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6 栏目:写作范文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1

崔学选事迹中所包含的宝贵精神,是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真实写照,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具体体现,值得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

一是忠诚于党。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是党中央交给各省市的重大政治任务。崔学选年过五旬,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体也不是太好,完全可以不选择到危险重重、条件艰苦的灾区。但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而且始终坚守灾区援建第一线,无愧于共产党人的称号。崔学选表示:大灾大难面前,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坐视,何况他还是一名共产党人!在和平年代,如此空前惨烈的地震灾难,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政治品格最好的考验。崔学选交出了合格答卷。

二是真挚为民。北川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世居于此的羌族人民遭受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出于对北川人民真挚的情感,崔学选把自己当成了北川人,把北川人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感同身受,血脉相连。为了让北川早日从创伤中走出,为了让灾区群众早日安居乐业,为了让这片疮痍满目的大地早日重生,崔学选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一个令人钦佩的标杆。

三是苦干实干。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无论是灾区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重建,还是灾区产业重建和结构调整、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修复,千头万绪,困难重重。崔学选在援建工作中,不惧余震、滑坡、泥石流等种种危险,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他的足迹踏遍了潍坊对口援建的北川县桂溪乡的每一块土地,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正因如此,潍坊创造山东甚至全国在援建工作中的多个第一。

地震发生后,举国哀恸,举国援川,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崔学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与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努力,无论是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还是风雨同舟的灾后重建,我们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六十年艰辛、拼搏与奋斗铺就的成功长路,是一条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铸就的信仰长路。年华似水、沧桑巨变,但共产党人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今年,也是共产党员的楷模焦裕禄逝世45周年,45年来,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作为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崔学选所生活的时代,与焦裕禄当时的环境,已经迥然不同,然而,共产党人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是焦裕禄那一代共产党人为治理兰考而鞠躬尽瘁的本质所在,也是今天崔学选这一代共产党人为灾区重建舍生忘死的本质所在!

总书记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2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来到了四川、顷刻间,天在晃,地在摇,脑中只绷着一个信念:快跑!大家快跑啊!……  一切都显得太迟太迟,昔日那美丽富饶的四川城已是残垣断壁,惨不忍睹,一片狼狈景象,到处都是灰尘,耳旁时不时传来余震的响声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地震了,众志成城、我们一起面对,四川同胞们,别忘了,你们身后还有十三亿人民保护着你、党中央立即组织救人计划、翠绿的身影在摆动、哦!那是武警官兵叔叔、火红的斗志在摇曳,哦!那是消防员叔叔、从天而降的空降兵叔叔、快!救人要紧!飞机投下食物,挖土机抢修道路、一起集捐物资、全世界都向四川灾民送去温暖、

正如歌中唱到: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废墟中那一双双手是生的向往,是中华民族不屈服厄运的象征、血脉能创造奇迹,我们和你在一起、不能有工具,我们用手挖,余震当前,我们毫不畏惧,直冲前线、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想着生活继续,天空暂时失去了美丽、

在电视上,日夜工作的胡主席眼睛红肿着,里面布满了血丝,头发凌乱,整个人消瘦了许多、地震中,一位几个月大的小孩被救了出来、襁褓之中还有一部手机、上面有一封没写完的短信:孩子,妈妈以后不能陪伴着你了,但你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看到这里,我已催然泪下,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孩子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这样令人感动的事迹数不胜数,刻骨铭心、现在灾区人民已经可以上学,住家,玩耍,等待四川重新建成的辉煌、这也促使我以后要发明预测地震的仪器,保障人民的安全,让他们天天把笑容挂在脸上,永远幸福,快乐、

感动5 12,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3

2008年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四川汶川地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降临,天摇地动打破了夏日的宁静,湛蓝的天空被污染,明媚的阳光被乌云遮挡。年前的那场雪灾酿成的伤痛逐渐被春风吹散,暖阳蒸融的今日,不过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汶川这场惊天动地的地震又一次排山倒海般地刺激摧毁着人脆弱的生命和神经。地震震垮了那里的家园、校园,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灾难的噩耗如晴天霹雳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四川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短暂的瞬间,却成了历史性的时刻。无数人在关注灾区,心系灾区。

手拿遥控器,坐在电视屏幕前,几乎所有的频道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透过电视画面,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瓦砾废墟,看到了号哭抽搐的人群,灾难已经发生,时光不再逆转,一切再不能挽回。抗震救灾在总指挥张温家宝总书记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一次次拯救出来,一个个灿烂的笑脸一次次绽放,微笑在哪一刻显得是那样弥足珍贵。

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时生命又是顽强的,记不清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之后,郎真终于在官兵战士的努力下救出。在与死神搏斗后获得新生的、躺在担架上的郎真,用感激的心撑起那只布满伤痕的手,向那些救助他的官兵战士们敬了一个很不正规军礼。这军礼是用爱与感激撑起来的,代表了平行线上的爱的结晶。

清清是汶川蓥华镇中学一名美丽好学的初一女孩,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幸运的是她被救了出来,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万容老师“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

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

在北川县城的一处废墟里,倒塌的墙壁实实地压在两个死去的大人身上,身下则是他们3岁的女儿宋欣宜。小欣宜得救了,断墙下整整40多个小时与死神的抗争,是父母用他们的全部生命,紧紧护卫着孩子的生命之弦……

风吹,雨淋,13号的都江堰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中。离地震发生时间已过去20多小时,旅馆老板刘光强苦守在垮塌的楼房前,一次又一次呼唤被埋旅客的姓名,竟然找到了旅客,在相互的安慰声中他们等到了救援……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4

在地震灾难面前汶川人选择了“坚强”。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汶川”人民在废墟里站立起来,掩埋了亲人的尸体后加入搜救大军之中。痛失亲人的干部、民警、工人、农民擦干了眼泪,又站在救灾最前沿,他们与前来救援的子弟兵并肩战斗。灾难吞食了他们亲人的生命,震塌了他们温馨的见,但震不垮的是汶川人坚不可摧的钢铁脊梁。

在“坚持”中,汶川人创造了许多的生命奇迹。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4天,无论是废墟中走出的幸存者、还是刚被抢救出来的重伤员;无论是前去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几乎都经受过生命或体力的极限的考验,但是他们都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来。此时,“坚持”是一条通往希望的绿色通道,带来的是更多的生命奇迹。

“感动”,在灾难面汶川送给我们的是许多的感动。无论是留下短信的母亲,还是用身体保护学生的教师;无论是前来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同学的学生;无论是积极投入救助的干部,还是坚持在废墟下等待获救的人;无论是灾难的幸存者,还是遇难的同胞!他们的事迹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催人泪下、令人感动!

汶川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充满爱心的中国人,是一个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地震发生以来,发自灾区民众内心深处的“感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们感谢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感谢人民子弟兵救助,感谢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亲情和牵挂,感谢海外华人万里之外的关爱,感谢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所以他们也是充满爱心的人!

我国第一个“全国哀悼日”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而设立,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普通百姓而降半!实践将证明“全国哀悼日”会与汶川一起载入中国的历史。灾难面前,中国政府用这样的方式诠释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5月19日14点31分,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之后“中国,加油!”的呼声响彻了天安门广场,响遍了中国大地!这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崩发出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是空前的团结和坚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已经传到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这个曾经广泛用于赛场的词汇,已变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念和支柱。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5

然而,对于全国性的重大突发事件,作为地方性网络新闻媒体,如何摆脱复制粘贴的困局,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有什么样的新闻点可以去做?这是目前很多地方新闻网站所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这一全国性的重大突发事件,远在震区2000公里外的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以时效性、本地化、互动性、多媒体等为运作特色,在地震中搭建了一个“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网络报道与爱心互助平台,也为全国性重大突发事件中地方网络媒体如何报道进行了有益尝试。

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声”

在重大突发性事件面前,网络媒体最首要的优势,便是“快”。作为地方性网络媒体,对于全国性的突发事件,在遵守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纪律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地予以反应,是此类报道中的不二法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浙江在线及时组建报道团队,快速有序进行报道。浙江在线严格遵守报道纪律,争分夺秒转载新华网、人民网《此次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国家地震局重新核定:四川汶川地震为7、8级》、《汶川地震后作出重要指示正赶赴灾区》等最新报道,在确保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凸显新闻时效。地震发生1小时内快速推出地震专题,滚动报道震情及后续的抗震救灾行动,介绍地震避险知识。报道一推出即引起网友关注,当天专题的访问量就突破120万人次。

伴随着汶川大地震,浙江部分地区也有明显震感。浙江在线及时派出记者赶赴浙江省地震局,了解第一手的权威信息,并于当天下午地震发生后一个多小时后的3点40分发出了快讯《四川汶川县7、8级地震对我省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四川地震杭州有微弱感觉接下来不会再有震感》等,第一时间澄清网上谣言,稳定人心。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浙江在线及时推出电子书《国殇!哀悼》和《为生命祈祷全国哀悼日记录》专题,并于19日下午派出10余路记者采访杭州各界哀悼的情况,滚动即时播报杭州各地哀悼活动,累计发出原创新闻50篇、图片20多组共80多张。

本地化:寻找最近的报道距离

快速反应,是地方网络媒体报道全国性重大突发事件必走的第一步。但若然仅停留于这第一步的复制、粘帖,则这样的报道,即便占有时间上的“先机”,也难逃在全国铺天盖地报道中被淹没的命运。惟一的出路,即是做足本地化。

在此次地震报道中,浙江在线就特别制作了《抗震救灾我们在行动――浙江四川跨越2000公里的爱心救援》、《牵手广元,浙江的爱与你在一起》等多个专题,突出报道浙江省委省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积极态度和举措,突出报道浙江救援队伍在四川抗震一线不畏艰辛、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突出报道浙江企业和社会各界心系灾区、捐款捐物的各类行动。

5月22日总书记到湖州视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以后,浙江在线迅速派出记者,到德清、湖州的生产厂家进行追踪采访,并以“总书记请放心送往灾区的浙江帐篷正在连夜赶制”为主题,推出专题,详细报道了当地生产企业加班加点,为灾区赶制帐篷的热烈场面以及四川籍工人为了抗震救灾,留在工厂作贡献等感人事迹。专题推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网友评价积极、正面。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浙江在线也及时联系浙江省应急办、民政厅、卫生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和武警、公安消防等部门,快速报道浙江省紧急行动支援灾区的情况,先后《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张劲松在灾区前方发来连线》、《好些急着捐款的市民电话打到了12345市长热线》、《浙江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专家组到达四川地震灾区》、《浙江近百人医疗救援队14日上午紧急飞赴四川》、《主动请缨浙医二院抗震救灾小组今晨赴川》等原创稿件,并集纳了大量来自救援一线的报道,充分反映了浙江上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的生动情景,展示了浙江的良好形象。

在条件成熟后,浙江在线还特派了摄影记者跟随浙江省医疗志愿者队伍奔赴四川灾区,及时发回了来自一线的大量图片和报道,为原本仅停留于新闻转载和本地采访层面的报道第一次有了在地震灾区的自采新闻。

互动平台:网聚网友爱心

互动,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天然特性和突出优势,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地方新闻网站更需重视和利用这样的网络平台。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浙江在线十分注重搭建互动平台,吸引网友参与捐助、寄托哀思、奉献爱心,并将此作为网站抗震救灾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地震发生以后,浙江在线论坛、博客上网友讨论深沉而热烈,多数帖文饱含着对遇难同胞深切悼念之情。整个论坛博客共有近5万条留言,2万余位博友参与抗震救灾讨论。浙江在线汇集网络评论和网友帖文,推出了名为《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的评论专题,并推出了“5・25我爱我同胞”抗震救灾主题感言征集活动,引起网上共鸣。 这样的互动也从“网上”走到了“网下”,让网络的影响力更为扩散。浙江在线联合浙江省慈善总合推出“心系汶川大型现场募捐活动”,分别在杭州解百、西城广场、西湖天地、断桥四个地点开展社会募捐,由工作人员和众多网友义工参与,共募集善款近6万元。

在“全国哀悼日”期间,浙江在线积极搭建悼念平台,吸引网友参加。19目晚,浙江在线网友自发在杭州府苑新村、西城广场、庆春广场进行集体哀悼活动,上千网友集体寄托哀思、为遇难同胞祈福。20和21日晚,这一名为“烛光祈福”的活动继续进行,网友们先后分别在杭城11个小区和武林广场开展悼念,并现场捐款,充分表达了浙江百姓心系灾区、守望相助的情怀。

多媒体:延伸网媒的触角

在全国性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将地方网络媒体的报道效果进行最大化?浙江在线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有效尝试,在地震报道中,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手机报等手段,使报道覆盖到不同的受众群。

特别值得一体的是浙江在线主办和发行的《浙江手机报》。手机报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应用高新技术推出的新的传播平台,曾被誉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国内首家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成长迅速,目前收费用户数已达到90余万之多。在此次地震的报道中,连续《地震专刊》,让全国和省内的地震信息第一次时间发送到人们手中。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6

今年玉树所发生的地震使全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在悲哀的同时,对于在这次地震中我国政府乃至世界各国政府给予的全力支持,我感到深深的感动;对于中华民族所爆发出的巨大的向心力,我感到深深的自豪;对于地震中涌现出的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事迹,我感到深深地震惊。

情牵玉树,八方支援……

大喜和大悲为何总要如此巧合地纠结在一起:奥运前,我们痛哉汶川;世博前,我们泪望玉树。

2012年4月14日晨,中华大地又一次遭受了突来的震撼,两次最高震级达7、1级的地震将玉树移为废墟,中华民族有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在这场地震中,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悲痛,而是感动。

悲剧总是让人感到伤痛,但是我们却又总是能在悲剧中体会到生命的沉重和大爱的力量。在地震中的那些感人的事迹成为了这个不朽的民族不朽的华章。

地震发生后,整个中国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驰援中,国家启动应急机制,各地群众也自发在行动,救灾物资和人员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玉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救灾行动和人们惊人的团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众多网民表达了对玉树地震的强烈关注,网友们通过发表博文、帖子和留言等方式为灾区人民祈福,给灾区人民加油,并表达了向灾区人民提供援助的意愿,希望与玉树人民共渡难关。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和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

一些感人的事迹也在不断浮现:一位年过八旬以捡破烂为生的老人捐出了全部积蓄10万元;一位丈夫忍痛将身怀六甲的妻子交给家人照管奔赴玉树救灾;温总理眼含热泪发出“命令”:一个人也不要放弃!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

国际社会也对玉树地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意大利、蒙古、日本等国领导人及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致函、致电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总理或以其他方式,就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并且一些国家还派出了救援队,提供救援物资。帮助中国度过难关。

这种种的一切似乎是一种预示,预示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将会凭借他惊人的坚强和超强的向心力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令世界为之瞩目的传奇。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7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许多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每一个中国人,都处在强烈的震惊和悲伤当中,一瞬间:无数的笑容化为死亡,无数的快乐变成了悲伤,无数的欢歌变成了哀歌 这次四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也有许多催人泪下的事迹:有一位妈妈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写给他孩子最后的信,让我流下了眼泪,在房屋剧烈摇晃时,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指挥学生逃离,最后还有四名学生逃不出去了,房屋马上就要塌了,他把那几个学生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他们!。当灾难过后,救援人员发现他们时,想把孩子从这位老师手中拿出来,可怎么也松不开他那有力的手,最后,人们不得不忍痛,把他的胳膊剧断,才救出那四名学生。那一幕令我永生难忘!

这次地震带来了许多感人事迹,我为这些英雄感到敬佩,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它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我心里默默的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提早预测自然灾害,减少更多的人员伤亡。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篇8

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一个在生死抉择中舍身取义的英雄群体——人民教师。谭千秋、吴忠洪、瞿万容、杜正香……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孩子挡住钢铁泥板、巨石横梁,从死神手中夺回幼小的生命。刘宁、康玉龙、史泽洪、杨文友……他们奋力救出了学生,却永远救不回自己的爱子、双亲、结发之妻,显得那么无力!他们叫学生快跑快跑,自己却在最后,直到被地震吞噬。灾难降临的那一刻,这些教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废墟中升起的高尚灵魂感动了浙江工业大学的每一位师生。5月21日,浙工大信息学院将这些刻骨铭心的感人事迹汇编在一起,制作成“教师与学生”四川地震人民教师高尚师德事迹教育展,放置在学院教师每天都经过的宣传栏。

看了这些伟大的人民教师的事迹,浙工大信息学院副教授梁荣华深有感触:“高校的老师和那些幼儿园、中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爱给予学生。在高校,对于如何培养好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并没有很严格的考核标准,这就更加要求老师严于律己,潜心教学,对得起学生这四年。”

浙工大信息学院年轻女教授孟利民看了地震灾区的电视直播,看一次心酸一次,觉得那些为了保护学生而遇难老师非常伟大。她说:“我很想领养一个孤儿,让他到杭州来接受最好的教育,给他最温暖的母爱。当前,除了捐款、祈祷外,我们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像地震中那些伟大的老师一样,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

计算机+自动化0601班的普通同学宋旦看了灾区老师们的事迹,感动得直掉眼泪:“他们在危难时刻、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生,有的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老师在我心目中是崇高而伟大的。我相信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好老师,记得有老师说过‘爱护学生要像爱护自己的眼镜、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女’。通过图片事迹展,一方面是缅怀这些遇难的老师,另一方面更是对我作为学生的激励,要像他们学习,好好努力,争取成为能够让老师骄傲的学生。”

电子信息工程0602张致语说:“如果没有地震,四川的同胞们跟我们一样仍然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这只是如果了,看到他们受到了这么大的灾难,我感到很悲痛,看到伟大的老师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我被震撼了。”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庆章说:

学院很多老师看了汶川大地震学生遇难的悲惨场面,深受震撼。教师们在最危险的时刻,首先考虑保护好学生,有的还付出了生命,这样的场景、事迹,老师们看了都流泪了。

高校的老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学科水平,二是提高师德水平,学科水平的提高有很多办法和途径,而良好师德师风的铸就方式、方法和途径却一直是高校的难题。现在大地震中那些人民教师不顾一切地保护学生,正是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机会,我们学院把在地震中涉及到教师的感人事迹做成了图文材料的展板,在学院楼进行展出。目的是,希望老师对照反思,真正发自内心实践爱护学生就像爱护自己的眼镜,把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女。

向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英雄教师学习,首先教学理念上要有清醒认识和飞跃。学院号召所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学生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学生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学生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七夕情人节的短信
  • 下一篇:手拉手作文(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