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一个农民,他以种田为生。一天早上,阳光明媚,小鸟在树上又唱又跳。农民到邻居家串门,他突然发现,邻居家的禾苗比自己家的足足高了一大截!
他感到十分生气,眼睛睁得大大的,脸涨得通红,心想:“为什么?我们一起种的禾苗,就你家的长得高。要不是你家的禾苗比我家的高,我家的禾苗就是全村最高的啦!”于是,他回家想了整整一夜的办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田里,弯下腰,把每株禾苗都向上拔了一大截。
当他干得正起劲时,邻居来借东西。当邻居看到他正在拔禾苗时,就满脸疑惑地问他为什么,农民把事情如实说出。
邻居听完哈哈大笑,说:“你呀你!真是太‘聪明’了!居然连这事都想得出来!”
说完,农民就把禾苗拔完了。他不管邻居在说什么,心里只想着当老婆看到禾苗长高了的开心样子:嘴从左耳根咧到了右耳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直夸他。这时,农民的老婆从屋里跑了出来,见邻居笑成这样,就扫了一眼稻田。然后,把农民数落了一顿。
这时,农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抿着嘴,抱着头小声地哭泣———因为他的辛苦白费了,这一年的收成也没有了。
上次,种田的人为了让庄稼长高把庄稼一棵棵向上拔,结果,庄稼都枯萎了。
这一次,那个种田人又种好了庄稼,也发芽了,他想:“除了之前的办法,就没有别的办法让庄稼长高了吗?”突然,他想出了个主意,他以后每天给庄稼浇双份水,把土都堆到庄稼上,他想:“这下子庄稼不快点长高是不可能的。”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田里忙得满头大汗。
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水也浇够了,土也培够了,他想:“儿子他们一定想不到庄稼会很快长高,到了秋天我一定给他们一个惊喜。”
可是,他的庄稼有的因为水浇得太多,被“淹”死了,有的因为土把庄稼堆得太干燥了,被“闷”死了。
到了秋天,他得意洋洋地来看邻居的庄稼并且骄傲地说:“我的庄稼长得可比你这高多了。”邻居说:“你的庄稼还不知道长得怎么样呢,不会又是拔苗助长吧,可能又像上次一样枯萎了吧。”“不相信的话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啊!”那个种田人生气地说。
他们来到了田里一看,庄稼又全都枯萎了,邻居哈哈大笑,说:“还说比我的高,吹牛!”
写到这里,我想到有些家长望子成龙,要孩子得高分,让孩子上很多的补习班,使他们的压力很大。我觉得做事情应该一步一步来,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则的话事与愿违。
忘了什么,也忘不了我的童年。不过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
那是我上小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记得那一天是星期六,我的堂姐在预习课文。总觉得挺新鲜。便缠着姐姐教我读。当读到“拔苗助长”这个词时,我停下来思索了一会儿,问:“姐姐,这‘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姐姐笑了笑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因为总觉得小苗很矮,长不高,以为把它们拔起来就能长高了。于是把小苗拔高了一点儿。”我听到这里,马上追问道:“姐姐,那我是不是很矮。”姐姐深吸了一口气说:“当然了”。我说:“既然书中有”拔苗助长“,把苗拔一拔有助于生长,那么,我这么矮,要是拔一拔那不也能长大了嘛”,说完,我冲出了姐姐的房间。
自豪地对外公说我从姐姐书中得到了启发,外公问什么启发?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外公。外公听了哈哈大笑。我又说:“笑什么笑,我可是自学成才的”。说完,我嘟了嘟嘴。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差点没把肚皮笑破了。无论大家怎么笑,笑得厉害,我也不知是在笑什么。
啊!时间过得真快,童年的时光像离弦的箭,飞快地消失了。可在我心中,那童年的那些时光与记忆,我永远忘不了的。
从前有一个人叫李四,长得不错,可脑袋却很笨。
有一天早晨,李四去巡视麦田。他来到田里一看,傻眼了:邻居家的小麦长得高高大大、绿油油的,可自己家的小麦长得瘦瘦小小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李四见了这场景便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啊终于,他一拍脑袋想出了个傻办法。
他决定动手把麦苗一棵一棵地全部连根向上拔起来!就这样他一直拔到傍晚,终于拔完了。看着自家的麦苗全都长高了,他开心得合不拢嘴!他匆匆忙忙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可真是累死了,我帮麦苗长高了!他的妻子一听,吓得直打颤说:相公,你又做了什么傻事?
他的儿子也吓得三魂吓去了两魂半,剩下半魂打转转拔腿就向麦田跑去,到了麦田,他儿子发现麦田的根全都被拔起来了,并且全都枯萎了。儿子见了,呆了好半天才一步一步走回家。
儿子回到家,他哭着对李四说:爸爸,瞧您做了什么好事,麦苗全都枯死了,我们的辛苦白费了!李四一听,纳闷了:我明明帮麦苗长高,麦苗怎么枯死了呢?儿子回答说:您把麦苗的根拔出土壤,根吸收不到养料,麦苗自然就枯死了!李四一听,只有无限懊悔的份了
同学们,你们可别像李四那样揠苗助长噢!我们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事与愿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急性子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可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似的,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寻思着:怎样才能让禾苗长得又快又好呢?
一天,他灵机一动,赶忙跑进田里,把禾苗一棵棵使劲往上拔。他一边拔,一边对禾苗说:“幺儿乖,快点长,长了我好发大财!”他越拔越有劲,仿佛看到了堆得像山一样高的粮食,全家人都乐呵呵的,他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直到黄昏时,他才把禾苗拔完。累得他腰酸背痛腿抽筋儿。一回到家里遍倒头就睡。
第二天,他儿子问道:“爸,您昨天去干啥了?”“哈哈……昨天可把老子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不信,你就陪老子到地里去看一看吧!”农夫得意洋洋地说。于是农夫带着儿子跑到田里一看,他的儿子立时懵了,禾苗都快枯萎了。儿子伤心地说:“爸,您是不是傻了?这也想得出来?哎,明年再种吧!”听完儿子的话,农夫立刻放声大哭,后悔自己昨天的所作所为,可世上哪儿有后悔药卖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如果破坏了它的生长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又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宋国的一个农民,买了一块田,在田地上撒了许多种子,盼着它们快快长大。
一天一天过去了,嫩露的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可是,这个农民真是一个急性子,见他的苗长得那么慢,愁眉苦脸起来。这事,他的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急忙跑到田里干起了活。
这个农民趴在田里,轻轻地把一小节苗从土里拔出来,只剩下一小节留在土里。“对,就是这样,这棵苗长高了许多呢!”农民微微笑了一下。
就这样,农民将所有的苗都拔高了一节,每把好一截,他的心里就高兴一下。所有的苗都拔完后,太阳也落山了,这个农民的衣服也湿透了。但他还是很高兴,心想:今天干了一件这么好的事,家人一定会表扬我的`!想着想着农民高兴的回家了。
回家后,他对妻子和儿子说:“我今天干了一件大好事儿,帮助苗儿都长高了一节!”“真的有着么好的事儿?”妻子半信半疑。农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妻子知道后目瞪口呆,生气地来到田里,可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苗儿都枯死了。他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同学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可不要学他这样哦!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
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释读】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在未来,有一个农夫,他住在深圳,他非常有钱,但是他还是每天在田里非常辛苦的工作。
突然,深圳闹饥荒,所有粮食都被晒死了,所有米在一夜之间被抢光了,他自己就很发愁,心想:我该怎么办呢?田里的禾苗比长大的禾苗还矮七厘米呢,有个人经过他的'田里,就给他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是有助禾苗成长的,只要每天对着禾苗念书上的咒语,禾苗就会不断的生长,这本书要两亿元,你付的起吗?农夫说:"我付的起,两亿元,成交!这下那个人高兴坏了,拿着银行卡就走人。
农夫就每天对禾苗念咒语,念了一个月,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他们不得不把他们的豪华大宅给卖了,搬到农村去住,农村那里也有几块地,全是他的,上面的禾苗快成熟了,但是,深圳还在闹饥荒,他嫌禾苗长的太慢,就决 m、shubaoc、com 定用手去拔禾苗,让它长的快一些,第二天,他研究好了一个机器人,准备用他去拔禾苗,机器人走到田里,把禾苗一株株的往上拔,到了晚上,所有禾苗一下长高了一大截,第三天,农民跑到田里一看,想看看禾苗长多高了,结果,禾苗全部枯死了,农夫坐在田边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事不能太着急,要有耐心。
暴虎冯河
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为徒,子路说自己用剑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于是拜孔子为师,他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人们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从事。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释读】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