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3 栏目:写作范文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1

【关键词】绘画 画题设计 想象力 培养 重要性

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形象思维。儿童绘画是人类从事美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特殊视觉语言。在生活中美术物象观察的想象内容,大多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儿童由于年龄小,幼稚,单纯,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就毫无顾忌,随性挥毫,俨然一位艺术大师,而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常常是开成椎拙,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正因为如此,在儿童想象画画教学中,画题设计则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会如何观察,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开始只他们知道苹果是圆形的,很可口,老师创设一个情境:“今天的苹果妈妈开家庭舞会,想想看,苹果家族都有谁?”在舞会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教师继续对苹果进行引导分析,切开苹果,分析其内部的结构特征,这样,孩子们从一种无意识想象延伸到有意想象,再创新形象的过程得以实现。

儿童心理学生诉我们,幼儿情感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特点,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的情况在他们身上是常见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必须能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心理反应,能激发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亲情包括母子、父子、兄妹、姐弟、长辈与晚辈……学生对这类画题的情感表现往往比较强烈,而且非常喜欢。如画《我的生日》,有个孩子在画后说:“我画的是一个美丽的生日派对,有爸爸、妈妈、爷爷、姥姥和我,画中的爸爸在看我表演,妈妈在听我为他歌唱,爷爷姥姥也在拍手叫好。”

俗话说,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这里的情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感情状态:喜、怒、哀、乐、悲、恐、忧的情绪,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经历过。对这类画题的教学,能引导孩子们了解家园毁损情况,使其树立生存的忧患意识,思索现代生活方式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如《悲伤的树林》有个孩子学在画后告诉小朋友,他仿佛听到树在说:“你们人类真残忍啊!”“你们不要再砍了,没了我们,你们就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了” “救救我们!”甚至有时做梦都能梦到大树在哭泣。

音乐和美术也是相互交融和渗透的。因此,通过欣赏音乐来培养孩子绘画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通过听音乐感受到充满诗情画意的幻想王国,体会音乐的意境美,在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课中,乐曲中的暴雨,小溪,鸟鸣,野草和鲜花处处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令他们心旷神怡,充满了支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构建着自我的精神世界。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画是反映儿童心中的世界,这种“反映”就是一种再创造,这个“世界”也就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这类画题往往能勾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如《农民与牛》,有个孩子画后这样说:“农夫拉着老牛身上的绳子”大汗淋漓,衣服都是湿的,好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似的,老黄牛喘着粗气,使劲地在耕田,它好像在说:“多干完活就可以轻松轻松了”。教学中可以运用通感,多方触发,播放一些富有形象性的音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让他们画出自己的感觉,让他们闭上眼睛,触摸一些形体和道具,凭直觉画出来。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声情并茂地朗诵儿歌、童谣,触发儿童形象思维的灵感。因为儿童认识能力的有限,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的现象,他们不能注意到形练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也就不能够有主次,有联系地表现事物。因此,在他们的画里的,常常突出地表现他们所喜爱的,并能引起注意的东西,绘画也没有体积感,同时也反映出儿童稚拙可爱,天真烂漫的形象特点。因此,儿童想象画的画题设计需要根据儿童认识能力的特点来体现出屋次性,即循离渐进,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完整,由形的创作到情节的创作。在“局部”类画题设计的时候要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这类画题常常能使学生抓住重点,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如有个同学画《五彩辫》,她说“我是学跳舞的”,我梦想自己很美丽,也梦想自己拥有一条五彩辫,当我跳舞时,天上的鸟儿、蝶儿也会围绕我飞舞着,欢笑着。

儿童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这时的幻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的幻想,反映他们美好的童心及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念,做新的东西。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有创造的才能与潜质,而要使每个学都能“人尽其才”,就必须要给潜在的创造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同样,儿童想象画画题设计一定要符合创造性。填空题式就能充分调动起儿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发散孩子们之想象,更受欢迎,如:“美丽的……”后面的内定由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力来创设,并完成画面。这里的自由是指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因为艺术的本质特征便是“自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通过一系列围绕主题展开联想,进行绘画创作练习,孩子们将不再满足教师出题,学生创作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需要更自由的想象空间,从而要求根据自己的相法、愿望任意想象,模拟,虚构的方法进行创作,色彩的冷暖变化,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觉:当孩子们看到红色会想到太阳;看到蓝色会感到宁静,会想到大海……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进行色彩表现,超越了写实的色彩范畴,是富于创造性的色彩。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2

有一个值得人深思的故事: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分析有以下两个因素:

1、社会因素。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到会、由画不像到画像。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教学因素。本本主义,忽略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力,一味的模仿或生搬硬套。现在很多教师上美术课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孩子画的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欢乐。

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教学,我们每时每日的教学,应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美术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自然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如“奇妙的点彩画”单元,其中我设计了一节《撕纸画》,利用用多种彩纸让一学生上直接贴画,我根据所要表现的画面边撕、边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这种方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的要领,他们沉浸在新本领掌握的喜悦中,与此同时,喜悦的心情又激发出了极大地表现欲望,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化”,而且达到形成新知识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创造的动机。

二、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创新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进行添画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在教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东西。又如,课文想象画,让学生给学过的课文画插图,这既是对课文的复习巩固,更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检验。除了以上几种训练形式,还有很多,如把局部变完整,画诗歌、换背景,等等。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大脑活动起来,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益处。

三、灵活运用课堂,寻找创新思维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生年龄、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个性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个性差异在美术学习中尤其显得突出,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要改革不顾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避免“一刀切”。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人的心情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到美术课堂来讲,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把学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尽可能的挖掘,有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这样做既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与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四、充实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个人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例如,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比赛。各类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我都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五、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不符合学生感知规律,好的作品应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六、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创新发展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要重视个性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画出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参考文献: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3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将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组织,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就是重组已有的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造性思维也应从娃娃开始培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中图分类号】G610一、创造性思维:1、思维的概念和种类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是人以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它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在感性材料(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形成一定的概念,并应用此概念对某问题进行判断、推理、最后解决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及其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化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活动的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2、对创造性思维这一概念的理解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将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组织,提出新的方案程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就是重组已有的知识,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见解。(1)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提起集中性思维,人们总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反义词,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绊脚石。事实上集中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是众多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性思维,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2)联想、幻想和创新想象

联想、幻想和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也可以称之是创造性思维基础。(3)灵感和机遇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在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们也称之为灵感。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新形象突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当人处于灵感状态,创造想象极为活跃,创造思维极为敏锐。二、为什么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我们正在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竞争激烈,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孩子读书万卷书,却没能走万里路;能提笔在英语四级、六级靠近上下笔如神,却在和外国人的交流上结结巴巴,甚至用上了手语;面对一个机械故障,我们能在原理上将它分析的彻底透彻,但却无法将它修好。中国的孩子是聪明的,在哈佛、麻省,最优秀的学生是中国人,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披金挂银的是中国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也堪称一流,但诺贝尔奖却少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即使是天才,他呱呱坠地的第一声也并不是一首诗"。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观察去研究。2、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是以想象为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户外,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别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从出生到4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时期,而人的一生思维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先快后慢是其发展特点,因此,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是非常关键的。

在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摆弄图形,于是我在益智区投放了大量的图形片,引导孩子用这些图形摆出一个个的图案。相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只要孩子们动脑筋了,就会有不同的成果,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又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在刚开始我投放的图形片品种多、数量多,随着幼儿的日益熟练,我又逐渐加大了难度,仅仅放七种图形,成为真正的七巧板,幼儿不仅在益智区玩,在家也玩,可见这种形式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通过对思维训练的前测和后测,我发现幼儿在思维训练之后,表现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联想丰富、充满了自信心,记忆力也有所提高。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故事教学中,我们班的故事结尾总是千奇百怪的,因为我坚信创编,续编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最佳途径。我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将故事的结尾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创编,或者象前面所讲的一样,停下不讲,引发幼儿强烈的兴趣,自己进行续编,改编。

另外,我常在谈话中增加一个"词语接龙"的小游戏,即"太阳"-"阳光"-"光明"-"明亮"等,如果哪个孩子在规定的十秒之内没有答上,他就要用他没有接上的的词来造句,造完句后,其他孩子会为他鼓掌,叫好,再由他重新开始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十秒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在美术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具体落实到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笔画来表达,我在活动中,很少给孩子进行命题画,而经常画一些绝对不雷同的"我的xx",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象去创造,将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渗入到各个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利用教育的交互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让幼儿创编歌词。例如:创编"在农场"时,有一名幼儿没有象别人将动物编进歌中,而是编成"宝宝在农场,笑笑,宝宝在农场,叫叫,宝宝在农场,跳跳跳,宝宝真高兴!"这比歌词中将动物编进去的更进了一步,可见,孩子的潜能在于老师的发掘,而孩子的发散思维在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说、去讲、去画、去唱、去发现!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常言说的好:"心灵手巧",手脑并用,才可以从事复杂的工作,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也可能就是因为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吧。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的指导。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4

一、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就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

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用“假装”“好比”“好象”等词来表示想象的事物,他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所“假装”的人物,模仿所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得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把椅子当作“汽车”等等。针对具体情况,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如玩“小小飞行员”的游戏,可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样的玩法?飞机起飞时是怎样飞?下降时又是怎样下降?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想象。当孩子在头脑中想象出一种新形象时,应帮助孩子通过有效的形式把完整的形象表达出来。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自选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 转贴于

让学生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四、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你会发现班上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

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儿通过玩“医院”、“餐厅”、“小熊请客”等游戏,让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对个别幼儿、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

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与其他游戏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题地位,它通过调动幼儿所有的感官,运用肌体动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游戏材料,从而使幼儿获得新的发现,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5

关键词: 幼儿园 创新教育 能力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备受重视。创新教育的实现首先应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础。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力越大,因而人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开发。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创新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新幼儿园幼儿教育模式的措施

(一)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游戏教学,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知识。

满足孩子爱玩的心理需求,幼儿园在对孩子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模式,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教育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根据我国新课程的规定,幼儿园对孩子的教学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知识学习要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置各种各样的游戏种类,为每个孩子提供游戏的场所和机会,满足孩子玩游戏的天性,保证孩子在同一水平上有所发展。

(二)幼儿教学要帮助幼儿发现各种美,培养美好品质。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在现今的幼儿教育中,应提倡美育教育,树立幼儿教育的自身之美,用美誉进行幼儿教育,使其接触到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在对幼儿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幼儿多接触周围美好的人、事、物,帮助幼儿树立美好的审美情趣,增强幼儿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世界的美好认识。为以后孩子遇到挫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打下良好基础。幼儿教师要组织孩子亲近大自然,进行相关的野外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爱护周围环境的大自然之爱。深入幼儿内心,促使其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唤起幼儿的爱心。

(三)对幼儿教育要引入赞美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根据幼儿喜欢听赞美的话和喜欢成功的特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运用赏识、鼓励性教学方式,用真诚的话赞扬和欣赏孩子会给孩子增添无穷力量。例如幼儿老师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孩子发言,表达其内心想法。并且无论孩子回答得好不好,都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物质奖励。

(四)要注重把家长教育引入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重,帮助幼儿成长。

现今幼儿园在对幼儿的教育课程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很多并没有意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疏于与家长联系,因此缺乏对幼儿全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在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时,要充分与家长沟通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喜好。

(五)建立高素质的幼儿师资队伍,保证幼儿教学质量。

现代幼儿教师不仅文化功底要好,还要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幼儿园在招聘幼儿老师时,首先要全面考察老师的素质,对唱歌、跳舞、弹琴、画画等都要进行全面考察,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教学中能学到多种多样的知识、技能,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其次,现代幼儿教师在教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正确解码。只有当老师的知识技能较高的时候,才能成为幼儿教育的能手、艺术家,才能使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获得成功,为我国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二、培养幼儿想象力,开阔幼儿的视野

想象是创新的前奏曲,人在幼儿期的思维很少受“定势左右”,所以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期。幼儿最爱想象,他们的脑中还没有任何框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于培养他们的想象思路,教师可以在思维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另外知识经验也是孩子丰富想象的材料,从天文地理到生物科技等广阔领域,都有他们的想象空间,大自然更是孩子们神往的地方。苏霍姆林斯称它的美为“使知觉更加敏锐,能唤醒创造性思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开阔孩子视野,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第一步。

三、打破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6

关键词: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

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想象。这个过程最大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新颖与形象。为什么要注重对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培养想象力有何意义, 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本文将做以下初步探讨。

一、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其一,想象力和创造力密不可分,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学前儿童的想象,即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是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复活,之后能进行简单的相似联想,但没有情节的组合,他们的想象很简单,但也是与创造能力不可分割的。现代心理学表明,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因此,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下一代, 必须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始。

其二,注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想象能够让孩子超越现实生活,绘制美好蓝图,追逐知识,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想象力能引发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是学前儿童知识发展的基础,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能够让孩子有初始的目标去想象未来,拥抱未来,使得孩子身心愉悦,不断进步。

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方法。

其一,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绘画是学前儿童最为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用各种途径启发教学,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触摸,多尝试,进而发展儿童感官,丰富儿童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从而为他们的绘画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经验积累。自然界的景是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它是开展儿童绘画活动时最好的环境,接触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与景色能够扩展儿童想象力的空间,孩子在绘画中也能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另外,孩子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色彩,孩子们在自己与同学的作品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还能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力,所以幼儿教师在教育与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的鼓励互相观摩。

其二, 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度很高。音乐鉴赏是一种艺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等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学前儿童不能很深入地了解歌词艺术,但他们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在浅层次对音乐有大体的领悟,其三, 运用民间故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民间故事风格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神奇色彩,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及流传的能让儿童朗诵与倾听的故事,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师一旦运用好民间故事教学,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必会带来很大发展。作为文学鉴赏活动,需要教师语言素质良好,还要具备较强的启发能力,能够让幼儿对民间故事的内容提起关注,教师需要把握好故事的重点环节以及主要矛盾。首先,可以让孩子大胆地发挥想象, 在说故事的过程中,突然戛然而止,让孩子们猜想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循着他们的思维途径,步步引导,推波助澜。其次,根据幼儿模仿性强、活泼好动、爱表现等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来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模仿所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此类模仿一方面可以让知识再现在孩子头脑中,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了他们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从而感知人物形象更生动,能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快乐。第三,将联想巧妙地运用到活动中,让幼儿对故事的后继展开联想。每一个故事都不只局限于情节, 而且故事的情节都没有终点,每个故事都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深刻。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新时代的孩子把传统的民间故事续编下去,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方式。

民间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在讲解和编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到一定高度。

其四,在游戏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孩子的生活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想象的虚幻世界中度过的,因为游戏是孩子日常活动的主要内容,游戏本身就存在虚构与想象。实际上儿童的想象要比成人更丰富,由于孩子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他们随意性非常大,一旦有一个事物触动到孩子的思维,他们立刻就能创造出一个思想的世界,并且将这个世界渲染的多姿多彩。因此,幼儿的想象是在游戏中展开的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想象力与创造力密不可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浪潮中,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愈加重要。作为学前教师而言,也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么娜。关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文教资料,2006(8)。

[2] 黄丽蓉。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教育艺术,2009(2)。

[3] 赵菲菲,李东。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科技信息,2008(6)。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7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78-02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个人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加强对孩子小时候的教育,幼儿园作为继家庭之后的第二个接受教育的关键场所,教师应该尽到应尽的责任,重视每个孩子的素质教育。然而面对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正确的社会现象,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错误教育后果,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所以应该从小培养幼儿的素质教育,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对周围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要抓住这个时机利用孩子的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落实素质教育的改革。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灌输这种创新的思想,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动作等相识来诱导孩子,让孩子去发挥想象不断创新[1]。孩子的创新意识非常强,要不断地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耐心地向孩子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孩子在受到夸奖后更加积极地发挥自身的创新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孩子就可以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不要认为孩子可能听不懂就不去帮助孩子理解,长期下去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抹杀孩子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但凭个人的能力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团结合作,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才会成为最终的赢家。因此对幼儿教育中要从小渗透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学习、娱乐活动等角度入手,让孩子学会合作。其中在娱乐活动中,塑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氛围,引导孩子关心、帮助其他伙伴,注重其他人的感受,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分配任务的方式,将不同的任务交给不同的孩子来完成,之后让孩子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此外,还要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当小组内的成员不能完成任务时,为了集体的成绩要主动帮助他们,塑造孩子的优良品质[2]。

三、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之所以注重幼儿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未形成系统的道德观,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通过正确的培养方式去塑造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小注重孩子思想道德素质,避免出现人情冷漠的社会现象,现代社会的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会逐渐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孩子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孩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进行评判,及时地改正孩子错误的想法,避免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3]。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举动,幼儿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当家长和老师面对一种情况采取的行为会让孩子认为遇到某种情况也该如此,因此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到不闯红灯、主动帮助摔倒的老奶奶、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素质教育做出最大的努力。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孩子的视角和观察力与大人不同,他们能够发现我们忽视的事物,加上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提出许多新颖的想法和观点。兴趣和发散思维是想象力的基础,教师和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因为固定的学习模式和普遍的规律去束缚孩子,让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敢于对现有的事物进行质疑,让孩子亲自动手去验证和创造[4]。幼儿园内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将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丧失信心,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坚持下去,适当地给予帮助,让孩子明白困难时不可避免的,一旦放弃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尊重孩子的意见去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教育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也应该坚强地面对挫折,勇敢地向前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通过实际的行动为孩子树立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正面形象。

五、加强家庭中幼儿的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地引导孩子,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素质教育[5]。摒弃溺爱孩子的错误教育观,不能将孩子作为家中的“小皇帝”,惯着孩子,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基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锻炼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素质教育环境,为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除了教师的正确培养外,还需要家长和整个社会的正确引导,通过合理的途径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孩子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塑造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环境。只有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瞿世荣,侍崇苗、论幼儿的科学教育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22-2、

[2]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35-46、

[3]川徐蓓、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J]、小学科学,2011,(12):163-163、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篇8

1、仔细看图,培养观察力。

1、1培养学生观察顺序。

看图,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旁边好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1、2准确把握图意。

看图就是观察画面,看清图画内容,它是写话的前提。只有看清了图上的内容,在写话的时候才有话可写。对于初次接触看图写话的学生,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在看图写话训练中,教师应在学生弄清图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图所要表达的意思。首先,要整体感知画面。看清是“谁”: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或动物,也可以给他(她、它)起个名字。其次,是观察背景,“在哪里”:想想图中的事一般发生在什么地方或者这里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再者“做什么”:他(她、它)们做什么。最后“怎么做的”: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想象补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3、看图说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1让孩子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

3、2鼓励孩子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孩子大胆思维、合理想象。例如可以问问孩子:“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3、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对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要引导他们:“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口头表达较差的孩子,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当然对能写出长篇幅的孩子,更是要大大夸赞!

4、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要求孩子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条理叙述的基础上,添加些描述性的语言,即“枝叶”,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使得句子更加优美流畅。就像“下面条”一样,加了作料的面条才更香。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写作积极性。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湖北工业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精选4篇)
  • 下一篇:德育案例分析(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