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1 栏目:写作范文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1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及重要性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对科研的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整的运用,使得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工作的公关效率。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可以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预算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财务资金的预算与预测,实现财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的目标。所以说,财务管理是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实现财务计划的保障。除此之外,在科研单位的财务控制工作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对加强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整体管理、提升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财务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有效的降低了科研经费的占用与浪费,沉淀科研资金,避免单位中出现财务腐化的状况,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工作观念较为落后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方面的管理,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死板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以及理念过于落后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认知性太差,不能够达到有效的统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目标认知不清,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当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出科学有效的理财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不够认真。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会计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实施非常的粗浅,对其所编制的制度准确性和深度还有所欠缺,不能真正的做到防范和避开单位内部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研究

要想改变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实践当中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更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其主要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科研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解决措施,科研单位首先需要从其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提升科研单位内部每一名职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和划分。使单位中的员工可以从基本的思想方面去充分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防止出现盲目性的预算、盲目性的购进设备器材以及生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得财务管理形成一种规模化的增长以及在效益提升的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进而为科研单位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管理工作上打下了坚固的思想基础。

(二)对财务管理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在我国党中央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的政府部门针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应当实施分级、分权以及分工的管理和监督的模式,各级单位要根据其本身在财务管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措施和目标以及对科研设备的购进、运用、入账、转让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掌控。

(三)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单位资金活动状况

科研单位中管理体系的设立是其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因此,在思想的改变以及监督体制的完善基础之上,科研单位需要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将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收入账目管理、财务资金增加和减少,采购部门的日常采购以及日常的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列入到管理体制当中,并对其实施具体和严格的规范,让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充足的依据,更加的规范和真实。

(四)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各部门的职责进行确立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首先需要对各个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意识进行强化,对管理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实施科学明确的分工,由专业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的增减,审查以及监督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科研单位内部所形成的系统的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盲区。

(五)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从财务处理的角度来分析,科研单位要第一时间将单位财务资金实施入账管理,针对单位内部所增加的资金单据要通过管理部门的系统核查,保证所增加的信息和在资产方面的购进和原本的实物相对应。同时,针对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结算工作也需要实施相应的规范化措施,运用分类核算的形式,周期性的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核查和清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掌控。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2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规范,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较大比例,开支范围较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经费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3

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致使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式与对象都有所改变,财务部门的组成人员扩大至财务人员、计算机知识人员及专家共同组成,有些科研单位未能及时完善人员管理制度,造成以上团队成员间缺乏必要地交流与合作,甚至出现责权不分,财务核算与控制流程混乱、科研、财务与管理等各部门间缺乏相互制约等局面。一些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技术优势,原有管理体系下的财务核算流程及会计事务处理系统无法满足新技术条件下的财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需求,致使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不能实时对接,与此关联的数据也难以及时共享传递。还有部分财务人员不熟悉新的财务操作管理系统,致使财务信息传递滞后,各类信息不能及时综合,出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不同步的状况,极大降低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率,增加了财务方面对科研管理活动实时监控的难度。组织互连系统不完善,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间的信息集成程度太低。科研事业单位启用了财务模块、采购模块及项目模块,目前各模块间的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大多相互独立,如在财务审计、人力资源、科研课题等方面的管理上各自为政,缺乏必要地信息集成与部门协调。在人力资源方面,科研单位缺乏熟悉财务管理及精通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人才尽管拥有信息技术技能,却缺乏财务管理经验,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理念又不够先进,信息化管理的技能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化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途径与注意事项

(一)领导层要彻底更新管理观念,建立完善新型人员管理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意味着进行较为复杂的多系统组合,领导决策层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观念的更新与变革对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及职责要求,将原来单一的会计核算为主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决策上来;其次,进一步完善人员管理制度,更新部门任职与人员分工,明确工作范围与责权,各类工作人员相互制约,保证费用支出的合法性。

(二)从技术层面提高信息集成程度,让信息集成服务于科研决策

科研事业单位在建设高效的财务信息化进程中必须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使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与信息编码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控平台,实现财务部、物资采购部、项目管理部等部门间信息的集成,实现部门间的协作运营与监督,实现闭环业务管理。这样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集成程度,有效实现财务系统与相关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再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将信息集成结果应用于科研项目决策。科研单位在进行信息集成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性。要明确科研工作项目中相关数据的关键控制点,采用网络安全技术谨防信息拦截、攻击、窃取状况的发生。其次是从科研机构内部进行严格的信息管理,合理划分信息系统使用权限,如在软硬件开发应用、组织机构人员设置、文档资料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避免造成信息滥用与信息流失。

(三)招聘培养符合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除了与软件开发商进行充分合作,更为重要的是科研单位要招聘或培养符合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招聘时严格考察面试者的信息技术技能与财务管理能力,尽量选用两者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对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则要建立严格的人员培训制度,采用科研单位自行组织相应培训与参与行业领域软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具有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新型财务管理理念,了解软件的应用和开发。

(四)建立一体化的财务信息处理流程,推进财务信息管理模式的创新

科研事业单位要依据自身业务及研究工作的特点,优化财务信息处理流程,必要时重建财务流程,科学地控制各类项目财务申请与报销核算工作,使其逐步一体化、高效化。此外,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创新,还需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合作,进行协同集中式管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适当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全面对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优质整合与信息模式创新。

三、结束语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4

[摘要]针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从加强制度管理、加强预算及加强财务分析方面,探讨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规范,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较大比例,开支范围较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经费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农林科研 财务难点 全面预算管理

多年来,我国坚持“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农林科技的投入,促进了农林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林科研单位,都是上世纪末开始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由国家和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转制而来。总的来看,财务管理体制的转型滞后于行政体制和经营体制的转型,时至今日,不少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单纯科研型向科技经营型转化,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形势,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难点。笔者在农林科研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工作多年,对农林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难点有独到的视野,特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一、农林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难点的理性分析

(一)单位与部门经营目标异同

农林科研单位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实践中,单位和部门的经营目标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财务目标的差异。一般来说,单位比较注重社会效益,能够按照该地区党委、政府的农林战略规划制定科研计划,即使时间跨度长,要求高,难度大,也要上“好人好马好设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科研计划的完成。与此相反,部门较多地注重经济效益,在保证经济效益下才兼顾社会效益,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才进行社会服务。反映到财务管理上,在项目选择、经营运作、资金运作等方面,都存在单位社会效益与部门自身经济效益两者有机统一难的问题。

(二)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重点的异同

农林科研工作侧重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面向市场选择科研项目,加快研发进度,提高科研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以科研成果和提供科研技术服务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研的价值。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开发和研究。财务以全面财务管理为中心,通过财会制度和机制,强化财务规范管理,制定各种经济会计指标来促进科研工作责权利的结合。两者之间,由于管理角度不同,管理重点不同,在产生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需要不断地予以调整和统筹。

(三)资金来源多元化引发的财务管理难点

一是部门自主承揽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农林科研单位改制之后,都把科研项目开发作为生存之本、发展之道,在政策制度安排和资金资金扶持方面都有倾斜。对部门自主承揽的科研项目经费,在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批准权限都有所放松。仅对科研项目的数量资金规模进行考核,属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从整个财务管理来看,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部门负责人往往突破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超过限额使用支配资金。单位也认为这部分科研课题经费是该部门争取来的,缺乏强化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这部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隐蔽性。

二是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企业负责人有很大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企业主自己的钱,这些项目一般采取合同制,在签订合同书,很少征求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意见,更不要说建立严密的财务监管制度。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往往采取不规范的财务处理方法,不能坚持原则,对企业不合理要求无原则迁就,因没有合同规定,无法约束处理违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做法。

(四)没有突出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面管理引发的管理难点

不少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面管理机制,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仍然是两张皮。仅对科研著作的发表级别、科研成果的学术理论评价等,对经费只进行投入和支出的核算。对经费使用全过程的预算完成情况,使用过程中执行财会法律法规的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只是作为辅助和参考因素。在这种现状下,科研经费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科研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合法不合规,特别是资金充裕时千方百计巧立名目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二、针对农林科研财务管理难点的建议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把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农林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重中之重,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预算。要克服绩效预算意识薄弱,凭经验估计,拍脑袋决策的不良倾向,要按照项目的实际需求和项目的实际人力、物力和财力预期支出,根据当前的实际市场情况和项目实施期间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来编制预算计划,要根据需要制定课题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制度,建立由各方面人员组成的预算评审评估机构,分别从学术角度、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市场需要推广的角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预算报告,要统筹解决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协调配合问题,突出以全面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思路,确保实行以资金为主线的全过程管理。

二是加强预算的权威性,提高预算的执行力。要维护预算的权威性,一般不再调整,发现问题确实需要调整修改的,要经过规定的程序,获得相关部门同意,经领导机构批准,才能修改预算。要强调提高预算的执行力。一般不允许随意变更预算,不允许调整预算支出结构,要强化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控制权和监督权,财务部门管理和监督预算的执行,对违反预算的做法进行制止,提出处罚建议,必要时有权直接纠正和处罚。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综合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解决各种难点,最根本的是建设过得硬的队伍,培养综合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工作经历比较长的财会人员,偏重于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工作经历比较短的财会人员,偏重于市场化的资金的管理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熟悉,对农林知识缺乏,对农林科研的情况更是缺乏了解。当前,要把财会人员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把培养综合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重点是进行农林科技研究和全面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的融合沟通。

参考文献: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民办高校;监事会;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163-04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曾指出,要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办学不规范的情况。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可以给民办高校制度建设带来很多启发意义。建立监事会制度,可以引导民办高校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监事会概况

(一)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财务管理监事会运作模式之比较

1、德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在德国,监事会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及监督,直接负责对象为股东大会,与英美国家董事会类似。而与之对应的董事会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其主要权力是负责执行,可以对大多数具体事务作出决策。即董事会与英美国家的经营班子类似。但对董事会的决策权做出了一些限制:要将决策情况定期报告给监事会,而且,在重大投资以及财务决策上,监事会的意见更为重要。此外,在董事会成员任免方面以及董事会成员报酬方面,监事会享有决策权。在董事会之外,监事会也可以代表公司。

《德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1-1条规定:监事会要对董事会的领导行为进行定期协商与监督,监事会不单单是监督机关,也是协商机关。德国监事会要对董事会的经营管理不足提出建议。同时,监事会的监管还体现在事前监督,即要与董事会协商企业未来发展之战略,要提出管理建议。所以,监事会不仅仅是简答监督员的角色,更是预防监督机构和咨询顾问。监事会的监管义务也包含企业经营的预防措施以及与董事会的协商义务。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扩大至企业未来发展策略问题,这一预防监督措施要通过与董事会的经常性协商讨论予以实现。《德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3-2条规定:董事会有义务与监事会就企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协商,并定期讨论实施情况。

2、日本和台湾的“分立制”。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德国监事会为参照,设立了公司经营与监督制衡模式。董事会要将经营情况定期向监事会报告,而且有些经营活动必须经过监事会批准后方可实施。重大决策要向监事会及时报告。监事会可以审查公司财务,但台湾监事会无权任免董事成员,仅具有监督权力,并且,也并未赋予监事会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权,更无经营管理权,对外也不得代表公司。

3、美英等国监事会模式。以美英等国为代表,公司中仅设置了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未设置监事会。会计检查委员会行驶监督经营权力,该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公司高级经理行驶日常经营业务权,董事会对重大业务具有监督权,也可以监督高级管理人员及会计实务。实践中,董事会与经理职权划分界限逐渐淡化,权力逐渐走向融合。为保障决策、执行与监督权三权分立,美国规定,必须由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来组成董事会。在此指导思想下,审计委员会发挥了类似监事会的职能[1]。

4、我国监事会设置情况。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董事会为必设机关。在股东大会休会期间,监事会有权行使监督权,监督董事会的业务执行情况,即董事会的执行权与监事会的监督权,二者构成了三权之中的两极。

实践中,我国以本国经济体制特点出发,结合日本和台湾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事会制度。我国监事会监督的内容主要是财务与义务。董事会主要监督其下设机构、董事、经理层。独立董事监督公司及董事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2]。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监事会运作模式之评价和启示

鉴于上述四种模式,笔者认为,监事会设置与否,权力如何界定等问题应当以公司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设置监事会,监督作用明显,可以防范风险,但也带来一定副作用即组织机构庞大,组织效率降低;不设监事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监督失去了体制保障。

1、德国监事会。其监事会权力明显高于董事会,其特点在西方发达国家来看,公司监事会拥有广泛监督权。特别审查人可以行使补充监督权,这种监督机制与日本的监督机制有相通之处,即以董事会外部视角来行使监督权。二者的区别是德国监事会同时具备决策之权力,而外部并购市场并非美国如此发达,外部监督力度稍弱。

2、日本与台湾的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存在财务与专业监督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监事(会)承担这两项监督职能。特定情况下,会计监督职能也可由监察人来承担,监察人的角色主要是补充监察作用,以应付突况。日本外部并购市场与美国不同,并不发达,所以,这种监督的本质在于借助内部监督力量来实现。

3、美英等国的监督机制。美英等国不设置监事会,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决策层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3]。其主要监督功能发挥是通过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但其独立性只能是有限的独立性,因其隶属于董事会内部,故而独立性相对于德日模式下的监事会稍显脆弱,但美国发达的并购市场可以发挥较强的外部监督角色,而这恰恰弥补了内部监督的不足[4]。

4、我国监督机制。我国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的监督机制,有一定的协同性和合理性。我国在监事会是唯一内部监督机构情况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发挥其监督职能,作为监事会监督职能的补充。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之后,与前述发达国家或地区类似,公司显现二元化监督力量。其一为董事会外部。其二为董事会内部。必须恰当处理这两种监督的关系才可以充分发挥协同监督的功能,除此之外,必须对二者合理定位,要解决二者的功能区重叠之问题。

二、民办本科高校监事会设置现状及分析

基于上述论证,对民办高等教育系统而言,我国法律规定董事会或理事会应作为学校决策机构,院长为执行机构,但并未对监督机构作出统一规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民办高校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要推进其按章程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建立董事会、监事会,推进民主决策,形成民主管理,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但从法律提出的建议,在实践中并未取得多大成效。

董圣足博士2010年曾对全国45所民办高校做过问卷调查[5],在这45所民办高校中,单独设置监督机构的仅有8所,占比为18%,未设置的为37所,占比为82%,而8所有监督机构的高校之中,名称也各有特色,仅一所院校称为“监事会”,其他院校都以“财务审计部”、“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称呼。有些监督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机构,这些机构依附于决策机构,且职能尚未完善,尚未形成与决策机构相互制约的局面,现有民办高校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职能尚未完全形成,正如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刘林所(2013)所指出的“民办高校逐利化越来越明显,而政府主管部门却未适当加以限制或引导,民办高校私人出资又兼有社会公益性,其特殊性不应界定为企业,任其在市场大潮中自生自灭,应当在资产监管以及办学行为方面进行有效监管。”

钟建芳(2014)曾指出,江苏2014年27所民办院校中,几乎没有高校建立监事会,大多数高校依靠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但有些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基本上是摆设或者是权力非常有限。民办高校教师受雇于校长,或直接或间接受制于董事会或校长,生源不稳定以及福利待遇未落实,上述情况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非常大,而且教师普遍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这些都使得教职工代表大会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近几年来,国家重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有部分高校建立了纪委监察部门,但受制于体制问题,对学校领导及事务监督作用非常有限。

有些地方开始了民办高校的监事会制度建设的尝试。如2014年浙江宁波出台的《民办高校章程范本》明确指出:学校设立监事会,出资单位可以对监事的产生,更换制定细则,全体监事组成监事会,可以对董事及学校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可以防止其,从而保护学校与教职工的合法利益,并对监事会的权利义务、任期、议事规则、成员组成进行了详细规定[6]。

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对民办本科高校监事会制度研究启示之一:必然性

(一)保障内外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需要

民办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举办者,教职工及学生,举办者是民办高校的主要利益关系人,办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发展。教职工素质影响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性,其直接参加民办高校的经营管理活动,学生是民办高校的直接利益获得者,其数量与质量影响民办高校的当前与未来。其知情权、选择权以及人格尊严都应受到法律保护,并且有权获取优质教学服务以及安全保证。

民办高校外部利益者主要有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政府是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受益人,同时,也负有监管服务的义务。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而且政府的政策与资助也成为民办高校发展之关键。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民办高校的潜在利益相关者,为民办高校提供物质支持,金融信贷可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社会公众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利益相关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民办高校既然是利益相关者组织,就应该权衡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应有所偏颇。实践中,民办高校监督机制普遍缺少,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失灵,学生、社会利益相关者监督欠缺,由此导致民办高校投机行为时有发生,民办高校处于混乱边缘之境地[7]。

(二)权力制衡之需要

笔者2012年对江苏部分民办高校进行了调查,结论是:民办高校最高决策权为董事会所把持。董事会的人员、权力、决策过程都有不少问题,有些高校假借社会有声望人士、教职工、学生、校方之名义组成,实际举办方比例最高。调查显示,董事长过多的主导决策,民主科学性较差,决策缺乏全面性。究其原因是相关配套法律不健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对学校董事会及其决策机制人员组成、议事规则、会议召开、人员任期都做了详细规定,但对成员组成的比例并未明确规定。对董事的任职条件及任职资格规定过于简单。同时,对董事任期、会议召开规定过于原则化,不易操作,实践性不强。由此,在民办高校中建立监事会实为制约董事会权力过大之良策。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之需要

在当前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中,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决策机构为董事会,两者之间本应为制约关系,但股东大会因不是常设机关,往往难以对董事会构成制约。因成本的问题,很多股东失去了监督的动力,结果是“搭便车”的行为时有发生,这样,股东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非常有限,“单层制”而且很难坚持下来,“多层制”高校,由于个人利益问题,他们很少做到有效监督,其他几种监督模式,如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监督力度非常有限,监督效果有限。与监事会相比,任何监督都显效果差。可见,监事会这一法人机构在民办高校中不可或缺[8]。如图1所示:

四、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对民办本科高校监事会制度建设启示之二:路径及其探索

鉴于上述上市公司监事会状况,笔者认为,要在民办高校建立监事会,使之成为常设监督机构,要使其发挥对董事会及执行机构的监督制约作用,实现权力有效制约,此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步骤。日本在《私立学校法(2012)》中要求民办高校必须设置监事会,要对学校的法人机关及其活动进行监督,详细规定了监事任职条件及权力和责任。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学校法(2011)》也对民办高校的监督机构做出了明文规定,要由1至3人组成监察人员,监察理事业务流程,以及法人财产,并可以向主管部门报告。这种监事会的存在可以避免民办高校家族化,杜绝了权力过于集中,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公平、更有效。

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监事会应当代表广大利益相关者利益,对学校旅行监管职责。民办高校监事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组建:

(一)关于机构设置

严格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应分为四大部分。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决策机构,总经理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四大机构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 法人治理结构图示

《公司法》规定将监事会与董事会并列设置,监事会应当对股东大会直接负责,监督董事会与管理层职责履行情况[9]。但是,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实施条例仅仅规定了民办高校的执行机构为院长和校长,董事会和理事会为决策机构,尚未对监督机构的设置作出明文规定,为此,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相关法律进行补偿,应明确民办高校需要设置监事会,与决策机构以及执行机构相互独立,相互监督。

(二)关于人员组成

基于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我国民办高校在法人类型上被定义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建议在民办高校中设置监事会,出资单位可以对监事会的产生与更换享有权力,职工代表可以由职工选举,监事任期每届3年,连选可以连任。为保障权力制约,监事不可兼任董事、财务负责人及经理,全体监事共同组成监事会,可以对董事会成员及其他高管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其利用职权侵犯公司或全体股东权益。

监事会组成应由专业人士担任,如执业会计师,审计师,或律师,也可以包括未担任董事会或校长的举办方代表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派出的代表或师生代表以及家长来组成,人数不应少于3人。而且职工或学生代表不应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可以由学校章程规定。

监事会应当设主席一人,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监事会主席召集主持监事会会议,监事会主席不履行职责时或不能履行时,由半数以上监事共同推举一名监事召集主持监事会会议,董事、经理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任期届满未及时改选时,或监事在任期内辞职导致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时,改选监事就任之前,原监事仍应按法律规定履行监事职务。

(三)关于权力配置

民办高校监事会应享有如下权力:检查公司账务;对违反公司章程的董事、校长或院长进行监督,有权纠正董事、主任的违法行为;具有事先监察权;当发现董事会或校长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学校章程时,有责任也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董事会,向他们进行通报,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如省教育厅或市教育局报告情况,也有权向法院提讼;在董事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召集主持股东会会议时,监事会具有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的权利;向股东会会议提出议案权;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10]。同时,为更好履行职责,监事会必须依学校章程办事,不得对学校日常必要活动加以限制。

(四)关于外部保障机制

为使监事会更好发挥监督作用,外部保障机制必须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是政府监督、教育中介的监督以及公众媒体的监督。

首先,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的分类监管机制。对盈利性高校与非盈利性高校要加以区分,采取不同政策加以引导。其次,要丰富监管手段与方式,要以法律、经济、评估手段,政策引导,财政支持,鉴证评估及信息咨询的方式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再次,要放松经济管制,引导社会化管理。最后,完善督导专员制度。有组织、有目的地向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委派督导专员,对学校办学质量及时加以监督与指导。

为了纠正市场不足及政府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引入社会中介对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进行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对高校的监管作用,这些媒体影响面较大且及时快捷。

[参 考 文 献]

[1]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 Press,2010:46

[2]刘国城,许成安、我国股票市场行情对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影响―来自深沪A股市场证券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

[3]Edmin 、D、Duryea、Academic Corporation 、A History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Governing Boards[M]、 New York,Falmer Press,2011:137

[4][美]亚瑟科恩/李子江、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37

[5]董圣足、浅论民办高校监督制度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2)

[6]肖俊茹,王一涛、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7]杨炜长、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监管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2(6):77-81

[8]杨俊平、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4)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武汉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高校科研经费总量也在不断攀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正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如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经费流失、核算难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解决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非常必要而迫切,为此,本研究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为案例,通过分析该地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指导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武汉地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困境

(一)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欠规范

调查中我们发现,武汉地区高校,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都存在在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不规范问题,这与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多,课题名目繁杂不无关系。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项目等,从省级层面来看,有省社科、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省教改课题等,从地市层面来看,有市社科基金等等。正因为高校科研经费渠道多,这无疑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管理的地方。加之,武汉地区很多高校的科研财务经费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因而,造成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出现诸多漏洞和问题。

(二)高校科研财务经费流失严重

这与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不当不无关系。目前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科研投入力度,使得高校科研经费总量日益增长。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一般会按照一定比例收取课题经费管理费,并扣除一定的税收。一些高校科研主持人为了不交科研管理费和偷税漏税,他们在申报课题成功后,将课题挂靠在某个公司或者与采取与其他单位合作的形式将课题经费转移出校外,有着科研主持人甚至购置虚假发票将科研经费转入个人账户。有些科研人员在课题申报经费中所购置的器材均是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却并不去购置新器材,这样无疑导致学校实验器材消耗得不到补充。

(三)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率不高,核算比较难

武汉地区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中,经费的开支多采用的是课题组责任制,即课题组主持人自行负责课题的开支,学校财务部门无权干预,这样的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使得学校课题经费管理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科研经费的处理主要由课题组长负责,加之学校主管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对各课题主持人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因而,很容易造成各课题组在使用经费时出现重复购置相同或相似的器材仪器设备,这样一来所购置的器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也就很难提高,此外,学校的固定资产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武汉地区高校科研财务经费核算比较困难,这与高校申报课题的主体教师不无关系,因而,高校教师不仅是课题申报的主体,他们也往往是学校的教师骨干,一般肩负着学校的行政职位,换句话说,他们一般是双肩挑。他们的工资与科研经费的核算往往会出现重复。

二、武汉地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理念,由随意性支配向规划性支配方向转变

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是要把握好“支配处理好钱”的观念,以市场经济为杠杆,将科学合理、依法、效益、资金的时间理财观融入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之中。所谓科学合理就是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到决策民主、预算精细、执行合理、工作透明。所谓依法就是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依法理财。所谓效益就是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以市场经济为纽带,力求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所谓资金的时间理财观就是要认清资金使用的各种风险,做好各种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打破过去高校科研经费财务支配的随意性,将规划性支配贯彻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二)转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由重结果管理向重过程管理转变

以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注重结果管理,即对科研经费的最终使用结果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无视管理过程,不利于引导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因此,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应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实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的过程管理。具体做法:建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以高校学科发展为目标,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应包括财务预算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复核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从重结果管理向重过程管理转变。

(三)转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式,由重人的管理向重服务管理转变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 科研单位 财务管理 有效策略

伴随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纵观我国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发展态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由劳动密集型转化成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所以说,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后盾,同时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承载着我国重要的石油科技项目的开发,由此可见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在实施科技研发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源保障。因此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及重要性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对科研的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整的运用,使得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工作的公关效率。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可以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预算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财务资金的预算与预测,实现财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的目标。所以说,财务管理是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实现财务计划的保障。除此之外,在科研单位的财务控制工作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对加强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整体管理、提升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财务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有效的降低了科研经费的占用与浪费,沉淀科研资金,避免单位中出现财务腐化的状况,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工作观念较为落后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方面的管理,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死板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以及理念过于落后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认知性太差,不能够达到有效的统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目标认知不清,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当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出科学有效的理财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不够认真。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会计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实施非常的粗浅,对其所编制的制度准确性和深度还有所欠缺,不能真正的做到防范和避开单位内部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研究

要想改变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实践当中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更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其主要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科研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解决措施,科研单位首先需要从其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提升科研单位内部每一名职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和划分。使单位中的员工可以从基本的思想方面去充分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防止出现盲目性的预算、盲目性的购进设备器材以及生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得财务管理形成一种规模化的增长以及在效益提升的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进而为科研单位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管理工作上打下了坚固的思想基础。

(二)对财务管理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在我国党中央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的政府部门针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应当实施分级、分权以及分工的管理和监督的模式,各级单位要根据其本身在财务管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措施和目标以及对科研设备的购进、运用、入账、转让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掌控。

(三)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单位资金活动状况

科研单位中管理体系的设立是其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因此,在思想的改变以及监督体制的完善基础之上,科研单位需要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将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收入账目管理、财务资金增加和减少,采购部门的日常采购以及日常的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列入到管理体制当中,并对其实施具体和严格的规范,让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充足的依据,更加的规范和真实。

(四)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各部门的职责进行确立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首先需要对各个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意识进行强化,对管理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实施科学明确的分工,由专业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的增减,审查以及监督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科研单位内部所形成的系统的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盲区。

(五)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从财务处理的角度来分析,科研单位要第一时间将单位财务资金实施入账管理,针对单位内部所增加的资金单据要通过管理部门的系统核查,保证所增加的信息和在资产方面的购进和原本的实物相对应。同时,针对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结算工作也需要实施相应的规范化措施,运用分类核算的形式,周期性的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核查和清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掌控。

三、结束语

通过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科研单位中财务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核心,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完善的管理和控制。对我国当前的预算和管理体制进行变更,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前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和掌控,为我国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长久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明、浅论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1(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效农田灌溉(精选8篇)
  • 下一篇:八一勋章颁授仪式心得(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