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生数学日记(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7 栏目:写作范文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1

数学日记

昨天晚上,天比较热,我拿出了一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给我出了一道题,题目是:把这个西瓜切成九份,并且要切出十块皮,看你这么切?这时,我想,这个吗,很简单。于是,我去拿来一把水果刀,在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切了起来。我切了一个“米”字形的,一数,有九块倒够数,可是,只有九块呀!我不服气,又拿来一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指着我说:“哎呀,你这样要浪费几个西瓜呀?还是我来切吧!”爸爸拿起水果刀,叫我看好。我在一旁仔细地看者,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该这么切呢?等爸爸切完后,我数了数,也只有九块皮,但他切的是“井”字形呀。我望了望爸爸说:“爸爸,你切的还不是九块吗?”爸爸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说出了第十块皮的“藏身之地。”原来第十块皮藏在“井”字中间那个“口”的下面。到这时,我才恍来大悟。

这时,爸爸看着我因势利导:“生活中处处有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所收获,就像这次切西瓜一样。”我听了点了点头。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2

关键词:自主探究经验;集体交流经验;总结提高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97-01

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因此,教师必须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活动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积累自主探究经验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经验。

在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出平面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形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问学生: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师谈话:其实,这些图形就藏在小朋友手中的物体上呢!(学生提前搜集了相关物体)不信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它们。学生非常感兴趣地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最后,让学生画一画,探索由物到形的过程。师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锥和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 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 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这样,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索,对图形的样子及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积累了宝贵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积累集体交流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并能在合作中积累集体交流的经验。

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中,学生被分为4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4根小棒。活动要求是:每组从第一位同学到第四位同学,拿出的小棒分别占原来手中的1/2、1/3、1/4、1/5。不能损坏小棒。学生开始拿。有的很快地拿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1/3、1/5不好拿,一边少了一根,一边多了一根。师适时地说: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这时,学生们都热烈地交流起来,很快就解决了问题。随后教师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1/3、1/5是如何得到的,这就使学生更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最后,又进行深度拓展,在整个小组中,你还可以拿出几分之一,这样使学生在充分考虑整个小组小棒总数量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拿法的探索。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不是被动地进行合作,这种心态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经历小组合作的过程,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选择点是:一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三个选择点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积累集体交流的经验。

三、让学生写反思日记,积累总结提高的经验

学生的活动经验,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于自身的成长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能够及时总结、反思,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而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不仅能记下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数学日记能手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定数学日记的内容

数学日记的内容可以考虑以下四方面:一是心得体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想法、体会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上,或者自己对老师、对教材的一些看法也可以写在日记本上,与教师进行书面交流。二是写疑难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或者有自己的思路,但无法确定时,都可以写在日记中,寻求教师的帮助。三是写创新发现。学生在数学中,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或其它方面的发现,都可以在日记中体现出来,与老师共享,因为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四是写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妈妈带自己买东西时遇到的问题,生活中需要计算面积的问题,听到大人们谈论的各种数学问题,都可以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3

8月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晚上8时8分,奥运会开始了,当各个国家进“鸟巢”时,妈妈又拿起纸给我出问题了,当仪式快结束时,妈妈写好了,我拿来一看,竟然是我最不拿手的面积图形问题。题目是一个大正方形正方形中有9个正方形,每个里面还有9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面积是0、5*3、8平方厘米,问: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题时间:10分钟。

我看完了题目,急忙算了起来。0、5*3、8?老师没教过,自己笔算好了,0、5扩大10倍,成5;3、8扩大10倍,成38。5*38/100=1、9;1、9*9*9=153、9(平方厘米)正在这时,10分钟已经过去了,爸爸从书房的走过来问结果,我如实回答:“这道题的答案是1、9*9*9=153、9(平方厘米)。妈妈点了点头,微微的笑了,给了我一个89分的好成绩,这是我从来没有得到的好成绩呀!

今天这89分让我太高兴了!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4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日记 培养能力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在21世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么样认识这个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么样去开发学生的潜质与能力,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新课程,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新课程,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新课程,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亲身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存在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亲自参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可以说数学日记是以“写作活动”带动数学学习的一种新型数学学习方式,是小学数学作业的一种新形式。

我通过自身在教学第一线的经验积累与学习交流,结合课堂上的不断尝试、修改、应用,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日记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

⑴ 注意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做到切实可行。

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数学日记应注意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因为从数学教学中引出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写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教师在安排和设计数学日记计划时,起点不要过高,写作文章的内容、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能力和条件。没有经过实践,没有可靠的材料和数据,是不可能写出有科学价值的文章的。

⑵ 选题宜小不宜大。

数学日记的价值与题目的大小没有多大关系,小题目照样可写出大文章来。初学者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大了费时费力,不容易说清楚,往往写不下去。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文章的写作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⑶ 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日记活动中。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将数学日记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这个活动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开展写作的目的也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不太可能写出水平很高的日记。数学日记活动,对学生有意义的是参与。在参与写作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才能会得到展现,通过数学日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才是活动的重要目的。

笔者还通过自身经验积累与学习交流,结合课堂上的不断实践探索, 发现让学生记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1 记好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确,从远古时代起,原始人类为了生活不断在劳动中积累经验,又用知识经验改进劳动过程,循环往复,人类不断进化,生活日趋完善,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延续至今,新世纪人材的培养方向是,不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运用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并对生活有所创新。数学日记记录的是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体现出知识与生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例: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晴

今年夏天,我们这里遭受高温的侵袭。大地像火炉一样。这么热的天气,电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一天我想天气这么热到底我家一天的用电量是多少?于是我在爸爸的帮助下知道我们家一天要用15度电,照这样计算,7月份需要多少度电?花多少电费呢?我算一下:7月有31天,15×31=465(度),每度为0、7元,465×0、7=325、5(元)。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把计算的结果告诉爸妈,我们三人商量决定,尽量用一台空调,并把空调温度调高些;多开日光灯,不开大吊灯;把家里的其中一个冷柜关掉。第二天我观察后发现我家居然只用8度电。再一算(15-8)×31×0、7=151、9(元)。看来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就可节约能源。

这段数学日记,使人体会到数学本身并不只是“数学符号”,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学生从中体会出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从生活中体会数学思想。长期坚持记数学日记,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人人用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5

【关键词】数学日记;朗读;感受

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数学世界,如何让学生会发现数学、用数学?所以我尝试用“数学日记”带领孩子们慢慢走进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一、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其实“数学”并不远

在平时布置作业时,我开始了数学日记的尝试。首先,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了数学日记是记什么:可以写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可以写过年的花销等等,只要写跟数学有关的就可以。我还请部分优秀同学做简单的讲解,确保大多数同学能明白数学日记是什么?学生兴趣也比较大,作业布置后,部分同学还是能认真地完成作业,所写的内容基本与数学或者数字有关。

二、阅读数学日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1数学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可以帮忙算账

赖金容同学在《买衣服、鞋子》的数学日记写到:

今天晚上,妈妈带我去买衣服和鞋子,我和妈妈刚刚进了一家卖衣服的店里,我就跟妈妈说:“我要那红色的长裙。”妈妈就问老板娘这裙子的价格。老板娘回答这裙子要298元。可是妈妈觉得太贵了,所以叫老板娘少一点,少一点,最后老板娘说188元。最后妈妈拿了200元给了老板娘,老板娘找了12元给妈妈。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买鞋子。我看中了贝比豆儿牌的鞋子,这运动鞋标价198元,可是现在店刚开张,所以全场打8、8折,我算了下得174、24元,妈妈也觉得这鞋子价格合理又比较好看,耐脏,所以妈妈就拿出200元给老板,我算了算老板得找回25、76元给妈妈。可是老板很大方,找了26元给妈妈。最后我算了算今天总花了188+174=362元,这对我们家来说也算一大笔支出。以后等我工作要好好赚钱,也给妈妈买衣服!

在数学日记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写了关于购物的有关的日记,比如买早餐,买香蕉,去超市购物,如何使用零花钱等等。因为购物时生活中最常见、最贴近学生的事情。如果没有让他们写数学日记,与家长购物的孩子怎么会有意识地去了解和记录这些?他们眼中多是新奇、有趣和好吃好玩的,至于价格,从来不需要他们关心,有的甚至连文具的价格都不了解!特别低年段的孩子还在父母创造的应有尽有的呵护中的生活呢!但是现在在数学日记的指引下,孩子们开始走进数学中了!

2、2数学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可以记录玩、吃

李本谋同学在《游中央首府》中这样写:今天元旦节,我们一家人去仙降的中央首府玩。

从家出发,我发现街道两旁有一排的路灯,爸爸说,这路灯两个之间大概有20米呢!然后我引着路边数边走,走到中央首府,我发现了,一共有21盏路灯,我突然想到,这好像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根据植树问题,我可以马上计算出,家到中央首府的距离。21盏路灯有20个间隔,每个间隔20米,马上可以计算出总长是400米!嘿嘿,爸爸妈妈夸我真聪明!来到首府,我瞧了瞧,有很多小朋友玩玩的,其中充气房屋里有5个城堡,每个高约有5米。跷跷板乐园里有15个跷跷板,里面人很多,所以我就没进去!还有呢,沙球世界里,我发现了,有个标牌上提示:小的沙球重20克,大的沙球重50克。小朋友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沙球去玩哦!更有趣的是,真人棋盘,它一共有54个格子,每个格子可以站两个人,可以2-4人同时玩。我跟爸爸最喜欢玩这个了……

如果没有数学日记,学生就单纯地外出玩或者玩了吃了,就忘记了,现在通过数学日记,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来体会数学。

2、3数学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可以解决琐事

还有徐浩同学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就要到了,老师让我们准备考试用品包括铅笔、橡皮、削笔刀、一把尺子,还安排了考试座位,我是班级第19号,在五(1)班教室考试,我的前面是我们班长研祥,后面是刘丽丽。老师还让我们抄了考试时间安排。(上午语文8:30-10:10,科学10:30-11:30,下午数学1:30-2:50,英语3:10-4:00)

虽然这些同学写的比较简短,有些学生甚至词不达意,有些甚至只能写三言两语,但是通过这简短的数学日记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琐碎的事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数学也可以有血有肉, 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孩子们也变得乐于留心生活。

三、“数学日记”是师生的沟通的桥梁,我将会把它进行到底

在坚持了一个月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写日记,还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的数学日记,从中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最后在批阅中,我对于每篇都会写下自己的真实评价――“是呀,时间很宝贵,希望你好好珍惜呢!”“哈哈,你真是个合格的小会计。”“你真是好设计师!”“愿你学好数学,小算盘打得更准。”“你真是优秀的导游,下次老师去你的家乡,请你做我的导游吧!”这些评语可以是我与孩子交流的桥梁,当中渗透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学习、情感的传递。孩子看到这样的评语,对于写数学日记兴趣大大增强,渐渐地对学数学的兴趣也大幅度提升。原来数学可以这么有趣,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啊!

我希望孩子们能坚持写数学日记,希望数学日记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新奇发现,演绎他们精彩的“数学生活”。数学日记也带领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他们的世界。接下来,我也会将数学日记进行到底的!

【参考文献】

[1]李金艳、数学课堂延伸的法宝――数学日记[J]、广西教育、2012(05)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6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情境 创设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试验教材,为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已给我们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将课程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内容,变成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在知识的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就得根据教材内容给予一定的内刺激。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兴趣时,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个数“3、30、300”,问:“这3个数相等吗?(不等)教谁能在这3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后,再用等号连接这3个数?”学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疑惑,3个大小不等的数加上什么样的单位名称才能用等号连接。此时,教师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后,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3元=30角=300分……教师一一肯定后又问:“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名称后,将这3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回答:3米=3、0米=3、00米……教师又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平行与相交”时,直线平行与相交两种位置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无处不在,我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教材呈现了鸟瞰城市的照片以及运动场跑道、运动器械的照片,从中抽象出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在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身边的相交与平行现象,如:观察自己校园中的路径、跑道、器械、铁门、栏杆,以及教室里的窗户、黑板、墙面、桌椅、学习用品等。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平行和垂直后,再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寻找同类的现象,学生的视角才是广泛和主动的,数学意识能从中得到培养。

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有许多是建立数学表象、抽象数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和素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理解数学,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三、尽力设计“模拟空间”,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教材所提供的背景和素材离学生稍远,或者很难提供现实的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努力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甚至可以模拟情境为学生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模拟一个在小超市里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解决买3本笔记本和一只书包,一共需多少钱?拿50元,买2盒彩笔,应找回多少钱?等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交流、反思,总结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先算乘法”运算法则。由于提供了模拟的现实情境,学生都有购物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理解上一般没什么问题。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

四、充分运用数字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是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好方式。

教学“观察物体”时,学生在三年级先后观察了由2个、3个、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的难度加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必须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要在学生“摆”和“看”的活动中理解三视图与实物的关系。如:已经用了4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物体,提出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正方体使得正视图不变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试验、推理、分析和交流,寻找规律,形成体验。由于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有切实的体会,理解也是深刻的。

五、学写数学日记,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

1、学写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写数学日记就是记录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数学,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记录,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学生写的这两篇日记就可看出。

日记1: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买菜,妈妈先买了一斤肉要8元,又买了一斤萝卜要1元,妈妈一共用去9元,这些都是数学知识。

日记2: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公园玩,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我们班有42人,老师问我带350元钱够不够(不含老师),我是这样算的:42×8=336元,因而我告诉老师,350元够了。生活中的数学真多!

2、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上,读给教师、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他发现、探索的喜悦,教师也从这一侧面关注、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如下面这两篇日记,虽然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都很简单,但足以看出学生热爱数学。

日记3:今天,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我们一共48个人,学校要求比赛时只能站四行,那每一行要站多少人呢?我是体育班委,最后我让12个同学站一行,因为48÷4=12,老师夸我真聪明,我太喜欢数学啦!

日记4:我们家有14双鞋子,我们的鞋柜有3层,妈妈分配我的任务是把14双鞋平均分3层放,剩下的放地上,我就在地上放2双,鞋柜每层4双,因为14÷3=4…2。我爱学数学,数学太有趣了!

3、写数学日记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7

1生活日记

这类日记是反映学生身边“琐事”的。它能迫使学生随时留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问题,会使学生们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如我班黄岩松同学写的生活日记题为《一共能卖多少元》:今天我家收小麦,一共打了24袋小麦,一袋大约65公斤,如果一斤小麦能卖6角5分钱,那么我家能卖多少钱呢?让我来算一算:24x(65x2)=3120(斤)3120,65=2028(元)啊,能卖2028元!我的父母真了不起!该生不仅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而且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现了学数学的最终目的。另外,该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了父母的艰辛,感受到父母的伟大,使他在情感、价值观上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2总结日记

这类日记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整合。可以对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也可以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还可以对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如:万亚芳同学的《单元总结》。

学完了小数乘法,我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我还知道了整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我还学会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些我都学会了,你会了PS?在这篇日记中,该生条理清楚地概括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这类日记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反思日记,

这类日记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反思,它能更明显的体现出数学日记的评价作用。可以写课后反思、试后反思。如:仲美丽同学的《反思》通过这次测试我发现自己有了一点儿进步,因为我上90多分了啦!但细想起来,仍存在许多问题。丢分最多的是计算题,主要原因是粗心造成的。我感觉这一单元应用题学的不错,卷上的应用题几乎没错的,只是列式不计算中有一道题没有加括号,这是粗心大意的缘故。老师请相信我,我也相信自己,我一定行!有一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有信心去闯更大的难关!该生在这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了自我反思,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反思深刻、诚恳。

4问题日记

这类日记是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日记向老师及时请教。如:张宝成同学的《怎样买合算》:

今天村里来了卖红薯的,每斤红薯6角钱,如果用小麦换是一斤一两小麦换一斤红薯。姥姥问我怎样合算呢?我假装盘算了一会儿说:“还是用小麦换吧!”其实,我根本没想明白到底怎样更便宜一些。老师,您能帮我分析一下吗?到底我的决定是对还是错呢!该生在这里把自己的困惑写了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帮助解决,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5老师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情感、建议等内容。写疑难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把这些难题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帮助解决。在上数学课时,对老师讲解的例题,总是听不明白,疑惑不解、又不敢发问,也可以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课余给予个别辅导等等。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在日记上;对数学老师另有看法,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写在日记上。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着:“老师:今天不知为什么,您讲的数学例题,我总是听不进去,所以今天的数学作业有好几题做不来。为了完成您布置的学习任务,我只好到同学那里抄了几个答案。实在对不起。您如果有时问能不能再给我辅导一下。”再如:老师这节课表扬了我三次。一次是王岩学不会移动小数点,我站起来对他说:“只要扩大就向右移,只要缩小就向左移。这样对应起来就好记了。”老师夸我总结得好。第二次是做既扩大又缩小的题,我有我的好方法:是先综合,确定是最后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再移动小数点。老师夸我方法新颖、有特色。第三次是我一直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夸我学习劲头足。我这节课上得可高兴了。老师,我想对你说:“以后上课,您就多表扬表扬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表扬,这样,我敢保证我们班上每一节课都会乐开了花。”

小学生数学日记篇8

关键词:反思 数学日记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64-01

高三复习本身就是对知识重新整合,形成系统,不断总结消化知识方法的过程。这过程要求学生善于知识归纳、题型归类、联系对比、方法提炼、错漏分析。高三数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短、难度高、压力大,如果老师一味地赶进度,让学生埋头做题,而忽视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反思优化及对问题进行推广,学生将只是在低效机械的复习。即使老师能尽最大可能的对知识、方法进行完善的归纳,也决不可能一手包办代替学生复习,最终形成知识系统、能力结构还得靠学生自己建构完成。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真正懂得反思总结的同学,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每次教学内容、考试内容的理解、评价、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心态和想法。数学日记对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师生互相交流都有好的影响。

1 调查高三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

为了了解高三学生学习反思习惯和能力的现状做了如下调查:

(1)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在听课、课堂小结、解题、课后复习等学习环节上反思能力与习惯的现状。

(2)调查对象:梧州市一中高三的学生,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53份。

(3)调查数据。

在选择课堂结束时“经常小结”的有70、2%,其中“老师小结”是最高为72、2%,选择“师生共同小结”为25、3%,选择“让同学小结”为2、5%。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小结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老师能注重小结,从数据中看,能让同学自己总结的仅为2、5%。其实课堂小结从方式、方法以及形式等各方面可以做得很多,但若能通过课堂小结,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引起学生思维的升华,则对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于“课后的反思”的调查数据:“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整理、记忆的”占22、3%,“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回忆、反思,找出收获与纰漏,有针对性地去复习”只有3、2%,对“经常把以前所学内容和现在的内容进行联系、对比”只有2、1%。对“解完题目,要回归题目、解决方法及解题过程等”的只有16、2%,“基本不回顾的”有70、2%。

在调查中我能明显地感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对数学学习过程主动反思意识和反思方法,既不课后反思,也不在解完题目后总结解题关键,更不对问题进行推广和引申,解得出正确答案就够了。在学生的意识中多做题目就可以提高成绩,认为反思是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教师非常有必要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法。

2 利用“数学反思日记”培养反思能力和习惯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对每节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变化和想法。如果学生把每节课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可以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落在实处,同时,不断地学会反思,形成反思的能力。

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内容包:(1)对课堂上讲授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推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对作业题目理解,反思,归纳,问题等情况;(3)考试的后的反思;(4)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

“反思性数学日记”具体的操作:

(1)训练学生反思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课堂留下5分钟左右,要求同学不看课本,对刚刚上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小结内容要求至少有以下几点:①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②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明白,对那一部分有兴趣、感悟;③你对老师的建议;④和以前所学的内容有那些联系。设计的目的,促使学生对每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清楚进一步学习的任务,明白薄弱环节。

(2)培养对“会而对不全的题、错题”的反思。“会而对不全的题、错题”往往是知识结构的断层处或学习习惯不好的地方,这些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我要求学生在这些题写出自己为什么出错,是知识结构、运算习惯、思路被卡等各种情况中那些,分析原因,从中得到的经验和体会。具体可以分六步:①本题是怎么样做错的?②为什么想到这样做?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④这样想、做为什么不行?⑤怎么改进?⑥还有其他解法?

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指出解题的关键,使解题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3)培养学生对每一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的总结和反思:①列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②单元测试的小结和反思;③本单元做错的作业、练习归纳小结;④反思学习习惯;⑤感悟、心里的想法以及想对老师说的话。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对这个知识结构有整体掌握,形成知识网络,了解自己数学认知结构的弱点,学会反思再进一步学习。

3 使用“数学反思日记”后的心得与感悟

(1)文字的记录可以迫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思考,迫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学生可以及时记录自己在各个阶段对同一数学知识的认知变化情况,便于对自己学习回顾与总结。

(3)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4)加强交流合作,优化反思能力。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体验自己的理解过程、有没有独到的见解、存在什么问题及原因,还可以吸收他人合理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议、谈论,可以带来更进一步的、深入的修改、补充和纠正,这可以使知识结构完善,数学能力得到加强,更是优化反思能力的很好途径。

总之,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写日记很多同学不懂怎么写,写得空洞无物,通过不断的指导和师生、生生交流,到后期基本都写得不错,更正了一些学习习惯,高考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精选8篇)
  • 下一篇:广东学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