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2 栏目:写作范文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防治;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干预;社区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加,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10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为6、4%,糖尿病的医疗支出占世界医疗保健费用的11、6%。据估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病率将增加至7、7%[1],高发病率及沉重的医疗负担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对糖尿病的防治更加重视。糖尿病病因复杂,多因素共同作用是其特点,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科学、有效防治是关键。

1药物防治

糖尿病病因复杂,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给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抗糖尿病药物的防治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西药中,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抑制剂的研究成为最近的热点,其中SGLT2抑制剂的研究最受瞩目,这类化合物通过阻止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并排出过量的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的目的[2]。西药疗效快的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天然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如研究发现肉桂能调节血糖、脂质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改善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

2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运动强度、肥胖、静坐式生活方式等有关,风险识别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旨在减轻体重、增强身体锻炼、改善饮食的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60%的糖尿病风险因素。

2、1饮食疗法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十分密切,饮食疗法是糖尿病防治最基础的方法。食物治疗的一般原则:①合理控制热量,均衡膳食营养。糖尿病患者总能量需求的60%-70%要源自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多吃鱼肉、蔬果、坚果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食物选择尽量多样化。②保证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餐次。在符合患者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三餐饮食分配。③其他。进食速度要适当:进食速度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降低进食速度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避免高糖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限制饮酒,及时补充水分。

2、2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中轻度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证实相比于药物(如二甲双胍)治疗,通过减重的运动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3]。其运动防治要按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应把握以下几点:①运动方式:参加有节律性的有氧运动,如长距离步行、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天1、5km以上的长距离步行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风险,且步行活动安全,易坚持,可作为首选锻炼方式。②运动强度、时间及频率: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应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活动时间推荐餐后1h,持续20-30min,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渐增减,如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③其他注意事项。运动前后检查血糖,警惕发生低血糖。另外,要及时进行运动后护理,如补充水分及无机盐的流失,并检查机体是否有其他异样。

3护理干预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主要涉及两方面。①健康教育,提高认识。陈等[4]研究发现糖尿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居民发生高血糖症的风险越低。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运动、用药指导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有利于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治意识。②心理疏导,增强信心。Novak等[5]研究发现与周期性压力或无压力的人相比,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两者的危害比分别是1、09、1、52。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易出现抑郁、焦虑、悲观等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合理的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及时排解心理压力,有利于血糖控制,也能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社区干预战略

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危险因素知晓率偏低,糖尿病的确诊滞后、就医不及时及预后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手段单一等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社区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使其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6];社区卫生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识、治疗措施等相关知识、卫生行为的了解。事实上,近年来,基于社区战略的疾病防治模式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如,巴西基础运输系统的改变对全民体育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巴基斯坦通过基于通讯设备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公民对慢性疾病的防范意识等。这些均表明,社区干预的疾病防治模式在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结语

虽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科学防治是延缓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糖尿病防治应注意以下两方面:①积极探索科学有效、联合防治措施。糖尿病病因复杂,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现有的医疗水平下,我们应积极探索各种联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将药物防治、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干预等手段合理搭配,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联合防治措施。②重视社区干预的疾病防治模式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我国社区干预的疾病防治模式起步较晚,发展历史比较短,但社区干预在提高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医疗服务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Shaw JE,Sicree RA,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J]、Diabetes Res and Clin Pract,2010,87(1):4-14、

[2]张富东,李玲、新型抗2型糖尿病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5):375-379、

[3]Florez H,Pan Q,Ackermann RT,et al、Impa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Metformin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andomized Trial[J]、J Gen Intern Med,2012,27(12):1594-601、

[4]陈伟,洪忻,王志勇,等、南京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与高血糖症发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396-1400、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对我院2007年4月~2010年3月因低血糖反应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低血糖反应住院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男10例,女22例,年龄60~76岁,血糖测定值<3、0mmol/L(1、5~3、0mmol/L)。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肾病4例,周围神经病变14例,脑梗死5例。临床表现:昏迷者4例,嗜睡5例,疲乏无力10例,心悸、出汗、饥饿感者13例。

原因分析

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过量或使用时间不当,是引起低血糖症的最常见因素。本组病例中有10例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而发生低血糖,错服降糖药而发生低血糖有6例。因此合理用药是防止低血糖的最有效措施。

饮食控制不合理:本组病例中有5例患者主食摄入过少或因发热、感染、情绪等因素进食过少;记忆力差、忙碌等导致两餐间隔时间过长,均可使外源性葡萄糖摄入不足而引发低血糖,空腹饮酒时酒精可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也可导致低血糖。规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本组病例中有3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且并发心、脑、肝、肾、神志等多器官损害而无低血糖症状,另有4例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体内药物潴留时间延长,促使低血糖发生。因此治疗其并发症及合并症尤为重要。

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少剂量,使用混合胰岛素时,长短效胰岛素的剂量比例不当,长效胰岛素比例过大,易出现夜间低血糖。本组病例中发生1例。因此正确注射胰岛素、及时调整剂量不可忽视。

预防措施

抢救要快速:根据导致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轻者进食少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饼干、面包或甜饮料。严重者立即予静脉注射葡萄糖,待低血糖纠正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同时要监测24小时内血糖的变化。

强化低血糖知识:告之患者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心悸、头晕、手抖、出冷汗、饥饿感。危害性,严重低血糖时使患者心脑等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让患者从心理上引起重视。

强化指导用药:患者出院时应详细介绍其所用药物的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半衰期短的,作用相对较弱的降糖药物。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治疗,根据血糖逐渐增加剂量。磺脲类药最佳服药时间为餐前30分钟,双胍类应在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熟练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按时进餐。定时监测血糖的变化,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的用量,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不要过于严格,坚持做到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戒烟限酒,禁空腹饮酒,坚持不懈的饮食控制,使血糖平稳。告知患者在进食过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应暂停服用降糖药,防止血糖过低。DM患者1日内血糖波动最低值多在0:00~4:00之间[1],可采取晚餐或睡前加餐的方法,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运动应适量、适时:老年患者应严格掌握分寸,因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特有的微循环障碍,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运动量应控制在该年龄的最高心率的60%~80%,以散步、慢跑和打太极拳为宜,每次30分钟,出现呼吸困难、头晕、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切不可空腹运动,较为适宜的运动时间在餐后60~90分钟,运动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果低于5、6mmol/L,应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再运动[2-4]。

积极治疗患者的合并症:预防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不利因素。

讨 论

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低血糖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丛性,提高防范意识,督促家属积极配合,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中元,杨光然、低血糖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1(25):72、

2 胡征文,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6-183、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 糖尿病;空腹血糖;预防;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0-02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1],需要长期治疗,控制好血糖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2]。目前,随着社区医疗的逐步完善,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医疗场所之一,掌握糖尿病患者发病情况以及影响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糖尿病的预防及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预防方法及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本文对社区9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回归线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社区观察的9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7、6岁,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9-17、8mmol/L,平均8、8mmol/L。所有患者均在社区内接受治疗,神智清醒,听力、语言能力正常无其他的神经性疾病。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和血糖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即是健康知识教育。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①常规治疗:检查患者的病情轻重,然后制定不同的定期测量办法。其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每周测量两次血糖,时间均在空腹或者是饭后两个小时之后;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在每天的不同时段进行血糖测量,对于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患者,要在每个星期进行5个点或者是7个点的血糖测试;但是对于低血糖患者,要在每天定点进行血糖测量[3]。②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传以及饮食辅助治疗这两个方面。其中,健康知识宣传需要社区的卫生服务人员依照社区情况,进行一些多元化的宣传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社区内的医务人员进行义诊,还可以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知识,促进社区关于糖尿病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让社区居民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糖尿病,排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而饮食辅助治疗则是现阶段所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进行饮食辅助治疗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可以借助于一些健康宣传活动,时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护理指导[5],保证患者饮食科学、合理。其中,对于不同类群的患者,饮食方案也各不相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主食要做的软一些,便于咀嚼和消化。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选择粗纤维蔬菜,便于消化和排泄,还可以对其推荐无糖牛奶和豆浆。要借助于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观察组治疗前血糖为(8、9-13、6)mmol/L,治疗后为(5、3-10、5)m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糖为(8、8-13、5)mmol/L,治疗后为(7、3-11、9)mmol/L,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的最基层,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了解和掌握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就需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调节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3]。本文针对上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加强糖尿病的社区治疗和健康教育科研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值得社区卫生服务点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俊平,裴彩萍、浅谈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11,3(11):23-24、

[2] Goodnick PJ,Henry JH,Buki VMN、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psychiatry,1995,56:128-136、

[3] GUO Li-xin,PAN Qi,WANG Xiao-xia,et a1、Effect of short term intensive multitherapy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2,121(8):687-690、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51-02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发生在住院和平常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内科病房采用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和综合的护理方法对2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自2008年2月~2010年11月我院内科糖尿病患者共发生低血糖反应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4~86岁,病程5~25年,合并有高血压10例、感染性疾病12例、冠心病10例、肾脏病变3例。

1、1、2临床表现:20例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所测血糖均低于2、8mmol/L,其中最低为0、8mmol/L,平均为2、2mmol/L,有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发抖、饥饿感等。

1、1、3判断标准:①有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全血血糖低于2、5mmol/L;③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

1、1、4抢救措施:①绝对卧床休息;②轻、中度患者给葡萄糖或果汁、饼干等口服;③重者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

1、2护理方法

1、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护士交接班,交接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心理状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和活动情况,如有无面色苍白、饥饿感、出冷汗、乏力、头昏、头痛、嗜睡、心悸、恶心等。对应用长效胰岛素的病人,剂量偏大时,注意指导睡前进餐,可进食少许牛奶、饼干。夜班护士一定主动及时巡视病房,重视患者的主诉,必须提高准确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能力,关注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病人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多为晚10时~凌晨3时,夜间出现头昏、胸闷、全身大汗,护士应加强夜间巡视,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应增加临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监测,以了解有无低血糖的发生。

1、2、2低血糖的处理:病人出现头昏、心慌、冷汗,应给予平卧位,立即监测血糖,确定是低血糖反应后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意识清楚、症状轻者可口服含糖饮料150ml或饼干、点心2~3块,如出现意识障碍不合作者可予50%葡萄糖40~80ml静脉注射。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维持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直至患者神志转清晰,血糖稳定在7—10mmol/L。

1、2、3心理护理: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以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做好家属工作,避免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2、4健康教育:要让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症状,了解糖尿病治疗中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糖尿病人要按时、按量进餐。如果患者因发烧或其他原因不能进食时,要相应的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剂量;根据体力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临时有较大的体力活动,要适当增加进食量或随身携带少许食物备用;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要及时进食,严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急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并教会病人自我护理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糕点、糖果,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

1、3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1、3、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根据病情和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1、3、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1、3、3适当运动:应主张轻、中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重体力活动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降糖药物(含胰岛素)的用量。

1、3、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1、3、5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少量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家庭地址、联系人、急救中心电话等),以备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救治。

2结果

2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经过有效的预防、治疗和综合的护理血糖得以稳定,病情也达到了控制。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缺乏或相对不足,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引起[1]。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低血糖,因为血中的葡萄糖是脑组织能量的主要来源[2],因此严重的低血糖直接造成脑组织损伤甚至昏迷,如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本组中2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经过有效的预防、治疗和综合的护理血糖得以稳定,病情也达到了控制。笔者体会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关键,综合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血糖波动。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致残率; 死亡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78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它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因胰岛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发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而糖尿病并发症所涉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也越来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糖尿病治疗则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1]。因此,掌握糖尿病并发症并积极予以防治,对于提高糖尿病治疗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4例存在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2]。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60、2±12、5)岁;病程1~38年,平均(11±5)年。1型糖尿病患19例,2型糖尿病105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高血压29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19例,外周大血管病变5例,脑梗死1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8例,糖尿病肾病3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9例;糖尿病足11例。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1、2、1 大血管病变 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均属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范畴,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而这些因素又是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当动脉硬化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即可引起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进行治疗;高脂血症患者选用他汀类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应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冠心病和外周大血管病变患者则可选用钙拮抗剂进行治疗,脑梗死患者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如尤瑞克林予以治疗。

1、2、2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其治疗方法目前多以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脏功能为主[3]。目前,前列腺素El和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通过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从而实现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目的。羟苯磺酸钙是目前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为理想的药物[4],它能够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失明的发生。

1、2、3 神经系统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涉及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免疫机制以及生长因子不足等。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酚妥拉明、山莨菪碱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对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1、2、4 糖尿病足 早期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等,继续发展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常为挽救生命而截肢。其患病因素与机体免疫力、感染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应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病痛[5]。

1、2、5 综合防治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饮食、运动疗法,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饮食计划,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控制情况、并发症种类等多因素,制定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的合理饮食方案;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限制烟酒。在合理膳食配合的基础上,还应鼓励患者参与运动治疗,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选取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法。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实现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2 结果

本组124例糖尿病患者中,致残6例(4、8%),来源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例,糖尿病足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失明1例;死亡5例(4、0%),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梗死、感染性休克、心脏猝死。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若长时间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各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各种并发症,以眼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病变、肾病尤为突出,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5-6]。因此,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积极的防治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措施及效果予以了分析。研究中发现,本组中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四个方面,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外周大血管病变、脑梗死;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同时也存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病例;糖尿病足亦在本组患者并发症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8、9%)。通过综合治疗措施,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并发症情况控制满意,其中致残率4、8%,死亡率4、0%,二者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死亡病例并非均因糖尿病而死亡,可见本研究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积极有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予以救治,后果严重。它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极控制如血糖等可控因素,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效的手段。早期、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干预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到积极有效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9-650、

[2] WHO专家、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 许娟,亓文波、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管损伤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3(28):123、

[4] 魏颖、糖尿病并发症36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7):85-86、

[5] 王稳,邹秀兰、287例2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分析及降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对策的研究[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4,6(1):4-5、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子宫肌瘤;糖尿病;护理

Study of 58 Cases of Myoma of Uteru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Peri 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FENG Song-lan

(Sangzh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angjiajie 4270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in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of peri operation period、 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ut take my patients in the past 4 years, the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ode of patients were grouped, which will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nursing measures of 52 patients recorded as routine group, which will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58 patients remember to intervention group、 Results The ratio of the observed in the projec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58 patients with obvious advantage (P

Key words:Uterine fibroids; diabetes; nursing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临床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在手术治疗后都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若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患者则可能会因手术、麻醉等的刺激,而产生各种全身性的慢性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对此类患者予以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我科室就过去4年内接诊的58例伴有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予以了围术期的系统性干预护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科室在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例伴有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且也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以及全切除术复合患侧附件切除术),并按照围术期护理模式的不同,将11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中52例实施一般性护理措施的患者记为常规组,该组患者的年龄37~56岁,平均年龄49、8岁;患者糖尿病病程6个月~3年,平均1、7年。将其中58例实施系统性干预护理措施的患者记为干预组,该组患者的年龄39~58岁,平均年龄51、1岁;患者糖尿病病程5个月~3、3年,平均1、8年。在上述各项内容上,常规组患者与干预组患者比对无明显的区别(P>0、05)。

1、2护理措施 常规组52例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措施,干预组58例患者实施系统性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在患病后不仅要承受疾病所造成的身体负担,还会因担心手术成功与否、术后对生活是否有影响等而产生诸多的负面心理情绪[2]。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如: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的目的以及所需注意的事情;指导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进行鼓励、关心;协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等。②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手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影像学、实验室的各项检查,并积极的预防感染等症状的发生;定期的进行血糖监测,并保证患者的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高值;对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应及时的给予患者糖水以及食物;术前1d及手术实施前对患者的阴道进行碘伏的冲洗;手术实施前6h左右开始对患者实施禁食禁水并做好手术前的清洁灌肠等。

1、2、2术后护理 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送患者返回病房并以平卧位进行休息,同时给予患者进行吸氧。手术的切口疼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血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出现异常;胰岛素的应用也会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应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②患者可因手术刺激或心理因素而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3],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后的血糖监测工作,尤其是患者的夜间血糖浓度,对出现血糖异常升高者应及时的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治疗。待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后,可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来实现对血糖的控制。③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便是预防术后低血糖的发生,患者由于手术前后的禁食禁水,极有可能在术后发生低血糖。因此,在对患者实施血糖控制时应注意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稍高即可。此外若发现患者存在出汗、面苍等现象时应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及时进食,必要时可给予其实施葡萄糖的迅速注射治疗。?便是感染,手术患者在术后因切口的存在本身就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加之伴有糖尿病,患者的抵抗能力就更加地下。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术后的感染预防,如:对患者实施持续4d左右的抗生素治疗;保障病室温度适宜;保持病室内环境干净;定期的更换切口敷料;做好患者的导尿管护理等。

1、2、3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①分别于手术治疗前后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如:指导其遵医行为,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等。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及早的下床活动及指导患者规范饮食、加强营养。②对出院患者应告知其注意休息、保证阴道的清洁以及3个月内进行发生性生活及盆浴,以免造成感染的发生[4]。同时教会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及血糖检测的方法并嘱患者定期到院检查。

1、3观察内容及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在遵医行为方面,干预组遵医率87、93%(51/5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3、85%(28/52)(P0、05)。在各项内容观察所得数据上比对,干预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P

3结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常见良性肿瘤[5],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后都是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手术的事实便存在了一定的困难,且糖尿病的存在会导致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浓度状态下,这样就会导致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从而增加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机率。因此,对于伴有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若想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此次我科室对过去4年内接诊的58例患者实施了围术期系统性的干预护理措施,通过手术前护理(心理、血糖控制护理)以及术后护理(血糖监测护理、并发症防治护理)等内容对患者实施干预,使得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且治疗效果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对伴有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系统性的干预护理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此法适合在各医院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郭俊峰、73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4:153-154、

[2]郭月玲,顾明莉、子宫肌瘤合并2型糖尿病3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35-36、

[3]冯琳,杜艳辉、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12、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心脏病;中风;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78-02

1引言

心脏和血管系统是最大的和最主要的人体系统之一。在保持心脏健康方面,心脏病和中风是我国第1号和第3号杀手,在许多病例中的第一症状或者体征就是个致命的事件。为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分析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2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主要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分为两种主要类别:主要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吸烟;②血胆固醇等级升高;③高血压;④糖尿病;⑤缺乏运动。只要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两种以上因素存在,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就要增加,具体如下:①存在主要危险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增加30%的危险;②存在高胆固醇和高血压,增加300%的危险;③存在高胆固醇和吸烟,增加350%的危险;④存在高血压和吸烟,增加350%的危险;⑤存在吸烟、高胆固醇和高血压,增加720%的危险。

除了普遍都接受的因素外,在一些病例中,有些其他因素比主要危险因素更危险,以下是其他更危险的因素:①低防氧化作用状态;②低含量的必需脂肪酸;③低含量的镁和钾;④血小板的凝聚增加;⑤血纤维蛋白原形成增加;⑥高水平的半胱氨酸;⑦A型个性。

为确定病人患病的危险程度,必须从医生处得到病人的血压、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的数据。

3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主要预防措施

3、1戒烟根据美国卫生局医务主任的报告,吸烟应看成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统计数据显示,在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方面,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3-5倍。烟草燃烧物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其中50多种是致癌物。这些化学物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大的损坏作用。特别是,它们随LDL胆固醇分子在血管中流动,在那里它们可直接损坏动脉内皮,亦可损坏LDL分子。

3、2控制血胆固醇含量许多证据表明,胆固醇含量升高会极大地增加因心脏病死亡的危险。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的比例、LDL和HDL的比例被称为心脏危险系数比,因为它们反映了胆固醇到底是被储存在了组织内还是被打碎并被排泄出去了。总的胆固醇和HDL胆固醇的比例不得高于4、2,LDL和HDL的比例不得高于2、5。为了控制胆固醇的含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在饮食方面①少吃动物食品,降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②多吃富含纤维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谷物和豆类);③必要时减肥。

3、2、2生活方式方面①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②不吸烟;③少喝或不喝咖啡(包括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

3、3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压是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主要致病因素。事实上,通常认为它是中风的最重要的病因。心脏收缩产生的血压峰值被称为收缩压,在心脏舒张时血压下降,最低值为舒张压。尽管医生们主要关心舒张压(血压读数的第二个值),但收缩压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因素。舒张压正常(158mmHg)的人群比收缩压正常(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仅可以延长寿命,而且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采用自然疗法,而不是使用药物保持正常血压的情况下。药物会带来诸如疲劳、头痛、阳痿等明显的副作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①减肥;②减少盐的摄入;③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忌酒、不喝咖啡、适当运动及缓解压力);④采用高钾且富含纤维素和多糖性食物;⑤增加饮食中芹菜、大蒜和洋葱的摄入量,减少或去除饮食中的动物性脂肪。

3、4及时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脏病和中风的另一个主要危险因素,与没有糖尿病的人相比,有糖尿病的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要大2-3倍。由于这个原因,糖尿病人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关的危险因素。首先要尽可能使血葡萄糖的读数正常,然后减少血胆固醇水平。

对糖尿病的有效治疗通常需要将大量的治疗与患者欲充分改善其饮食生活方式的意愿认真的结合起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是慢性代谢常年受到损害的结果;尽管可用自然代谢方法治疗,但最终要靠坚持不懈。此外,必须认真监控血糖浓度,尤其是患者依赖胰岛素或糖尿病控制较差时。

3、5加强体育锻炼在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方面,有规律的锻炼是极其重要的。锻炼的目的是降低胆固醇水平,改进心脏的血液和氧气供给,降低血压、增加心脏的功能,有助于抗血凝块。为此,要养成有规律的进行有氧运动的习惯,比如快走、慢走、骑自行车、越野滑雪、游泳、打球等。

4结语

对心脏病和中风的治疗关键在于防止其复发,因此除了要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此外,患者一定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家属也给患者多提供心理支持、精神疏导,给患者更多的关怀,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低血压

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性护理及低血糖症状出现后的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及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至关重要。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治疗中针对夜间低血糖予以预防性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52~72岁,平均(60、3±5、4)岁。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中: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糖尿病知识一般介绍、日常生活行为指导、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防性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系统性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在向患者介绍糖尿病常规相关知识外,同时予以系统性的知识宣教,包括:①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可能原因:如饮食不规律、运动不当及错误用药等,以提高患者的自主防范意识,预发低血糖;②低血糖可能出现的先兆症状:如颤抖、心悸、乏力、出汗、饥饿等,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在低血糖出现的第一时间提高警惕,并告知医师采取及时治疗措施;3低血糖紧急救助方法:指导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症状后要要保持冷静,可食用一定量的糖果或糖水,以预防血糖再度降到低点。

1、2、2运动指导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患者降低血糖指标,但一旦运动不当,则易引发低血糖症状。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耐受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指导患者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形式,保持一定的运动规律,3~5次/w,30min/次左右。同时,叮嘱患者不可进行空腹运动或用药后运动,运动后可临时加餐[2]。

1、2、3自我血糖监测指导 通过自我血糖监测能够及时对饮食及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相应调整,从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的方法,叮嘱患者睡前进行血糖监测,一旦发现血糖偏低,睡前可适量加餐。同时,通过血糖的变化监测,能为后期治疗评价和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依据[3]。

1、2、4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存在血糖控制不良、血糖指标忽高忽低的现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等。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树立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采集积极的行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危人群。夜间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最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之一,如果未能及时予以护理干预,易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防性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预防性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同时也利于提高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丽萍、健康管理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控制中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8):1975-1977、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残联述职报告(精选8篇)
  • 下一篇:党外群众意见(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