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历史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3 栏目:写作范文

历史教学反思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历史新课标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思维为主导。双边互动,练讲结合,问答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把、和谐社会、民族问题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之间应和谐发展,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时,利用图示教学法,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图示法,以及歌诀记忆法等解决教材重难点内容,如歌诀记忆法就利于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授课时适时联系地理知识和政治理论,及利用文学作品《天龙八部》和的《沁园春?雪》结合历史知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文科综合考试的需要。

5、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恰当,反馈训练的设计,考虑到层次性、开放性和教育性。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节课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历史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高中历史;应用

反思性教学,指的是教师能够常常回顾并且反省平时的教学过程,然后从回顾反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且能够及时地修正、改进这些问题,以此来真正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目标。反思性教学能够取得发展是由于很多一线的教育人员认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是善于反思的,这样才能不断追求进步。在历史这一学科中,反思性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一、历史反思性教学

(一)历史反思性教学含义

单说反思性教学的话,那么其理论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却寥寥无几,所谓历史反思性教学,就是将历史这个学科所具有的专业的特性同反思性教学所具有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二)历史反思性教学的依据

第一,历史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学科,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它要求我们在过去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以此来指引未来。如果在历史课中开展反思性的习惯和思维,更能让学生养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第二,历史这一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同历史反思性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历史知识,更是想让学生们通过历史的学习来全面发展身心,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历史反思性教学内容

1、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的反思。我们知道: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我们要看历史学科的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否和普遍教育规律相一致、能否同教育改革的趋势相符合、能够同学生实际的情况相吻合、能够同学生的长远目标相适合。

2、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策略的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看一看有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没有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是否运用得当、运用多媒体有没有成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等。

3、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回顾并反思该历史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同学生实际情况是不是相符,有没有出现超前或者滞后教学的标准的情况,此外还要回顾课堂的执行过程顺不顺畅,有没有达到理想教学的目标。

4、对历史课堂的实际的教学效果的反思。根据平时的小测验和作业以及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能力来进行反思,及时地调整并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做事讲求的是方法和策略,历史反思性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想获得优异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使用合理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下面讨论的是相对来说具有可行性的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研相结合

现如今教育形势下的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同时也应该成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者和实践者以及新的教育方式的研究者,所谓的教、学、研相结合正是这个意思。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时候务必要认真掌握,并且要深入理解,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自身,让其成为自己的教育教育观念,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和记录课堂上的每一个小细节,并及时反馈和反思,进而改进。

(二)转换角度

每一个教师曾经都是学生,当然,教师会学生时代所存在的心理情况也是了解的,这样的话教师就可以把自己在学生时代存在的想法再拿出来,为自己现在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但是仍然要以现在自己教的学生的情况作为基础,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当主体。例如在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式》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典故或者成语,比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等,以这样的形式来想象春秋战国时的历史环境,为本课做足准备。

(三)记日记反思

记日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展开反思性教学。平时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有趣的或者有意义的环节和学生的反映情况以及平时的反馈反思情况等,教师都可以记在日记里,并且同以前的教学记录相比较,每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次,相信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小细节,然后总结经验教学,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四)观摩讨论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想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要“走出去”,经常参加一些公开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参与的过程采众长,与同行多多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不足。

(五)反观自照

反观自照我们也可叫做对比反思,指的是教师可以使用同一种教学设计,分布在不同的几个班分别授课,然后教师根据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做出调整,可以把调整好之后的计划在接下来的班级实施起来。

总结:

经过对反思性教学的深入探讨,高中的历史教师已经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他们重新确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即转变为专家学者型的教师。他们要不断地回顾并且反思自身的历史教学过程,然后从中挖掘问题,并且寻求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地这样的循环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也得出结论,要想真正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就必须要进行开放式合作交流,不能固步自封,在沟通的过程中取精去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发展历史[J]、外国教育资料,2001(1)、

历史教学反思篇3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推陈出新,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特长,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成为我校历史教师探索的新方向。下面我想浅谈一下,在探索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扬长教育的一些反思。

【关键词】历史教学;扬长教育

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因素,也有教师教学的原因。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历史教学成绩,在扬长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历史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反思。

一、依据历史事实,培养创新精神。

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历史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是在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扬长教育理论指导下,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忽视否定基本史论、基本史实。

扬长教育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态度,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创新的方法。如,“经济危机”在旧历史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然而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也难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依据历史事实,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以史为鉴,以史明智。

二、合理突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是以先知先觉的权威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预定教学方案的工具,是“填鸭式”的要学生学。扬长教育理论指导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教师却误解了这一观点。误以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展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把教师授课逐步变成了学生讲课,把过去的“填鸭式”的历史教学变成开放式的历史课堂。

历史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可以展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地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思维活跃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时会因为狭隘的知识面和阅读面的原因,会出现学生思维局限和钻牛角尖的现象。例如,在学习“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时候,让学生自主探究,他们最多只能认识到拿破仑战争的革命性和侵略性两方面,很难总结出拿破仑战争“加快了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历史进程。这时候,教师的点拨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在扬长教育下,历史教师需要灵活应变。

三、利用信息技术,注重教学效果。

扬长教育强调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巨大的优势,体现了扬长教育的要求。而部分老师简单地认为,要把各种多媒体技术用上,才能体现扬长教育,体现现代教育,于是几个简单的历史问题就利用复杂的多媒体技术。个别教师一节历史课件就做了四十多张PPT,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各种效果,包括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没有考虑一节课才四十多分钟,学生能否消化得了。

前苏联教授巴克拉诺夫指出:“采用电化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离开了这些,电教媒体也就谈不上比传统媒体的新与优。”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定位在“辅助使用”上,不要追求形式,为电教而电教,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扬长教育中注重教学效果。扬长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化教学的特长和优势,而不是用另一种手段,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搬套到课件上。例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的时候,运用PPT的动画效果制作三个航海家航海开辟的新路线,比起旧的教学工具生动形象,更清楚地显示各个航海家所经过的路线,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过程。

四、融入新历史观,重视人文精神。

旧的历史教材体现的唯物史观是片面的、教条的,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扬长教育的实施,历史教师十分关注课程观念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却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更新,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历史考试的发挥。纵观近几年佛山地区历史中考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等。因此,新时代要求和考试推动下,迫使我们在扬长教育中融入新史观。

历史新课标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发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历史实施扬长教育的最高目标。然而传统的教条式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报应,漠视恐怖事件对生命的吞噬。又如,中国“”中饿死了很多人,有的学生却认为有利于控制中国人口增长。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对生命权的不尊重。

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反思,我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谭小林、《多元智力与扬长教育》、《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教学反思篇4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篇5

一、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反思和实践。而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就是教学活动反思。可以说,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1、明确教学亮点,可以作为以后教学参考。

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存在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而对历史教学活动反思的作用之一就是找出历史教学活动的成功做法,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后续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

2、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在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将历史教学不足之处找出,则可以为纠正和弥补教学错误提供依据。因为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但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则可以准确的、有效的找出历史教学的不足。这可以使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正视教学缺陷,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弥补和矫正教学不足,为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3、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将能够迸发出“智慧火花”,提出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利用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则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历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对历史教学活动予以反思是必要的,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想法和做法记录下来,以便于“智慧火花”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是对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明确本学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高质高效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可以说,教学前反思历史教学是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的定位,为后续规范、合理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中学历史教学前反思的内容是:首先,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分析教材,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为了确保所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应当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对本学期的历史教材予以分析,了解本学期需要教授的历史知识。再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对学生历史成绩、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予以了解,从而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为后续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其次,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历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适合的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趣味性、引导性,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对于教学活动的选用,则参考学生实际情况和历史教学方案,合理选用,促使教学方法的引用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融入教学活动,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2、教学中反思。

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当下,学生作为课程主体,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学习历史知识,为使自身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创造条件。实现这一目的,这要求历史教师做好每一节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反思,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的具体内容是:

(1)课前反思。

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并不单单是在课后进行教学活动反思,历史课堂教学前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前进行反思可以对反思以往教学此方面内容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摆脱固定教学框架,将情感、价值观、知识、能力等融入到课程中,为高质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创造条件。

(2)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所进行的分析总结。可以说,历史课堂教学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之处,如若不在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则会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给遗忘,那么教学不足将不会被教师所重视,这不利于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后历史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的见解、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等方面予以详细的记录,为优化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开展整体情况进行反思,做好总结性的记录,为创新和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教学后反思的具体做法则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分析本学期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确定历史教学方式的长处和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为下学期更好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三、结束语

历史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前言

我国的历史发展对于整个科学的建设有着很强的指导性,但是随着近年来的社会形态和国际周边环境的变化,在关注到历史问题上依然呈现出来是一个客观性的尴尬。诚然,不管是从爱国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历史教学的方式来看,整个高中历史的教学反思是一个客观性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首先体现在当前发教育理念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的一个方法问题。历史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于多个跨学科领域中,正是因为其有着一定的借鉴性和发展性,才使得其有着客观性的作用。

纵观现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整体上转变当前的教学方法以及在未来的形成理念教学和融入性教学的过程中,凸显这样的优势。

一、加强史实教学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回顾过去发生的所有事件的过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提示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到的思考的方式。诚然,在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史实的融入性教学,这样的教学理念是完全能够凸显当前发展的客观性效益,也是能够从整体上来体现当前的发展的整体过程。加强史实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加强对历史的总结性,也就是说在为学生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史实其根据以及其影响的大小,甚至到原因;另外一个就是通过历史陈述的方式给予学生一个更好地指导,这样的指导是引导学生也是启发学生。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一般的教师是很少去培养学生的质疑的意识和方法的,毕竟在大多数人来看,历史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并没有一个客观性的争辩的方式。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客观性的情况,才使得整个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学生对于历史的追究兴趣逐渐减少。使得我国的学生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历史挂钩的大人物很少。培养学生的质疑的意识就是通过客观性的教学来提示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描述以及客观性评价上的相关定论,这样的定论的来源是什么,这样的定论是通过那些方法实现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学习的方法,在教师教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也同样能够体会到学生对历史教学课程的参与,同时能够满足学生在追求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主动动手的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创新的培养对于历史的教学来看同样有着重要性。随着当前的发展越来越融合世界性历史发展的角度,在关注到整个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中国历史也在体现着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在这样的方面呈现出来的当前发展的一个客观性定论,完全按照原有的历史学家对这样的一个历史观的认识。按照我国应试教育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真正了解到历史。诚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起到完全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思考过程是凸显社会发展的客观性结果,也是能够随着社会发展的思维变化的多元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具体的形象分析。诚然,在发展未来的建设性的成长过程中,依然需要有创新,而这样的创新是有根据的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践展开这样的创新,并能够在未来的多样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出客观性的动力。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般意义上的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和培养都是通过成绩来体现的,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颁布以及现有的社会对于应试教育客观性的评价,已经使得学校和教师本身就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关注。诚然,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学生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心态建设。正是因为有了一定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关注到现有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前的事实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进行适度的结合。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够确保整体上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这样的培养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体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结论

本文基于历史教学的特点,展开对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旨在通过这样的一个客观性的反思体现出来当前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所要面对和关注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历史认知上需要有一定的同步性。然而,这样的同步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性上,更多的还是能够通过这样的客观性来寻求到历史教学的规律,进而完全合理的应用在学生的学习上。

参考文献:

[1] 董立国、 历史课程要改革,历史课堂须开放[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1)

[2] 华裕芳、 简论历史课堂中的情感问题[J]、 考试周刊、 2010(04)

[3] 周仕德,何成刚、 历史教学设计观的转型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0(04)

[4] 聂幼犁、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J]、 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

历史教学反思篇7

文/许洪霞

摘 要:新课改下,对高中课堂的理解与要求也有所不同,那么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应该增加对于历史教学的反思,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历史教学的反思是教学改革中必然的选择,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学活动与专业进步的需要,进一步探索历史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从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反思;实践要求;教科研究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进行不断的自我教学反省,对自己做的事或者正在做的事进行反思,不断思索和更新教学方式、技巧等,使教学能够更加系统化、整体化、结构化,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历史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师为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行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活动和一些思想深入思考,从而在思考中发现当下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我们把这一过程叫教学反思。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教学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那么反思到底是什么呢?根据所查资料,《教育学》中说:“反思的思考对象就是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活动和已经得到的结果进行适当的思考和分析。”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进行思考,对于教学中产生的一切活动以及学生给予的反馈进行解析。这表明,这种理性的思考在教育领域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能够随着教学的发展与变革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的实践要求

实践对于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重要的,因为做什么就靠理论是不行的,那是纸上谈兵而已。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这样能够使教学质量不断靠提升。都说“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就说明了实践的重要。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这说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要“用心”,只要是用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教师一定能够在教学方面不断进步,提升教育素养。

三、教学反思能促进历史教师的不断进步

一个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经过长时间体验和积累才会得到,也正如波斯纳所说的“教师的专业程度=经历+反思”,其实进行教学反思是有很多方法的,可以写课后感、教案、教学笔记等,反思历史课堂上一些好的或是不好的地方。这也是一种习惯,长时间下去就会成为一种教学札记,可以一个学期总结一下教学活动的不足和可以继续用下去的方式。这样良性的教学习惯,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历史教师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能够更深地认识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并且转变一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育视野得到更大发展。在历史的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使知识更加专业化,并且发现过去所忽视的教学问题,在众多教师的深入讨论与研究中加以改正和升华。这就叫“我思故我新”。

2、教师对参与教科研究更加感兴趣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资料,以后有精力的话将其加以整理形成论文并且发表,这样教师成为一种教学经验的共享。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做这种历史教学活动反思是无用功,便会积极参与到教科研究中去,这样更会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水平。历史教学到了一定高度就是将知识演绎到艺术的高度来加以理解,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在教学方式和理念上成长并跨越。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一 引言

反思属于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进行“严格估计、把握思维材料、精心检查思维过程”的过程,其特点在于“严密、全面、有自我反省性”。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进行不断的分析与反思。笔者认为,进行反思性教学不仅培养了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在教师教授学生反思的方法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反思训练,使之强化与内化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并依据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提出相关的挑战性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生生合作讨论等途径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反思与调整教学活动内容。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是师生共同提升的教学模式。

二 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实践――以“辛亥革命”为案例

反思性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运用具体的项目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认为,完整有效的反思性教学活动应分为“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自主思考与生生合作、总结反思与评价”三大模块。

1、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依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认为,在一节历史课的起始环节,新课导入无疑担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等重大任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反思内容在于如何为学生创设符合课程内容的情境,来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怀着丰富的求知欲,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建构自身的学科知识。

《辛亥革命》一课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属高中历史课程中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该课的导入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孙中山的成长经历,包括“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团体的建立――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清帝退位――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继位――《临时约法》的颁布”,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在19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并清晰明确地指出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为下一步教师依据学生自身认知水平设计,提出相关的挑战性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与生生合作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合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反思重点在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师选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取决于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中采取的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获取最多的知识信息,其缺点在于学生无独立思考空间,个性受到限制。

笔者结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所学内容的关键点,从而清晰把握该课内容的脉络,同时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扣时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生生合作讨论等途径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

(1)孙中山的童年经历对其走上革命道路是否存在影响?

(2)19世纪末,孙中山在求学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何种变化?

(3)革命的目标是否就是清政府?1912年元旦时期,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如果是你处于孙中山的位置,你是否也会将中国共产党人民得来的政权让给袁世凯?请分析原因。

笔者在提出上述问题后,安排学生进行思考并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答每组派出代表来回上述问题,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同时反思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想法与原因。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上述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辛亥革命时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存在的局限性。

3、进行总结反思评价

总结反思评价是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还依据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教师应善于发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师生相互期待的过程,即教师期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建构自身学科知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期待教师的启发与指导。该环节教师应将上一教学活动中,学生总结反馈的信息问题集中分析透彻,并要求学生反思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否正确?(对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进行检验)。

《辛亥革命》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清晰地总结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存在的妥协性,这注定了中国依靠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失败的,中国的出路又在何处?从而在学生的思考中,为《五四青年》运动一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夏红霞、培养反思性意识,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J]、科技资讯,2010(09)、

[2]方维绪、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教学的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

[3]王志华、论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J]、成功(教育),2011(10)、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中化学课件(精选8篇)
  • 下一篇:高考国家专项计划实施范围(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