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生课堂学习(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5 栏目:写作范文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1

一、挖掘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是学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数学资源,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发生影响,成为学生的效仿对象。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让学生看到也感到老师在认真倾听。教师对待学生发言,首先要看到他的闪光点,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如,教师听完学生的发言后,不但能复述其内容,而且能对发言者进行及时评价,指出优点、不足和建议,给学生起一个引领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规范,表情、行为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认真倾听每一名学生的发言,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倾听态度。因此教师时刻要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意识,有意为学生营造倾听的氛围。

2、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认识到抓住关键内容倾听、有选择的倾听效果会更好,也免于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感到疲劳。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听优点。训练学生听优点的能力,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从听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有利于他们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说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的训练,更能促进学生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

二听缺点。训练学生听缺点也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从听者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自己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范的听说习惯;从说者的角度看,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这样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气氛的形成,发展“合作精神”。

三听异同。引导学生做到:把话听完,听懂意思,细心辨析,进行评述;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看谁说得最有道理,看谁听得最专心,看谁的思辨能力最强”等系列活动,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觉的灵敏度,而且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

3、用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倾听

(1)教师评价,引领学生学会倾听。

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倾听情况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给学生以引领。“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同学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2)生生互评,提升倾听层次。

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边思考,这是倾听的最高境界。我班学生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别人回答完毕,自己再回答时,先要肯定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再说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发言的学生经常会说:“同意他的答案,但我的方法和他有所不同,我想介绍给大家听。”“他的想法真好,简单方便,我的方法有点麻烦但容易听懂,所以我也想说一说。”有时听出前一名学生发言答案有明显错误时,另一名学生发言时会说:“他勇敢发言是好的,但我认为答案不对,应该是……”就是后进生发言,大家也会耐心地听完,下一个学生再来表达自己想法时会真诚地说:“我为他动脑思考而高兴,我的想法是……”这种种表现都说明学生在倾听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应该说是一个飞跃。

二、挖掘教材资源,激起学生的倾听意愿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不但会乐意倾听他人的想法,而且会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选取了各种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素材或话题,创设各种机会促使学生关注他人,倾听他人的想法,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模拟、语言描述、互相补充中,倾听他人发言,借鉴他人经验,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挖掘学生资源,形成良好的倾听品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倾听的质量决定着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云想买一个复读机,发现同样的复读机在甲、乙、丙三个商店(三个商店距离比较近)的标价都是120元,但促销方法不同。促销信息如下:甲店:降价10%出售;乙店:满100元送10元现金活动;丙店:打八五折。如果你是小云,你会去哪家商店买呢?学生思考后有了答案。生1讲解说:“只要‘比它们的现价’就可以了,哪家便宜去哪家。”接着非常清晰地阐述了怎样求各自现价的方法,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一致同意。刚要进行下一内容,我发现还有高高举起的小手,还没等我叫,生2就站起来说:“我听了生1‘比现价’的方法后,我就想到了比谁降的价多,谁降得多谁便宜,就去哪家买。”该生也把求降价的过程讲述得非常清楚,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其他学生由衷地赞叹道:“生2因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由一个词‘现价’就联想到了新的方法,真了不起!”就在大家羡慕之余,生3说:“听了同学们的讲解,我受到了启发,经过思考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想:比三个店降价的率。”话一出,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发言的人,坐得更直了,听得更认真了。生3接着说:“比分数大小更简单,谁大就说明谁降的价多,自然就应该去降价多的店买。”这样一解释大家都恍然大悟,掌声再次响起。教室一下子由安静变得热闹起来,因为倾听,大家互相启发,称赞,鼓舞了学习的热情和自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倾听层次。

新课标中提出这个新的名词――学会倾听。这一提法赋予教师一个新的使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这也是落实新课标“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发展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让孩子爱上倾听、小学教学参考,2006,(16)、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2

【关键词】 复习课 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 知识网络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何上好复习课,不同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作为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1、数学复习的教学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乌申斯基指出:"智力就是形成系统的知识"。因为,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便于记忆,理解、检索和应用。数学复习时,按数学的逻辑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联系,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1、2 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在操作时要先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重点内容,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查缺补漏,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3 基础性原则

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保障。因此,复习时一定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方法的熟练运用。对基础知识复习的指导思想为: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对基本技能复习的指导思想为: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对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复习的指导思想为:注重提炼,直到解题。

1、4 自主性原则

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代替整理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整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5 精选性原则

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设计。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和综合性。,特别是例题的选取要做到少、精、活、度。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供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

1、6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知识,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最具有价值。

1、7 指导性原则

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指导性原则主要是指要加强对学生复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在联系的总结,知识网络结构的建立,处理好课本知识,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

1、8 发展性原则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2、复习课可采用的教学模式

、 2、1 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再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2、2 清

"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清"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

2、3 析

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2、4 练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5 评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适当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3、复习课堂生机与活力的体现

3、1 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面对新课改,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把学习的舞台主动让给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的设计等都要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授渔,少一些授鱼。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多思考、多讨论、多归纳、多质疑、多发问,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

例如:我在复习《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我先让学生回忆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研究圆的面积公式,最后由小组向我汇报。尽管方法不同,但结果一样:都初步概括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挥,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2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活起来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复习归纳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愿对老师说,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

例如:我在复习小数乘法导入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同学们,这个双休日,我们班准备和希望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前我们要准备好赠品,联欢活动的奖品和胶卷,另外还有同学们来回的车票等,这总共花费将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利用最近学习过的小数乘法知识来算算!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小数乘法的复习中来。

3、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所复习的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设计了一个"专家门诊"的游戏。我出了一些有错误的笔算试题,请学生当"小专家",改正不正确的题,还要说明"病因"。另外,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我相应采用像钓鱼、送信、打电话等多种游戏,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孩子觉得复习知识也是快乐的。

3、4 正确使用学具

正确使用学具是促进课堂活起来的工具。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和复习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

例如,我在复习"三角形"时,让学生使用学具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进一步的回顾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复习课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

3、5 运用多媒体教学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板面。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数学复习课是一片是需开垦的地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复习课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3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氛围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

树上桃子的 ,以后每天都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 、 、 ,

当他偷吃了4天又要饱餐一顿时,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孙悟空十分恼怒,举棒将猪八戒痛打一顿,猪八戒忍痛逃了。孙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20个桃子,摇头叹惜。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把树上桃子分为5份,第一天吃了总

数的 ,剩下4份,第二天吃了 ,剩下3份……,这样每天都

刚好吃了总数的 ,因而可求总数:20÷ =100。

二、把握提问的明确指向,引导学生准确回答。

提出的问题应当具体、明确,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快速地组织思维,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在推导关系式这部分,要求学生观察“①90-30=60、②90-60=30、③30+60=90”,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时,如果这样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然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比什么?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①第一个算式中有哪三个数?②第二个算式中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③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④第二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⑤怎样求被减数、减数?……这样不断递进提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能有条理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重视提问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多方面地进行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把问题引向纵深,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提问不能基于简单的判断,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具有思考价值。通过巧妙的问题,指引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中受到启迪。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的对比练习时,我出示例7的表1、表2并设计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①在表1中,你发现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它们是怎样变化的?③你认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④同样在表2中你发现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⑤你发现它们是怎样变化的?⑥你认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⑦在表1和表2中,你能发现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揭示题意,找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思考理解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矛盾转化的方法。

四、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课堂提问的难度应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立即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引导学生量圆的周长、直径,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提问: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②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③如果知道圆的半径,你能否计算出圆的周长?为什么?④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另外,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时,还应具有机敏的应变能力,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意外”,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前预设,不断调控教学程序,灵活恰当地进行追问,使问题问得明白,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2007年8月,诸城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了《关于在全市普通高中开展“加强教学设计,打造有效、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活动的意见》,我校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学生霸占,立即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口号,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三轮教学大比武。2007年8月到10月举行第一轮教学大比武,2007年11月到2008年3月举行第二轮教学大比武,2008年4月到7月举行第三轮教学大比武。

在这一口号下,学校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一少二多三立即

一少:减少教师的讲课时间

二多: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尽量多的增加学生的动笔时间

三立即:预案、学案、检测案的立即落实

两轮教学大比武结束后,学校让老师们对两轮大比武进行了总结,并对第三轮大比武进行了设想。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第三轮教学大比武的目标:全面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之路。

借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设想:

首先,从“还”字做起,“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其次,采用“诱思探究”实施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情境”,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三,探索适合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新思路。

在这期间,诸城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农村高中课堂教学大观摩活动在我校举行,学校对“学生霸占,立即落实”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一、课堂改革的口号

学生霸占、立即落实

二、课堂改革的原则

1、一少:减少教师的讲课时间

2、二多: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尽量多的增加学生的动脑、动笔时间

3、三立即:课前延伸、课堂互动、当堂检测的立即落实

三、课堂改革的实施过程

1、两提前:提前分好合作学习小组;先周下发学科周进度表和预案

2、三步骤:课前延伸、课堂互动、课后指导和反馈

3、一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一节一评价

四、课堂教学步骤

第一步:前置知识落实。落实作业、落实预案

第二步:合作探究新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第三步:跟踪巩固。检查、练习、解疑

第四步:验收延伸。当堂检测、课堂小结、学习评价、作业布置、课后学习指导。

一、小组划分

全班42名同学,划分六个组,每组7名同学。

一组:张庆华等二组:李金亮等 三组:沈坛辉等

四组:张光等五组:陈雪等 六组:王贤莉等

二、实施细则

小组长要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协调好小组内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系列活动在课堂上紧张有序的进行。

1、每组设记分员一名

记分顺序:一组对六组、二组对五组、三组对四组。

记分原则:积极回答问题,回答正确记2分,回答有误记1分,其他组发现问题积极纠正记2分。

2、每组编好回答问题的人员顺序,在组长学案上记录好,每一个问题都安排好回答的人员,组员也要记录好自己要回答的问题,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老师提出问题,组内积极思考讨论,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如果丧失抢答权,要认真听其他组的回答并做好记录,随时准备纠正他的错误,为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

3、如果有2个以上的组同时起来回答一个问题,一个原则是让回答的少的组回答。

4、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小组内对同一个问题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说明该小组没能做到很好的合作,出现一次这种情况就给该小组扣掉1分。

5、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一堂课中一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不得超过3次。

三、评价措施

1、在上课实施过程中,对每个组的回答老师要跟上适时的评价。

2、小组长要担负起责任来,协调好各项工作,一周结束后要对合作学习不好的组进行班内通报批评,组长做检讨。

3、小组成员如果出现学案没做完的,一人次扣掉本堂课的得分2分,直到扣完为止。

四、未尽事宜,继续讨论完善。

正是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我的公开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诸城市教育局、教研室第13期工作简报登载了我的观摩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让我的探索之路有了前进的动力。

2008年1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诸城市教学能手的评选。在这一活动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细则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三次评价环节。

第一次:让每个小组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全场亮分;

第二次:让各小组按照学案的设计,遵循实施细则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并对其互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全场亮分;

第三次:课堂互动结束后,进行当堂检测,各小组展示,进行评价全场亮分。

最后,统计各小组在本节课中的得分情况,送出两种掌声。

第一种,表扬的掌声。送给得分最高的组,希望他们继续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再创佳绩。

第二种,鼓励的掌声。送给得分最低的组,希望他们发扬敢于争先的精神,再接再励,铸造自己的辉煌。

掌声响起,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学生们的笑脸。

如果说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还有所研究的话,我觉得这得益于在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改革春风下,诸城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的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才有了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我将在教研室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继续着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 2001、(02)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5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小学音乐从中年级起逐步加入轮唱及二声部合唱,这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唱歌兴趣与自信;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以及与他人共同唱歌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并对指挥做出正确反映;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做到字正腔圆;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通过几年来不间断地培训和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唱歌教学随意性严重,音乐教师对什么是正确的歌唱声音概念不清,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歌唱,以至于学生大多数是用大音量的真声去歌唱,有的甚至是扯着嗓门喊唱。另外,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逐步降低,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也越来越被动,音乐教学开始远离我们的教学目标。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歌唱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为目标,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模式。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现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三、灵活运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上的短时兴趣容易丧失其效能,当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后,如何保持并进一步增强这种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灵活运用课件,激发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稳定性与强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使学习时间更为持久,更加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四、趣味节奏训练,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每节课,我都要对学生开展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去感知、用心去感受生活,让自己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在,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的嘀哒嘀哒;上楼时的嗵嗵嗵嗵;下楼时的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节奏。例如二年级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我让学生模仿射箭、骑马和摔跤这三项蒙古族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如:嗖―嗖―、哒哒哒哒、嗨―哟―嗨―哟,来引出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让学生通过模仿这些动作和声音,准确的掌握这三种节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就掌握了节奏,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

五、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将音乐的教学与童话故事的讲授相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智力特征,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把相关的音乐作品编成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给学生,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歌曲《小红帽》时,笔者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童话故事《小红帽》,并以歌曲《小红帽》为背景音乐。学生听着动听的故事及美妙的音乐,很快就进入童话世界,融入音乐教学氛围中,乐学善学,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可以将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或作者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当时的创作背景或作者的生平轶事有一定的了解,更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音乐作品,同时可以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07-01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然而学生绝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有主观能动作用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让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呢?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关爱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情感过程。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以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平等对待 树立自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而如今的课堂显然对后者的重视不够,很多所谓的情感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绝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因此,使许多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究其原因虽有诸多,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学习,主动探究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2、正视错误 培养自信

学生作为成长发展中的人,学习过程中出现缺陷、不完善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没有失败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也就没有成功。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物,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教育者要善于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帮助他们查找原因,把错误作为一种学习基石,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收获一份自信。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出现一些偏差,甚至较为严重的错误,教师不能冷眼视之,也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发现后及时引导,引导他发现并纠正错误。这一过程,看视简单,其实对学生的作用却很大。

3、尊重差异 促进发展、

老话说得好,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问题,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正是学生差异性的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善于让课堂演绎成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自我赏识的乐园。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以29+4为例,方法一、用数数的方法得出,方法二、把4分成1和3,29+1等于30,再加上3就等于33,方法三、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出;方法四、把29看作30,30加4等于34,但因把29看成30,所以34的结果再减去1,最后等于33…… 这样算法多样话的关注是群体意义上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它立足于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引探导学,习得自主学习的技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如何学习是21世纪人们岁必备的基本素质。今天学生所面对的是科技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要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因此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1、导学 开启积极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因受年龄认知特征的制约,可能会出现回答不上来或不完整等现象这都是很正常的,主要原因是理解跟不上,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此时教师就要善于及时引导、适时点拨,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开启他们积极思维。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如课本面、桌面等,让他们用手沿四边摸一摸,然后说出摸后的感觉,“直直的、一条线。”“对,那如何量出这条线的长度呢?可用绳子、直尺、线。那么测量到的数据后面我们要记住写上什么呢?长度单位。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这样适时的引导、点拨就会帮助学生拨开解题过程中的层层迷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启思 激活积极思维

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思考问题,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倡导多向思维不断提高思维质量。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先出示一组数(36、63、39、93、243、35)要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接着追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根据以上数的特征,再加上刚学过2和5的倍数特征,都认为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此时,我再出示另外两组数(73、56、19、23、26、49)(12、21、33、45、54、60)让他们来判断,推论哪些是3的倍数。学生马上了刚才的观点,此时,再让他们同桌或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去发现3的倍数有何特征,这样的教学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如在教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的例子: “王师傅4小时加工60个零件,那么一天工作8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绝大多数学生都用60÷4×8=120(个)来计算,老师不要就此感到满足,可启发学生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经过思考,马上有人知道还可以这样计算8÷4×60,意思是8小时里面有2个4小时,所以他一天就做2个60个零件。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是单一的,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时机,促使他们向多维思考迈进。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7

一、学习环境生活化

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现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传统的英语课堂环境过于强调课堂的严肃性,而缺乏温馨、宽松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英语课堂环境,让课堂知识不知不觉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要求我们在学习氛围创设的同时,更应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模拟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如教跟四季景色相关的课文“the seasons”,就把教室打扮成各个季节的大自然。教室里有时“春色满园”,有时“硕果累累”,有时“雪花飞舞”,学习“shopping”时,则将教室设计成“一家商场”等,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的英语课堂学习内容主要是指新课程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选取学习内容。它并不只是学生过去生活的机械重现和简单生活的翻版,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生活的重新提炼、体验,使之产生新的感受和经验,并用这种感受和经验来指导自己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和即将要进行的生活。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学生学习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教师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能跳出教材,找准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把自己的教学意图隐藏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激发其思维,培养其兴趣。

知识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教师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生活找知识,使他们看得到、摸得着,更具亲切感、共鸣感,更易于接受。让知识与生活结合,营造广阔的教学空间,给予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更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知识,真正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

小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具体而言,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的对象和事物所吸引;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这就决定了小学的教学方式一定要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学习方式的生活化不是天生的,它是课堂的生命活力所在,它需要教师用“心”领悟,潜心培育才能形成。所以我们在英语课堂学习中要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所谓多样化活动教学就是学生在自身观察、调查、了解活动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把音乐、游戏等融入到课堂中,创设一些课堂学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发音及记忆。

(1)儿歌化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英语教学内容可以用歌曲导入,有一些的英语教学内容可以编成诗歌、歌曲。用儿歌来教学,学生很乐意去接受,并且掌握得很快。

(2)游戏法教学。在众多的活动当中,游戏最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编出适合的游戏。这样,学生上课的情绪得到提高,他们也很乐意接受。当然也让学生在无意中掌握了课堂知识的内容。

(3)竞赛法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组与组,男生和女生,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甚至可以让学生跟老师比赛。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这不仅使同学间的友情在不知不觉变得更加深厚,而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4)猜谜法教学。这是一种近乎于“捉迷藏”的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这不但活跃了课堂,还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课堂学习篇8

[关键词]小学生 课堂 合作学习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孩子学业有成的保障。

我认为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三个阶段的习惯培养:即课前预习、准备,课堂上听说读写思,课后复习、巩固。小组学习的形势能使学生全面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把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

一、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当然小组长要监督易“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贪玩的组员,,给予及时引导,从而帮其改正不良习惯!在其他组发言时更要认真倾听,听其正确观点,纠其错误观点,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能使每个孩子得到锻炼,培养孩子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感受到“我也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说话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回答的问题师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

三、读。即自主预习,学会看书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会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纠正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学生的不良习惯。

四、写。即做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习惯。

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及时改错的习惯。在此要注意发现已学习的内容却无任何标记的同学,让组长给予帮助。注意纠正答题时三言两语,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答题的好习惯。

五、思。即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动脑筋的机会,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问。即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都应给他们创造机会来质疑,慢慢培养他们提问题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除以上六个习惯的培养外,我还注重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乐于合作,积极地去合作,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尤其是组长,要养成帮助后劲组员的习惯,每次合作时自觉地去帮助他们,这对组长应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地评价激励,对有进步的学生表扬时应对其组长的付出表示肯定!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南丁格尔的事迹(精选8篇)
  • 下一篇:收集创业策划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