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老年大学课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4 栏目:写作范文

老年大学课程篇1

吉林省2007 年进入“新课程”。从那时起,通过学习,生成了个人的两点体会:

1、 作为中学老师,想在理论层面有所建树实在是太难了。在学习“课程”理论的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以为我的思想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有好几次,我都认为我脑袋瓜里有了新观点。上网一查,发现别人对此早有研究。只好安慰自己说,原来英雄所见略同啊!

2、 学习之后发现,我能经常从“课程”视角看问题了。自从学习了“课程”的相关理论,感觉什么都能与“课程”挂钩。过去习以为常甚至是熟视无睹的事都变得与“课程”有关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也都与“课程”有关了。我发现,认同和持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会受什么样的课程观指导。我们中学老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和主体,有无课程观、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很重要。

二、我的“课程观”清晰化

1、 课程内涵是逐步完善的。“课程”一词由来已久。对于课程内涵的解读不同时段是有差异的。从时间维度看,对于课程内涵的解读在逐步地深入。比如,现在谈的“新课程”比起“老课程”来说,其内涵已经非常丰富。所以,我开始用开放的思维看待课程,不再固化其内涵。

2、 课程尺度是可大可小的。从空间尺度的角度看,课程是有宏观与微观之分的。比如,“大课程”就是宏观尺度的课程;“微课程”就是微观尺度的课程。作为课程实施者,我们中学老师还难于做到开发或实施全部的大课程,但开发与实施微课程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微课程就是我目前关注的重点。

3、 课程结构是复杂多元的。从结构的角度看,课程是有整体与部分之分的。对于课程结构中化整为零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也可将课程分成有意安排课程和无意安排课程,诸如此类。我们实际中常常只关注到课程中的一部分,而无意间忽略了另一部分。常被我们忽略的是隐性课程、无意安排的课程等。这提醒我关注隐性课程、无意安排的课程。

4、 课程的呈现是系列化的。学习“课程”理论后,我开始区分课程的受众是群体还是个体,开始关注针对个体受众的课程,即针对一个人的课程。我发现,一个人一生中一直在接受着各种各样课程的影响,而且是系列化呈现的。于是,我将一个人一生中不同时期接受的所有课程总和称为课程系列,它决定一个人的能力结构,包括能力长板与短板。同时,一个人一生中也在给别人实施课程或成为别人的课程,只是自己意识或没意识到而已,也是系列化呈现的。

有了课程观念,它开始指导我的行为。于是,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思路、教育教学实践,以及作为家长和社会人,我的思考、研究、行为有了许多的改变。

三、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思考与研究中,我在发现并践行着“微课程”

1、 发现身边的“微课程”。我在这个校园已经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许多事情都一直是那样。而当我用微课程的观点来看时,我发现了许多一直都有的“微课程”。外语学科、语文学科从我开始上班到现在,一直都有晨读,其实这就是微课程。近两年,学校每周五早晨的“朝闻天下”,这也是一个微课程。这几年学校老师假期国内、国外游学是学校领导给老师开设的微课程,近一两年老师们国内、国外的短期培训都可视为微课程。

在各学科的课堂上,也都有一些微课程。外语和语文学科课堂上有几分钟的个人演讲,一学期下来全班学生轮流一遍,这是一个微课程;计算机课上有学生MV作品专项制作的微课程。不同学科都有一些。这些微课程都是用时不多,但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却产生了很大的正向影响。事实上,实施课程作用并不因其大小而不同,而是与课程目标和实施效果相关。在我们常规工作中,开发并实施“微课程”,让“微课程”起到更大的课程作用。

2、 研究中践行“微课程”思想。为提升教学质量,让教育教学行为高效,领导们一直在竭尽全力,老师们每天也都在为此努力,如何做到?最近我发现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学科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微课程”,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我们都知道,常态中学科教学是综合的,以往研究也都是将一个学科、一节课作为整体来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因为精力有限,除去每天赶着教学进度和常规工作,再额外多承担大型教研任务或上大型公开课都已很累,所以,真正能落到实处的研究不多,当然质量提高效果也就不可能很明显。

有了微课程视角后,我将平时教学中的问题提炼成几个微课程,比如“首课”、“试卷讲评课”等,甚至是一节课中分出更小部分如板书板画、板书设计、地理概念教学等,各个突破。就“首课”、“试卷讲评课”、“概念教学”几个部分我已经有了研究成果。

比如首课,因为一学期就只有一次,可以算是个微课程。一些同学就是因为学期这第一节课开始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和我们的课,故“首课”对于整个学期都很重要。针对“首课”这个微课程,上学期我开展研究并形成了研究成果。之后我再上“首课”时,力图将研究结果用上,发现效果真的不错。

再如试卷讲评课,因为学段不同学习性质有差异,高三下学期这种课型多一些。我将试卷讲评课作为一类微课程研究,同备课组老师上研究课,同事间研讨形成研究成果,之后与同事交流共享,对于大家共同提升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很大。

四、作为课程实施主体,在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

作为实施课程的主体,我们都知道课程目标是那么难于100% 达成。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程度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经过研究,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课程实施者老师对课程及课程目标了解多少;二是课程实施者老师对学生了解多少;三是老师掌控课程实施过程的能力有多强。

1、 加强对课程及课程目标的了解。教师对于要实施的课程及课程目标的了解程度,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教师对所实施课程了如指掌,在实施课程时得心应手,我们称这位老师很学术。故教师的身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在平时的教学中钻研学习,让我们自己的学养丰富起来,逐渐地在自己的学科和领域中成为一条长河,源源不断任由学生索取。教师学养深,学生信服,全力投入学习过程。这才是一种良性课程实施状态。

2、 加强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教师对于课程受众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老师要正确把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才可能在课程目标、课程及学生之间找到最佳关系,才能开发出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微课程。当然做到准确把脉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我们也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当成学生需要,于是课程实施远离学生实际,课程实施效果自然不会好,回过来还报怨学生不配合。

3、 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如果我们老师做到学术且了解学生,就容易在课程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找到一条路,就能掌控课程实施过程。所以,hold课堂就是能否掌控课程实施的外在的显象。好的课程应是好的老师创造出好的课堂吸引住(hold)学生注意力,自然达成课程目标。学生乐于听你说、乐于看着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变得主动和积极,从而保证了在课程实施中老师、课堂、学生和谐状态,才能达成课程目标。

不同的老师凭借不同的能力hold 课堂。比如,有的老师靠学术,有的老师很Q、很可爱,或者沟通能力强、人格品行好,或是气场强,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抓住课程受众的作用。有的老师做不到了解课程和学生针对课程的最近发展区,只好靠与课程无关的事占据课堂时间,好像也吸引住了学生。可是毕业几年后学生长大了,回过头来,明白了当时这个老师是在糊弄学生了。所以,只吸引了学生而没有达到课程目标,这也不行。

五、作为家长、社会人,选择和实施“课程系列”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有课程意识,但更多是在特定时期从横向角度针对群体学生考虑,可我们同时也是家长。作为家长,我们同样很关注和在意我们自己孩子的未来,所以同样需要我们有课程意识和观念。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家长有了课程系列的思想,会体现在给孩子的教育和不同时段给孩子的课程安排上。作为家长,有没有课程意识,有没有课程系列的意识,对于孩子未来影响很大。

1、 作为家长,为孩子科学选择课程。正如上面谈到,一个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经历和接受的所有课程的总和称为“课程系列”。课程系列的意义在于现在的课程组合将对未来的状态产生影响。作为家长,在为自己孩子选择每一课程时,一定要经过科学的调研。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有对与错、适合与不适合的差异,并不是只要接受了什么课程就一定是好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今的家长这种选择责任尤其重大。因为除了学校课程外,现在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课外、校外课程。现在的孩子从不上课外班的已经不多见。在选择课外班时,其实就是在给孩子选择课程。你现在的选择是要对孩子未来起作用的。有的家长选择标准是:别人都这么上了,咱也上,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家长要知道,不是选择接受了这个课程,花了时间就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反向效果和负效应。

就举一个反例,现在有许多孩子是在课外班上学习校内课程。本该课内完成的任务,又要在课外再学一遍甚至几遍。这样的课外课程选择是得不偿失的。还有本该大学完成的课程在中学学了,占用本该在中学完成的课程的时间,于是在能力结构中形成了不该出现而又难以改变的能力短板,诸如此类。所以,作为家长要有课程意识,给孩子选择课程时要科学、理性,要尊重规律地选择。欣慰的是我为我孩子选择的课外班中没有一个是重复课程,没有一个是课内、校内可以提供的课程。目前也发现一个遗憾,就是在女儿本该开发运动机能的时候因为不懂没有意识到,我虽然也为她选择了体育锻炼课程,但不是最恰当的时段,最恰当的是5岁左右。

2、 作为家长或社会人,一直在实施课程。作为家长,不论愿意或不愿意,意识或未意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为孩子的课程了。听过“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吗?那是我们在给自己的孩子亲身实施课程的结果。一边要求孩子做好,而同时我们还没做好,这样的要求其实是没有力量的,所以我们要修身,要自律。

何止于家庭,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可能成为别人无意安排的课程。卞之琳在《断章》里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孟母三迁”为的是使孩子避开不良的环境课程,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成长环境。我们给他人的环境课程是受人欢迎的,还是让别人极力避开的?我周围有许多人成了我的课程。比如,我们校的一位老教师做人豁达,我一直以他为榜样,当然他本人并不知道他是我的课程;比如,我研究生时的导师老年的生活方式非常健康,是一位受子孙爱戴和喜欢的老人,他就是我老年时要效仿的人。

老年大学课程篇2

根据课程研究专家的论断,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有三个: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关于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设置要关注老年人的兴趣和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需求、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关于社会生活的需求,根据美国课程学家泰勒的分类是: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关于学科发展的需求,由于学校课程所传递的最主要是学科知识,而学科专家都精通各自领域学科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等知识体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也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由于学习者、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于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作为一种学校教育形式,与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形式一样,老年大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设置。尽管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还没有统一要求,但是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同样必须兼顾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的因素。

把老年教育放在生命教育的视阈下观照,老年大学的课程应该为老年人进一步发现自我提供内容和工具。首先,老年学员应该被视为基本健康的人,具有发展潜力;其次应该认识到老年人的发展是具有整合性的,包含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身体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发展。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应该在承认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和尊重老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弘扬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为教育目标,加强老年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关怀老年人的困难和痛苦,容忍老年人的弱点和缺点,维护老年人的权利,发展老年人的自主和独立意识,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塑造老年人的理想人格。

生命教育指向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

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学科分类标准,一般根据所开设专业的内容归纳为六大类,即文史政经类、书画摄影类、医学保健类、家政技艺类、文艺类、体育类。随着课程开设门类的不断增多,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逐步向专业领域扩展、细化和深入,然就其功能看主要为老年人颐养娱乐提供帮助,偏重于老年人闲暇时间的消磨,缺少对老年人的幸福人生进行指导和为老年人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人到老年,其生活变化主要来自生理的逐渐衰老和能力的衰减,重新回归家庭的不适和社区、社会环境的变迁。因此,生命教育视阈下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体力和健康衰退、退休后社会角色变化、收入减少、与社会脱节等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自我否定、自我矮化的心理,加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旨在塑造老年人塑造平和理性的心理状态,有效免除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焦虑、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指向的课程设置,应注重老年人的生命知识的传递、生命关系的协调、生命情感与态度的养成、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帮助老年人掌控自我的生活、应对重新回归家庭的不适、提升社会参与度。

1、传递生命知识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

生命知识主要包括生命本身、生命安全以及生命成长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生命的起源、本质、特点的相关内容,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维护、生命关怀意识的培养、生命保护常识与技能的习得。生命知识类课程要加强老化认知教育和生命超越教育,协助老年人了解自我、认同自我,协助其正确认识生理衰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理性认知。生命知识课程以健康管理和休闲生活为核心,涵盖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心理调适、疾病护理、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能力培养等较为全面的知识输送和技能指导,旨在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掌控能力,使老年人能自主地选择和科学安排个人生活,获得稳定、安全、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

2、协调生命关系提升老年人人际适应能力

生命关系主要涉及与人的交往和回归家庭的适应能力,透过对生命关系的理解与体认的学习,以求达到与自我、环境的和谐相处。老年人面临生活重心的重新回归婚姻生活、代际生活。生命关系协调旨在帮助老年人及时和科学应对婚姻家庭生活的变化,有效免除生理和心理焦虑,持续改善生活质量。

婚姻家庭协调相关课程应以生活实用知识为主,具体包括居住方式选择、家务劳动协商、闲暇生活规划等关系协调的内容和食品营养搭配、烹饪技巧等教务劳动技能。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背景下,还应开展家庭变故处理教育,指导老人应对丧偶、再婚、家庭财产分割、遗产纠纷等家庭变故中可能遭遇的问题,协助他们获得充足的养老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尊重与关爱。代际互动类课程应引导和协助老年人增进家庭成员互动,增进他们与父母、子女、孙辈等的相互了解与接纳,避免和消减彼此的隔阂。具体包括亲子交流沟通的技巧、扶助照料老龄老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协助子女教育孙子女、婆媳关系等准亲子关系协调指导。

3、参与社会课程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

社会参与能力不仅是老年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能力,也是其与社会融合的能力,其中社会发展应对、社区生活融入、社会公益服务等是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社会发展应对课程通过以开放和改变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老年人认识和接纳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形成积极应对的意识和态度。同时,开展信息获取与更新教育、涉老公共服务资源认知教育以及社会发展应对指导、策略、技巧教育,协助老年人了解社会资源的获取途径和特殊困境下如何获得社会救济。社区生活参与课程以社区认同为核心,主要包括社区知识与理念、社区行为与技能、社区情感与价值。同时,倡导老年人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支持老年人自己组织创建涉老协会,形成彼此互动、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此外,还要倡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与管理,开展社区生活自助与互助活动,激发其潜能,推动其成为社区建设责任的分担者和成果的共享者。同时,开展迁移适应教育,将课堂教育与参与社区生活相结合,协助老年人有效应对迁入新社区产生的隔离与陌生,增进与环境融合。

老年大学课程篇3

【关键词】碎片化儿科学微视频问卷调查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碎片化学习时代儿科学课程微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2016

254)和三峡大学2016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碎片化学习时代儿科学课程微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J2016054)资助。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13-02

1、调研对象与方法

为比较全面的了解碎片化学习时代儿科学教学现状,通过探寻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可行的教学改革策略提供依据。笔者在所在学校针对碎片化学习时代儿科学教学现状与课程微视频教学需求進行的问卷调查,我们从学习内容、方式等角度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100名医疗系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规律和对微视频课程的需求特征。笔者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待学生填写完毕回收后共获得9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6%。如图1所示,在本研究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中,男生39人,比重为40、6%,女生57人,比重为59、4%;一年级39人,比重为40、6%,二年级为28人,比重为29、2%,三年级为17人,比重为17、7%,四年级为12人,比重为12、5%。总体上来看,女生数量要多于男生,低年级同学数量要多于高年级同学。

2、调查结果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本校学生对当前儿科学课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不算太坏,对课程教学很满意的学生占到了26、3%,不满意的占到了18、3%,有55、4%的同学表示自己对课程教学一般满意,可见本校对儿科学课程教学表示满意的学生要比表示不满意的学生稍微多一些,但大部分对该课程教学没有太多的感觉,这说明本校的儿科学课程并不是很让学生满意,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学生在儿科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有接近四成的同学表示自己通常都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做好笔记,并跟随授课进度进行自己的学习;有17、8%的同学表示自己在课堂上会按着节奏独自进行学习和相关操作,有14、3%的同学表示自己在儿科学课堂上会选择看其他课程的图书或完成其任务,而不会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有10、7%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课程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因而偶尔会在课堂上睡觉,有6、1%的同学会在课堂上跟其他同学聊天,还有11、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做其他事。可以看出,在课堂上能够认真跟随课堂讲授的进度进行课程学习的同学比重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而其他多达六成的同学都选择做跟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在这部分同学中还有许多爱学习的同学,但他们不太喜欢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会选择自学。

图2显示了当前儿科学课堂教学中所用到的几种教学方式,选择学生数量最多的方式是讲解+演示+练习方式,比例为78、6%,选择学生数量其次多的是小组学习方式,比例为11、2%。讲解+演示+练习方式是传统课程教学主要的方式,先由老师讲解儿科学的基本知识,再由老师演示课堂中相关操作的技巧,然后才是学生自己独立的操作与练习,老师的讲解和演示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的比重,而其学生练习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和实践自己想法的机会。

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他们自己通过观看课程学习视频或者借助于相关资料的帮助学习儿科学知识,其比例达到了47、2%,接近一半同学都选择此项,但也有28、5%的同学比较喜欢老师讲解知识,而学生负责听老师讲解的方式,其他有少数同学比较喜欢跟老师和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或者协作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选择师生共同讨论学习的同学数量比例为12、9%,而选择跟同学进行学习协作的同学数量比例为8、6%,除此之外的2、8%同学比较喜欢其他学习方式,这说明本研究拟设计的儿科学课程微视频对被调查学生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图3显示了学生对当前儿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态度调研结果,超过三成的同学表示当前课程教学模式不太灵活、呆板乏味,有四分之一同学认为当前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和内容都偏少,他们很难找到除课程指定教材和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用教学资源,还有部分同学表示儿科学课堂教学时间不太够,其比例为12、8%,课程理论内容比较多,且还有许多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实践内容,这都直接导致儿科学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比较紧。

儿科学课堂任务反馈情况,有39、7%的同学表示老师会在课后检查他所布置作业的提交情况,有33、5%的同学表示老师根本不会布置任何作业,有14、3%的学生表示老师会在课堂上当堂对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另有12、5%的同学表示老师会与同学们共同在课堂上点评学生提交任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儿科学课程教学中所采取课程任务反馈方式仍然是老师课后检查的方式,而在课堂上老师对作业进行点评或者师生共同点评的方式仍然不是很多,甚至还有学生表示老师根本就不要求学生提交任何课堂任务。

学生对于儿科学课程视频教学的兴趣,有46、4%的同学表示对视频教学比较感兴趣,有35、8%的同学表示对课堂视频教学非常感兴趣,还有15、6%的同学对此的兴趣一般,有2、2%的同学认为有没有视频教学都没有太多所谓。显然,绝大多数同学对儿科学课堂开展视频教学比较感兴趣,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还特别感兴趣,这为本研究进行开展儿科学课程视频设计及教学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们最认同的课程视频资源特点是其趣味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保持着比较高的兴趣度,进而喜欢上该课程的学习,其次是它对知识点进行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它在节省学习时间方面的作用,视频教学方式与儿科学以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有比较大的不同,学生借助于课程视频的学习,既能够以比较自主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使他们积极投入和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

老年大学课程篇4

关键词:老年大学教育;新型老年大学;办学宗旨;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170-02

老年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创办,由于国情国力的差异,各国的老年大学各有千秋。早在1975年,美国首创了名为“老年寄宿学习计划”的老年教育计划;法国把老年大学称之为第三年龄大学,学员年龄在55岁到90岁之间;号称“老年王国”的瑞典,所有的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在我国,老年大学的诞生还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9月,山东省老年大学成立,这是我国创建的第一所老年大学。1985年5月,武汉市65岁的离休老人杜子才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友创办了武汉市老年大学,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一个大城市老年学校教育网络。我国老年大学迄今已走过30多个春秋,在办学理念上历经开创起步、探索推进、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但在数量上还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如2012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名为《彻夜排队报名 老年大学一席难求》的文章:“夜半时分,老年人排起长龙,只为一个入学席位;新学期报名,头一天开门即报满,没报上名的老人们遗憾不已……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山东青岛市老年大学。”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我国各地的老年大学普遍存在。原因是新学员越来越多,老学员却不愿意毕业,而每个学校容量有限,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招生。

以上,笔者对老年大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接下来,针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方面试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新型老年大学文化建设

老年大学文化与普通高校大学文化一样,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底蕴的集中体现。美国教育家伯尔凯说:“一所办得成功的学校,应该以它的文化而著称。”笔者认为,老年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性;以德为先的方向性;以乐为上的人文性;以德为径的创新性;以和为贵的包容性。新型老年大学文化应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构建:一是新型老年大学的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战略、办学理念、传统风气、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创新能力等;二是新型老年大学的制度文化,包括教育模式、科研体制、组织架构、运行规则等;三是新型老年大学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建筑风格、基础设施、物质条件等。

二、新型老年大学办学宗旨

在老年教育中,应该了解多元文化教育观,学习各国教学组织和教育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创造适合本院老年教育的特色,形成不同风格的模式。这是全球化老年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的深入开展和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本质的认识、需求等变化,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演变为目前普遍认同的“提高老年人整体素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笔者针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新型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现学员的自立与互助

在新型老年大学里,不需要明显区分教师和学员,教师和学员之间应该是伙伴关系。比如,在英国,第三年龄大学以组织国内外旅行的方式,让学员们的自立与互助能力得以锻炼。所有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都按学员们的意愿而定,从而做到了让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在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的教学及各种活动都由学校工作人员与学员共同确定。也就是说,所有的成员既是学员,也是教师。凡是有一定知识、经验、技能的老年人在这里都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二)培养“智慧学员”

所谓的“智慧学员”就是“智慧老人”,该院应该努力培养“智慧老人”,因为老年人要想融入社会,必须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智慧。比如:在仅有502、9万人口的芬兰,老年教育却相当发达,做智慧老人是坚持终身学习的目标。芬兰赫勃尔停大学认为,任何人要成为比较全面、具有独立智慧的人,就必须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

(三)实现“无代沟”交流

为了能让学员们得到更好的交流,笔者希望在大学生中招一些志愿者,并要求大学生和学员在学校里一起学习、朝夕相处,为学员提供与大学生相互交流和优势互补的机会,使老年人能与大学生经常沟通、交流感情,形成一种互相关心的仁爱氛围。

(四)开发学员的潜能,实现学员的自身价值

首先,教育使命的层次性。让学员在学习中继续文化传承的过程,远离孤独、寂寞是一般层次的使命;让老年人在文化创新中发展,发挥老年人的潜能,继续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则是较高层次的使命。实践证明,各国仍在为这一较高层次目标而努力。其次,以创造新的自我为宗旨。加拿大老年教育中心创办者认为,“人到晚年仍然坚持学习,就意味着创造,即创造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自我。”从事老年教育,就是要使学员扩大知识面,接受新事物,展现老年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创造充满活力的新生活,从而与时代保持一致。最后,以继续发挥作用为宗旨。芬兰国家社会福利委员会为改善和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拟定了各种老年教育项目。1996年,于韦斯屈莱市开始为一些中老年失业人员实施一项名为“老年人重返劳动市场”的再就业计划。实施这项计划的目的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开展学术研究、跨国交流等,继续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将老年教育的目标层次提高到展示老年人社会价值。

三、新型老年大学应该在教学上创新

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包括课程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标准的制定、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教学的创新发展即意味着课程的创新发展,即实现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的教学内容、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标准、专业有效的实施过程、规范严格的过程管理、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老年教育的教学有其自身特点,与普通的学校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点源自于它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它的受众群是老年人,它的教学目的是帮助老年人更新知识、丰富晚年、适应退休生活、提高社会参与率、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因此,笔者认为基于老年大学的现状,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深入开展教学创新,而“课程创新”是新型老年大学教学创新的核心。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课程创新”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论。

(一)构建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各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中,基本上以三大板块为主,即书画类、保健类和音乐类。这三类课程占总课程比重的80%以上。笔者认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新型老年大学的课程应该借鉴国外的课程体系。首先,把课程分为三类,即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为人际关系学、健康学和体育(以太极拳为主);专业课程为法律、经济、历史、语言学、文化等领域;选修课程为计算机、摄影、素描、围棋、象棋、唱歌、跳舞、养花、钓鱼等。其次,把专业课程为一类的学员分成小组。最后,以小组共同学习的模式来完成学业,取得成果。

(二)强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关系到课程内容和教材的详略取舍,又是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从而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每创新一门学科,首先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设定课程标准,即根据办学宗旨、教学目的和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学习特点仔细斟酌设计,并注意与任课教师反复磋商,编制成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课程标准一经确定,任课教师都必须执行。教学进度计划还要印发给全体学员,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精选课程内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所以,精选课程内容是课程创新的重点。老年大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老年学员使用,要想既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要符合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就应按照课程大纲自行编选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使所编选的教材讲义通俗适用、简明生动,并要及时更新内容,把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及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紧扣课堂教学。

(四)强化软硬件建设

实施新课程应强化各种软硬件的配置。软件是指管理者、教师和管理制度。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硬件是指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为老年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学习效率。要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全面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

(五)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巨大影响,对教学创新具有导向作用。一方面,要尝试建立学分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成果展示。每学期结束前各系各班各小组举行成果展示,以此检验教学质量。还可以鼓励学有所成的学员重新回归社会、服务社会。

结语

通过以上对新型老年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新型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和新型老年大学应该在教学上创新的一些建议。笔者认为,从中国老年大学的实际出发,结合老年大学教学特点、课程研究和实施的状况,积极借鉴、辩证吸取中外课程研究理论的一系列优秀成果,进行课程创新,是老年大学实现教育现代化之必须。

参考文献:

[1] 汪霞、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 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 [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老年大学课程篇5

1、1 设计类报考学生多,招生量大,设计类的专业教师相对较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祖国的需要,艺术设计成为热门学科,老牌的本科高校重点培养研究生了,新建本科高校挑起了本科生培养的担子,门槛相对低一点,招生数量相对多了。由于这些本科高校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化过快、过于直接,各方面的配套跟不上,尤其突出的就是师资力量与后勤部,而师资没缓和是情理之中。一个高校好不好,不是看你的房子建得大不大、新不新的,许多家长一谈到某高校就以女孩子找婆家的标准来衡量,这又不是嫁人,高校的好坏,首先,要看它的师资,这些师资当中有没有人具有独立学术思想的老师;有没有独特学术见解的教授;有没有全国或全世界知名的学者。其次,是看学校图书馆,图书馆的藏书是不是涵盖古今中外每个行业;是不是涵盖每个学术门类与每一个不同时期;是不是每一类的书目都有一定的数量。再次,是看高校长或校领导在学校是学术服众,还是以才干服众。新建本科高校对于这三点都是较难办到的,为迎合家长的口味了,唯有建造新房子与大兴绿化了。

设计系应该是新建本科高校的最大贡献者,据统计:其中省外招生时,省外考生的报名费就相当于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一年的学费,理所当然,设计类专业的建设是新建本科高校的重点了,教师的引进又是设计类专业建设的另一个重点,西部新建本科高校尤为突出。例如,某高校在2008年~2013年,每年引进人才在一百人左右,在以后几年应该还会继续引进,而引进的教师一般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导致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设计类的教师更为突出。同时,由于艺术设计类硕士研究生相对容易就业,是导致西部新建本科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师相对少的原因。

1、2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固定基本不变的几个教师承担

新建本科高校均为刚升本高校,专科的余热及领导权威还在,加上美术界的论资排辈和高校潜规则,所以就将毕业设计课程做为单位福利指派给固定的几位同志,并且几年不变,形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固定,基本不变的由几个教师承担。然而,由于学生多,指派的专业教师少,导致一个教师一般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比较多,如果指导教师的人缘好,毕业设计课程容易及格的话,那指导的学生就更多了,因为学生过多,思想压力大,到头来福利变苦差事,怨声载道,积极性也难以调动。

1、3 每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

由于扩招与师资配置的原因,使新建本科高校中设计类专业师生比一般失衡,据了解,在新建本科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班级一般是在四十人以上;绘画类专业班级一般在二十人左右。每年到了开设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指导课时,新本科高校的美术系会考虑到绘画教师多,设计教师少,尽量满足课时的平衡,会多安排绘画教师指导毕业创作,而没有想到绘画班学生少,设计班人多的具体情况,导致出现绘画教师指导几个学生的毕业创作,而设计教师指导40至70个同学的毕业设计的情况。

2 新建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分析

2、1 存在问题放羊式教育过于明显

指导的学生过多,思想压力大,到头来福利变苦差事,怨声载道,导致放羊式教育过于明显。由于老师的少管与不管,出现开头电话联系和最后交作品的指导模式,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新建本科高校周围,甚至出现代做毕业设计作品的公司,或者直接到淘宝上购买。这样,导致毕业设计课堂如同虚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是做一些与所学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工作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的领导还是得过且过,甚至有的领导还沾沾自喜,在每一届学生毕业后,还在报告里总结材料中写美术系毕业生就业百分之百的谎话。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大学毕业生就不到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2、2 设计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课程一定程度上脱节

在艺术设计的课程中专业课程设计看着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的,而事实上,有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师没有指导过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很少教专业课程和设计基础课程,甚至有毕业指导老师不是该专业的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专业基础设计课的学习情况,或者说教师自己都不是很熟悉设计专业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了;另一方面,表现在是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直接应用到社会、服务社会的学科,毕业设计课程与社会实际设计存在一段差距,甚至有些同学从来没有过社会实际的设计经验,毕业设计与学士学位论文没联系,或者是联系不大,基础课里的理论在毕业设计课程中运用的体现不够明显。

2、3 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教学没有竞争性

在新建本科高校的毕业设计课程中,一方面,学生没有选择的可能,反正是系上分派指导老师,要么是有选择权力,但能选的那几个教师都未曾谋过面,选和不选没什么区别;另一方面,在专业选择上,同专业的一个教师指导几个小专业方向,更有教师直接让每个学生将这个大专业的几个小方向都做一张毕业设计,还有跨专业指导的,甚至自己不是学这个专业,又从来没教过这个专业的教师当指导老师,人才!如此百花齐放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的成绩理当只能让指导教师自己做主了。教师认为反正我是固定的指导老师,也没有多少比较性,教师教学就没有竞争性;同时,学生认为反正是为了毕业,认真听也没什么可听之处,还不如去社会实践,学生学习也没有积极性。

3 提高新建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3、1 新建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课程模块改革

将以前单一的固定教师指导转化为分两个模块结合教学:模块一,为集中授课、集中评讲,也是说在毕业设计课程前一段分的小专业或小方向由固定的教师或骨干教师集中授课,毕业设计课的中期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评讲,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在模块二中分散指导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实现老帮青;模块二,分散指导,集中全系设计教师的力量,全部设计教师都参与毕业设计课程的指导教学工作,在这里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首先,是学生选指导老师,同学们一定是选自己认为优秀的老师;然后,是指导老师选指导的学生(可以根据各系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指导学生数量最高值,如每位老师最多指导20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肯定有一些学生会要进行第二次选择,甚至会有一些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没有老师想指导他的毕业设计,这时可以由系上或辅导员出面来协调指导老师,并监督这样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同样平时上课不太认真的教师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就是没有一个学生会选其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尽管有些还是学校发了证的教学名师,都会成为学生不认可的教学名师。

3、2 新建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择

到毕业设计课程时,我们的学生一般为专科大三或本科大四的学生了,对我们的教师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自己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了,他们能够自己做主,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与自己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了。同时,我们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一定了解,能够对选择自已来指导他的毕业设计的学生可以做出判断,从学生的素质与艺术修养方面确定该学生是否适合你的教法做出是否接收的决定。而没有被接收的同学可以公布进行第二次毕业设计课双向选择,这样可以让低年级的同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且低年级的同学在上专业课时也会改变态度,会很认真很主动。如果还是没有老师接收的学生一般是学习主动性差的学习,可以进行第三次毕业设计课双向选择,或者由系上出面协调,但学生应该签订毕业设计学习保证书,委派到某些老师指导,并由系上督促学习。

3、3 增加一些以“毕业设计”为中心的讲座和交流活动

因为分散指导模块是全体设计教师都参与了,我们教师将自己的小专业做一个有趣的讲座,以“毕业设计”课程为中心,毕业班的同学与低年级的同学都可以听,这样的讲座应该分专业方向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安排,每学年两个学期都要有,全系教师都参与,每个老师两到三年讲一次,活跃的老师可以每年讲一次。然而,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是同一个大专业教师一起与同专业的大四同学进行交流活动(也可以是讲座交流)。同行之间可以能相互学习、相互增强了解,大四的同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知识,更进一步了解毕业创作设计的指导老师,为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是毕业设计后的大四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课的学习体会交流会,但一定要有专业教师参与,或者说把关。这样,毕业班的同学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向高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提前了解、学习毕业设计课程,会提高低年级同学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4 新建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4、1 从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引发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及学生管理

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后会引起全系教师和全系学生的重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都必须从基础课、专业课重视,不然就是再优秀的教师,再老资格的教师,学生不了解你,不认你,只会成为空号与虚名,这样可以让全系老师从基础课、专业课到毕业设计课程进行融会贯通,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态度也得到鼓励和认可,从而改变了以前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及毕业设计课教学互不相干的状况。这样,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距离更近了,可以起到以点带动线,以线带动面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会较仿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甚至系上可以要求学生大三开始选择毕业设计分散指导的指导教师,选择同一老师的学生相对关系比较好,小班教学。这样,大四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同时对大三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4、2 学生的管理由以前的以辅导员为中心转化为以专业学习和专业教师为中心

美术系或艺术系可以用条例的形式规定,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学评优、评先入党、评助学金等必须有一至二项比赛获奖或参展的证书,一方面,学校学院系上,每学期定期举办一些设计的比赛和展览;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网上和各级机构组织的比赛和展览,在公告栏随时更新学生的获奖消息和参赛信息,专业教师及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设计比赛。

老年大学课程篇6

中小学教研其中一项任务是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不仅能够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熟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还能促进学校“集体课题”的研究。由于“个人课题”侧重于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而对课题主持人的身份、年龄、职称等要求不高,因此它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个人课题”是一种实践层面的研究,即研究如何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它的研究扎根于教师工作的土壤,研究的背景是自己的教学,现场是课堂,主体是学生,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课题的选题途径应从“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或问题入手,这些困惑或问题是教师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浓厚兴趣的、长期关注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通过开展研究,教师能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智慧。例如,《小学六年级数学“自主参与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类似这样的选题切口小,便于操作。又如,《儿歌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这些选题来源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真实可行、视角新颖。当选题角度众多时,老师们可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挖掘课题,如《概念转变模型应用于小学高年级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课题,如《对刚入园2-3岁托班幼儿依恋亲人现象的个案研究》;从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而形成课题,如《大班幼儿的亲子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去发掘课题,如《小学中年级学生易写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从对教育教学特色的探索中提炼课题,如《小学低年级漫画作文素材选取的研究》。教师在选题时要根据任教学科、年龄、专业水平特点,选择能促进教育教学与自身专业发展的课题,坚持“有益”与“可行”的原则。

2010年9月底,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桂林市科研示范校分管校长赴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及南京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个人课题观摩考察。笔者从南京回来后,经过仔细思考,结合本校实际,把对教师的引领工作放在了开展个人课题上,鼓励全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做课题。2010年,全校有46位老师做了校级个人课题研究。目前,老师们正在进行第3轮校级个人课题研究。在2011年桂林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我校有17位老师的个人课题通过立项,并于2012年10月底通过答辩且顺利结题,其中有4个课题获优秀等级,优秀率约占25%,达到了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优秀率标准。

个人课题需要教师独立构思与设计,从选题、开题、开展研究到结题,每一个环节都要亲历亲为。为帮助老师们顺利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学校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老师们提供课题研究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家培训,全程跟进指导。在全校开展个人课题时,很多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流程比较模糊,而学校能给予的技术指导又有限。因此,学校聘请了原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曾晓新副所长给老师们讲解个人课题的定义、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个人课题实施方案等。因为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对课题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非常注重指导的实效性,对老师们的个人课题的实施方案反复修改,不仅指出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并进一步跟进落实,同时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方式解决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专家的指导与全程跟进,为实施个人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点带面,突出过程管理。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中心组,给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学校呈现出以教师、教研组、学校相贯通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校本科研机制。此外,学校还出台了“希望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在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与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每年还给予不同级别立项的个人课题研究经费。个人课题的实施需要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才有可能得以持续发展,为此,学校领导在跟踪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每个教师的课题研究内容、研究过程,还要求老师们的研究课、教学随笔、教学论文都尽可能地体现个人课题的主题,这对老师们实施个人课题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与鞭策作用。尤其是学校网站的开通,为老师们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使老师们达到同伴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供教学科研平台,丰富培训形式。个人课题实施以来,学校加大了对老师的培训力度,不但借助高校资源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让老师们深入大学课堂学习相关的课题研究理论,而且利用校内开展的“二级培训”制度,要求外出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必须面向全体老师开设讲座,分享经验。2011年11月,学校派出4位老师参加在徐州市举办的全国个人课题学习,2012年学校与广州市骏景小学签定“手拉手”协议,建立“手拉手”互助学校,方便教师学习外省的先进教育理论。为加强老师们的理论功底与修养,学校还成立了“一溪活水读书会”,鼓励老师们多读书、读好书,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举办“我就是一道风景的教师讲坛活动”。

由于个人课题的实施周期为一年,因此每年暑假,老师们就利用假期认真思考、归纳总结、撰写个人课题结题报告,并邀请相应的专家进行指导、修改和完善。

通过近三年的“个人课题”研究,教师们养成了用反思的意识和科研的习惯对待教育教学,自觉地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并用课题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了科研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莫玉香老师研究的《四年级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在成果中提炼出三大措施:一是利用阅读课给学生讲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二是结合教材“百花园”中提供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进行训练;三是利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口语交际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与人交流的自信。在莫老师的报告中还呈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教学案例和体会。雷红玲老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体会中这样写到:“我做个人课题的过程,经历了“逼—富—福”的过程。个人课题研究逼着我不断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品尝了被“逼”的痛苦,“逼”后的丰富,而这丰富带给我成就感、幸福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走得更稳,更远。”

老年大学课程篇7

【关键词】绿色课堂;自身能力;数学理念

在新课改下,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应该以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重视同学们的个体提升,而这些都是非常符合绿色课堂教学的。所谓绿色课堂其实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按照同学们的个性任由他们发展,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制定出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督促他们成长,这种课堂跟传统的教学课堂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在教学理念下进行学习活动,但是这种活动都是受到理念的限制,必须在固定的框架内进行。在活动中,只是一味的追求同学们的熟练程度而并非自身学习的能力。而绿色课堂所要表达的就是在新的理念下改变传统的教学,在课堂中可以更好的去实施这样的新理念,从而给同学们更大的帮助,让他们个性成长[1]。

一、绿色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

1、课下准备阶段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在课下一定要做足准备,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可以把同学们分为不同小组,然后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进行角色定位。再进行小组分配后,可以根据他们学习中的情况及时调整,而这样做的前提就需要老师了解每个同学的个体情况,掌握他们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把关注点放在成绩上。在新课程实施之前,要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精心策划,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小组的情况进行安排,把这些任务深入到新课程理念中,让同学们可以尽快地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绿色课堂教学。

2、绿色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特点,用新理念来组织好整个课堂。新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主要是要求老师按照小组分配这样的方式来布置和完成教学任务,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反思和分享他人成果,在这种方式下,老师就需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顺应同学们的发展情况[2]。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分配好小组,然后让他们去认识不同多边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且根据前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面积计算【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在整个计算中不断巩固前期知识,根据他们所计算的结果进行小组汇报,最后老师才来讲解指导,并总结出:不管在遇到什么不同类型的图案,只需要把他们划分为平常自己会计算的图形,然后进行这些图形面积相加即可。

3、绿色课堂汇报阶段

其实课堂汇报这个阶段并不是在于同学们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检验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让他们可以展现自我,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励整个团队,汇报的时候,老师可以任由他们自我发挥。例如:在学习《测量长度》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课题的设立,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如:一把尺子是()cm?,一张桌子是()m?【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测量,根据他们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汇报。让小组自我阐述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是怎样进行的,在分工上又是怎样安排的。

二、不同年级绿色课堂教学的推进

1、低年级绿色课堂教学

在低年级绿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同学们进行“走心式”的聊天,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还沉浸在小学之前,对于新课程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弱,老师就需要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把绿色课堂教学方式渐渐浸入其中[3]。在低年级教学中,对于认知方面的课程非常的多,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偏向生活,老师应该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于新课程的要求一定要贴切实际,让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这样的问题是存在的,从而对数学产生百般的兴趣。例如: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老师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如:王同学的妈妈今天买了5斤土豆2斤白菜,请问王同学的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斤的菜?让同学们回想与自己母亲买菜的情形,并计算出答案【西师版一年级上册】。让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生活化计算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把生活和实际联合在一起的最佳方法。

2、中年级绿色课堂教学

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进入中年级学习,对于数学学习的规律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并且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4]。老师就需要对绿色课堂进一步的深化,掌握每个同学的特点,把教材和学生直接联系在一起。中年级学习是给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这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升,这时需要老师在反复教学中不断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研究,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构建绿色课堂。

3、高年级绿色课堂教学

在高年级的学习中,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我学习提升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他们的改变越大,老师所作出的调整就会越多。对于前期的探究、求证和后期的应用都会反复的练习,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就会在学习中遇到很多的困难。没有对前几年学到的知识进行积累,特别是在面临即将毕业考前,由于受到内部的压力,在总复习的时候,都会觉得举步维艰,这对构建绿色课堂有着一定的阻碍。老师在绿色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把一些公式和理论联合实践,从另一个方面去缓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压力,减少绿色课堂教学的影响[5]。

结论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在绿色课堂教学理念下,一定要展开一个特别的教学模式,这种解放天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把学习和生活更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老师也可以更深入的进行课程研究,让同学们真正的感受到绿色课堂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绿色课堂重蹈传统教学的覆辙。

参考文献

[1]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32:232+234、

[2]张丽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探究[A]、联合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2007:8、

[3]赵国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8+140、

老年大学课程篇8

老年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创办,由于国情国力的差异,各国的老年大学也各有千秋。

美国波士顿有一个面向全国老年人的老年教育中心,它和普通高校一样,每年分两个学期,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开设有修养与思考、家庭生活、电脑、文学、美术、摄影等二十三类课程。美国各地还设有老年人寄宿学校,专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入校。另外,美国的普通大学也对老年人开放,老年人可以免费入学。

法国把老年大学称为第三年龄大学。第一所这样的学校创建于1973年,而后迅速发展了很多所,其中大多数由国家办,学校费用列入政府预算。学员年龄在55到90岁之间,平均为65岁,课程包括:体能锻炼,以延缓生理老化;卫生保健,以预防老年病;电脑、历史、政治、法律、时事,以提高对国家与时代的认识和责任感。有的学校还设有社会学、老年学课程,增强理论研究。

日本的老年教育直接由文部省(相当于教育部)领导,教学方式有“老年班”和老年大学。老年班又叫“老龄教学级”,学员年龄为70岁以上。老年大学则多数为民办,课程包括时事、保健、老龄问题、电脑、文学、宗教、绘画、园艺等。

瑞典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融为一体,全国所有的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在大学生中55岁以上的占20%左右,65岁以上的占10%以上。瑞典的广播和电视都设有老年教育节目,图书馆为老年人送书上门,多方面为老年读者服务。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六查六看个人剖析材料(精选3篇)
  • 下一篇:铁道工程技术(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