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责任心的重要性(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7 栏目:写作范文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控制;原则

我国财务会计已形成一套完整且前后一致的会计原则体系,而管理会计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其原则体系尚不完善。为此,会计理论界正在作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管理会计原则并构建适宜的原则体系,对于完善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指导管理会计的具体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一般笼统地探讨管理会计原则。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次;二是决策支持层次;三是执行与控制层次。因此,管理会计原则体系应当围绕决策与控制来分别界定。本文讨论有关控制的管理会计原则。它应包括下列十个方面。

第一,可控性原则。可控性是指责任中心只能对其职权范围内可以控制的经济活动负责。这就要求企业把经济责任同管理权和决策权衔接起来,做到运用、管理、指挥、负责统一,并且尽可能使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能够直接用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和考核。当然,由于各责任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很难制定出完全可控的指标,“有经验的成本会计师和经理人员认为,一个项目是可控制还是不可控制,很不容易确定,”只能从控制的程度、时间、空间等来考核。

从控制的程度看,可控指标分为两类:一是责任中心完全可以直接控制的指标;二是责任中心通过采取措施,对其有一定影响的指标。包括部分可以控制的指标和通过运用一定的经济杠杆可以间接控制的指标。例如,新产品试制指标常被看成是试制部门的可控指标,可是,这个指标中包含了大量难以估量的因素,因而设计部门只能尽可能采取措施,设法将其费用控制在预算之内。不过这种控制并不排除实施过程中发生修订预算的可能性。

从时间上看,“时期的设想很重要”,某些在短期内不能控制的指标,在较长时期看来是可控制的,如折旧费。过去不能控制的指标,现在却是可控的,同时,现在可控的指标在将来有可能变成不可控的指标。

从空间上看,某指标是否可控,随责任层次、责任中心的不同各异。“例如,机器的保险成本对生产部门经理可能是不可控制的,但对于保险部门经理确实是可控制的。”上层次的可控制成本不一定是下一层次的可控成本,下一层次的可控成本一定是上层次的可控成本。因而,一般来说,同一指标在较低管理层次不可控制,而在较高层次则可以控制,在同一责任层次上平行的职能部门之间也会有这一责任中心不可控制的指标,而在另一责任中心则变得可控的情况。因此,要求各责任中心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可控范围,使经济责任同经济管理权、经营决策权统一起来,按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进行考核。这一点对具有双重责任性质或者是涉及两个以上责任中心的经济事项更为重要。如固定资产折旧,从折旧比例的规定方面看,车间是无能为力的,不能承担经济责任,这方面的责任只能由上级管理部门负责,但从固定资产的使用方面看,车间、班组、个人等责任中心,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者,使用固定资产就应当对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完好率负责。因此,应当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这种性质做出具体分析,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划分责任中心所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

第二,责权效利相结合原则。为保证责任目标的实施,必须在各责任中心分工负责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同时,为了保证调动各责任层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经常对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进行成果评价,使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与其贡献大小挂起钩来,根据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奖励责任者。因此,在管理会计中责任、权力和利益是统一的、一致的。“责”是关键,“权”是保障,“效”是标准,“利”是动力。贯彻责权效利相结合原则,应特别注意责任的不可转移性,即责任应当明确、肯定,不能任意转移。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同层次中只有一个责任中心,就由该中心负责,不得(能)转向其他中心。

二是上下层次间也不能互相推委责任。即上层次的责任中心要对自己及所属的下层次的责任中心负完全责任。如某一分厂厂长对该分厂的全部经济活动负责,而某一班组长只对这一班组可控的经济活动负责。

第三,灵活性原则。一方面是指获取用于生成管理会计信息的资料来源渠道具有多样性,它既包括来自企业内部的资料,又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指对资料的管理方法具有灵活性,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管理方法。

第四,可理解性原则。可理解性是指所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必须是简单明晰、通俗易懂、便于各类使用者而不是特定使用者掌握和利用的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应根据不同信息使用人理解程度的高低和用于决策的不同,适时地为不同信息使用人提供可理解的信息。

第五,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是指企业主管人员应负责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涉及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而将次要的工作或不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完全放手让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这里“例外”事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质的方面看,对某一责任中心关系比较大、性质比较严重、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可作为“例外”事项管理。二是从量的角度看,一方面指在责任目标管理中,差异(包括正差异和负差异)较大的因素,作为“例外”事项管理;另一方面差异虽未超过规定标准,但长期在限度的一侧徘徊,凡统计数字在标准的某一侧连续出现七次以上,应视为控制不严或标准失效所致。三是从时间观念看,重要的问题随时作为“例外”管理。

第六,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指管理会计采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应尽可能简易可行,便于操作,能为大多数管理会计人员所掌握。对于能够准确定量的资料应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尽可能由计算机完成。相同的方法和技术对不同层次管理会计人员的可操作程度不同,管理会计人员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第七,及时性原则。及时性指决策依据的信息与决策的执行应能够及时满足经营管理对决策的需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及时进行决策;另一方面是指及时进行控制。财务会计中更强调信息处理的真实,管理会计中更强调决策与控制的及时。

第八,整体性原则。责任中心的划分与考核,要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划分责任范围时,要做到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使责任中心之间一方面要防止重复,另一方面要防止无人负责区的出现,即要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从纵向上看,自下而上,都要层层负责,其组织层次每升高一级,责任也增大一级,各责任中心随时提供其业绩完成情况,直到最高层次;每一责任中心还要负责、检查其下属的业绩,最高层次承担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责任。从横向上看,各责任中心要接受横向责任中心的管理、控制。这样纵横责任链交织成责任网,以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

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内部必须有一致的目标,尽管各自都有自己的分目标,但必须受总目标的制约与协调。如在企业日常工作中有可能一个人为超额完成产值而不愿接受小件订货,还有可能工厂为追求利润而不愿生产微利产品等,因此,在管理会计中贯彻整体性原则,制定责任目标时应从国家、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克服以上不良倾向。

第九,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与各责任中心利益要保持一致,企业的总目标是分解和制定各责任中心目标的依据,各责任中心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保证。当一项决策与决策的执行对企业有利而对国家不利时应当坚决放弃这项决策与决策的执行,相反,当对全局有利而对局部不利时,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二是决策与控制的程序及方法应保持前后一贯,便于决策的制定及执行;三是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考核评价业绩的标准要前后一致,若不一致就会使决策及其执行偏离客观真实的基础,导致决策失误,使各责任中心目标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脱节。一贯性并非绝对的一贯,随着决策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管理控制要求的不同,决策与控制的方法可以适当变化,使产生的决策与控制更为有效。

第十,可验证性原则。可验证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决策依据的信息本身要能够被验证;二是做出的决策在执行中能够被检验。贯彻可验证性原则,可以判断决策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便于找出差异和进行差异分析。可验证性既是决策的原则,也是对决策结果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的依据。

综上所述,有关控制的管理会计原则可列示如表1: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2

1 当前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从会计工作本身来看,推行责任会计体现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传统的记账报账型发展为经营管理型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工作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有基础的企业要尽快推行责任会计,基础不完善的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业经济核算纳入责任会计轨道。

1、2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可行性

在我国企业推广责任会计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建立在厂内经济责任核算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企业就开始实现“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实行内部计划价格。60年代初,在企业推行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资金成本分解归口管理。70年代处,推行内部结算。80年代处,推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厂内银行等。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中国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涌现出了以邯郸钢铁总厂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为代表的一些责任会计新形式,有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雏形。这些都为我们在企业推广责任会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2、1 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责任中心是为了贯彻经济责任制而建立的,是责任会计的基础环节。对责任中心的正确划分标志着企业能否有效实行责任会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所能控制的范围和承担的不同责任以及管理的需要建立不同的责任中心,。一般来说,企业通常将它所能控制的区域和责任范围划分为三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和利润负责;而投资中心既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入资金的运营效果负责。

2、2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责任单位建立后,就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责任成本包干核算,工资奖金与责任指标挂钩。各责任中心在确定责任指标时要切合实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指标。

2、3 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责任预算和责任目标确定后应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日常的记录来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的责任指标值与计划责任指标值进行比较,据此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肯定各责任中心的业绩,研讨各责任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措施。另外,在每个会计期末还应该核算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为下一会计期间制定责任指标提供依据。

3 责任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存在问题

3、1、1 照抄西方的责任中心设置方法。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责任会计的模式,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划分为三个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作为责任会计主体。

3、1、2 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不同责任单位的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比较缺乏统一的尺度,同样的指标完成率并不意味着为企业做出了同样的贡献,难以使各部门感到公平合理,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3、1、3 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不合理或者难以发现的内部转移价格不但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增加了责任中心之间交易的难度或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

3、1、4 考评体系不够健全。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如目前相当多的企业严重超员,隐性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达不到设计的能力。

3、1、5 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责任会计的生命在于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责权利中的权力落实不充分,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

3、2 解决对策

3、2、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单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途径也呈多元化局面。因此企业要在鼓励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起能有效激励内部单位扩大销售,多创利润,提高投资效率

[1][2][3]

,降低投资风险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内部单位的职能属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赋予它们与其经济责任相当的决策权,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划分责任中心的目的之一是避免搭便车,每个责任中心都有明确规定的权利和责任,就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车间之间、班组之间、甚至个人之间互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所以划分责任中心时应尽可能地把互相依赖互相牵制的车间、班组等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确有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必要,如果某个责任中心与其他责任中心之间可以进行纯市场化的交易,并且这样更节约交易成本,那么分拆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将内部某个分厂、分公司分拆出去的记录,而且事实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 建立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落到实处。第一,制定责任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资金筹措等情况,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应围绕着总目标来制定,对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第二,统筹安排,分解职权。在责任单位的责任已定的情况下,还应根据以责定权的原则,赋予各责任单位相应的权力。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究竟要放哪些权,放到什么程度,需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周密考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人员素质的高低,二是掌握好放权的力度,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三是责权对等原则。第三,明确责任,签订合同。各责任单位应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对责任单位的责权利负全责。

、、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有二:一是凡成本中心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以及有关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转账,一般按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二是凡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的转移以及责任成本转账涉及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尽可能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价格的基础,而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产品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供应价格作为计价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市场价格可以及时取得,并且能客观公正地反应责任中心产品或劳务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因而可以促使责任中心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以获得更多利润,另外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也能使责任中心更加贴进市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  、、 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评价与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是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责任会计实施奖励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必须考虑到其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性。对于不同的考核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成本中心,主要考核成本或费用,生产制造部门可采用标准成本,非制造部门可使用费用预算作为考核标准;对于利润中心,主要考核收入和支出的差额,通常用企业预算来确定利润中心的标准;对于投资中心,主要考核其投资效果,如投资收益率等。

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对责任中心不能仅以短期内的经营成果作为判断其优劣的标准,还要看它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②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片面强调一种,往往会产生不良效果。例如对投资中心进行考核时,只以利润作为标准就无法了解投资效率如何;只以投资效率为标准又往往会使投资中心拒绝那些会降低它的投资利润率而实际上对企业有利的投资项目。

③价值指标与非价值指标相结合。能用货币表现的绩效固然重要,但是对不能或很难用货币表示的绩效也要加以考核,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

④可控性原则。即进行考核时要把责任中心无法控制的因素排除在考核指标之外,责任中心只对可控制部分承担责任。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3

一个班级如果管理得好,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在集体中形成合力,班级增强了实力,发展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每个人的素质也就能从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其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教育的重点如何,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实效。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美国的西点军校更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缺乏责任心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同样缺少责任心,学习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少条理性。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今的素质教育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定通过班级中的学习、活动来完成,这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责任感,能自觉把自己看作是学习和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翁。只有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才会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班集体建设好,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除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外,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集体中锻炼,在集体中成长,成为有责任心的青少年,将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为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力量源泉

首先,注重在班级管理责任感的培养中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利用班会课用榜样人物的优秀行为影响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如请已毕业的学哥学姐来进行相关的的讲座,通过他们自身的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让学生明确责任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这些事例生动具体,形象鲜明感人,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重视利用与学生平时谈话交流、班会课加强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好榜样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加强班级各个层面的竞争意识,通过对班级中一些学生的表扬,从正面引导他们初步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具有怎样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给予学生信任与尊重,逐渐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责任意识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表达意见,让学生自己作决定,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是培养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尊心的满足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注重赏识教育,爱护和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需要、权利和选择,引导学生明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任,用心去理解、感悟生活中的责任,并且主动地用行动去承担责任,而不是由别人尤其是家长替他们承担后果。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自然增加,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锻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的实践表明:关键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领会“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誉、成绩是和每个成员息息相关的”,从而主动关心班级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管理。开展“自主管理”这一专题活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可以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制定班级班规,根据班规将全班划分为九个小组,通过小组纪律、卫生、学习、作业、两操等每周进行评比,而这些工作都交由学生参与管理,为了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层面上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我们还可把组长工作细化、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所提高。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体验到管理者的艰辛,从而产生对管理者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内心道德情感碰撞,感觉自己不是局外人。这样每个学生都发扬了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的有机体,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要求学生每周要开组会:让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成绩,同时查找问题,争取在下周的评比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自我管理的作用是教师的教育无法取代的,因为学生更熟悉自己周围的同学,只要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一旦积极行动起来,就可以主动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重视班级舆论对责任感培养的作用

班级舆论是反映班级多数人对某一或某些问题的态度或倾向性,也是班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层面,对每个班级成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过程中,要把引导班级舆论作为把握集体建设方向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并且这“引导”不是班主任自己的表态管束,而是巧妙地启发和组织学生逐步培养起正确的班级舆论。如抓住学生中发生的或学生耳闻目睹的典型事例及时进行表扬、讨论,调动学生内心对责任感的积极情感。又如,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学校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水平。这样,班级舆论就能不断地朝高层次方向发展,促进责任感的培养。

五、培养责任感,做好班级管理,重视与家长及各科教师的联系交流

要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重视与家长及各科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家庭教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家中的习惯养成对学生平时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有责任心的学生在班级中就能体现出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而缺乏责任心的学生在学习中丢三落四,缺少学习目标,没有学习计划。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所以需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要求家长在家里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联系,把班级管理中的一些要求与各任科教师沟通,使他们在教育中能加以重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要培养责任感还必须通过家庭教育,以及各任课教师的协助工作去提高学生的鉴别力,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4

一、推行责任会计对高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1)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改进。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高校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高校重视教育成本核算。高校只有加强教育成本核算,通过对有关成本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使用,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从而提高其办学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激烈的高教市场迫切要求高校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即内部经济责任制,彻底改变管理低效、权责意识缺乏、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责任会计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它将会计数据同经济责任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要求高校为实现总体目标,将职责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最终落实到各科室及个人,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正确评估教职员工工作业绩,将其获得的经济利益、承担的经济责任与业绩考核挂钩,促进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2)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办学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的非盈利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收支核算,从不提及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浪费与不合理开支现象时有发生。责任会计制度是一种将庞大的组织机构分而治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高校内部各部门所负的责任作为考核对象,按照责任中心编制预算,通过学校财务部门系统记录其预算执行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进行差异分析并要求各责任中心定期报送业绩报告,评价内部责任中心管理业绩,提高了高校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加强对收入和成本的控制,将利益分配与奖惩建立在责任预算完成情况和责任考评的基础之上,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和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责任会计制度克服了财务会计以整个学校为核算对象而不便考核内部单位业绩的缺点,弥补了财务会计的不足。建立责任会计,有利于高校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实施绩效预算,加强资金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高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需要。高校目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分散、使用无偿、处置随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亟待管理手段的创新。怎样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不清、权利不明、利益不分,责、权、利严重脱节等缺陷,长期困扰着高校管理者。如何摒弃传统的资源型管理模式,实施资产型或资本型管理模式,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防止资产流失,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一套能将责、权、利统一起来的高效管理监督制度成为高校管理层必须解决的问题。责任会计正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先进管理办法,能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责任会计体系的框架设计

(1)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责任范围。划分责任中心是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性环节,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高校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内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该责任中心的责任承担者,通常责任中心根据内部责任单位的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不同,一般分为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三大类,责任中心又可根据内部责任单位层次分为一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根据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特点,高校一级责任中心也即校部责任中心,对高校总体性责任目标承担责任,校长为该中心负责人,它不仅要对学校投资行为负责,也要对成本费用、利润负责,是一个综合性的责任中心。高校二级责任中心隶属于一级责任中心,院长、处长为该中心负责人,根据高校业务特性,高校二级责任中心可划分为四个模块: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教学科研责任中心以学院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故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职能管理责任中心以学校管理处室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党务管理工作,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也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后勤服务责任中心以后勤服务总公司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后勤服务任务,采取企业化管理,对那些能取得收入又发生费用的后勤单位,因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所以将其归为利润中心,而其他后勤单位责任目标是控制费用,故归为成本费用中心;校办产业责任中心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故归为利润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是将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四个模块按照经济责任进一步细分,科长、系主任为该中心负责人,主要把职能科室、分厂、车间等基层单位作为核算对象,一般都是成本费用中心。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编制责任预算是对各责任中心责任的量化过程。为了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对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和进一步具体化,形成整个学校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的责任指标体系,分解学校总体目标时要遵循目标一致性、责权相符、可控和激励原则;在责任指标体系形成的基础上,按照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分别编制并下达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既是本级责任中心的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3)组织责任会计核算,进行反馈控制。责任会计信息客观公正,计量准确,责任指标计算科学合理,是保证责任会计制度正常实施的有力措施,学校应建立责任会计组织体系,实行专业核算与责任中心核算相统一,集中核算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监控各责任中心的所有收支,准确核算责任中心收入和支出;学校要做好责任预算的控制工作,上级责任中心要加强对下级责任中心进行责任预算控制,本级责任中心也要加强对自身责任预算自我控制,学校还要对各责任中心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评估,把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监督各级责任中心工作履行情况、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对各级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检查督导,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差距和原因,分析责任归属,将情况反馈给各责任中心,属于责任中心人为原因的,敦促责任中心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属于考核标准过高的,应适当调整修改考核标准,以实现学校总体目标。

(4)分析评价业绩,进行奖励惩罚。责任会计核算是为编制责任报告服务的,各责任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编制能够充分反映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责任报告,充分发挥责任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各级责任中心应根据自身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编制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与预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及考核指标体系紧密衔接的责任报告并逐级上报,以使学校高层及时了解情况,保证学校总责任预算的执行,为了便于考核评价,要改变原来责任报告中定性指标比较多,不具体,且定量指标中绝对指标多,相对指标少的状况,做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强调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进行业绩评价制度是促进各级责任中心改进工作,完善自身责任行为,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积极行为,是完善责任会计的重要措施,学校重点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责任中心作出全面评价,据此进行奖励惩罚。

三、高校推行责任会计的对策

(1)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高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认识。责任会计在高校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前提,高校各级领导应积极带头加强对责任会计的职能和优势的宣传,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升各级管理者责任会计意识;加强高校财务人员培训,让他们熟悉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为高校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责任会计职能必要性建立程序

一、责任会计的定义

米切尔马赫在《成本会计为管理创造价值》中对责任会计的描述为,“利用会计进行业绩评价通常被称作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责任会计是以往的各种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各责任单位履行其经济责任的会计信息。

二、推行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财政部在1995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管理体系。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科学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推行责任会计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也是会计改革的深化。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贯彻责任制度使当事人有责、有权、有利。对企业领导来说,有利于落实任务,控制全面,调动积极性;对企业各部门来说,都有一定的工作目标,对各部门、对职工能起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作用,激发自觉性,发挥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

2、强化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必须推行经济责任制,而推行责任会计就是落实、巩固、规范厂内经济责任制的有效措施。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都实行目标管理,通过责任会计这个核算形式就可以把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经济效益保证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所以推行责任会计是一项重要内容。

3、从会计工作本身来说,推行责任会计,它体现了会计工作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传统的记帐报帐型发展为经营管理型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工作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有基础的企业要尽快地推行责任会计。基础不完善的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业经济核算纳入责会计轨道。

三、责任会计的职能

责任会计系统的任务是通过责任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责任会计的只能有以下几方面:

1、预算职能。责任会计的预算职能就是合理的编制各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作为各责任单位的努力目标以及衡量各责任单位工作成果的标准;

2、控制职能。责任会计的控制职能也称为监督职能,就是对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事前制定的责任预算进行检验,对发现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

3、核算职能。即对责任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记录、计算,并通过一定方式向责任单位负责人和企业管理者反映责任单位责任预算的完成情况;

4、考核职能。以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为依据,根据责任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使其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四、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1、合理划分责任中心

责任会计是按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划分经济责任,建立责任中心,使责权利达到统一。因此,要明确责任中心、责任对象、责任绩效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权力和经济利益,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制定责任目标,编制责任预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资金筹措等情况,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应围绕着总目标来制定,对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并根据责任目标详细编制责任预算。

3、编制考核报告,进行业绩考评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6

责任中心是指在实行分权经营的条件下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将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而形成的内部责任单位。责任中心制是涵盖目标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内容的管理体系。目前,很多电视台提出战略管理目标以及战略发展规划,而战略转化为行动需要借助于平衡计分卡连接战略与指标间的缺口,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实施则需要搭建责任中心制平台。责任中心制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纵向体系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至业务单元;横向体系按照业务性质明确中心的责任所在。电视台责任中心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根据电视台各部门的职责业务分工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并根据各责任中心工作目标以及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施以不同的管理重点,采取不同的绩效考评标准。一般情况下,由于节目生产质量与广告运营情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责任中心的划分上,可将节目部门作为虚拟利润中心、以成本效用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节目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是辅助生产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节目的生产和广告运营,对节目生产和广告运营的影响是一种间接关系,主要考核其成本控制情况,可将其作为成本费用中心,以成本费用最小化为管理目标,如图2所示:

二、电视台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的目的与前提

(一)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目的 责任中心制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效应,通过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责任中心考核制度,正确划分电视台各个部门的属性,科学确立各责任中心的考核目标(虚拟利润中心为目标利润,成本费用中心为目标成本),有利于调动电视台各个中心及其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的增强,并能使中心深化、细化管理,使电视台既规范管理,又充满活力,真正实现管理增效。

(二)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前提 责任中心的构建是财务监控管理体系基础的一环,电视台要保证责任中心制的顺利构建,就必须保证财务监控管理体系的其他方面内容已经有基础准备和前提条件:一是实现财务人员、资金和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二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财务与业务互动;三是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核算。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范围、成本控制与分析、成本考核等;四是正确处理电视台与部门的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即在电视台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标准下,部门能得到一定的授权,电视台给予宏观指导与监控;五是建立内部结算体系,合理界定内部转移价格。

三、电视台责任中心制体系的构建内容

(一)责任主体 电视台各个部门是目标管理的责任主体,部门负责人是责任中心的负责人,强调各个责任主体在责任可界定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明确责权 明确责权是在目标分解、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在时限总体目标中应该做什么、协调关系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等,把目标责任落实下来。在明确责权的同时,要根据各部门和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授予适当的权力,并分配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以保证目标责任的实现。

(三)考核指标 在每年年初,结合电视台年度经营计划、宣传任务以及上年的收支情况,由电视台决策层通过,确定当年电视台各个部门的宣传工作目标和经营工作目标。根据电视媒体的特性,宣传工作目标主要包含节目设置、节目定位、节目时长、重大宣传选题的规划、节目收视份额、收视排行及宣传管理规范等;经营工作目标主要指电视台的收入、支出、结余、成本控制目标及财务管理规范等。

(四)监控指标 除下达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外,还应建立以下两个监控指标:一是工资性支出。年初根据电视台有关薪酬管理规定以及“效份额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各个责任中心核定工资基数,与考核指标复合挂钩。电视台在此(年初核定的工资基数+绩效工资+各种奖励+政策性增资)范围内,对各个责任中心的工资性支出实施监督,确保不突破。二是可控成本。将责任中心的全部成本划分成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指由电视台统一标准,按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统筹安排,比如税金、广告成本。可控成本的控制责任在中心,比如:会议费、差旅费、接待费等。通过下达可控成本的预算监控指标,有助于电视台对责任中心的经费支出、成本效益进行客观、真实地分析,找出管理上的差距和潜力。同时,电视台管理层将可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与兑现其超额完成利润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即在完成可控成本计划下,兑现其超额完成利润奖励。

(五)监督控制 在做好日常考核与兑现的同时,电视台应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过程监督,重点监督水电费、修理费、交通费、管理性费用等可控成本项目,以及市场份额、广告投放量目标值的完成情况,为考核提供基础依据。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例如:新开办、停办或节目播出时长更改的电视栏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相应调整责任中心的目标值。责任中心应坚持每季度在中心内召开目标值完成情况分析会议,总结分析责任中心的差距和潜力,保证责任中心的目标完成。

(六)保证措施 电视台根据各个责任中心每年的目标责任不同以及电视台各项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完善,逐年制定部门目标责任制实施细则,并与各个部门负责人签定目标责任书。为保证考核指标的顺利完成,应对部门负责人实行岗位竟聘机制,同时,配套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管理风险抵押和年终奖励制度,部门负责人向电视台交纳风险抵押金,按照权重设计,分别与考核指标挂钩,年终一次性考核兑现。

四、电视台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一)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主要包括:

(1)考核指标的选择标准。既要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又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电视台创造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应考虑舆论导向、宣传内容和社会效果等因素;电视台创造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因广电节目存在二次售卖过程,既要关注收入、成本等财务指标,也要考虑视听份额、市场份额等对获取经济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指标。

(2)指标权重的设置。应根据主管部门对电视台的发展要求或电视台对事业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界定,具体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配置。

(3)考核指标不宜经常变动,但指标权重的设置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都应有所调整,这样既可以保证考核指标的持续性,也可以发挥目标体系引导与约束的作用。

(二)具体责任考核指标的设计与选择 考核指标的设计与选择是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既要对责任中心、员工职责范围的所有事项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还要考虑操作上的便利性。按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与财务目标的不同,分别按不同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兑现:节目部门责任中心主要考核市场份额、经济创收及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节目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主要考核成本控制、安全播出等方面。

(三)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 考核指标体系按考核周期长短,可分为月考核指标与年度考核指标。

(1)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一是成本控制率、市场份额。按成本控制率同目标控制率差距,实际市场份额同目标市场份额差距,设置两者之间的指标权重,体现在责任中心的月绩效奖金考核中,按月兑现。完成目标值给予奖励,当月未完成目标值,等额从中心的月绩效奖金总额扣除。以此让部门负责人、员工动态感受到月成本控制率的降低以及市场份额的提高,能为部门、个人利益产生的影响,提高工作积极性。例如,假设按成本控制率权重、市场份额权重各占30%及70%,公式如下:本月绩效奖金=月奖金基数×[(月成本控制率-目标控制率)×30%+(实际市场份额-目标市场份额)/目标市场份额×70%]。二是广告投放量存量。广告投放量存量可按比例提取,即有投放即有奖励,按月兑现。三是安全指标。考核期间,节目出现导向错误或节目制作播出、技术安全播出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事故的,按电视台宣传管理相关规定,分性质、分情节追究当事人和中心领导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除予当事人和所在中心(或栏目)负责人经济处罚外,并予以行政处罚或解聘、降职处理。四是节目质量。由台相关领导、知名的离退休专家组成的评议组对节目质量按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月绩效奖金总额挂钩。对不同节目类型而言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新闻宣传类节目主要就主题导向、时效性、信息量、摄像、播音等五方面进行考核,品牌类节目则主要考核主题导向、节目创意、艺术效果、摄像、主持等节目元素,经营性节目则重点评审其主题导向与品位两个方面。

(2)年度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一是广告投放量增量。按当年年度的广告投放量总和,扣减上年年度的广告投放量,结合电视台当年总体收入情况、部门目标市场份额完成情况,按比例提取,年底兑现;但是,若目标市场份额未完成,但超额完成上年创收数,按市场份额实际数与目标数对比,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创收增量提成相应下降一个百分点,累加计算;若目标市场份额和收入指标均未完成,则按创收减量部分予以一定比例的处罚。二是设备使用费。按年终实际使用的设备使用费与年初制定的设备使用费预算结余数,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三是虚拟超额利润。总收入―总支出,对责任中心虚拟利润总体收支结余超过电视台核定的虚拟目标利润数,且中心总体收入规模、成本控制率和目标市场份额同时完成电视台核定任务的,年终按超额结余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四是投入产出比、收视点收入、收视点成本。在年度考核责任中心(虚拟利润中心)时,除了对虚拟利润中心采用广告投放量等指标考核外,还应该对不同虚拟利润中心及其单个电视栏目的投入产出运营情况、收视点收入、收视点成本等进行分析考评。即把电视台的全部节目运营成本分摊到责任中心(虚拟利润中心),责任中心再具体分摊到其下属的电视栏目,责任中心的不同栏目再把责权利分摊落实到个人,这样,比较容易明确每个节目部门、个人的责权利,以责任中心制来保证电视媒体内部必要的竞争压力与创新活力。

采用投入产出比等指标考核责任中心(虚拟利润中心)的原因如下:一是根据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任何系统的经济活动都有投入和产出两大部分,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一定数量的关系。那么,节目部门的电视生产投入是指人力、物力在电视的采编制作过程中的支出;电视产出主要指广告投放量、栏目的合拍收入、专款收入等,各个责任中心的投入和产出之间也会具有一定数量的关系。二是电视栏目化是电视自身建设发展中的一种新观念,也是一种趋势。在优胜劣汰的现实中,追求个性化的栏目建设,推出名牌栏目,是栏目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电视栏目设计目标的必要保障。三是在当前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收视份额的普及带动了广告投放的科学规划,让广告主摆脱了买时间的老思路,现在广告主看中的,是市场的收视份额,高收视份额必将带来高额的广告投放量,两者成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除了需要计算栏目的投入产出比外,还需要结合栏目的收视份额,计算收视点收入、收视点成本。四是对责任中心的虚拟超额利润、广告投放量等方面的考核,可以归结为是同一责任中心的目标完成情况考核;通过分摊运营成本、计算部门及其电视栏目的投入产出比、收视点成本等,可以归结为是不同责任中心的实际考核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就在电视台内部构建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责任中心体系。五是主要指标的计算:投入产出比=栏目收入/栏目支出,栏目收入=栏目制作收入+广告投放量+其他收入,栏目支出=节目直接制作费+按比例分摊的各项费用;按比例分摊的各项费用含:部门管理费+设备使用费(按节目时长分摊)+人员费用(按栏目人数分摊)+税收支出(按收入的税负计算)

投入产出比>1,说明部门(栏目)所产生的各项收入(节目制作收入和广告投放量)足以弥补节目直接制作成本和分摊的部门管理费;投入产出比<1,则说明部门(栏目)处于亏损状态。投入产出指每元投入所获取的收益。

点广告投放量=栏目收入/栏目收视份额

点成本=栏目支出/栏目收视份额

五、电视台责任中心制的实施

责任中心制的建设和实施除了成熟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规范(如责权规则、考核指标、流程规则)外,由于电视台是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采取收付实现制,因此对责任中心的考核在财务信息的获取方面只能通过增设明细会计科目和辅助核算项的方法,对部门、频道、栏目、节目等责任中心的数据进行简单分类计量,再对会计报表的数据加工、调整,形成责任会计报告。按此方式获取责任考核信息,不但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而且受国家的规范制度的制约,造成责任会计核算信息输出和分析严重滞后,难以达到责任会计信息灵敏、控制有效、考核及时的要求。

随着电视台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主体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为确保责任考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引进责任会计信息系统,解决责任考核信息的滞后问题,并借助信息系统的构建推动责任中心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深化和升华。责任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责任预算、责任核算和责任报告。其中,责任预算主要完成责任中心的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调整和预算监控;责任核算主包括责任中心的数据归集、数据分配、数据结转和内部交易结算等内容;责任报告主要为责任中心管理者提供责任会计核算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为集团决策层提供运营分析、绩效考核和战略决策依据。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7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重要性

责任担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指教育者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手段和载体使青年学生明确责任,形成责任担当的意识并内化为自主行为。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热爱国家、乐观自信、敢于承担,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利己性,重个人理想,轻社会集体理想,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等。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的教育势在必行。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都强调责任担当的重要性。从孔孟之道的“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胡锦涛同志对青年“四个新一代”的殷切寄语,都体现了传统文化把责任担当教育作为培养健康人格的追求。当代大学生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通过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对于“中国梦”的期许,有梦就有追求,有追求就要有奋斗和拼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必须敢于担当,积极主动为之奋斗和付出,为之不计个人得失而团结一致的信念。由此可见,我国的民族观念与教育理念对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重视和践行。

(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素质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是实现道德素质提升的关键所在。责任担当不仅是大学生个体德行发展的内在基础和核心,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教育,提高责任担当意识,激发责任担当情感,内化为自觉行动。既要鼓励大学生勇于获得胜利,也要求大学生有勇于承担挫折与失败的责任,作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同时也要在自觉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正确定位人生价值观,全面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降低的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交流与传播更为迅速方便。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入侵,网络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都强烈的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使得部分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对社会责任感的态度日渐冷漠,加上新旧道德伦理观念的冲撞,使得他们开始极少的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2)教育制度和手段的不完善。责任担当意识作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也须依靠教育来实现。但在目前的教育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责任担当教育多局限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性。其次,忽视发挥大学生在责任担当的主体性作用,多以灌输为主,没有内化为行为实践。最后,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造成学生只读圣贤的书呆子现状,与社会分割开来,不利于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3)家庭环境的影响及自我心理的不成熟。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充次着矛盾和冲突,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溺爱使得学生出现自私、冷漠,缺乏正义感。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不屑于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大多奉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他们以自我为重,很少顾及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责任担当意识薄弱,且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大学生的这些心理不成熟性极大地制约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途径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教育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起到先行作用,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念之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其次,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感,辩证的看待问题,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矛盾,加强价值判断力,践行责任担当。

(二)调动大学生责任担当主体能动性,提高责任担当意识

责任担当是道德自律的重要内容,勇于责任担当是构建高尚道德人格的必由路径。要重视人的主体需要,注重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判断、学会负责,履行应尽职责,实现自我价值,将责任担当的坚定意志最终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习惯,从而培养大学生责任主体的身份。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能力

责任心的重要性篇8

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划分的责任中心为会计主体,确定其在经济活动中应负的经济责任,并同记录、考核、评价其业绩的会计工作相结合而形成的会计制度。它适应了企业内部分权管理的需要,将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同会计的职能方法结合起来,成为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管理的基本形式。

关于责任会计的职能,目前理论界的归纳有多种,如计划、控制、反映、考核、调节等等,但是对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则很少提及,通常都把激励作为责任会计实施中应贯彻的原则。实际上,责任会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责任会计将现代行为科学引入到会计管理中来,按照行为科学确立的原理和方法来实施会计管理,引导和激励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争取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责任会计无论是其机构设置、组织划分还是操作方法无不遵循着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履行着激励的职能。责任会计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在激励。根据现代行为科学的观念,工作本身的兴趣、价值、挑战性和工作者的责任感及成就感是更直接的激励,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性,因而称之为内在激励,运用内在激励能得到更强的动力。责任会计根据责权范围的不同,将企业内部各级单位划分为不同性质的责任中心。一方面,通过划清责任来避免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给他们造成压力感、责任感,促使其尽职尽责;另一方面,通过决策授权给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创造发挥其才干的机会,使其工作本身产生挑战性、趣味性,因而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即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又能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二)目标激励。目标的设置可以引发人们行为的动机并规定行为的指向。一般来说,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受目标的难度、目标的明确性、人们对目标的接受程度等几个因素的影响。责任会计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来实施目标激励。首先,责任会计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来为各责任中心分别编制责任预算。责任预算规定了责任中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成为激励他们的有形的可测量的成功标准。其次,责任会计通过各责任中心自己参与编预算,能够使责任预算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同时这样也可以激发广大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热情。最后,企业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对责任中心人员进行奖励,有利于企业目标与个体目标相融合,增强员工对责任目标的接受程度。

(三)过程激励。过程激励是相对事后激励而言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是进行过程激励的主要手段,而这正是责任会计的特长所在。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责任会计核算和定期提交的责任报告可以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因而能使责任中心感受到监督的压力,同时也能对责任中心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另一方面,责任中心通过责任会计核算也能随时了解到自己的经营状况以及取得的成果,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完成感,从而促使他们寻找差距,再接再励。

(四)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是对组织的劳动成果的总结与评价,它也是责任会计评定组织效能和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责任会计能核算出每个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并可利用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对此进行分析与评价。首先,责任会计在进行绩效考评时,遵循可控性原则,即考核只限于责任中心所能控制的活动和因素。因此只要责任中心员工努力工作,就能达到上级所要求的目标。这样可有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次,绩效考评可以产生比较效应,能激发责任中心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各责任中心相互竞争,相互赶超。最后,绩效考评也为企业的事后奖励提供公平客观的依据,从而使责权利更紧密的结合,起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五)群体报酬激励。这里所谓的群体是指一些人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而组成的群体。群体报酬激励就是根据群体的工作成果以及对企业的贡献来对他们进行奖励。责任会计对责任中心的事后的奖励正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责任会计在对责任中心进行绩效考评后,根据其预算完成情况和经营成果的好坏来确定其成员应得的报酬,责任中心员工的切身利益与责任中心经营好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做可以激发起职工的群体协作精神,提高群体行为,增强职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同时也能对群体中行为较差者产生压力,促使其改正。

综上所述,责任会计把激励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成为企业激励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过渡的桥梁,它的运用,不仅使企业激励手段更加多样化,而且使激励的广度、深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形式。企业实施责任会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它来促使责任中心尽最大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责任会计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完成企业整体目标而努力。责任会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作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据此,笔者认为,应把激励作为责任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责任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激励职能否得以实现。

二、责任会计激励职能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实现

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责任会计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它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无疑对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运用责任会计的一些做法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阻碍责任会计激励职能实现的因素,从而制约了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充分发挥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由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向现代分权管理模式转换。有责必有权,权责必相符,是实施责任会计的基本前提。适当的分权,有利于责任的明确。没有权利作保障的责任会严重挫伤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妨碍他们发挥作用。由于体制原因,我国企业一直沿用集权管理模式,这无疑无法满足责任会计分权管理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分权管理模式有着集权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决策权的划分,能使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将其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同时使处于基层的责任中心管理者在其授权范围内能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作出及时决策。再者通过决策授权,能充分发挥中心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群策群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推行分权管理是大势所趋,这也将为责任会计激励职能的实现和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企业主要按国家的计划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机制的僵化,价格体系的单一,决定了企业提高利润水平的根本途径是降低成本和费用。在这种条件下,我国责任会计工作主要是围绕成本和费用水平的降低来展开的。企业从上到下层层建立成本中心,落实成本责任,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而对于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建立不太重视,即使建立了也由于经营权限过小以及经济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途径也呈多元化局面。因此企业要在鼓励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起能有效激励内部单位扩大销售,多创利润,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内部单位的职能属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赋予它们与其经营责任相当的管理决策权,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另外,我国企业在运用责任会计时往往存在责任中心之间责任划分不清,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对责任中心划分过细上。我国企业划分的责任中心可以是车间、科室、班组、个人。最低层次的责任单位划分很小,经济责任和经济权限也很小,因而导致成本与收入的可控与不可控难以区分,往往发生谁也不负责任的现象,引起经济纠纷。这样不利于责任会计激励职能的实现。因此企业不应过多划分责任中心,对已划分的责任中心应赋予较大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权限。

第三,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是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时计价结算的依据,也是责任会计核算的基础。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不合理的转让价格将会使责任会计无法反映责任中心的实际绩效,造成责任中心之间分配不均,反而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国企业实施责任会计时往往采用企业总部制定的内部计划价格作为内部转让价格,与外部市场价格相差很大,因而不能如实反映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同时也无法反映出责任中心的实际支出水平,使该承担的费用没有承担。这样不利于责任中心积极性的发挥,不能诱导他们从挖掘内部潜力去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多创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市场价格可以及时取得,并且能客观公允地反映责任中心产品或劳务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因而可以促使责任中心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以获取更多利润,另外,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也能使责任中心更加贴近市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精选8篇)
  • 下一篇:科学家的故事读书心得感想(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