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1 栏目:写作范文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1

关键词:企业科技档案;创新;管理

科技档案作为科技信息的载体,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进行经济建设,采纳一项新技术要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工业水平、原材料、社会传统及文化水平,这就需要各个项目科技档案共同发挥作用。一家企业或事业单位统筹决策时,一定要做详细的市场调研,结合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动态,分析研究自己的技术力量和水平、设备条件、原材料的供应和信息掌控等,这必然要求充分利用本单位的各种科技档案。科技档案的作用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现代化生产的科学管理、设备改造和技术市场兴起后的科技交流以及科学技术史的系统研究中,科技档案可以提供系统的科学数据和依据。

1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需求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信息需求量很大,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档案部门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有效、适用的档案信息服务。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档案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源。档案是保存和传承企业文化的载体,因此,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可以达到弘扬传播企业文化的目的。档案只有转化为信息,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库,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价值。

2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现状

2、1 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档案部门在管理上还处在对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进入对科技档案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因此多年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停滞不前,关键在于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现代数字信息化时代,科技档案的类别、内容、载体、信息等将不断增加,在当前社会,科技档案的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必将取代传统的科技档案实体管理模式。

2、2 服务手段滞后

企业档案部门很难采购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数码设备,只能对科技档案案卷、专题目录进行简单编辑整理,不能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信息交流,因而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低。

2、3 服务方式被动

以往企业档案部门通常怀着按部就班的心态,坐等上门,被动的等待有人将档案资料送来,因此其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所服务的范围,服务方式也显得较为单一,同时,与外界缺乏沟通与交流,所服务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在企业内部借阅和复制。

2、4 专职人员稀缺

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在企业内部采取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裁员成为企业改革中通常的做法,而其中一些非必要部门譬如档案部门往往首当其冲,各大企业裁员大军中,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最先被大量裁员精简,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通常情况下由本单位的办公室文案人员或者后勤人员进行兼职,由于其本身工作就很繁琐,加之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在面对科技档案的具体工作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对日常文件资料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很难应对科技档案信息的精细化工作。

3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

3、1 创新思想观念

档案部门在一家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家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与决策,因此档案部门一定要具备高瞻远瞩的创新型思维,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有组织有规划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企业要将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也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的范围,适当增加经费投入,配置高性能电脑、同时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多角高倍数码像机、数据库服务器、大型数据库、档案管理软件、网络安全设备等设施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解决好科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根本性问题。

3、2 创新组织机构

创新档案组织机构建设,要从企业抓起,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并配齐经验丰富的档案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既有的档案规章制度,真正切实重点抓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要积极大力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扩充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其次档案人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企业要对档案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电脑网络操作技能,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从而使科技档案管理手段向技术型,创新型转变。

3、3 创新管理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层次分明,高效,紧凑的管理模式,企业档案部门对本单位履行宏观领导和管理职能,对所属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和建设性指导,从而避免科技档案因为有单独部门或个人的疏忽或者责任心的缺少,导致重要档案的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确保科技档案完整、准确和齐全,是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在管理机制上,要把管理模式的创新,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形成一个理念,同时营造要时刻追求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的环境,自上而下,实行总经理负责、总工程师分管、档案部门和技术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形成多级梯度分层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真正抓好落实好管理创新这个理念。

企业要对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大力支持,大胆革新管理方式。要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从而提供高质量服务。逐步实现转变为档案实体的数字化、现代化信息管理的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方式。

3、4 创新管理方法

建立现代化数字网络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中心。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企业档案管理软件,其体系结构、系统功能、适用网络结构、后台数据库、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接口、以及科技档案管理模块都要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二要做好科技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录入、查询和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原文传输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建成母子(分)公司等两级科技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中心。

3、5 创新服务方式

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开设科技档案在线服务,可以提高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优化资源配置,此举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主动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必将取代被动的、人工式的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方式。这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势所趋。

由此可见,创新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切实管好用好科技档案,不仅对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增加企业受益,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现代化、科学化、创新化的管理水平,从长远来看,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黎平、构建集团企业档案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J]、中国档案,2005(11)、

[2]罗冠、透视企业档案信息化[J]、中国档案,2003(12)、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2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在管理思想方面,由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是技术人员出身,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训练,因而不太精通经营管理之道;加上这类企业受规模和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几乎不能外聘到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经理人,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容易陷入困境。

2、 在管理制度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受产权不清和制度不健全之苦。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主要靠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曾经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安全感和获得公平的经营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而纷纷挂靠国有或集体单位,造成产权不清并进而导致责权不明和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此外,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会、分配、劳动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管理很不规范,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常处于混乱状态。

3、 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泰勒式”、“军队式”等管理方法。这类方法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成为发展的桎梏。

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我国著名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基于这一观点,再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创新。 2、 推动企业内部成员学习,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知识尤其有关技术、技能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要求企业积极推动内部成员的学习行为,建立 “学习型组织”。从整体上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中所有或一部分人共享的知识,如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共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另一部分是个体成员的知识储备,保留在成员的头脑中,并可以再分为两部分:与组织有关并直接为组织所用的部分以及潜在的难以被组织调动和利用的部分。因此,为了使组织中的知识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和发挥作用,企业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扩大共享的部分。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个人先进的经验、工作方法和观念等广泛推广宣传,使之上升为共识;二是借助信息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把个别、零散的知识综合加工成为系统知识。(2)扩大个体成员储备的知识。这一途径是基于“分配比例不变而总体增大同样能增加各分配方利益”的原理。鼓励企业成员学习并为之创造条件是该途径的具体实施方法。(3)扩大个体成员知识储备中能为企业所用的部分。具体方法是借助有效的激励手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改变个人对企业的态度和加大个体与企业的一体化程度。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3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 成长 管理创新

管理是企业成长的内因,因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其中最根本的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更需要管理的拉动。管理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实施新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或手段,对原有的不适应企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传统模式进行变革或替换,最终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的动态过程。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由于技术、市场和企业其他外部环境的变化,面临“战略转折点”,这就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运营管理体系和竞争方式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避免一些老的管理方式在新形势和企业成长的新阶段失灵。环境的急剧变化、异常激烈的竞争,都会使得那种一成不变的常规型企业管理不能适应新的形式,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一、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中管理创新的外部动因

1、技术创新。在高科技领域,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战略转折点”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每一个“战略转折点”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陷阱,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会呢?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实行管理创新。民营高科技企业是风险企业的一种。对于民营高科技企业来说,要想成长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就必须具备其独特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必须以多种高新技术为基础,以适合的管理机制为支撑点,时时保持创新的动力和活力。管理创新不仅能推动产品创新,也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2、行业特点。由于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速度比一般企业要快得多,其管理创新的周期也相应要短得多。因此,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对以创新为生命力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民营高科技企业来说,在人力、物力上的大量投入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适应形势环境的变化,不断改革,避免在管理机制上的僵化。只有这样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才能适应高新技术行业的快速变化。

3、其他外部环境。民营科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更加频繁,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目前我国现行法规和政策仍在不同程度上限制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基础产业,如金融、石油、保险、电信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加入WTO后对外资已部分开放,但对民营科技企业仍然实行限制,民营科技企业要进入这些国有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会面临许多不利或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方面也缺乏保障,高级管理者缺乏社会地位,优秀人才难以在民营科技企业中久留。因此,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对手将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复杂和多变。

二、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

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其本身的经济效益的提高,经营规模的扩张,员工队伍的增大,以及产业与资本的日趋社会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经济发展外部的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民营科技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内部的管理问题日显突出。

1、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原先多为科技工作者或工程技术人员,但没有受过正规的企业管理教育,其管理水平较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对规范化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习惯一人决策、一人承担风险的管理方式,没有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对规范化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管理和用人上随意性很大。在创业初期这种经验型的管理有其独特的优势,它特有的高效率、灵活性和非常低的管理费用为企业初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但是,以及由此引发的企业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要求,决定了过去的管理模式已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则只重视人才投资,而不重视管理人才投资,只强调技术是生产力而未认识到管理是生产力之源。许多企业的总部大多没有设立人力资源部,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培训。如,汉王公司由于没有一个良性的用人机制,其掌握核心技术的两名技术骨干被微软研究院挖走,其中包括李明镜博士。民营科技企业人才的匮乏比技术人才的匮乏更为严重,1998年管理危机造成方正亏损116亿元,教训引人深思。

3、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的民营科技企业规模较小,多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业务功能上的,要求对企业各个层面的工作进行非常详细的分工。过细的分工与过程分解,将会出现一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不可避免地降低企业的效率。由于民营高科技企业独特的行业特点,有可能在很短的时期内获得神话般的急剧增长,而此时管理的组织结构就会明显落后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从而形成企业继续发展扩张的“管理瓶颈”。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民营科技企业一开始就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分配上存在着随意性,想给谁多少就给多少,这样容易挫伤员工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也削弱了开发人员的创造激情,极大的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在企业高层人员的激励上缺乏内容,管理较多采用经济的方法,如物质奖励、高工资、高奖金、高福利等。而忽视其他激励机制和管理方法的应用,特别是缺乏对员工工作条件、晋升机会、工作意义和挑战性等方面的评价和方法设计,引起员工的不满。

三、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

管理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因此要使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生产经营等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只有把管理和创新紧密相结合,管理才能显示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1、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管理创新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那么战略管理与创新就是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方向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将更加频繁,因此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对企业战略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以最快的速度及时调整企业目标和企业行为。民营科技企业必须具有远见卓识,在符合和保证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市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通盘谋划,确立企业与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内部机制,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具有超前的预见和应变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在知识型的民营科技企业中,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科技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就是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础、设备、网络、文化、人才、管理等各种物质资源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战胜这些挑战就必须大力提高人的素质,重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知识型人员具有喜欢自主性、挑战性和张力性的工作特点,可以根据其特点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如给科技人员一定的个人时间和较大的自治权,以让其有发挥想象的空间,促使其形成新的产品创意。建立好以团队友谊为重的企业文化和风格,形成新型的企业人际关系,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以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精神。企业应有计划地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互动交流、密切关注同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3、推进组织结构创新。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瞬息万变,使得企业的运转节奏大大加快,要求企业保持高度的机动灵活性,而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的广泛应用,又使得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调整组织结构的目标,一是扁平化,即通过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柔性化,即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三是虚拟化,即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调整组织结构的理想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4、构建创新激励机制。民营高科技企业做大以后,将会遇到创新动力减弱的情形,因此企业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划小企业内部核算单位是较为有效的办法。此外,在企业的总部把握战略发展大局和关键的财务人事权力的条件下,还要给予核算单位一定的经营自,从而实现责权利的对称。同时,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还可以实行股权激励,在进行企业股份制改制的基础上,采取购股权的方式,让员工有权在一定时间内拥有以事先约定好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新股,将企业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同公司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员工的贡献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励机制。此外,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使科技人员在开发产品过程中的智力贡献能从收益上体现出来。

5、加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新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资本和其他传统生产要素成为商品,而知识资本却成为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民营科技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建立起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创建企业内部知识网络,设立知识总监,关注创新和集体创造能力的培养;建立企业外部信息知识网络,尽可能多地吸收各种新知识,并使之与本企业的知识结合起来;同竞争对手进行合作性竞争,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和培育市场。

总的来说,竞争的内外部因素都在诉求着正在成长的民营科技企业去创新变革。民营高科技企业所采取的创新式管理方式并不一定限于是本企业之首创,完全可以借鉴其它企业的成功做法,因为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方法的创新,而在于这种方式方法和这种革新是适应于企业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环境的。管理创新对民营高科技企业而言,必须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因为这一创新的效果是滞后反应的。而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可能是一日千里,当创新式的管理发生作用时,企业的经济情况和环境也许已是今非昔比了。因而民营科技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无论是现状研究,方案选择,还是方案实施都必须尽量缜密细致。

参考文献:

[1]张鹏胡炜: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J] 、 科技管理研究,2005(2)

[2]洪叶张黎:我国高科技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略论[J] 、前言,2005(8)

[3]杨杜:企业成长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4]赵波:管理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青海藏区

青海是除西藏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区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总面积的96、6%;人口181、85万,占青海全省总人口的32、8%。青海藏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但是,青海藏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又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技创新意识缺乏。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起步较晚,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发展而来,属于传统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产品对技术需求不是很大,科技创新压力较小,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据调查:已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其科技创新动力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

在对有助于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调查中,“厂级领导的作用”在重要性排序中排在第二,说明厂级领导的作用是决定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管理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惧怕科技创新风险,害怕失败,求稳怕乱,图个安稳日子;部分中小企业小富即安,不谋做大做强,不注重创新,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较差。

科技创新水平不均衡。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分布在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由于各州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生产总值最高的海西州为273、11亿元,占全省的28、4%,最低的玉树州只有12、66亿元,占全省的1、3%,相差20余倍;人均gdp最高的海西州为62583元,与最低果洛州7391元相差8倍有余。同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不同,使得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及规模也不相同,科技创新水平差异较大。

科技创新模式多样化。科技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样式。根据科技创新方法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①。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性质及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降低风险,获取收益。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中52、80%的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29、85%的企业选择模仿创新,17、35%的企业选择了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困难较大。青海省目前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49个,其中有40个集中在西宁市及海东地区,青海藏区只有9个(其中海北州2个,黄南州2个,海南州1个,果洛州1个,海西州3个),占22、5%②。青海省仅有的8所普通高等学校均在省府西宁市。这对地处偏远的藏区中小企业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学研合作的困难程度。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完善。据对青海藏区中小企业2006~2008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的措施调查:38、7%的企业只是进行了企业技术秘密内部保护;只有13、7%的企业申请了专利,31、8%的企业注册了商标。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创新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保护,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搭便车”,挫伤其创新积极性,影响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类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风险较大。科技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科技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③。理论上讲,科技创新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风险存在。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青海藏区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等特点,使得技术风险在所难免。一方面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创新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有用性和先进性不能正确评价,无法产生预期收益;对引进技术不能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低水平重复引进④。同时,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相应的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措施,致使科技创新成果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流向企业外部。所有这些都可能引起技术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青海藏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当地国民素质较低,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更为缺乏。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8、20%;企业科研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7、46%,科研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科研人员的47、70%,甚至有许多企业就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缺乏势必给科技创新带来不确定性,并可能成为风险。

资金风险。青海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中小企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大,青海藏区科技资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青海藏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由2007年的0、39%(最高海南州0、50%,最低黄南州0、22%)增加到2008年的0、44%(最高果洛州0、74%,最低黄南州0、18%),但远低于青海省的1、09%。总体来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低,且不稳定。由于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主要以自筹和银行贷款为主。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小,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又比较困难,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很难保证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形成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科技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可以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加强管理,取得创新成果,最终满足市场需求,获取科技创新收益。但由于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地处偏僻,非常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科技创新盲目性较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创新成果也很难推向市场获取收益,风险较大。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防范对策

技术风险的防范对策。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积累;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引进上尽量选择与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项目;同时回避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由它们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同时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减少研发风险。实施科技创新多元化策略,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组合,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风险预警系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同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减少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权及技术保密等措施切实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招聘高校毕业生及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到企业工作。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改革用人机制,“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引进“候鸟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聘请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做顾问或者咨询人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

资金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争取政府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确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融资途径,寻求和利用外部资金。转移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或吸收风险投资。

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加强市场调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通过了解、分析,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使科技创新活动“有的放矢”。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联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市场营销,组建“营销团队”,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快速推向市场并迅速转化为企业利益。(编辑

注释

①林迎星:《自主创新与区域建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279页。

②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科技统计数据(2008)》。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5

二、创新基金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通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促进其发展壮大,提高科技贡献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四、创新基金的资金来源为省财政拨款及其银行存款利息、投资收益以及境内外企业及社会捐助等。

五、创新基金面向在云南省境内注册的各类中小企业,其支持的项目及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二)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经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项目的规模化生产,其企业人数和科技人员所占比例条件可适当放宽。(三)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对于已有主导产品并将逐步形成批量和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

六、创新基金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的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对财政贡献大、能大量吸纳就业、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创汇的各类项目。

七、创新基金不得支持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单纯的基本建设、技术引进和一般加工工业项目。

八、根据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创新基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方式、无偿资助方式,慎重来取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一)贷款贴息:对已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的创新项目,原则上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其使用银行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一般按贷款额年利息的50%�100%给予补贴,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7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最高不超过150万元。(二)无偿资助: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补助。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7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最高不超过150万元,且企业应有等额以上的自有匹配资金。(三)资本金投入:对少数起点高、具有较广创新内涵、较高创新水平并有后续创新潜力、预计投产后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显著、有望形成新兴产业、对我省行业或地方经济的增长有重要影响的项目,采取资本金投入方式。资本金投入以引导其他资本投入为主要目的,数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原则上可以依法转让,或者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依法收回投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九、省科委和省财政厅是创新基金的主管部门。省科委主要负责审议和创新基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选项指南,批准创新基金的年度工作计划,并会同省财政厅审批创新基金支持项目,审议创新基金运作中的重大事项,向省政府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等。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创新基金的监管,参与审议创新基金年度支持重点、选项指南和运作中的重大事项,与省科委共同审批创新基金支持项目,并根据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和经省政府批准的年度预算,每年分两批将创新基金经省科委拨人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专用帐户,同时对基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十、由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和企业家组成创新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研究创新基金年度优先支持领域和重点项目,指导创新基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选项指南的制定,为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提供技术咨询。

十一、组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为非营利性事业法人,在省科委的领导和省财政厅的监督、指导下,负责创新基金的管理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能:(一)研究提出创新基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选项指南,统一受理创新基金项目申请并进行程序性审查。(二)研究提出有关创新基金项目的评估、评审、招标标准,提出参与创新基金管理的评估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的资格条件。(三)委托或组织有关单位或者机构进行创新基金项目的评估、评审、招标等工作。(四)负责编制创新基金的年度财务决算和工作计划,提出创新基金年度支持的项目建议,具体负责创新基金的运作。(五)全面负责创新基金项目实施过程的综合管理,负责创新基金项目的统计、监理和定期报告工作。

十二、省科委每年创新基金支持重点和选项指南。凡符合创新基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按申请要求提供相应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须经项目推荐单位出具推荐意见,其中申请贴息的企业还需提供有关银行的承贷依据。

十三、项目推荐单位要对申请企业的申请资格、申请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等进行认真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出具推荐意见。

十四、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创新基金项目评估、招标制度。凡符合招标条件的或者同一项目多家申报的,必须通过公开竞争方式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十五、管理中心按照有关标准要求,统一受理项目申请并负责程序性审查,送有关评估机构或专家进行评估、评审或咨询;符合招标条件的,须进行标书制定和评标选优。

十六、评估机构和评审专家对申报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创新性、技术可行性、风险性、效益性、申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进行客观评估、评审,并出具明确的评估、评审意见。

十七、管理中心根据招标情况和评估、评审意见,提出创新基金年度支持的项目建议;必要时,省科委和省财政厅可以对评估结果进行复审。项目建议经省科委会同省财政厅审定批准后,由管理中心与企业签订合同,并据此办理相应手续。

十八、省科委和省财政厅每年分批向社会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十九、对未通过程序性审查和经评审、评估、招标后明确不予支持的项目,管理中心应当在项目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书面通知申报企业。

二十、创新基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省财政厅报省政府确定。省科委根据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报告创新基金的使用情况,并接受省财政厅监督。

二十一、管理中心应当按照合同的要求,及时足额将创新基金拨至有关项目承担单位。各项目承担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创新基金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房地产、赞助、捐赠等支出,更不得挪作他用。

二十二、管理中心用于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招标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费用,实行预决算管理,报省财政厅审批同意后从创新基金利息收入中列支。二十三、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应当向管理中心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管理中心应当向省科委报送年度预决算及执行情况。省科委每年向省财政厅报送年度预决算及执行情况。

二十四、因客观原因,企业需要对项目的目标、进度、经费进行调整或撤销时,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中心审核,报省科委和省财政厅审批后,方可执行。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6

关键词 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重要意义;现状;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017-01

电能供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用电等多个环节,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及规范的技术操作,才能顺利、安全完成电能供应。在各项建设活动大力开展形势下,对电能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管理,是当前电力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管理进行讨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面对日益提高的供电需求,县级供电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与管理已成必然趋势,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讲,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才能借助先进技术提高电能生产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可以营造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企业内部活力,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第二,科技的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在加快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够节省成产成本,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可以实现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对资源配置做出科学调整,实现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治理方面的费用支出,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1]。

2 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现状

就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情况来看,其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仍比较多。首先,部分县级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机制,员工的创新意识薄弱,难以充分挖掘其潜能,也没有与当地高校及科技企业建立联动机制,科研力度及人才引进力度不足。其次,科技创新管理与业务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不少供电企业对原有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依赖性较大,科技创新管理针对性不强,工作薄弱环节始终得不到强化,很多项业务中所用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另外,对人才重视力度不足,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矛盾现象比较常见,没有达成相互合作、共同创新工作局面,也没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最后,很多县级供电企业都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对新生产技术进行检验,无法发现并改善新技术缺陷,不利于广泛推广应用,法律意识薄弱,没有及时申请专利,无法对科技创新成果起到巩固和保护作用,知识产权被侵犯现象比较常见。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应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 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的有效方法

科技创新与管理,对推动县级供电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行动中落实该项工作。

3、1 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能够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确保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与管理时,必须构建完整配套的制度形成基础保障。首先,县级供电企业要明确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开动大脑,对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并设立专门的奖金,奖励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举动,同时,还需要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论文写作、准专利申请等各项工作。其次,县级供电企业应加强与当地高校,以及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推动技术革新,并大力引进高校优秀人才,用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

保障[2]。

3、2 实现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效结合

县级供电企业业务形式多种多样,在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时,要对各种业务工作进行综合考虑,加强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首先,县级供电企业要确定具体的业务范围,找出实际工作中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的环节,将其作为科技创新与管理的重点。其次,应该针对不同业务工作,采取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手段,比如,在电力营销环节,应该应用新的抄表系统,改善传统抄表工作模式中的缺陷,准确获取用户的用电信息,并做好与用户的双向互动,结合企业供电能力及用户实际用电需求,制定精准化电力营销计划。比如,还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技术改造,将重合器及分段器装置应用于线路中,实现对配电网运行故障的时时监控及快速隔离,将故障损失降到最低。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原则

科技创新与管理的主体都是人,县级供电企业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做到人尽其才,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一方面,县级供电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关怀力度,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协调年轻职工和老职工之间的关系,加强两者的协同合作力度,利用年轻职工完善的专利知识体系,以及老职工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培养,县级供电企业既要搞好内部培训,使员工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4 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管理力度

科技创新作用及价值的充分体现,是建立在其有效应用基础上的,所以,供电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必须将其有效应用于生产活动中,并做好后续管理工作。县级供电企业在研发一项新生产技术之后,对科技创新过程所生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保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实践中对新技术进行检验,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巩固科研成果。同时,还要及时申请专利,发表学术性论文,并将新技术上报给省电力公司,参与专业评比,由专家团队进行评审,便于对新生产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4 结论

加强科技创新与管理,是县级供电企业在新形势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必要举措,既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又能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对推动企业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实现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效结合,坚持以人文本的基本工作原则,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管理力度等方法加以改善,将该项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参考文献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1具有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1、2具有协调作用。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1、3具有引导作用。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2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2、2管理体系相对陈旧。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2、3管理方法缺乏创新。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3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3、1创新工商管理观念。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3、2创新工商管理体系。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3、3创新工商管理方法。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9(7)、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篇8

一、科技型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这一类企业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另一类为以客户信息和偏好开发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公司。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差别化、细分化、个性化不断加强。科技型企业由于受到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使得竞争形式更加激烈。受到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信息化使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这个总的变化趋势要求企业管理把创新制度化、日常化。

企业管理创新就是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新调整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以知识创新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管理本身的过程,即管理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管理就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企业管理重点是研究与开发。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非标准的、柔性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有其强烈的必要性,管理创新是科学管理的根本。管理创新是组织资源整合、社会系统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对商品流量的有效安排,可使生产和分配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人员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得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有利于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有利于拓展市场、展开竞争,有助于企业家的形成。

二、科技型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作为立足于滨海新区的科技型企业,虽然部分企业的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但企业中的所应用的管理制度还不存在着很多弊端。从中小型科技企业中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到大型企业仍延续传统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和危机。管理制度的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型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型企业的生命源动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部分较为成熟的科技型企业借助多年来企业研发的科技成果,在过去一个阶段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原有产品的生命期一旦结束,而企业又没有新的成果投资使用,企业则将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目前。在滨海新区的科技型企业中,部分小企业因规模有限,资金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实力。而部分大型企业,去一味模仿,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从而导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处于难产的状态。

三、科技型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观念创新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不断转变的今天,观念的转变已经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企业管理者、从业人员的观念转变是离不开企业经营和管理环境的变化的,而正也正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因素。在企业管理中逐渐树立起知识管理的新理念,是观念创新中的重要环节。观念创新的精髓表现在对知识资源的重视,并将其融入对企业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的管理中去。

(二)制度创新

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搞好企业各种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探索,最终选择了现代企业制度以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但至今我们还没有完成,还有一系列的具体制度需要在创新中建立和完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而其中很重要的是企业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创新。

(三)技术创新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总结(精选7篇)
  • 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步骤(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