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明的故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3 栏目:写作范文

小明的故事篇1

【关键词】交通事故 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事故认定书

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在基层法院收案数中占据的比例亦呈增长态势。大多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交警部门已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法院以此为依据径行裁判。但对无法查清成因的事故,交警部门依法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对责任划分不作认定,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首先要根据案件事实来认定事故各方的过错程度、责任大小,进而确定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效力存在较大争议,如何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案件事实中的效力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处理结果。

一、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管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按照过错程度不同,事故责任可划分为以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及无责任,但不排除无法区分责任的情形存在,如因现场无监控设施、无目击证人、未及时报警保护现场等原因致使事故成因无法查清。《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效力

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即如何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民事诉讼中的效力既是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也是关键所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不同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既无法证实有交通事故发生,亦不能划分双方责任。除此之外,伤者作为原告也无证据证实其受伤系肇事者所致。按照民事诉讼 “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应当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第二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一词,单从字面意思上即可认定交通事故真实存在,法院可根据案件事实依职权划分事故责任,事故双方根据责任大小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由此可见,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属于书证一种,虽然缺少事故成因及责任划分,但其内容足以还原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当事人情况,甚至通过现场效果图、勘验图能够确认事故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及责任承担。因此,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能够证实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而且诉讼当事人并未提交其他证据,不宜否定交通事故证明,应认定双方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作为证据,其效力在于:一是证明确有交通事故发生,应当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二是证明事故发生的基本事实,有助于审判人员查清事实、划分责任。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依据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划分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此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对各方当事人的责任划分并未作出认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警部门作为法定机构,依职权调查取证既是其权力也是其义务,但因取证不能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的承担者却是事故当事人。因此,伤者应当举证证明事故成因、肇事人的过错程度等。综合考量双方证据后作出判断,如在卷证据能够充分证明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划分,则依责任大小判定赔偿责任大小。同样,在举证不能的情况下宜推定被告对事故发生并无过错,无事故责任。

(二)依据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首先要明确事故责任与民事责任的不同。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交通事故案件中,民事责任的承担不以事故责任为必要条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二)规定“(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本条符合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的规定精神,即在原告无法举证证明被告有过错的情形下,应当推定被告无过错,由其保险公司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小明的故事篇2

一、用故事导入新知,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可以说有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学习数学,但很少有学生不爱听故事。结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将数学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能很快激发小学生对未知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个准备接纳知识的状态,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故事的曲折情节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理。如在学习“百分数”时,上课伊始教师先为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明期末考试成绩不错,爸爸奖励他一台电脑,但要让他自己去先了解下电脑的价格。小明来到电脑城看得眼花缭乱,最后决定买一台“联想”电脑。在进行价格比较时,小明看到“红苹果”电脑城的联想电脑是九折促销,而“小太阳”电脑城却说可以给小明优惠10%,小明不知道哪一家的更便宜,所以回来问爸爸。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两家的价格是一样的,所以买哪家的都可以。”小明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能帮助小明算一算吗?当故事讲到这里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已经深深地被吸引过来,有的瞪着大眼睛想从老师这里寻找答案,有的则在纸上写写画画,想自己找出原因,学习兴趣由此而生。

二、用故事化解难点,引导探究

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有一些不容易被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它也许是某个概念、公式或者是定律法则。这些知识与技能与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基础有着一定差距,一些知识即使小学生理解了但也很难在现实中应用,还有一些即使通过反复练习他们也很难将其转化为内在知识,这些被我们称之为数学知识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些难点,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而用数学故事的形式化解难点,通过故事的启发让小学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对知识做到最大限度的理解,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利于小学生吸收。如在进行通过植树问题找规律教学时,“植树棵数与数间隔两者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笔者借助多媒体工具制作了一个“小兔子晒蘑菇”的动画故事,通过让小学生听故事,看动画来加快理解,加深印象。动画将篱笆图、兔子与蘑菇排列图、手帕图整合在一起:今天天气晴朗,小兔子们决定把刚刚采回来的蘑菇晒干保存。小兔子们先用木桩和篱笆围了一个圈,你们看,篱笆有多少?木桩有多少?一共8只小兔子却只有7朵蘑菇,看看他们是怎样晒的(动画中出现一只蘑菇一只兔子的排列方法),是不是兔子在两边,蘑菇在中间?(加深他们对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的印象)天气真不错,小兔子把它们的小手帕也拿出来晒一晒,同学们看一看:小兔子有几个夹子?几条手帕?绳子两端是夹子还是手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故事中“暗藏”的规律,教学难点在故事情节中自然突破。

三、用故事同步练习,合理转化

小明的故事篇3

人物:班长莎莎 小豆丁 小博士 于洋 密密 露露

剧情:

(音乐起)世博会即将在上海举行,瞧!在祁连第二小学里,少先队员们行动起来了,大家积极参与迎世博的各种活动,讲文明,从身边小事做起,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文明之风。(音乐间奏)

(密密、露露、小博士分别擦窗、扫地、擦桌)

小博士:(点点头)嗯,教室干净了,我们看书吧!

密密、露露:好。(三人放好工具,看书)

于洋:号外,号外(于洋高举右手,蹦跳着走进班级),特大消息。哎!你们想知道吗?(双手插腰,一只脚抖动,做卖关子、得意状。)

密密:唉,于洋,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大家:是呀,是呀!

于洋:(命令式的)好!全部坐好,坐好。(环顾四周,见大家都坐好了,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我可要公布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了。(一本正经地)我们的班长莎莎小姐在这次小学生迎世博知识大赛中,过五关斩六将(学武打动作),拿了个全市第一回来。

大家:真的?

于洋:那还有假?(神气极了)

大家议论纷纷:班长真了不起!

是呀,班长可为我们争光了。

(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莎莎出场)

莎莎:(边走边朝幕后指挥)哎!那位同学,别忘了戴上红领巾。(点头)对呀,这样才像位少先队员嘛,下次别忘了。(刚回过头,朝前方指着)哎!两位小同学,别在走廊里打打闹闹,多危险呀,注意(夸张的)文明休息。

(莎莎走进教室。)

密密:哇!我们的偶像来了,大家欢迎!(走到莎莎面前,握着她的手。)

大家:(鼓掌,欢呼)噢——

于洋:班长,这下你可是出名了,可以和杨利伟,翟志刚他们比比了。

(大家笑)

莎莎:瞧你说的,可别给我戴高帽子。我参加了这么多迎世博的活动,深知在迎世博期间文明礼仪是多么重要,所以我要时刻督促我身边的人讲文明、懂礼仪。(用手指指周围同学)你们的那些坏习惯可逃不了我的“火眼金睛”。

小博士:班长大人,我们哪还有什么坏习惯呀,(俏皮的)你的形象这么光辉高大,老早辐射了一大片了,我们都快成了你的翻版了。

于洋:对呀!听班长的话,一起讲文明。(用周杰伦《听妈妈的话》的调来唱。)我这文明的瘾越来越大了。尽然管起了我那爱抽烟的老爸,我那老爸现在可是再也不会在公共场合吸烟了,他要是烟瘾犯了,尽然和我一起抢“poket”吃。

密密:哈哈!于洋,你真逗!我也是,尽然成了我妈妈的管家了。她每次带我家的小狗诺诺去小区遛弯儿时,我总要提醒她带好报纸,来装诺诺的粪便。现在我老妈见我要提醒她时总要说(学妈妈样):“别提醒我了,我早就准备好报纸了,就差没让诺诺也背个包装报纸了。”

(大家齐笑。)

露露:哎,你们可是文明人士啦,可别忘了,我们班还有一位“老大难”呢!

大家:(围在一起,互相望几眼,异口同声)小豆丁——

(小豆丁歪带帽子,衣冠不整出场)

小豆丁:(边走边唱)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我,没什么了不起。(用袖子擦擦嘴,用大拇指指指自己)我是小豆丁,平时呀自由惯了,(不好意思的),嘿嘿,有时喜欢乱扔垃圾,有时(傻笑)哼哼,喜欢在课间打打杀杀,总之喜欢做很多事。可这都是我的自由。(指着教室里的那些同学)可是那些家伙竟然说我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为,还对我说要我快些把这些改掉,说是为迎接世博做贡献。我就纳闷了,我做的这些事怎么就影响开世博会啦?(握拳,夸张的)为了我的舒服、自由,我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决不改。(走进教室,在座位上翘起二郎腿,摇头晃脑的)

(同学们见状,聚在一个角落,开始商量。)

露露:班长,你看,作为小豆丁的同桌,我可是无数次地提醒他啦,可都没用。

小博士:哎,可真是一块顽石呀!

莎莎:别急,我来想想。(做思考状)哎,有啦,听我说,小豆丁不是喜欢争强好胜吗,我们何不将计就计。

(几个小脑袋凑在一块儿小声讨论)

于洋:好,好,就这么办。(大伙散开,各自坐回座位)

(莎莎垂头丧气地走回座位)

密密:(走到莎莎旁边)哎?班长,怎么愁眉苦脸的?发生什么事啦?

莎莎:哎!还不是因为今天早上碰到了隔壁班的同学说起了评文明班的事。

密密:那有什么好愁的,我们班可是稳拿的。

大家应和:就是,就是。

莎莎:我也这么说了,可他们竟然有人说:你们要想获胜除非天上掉馅饼,谁让你们班有一个不讲文明的小豆丁。(故意放大嗓门,朝小豆丁看看。)

小豆丁:(收起脚,站了起来)什么?谁说的?讲文明还不容易?让我来做给他们看看,等我们班拿到文明班奖状,贴到他们教室门口去让他们瞧瞧!(双手叉腰,站在教室门口,朝隔壁班望。)

(大家捂住嘴窃笑)

莎莎:对对!小豆丁,我也这么说,我们给他们看看。

小豆丁:就是。(皱着眉一想,打退堂鼓)嘿嘿!可班长,这……这做起来挺难的。

莎莎:怎么?你要认输?

小豆丁:(故意抬起头,不服输)谁说的?笑话,我小豆丁可是向来说话算话,从不认输的。这点小事能难倒我?我准能改(转过身,向大家做乞求状)嘿嘿!不过,各位同胞兄弟姐妹可要时刻提醒我。(伸出右手)

大家:(大家同样伸出右手击掌为盟)包在我们身上。

莎莎:好了,同学们,可别浪费这美好时光,大家自习吧。

(同学们各就各位,坐回座位看书。)

小豆丁:阿嚏(打喷嚏,揉揉鼻子,拿出餐巾纸擦,随地一扔。)

于洋:嗯嗯(假装咳嗽)注意——

小豆丁:(不好意思的,手放在眉头朝于洋做抱歉状,捡起餐巾纸。)sorry,sorry、

(大家继续看书)

小豆丁:(看到好笑处,站立拍腿,大声地)哈哈,太有趣了。

露露:(做小声的手势)

小博士:文明些,文明些。

小豆丁:哦,哦!(坐回原位,继续看书。)

(“叮铃铃”,传来了上课铃声)

于洋:哦!上音乐课了,同学们,走。

大家:好。(排好队全部退场)

(两个星期后的一个星期天。)

莎莎:(拿着“文明与我同行”的小旗,朝幕后挥手)你们快来呀!

大家:来了(纷纷出场,站成一排。)

莎莎:同学们,这次可是我们小队为了迎接世博会,“找陋习、纠陋习”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的第二次活动。可要好好干那!

大家:Yes,madam!

密密:哎!班长,这次行动组长是谁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呀!是谁呀?

莎莎:(清清嗓子)我宣布,此次活动组长是(扫视大家)

(大家各做紧张样)

莎莎:是——(拉长声音)小豆丁。

(大家鼓掌为小豆丁祝贺。)

小豆丁:(吃惊的,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我?真的是我?

莎莎:对,就是你。

小博士:小豆丁,活动组长非你莫属,自从“文明班”事件后,你可是和“文明”彻底交了朋友了,才短短一个月,你竟然把那些坏习惯全改了,用豹的速度后来居上,现在可比我们都要讲文明了。

露露:是呀,现在你可成了我的偶像了。

于洋:可不,这第一次“走向社会,宣传文明”活动可还是你倡议的,怎么说这次也得你来做组长呀。

小豆丁:(不好意思)我也没你们说的有那么好,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从莎莎手中接过小旗,一本正经的看着旗)我会好好干的。(做集合动作)集合——

(大家整队排成一排。)

小明的故事篇4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我尝试着用故事来打动孩子,用心来感知孩子的内心,因为教育的无痕,才能真正地触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案例一:在故事中让孩子们明辨是非,学做明白人。

这是一个充满童趣,浅显易懂的故事《绿色的和灰色的》:

绿色的森林里,有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上,有条绿色的小溪。

一天,一只灰色的狐狸来到这里,它在等小兔的来临。一只绿色的小鸟听到了这个消息,它向小兔报告了这个秘密。

聪明的小兔头顶着绿色的荷叶,轻轻地走过草地,趟过小溪。

灰色的狐狸等呀等呀,它只看见绿色在摇曳。你听,风儿送来了狐狸的叹息,唉——!

我在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时,利用这个故事设计了一节亲子活动。

第一个环节:欣赏故事。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接着告诉小朋友我要讲的故事里藏了两种颜色在里边,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完整地欣赏故事。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出来的颜色就是故事的题目,让孩子们充分地体验成功。再通过记忆想想:故事中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灰色的?

第二个环节:理解故事。让孩子们说说喜欢故事中的绿色还是灰色?为什么?通过交流讨论孩子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故事中,绿色是和平的,美丽的,聪明的,善良的,对的,所以我们喜欢;灰色是有危险的,丑恶的,不对的,所以我们不喜欢。

第三个环节:初步运用是非判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小朋友及爸爸妈妈每人发一面小旗子,一面是绿色的,一面是灰色的。如果你看到的是美丽的,好的,对的就举绿色的旗子;如果看到的是丑恶的,坏的,不对的就举灰色的旗子。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几幅画,如果认为这种行为是好的,就举绿色的旗子,反之,就举灰色的旗子。因为孩子们大多表演欲望很强,接下来通过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表演在家中经常发生的事给大家看。如:吃饭的时候抢着发筷子、睡觉时要妈妈陪……让孩子判断对错并举起旗子表白自己的观点。

第四个环节:活动延伸。布置区角“我是乖宝宝”,将两面旗子带回去,如果幼儿认为自己在家里表现好,第二天就带绿色的旗子过来;如果幼儿认为自己表现不够好,就带灰色的旗子过来。你想每天带什么颜色的旗子到幼儿园?

通过故事的教学,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进来,并让故事发挥长效的意义,孩子的思想中逐步树立起是非的意识。

案例二:在故事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学做文明人。

在一本图书赠送的小册子中,我得到一本可爱的连环画《追追追>,整个故事充满童真、童趣。为了方便讲给小朋友听,我把它制作成幻灯片,故事也稍作了些修改:

春天的公园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小草绿了,小花开了,蜜蜂蝴蝶也随着春风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远处,一个小男孩飞快地跑着,咦,你为什么跑这么快呀?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说:“我在追东西呢?”“追追追,到底在追什么?

袋鼠邮递员说:“我猜肯定是一封重要的信,我来帮你追!”小兔音乐家说:“我猜肯定是一页重要的乐谱,我来帮你追!”老鼠探险家说:“我猜肯定是一份秘密的藏宝图,我来帮你追!”熊老板说:“我猜肯定是一张万元大钞,我来帮你追!”小狗警察:“我猜肯定是一道罪犯通缉令,我来帮你追!”小鸟说:“我猜肯定是一床神奇的飞毯,我来帮你追!”

终于,小鸟追到了,它对小男孩说:“追到了,还给你。”小男孩微笑着说:“谢谢!谢谢!”他指了指垃圾桶说:“这才是它该去的地方呢!”

大伙儿一看明白了:“原来是一张雪糕纸呀!”

我给孩子讲故事时常会在悬念处停下,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个故事讲到很多小动物都在跟着追时及时打住,我设置了提问:“这张纸有多重要,这么多人都在追。它到底是什么呀?你们也来猜猜?”幼儿充分想象后回答。

“那故事中的那张纸到底是什么呢?”接着将故事:“终于,……‘原来是一张雪糕纸呀!’”我再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男孩吗?”“为什么?”“平时你们应该怎样做?”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标牌,并让孩子贴上。“环保小卫士们,那我们就从现在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吧。让我们到处去看看,有废纸垃圾我们也把它送到垃圾捅里。”那天下午,孩子们可高兴了,幼儿园边边角角里的纸屑垃圾一个也没有逃脱孩子们的“火眼金睛”,孩子们表示每天都要做“环保小卫士”,从那以后,教室里整洁多了。良好行为习惯、道德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案例三:在故事中让孩子们体验谦让,学做明理人。

千古传诵的故事《孔融让梨》中,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这跟他以后的成就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小明的故事篇5

关键词:反面小人物 情节 教化 衬托

在叙事类作品中,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人物塑造依托于其所在故事的位置,所处的故事背景,因此其作用势必又会与情节、主题及其创作初衷产生一定的关联。俄国普罗普的叙事理论曾谈及人物是从属于行动区域并根据表现的七种一般角色加以分类,其中存在“坏人”这一类,等同于反面人物。在作品中居于次要地位的“坏人”称之为反面小人物。小人物特别是反面小人物在以封建社会为创作大背景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和地位,但他们并非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尽管他们处于反面、次要的地位,却是小说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曹雪芹自己的小说中论及之前的“佳人才子”小说时说:“不过是作者想要写出自己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1]虽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但也指出这是古代小说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言”是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冯梦龙对宋元旧本的汇辑和新作创作的集合,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故事以明代中后期市井文化为背景,集中而广泛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百态,塑造了商人、、官吏、市井无赖等形形的人物群像。同时作为晚明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文学作品,其思想及其人物、情节的创作也能被广大市民接受。像“三言”这样的故事性作品,对于人物的描写刻画非常多,也非常全面。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不管是线索人物,还是背景人物,或者是具有其他类型人物对于叙事文学的作品本身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作用。而其中反面小人物是这样的一类人物,在故事中不是主要人物,但对故事的情节、故事的主题、作者所要体现的教化思想及衬托作品主要人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反面小人物的研究出发,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三言”这样的叙事作品,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叙事结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所要反映的主题思想。

一、反面小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言”中反面小人物对于每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大同小异的,也就是说他们在故事情节上的功能是一样的,只是所代表的具体身份发生了变化。俄国结构主义家普罗普的叙事理论在论及“功能概念”时认为“故事里的人物无论多么千姿百态,但常常做着同样的事情。”“功能的重复性是十分惊人的。”[2]故事情节中人物身份虽有改变,但其基本作用或功能是一致的,即它们在整体故事中承担着相同的职能,因此它们可以被归为同一个功能单位。在不同的故事中,同一功能单位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同样一个功能单位,之所以在不同的故事中会由不同的角色来扮演,是因为受地方习俗、宗教、仪式、文化背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物品),不变的是他们的行动或功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派给不同的人物。[3]从普罗普的上述观点中我们就可以将“三言”中的对情节发展产生作用的反面小人物归结为一个功能单位。

反面小人物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及其承接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陈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孙富,《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李荣,《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的静山大王,《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徐能,《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中的张公、大保、二保等他们都是故事的反面小人物,但同时也是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情节人物,缺少他们故事很难有波折地发展下去,故事的耐读性与吸引力就会降低。在《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故事中,若是没有剪径的静山大王,故事情节的发展就不会这样的曲折,陈贵不会死,崔宁和陈二姐也不会曲打成招,被判死刑,做了冤魂,并且在此之后若是没有他在巧合之中强抢王氏为压寨夫人,并在酒后吐真言,最后王氏也不会知道实情,崔宁和陈二姐也不能昭雪洗冤。故事情节抢劫场景的反复出现以及各种巧合的安排都离不开静山大王这一反面小人物。其他故事中的同类型人物,如,薛婆、孙富、李荣、徐能、张公、大保、二保等在故事情节上有着相同的作用。一般来说,作者对于小人物的塑造并不是着眼于小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命运,而是在于推动情节有波澜地发展。根据普罗普的“功能概念”观点,这些小人物在情节上的作用都是一致的,在“三言”中的这些反面小人物在情节上使原本是好的事情变坏,使得原本不好的事情变得更坏,使故事的发展出乎人的意料,使故事的情节存在波折,使故事更具有耐读性,因此在情节上,这些反面小人物的作用不可小视。

二、反面小人物与作品主题的宣扬

明晚期的共同思想文化背景,一是阳明学说兴起后儒家伦理通俗化的运动,二是儒家思想在由上层向下层传播时所发生的世俗化转向。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使得明末拟话本小说的创作者均热衷于宣教、劝惩,善恶有报。“三言”很重视“因果报应”,这是冯梦龙“三言”教化观的一个方面。佛教哲学讲究“因果报应”。所谓“‘因’,亦可以称为‘姻缘’,泛指能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包括事物存在和变化的一切条件;所谓‘果’,亦称为果报,即是从原因而产生的一切结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任何思想和行为,都有会导致相应的后果”[4]“三言”中反面小人物的命运都是以悲剧的方式结束,这是因果报应的一个很有力的表现。

“三言”竭力附着道德说教,冯梦龙在《喻世明言·序》中借助佛教因果报应观劝诫人们:“默结善缘以求来日善果,实现人生的救赎。并在《警世通言·序》中明确提到书中的内容‘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创作是为了达到‘前因后果为劝惩’的目的。”[5]“三言二拍”这系列的故事是宣扬教化的。“三言”中反面人物的悲剧命运也是教化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薛婆的结局:“兴哥领了一伙人,赶到薛婆家里,打得他雪片相似,只饶他拆了房子”“那个婆子被蒋家打得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搬到隔壁县去了”。(《喻世明言》第一卷)孙富的结局:“旁观之人争欲拳殴李甲和孙富……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李荣即李都管其结局就是“李都管自知惭愧,安身不牢,反躲避乡间,李都管家宅反归刘氏。”(《醒世恒言》第八卷)剪径的静山大王的结局:“府尹见他情词可怜,即着人去捉那静山大王到来,用刑拷讯,与大娘子口词一些不差。即时间成死罪,奏过官里。待六十日限满,倒下来圣旨来,堪得:‘静山大王,谋财害命,连累无辜,准律: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者,斩加等,决不待时’”(《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徐能以及那伙强盗结局:“上书知会扬州府官、仪真县官将强盗六家预先赶出人口,封锁门户,纵有金家如山,都为官物,家家女哭儿啼,人离财散。”(《醒世恒言》第十一卷)张公、大保、二保等结局:“张公谋财故杀,屈害平人,依律处斩,加罪凌迟,剐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黄大保、小保贪财杀父,不分首从,俱个凌迟处死,剐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悬首示众。”(《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陈商、李荣、剪径的静山大王、徐能、张公、大保、二保等这些反面人物的性命都是以悲剧的形式结束,这也体现了“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和“积恶逢恶”的传统思想观念,警戒世人要行善弃恶。

冯梦龙受晚明思想和几千年封建社会伦理的影响, 在进行创作、编辑活动时,难以摆脱“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在理论上提出以通俗小说来教化民众,同时也在创作实践中贯彻了这一教化原则。[6]这通过他对反面小人物的塑造及其命运的安排上都可看出。冯梦龙有意识地将反面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揉入故事中来传达和强化故事所要宣扬的思想,从而强化了作者创造的初衷即达到宣扬教化作用:劝善惩恶。

三、反面小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关系

在刘世剑的《小说叙事艺术》中曾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分类,在这里采用了主次人物,以及正、反面人物的相关的概念。“主次人物是根据人物在小说中形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主要人物处于结构的中心位置,代表着人物关系的主要方面。次要人物就是指与主人公发生不同关系,在小说中有各种作用的非主要人物。他们各自的言行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小说主要人物生存和发展的最生动人文环境,他们通常不是在基本情节或是主要矛盾中,而是在插曲或是次要矛盾中。”[7]他们所说的次要人物就是我们所定性的小人物。“正面人物是指作者从人的本质上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赞扬、同情、理解或认同的人物;反面人物就是指从人的本质上给予揭露、抨击、讽刺、否定的人物,不等于绝对恶地人物他们也有性格和心灵的辩证法。”[8]

小说对小人物的描写往往不会很细致,也不可能浓墨重彩地进行刻画,一般只采用白描的手法。在“三言”中对反面小人物的描写也是抽象简略的,即便是这样,反面小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还是存在相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反面小人物的出场及其行动为主要人物出场的时代环境特征给以一定的暗示,也反映了当时主要人物生活的社会风貌,社会风俗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的形象与《水浒传》中王婆的形象类似,都是破坏别人家庭,诱使良家妇女背叛丈夫的媒介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主要人物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样现象的常见性,当时社会风气的衰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孙富为什么能够说动李甲将杜十娘卖给他,就是因为孙富知道当时社会上的舆论肯定是不准杜十娘和李甲有完美的结局,孙富在言行中就点明了当时社会对于青楼女子从良嫁人还存有一定的偏见以及当时社会伦理纲常制度和礼教的残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剪径的静山大王,《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徐能,《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中的张公、大保、二保等几篇中都出现过强盗土匪的踪迹,这些例举出的反面小人物的行为举动都与金钱有着密切的关系,都体现了金钱的力量是致命的,也从另一个角度点明了当时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状况。

其次,反面小人物的行为与主要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主要人物的性格的主要方面更加突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与三巧的形象是极强的反差对比,薛婆的世故与三巧的纯情羞涩形成对比,三巧之所以背叛了蒋兴哥,主要原因是受了薛婆的诱骗;陈商与蒋兴哥的对比更加鲜明,同样是作为商人,陈商诱骗别人的妻子,蒋兴哥只是一心一意做买卖,期盼早点回家,这样的对比使得蒋兴哥的真性情的一面更加耀眼,其形象性格特征更加明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孙富与杜十娘的形象也是一种衬托的作用,孙富与李甲商议用金钱来交换杜十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两个行为形成对比,衬托出杜十娘的厌恶世俗的金钱的气息,也看出孙富与李甲的世俗市侩。《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李荣自以为是一个明白人,其实只是一个告密的小人,这样的性格与乔太守的“大智若愚”以及后来的“乱点鸳鸯谱”产生鲜明的反衬作用,增强了乔太守“大智若愚”的实在性等,由此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反面小人物性格能够对主要人物的性格产生一定的衬托作用。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小说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离不开小人物,主要人物的塑造与小人物的衬托作用有着明显的关系,这也是“三言”中那些反面小人物对主要人物衬托的作用。另外故事情节有波澜有悬念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这些角色,他们在故事情节波澜和悬念的促成上就显得至关重要。典型环境与主要人物的描写是构成故事整体发展的一个主线,但是反面小人物的破坏作用就会使得情节偏离人们正常思维,就会变得出乎人们的意料,这就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像“三言”这样的通俗小说反映的也必然是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那就少不了关于反面小人物的描写,“三言”中所反映的教化思想有一部分应该是利用反面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或是因果报应而体现得更加真实,这样就达到了宣扬教化的作用。

注释:

[1](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邓遂夫校订、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2][3] (俄)普罗普、《故事形态学》、贾放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7页、

[4][5]赵玲霞、《浅论因果报应观在三言二拍中的表现及原因》、安徽文学,2008年第4期,第55页、

[6]胡莲玉、《型世言》与《三言》《二拍》创作思想差异探源、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第231页、

[7]刘世剑、《小说叙事艺术》、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1-102页、

[8]刘世剑、《小说叙事艺术》、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5-106页、

小明的故事篇6

在出现叙述分层的作品中,各个次故事层叙述的故事对它所处的那个较高层次的叙述故事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有时各自独立、有时互相结合,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行动的作用。有些次故事层的论述,不论(或几乎不论)其内容如何,单靠叙述行为本身就能维持或推进第一叙述故事层的行动。比如著名的《一千零一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故事中的叙述者――那个美丽的山鲁佐德的性命就靠她的叙述来延续,因为她的故事要达到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断地吸引那个残暴的国王的注意力。第二,解释的作用。次故事层为故事层提供解释,回答诸如“是什么事件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之类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是叙述的内容,即次故事层的故事内容,而非叙述行为本身。这种情况在有叙述分层的叙事作品中较为常见。第三,为主题服务的作用。它包括相似和对比的关系,即次故事层和主故事层之间建立的关系是类比的关系。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次故事层是主故事层的镜子和复制品,这种近乎一模一样的类比实际上是作品主题在人物层次上的重叠。如上文中提到的那个“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②。

用叙述学这一理论来加以观照,我发现,《孽海花》中的叙述分层不仅体现在整个故事文本的宏观结构中,而且在不少回目中也有明显的“故事之中套故事”的叙述分层。

首先在第一回《一霎狂潮陆沉奴乐岛,卅影事托写自由花》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极野蛮极自由的奴隶国――奴乐岛”,象征当时黑暗腐朽的晚清社会。“爱自由者”无意中在一处琼楼玉宇中见着一个“螓首蛾眉、桃腮樱口的绝代美人”,美人授之以一卷纸,上面记载着一段新奇有趣的故事。于是“爱自由者”又把这有趣的故事介绍给朋友“东亚病夫”,由他逐回道来。然后从第二回,《孽海花》的主题故事才真正开始。因此,小说的第一回就是故事的次故事层。除此之外,在主故事层中的第三、四回,第十回,第二十八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中也出现了故事的叙述分层。

先看第三回,雯青和烟台褚爱林相遇,褚爱林向众人讲述了自己和龚孝琪聚而复散的经过。在叙述中又有龚孝琪向叙述人褚爱林讲述父亲龚自珍和女诗人太清西林春的风流韵事。直至第四回褚爱林叙述完毕。到第十回中雯青给彩云讲曾侯夫人在英国“手工赛会”上大出风头的故事亦属于此列。这几回中的叙述分层所占篇幅不多,情节亦简单,不易引起读者注意。而在第二十八回里,天韬龙伯告诉小山六之介关于他哥哥小山清之介和花子的故事则更显得波澜起伏,颇有传奇色彩。故事本身的惊险曲折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叙述分层手法的运用和前后结构方面的照应。

书中第二十七回写到威毅伯(即李鸿章)遇刺,自然接下来读者迫切要知道到底是谁刺杀的、为什么要刺杀,于是叙述者(主故事层)便在这一回补述一个故事,以回答读者的疑问。书中这样写道:“话说上回说到威毅伯正从春帆楼会议出来,刚刚走进行馆门口,忽被人丛中一少年打了一枪。此时大家急着要知道的,第一是威毅伯中枪后的性命如何?第二是放枪谋刺的是谁?第三是谋刺的目的是什么?我现在先向看官们告一个罪,要把这三个重要问题暂时都搁一搁,去叙述一件很遥远海边山岛里田庄人家的事情。”③

这就为故事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随后叙述者在第二十八回里开始叙述小山兄弟俩的看起来和主题事件毫无关系的故事。小山兄弟原本以种田为业,哥哥清之介很情绪化,有些“疯癫”;弟弟六之介笨拙,但很沉稳。后来清之介因醉酒和一个叫花子的发生关系,染上性病,无法医治,就想寻死,后来神秘失踪。一天,一个陌生人给弟弟六之介带来一封哥哥的亲笔信,原来清之介去了中国,想盗取清朝海军的军备图,以图临死之前做件大事。接着,天韬龙伯出场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委。清之介为了盗取地图,想方设法拉拢丁雨汀(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管家丁成,用计将丁成灌醉,把地图偷了出来,并复制一份交给花子(实为日本间谍),自己带原图企图出逃,但被识破,随即遭处决。而花子则把三张地图裁为六,用极薄的橡皮包成六个大丸子,再用线穿了,临上船时,生生地吞下肚去,线头含在嘴里,成功带回日本。明白一切后,六之介决定替哥哥报仇,于是发生了上回书中的行刺威毅伯的事情。这一回开头“话说……”明显还是说书人即主故事层叙述者的口吻,到天韬龙伯出现,便进入了次故事层的叙述,且占了这一回的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在次故事层里,读者才搞清楚叙述层次之间的关系,很明显,这里的次故事其实是向读者解释了故事的前后原由,起了答疑解惑的作用,从而给读者带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愉悦。

第三十二回和第三十三回讲述的其实是一件事情,即陈骥东、过肇庭、乌赤云、马美菽等人为曹梦兰(即傅彩云)捧场举行的酒宴上的情景。但叙述者却通过宴会上的人物陈骥东和过肇庭之口,分别讲述了发生在台湾的唐景崧抗日失败和侠女郑姑姑智破日军的故事,而且这些次故事层的叙述成为主要内容,所谓的宴会只是为故事的叙述提供了一个类似说书人说话的场所,参加宴会的人物分别扮演了故事的叙述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在这两回中,因为描写的是同一个场景,所以文本时间和(主)故事(相对于次故事层而言)时间发生了重合,故事时间几于静止,也就是叙述学上所谓的“文本时况和故事时况等同的匀速状态”。但在主故事层提供的叙述者讲述的次故事层,不管是唐景崧抗日也好,郑姑姑的传奇故事也好,其时间跨度却很大,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

分析这两处次故事层叙述和主故事层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起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即都是“行动的作用”。因为在作品中,次故事层的讲述发生在一次酒宴的过程中,很明显故事的内容也就是谈话的内容,作品的情节在把酒畅谈中得以推进。另外,它们还起着为作品主题服务的作用。从曾朴的创作动机看,“想借用主人公作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文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格局比较的廓大……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着这三十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一时期飞也似的进行。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联系的一些细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它自然的一幕一幕地展现,印象上不啻于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④在这两回中,作者显然贯彻了这一宗旨,采用借书中人物的叙述策略,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倾向。

从一个叙述层次向另一个叙述层次的过渡,从原则上讲,是靠吸引读者注意这一转变的叙述行为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叙述层次之间一般会有比较明显的提示,比如,在《坎特伯雷故事集》里有这样的语句:“他兴致勃勃,开始讲,他的故事,就跟这里写的一样。”然后读者便会注意到接下来的故事已经进入了另一层故事的叙述之中了。而在《孽海花》中的各个故事层次之间,除了首回“楔子”这一明显的超故事层和主故事层之间衔接的痕迹比较明显外,甚至是刻意为之,在其余的出现叙述分层的回目中,这种明显的提示并未出现,我们只是从酒宴之上的高谈阔论中知道了主故事之外的另一些事情。这种不露痕迹的衔接技巧更显自然,当然,没有证据表明作者当时是刻意在使用这种技巧,可能性更大的是他只是借助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中的“宴会”这一手段(在《孽海花》中除去开头第一回和第二十八回以外,所有出现叙述分层的地方都和宴会有关),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思想倾向或是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有价值的信息。

《孽海花》中运用的叙述分层的技巧,其实和当时兴起的“小说界革命”是密切相关的。“小说者又为正史之根矣”⑤、“新小说宜作史读”⑥之类的说法盛行当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小说家纷纷借助于这种煞有介事的“虚构的”叙述分层手法来强调小说的“实录”性质,从而达到改良“群治”的目的。尽管这类手法还显得相当生硬和稚嫩,但也反映了晚清小说家积极改进丰富小说叙述艺术的努力,亦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资料:

①②里蒙・凯特:《叙事虚构作品》,三联书店,1989年版,155页~169页。

③④曾朴:《孽海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⑤宋常立:《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分层》,《明清小说研究》,1991(1)。

⑥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27页。

小明的故事篇7

一切都代表着一件可怕地事-我们、、、、、、、、迷路了。

我们并不熟悉火山星的构造,东晃西晃,都快找不着北了。

我们坐在那里,大口喘着气,思考着到底该怎么办。算了,我去找找吃的,你在这里等我。;布布警

惕地看看四周,让我藏在一个小洞里,自己则慢慢 走出去了。

我靠着洞口,想着以前,自己找不到吃的,姐姐会把自己的分给我好多,皮皮和仙人球也会帮忙找吃的

。大家一起吃着,笑 着,说一些有趣的事,那时的日子多么美好呀!

可是,蘑菇怪来到这里以后,一切都变了。我们找不到吃的,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很多人在这种担忧中

死去,侥幸存活下来的,也整天唉声叹气。

往日充满笑容的沼泽地,变得死气沉沉,昔日的美好都不见了,留下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哀伤。

想着这些,酸楚渐渐涌了上来,恍惚间,好像看到了姐姐。姐姐优雅的舞步是整个克洛斯星的骄傲。

一时,又好像看到了仙人球,仙人球悲伤地笑容让我感到很痛、、、、、、、、、、、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一个

普通的小豆芽?为什么我要看着大家痛 苦,却什么也不能做?为什么我要遭遇这些普通小豆芽不该遭遇的

事?

然后,我的脑海里蹦出了两个字:进化。

进化?开什么玩笑?我有什么能力、什么理由去进化?

就算进化了又怎样呢?跟姐姐一样的魔花仙子,还不是,都靠着那些机器人的施舍才能够进化的呀!

这场梦,好像做了很久,是该醒醒了吧、、、、、、、

忽然,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我的背后充气,我被震到了几米开外,回过头,看到了一个紫色的身影,一个

不认识的精灵。他似乎很高兴,昏迷的脸上还带着 笑容。

我走过去,努力将它挪到一块石头上,开始琢磨起他是什么精灵。这个样子,怎么看怎么像机器人,却

又不是赛尔,头顶上还有 一颗像眼睛一样的珠子,外面有一个光圈、、、、、、、这是什么呀?

算了,等布布回来,问问她知不知道。

我靠在他身上,又进入了梦乡。

小明的故事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课堂互动;教学设计

当前,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新课改的理解,片面地追求课堂互动次数,导致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单一、流于表面,并未真正建立与学生有效的交流渠道,反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迫感与被动感,这是非有效的课堂互动途径。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年龄上通常容易受到小故事的“引诱”,在学习中更倾向于以探索、游戏以及讲故事等类型所呈现的教学方式。故此,故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尝试。国家在新课程改革上,将图文并茂的教材改革与创设课堂互动氛围的教学设计放在了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位置。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一、故事教学的理念探讨

1、故事教学互动模式的基本概念

英语故事教学,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内容,包括词汇、句子、固定搭配、语法等融入故事之中,并采取多媒体、演讲、角色扮演、情境谈论等形式来实施英语教学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具备基本的英语基础认知能力。

2、故事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模式的目标设定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实施。因此,教师通过故事的方式来实现课堂互动,也必须设定适当的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故事英语课堂互动模式教学设计与要求

在小学英语中,故事并不一定具有一个非常完整或者长的情节,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有时候故事可能就是一个场景、一段文字叙述,甚至几句话,但教师在故事英语课堂互动模式设计中却不能仅仅只是讲故事或者玩游戏,一堂完整且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必须包含情境设计、板书设计、互动性活动设计等环节,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佳。

1、英语故事设计

故事教学的主要载体即是英语故事,好的故事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甚至收获意外的成效。英语小故事可以从教材中挖掘,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编撰,但无论哪一种故事设计都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必须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与其他内容相比,故事就胜在有情节、有趣味性,没有情节就不能称之为故事。英语小故事通过情节可以构建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教师在设计小故事时,无论是图画还是单纯的文字叙述,故事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包括背景、人物、故事经过、评价标准等,只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标准和清晰的认知,才能真正发挥故事教学的育人、启发作用。

(2)故事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的故事并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那些新鲜感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且具备较强的趣味性的故事,才能让学生投入进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故事必须包含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教学内容。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它是学生理解故事并通过故事达到教学要求的主线。因此,教师在设计故事时要将单元重点学习的语言内容,包括语法、词汇、日常固定用语、文化习惯等融入故事之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2、板书设计

板书在故事教学中往往起着辅助理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更清晰明了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可以说,板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故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板书设计中要注重三点:其一,板书要注重脉络和整体性。语言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并不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之中,而是存在于语篇中,在板书过程中,完整的故事或者框架能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其二,交互性。板书的交互性是指在板书设计中能及时反馈或展现故事的核心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自己的想法。在故事教学中,要达到交互性就需要将故事中的关键因素,如地点、人物、道具等进行优化设计,作为展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平台;其三,启发性。好的故事设计不仅仅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更要有利于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3、故事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性活动设计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即课堂的互动,在故事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了故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课堂互动活动类型的设计。

(1)教学互动的情境化。在课堂交互过程中,为了不显得突兀或者单方面的信息灌输,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须围绕故事来展开,根据故事的某一个切入点来进行师生互动讨论。

(2)注重课堂的情感互动。在故事中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与教师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故事所包含的情感的感悟。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多边的、特殊的“生态体系”。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单依靠单纯的“讲故事”或者提问题等方面的信息传递方式,并不能使课堂互动趋向真实有效。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故事教学的真正魅力,从而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体验是故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

[2]刘巧平、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板书设计[J]、课堂经纬,2012、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北京大学优势专业排名及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精选2篇)
  • 下一篇:中考祝福语(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