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实施地。为了贯彻国家有关双语的法律、政策和适应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1999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加强汉语教学作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决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2001年到2010年期间改进和加强双语教育的基本任务,要求在继续巩固少数民族母语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汉语教学在初、中等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和在中、高等教育阶段的主导地位,力争使汉语教学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有较大发展。
有了法律政策的保护和中央、地方财力的强力保障,新疆的双语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2004年3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规定》,指出除少数民族语言等特殊专业的部分课程外,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要从2004年起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尚未实施汉语教学的大中专院校,从2004年必须选择部分课程进行汉语授课,并逐步推广汉语授课。自此,新疆各高校积极培训教师,全面实行专业课程汉语教学或逐步扩大专业课程汉语教学范围。少数民族学生开始直接用汉语听专业课。少数民族老师也在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八级以后用汉语授课。他们在课堂上用汉语教授,课下用本民族语言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新疆高校的法学教育也不例外。给民族班上课的少数民族教师一般都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汉文教材用汉语语言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课堂发言、课堂作业和最后的期末考试都是用汉语言来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的毕业论文也用汉文撰写,用汉语答辩。
通过几年的汉语授课,少数民族的法学教育水平初步得到了与汉族班的法学教育平行发展的机会。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因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原因课堂发言热情、最后期末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水平比不上以前用本民族语言上课时的水平,但用汉语教授法律课程在帮助少数民族师生及时了解各种立法动态,掌握新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从而跟上国家法律的发展步伐的同时,在提高少数民族师生的汉语水平、扩大他们知识面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最新的法律法规、法律修订和司法解释一般都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汉语来出台。一些特殊的案例及其解答也在国内权威媒体上由权威的汉族法学家进行解释。将这些新法律规范和案例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而且也要求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专业人才。同时,组成专门的翻译人才队伍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目前正在实施的用汉语教授法律课程的做法减少和缩短了成本和时间,帮助少数民族及时接受各种新的法律变化和司法发展趋势。新疆高校推广汉语教育以后,少数民族师生的信息接触量和信息接收范围有所扩大。少数民族师生积极关注了中文媒体颁布的各种法律解释,并把媒体上公布的新法律法规和案例在第一时间内引入到课堂讨论之中,加深了对国家法律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对国家法律的信仰。汉语法学教育随着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本地迫切需要的法律工作人员,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新疆高校双语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双语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最佳选择。少数民族能成为既懂母语又能兼用汉语的双语人,对他们的发展繁荣、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双语法学教育确实对少数民族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知识更新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新疆双语法学教育在真正提升少数民族法律工作者的素质和维护新疆稳定方面还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实践中用双语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法律工作者也暴露出两种语言都不精通,从而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基层司法工作和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好地宣传和执行好国家法律的弊端。这在“7•5”事件发生以后在新疆的各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体和政府宣传品中的一些法律概念的不规范翻译上得到印证。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语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双语能力也成为影响新疆双语法学教育的一个瓶颈。目前,新疆各高校均用汉语水平考试来评价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一般,少数民族教师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八级以后就具备给少数民族班授课的资格。少数民族教师职称评审的硬性条件之一也是汉语水平考试达到八级。目前,尽管很多少数民族教师参加汉语水平考试都能够达到八级的水平,但是,他们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法学等文科类的课程因需要用现实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对授课者的语言水平要求较高,少数民族教师完全用汉文来授课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付学校的汉语授课要求,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给学生照本宣科,然后再用维吾尔语进行解释。这种“雨刷式”②教学不仅没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水平,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第二,双语法学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出现相互脱离。双语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才。这样的人才越多,就越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第22条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组织国家司法考试,可以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试卷进行考试。为了适应司法工作的需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文字的试卷考点考场。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在校就读期间接受了汉语法律教育,但是由于他们的汉语水平还达不到用汉语来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程度,因而他们只能用本民族语言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为了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少数民族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选择参加民语系的司法考试考前辅导班,用本民族语言重新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笔者曾经对乌鲁木齐市5所民语系的司法考试辅导机构进行过专门的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这5所司法考试机构的学员中有95%是各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当被问到参加辅导班的原因时,被调查对象均表示,他们在校期间的法律课程都是用汉语讲授的,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汉语理解能力还不足以参加汉语司法考试,所以只好参加少数民族文字的司法考试。由于他们要参加民族语系的司法考试,又不知道各种法律词汇在民族语言中相应的称法,因此不得不通过参加本民族语言的辅导班的方式来重新学习法律。③
第三,少数民族基层法律工作者在宣传和执行国家法律过程中不断徘徊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言之间,无论是面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还是汉语使用者都无法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务,影响了基层法律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出于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新疆各高校的法学专业均为学生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实习基地。这样,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新疆各地的公检法机关得到实习机会,而且也能够在各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工作部门锻炼自己。值得重视的是,最近几年这些实习基地对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意见较多。他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少数民族学生无法熟练地使用本民族语言或者汉语开展法律工作,安排他们进行法律宣传或者翻译文件,他们经常是错误连篇,甚至误导了基层群众。
三、完善双语法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双语法学教育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来说,是关系到少数民族法律工作者的培养,关系到民族团结、开发建设新疆、巩固国防的大事。因此,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入手,正确定位“双语”法学教育,充分发挥双语法学教育在新疆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作用。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正确定位法学教育中的“双语”。少数民族法学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懂法、执法和宣传法律的合格人才。为此,少数民族不仅要掌握好汉语,而且还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用本民族语言给基层少数民族提供法律服务。虽然,目前新疆高校的汉语授课在提高少数民族师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收效却并不明显,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普遍较低。以新疆大学法学院为例,2010年度民族班和汉族班刑法学专业的抽考成绩中少数民族学生的通过率虽然达到了82%,与汉族学生差不多,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答题情况和汉族学生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④笔者曾经对乌鲁木齐市的几所高校进行过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完全用汉语接受法学教育还是有很大困难。法律的信仰来自于对法律的理解。如果少数民族群众不理解国家法律及其作用,不仅不能正确执行和宣传国家法律,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他们走上歧途。我们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7•5”事件的一些参与者就是在校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或者毕业生。他们因不懂法而严重违反法律,成为犯罪人。这就说明我们必须正确定位“双语”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重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兼用双语给少数民族讲授法律课程,该用汉语时用汉语讲授,需要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时也应当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正确解答和传达法律的含义,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对国家法律的信仰和尊重。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法学教育教学方法,在教材选择上使用通用的汉语教材,在讲课上适当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在法学教育中营造出能使少数民族学生为新疆的稳定服务的法学教学环境。
2、改革和纠正仅用汉语水平考试八级来衡量少数民族教师教学能力的体制,提倡真正的双语法学教育,实现法律为新疆稳定服务的目标。HSK与双语教育教学关系密切。教育部相关领导曾经对新疆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予以了高度的评价,指出:“从1996年起,新疆在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率先在全国民族地区试行汉语水平考试(HSK),目前这条路已经走过十年。HSK在新疆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每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员与日俱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对推进新疆双语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年的历程表明,我们坚持把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交际能力来加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道路(是)正确的。”教育部领导的评价比较中肯,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少数民族教师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并不能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用双语讲授法律、宣传法律的水平。况且,汉语水平考试并不能衡量少数民族老师的专业能力,而只是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交流能力。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可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八级的教师自己都不能用双语表达法律基本概念时,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双语能力的缺乏就更是不足为奇的了。因语言问题所造成的课堂交流不畅,有时甚至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改革目前这种把汉语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能力的做法,构建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保持对他们的汉语语言过关的等级要求的同时,还要求他们通过本民族语言法律专业能力的测试,鼓励他们根据受教育对象的情况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授课,培养愿意为新疆稳定和发展工作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3、树立正确的法学教学目的理念,把少数民族法学教学的目的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使法学教育成为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工具。正如戴庆厦所指出的,由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特点,双语教育教学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分类实施。新疆南部地区80%的人口是少数民族。南疆地区公检法机关每年受理的案件的80%也是少数民族语言的案件。相对于北疆,南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需求还是很高。这就要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疆的少数民族法律工作者必须用本民族语言对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并且在少数民族地区用当地群众易懂的语言宣传国家的法律,号召少数民族尊重国家法律、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目前,在新疆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体还没有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的情况下,我们更不能脱离新疆的现实需要片面强调汉语法学教育。
第一,厚德以载物。作为一名教师,我信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我爱岗敬业,严守教育部门提出的“六个严禁”,廉洁奉公,兢兢业业。
第二,能者愿多劳。20xx年上半年,我担任教师发展部干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七(3)七(4)班语文教学工作、自主拓展课课本剧教学;20xx年下半年,我担任教师发展部副主任、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八(3)八(4)班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发展部主要负责学校师训、科研、语言文字等相关工作,事务琐碎繁杂,成效不易察觉;七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量多。这一年里,虽然工作量巨大,且肉眼不易看到成效,但我依旧勤恳耕耘在工作岗位上。
第三,业务精于勤。工作的各个方面,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己所能,将工作做好。(一)身为七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我注重备课组建设,关注年级学业质量,20xx年本年级语文学科成长性良好。20xx年区质量监控较六年级入学时有明显进步。同时,还组织好教学视导工作,对六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了视导。作为被视导年级时,组织好备课组的上课磨课工作,和组内老师共同成长。(二)身为语文教师,在班级基础薄弱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让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快的提高。指导卜凡、杭怡婷获得“小杨生煎·新知杯”作文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指导周海齐获得第32届上海市现场作文大赛闵行赛区三等奖。(三)身为教师发展部干事和副主任,我始终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取得的成果在下一部分详细罗列。
第四,功到自然成。教师发展部是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的,20xx年本部门工作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一、师训工作——智慧教师,培训先行
师训方面,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十三五”市级课程培训,区级各类培训以外,还立足校情展开各类工作。
(一)完善培训制度,形成专业能力梯队
为更好地推动各能力层次的教师发展,20xx年制定了《xx中学青蓝携手共进方案》、《xx中学青蓝携手共进协议》和《xx中学青蓝携手共进工作手册》根据青年教师意愿,经学校讨论,第一批青蓝携手对象为:宫雪、关红慧——唐连芳;吴静——杨泱;曾丽媛——王竞;宋佩佩——肖素晴;盛兆静——文霞荣;李素娟——梁惠华;薛光俊——陈艳。其中的蓝方教师有学校的优秀教师,也有外聘专家。
在教师发展部的组织下,青蓝携手教师和学校签订了协议。协议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根据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考核相关要求,学校以学期为单位对任职于本校的青蓝双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奖励。
20xx年初,结合闵行区第五届骨干系列教师评选活动,制定了《xx中学骨干教师评选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制定了《xx中学区骨干后备评选细则》、《xx中学区骨干(学科带头人)评选细则》。方案出台后,共收到20位教师的评选申请,评出区级和校级骨干系列教师若干:
区骨干教师:吴莹、王琼、梁惠华、潘秀霞
区骨干后备:王xx、王文杰、王秋儿、文霞荣、丛娟、汤秀君、蒋乐华
校骨干教师:许雅梅、沈冬贤、吴忠圆、宗爽、顾慧轶
同时,完成了20xx学年骨干人才评审工作,吴莹、王琼、梁惠华、潘秀霞四位教师被认定为闵行区骨干人才,并组织四位骨干教师完成了本学年新教师汇报课的观课、评课工作。
(二)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0xx年,整合教师发展需求和学校活动,共申报两项校本研修项目。
上半年,申报《多方位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下半年申报《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
自主研修方面,已完成20xx学年的学分申请。为更好地指导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在全教会上进行了职称评审交流。
二、科研工作——创智xx,科研引领
(一)积极组织课题申报,数量质量稳步提高
20xx年,学校立项龙头课题《初中学校构建“创智课堂”》的实践研究;宗爽老师立项大课题《基于解题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xx个区级小课题。
(二)做好课题结题指导,课题评比结果喜人
学校坚持不懈抓科研,教师在课题评比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20xx年初,两项大课题结题合格:刘志猛《“知行课程”开发背景下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以艺体类为例》、王琼《“知行课程”开发背景下,基于学生学情创设真实情境的初中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探索与研究》。
第九届小课题成功结题20个,其中七个获得等第奖。
(三)指导教师参加培训与评比,科研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教师发展部以闵行区课堂教学改进案例评选为契机,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教学案例撰写培训,有14位教师撰写了教学改进案例参加评选,5位教师获得等第奖。
立足20xx年“创智杯”系列活动之征文评比,积极动员教师参加征文培训,鼓励每位教师撰写论文。在此基础上,选送xx篇参加区级评选,共有9篇文章获得区级等第奖,占参与评选数的50%。其中胡继国老师《为了谁而信仰:发现生命》获市二等奖、沈冬贤老师《润心无声,润行有痕——我的思品课从研究学生开始》获市三等奖。
20xx年,完成了闵行区首届青年科研班的培训工作,吴静、俞伟鹏、梁丽丽三位教师顺利结业。根据教师需求,20xx年第二届青年科研班报名工作也已完成,李迪、盛兆静、徐浩瑞、王xx四位教师成功报名,并接受科研工作培训。
为了提高课题立项质量,20xx年还开展两项工作:
组织有意向申报课题的老师,参加“区级课题申报的项目设计”培训;召开学校教科研推进会,在20xx学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思考20xx~2019学年学校工作的突破点,以课题的形式聚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创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推进会邀请了教育学院专家庄明老师为教师作专题指导。
(四)汇编《xx教育》,分享教育教学智慧
三、其他工作
(一)完成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复评
上半年教师发展部接手语言文字工作,完成了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复评。
xx中学是闵行区前四轮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因此我们对于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不止于规范,更在于突破与提升。本次复评我校汇报的主题是“文”心雕“龙”,即以全校师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用心,去雕琢出一个更好的xx。
教师发展部从主要做法、经验与成效、特色与亮点、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学校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在答辩时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学术校庆完美收官
学术校庆活动中,教师发展部主要负责文本内容的设计与打磨,配合各教研组完成每月活动。
综理组“七彩综理,智慧xx”、数学组“同画一个圆,共筑一个梦”、综文组“四维综文,花样年华”、英语组“花开四季,璀璨xx”、语文组“‘文’心雕‘龙’”、艺体组“‘艺’心同‘体’”,六大教研组根据学科特色围绕主题分别开展了学术校庆。xx师生一起交流了课堂教学改进的成果,分享了教育教学中的智慧,张扬着教师们的才华与能力。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术校庆中,教师们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增强了团队合作的凝聚力,提高了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如何提高教研组的组织力凝聚力?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学术校庆,原本只是一次投石问路般的尝试,至此终于柳暗花明。
总结学术校庆,本人撰写论文《融学术与校庆为一体,让教师与学校共成长》,获“闵教杯”论文评选三等奖。
(三)制定并推进20xx学年“创智杯”系列活动
20xx学年“创智杯”以“创智xx,智慧教师”为主题展开,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关注师生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努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品质。
教师发展部制定本届“创智杯”方案,方案共设置7项活动:1、创智课堂教学评比;2、校际同课异构研讨;3、“我的课堂我来晒”——“一师一优课”网络晒课活动;4、校际命题评比;5、“我的教育观”征文评比;6、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优秀教案集评选;7、校本资源库建设评比。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晒课活动,总计晒课75节,其中李蓉蓉《狼》、胡继国《人口发展的历程》、盛兆静《零食(或饮料)与健康》被推选为优课参与区级评选。
(四)20xx学年学科月方案设计
在20xx学年学术校庆的基础上,我拟定了以“盈科后进,学以致远”为主题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需求,设计了系列活动。
(五)其他工作
此外,教师发展部还承担了一些列其他工作,主要是文本内容的撰写与修改,如校庆主持稿、党建汇报稿、开放日PPT制作等工作。同时,帮助多位教师撰写并修改参赛论文、课题、汇报稿等。完成了20xx学年教师专业发展数据的填报……其他琐碎工作不再罗列。
【关 键 词】 小学英语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880(2011)12-0037-02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随着教学年级的增长,内容的难度加大,教师越来越感觉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是痛苦,预期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师心存困惑:如何把教材内容活化成学生的知识能力?教材应怎样使用才更有效?
教师使用教材方面主要有几种境界:1、 不以教材为依托,乱讲一通。2、 把教材看作“圣旨”,不敢有半点脱离。3、 会初步分析教材的联系,简单地进行再备课和加工。4、 从整体上把握并驾驭教材,在运用教材时具有创新意识,使用多种方法活化教材。
英语课标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创造性运用英语教材能活化教学,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下面本文通过几个案例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尝试:
一、以教材为依托,融会贯通,注重衔接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材,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领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实际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使之适应教学的需要。把“教教材”改变为“用教材”。
[案例一]
在一年级《先锋英语》教材中,已出现colors,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心学英语》中又再度出现colors的教学内容。如果老师不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炒冷饭”。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当变换教学次序或活动方式,三原lue,red,yellow换成混合色试验,并把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并用英语表述:Red and yellow is orange、 Yello and blue is green、 用此实验进行复习,锻炼思维,激发兴趣,整节课的教学也就变得有趣而有效了。
二、巧用心思,拓展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整体引入教学内容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和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
[案例二]
上课铃刚响,突然一位“蒙面大盗”闯进课室,把部分学生桌面上的东西一扫而光,同学们还没反应过来,一位警察一把抓住了小偷,夺回了同学们的文具,然后警察向全班同学发问“Whose、、、 is it?”。原来,这是英语老师创设的一个情境,目的是复习Whose、、、 is it? It’s Tom’s、、、 老师巧设了情境,给学生信息沟通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欲望。
[案例三]
This is a story、 “The pirate had a lot of treasu?蛳res in the pirate ship、 He put them in the boxes and locked it、 The pirate visited a lot of places、 He went to a park、 When he saw a little child、 He said:Ha ha,I am ing、 After that,he went to the swimming pool、 Later he went to the bank to rob some money、 Then he went to the movie theater and the shopping mall to buy some food、 At last he went to the beach to swim,but was attacked by the shark and died、 No one can find the key to open the treasure box、 Where can we find the key?海盗故事吸引学生,并通过寻找宝物的下落引出各种地方,整体呈现了《开心学英语第四册》Unit 9的内容,让学生在强烈寻宝的欲望下学会了Where are you going?I’m going to、、、 故事既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又更好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难以忘怀。
(二)巧编儿歌、歌曲,主动收集有用的课程资源
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或是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联系、更突出重点,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再整合。
[案例四]
在教授《开心学英语》第八册They’re Good for You、 时,由于有利和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或食品有很多种,如果能把它编成儿歌,模仿老虎的声音读不健康的,模仿小鸟的声音读健康的,既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更有趣地进行学习。
在处理教学内容上,除了巧设情境、增添儿歌等。更需要老师广开言路,多方面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如把相关的文章集成小册子,剪辑故事片等,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有所拓展和提高。
三、板书巧设计,凸显教学内容的精华
好的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好教材的一个表现。它有助于较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案例五]
《开心学英语》第四册Where are you going?利用几个方向的箭头把将要去的地方简洁地表示出来,赋予了Where are you going?的巧妙解释,既可利用图表做找方向的游戏,又能清晰地表现教学内容(如图1)。
■
[案例六]
《开心学英语》第八册They’re Bad or You、 利用一棵健康和不健康的树把表示健康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文字灵活动地表现出来,既清晰明了,又是文章大意的展示(如图2)。
■
四、及时捕捉并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升华
及时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表现。教师面对课堂的变化,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制提升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及生成中体现教育智慧。
[案例七]
在教学《先锋英语》第二册I can walk、 的时候,要求学生边读边讲I can、、、 有一组同学把一首相关的歌边唱边围着圈做动作。这个活动提醒了笔者,如果把全班或一大组围成圈,边唱边做动作,学生一定感兴趣,又能很快掌握。果然,同学生经过讨论后,编出许多有趣的chants and songs并在小组内演讲或做游戏,并不断变换单词:
I can walk、(全体围圈走路) One two three、(停下拍手三下)
I can walk、(全体围圈走路) Look at me、(两手放在眼睛上,停下来看后面的同学)
[案例八]
在教学《先锋英语》第二册shapes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把一张纸放在地上说A rectangle 然后踩在上面。我马上到一种更好的实践学习的方式,让同学说I like circle、、、 等,然后让他们分别在地上画上自己喜爱的图形,最后请同学们分组边跳在图形上边说: I like、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又能在做中学,互相评价,效果十分显著。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开动脑筋,多花工夫,多思勤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入开展,一线英语教师开始发散思维,创造出诸多高效课堂经典案例。教学实践中,更重要的是立足班级实际学情,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夯实基础,提高效率。鉴于此,我结合我班实际学情,联系教学实践,对高效英语课堂进行描摹和规划。
一、英语兴趣发轫于阅读
作为语言学科,阅读是学习的肇始,是激发兴趣和引领学习的最佳方案。首先,一线英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敢于大胆地读出来,不怕出错,不怕重复,对于阅读中出现的“拦路虎”,我们不妨先推测读音,然后再详解词义,不应对之望而生畏,而应树立信心,大胆地去说出自己的理解。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时就先引导学生从汉语角度进行阐述,然后再做英语阅读“I often go to movies with my friend,Mike、、、”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从整体上去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和主旨句,解读词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此为切入点可增加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了解。
二、高效学习得益于情景交流与合作
合作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而进行的经验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启发同学们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话题,然后进行相互问诘,相互交流和合作讨论。比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旅游图片”或者是“旅行经历讨论”的场景,引导同学们先对自己旅游过的地方进行回忆,然后小组相互表达和交流开始了,同学们相互介绍自己对自己某次旅游情况和旅游的地点做出简单的介绍。最后,大家针对多媒体展示的情景图片,展开想象,组织和整理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实际上同学们是比较热衷于分享快乐的群体,除了口头表达以外,为了全面发展,我们还可激励同学们书写描摹状景和感想。
三、积极的学习来源于任务驱动
任务教学通过任务布置实现教学目的的,即“用任务来驱动”,通过“任务”来“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驱动”即学生的“做”或是“行动”,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自然形成与发展,因此将任务教学法融合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讲,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其英语任务教学程序设置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环节:
1、设置教学目标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就必须要针对任务教学进行具体的任务布置,包括谈论周末会做的事情、谈论事情的频度等,通过任务的完成了解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平时应多吃哪些健康食物和怎样锻炼身体。
2、布置单元任务
单元任务的布置有利于初中生将英语的语言知识组合起来,更为连贯性地了解知识体系。虽然语言学与数学相比不太重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是语言学的知识也是一步一步地不断地积累而成,因此单元任务的布置至关重要。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可以布置单元任务Task 1:用英文总结出周末的意义?Task 2:通过调查整理出课外活动量应该怎么设置?Task 3:用英文总结出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计划书?Task 4:要求学生在网上搜寻国内外名人的日常生活和喜好。
3、布置具体任务
运用任务单将具体的任务完成线路书写在上面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对于英语学习而已具体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语言学习目标,因此布置具体的任务时应该以语言句型的学习为主。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可布置语言目标如下:第一步,了解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并做出相关的对话训练。第二步,了解句型“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ables?”并做出相关对话训练等。
上文是我结合课堂实践对怎样从教学内容特点出发,结合班级实际学情,提高课堂效率的心得总结。具体到英语课堂,我们也要注意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并注意时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流程,处理好课后任务分配,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学习,最终提升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晓红、提高初中英语成绩的策略[N]、汉中日报,2011、
一、本期工作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民主管理能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美好心灵,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二、班级情况
本班是英语实验班,共有学生50人,男生26,女生24,其中男生体育生1名,女生体育生1名。上期被评为文明班集体、卫生先进班集体、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上期期末总分排名年级第五,语文年级排名第五,数学年级排名第八(倒数第一),英语年级排名第二,历史年级第六,生物年级第五,政治年级第二,地理年级第八(倒数第一)。语文平均分以下人数18人,数学平均分以下31人不及格者28人,英语平均分以下者22人。班级第一名与年级第一名相差44分,班级第二名与班级第一名相差44分,班级第5名一科不及格,14、15名2科不及格,16名3科不及格……班委主要成员矛盾重重,集体凝聚力不强,正气不高,学风不浓。
目前情况:4月份班委改选,班委成员较团结,班集体凝聚力已加强,班级已有正气,微有学风。各科分数还没出来,但学科成绩起色不会太大!
三、计划完成情况
本期工作重点是“四抓三培养一探索”
(一)四抓
1、抓自我管理,计划全体学生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目前三分之二学生能够做到。
2、抓学风,计划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目前约四分之一能自主学习,约四分之二在逼迫下能学,六人学习状态奇差(江雪亮背十首古诗的例子)。
3、抓班风,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目前课堂纪律较前稳定许多,任课教师基本不用再维持课堂纪律,班级容誉感以有,但勤奋离班级还很远。
4、抓班委,计划组建一支有进取心、有影响力、有号召力、有凝聚力的班干部队伍,目前班委的号召力还有些不强。
(二)三培养
1、计划培养文明习惯,目前已洗去不少俗气,许多学生有许多文明之举。
2、计划培养学习习惯,还不到最佳状态。
3、计划培养卫生习惯,尚可。
(三)一探索
探索青春期教育的方法、特点和规律,目前仅仅对学生青春期的一些表现有一点点感性认识。
四、工作列举
二月
1、净化、美化教室环境。
2、第一次班会,思想动员工作,收心、净心、立志,确定班级建设目标。
3、贯彻学习校规校纪。
4、结合学习习惯、文明习惯进行尊师竞赛。
5、健全班级常规机构,培训生活委员、学习委员和课代表。
三月(第3——6周)学雷锋活动月
1、开展榜样引领、弘扬正气、树良好班风活动。
2、“学雷锋”主题班会。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并注意档案材料的保留。
写感恩信,文明志愿者学雷锋进社区,记录活动情况。
四月(第7周——11周)好书伴我成长活动月
1、“书香满校园好书伴我行”主题班会
2、健全班级图书馆
3、班级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五月(第11——15周)
参与校第十五届艺术节活动
六月(第16——19周)
1、期末复习指导备考指导
2、总结评先
3、清查财产和维修,强化爱护公物意识。
五、成功大事记录
班级思想建设:
1、正气窗的开立 【1】
2、绿帽子事件
3、尊师教育
4、导演事件
5、小说风波
6、爱心捐款
7、系列爱国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
1、共读一本书
2、好书伴我行手抄报
3、文化节诗词朗诵
4、开通班级校信通博客,3月31一号开始有了第一位成员,陆续有人加入,目前,成员28人,日志数418。
常规教育:
1、侯课
2、听课
3、卫生大扫除
反思教育工作,积累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公开发表2篇班级管理谈、
六、仍需改进之处
1、急功近利,处理某些事情简单化,不够清醒和理智。
2、只想着我为了学生好,凭良心干活,今天你骂我,明天你会感激我,教育的感恩是滞后的,所以,有许多问题没有及时跟学生或学生沟通,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
3、自习效率
4、课间文明休息
5、课下作业
6、一日两反馈起不到实质作用。
7、a负责制半成功。
8、成绩没有大幅度提高,心中的痛!
七、改进措施: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这句话烙在我心灵的深深处,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我追求的境界,因为民耻且格是我的目的。
【考试工作】
(一)考试性质
2019年我省继续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办法。考试成绩既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招录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考试组织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个学科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考试时间为6月25日—27日(其中生物、地理考试时间为6月27日下午)。体育与健康由省制定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和考试工作方案,各市县(单位)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为3月15日—4月20日,具体时间和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单位)自行决定。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考查科目,由省统一制定考查实施方案,各市县(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三)分值设置
语文、数学、英语每科卷面满分均为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每科卷面满分均为10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为50分,考查科目直接赋予等级。
(四)成绩呈现
1、各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不公布各笔试科目的原始分,不提供笔试科目试卷和原始分查询):各考试科目成绩均划分为A、B、C、D、E、F六个等级,其中笔试科目成绩等级根据原始分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成绩等级按A等40—50分、B等35—39分、C等30—34分、D等25—29分、E等20—24分、F等0—19分依次确定;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考查科目直接赋予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不限。
摘要:毕业论文是学生积数年习得的知识和学术理念的精华体现,但如今其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毕业论文的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现状成因,进而反思英文写作课教学并提出其定位。
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通常是有一定长度并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研究论文,专门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探讨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创见性。毕业论文的完成是学生在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全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项活动,是学生从事独立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展示自己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次机会。更重要的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是决定学生毕业时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当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目前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令人担忧,曾有文章比之为“鸡肋”,意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而言,情况则更应引起重视。
一、论文现状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八学期开学伊始就要准备论文开题报告,从而进入实质性的论文写作过程。下面是在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1、选题草率,研究方向不确定。学生在选题时不够慎重,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有的同学仅凭一时兴起就定下题目,如《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且不说这个题目大小,其内容本身就已超出专业范围,用英文撰写对本科生也实属力所难逮。还有的同学选题为‘OnReading’,研究方向不确定,泛泛而谈,不知侧重在哪里。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些情况属于个案,但事实上,近几年,题目难以确定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导师认可的题目,学生在进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又有较大改变,甚至改变研究方向。
2、资料收集仓促,时而迷失方向。论文中表达的观点和论点一般是以资料研究为基础的,如果仅凭一两本或几篇文章,就想从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是不可能的,即使得出结论,也没有多大说服力,因为资料太少,不足为证。然而,学生收集资料缺乏系统性,觉得不够用了则难以继续,转而换题,资料跟着题目变,仓促之间,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3、论文撰写问题重重。撰写论文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做笔记、研究和整理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串联起来,说明论点、摆出论据、完成论证。如果只是把收集到的资料堆积在一起,东一段、西一段地拼凑下来,不能称其为论文。而大部分学生恰恰是以堆积为主,自己陈述为辅,论点跟着论据走,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另外,从论文整体的文字上看,资料部分用词专业、准确,句子相对复杂,而学生自己的陈述则语法错误频频出现,句子简单并口语化。
二、现状的成因
1、形势与应试的导向。近几年的扩招使学生数量有所上升,而教师的数量不但基本上没有上升,还有不少人投入国内外的进修学习而不能担任课程。由于课程负担过重,使教师不堪重负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写作课实践环节以及批阅后的反馈。全国统一安排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合格证已成为评定英语专业水平的重要砝码,在社会和校方的大力关注下,学生认识到四级考试决定毕业证,八级考试关系到找工作,写作课教师也希望学生在写作项目考试中得高分。于是,大部分时间都围绕四、八级考试进行。学生熟悉了框架形式、套路,只注意与过级考试相关的写作形式与技巧,不善于观察生活和知识积累,因此也就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2、写作教材的适用性。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的写作教学一直缺少一套较为完整,由浅及深,循序渐进,适合现实各个阶段教学需要的教材。基础英语写作教材的范例虽多,但语言过于浅显,有些内容较贴近生活,但实用性和趣味性还有待提高;课后练习多为围绕四、八级考试出题,学生“见多了”正式考题,对此类写作练习,缺乏动力,且练习都未附参考答案,使师生课后没有参阅的标准;毕业论文一章,在二年级开始讲授,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一来是学生忙于考级,论文不是重点,二来时间尚早,缺乏一个过渡期,无法形成理性认识。
3、学生基本功较差又缺乏实践。学生习惯于让老师灌输词汇句型,不愿意动脑筋积极思考,写出来的东西用词不贴切,语法不规范,行文不顺畅,缺乏逻辑性、无条理。众所周知,写作不仅在于语言文字的组织,更多的功夫在于知识积累和文化素质,这方面的提高对于学生更为重要。然而,待学生忙完了四、八级考试转入论文写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无论是题目、提纲还是摘要、引言、参考文献,从形式到内容脑子里一片空白。虽说在之前的写作课上,这些内容都讲过,但当时不是学习重点,而且没有亲自实践过程,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三、英文写作课的定位
1、专时专用,突出目标。将四、八级考试及毕业论文写作分阶段进行,形成层次。在基础英语写作阶段,集中实现两个公认的目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顺利通过四、八级考试。将教材中传统的写作技巧中的精华部分及增加的课外内容边讲授边加入写作实践,从而更加强调写作的动态过程和学习者创造性的发挥。毕业论文指导要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专门讲授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这样不仅为学生的四年学业成就提供展示的机会,而且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实际,精讲多练。有效克服教材的不足,从实际出发,为我所用,可适当放弃一些高深的章节,并增加一些循序渐进的内容,保证稳步提高。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讲授词汇、语法、句法方面多做有益的练习,尽量找生动、学生易犯的大量的中式英语的例子,使学生在谈笑间能将其错误牢记在心。而大量的练习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四、八级成绩,又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3、发动学生,互帮互进。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可适时适量地发动学生互评作业,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同学间同级互评能帮助学生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弥补自己写作中的不足。首先,互评可增加其词汇量,正反两方面的评价有益于所有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次,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互评首先成为一个头脑敏锐、丰富的读者、听众,然后成为一个思路清晰、能写出好文章的作者。
这样,教师不再是作为唯一的“读者”去评判学生的作品。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问题并能表达出问题的所在。最终学生对评判自己的作品的内容的表达方面也更加敏锐,并能更好地修正自己的作品,学生会很快地从评判活动中看到益处,也会把大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作为提高文章水平的重要的参考资料。其实,这不仅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其中英文写作课的教学任务极为关键,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论文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由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杰、合理利用文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06、第四卷增刊:148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0中考阅卷工作,主要是批阅“单词拼写”这个大题。在阅卷的整个过程中,笔者非常惊讶地发现,得满分的同学少之又少,而全区学生这个大题的平均分只得了4分多点。整个大题占了10分,得分率却连50%都不到。莫非是此次难度较大?笔者和多位老师讨论认为此次十题并非很难,个别题目甚至很简单。那么是因为老师们在中考前没有做好单词的复习?笔者粗略地调查了几位教师,大多数的复习过程中极为重视单词的巩固。这些教师按照七、八、九三个年级五册书进行第一轮复习,每册书的所有单词按照单元为单位进行听写或是默写。例如七年级6个单元为一个单位,而八年级3个单元为一个单位,九年级视单元内容而定,可以是2个单元或是一个单元进行操作。进入第二轮复习后,主要以考纲上要求的单词为主,按照字母顺序表一一攻破。有些教师还结合本词的多种词义,词性及其用法进行听写或是默写。第三轮复习中,教师们将单词按词性分类复习,例如动词,笔者按照动词跟上do, to do, doing 进行归类复习等等。教师们对于单词的处理做了较为细致而全面的复习工作,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学生们在本题中失分较多?
二、学生常见的失分类型及其成因
笔者在阅卷过程中批阅了将近6500份试卷,对于学生们失分的原因归纳如下:首先是学生书写上的潦草马虎所致。例如中考卷中第73题:Have you e_____ been to the Great Wall? 学生在学习初二下第九单元时,这句问句应当是十分朗朗上口的,答案是ever。然而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将“r”写成了“n”或是“v”。这类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不良书写习惯造成的,字母间过于相似,导致阅卷老师只能通过详细对比他们其他单词的习惯写法来判断是否正确并得分。
其次很多学生答题时存在着单词拼写上的错误,而这些答案往往只是一两字之差,甚为可惜。例如第71题:Be careful! There is a wine b______on the table, you might break it、 很多学生已经知道是酒瓶bottle的意思,但是阅卷过程中较常见的错误写法为 “botter” “bottel”。又如第72题:The number after twenty-nine is t______、答案为:(三十)thirty。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答案写成了 “thirsty” 或是“thrity”。还有第75题:Your parents are your f______and mother、 这一题在我们任课教师看来像是一题送分题,然而还是有不少学生将答案父亲“father”写成了远的比较级“farther”。再如第76题:If a dream es t______, it actually happens、 记得在复习单词时,这个短语学生掌握得不错,可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将答案 “true ” 写作是 “ture ”。这类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中考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因此在答题时由于紧张而导致了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甚至一些学生一出考场就知道自己拼错了,而当时却无法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有误。当然其他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记单词不够严谨,尤其对于自己容易混淆和造成笔误的单词,未能真正掌握。
再者就是学生在答题过程犯了语法上的错误。例如第78题:When snow f_____, it es down from the sky、 这是一题较为典型的以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语法也较为基础,算不上是难题,然而很多学生写出了 “fall” 一词,却未能结合句型的语法要求进行再次答题,检查出错误。答案应为本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falls”。如果学生对本题进行仔细的分析,snow是不可数名词,下半句的es提醒了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不难判断出正确答案。
而剩余的第74题:It’s dangerous to d_____ a car after you get drunk、 第77题W____ is the coldest season of the year、 第79题 It’s best to water plans either e_____ in the morning or late at night、 这三题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考察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们对于一些常识或是社会话题的了解。例如第74题是关于现在话题中比较热门的“酒后不能驾车”,而第77题是要求知道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第79题是关于日常生活中该选择什么适当的时间进行浇花。这些题目答错的学生往往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或是不够了解身边发生的事。
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首先我们要了解“单词拼写”这个题型。这并不是单一地检测背写英语单词,而是将单词放在句子中,考查学生是否懂得怎么用,即注重单词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因此,我们不应单纯从应试角度对于单词进行处理,而应基于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特点来学习单词;不仅强调学英语必须背记单词,更要引导学生将词用活,强化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单词拼写”则是训练、考查学生这种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测试仪。这就要求考生应具有将待填单词具体到某一情景中,依其作用、功能、含义、搭配、语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采用何种拼写形式的能力。要分析该单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份(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以确定词性(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等);根据其所在句子特定语境,体味其含义,从而确定词义(尤其是给出首字母的单词须首先推断 出词汇意义);根据语法条块搞清须受制约的有关规则(如主谓一致、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另外,还要考虑英语惯用法、搭配、常识或构词法等,确定所缺之项、所填之词。总而言之,单词拼写就是将原始词(给出首字母或是中文),通过几个主要环节“加工”审题过程,综合诸多因素后得出的定型词,即最后确定的单词形式。
其次,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单元测试中单词拼写的得分率极高,那是因为所考单词受到了一定的范围限制。范围一旦扩大到整个初中阶段,学生们失分较多。因此我们要始终把单词拼写这个题型的要求贯穿于每一次的单词学习和巩固中,不要将单词学习孤立化。
第一,在预习方面,例如八年级下新增了阅读文,这对于刚刚适应这套教材特点不久的学生来说无疑带来了心理上和学习上的障碍。这时可以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出新单词,查明词义和词性。并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的旧词进行造句,在造句过程中,学生不但初步了解了新词的用法,还对旧词进行了巩固。例如第二单元中的pare一词,学生查阅词典后会发现它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同时它除了pare…with…(和……作比较)之外还有pare… to…(把……比作……)的搭配,不同的介词搭配,不同的含义,学生通过自己造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和记忆。又如九年级第八单元出现了动词短语:put off,学生可以通过字典了解到put一词的多种短语:put away v、放好;put on v、穿上,把、、、放在上;put up v、举起,抬起;put off v、推迟,拖延;put into v、使进入,把、、、翻译成;put down v、放下,镇压,记下;put out v、放出,伸出;put in 插话;put on 穿上;put down 记下来,写下来;put sth aside 放到一边;put it on 假装生气;put sth by 存钱以备不时之需;put back放回。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造句、出题等方法帮助对所增加词汇进行理解。
第二,在课堂学习时,教师们对于所呈现的新单词,往往采用多看、多读、多背和多写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或许学生单词是记住了,但是这种机械性的操练只能帮助学生记忆孤立的单词本身。若是将单词放到句中,学生缺乏对于此词与句子进行整体的认识,缺乏判断性,答案大多是单词的原形。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尽可能避免过于直观或是孤立的呈现,可以通过结合句型或是篇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自猜词义,尤其是针对那些在句中发生词义变化或是延伸的词汇。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单词的过程始终融入到句子或是篇章中,防止学生一见到单词拼写只会写出原形本身,而忘了结合语境、习惯用法或是语法规则等要求。 转贴于
第三,在课后巩固单词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教师可以一改以往单纯性的听写(听英语写出单词和该词中文含义)或是默写(给出该词中文含义写出英语单词)。教师们根据单词本身的特点和在课文中的具体用法,再结合语法规则等出一些中考中单词拼写同等要求的题目,让学生不仅仅是等到每一单元考试才接触一次该题型。如此一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该题型。现以九年级第五单元中的单词为例:possibly, drop, 针对同一个单词,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决定题目的难度。例如,教师们可以考察原词:We all believe that we can p_____ finish this job、 答案为possibly;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句子要求进行变换:It’s p______ for everyone to achieve his dream、 答案为possible(由原来的副词变为形容词);或是增加点难度:Don’t you think it’s ______ for them to solve it, it’s too difficult、 答案为impossible(由原词加前缀并变为意义相反的形容词)。由于学生刚学会这个副词,往往做题时多用原形,而不根据语境进行词性或是词义上的改变。再如drop一词,学生们极易在该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式上犯错误。由于该词是重读闭音节,在改为分词时要双写。教师们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会结合句子要求进行单词的转变。The apples d______ down from the tree just now、 答案为:dropped(动词,落下);或是让学生了解该词的其它词性以及词义。Little d_____ of water make mighty ocean、 答案为:drops(可数名词,滴)。
第四,前面提到单词拼写就是语境中的词汇应用,那么强化这一能力的必经手段是单词拼写中注意事项的训练。我们把单词拼写解题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环节作为“防错纠错”的“扫描仪”,反复围绕这些环节,不断强化下列意识,并将防错、纠错、自查错误的“钥匙”交给学生。下面收集了学生中的一些典型错误,通过简析,警示学生必须注意:
1、成份分析
[例1]The lost dog I had been looking for g____ home just now、
本题有较大迷惑性。如不从全句分析,学生往往一见介词for,常会得出getting这一答案。殊不知这是一句定语从句,“I had been looking for”为修饰主语the magazine的定语,故待填的应为谓语。确定了词性,再综合考虑搭配(get home)、时态(just now)等,则答案应为got。
[例2]The man went out of the room, l_______ the baby crying、
本句句意学生较熟悉,但想当然地将答案写为left,显然未弄清待写之词在该句中起什么作用。经分析,逗号后的部分作伴随方式状语,系独立主格结构。逻辑主语与动作“跟随”含主动、进行关系,故答案应为现在分词形式leaving。
2、语境含义
[例3]Although the problem was difficult, some students worked it out e_____、
不要只盯住待写词,要根据该句的背景捕捉要表达的信息,确定该词的真正含义,训练由语境确定词义的能力。不难看出,第1句已表明“虽然这个题目很难”,实际上已暗示还是有学生能够做出,便可意会、推断一些学生不仅做出,还是很轻易地就做出了。再考虑其在句中的成份及句法功能,则应在首字母的基础上写出介词easily。
[例4]We will not listen to the b_____lecture which is long and empty、
做这个题关键在于捕捉信息的技巧,要寻找该词与前后的联系、线索。按成份分析得知lecture后带一定语从句。从句中的信息词long与 empty说明该演讲既长又空洞,待写词又作lecture的限定成份,其含义给人的直觉是时间长且又空洞无物的演讲会使人感到讨厌或疲劳,于是推断出类似含义的答案最好为boring。
3、语法规则
[例5]She is losing weight、 She looks a lot t_____、
相当部分考生给出答案thin(瘦),自以为肯定错不了。究其因,未能注意a lot的用法。much, a lot, even, a great deal等可加强比较级的程度。故本题应写出thin的比较级形式thinner。
4、惯用搭配 常识判断
[例6]They are developing modern science and t____quickly、
[例7]Great B ______is made up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例8]No t_________!We must keep qu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