政府是高能耗省时,将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两种不同能耗类型的地方政府都偏好A*而不是B*。事实上,过A*点的低能耗类型地方政府的等效曲线对应了一个严格正的效用能耗水平,即Wi-×Yi>0,而不是B*所代表的是零效用水平:i-×Yi=0。这时虽然能使总产出水平提高,但节能降耗任务无法完成;而通过B*点的高能耗类型лi地方政府的等效用能耗曲线则对应了一个严格负的效用水平,即i-лi×<0,小于他选择A*时的零效用水平。这时虽然节能降耗任务完成了,但总产出却是减少了。

因此,中央政府提供一组指标(A*,B*)并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的自我选择性质,居于利益目的,低能耗的地方政府更有积极性模仿高能耗的地方政府,因而同样地选择目标A*。所以,在不对称信息下,完全信息的最优产出解无法实施, 这说明中央政府提供的这一组指标{(W*i,);(*i,)}不是激励相容的。这导致了如下定义:

定义1 一组指标{(Wi,Yi); (i,)}是激励相容的,若(Wi,Yi)相对于(i,)为高能耗лi类型省的弱偏好,而(i,)相对于(Wi,Yi)为低能耗类型省的弱偏好。

运用数学表达式,则该定义对于指标配置的要求无非是必须满足如下的激励相容约束:

Wi -лi×Yi≥i-лi× (7)

i-×≥Wi -×Yi (8)

这里一个关键的假设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存在事先的交流与沟通。激励相容约束可以被理解是对能耗最终配置的约束,即对于地方政府选择的约束。

另一方面,若一组指标可以被地方政府接受,则它给予每种能耗类型的地方政府的效用至少不低于外在的机会效用水平,因而节能降耗指标约束必须满足以下的机会效用水平:

Wi -лi×Yi≥0 (9)

i-×≥0 (10)

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定义了一个激励可行的配置。这导致了如下的定义:

定义2 一组配置指标是激励可行的,若它同时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和节能降耗指标下的机会效用水平:式(7)至式(10)。

不等式(7)至式(10)完全刻画了激励可行能耗配置的集合,它们所表达的约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不对称性信息施加在能耗配置集上的限制,中央政府用期望效用的形式来衡量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任务的目标函数为:

其中,V表示实现节能降耗任务,Y表示实现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值。将Ui=Wi-лi×Yi,=i-×代入式(11),可得

约束式由式(7)至式(10)化为:

Ui≥-лi,≥Ui+лiYi, Ui≥0, ≥0 (13)

由于有节能降耗指标约束,所以假设лi类型的高能耗地方政府更有积极性模仿低能耗省,那么中央政府提供的一组能耗配置至少能保证低能耗省达到他的保留效用水平。因此,从完全信息下的最优配置(A*,B*)出发,可构造一组配置(B*,D*),如图2所示。

因为D*在通过B*的лi类型的无差异曲线上,因而,此时лi类型的高能耗省对于选择B*或D*是无差异的,因而(B*,D*)是一组激励相容的配置。这时=0,那么由约束式(13)可求得:Ui=-лi<0,这说明,当лi类型的高能耗地方政府模仿低能耗省时,其等效用能耗曲线沿着东南方向移动到B*时将使高能耗省浪费或闲置能耗量约为лi个单位。这时式(12)化为:

对Yi求最优解得到的是:

S′(YiSB)=л*i,这时有YiSB=

(14)

即求得的最优解对于高能耗省的产出并不会产生扭曲,而对求最优解得到的却是:

(1-ν)(*i-S′())=νлi

即S′(iSB)=*i-лi×ν/(1-ν)<*i=*i0(低能耗省的单位产出能耗量指标),这表明低能耗省的产出水平向下扭曲。这时有,

iSB≤ (15)

图2中, 直实线表示高能耗省的无差异等效用能耗曲线Ui=Wi-i×Yi,直虚线表示低能耗省的无差异等效用能耗曲线=Wi-i×Yi;曲实线表示高能耗省的期望能耗曲线:V*=Wi-S(Yi),曲虚线表示低能耗省的期望能耗曲线V*=Wi-S(Yi)。

此时在如图2上得到一组激励可行的均衡点: (ASB,BSB),即最优均衡解为:{(WSBi,); (SBi,SB)}。可见,当中央政府通过提供一组指标{(W*i,Yi*);(i,)},期待高能耗类型的地方政府选择(W*i,Yi*),而低能耗类型的地方政府选择(i,)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在激励可行机制约束下,地方政府所采取的策略是:i类型的低能耗省选择{(SBi,SB)};而лi类型的高能耗地方政府选择{(WSBi,YiSB)},由此各地方政府的总能耗相应减小了,即SBi<i, WSBi<W*i。这虽能达到节能降耗,但由式(14)和式(15)可知,总产出相对完全信息下的总产出值却小了,而小的那部分正是中央政府因由于信息不对称必须要付出的能耗信息成本值。

为此,要使得中央政府能够兼顾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两大目标,最大化社会总产出,就必须使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付出尽可能少的能耗信息成本值。设计一个能耗指标交易机制,让地方政府之间能够通过自由交易中央政府分配给他们的节能降耗任务,从而在能够实现中央政府的节能降耗总目标的前提下,使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总产出较之信息完全对称条件下的总产出更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能耗指标自由交易可实现中央政府节能降耗总目标的数理推导

假设当某i类型的低能耗省有充足的资金,愿意付出一笔资金M(M <*-)给лi类型的高能耗省以换取高能耗省转让的一部分能耗量Wd(Wd<W*i-)时,лi类型的高能耗省将增加一笔资金M。则лi类型的高能耗省在自有能耗量:W*i--Wd下,将资金M投入到自己发现有利可图的低能耗项目中,那么他的总产出将从提高到YiP>+M(如图2中的P点*);而i类型的低能耗省也有足够多的能耗量:i-+Wd,可将自有资金--M投入到所发现有利可图的高能耗项目当中,那么他的总产出将从提高到,且-M≥(如图2中的C*)。

显然,YiP+(-M)>(+M)+(-M)=+>+;

WPi+Ci≤i-Wd+i+Wd=i+i。

综上所述,可建立节能降耗任务下能耗指标自由交易的数理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约束式为:Wi≤W*i-Wd,Wd<W*i-WSBi,i≤*i+Wd,->M,及式(3)和式(4)。其中,M≤Z<X表示:地区B支付给地区A一定的报酬M,换取A同意与B合并计算能耗量。由于有惩罚额度X的存在,M一定小于X。考虑市场交易费用Z的存在,只要X大于交易费用Z,交易双方就都有利可图,地区B就有积极性与地区A交易。

由模型可求出最优均衡解为:

Yi**=YiP>Yi*+M,=-M>;

W**i=WPi,i=WCi。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结论

在信息完全对称条件下中央政府所能提供的一组配置指标为{(W*i,);(,)},而在信息不完全对称条件下,中央政府所能提供的一组配置指标为{(WSBi,YiSB);(SBi,)},且SBi<i,WSBi<W*i,YiSB=,≤。这说明,在信息不完全对称条件下,中央政府提供的一组配置是在实现节能降耗任务下,总产出相对完全信息下的总产出值要小;实行降耗指标可自由交易制度后的最优解为:Yi**=YiP,=-M;W**i=WPi,i=i,且Yi**+>+,WPi+i≤W*i+。这说明在信息不完全对称条件下,能耗指标可自由交易后的总产出比没交易时的总产出要大,且能更好地兼顾中央政府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的总目标。

(二)本文的结论有如下的政策含义

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在实行“绿色能源法案”:“从2020年1月1日起,美国的商品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向美国海关和美国国境警备办公室提交有关进口商品已被国际排放权制度所覆盖的申请单,如果不具备这一申报的商品将不准通过海关”。否则,就无法得到美国海关放行的许可。显然,没有二氧化碳减排对策的商品将无法销售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正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提出了必须解决这一问题的强烈要求。

居于来自国外的压力和国内的现状,本文所研究的节能降耗任务可转让机制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按照上述设想的“能耗指标可自由交易机制”进行运作,那么在节能降耗指标约束下,可促使各地方政府都在为自身利益着想而积极寻找合作,从而在能够实现中央政府的节能降耗总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总产出最大化。

参考文献:

①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新世纪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0―214

②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③席鸿建等、大循环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41―148

④黄玲花,农卓恩、信息完全对称条件下节能降耗任务的分配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0―66

⑤黄玲花,农卓恩,唐沧新、一个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视角下的节能降耗任务分配模型及其推论[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3):64―67

⑥Jean-Jacques Laffant[法]、《激励理论(第一卷)委托模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7―30

节能降耗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建立节能降耗预警机制,落实调控措施,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促进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1、全镇节能目标:“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3%以上。

2、全镇调控目标:确保2010年全县万元GDP能耗比2009年下降4%以上,以此作为全镇节能降耗预警控制线。

3、各民营企业调控目标:各民营企业根据“十一五”前四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本企业能耗控制目标,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责任目标。

4、镇民营经济推进委员会根据季度GDP实际增长幅度和能源消耗实际变化情况,督促各企业落实进度要求,对确需调整的单位经综合评估后进行适度调整。

二、实施重点

(一)单位产品能耗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

(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用能设备(工艺)的企业;

(三)耗能总量大、单位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产品;

(四)未经节能评估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五)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但没有列入今年淘汰计划的,也作为调控重点,提前淘汰。

三、预警实施程序

(一)镇民营经济推进委员会根据季度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和全社会用电量等指标数据,对全镇节能降耗整体形势进行分析,及时把握趋势变化,动态分析全镇能耗总量及耗能结构,提出是否启动镇级预警实施方案动议,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对出现能耗异动情况的耗能企业,下达预警通知,责成立即启动节能降耗预警方案,并按月向镇民营经济推进委员会报送调控措施实施情况和调控效果。

(二)异动情况消除后,镇民营经济推进委员会将及时解除预警。

四、实施方案

根据全县目前节能降耗目标完成情况,结合我镇耗能实际,南长山镇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分为Ⅰ、Ⅱ两个等级,实施分级控制,根据全镇实际完成的季度节能降耗目标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调控方案。

Ⅰ级方案:全镇年初以来到本季度累计实际综合能耗在综合耗能量控制指标95%以内时,按照全年节能工作安排,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企业用电量增长的监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十二五”节能减排打下坚实基础。

Ⅱ级方案:全镇年初以来到本季度累计实际综合能耗在综合耗能量控制指标95-105%,但根据能耗形势分析预测有可能完不成“十一五”节能目标时,启动此方案。

1、耗能较大的光学玻璃厂、冷藏厂限电、限产。

2、当年拟竣工投产的耗能高项目,分期投产或部分投产。

3、根据全县电网负荷情况,在保证居民供电和供热前提下,与供电公司联手,科学安排拉闸线路,保证育苗等民生工程供电线路畅通,以确保全镇用电稳定。

4、非重大节日南长山镇各景观灯全部关闭。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镇民营经济推进委员会为依托,成立由镇民营经济推进委员会、供电公司和能耗企业参加的节能降耗预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和解决节能降耗预警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方案指令落实到位。进一步落实节能第一责任人制度,镇里有镇长、企业有老总分别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节能降耗预警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措施,明确责任。

(二)进一步健全能耗统计、监测体系。镇里有镇经管站、统计站,民营积极推进委员会具体负责。做好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工作,全面提高能耗指标数据质量,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能源消耗状况,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科学评估,确保主要能源数据与相关经济数据的匹配、衔接、平衡。

(三)加强预测预警工作。加大对相应能耗总量较大、单位能耗较高的企业的监控和督察力度,确保其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能耗总量增幅与经济指标增幅相协调。对预测不能按计划完成的,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实时进行调整。

节能降耗总结篇5

关键词:通辽市 节能降耗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 单位GDP能耗

2009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节能工作力度的加大,通辽市规模工业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万元产值能耗为0、61吨标煤,同比下降7、38%,为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全年看,工业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010年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

一、规模以上工业消费总体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7%,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75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97%,增幅比前三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67个和1、79个百分点。由于四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较快,当季能源消费达20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达26、83%。在四季度的强力拉动下,重工业拉动增长特征显著,重工业能源消费量647达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71%,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6、26%。(见图1)

(二)分行业耗能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七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超10万吨标煤,消耗总量达717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6、45%,占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5、6%。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七大行业能耗的增速有升有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4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0、81%,占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45、49%;饮料制造业下降幅度最大,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8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3、75%,占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1、45%。

(三)主要能源产品消耗以煤炭和电力为主

从能源消费的品种看,通辽市主要是以煤炭和电力为主。煤炭的消费量为1931万吨,同比增长9、03%;其中超过10万吨原煤消费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消费原煤25、38万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消费原煤429、40万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消费原煤1268万吨。

规模以上工业全年消耗电力12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4%。从三大类行业看,采矿业电力消费2、35亿千瓦时,制造业电力消费104亿千瓦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消费15、99亿千瓦时。

二、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高耗能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带动高耗能行业能耗增幅较大

从产品和行业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水泥、平板玻璃、铜材和火电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高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0、3%、218、3%、4、3%、17、1%和59、66%,生产的快速回升也对相应的工业行业能耗产生明显拉动。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三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5、93%、12、91%、50、27%。

(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2、67%

重点工业耗能企业是规模工业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市综合能耗过万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综合能耗总量达到620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总量的82、67%。其中,能源消费量超过50万吨标煤的企业有4户,分别是通辽发电总厂综合能耗98、07万吨标准煤,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能耗155、68万吨标准煤,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综合能耗54、73万吨标准煤,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能耗121、25万吨标准煤。

三、工业节能降耗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高耗能企业的增加,节能空间进一步缩小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10户能耗超万吨标准煤的高耗能企业,截至年末,这10户新增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量142、89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19、05%。2010年,通辽市重点耗能企业比2009年将新增11户,全市工业结构还将进一步向重型化发展,以及高耗能企业生产的重新抬头,不仅使结构节能难以实现,也会进一步缩小全市工业技术节能的空间。

(二)电力消费对节能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2009年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增长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而且随着2010年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全市工业电力消费仍将继续高位运行,考虑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电力生产现状以及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较高,电力消费过快增长必定给全社会各环节的节能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进一步对单位GDP能耗下降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四、2010年节能走势预测及建议

(一)2010年节能走势预测

2010年通辽市节能降耗总体目标是:单位GDP能耗1、6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结合全市地区能源消费的特点: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约占地区能源消费的70%左右的比重以及根据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用能情况分析,预测单位GDP能耗也会在工业的拉动下呈现同趋势运行,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但要完成节能目标将面临巨大压力。

(二)2010年节能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0年节能降耗形势会受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过快而变得十分严峻,压力也会骤然提升。为积极推进2010年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十一五”通辽市节能降耗目标,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各级政府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和检查力度。对任务进度不达要求的地区要找出原因,及早督促整改。对进度达到要求的地区也不能放松,要严格按照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要求继续强化节能责任,充分挖掘其节能潜力,千方百计确保全市“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

第二,继续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力争使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

节能降耗总结篇6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保障体系

及时成立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按照上级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机构节能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局办公室。制定了教育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及节能工作相关制度;积极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检查和指导。

二、加强节能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自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活动以来,我局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6月份,共悬挂横幅15条,制作宣传版面2个,书写张贴标语200多张,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节能降耗的政策规定3次,组织开展“能源短缺日”体验活动1次。通过这些形式,广泛宣传了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机关干部和广大职工的节能意识,普及了节能知识。现在教育机关广大干部都能自觉做到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一支笔、一分钱,养成了勤俭节约、爱惜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用电设备节能管理力度

一是控制空调系统开启温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做到了除特殊用途外,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并把“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作为一项节能制度,落实到了每个股室。机关工作人员带头自觉执行室内温控标准,确保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并坚持定期清洗空调,提高空调能效水平。二是加快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提倡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除阴雨天外,原则上白天不开照明灯具,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三是节约办公设备用电成本。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不用时,做到了随时关闭;在长时间不使用以及下班后,及时切断电源,减少了待机消耗;在办公室无人时,关闭饮水机电源。通过以上措施,6月份节电率达到10%以上。

四、加强供水系统节能管理力度

教育系统对水设备施行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对水耗超标的洗手间设施、绿化灌溉设施等进行了节水改造,并在用水区域内设置了节约用水标识;控制各个阀门、龙头的出水流量,杜绝了“长流水”现象,切实减少耗水量。

五、加强公务用车节能管理力度

为切实做好节能工作,我局加大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力度,对公务车辆统一实行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和定点加油,严格执行单车油耗定额,努力降低油耗。坚持科学、规范驾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了车辆维修费用支出。严格执行公车管理制度,在下乡调研、检查,多科室统筹安排集中乘车;在非紧急情况下城区范围内不使用车辆,大力倡导和鼓励骑车、步行上下班,杜绝了公车私用现象。

六、加强办公耗材节能管理力度

一是加强对办公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局规范了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制度,建立了办公用品领取台帐。大力推行网络办公,积极推行了无纸化办公。二是尽量减少办公电话费用。全县教育系统开通移动教育虚拟网,又建立了飞信短信平台,用短信代替了固话下发会议通知,6月份,通过飞信短信平台共发送会议通知(工作信息)200余条。三是科室统一配备打印器材。文件材料全部自己打印,减少了打印、复印费用。四是强化文印耗材管理工作。定点灌装打印机碳粉,提倡双面用纸,降低纸张消耗数量,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文印费用在去年基础上节省30%以上。

七、加强政府节能采购推行力度

我局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对《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所列产品一律报请县政府,经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后集中采购,并优先购买经国家认证的节能型设备和产品,对节能和绿色产品加大使用力度。教育系统采购《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之外的产品时,在招投标过程中都对提供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优先考虑。凡是涉及到基本建设、设施设备、大宗办公用品等方面的采购,都以节约为前提,避免重复购置。

八、推广绿色建筑

节能降耗总结篇7

一、工业企业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降耗有关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技术,推进节能技改,强化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加强执法监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等多项措施,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8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9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当量值,下同)同比下降4、55%。

(二)高耗能行业依然是能源消费主体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的32个行业看,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这六个行业合计消费244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费总量的94、5%。

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耗情况表

占比较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降耗明显,现价产值能耗分别下降23、3%、22、6%、12、9%。这些行业生产规模大,降耗力度大,对全市节能降耗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主要能源品种消费与经济总量同步增长

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7、3亿元,同比增长18、3%,在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能源消耗也明显扩大。原煤用于工业生产消费3424、1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53、6%,同比增长10、1%;电力消费365、6亿千瓦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4%,同比增长12、8%;成品油消费14、9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0、8%,同比增长49、4%。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平稳运行

我市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67、8%,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火力发电加工转换效率38、6%,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洗煤转换效率87、0%,较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供热加工转换效率79、7%,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炼焦加工转换效率91、8%,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五)部分二次能源产出量有所增长

我市规模以上二次能源生产企业有34户,主要集中在发电、供热、洗煤、炼焦等行业。2011年火力发电量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热力产出4405、2万百万千焦,同比增长4、4%;焦炭产量577、8万吨,同比下降3、9%;洗煤675、9万吨,同比下降1、5%。

(六)主要单位产品能耗同比有升有降

2011年,我市吨钢综合能耗606、4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7、3%;吨钢耗新水4、4吨/吨,同比下降3、2%;吨钢耗电514、0千瓦时/吨,同比增长6、2%;火力发电标准煤耗313、3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下降1、4%;火力供电标准煤耗337、0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下降1、8%;吨水泥综合能耗7、4千克标准煤/吨,同比增长6、1%;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19、2千克标准煤/重量箱,同比下降1、6%;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1746、2千克标准煤/吨,同比增长1、2%;单位铝锭综合交流电耗13937、4千瓦时/吨,同比增长0、8%。

二、能源消费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空间缩小

节能降耗工作自“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来,经过几年实施,很多企业在节能方面已经做出了突出成绩。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小洗煤、小炼焦、小水泥、小炼钢、小火电等工作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产业装备升级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的项目(或设备)减少,未来继续降低能源消耗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二)重化工业结构为节能降耗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我市在工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典型的重化工业结构,增加了节能降耗工作的难度和压力。2011年全市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12。据统计,全市重工业累计消耗能源2561万吨标准煤,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耗量的比重达到99、2%,重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为轻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的6、5倍。在我市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结构性节能任务。

(三)新增高耗能企业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

2011年,神华煤化工综合能源消费量265、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8、2%,仅次于包钢和东方稀铝成为全市能源消费第三大户,此企业产值贡献低、能耗高,对全市节能降耗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今后节能降耗工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形势严峻,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针对降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要从增量上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限制审批高耗能项目。

(二)建立有序运行、保障稳定的电力调控机制

完善全市有序用电应急预案,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企业用电,科学调度,及时启动有序用电应急预案,做到“有保有压”,确保供用电的正常秩序和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要进一步加强有序用电管理,严控高能耗单位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

(三)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切实降低能源消耗水平。要切实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技术进步,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节能降耗总结篇8

一、“十五”以来我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度依然较高

“十五”时期,我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达到2、48吨标准煤(经济普查后口径,按现价计算,下同),较2000年的2、56吨标准煤下降0、08吨。但我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能耗最低的广东高1、69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在全国属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高的省份(见附表)。

近年来,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十五”时期,随着我区进入能源重化工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大幅提高。1996-2000年能源消费增速为3、8%,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4个百分点;2001-2005年快速上升为19、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1、3%近8个百分点。200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9481万吨标准煤。

在能源消费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我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九五”后期和“十五”前期快速上升之后,“十五”中后期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从1999年开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高,2001和2002年分别达到1、22和1、24。2003年开始下降,2004年和2005年均低于1。这表明我区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比全国高出0、02。

二、我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高的原因

(一)能源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效率低

在我区能源消费中,煤炭一直占主体地位。2004年我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高达95、1%,石油占2、88%,天然气占0、11%,水电占0、2%,而从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占7%。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煤炭的转换效率低于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产品,而煤炭在我区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较大比重,使得能源转换的总体效率较低。

我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以煤炭生产为例,2004年全区平均回采率仅为45%左右,其中众多小煤矿的回采率则更低,仅为25%左右,资源浪费比较严重。部分企业为了争占资源,往往在不同的矿区设立相同的煤炭转换项目,不同企业又常常在同一个矿区各自投资多个相同煤炭转换项目,造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从煤炭利用方式看,煤转电可使效益增加5倍,煤转化工可增加10倍多,煤转油可增加20倍。而目前,我区生产的煤炭主要以原煤输出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1/3左右,综合效益很低。

(二)工业增加值率不高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总产品中扣除中间投入之后的所得,是工业产品总产值的一部分,而资源消耗是用于生产工业总产品时所消耗的。因此,工业增加值率越高,获得同样的工业总产值所需要生产的产品总量就越少,消耗的能源量也就越少。2004年,我区工业增加值率为33、4%(按经济普查前口径估算),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均超过40%,如果我区工业增加值率能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就能下降近1/3左右。

(三)产业结构的重型化趋势

内蒙古具有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十五”期间,我区紧紧抓住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加快发展阶段,对能源需求旺盛的机遇,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业,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为提升,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但冶金、化学、建材等重化工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是导致生产能源消耗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04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到1927万吨标准煤,占制造业耗能的83%(见表2)。

(五)能源长距离输出损耗较大

我国煤炭资源和能源消费的地区分布是逆向的,华东、华北和东部地区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区域。近年来,内蒙古煤炭、电力等能源输出总量不断增加,2003年煤炭调出量居全国第三位,电力输出量全国第一。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调入的煤炭总量和输入的电量中,内蒙古的市场份额分别接近10%和7%。但煤炭、电力长距离输送往往会有不小的损耗,并且煤炭输出还会增加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

三、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的基本途径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工业化的发展将带来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冶炼、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产业用能将大量增加。同时,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在总量上也将不断增长。按“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计算,我区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必须控制在经济增长速度的40%左右,即“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4,而“十五”前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04。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大能源节约力度,确保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任务仍较艰巨。为确保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的约束性目标,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落实工作责任的体制和机制。建议借鉴上海等地的做法,成立自治区能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政策措施的实施。要按照总目标明确分解目标和责任主体。主管部门对能耗下降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研究制定“奖节罚超”措施。盟市政府也建立相应的能源管理机构。

二是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现有节能法规的执法力度,不断完善节能降耗的法制环境。对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建筑等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超前性的能效标准,推广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规范节能认证制度,加快能效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建设、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作用,从各环节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三是建立和实施新建项目能耗审核制度。有关部门要编制和执行严格的能效限额,在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要进行严格的合理用能和节能论证;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时,要把是否符合能效限额要求作为重要的审查内容。新建项目必须达到该行业能耗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各盟市、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

四是加快能源价格改革步伐。完善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社会价格总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调整能源价格,防止能源价格偏低引起的资源浪费,充分发挥市场的寻价功能,引导能源的合理配置。

五是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以火电为核心的能源生产和利用体系,客观上对煤炭等一次能源的消耗较高。为此,应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

六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做大服务业经济总量,努力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技术先进、能耗较低的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上海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2005年工业能源消耗同比增长8、1%,大大低于生产总值13、6%的增幅。同时,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了7、4%,其中电耗同比下降达10%。

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循环式利用,在资源开采、消耗、废物产生、资源再生、消费等环节推动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如在大型化工、钢铁基地,可以利用产生的余热发电或实施集中供暖,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加快构建节约型产业体系,促进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循环式组合。

八是加强节能技术创新。认真实施节能技术标准,加大对通过技术改造促进节能的支持力度。加快制定节能技术改造计划,鼓励生产企业增加节能技术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入节能、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淘汰落后产品、工艺、设备,做到生产过程节能,生产出的产品节能。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要优先选用节能产品、节能技术。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2023年小学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方案(精选7篇)
  • 下一篇:文艺汇演活动方案(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