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审计专员(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9 栏目:写作范文

审计专员篇1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探讨

一、“1+N”审计模式定义

“1+N”审计模式是指在审计业务实践中。当执行审计计划中要求的一个大型综合审计项目时,初步尝试的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其中“1”是指一个主要的审计项目,“N”是指在开展一个主要审计项目时,同时开展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比如在大型综合的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中,以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审计项目,辅之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矿区运行费用等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的一种审计模式。

二、实行“1+N”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管理部门对企业保值增值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的必要性日益增强,监督的频次不断增多。根据委托部门不同的审计需求,内部审计部门在同一时期往往会对一个被审单位承担由不同部门委托的从不同角度审计的不同项目。以往的做法是分别选择不同的审计队伍,承担不同的审计项目。这会造成对被审单位重复进点、交叉进点,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的审计组同时进点但又各自为政的情况,审计资源无法共享,从而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同时也给被审单位带来极大的配合负担。因此,在内部审计中,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更加优化的审计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1+N”审计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实行“1+N”审计模式的意义

实行“1+N”审计模式,主要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项目人员能够同时进点,审计项目在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单位负担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行“1+N”审计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审计项目必须具备大型综合审计项目的条件。实行“1+N”审计模式的审计项目。必须具备“1+N”审计模式的条件,即一个主审项目,外加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一个主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自成一体。

2、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要求比较高。承担“I+N”审计模式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审计能力。审计人员在审计分配给自己的审计业务时,往往需要关注到其他审计业务内容,并将所关注到的重要风险和审计关注点及时传递给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中复合型人才比较欠缺,能够全面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不多,大多数审计人员只懂某一方面的知识,遇到新任务时常常无从下手,审计质量往往不高。因此。需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全面、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3、审计组成员中必须具备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必要时可借助其他专业部门的专职人员。“1+N”审计模式,往往需要精通某一方面业务的专门人才,比如安全工程师、节能减排专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审计组成员中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比如借用一些企业内部其他专业部门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审计组成员对审计业务的需要。

五、“1+N”审计模式的实施

1、做足审前准备工作。审前准备工作是任何一个审计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审前调查工作,切实增强“1+N”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在审计项目确定后,要对被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摸清被审单位的大体情况,初步了解和掌握被审单位的机构设置、财务收支、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并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环节,认真分析取得的资料,研究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组长应统一协调“1+N”审计组成员的审前准备工作,审计组成员除了通过审计管理系统分析被审单位的财务数据外,还可以通过登录被审单位的LIMI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生产数据统计平台等系统,取得被审单位的非财务数据,结合财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审项目与若干子项目分别编制审前实施方案,各方案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2、统一现场组织实施。“1+N”审计模式对现场组织实施的要求比较高,大型综合性审计项目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大的审计组长,全面负责审计项目工作,同时设置一个副组长专门负责“N”个专项审计项目工作。审计组成员虽然分为一个大的审计组成员和若干个专项审计小组成员,但是审计组成员审计思想要高度统一,主要审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均由一人担任审计组长,统一协调调度工作,确保审计思路高度统一。专项审计项目虽然由副组长具体负责,但都是在一个大的审计组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

3、严格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1+N”审计模式审计分工灵活高效,因此要实行严格的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底稿实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审计程序,部分审计底稿则需要实行审计人员一小组长主审副组长组长等的四级复核审计,确保现场审计的质量。

4、审计组成员及时沟通信息,互通有无。为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够及时沟通发现的问题,“1+N”审计模式审计组长需要增加召开跨小组审计人业务交流会的频次。在交流会上,审计组成员对发现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来,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以确定审计重点,同时审计组成员对自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涉及其他审计人员负责审计内容的相关信息应提示相关审计人员,做到资源共享。审计组成员分工虽然相对独立,但通过实时沟通协调、审计组长明确审计内容、跨小组配合、及时调整组内人员工作分工等方式,既确保内容无漏项,也避免重复性工作,极大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专员篇2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专员个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审计专员个人工作总结1近一年工作中,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学习,注重创新,工作作风务实,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思想,坚定信念,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为人真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审计人员。

二、强化业务技能,创造业务佳绩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尤其面对今天这样愈来愈复杂的经济结构与审计环境、愈来愈高的审计执法要求和社会对审计的期望以及愈来愈深入发展的审计质量要求与技术更新。要想把审计工作做好,获得较好的成果,不仅要有较好的品格,而且需要过硬的业务本领。

做为一名基层的审计人员,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是取得本职工作成果的重要方法。为此我在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把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交叉进行,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其次,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精通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从宏观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创优秀的工作业绩。

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发展方向

通过近一年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全局意识,强化了心胸坦荡、正直端庄、严谨朴实的良好作风。回顾工作成绩,是领导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的结果,是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注重综合分析力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层次和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诚恳的接受领导和同志们对我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恪尽职守。同时,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新的一年中再上新台阶。

审计专员个人工作总结220__年,__县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内审协会的领导下,深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促进财务规范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健全内审组织机构,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20__年以来,我局建议并通过县府办印发了《__县直部门(单位)及乡镇年度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成立县经济责任内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县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并要求全县32个乡镇、69个县直部门全面建立健全内审组织机构,成立经济责任内审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抽调内审、财务人员为内审机构成员,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经济责任内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内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县101个一级预算单位先后建立起内审组织机构,并配备了内审人员。今年10月又通过县府办发出通知,要求乡镇换届和发生人事变动的单位,及时调整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领导小组成员,截止11月15日,共有46个单位上报了内审机构人员调整文件。

二、建立培训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提高全县内审人员业务素质,推动全县内审工作上新台阶,从20__年开始,连续三年通过县府办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内审机构派员参加全市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和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培训班。连续三年与市内审协会联合举办内审人员教育培训班,邀请省、市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专家来授课。培训课程包括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内部审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内容,并深入讲解了审计报告写作要求和技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提炼,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如何提出针对性建议,审计成果的利用,《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方面内容。目前全县累计培训内审人员272人次,取得内审岗位资格证书人员达106人,初步建立起内审人员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年来,通过举办内审人员业务培训和开展全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实践,有效地把所学的业务知识和内部审计工作结合在一起,为各单位内审及财务人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实践与交流平台

目前不少乡镇、部门财务人员为近年新录用人员,工作经验与业务能力相对不足,开展内审工作,特别是开展集中统一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重点检查工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深入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实务操作的机会,通过细致深入的自查、互查与重点检查,查错纠弊,“互相挑刺”,对强化各单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行为,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整合利用内审机构力量,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两年全覆盖的目标

20__年,我们在认真总结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全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内审工作的基础上,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__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从任前告知、年度经济责任内审自查报告、重点检查、离任交接、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等六个方面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加强监督。今年上半年,我们根据《制度》的要求,从全县各乡镇、部门的内审机构中集中抽调了24个内审人员,从2月15日开始对全县41个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2012年度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重点检查,共查出违规金额65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752万元,发现了乱收费乱罚款、暂存暂付款长期挂账、未及时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厉行节约六项指标执行不到位等14种普遍性的问题。审计结果报告上报后,为组织部门考察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全县乡镇、部门集中换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__年以来,通过开展经济责任重点检查,共完成了全县91个乡镇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实现了两年对全县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目标。综合审计报告上报县政府后,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肯定,县长徐光文批示:“此报告甚好。请审计局认真督促,确保各项建议落到实处。请财政局认真总结借鉴,就相关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加强各类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增收节支,降低行政成本。”

四、积极宣传内部审计,各单位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三年来,通过县府办发出培训通知,组织全县内审人员参加内审后续教育,以及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内审和经济责任重点审计工作,引起了全县各部门和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单位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社会影响得到了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县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内审人员;对参加内部审计业务培训人员的培训费、差旅费、住宿费等费用,各单位及县会计核算中心都给予全额报销;对抽调参加经济责任重点审计工作的内审人员,各乡镇、部门无条件满足了审计部门的要求,并安排好抽调人员的工作衔接,内部审计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审计专员个人工作总结3我校在20__年中,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于有效地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校内部审计小组根据教育局审计室20__年度年初工作计划和学校内部审计计划,在本年度完成了以下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工作制度;强化了业务学习,解决了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审计工作由查错防弊型向风险防范型和管理促进型转变。

二、认真学习相关业务,及时了解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各项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对学校是否按政策规范收费、对作业本费的使用及结算情况、日常公用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审计,保证内部审计在落实本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中的作用。

三、对学校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工作和食堂伙食费收支情况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审计工作报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学校经济活动特点,今年我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1、对学校的各项收入进行了审核,内审小组认为学校的所有收入都及时入账,并纳入了学校的财务核算,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学校收入的情况。

2、对学校的各项支出情况,包括教师工资、绩效工资、经补贴、伙食费等支出情况进行审核,重点审计了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没有损失浪费等行为,内审认为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各项支出均属合理。

3、对于学校的资产构成情况,经审计认为货币资金按规定办理了收付手续;

固定资产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一致;各类往来款项作了相应清理。

4、对学校的负债也作了相应审计,学校从__年后没有产生新债,更没有举债消费。

5、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未发现乱收费现象,学校收费合理,只按规定收取了相应的生活费,且按月收取,用规定收据一月一开,并做到了收前公示。

并对学生生活费给予了补助。

四、认真贯彻上级内审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完成了教育局安排的各项工作。

审计工作中的措施

1、严格执行了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提高了对计划严肃性的认识。

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2、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对学校的财务审计既以真实性为基础把基本情况摸清楚,又抓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争取了从机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完善了制度,严格了管理。

严格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了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4、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把审计工作做得更好。

审计专员个人工作总结4转眼之间一年又将要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本人在市政府和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处室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与本科室人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政府的后勤(财务)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个人上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坚持原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中,自己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在工作中要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顾全大局,以新为依据,遵纪守法,遵守财经纪律。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工作上踏实肯干,服从组织安排,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尽管平时工作繁忙,不管怎样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岗位任务,主动利用会计的优势和特长,给领导当好参谋,合理合法处理好一切财会业务,对办公室所有需要报销的单据进行认真审核,为领导审批把好第一关,对不合理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手续齐全、装订整洁符合要求,科目设置准确、帐目清楚,会计报表准确、及时、完整,定期向领导汇报财会业务执行情况,并能协调好会计中心与各单位之间的关系,除按时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能完成一些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财务工作人员,肩负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大家的信任,更好的履行好职责,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因此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自己无论是在政治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工作中,能够认真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履行节约、勤俭办社;处处率先垂范,廉洁勤政,务实开拓。

三、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对一些创收积极进行催收,使得政府办能够集中财力办事业。通过财务科认真落实执行,收效非常明显,在经费相当吃紧的形势下,既保证了政府办一系列正常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健康顺利地开展,又使各项收支的安排使用符合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政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

四、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机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做好政府办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根据政府办的发展实际,既要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又要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还要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并多次向领导汇报,在现有条件下,在出国留学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挖掘潜力,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利于操作,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政府办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本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政府办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放弃周末和元旦假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搞好年终决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同时针对报表又撰写出了详尽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六、修订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财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为了使我们政府办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如:为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安全防范管理,我们制定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了防火、防盗,确保了财务安全。通过对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无疑将对政府办的财务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七、科学调度,厉行节约

本着厉行节约,保证工作需要地原则,坚持做到多请示、多汇报、不该购的不购,不该报的不报,充分利用办公室现有资源,科学调度,合理调剂,能用则用,能修则修,以最小的支出,取得最佳的效果。

总之,在____年的工作中,自己在本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财务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与政府办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做好财务工作计划,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以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为我们政府办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计专员个人工作总结520___年我司股本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也将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成本管理、资金预算、费用管理等也将遇见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矛盾,财务审计部将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全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开创工作,为公司财务管理服好务。

今年以来,我们财务审计科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经信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尽力完成了上级部门及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认真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工业系统财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服务对象多,但我们财务科全体同志没有因工作忙而放松对政治理论及业务技能的学习,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及经信委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各项政治活动。并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特点,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依法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责。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证财产资金安全,平时能结合形势,加强财务知识及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认真审核汇总报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能认真细致、及时地做好近40家企业的财务报表汇总和上报工作,为了确保报表的全面、准确、及时、清晰,对所有的基层报表一一进行认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联系,指出差错,耐心指导,对个别报送不及时的单位,总是不厌其烦的催报,力求资料的完整性,为领导和上级决策提供了依据。

3、合理编制收支预算,及时报送财务收支信息。

为了合理编制经信委各部门的收支预算,我们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及经信委领导对会计预决算的要求,既要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又要客观分析本年度有关政策(调资、工改等情况)及本系统收取管理费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相关情况对预算的影响,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领导心中有数,利于操作,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平时月、季、年及时做好机关的财务结算工作,按时报送财务收支信息。

4、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机关工作正常运转。

从经信委的整体情况看,人员性质多样化,资金渠道也多样化,有财政拨款、有补助收入、有管理费收入等,我们根据委里的自身特点及领导要求,积极筹措资金,特别是总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收取企业的管理费,随着改制的不断深入,本系统大部分企业公转民营,加上部分企业受市场行情影响,资金困难,面临倒闭、破产,从而增加了收取的难度。加上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使许多外地大型企业参与控股,也使我们的管理费收缴增加了难度。但我们根据领导的要求,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领导协商,采取沟通,了解、多跑、多讲、多磨等办法,在经信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各科室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今年较好地完成了收取任务,确保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5、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做好科内日常工作。

听从领导指挥,服从领导安排,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认真、细致、准确地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按规定分类(经信委行政、三电办、总公司、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节能中心等几块)报销支付各项费用,加强现金管理,保证现金安全。定期做好与各银行的对帐工作,每月按时上缴各项基金(养老金、公积金、医保、税金),定期去人事局保险处拨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定期寄付遗孀生活费,定期对固定资产及往来帐进行清理、核查、登记,(今年配合办公室对装修后的固定资产,包括办公桌椅进行一一进行登记,分类入帐)并按会计部门要求进行帐务处理。平时科内工作从大局出发,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合作,齐心协力,在认真完成本科工作的同时,能尽力配合其他部门做好钢管公司的破产清算、安全经费的收付、国有资产的清查、设备的处置、解困资金的拨付、职工身份置换、财政税务工商等综合部门的协调以及企业公积金的归集、信访等工作,积极完成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6、配合做好融资担保科的工作。

按照省开行的要求,每个季度提前筹集资金,认真细致地做好几千万资金的结息、付息工作,每个季度按时做好财务核算及年终的审计工作,及时提供季度会计信息。今年上半年配合融资中心办—理了省行几千万资金的贷款手续,并将资金委放到相关企业,最近又协助担保公司准备了省里要求上报的多种整顿资料以及减资、验资等材料。

7、抓好困难企业的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也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工作时间紧、要求高、政策性强、也容易得罪人,但我们财务审计科在领导及纪检部门的支持下,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今年我们按照审计部门的内审要求和规定,对印染厂、塑料厂,等企业进行了财务收支内审,通过内审我们根据审计事实,一是对企业有关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严肃财经纪律,及时调整帐务,提出整改措施。三是指导他们按财务制度设置帐户,合法合理使用资金,认真规范记好各类明细帐。四是出具了详细的书面报告,为领导了解情况、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真正发挥了财务监督的职能。

8、做好会计培训工作及财务管理工作。

今年三季度我们配合财政局做好“财务管理促进年”活动的宣传发动,对列统企业进行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抽查,并针对抽查情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今年我们还配合财政局会计科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上岗培训达20人次,继续教育达266人次,扬州财政专题讲座达30人次。我们还利用年报会等时间让企业财务科长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内部管理经验,使企业财会人员既增长了业务知识,也为做好财务工作起到了促进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今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改革发展的需要和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与企业和相关科室之间沟通不够深入。

二是对困难企业的内审工作重视不够。

三是服务企业方面缺乏主动性。

审计专员篇3

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三方面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进行了初探研究,提出了审计人员管理的三方面的策略,即构建阶梯型的审计人员管理模型、

构建综合审计人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型、构建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模型,旨在为审计人员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国有企业;审计人员;管理;研究

0 引言

企业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审计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在国有企业内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足够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审计工作范围狭窄等。本文阐述了国有企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

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国有企业自身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主要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十分熟练,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同时还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包括对专业知识、实际的工作经验、考取管理审计师职业资格等。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见表1。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审计行业发展的较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的高、精、专人才;审计人员的数量较少,力量相对薄弱,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审计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后。

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研究

3、1构建阶梯型审计人员管理模型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的理念形成较晚,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审计人员的素质、专业、数量不均衡,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分层级管理,即划分为高层审计人员、中层审计人员、专业审计人员,以审计专业能力、人数、技术职称、岗位级别等作为每个阶段的支撑点。

由于我国审计行业发展较晚,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为了满足现代化企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对我国审计人员的管理要划分等级,进行阶梯型审计人员管理模型,将审计人员分为专业的审计人员、中层审计人员、高层审计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主要是负责具体账目的实施,人数占的比例较大,具有初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中层审计人员主要是对专业审计人员的管理,一般具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高层审计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审计计划、安排审计项目并协调解决相关的审计问题,一般具有高级技术专业职称。国有企业搭建阶梯形内部审计人员管理模型可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不同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工作职责,并对他们采取不同的策略,提高审计的效果,实现对同一阶层的工作人员的公平管理。

3、2构建综合审计人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型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审计人员的需求。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难以应对各类数据的审计,需要借助信息系统的综合审计模式,并建立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计算机技术、生产管理、法律事物等专业人员的综合审计队伍。综合审计人员使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审计风险点,初步判断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定风险的大小以及涉及的相关业务流程,确定审计事项的范围。构建通综合审计人员管理模型,高效融合业务审计、财务审计、信息化审计等,充分发挥团队人员不同的专业技能,并能够相互分享知识经验,及时合理的回避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3、3构建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模型

在大型企业,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采用科学的目标管理制度,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通过目标来管理员工,使用员工在工作中自我控制,高效工作。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是一个技术职能部门,对审计部门员工的考核采取目标考核办法,先把企业的总体目标分给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在具体责任到人。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采取结果导向和行为导向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方法,以结果导向为主,以行为导向为辅。具体的考核方法就是以审计职务为基础,设计和编制绩效考核的流程和制度,结合员工业绩、工作经验、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的工作态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公司还要加大对员工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聘请高级审计人员对公司的员工进行培训。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以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审计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管理不到位以及培训不及时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阶梯型审计人员的管理模型、构建综合审计人员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型、以及加强内部人员的考核。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行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将审计人员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审计人员的管理机制,让审计人员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参考文献】

[1]Lawrence、 B、 Sawyer, Mortimer、 A、 Dittenhofer, James、 H、 Scheiner, The Practice of Modern Internal Auditing, 5 th, vol、2、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05, pp、12-20、

[2]陈太辉,边国英、审计人员思想方法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40-47、

审计专员篇4

一、跟踪审计专业判断及其评价标准

(一)跟踪审计的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实现其审计目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的主观审计思维活动,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其内容包括:一是对审计人员行为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的判断;二是对审计事项主要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规、有效等进行的判断。审计专业判断既是对单个审计事项的判断,又是对整个审计总体的综合判断。

(二)跟踪审计的评价标准 在跟踪审计中,所作出的审计专业判断是否准确、有效是评价判断效果的核心。由于审计专业判断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也相对抽象,无法量化和细化,一般可以采用可验证性和可防范性来检验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客观的审计意见可以由不同的判断主体加以验证,即不同审计人员根据相同的资料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同一个审计人员对同一事项在不同时间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越高,表明审计判断结果越接近判断对象的真实状况,其客观性越强。可防范性是指审计专业判断结论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审计证据是审计判断的载体,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应有充分的判断证据支持,从而可以对抗来自第三方的置疑,尽可能避免审计专业判断偏误带来的审计风险。

二、跟踪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审计专业判断受主体因素影响较大 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他们的主观意识直接影响着审计专业判断质量,审计专业判断是主观感性的认知过程。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性格、习惯、心态、道德标准等因素都会带到审计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新校区工程建设环境的复杂性更有可能增加判断的不确定因素。相同的审计事项,由于审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审计专业判断作为主观思维的一种方式,实质上是审计人员综合审计能力的一种体现,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专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凭借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稳健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跟踪过程的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二)审计事项信息状况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直接影响 构成一个审计专业判断必须有特定的判断任务,即审计判断客体。其或者是客观的审计事项,或者是审计人员的主观行为,审计判断客体的信息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在新校区建设中单体项目多、施工工期紧、建设任务重,因此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来自各方的信息资料纷繁杂乱。在审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建设程序的复杂性和建设各方有其趋利的特性,工程信息资料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工程信息是经过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结果,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需要从大量的、模糊的工程信息中做出合理判断,确定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在跟踪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对象多、审计事项复杂,在工程信息的获取上处于劣势,在与被审计单位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各个方面提升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利用已知的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从而澄清事实,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削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环境差异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影响 任何审计专业判断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审计环境的差异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一,健全规范的法规制度可以减少对审计专业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一方面法律规范为审计判断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的要求,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给以约束和规范。其二,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严密而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可能因审计判断失误而造成的审计责任,强化审计专业判断的一致性,为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供客观保证。其三,审计的独立性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实际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由于受组织管理体制、跟踪审计的管理模式等因素,审计人员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客观公正。

三、跟踪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完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与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专业判断的主体。改善审计判断效果,提升审计判断能力应首先从审计人员开始,通过强化后续教育、研究审计业务档案、定期开展审计专业判断交流会、参与审计专业判断实践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直觉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审计判断是专业技术强、综合程度高、判断过程复杂的一项心理活动。具备熟练的审计、会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是对跟踪审计作出准确判断的基本要素。同时,审计人员的判断经验、职业道德、沟通技巧、个性心态所综合反映的能力因素是影响审计判断效果的重要方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审计专业判断而言,都是审计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与外部审计矛盾运动的过程,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具有将知识水平协调融入外部审计环境能力的审计人员,才能通过识别与分析,形成合理科学的审计专业判断结论。

(二)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与外部监管体系 从审计专业判断的角度来看,质量控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是集体判断。集体判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判断,这样可以弥补个体认识的局限性,避免或减少个体判断可能产生的失误。另一种形式是复核,复核也是一种判断,要明确复核内容、复核要求、复核人的责任,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可以增加各环节的复核人员,实行相互监督,增强复核判断结论的可靠性。还应完善对审计人员的外部监管体系,适度强化法律责任将对审计人员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其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证审计专业判断思维在审计职业道德框架内有序进行,使审计人员做到清正严明、廉洁自律。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审计专业判断的准确性、有效性。

审计专员篇5

一、银行内审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监管对银行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混业化发展,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对银行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银行高管层对于内审人员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对于现代银行的内审人员,高管层赋予很高的期望。不仅充当合规文化的促进者、风险管理的预警者、经营管理的客观评价者,而且是管理决策的参谋者、先进经验的传播者、业务利润的增值者等。

(三)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也给内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新的业务、新的产品不断地涌现,不仅要求内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内审人员的传统思维模式、审计手段均提出更大的挑战。

二、银行内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

(一)专业知识

1、职业基础知识。指通过普通的国民教育所获得的基础、广泛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审计、经济法、信息技术、应用文写作等基础知识。

2、职业应用知识。指在执行具体的审计业务时,为达到最恰当有效的实务标准、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所必须具备的综合应用知识。

3、职业环境知识。指内审所涉及的制度、准则、法律、政策及所属行业的特殊业务知识。

(二)职业技能

1、职业判断能力。指内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它是内审工作的精髓。

2、逻辑推理能力。指内审人员应查找审计对象中数量之间、时间和地点上的逻辑关系等来发现审计中存在的疑点和问题。

3、压力管理能力。内审人员不仅要面对工作量的压力,工作难度的压力,业务水平的压力,还要面对人际关系的压力。

4、系统思考能力。内审人员需要能够根据全局要求,系统分析各环节中的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

5、问题识别及解决能力。审计发现的问题常常背景错综复杂,内审人员要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协调各方关系,准确把握反映问题的方式、范围和程度,提出妥善的处理意见。

6、沟通能力。内审人员需要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倾听,避免禁忌,在不断的沟通中寻求审计价值的实现。

7、团队合作能力。内审工作需要依靠内审人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协作、积极合作、无私奉献才能完成。

8、时间管理能力。即更有效地运用时间,内审人员应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时间,把所见、所闻、所感综合在一起,通过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评估,把握事情的实质和关键。

9、冲突管理能力。内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冲突管理能力。

10、持续职业发展能力。内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强化学习意识,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持续学习,充实自己。

(三)职业特质

1、独立性。它是审计的灵魂所在,能够赋予审计活动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2、客观性。指内审人员必须公正、不偏不倚地发表审计意见,避免任何利益冲突。

3、诚信。指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廉洁、正直,不应歪曲、隐瞒事实,不应以权谋私。

4、坚定。面对重大压力时,内审人员不应影响职业判断,在原则性的重大问题上,应坚定不移、决不让步。

5、敏感。内审人员必须具有超越于其他职业的敏感性,通过发现内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时刻提醒管理者,帮助他们保持高度的警觉,避免风险的发生。

6、审慎。审计人员必须有谨慎的怀疑态度,不轻信不盲从。

(四)审计能力

1、获取审计证据的能力。随着审计能力的提高与审计经验的积累,内审人员应具备获取完整的审计证据的方法与技巧。

2、分析问题的能力。内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

3、撰写报告能力。内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独立撰写审计报告。

4、培训能力。内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培训能力,将审计经验或自身擅长的专业能力分享、传授给其他审计人员。

(五)资格及经验

一般讲,对学历、专业资格及从业年限等要求因行而异。

三、提升银行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对策及途径

目前,各家银行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层差不齐,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内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较单一,审计人员多数来源于财务或运营会计人员,有的习惯以传统的查账方法来审计。二是有的内审人员缺乏全局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审计评价就事论事,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和作用的发挥。三是内审任务与内审资源不足的矛盾较突出,后续教育培训与知识更新有的没有落实到位。为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亟待提升银行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和途径。

(一)提高内审人员的入行门槛,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结构的内部审计队伍

要改变银行对内审不够重视,内审人员配备素质相对不高的状况,引进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技等学科的专业人才,构建高层次、高素质、多门类、复合型、具有实践经验的内部审计队伍。

(二)加大内审队伍的交流学习力度,提升审计能力

一是实行交流任职的方式,内审专业技术骨干分批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增长才干。二是实行轮岗轮调制度,加大交流力度,拓宽内审人员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创新审计方式,加强内审培训和技能的经验交流

审计专员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 创新 实践

一、实施背景

随着国网公司电网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强烈,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为企业保驾护航作用,如何解决审计管理中存在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成效,需要审计人员从管理体系方面进一步研究并实施应用。

(一)内部审计基于风险导向的职能要求进一步强化。

基于风险防范与依法治企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内部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已基本实现公司业务与领域的全覆盖,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促进规范经营、依法治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及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公司业务全方位地大范围审计,仅靠现有审计人员力量以传统审计方式已难以满足任务需要。根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审计人员调查数据,同时具有生产管理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0、39%,5年以下审计工作经历人员总人数的48、31%。公司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在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监督保障作用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三)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化。

从近年内外部审计检查结果看,由于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或人为主观因素等,习惯性违章、屡查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将审计成果更深入地运用,更好地转化为企业规范管控的行为中,需要本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方法、方式上进行创新。

二、基本内涵

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立足现状,创新管理模式,充分汲取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在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方面的创新经验,在审计队伍组建、审计现场把控、审计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一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集中调配全市、县公司审计及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审计队伍,交叉互审、专业融合,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人力及专业保障。二是依托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编制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和法律法规库,套用涵盖审计过程描述、重点核查事项的审计记录模板,通过系统的在线应用,确保了审计工作质量可靠、达标。三是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实行审计问题整改六项保障措施,四项遵循原则,日常台账跟踪及强化考核等方式促进问题整改规范。

三、主要做法

(一)深化审计资源集约化,专业参与壮实力。

1、扎实组建队伍。突破专业限制,以各县公司审计部门为人员选派的责任主体,由公司领导签发审计队伍组建通知,辅以对县公司业绩考核奖惩手段,组建涵盖公司经营管理各项专业的审计队伍。在专项审计中,除审计、财务专业以外,充实进工程、物资、营销等部门专业人员,保障了审计现场人力资源充实,激发了审计队伍活力。

2、巧妙安排分工。在审计队伍中,每批次审计人员占比约45%;营销及供电所专业人员占比约25%;财务专业占比约15%;工程及物资专业占比约15%。在任务分工方面,审计专业人员一般承担主审、组长、小组长等任务。其他专业人员中,专业技能较熟练的人员一般占一半比例,其余部分分散到各个小组,由小组长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引领完成工作任务。

(二)完善审计工作标准化,统一模板给指引。

1、思维导图助查证。

通过对省公司宣贯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进行学习,为非审计专业人员开展工作给予了提示和引导。审计指引包含重大决策、工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福利、集体企业、职务消费七个方面审计问题示例及相关法规依据,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2、记录模板保质量。

在审计项目中,预编制内容翔实的审计记录模板,作为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每份记录构成包含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及法规依据、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等。通过依照审计记录模板描述的审计过程及方法,被审单位存在对问题及风险得以发现和暴露。

3、法规依据立显功。

对公司在用的国家、国网及省公司层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形成内容全面的法律法规库,在审计项目开展中,为审计人员查找依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审计手段信息化,现场取数增实效。

取得系统数据。一方面对数据分析找寻疑点,一方面与档案资料核对,进行符合性测试,同时对系统信息流转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管理缺陷,提示相关风险。

四、实施效果

(一)实现业务双赢,共促规范管控。

1、促进专业融合,提高规范意识。通过抽调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检查项目,使专业岗位上的人员跳出固有思维,换个角度去审视专业工作,举一反三,自查规范,从主观上强化各专业人员依法治企、防范风险的意识。

2、强化专业参与,储备审计力量。在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记录模板及法规库的引导下,至今公司参加过审计项目的专业部门及二级机构等人员已累计达64人次,参加过多次审计项目的专业人员约11人次,为审计开展工作组建队伍储备了较为丰富的潜在资源。

(二)审计硕果累累,助力风险管理。

审计成果实现新跨越。通过新的审计管理模式,2015年仅上半年,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完成专项审计10项。项目个数较上年同期增幅43%,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是上年同期的2倍,审计范围更为开阔,更综合全面地对被审单位整体风险水平给予客观公正评价。

(三)成果深化运用,堵塞管理漏洞。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凡大型审计项目结束后,均由公司领导召集专题会议通报审计问题,公司领导亲自听取汇报并部署整改任务。

审计专员篇7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专业;审计准则

纵观近40年来的中外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1959)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1995年,solom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种观点也十分赞同。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国外近四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要给予科学的定义,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

首先,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从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核实审计证据,到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通过综合收集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等,都需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第三,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同时,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揭示,也由事后向事中以至事前变动。所有这些变迁都意味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审计来讲,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就越需要审计人员以专业的水平或眼光作出判断。

第四,审计专业判断偏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审计判断偏误(judgmentbias),也称认知失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的后果是审计判断错误。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二、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判断偏误是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函数。

1、审计判断偏误的主体因素

首先,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偏好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其实,审计人员的知识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它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而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所以,审计人员要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二者都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因素,不过后者影响更大。

第三,审计人员的经验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学习机会的广泛的境况,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偏误。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审计实践的积累。

第四,审计人员主观努力程度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与否与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不同。努力程度的大小应该是审计判断偏误的直接影响因素。

2、审计判断偏误的客体因素

首先,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更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其次,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第三,法律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因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第四,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偏误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

三、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主观性特征,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因为明智公允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对重要审计事项在合理认知预测基础上做出的准确而科学的审计决策,意味着审计人员所决定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所选择的审计方法能节约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反之,专业判断失误,意味着审计风险剧增,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

导致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所谓理性,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分析具体决策时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审计人员亦不例外。这些错误包括:不能明确决策问题、不能认识到审计所需的所有相关证据、在获取和鉴定审计证据时带有偏误等。这些错误都是有限理性的结果。

1、高估能力造成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作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以及他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会存在重大差错和弊端,而事实恰恰相反。

2、易忆性形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事项是否可能发生时往往根据被判断的审计事项是否容易被回忆并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大小。一般而言,形象鲜明或近期的经验更容易被记起来,所以被认为发生的概率较大。比如,在审计人员刚刚完成的业务中,应收账款项目存在许多重大错报,因此就认为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项目都很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即便是这种情况相当少见。

3、信息修正偏颇导致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判断的起点,但随后出现的新信息不足以抵消最初的影响。但随着行业竞争、人员调整等新情况的出现,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新情况对原有结论进行修正,因而以不充分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产生偏误就在所难免。比如,当审计人员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分析性测试时,他以去年的实际偏差率5%作为今年的最初预期偏差率,但自去年审计之后,该循环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审计人员没能根据当前年度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产生判断偏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4、忽视大样本而造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当审计人员要靠多次观察来获取信息时,往往忽视样本量,忘记了大样本通常更准确的事实。由于小数置信律的作用,审计人员只想到小样本中获得的数据同大总体的相似性,而没有考虑因为样本大小不同而导致其代表性的不同,因此在判断时往往高估小样本结果的可靠性。比如,在确定存货的控制风险水平高低时,审计人员只从客户当期记录的一笔业务中抽了4%,并信赖这一样本,从而造成系统性的抽样不足。

5、偶然性平均化造成偏误

这是指审计人员常常错误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性将使得各种情况发生平均化,也就是说认为随机结果总是随机的。此类偏误的常见情况是:当审计人员检查一系列销售数字时,他可能期望见到随机上下浮动的数字,并会错误地解释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结果。

6、性格缺陷产生偏误

这一偏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做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而过分的自信就会产生判断偏误。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及其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事实上却存在重大错报。另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过分优柔寡断,畏手畏脚,裹足不前,该判断时不判断,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引起审计判断偏误。

7、联想惯性偏差产生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如果审计人员曾见到某些审计事项在一起出现,他就会高估这些事项总是一起发生的可能性。此类偏误的常见例子是:审计人员过去见到当主营业务成本下降时存货周转率就下降,那么现在就不会充分考虑其他原因造成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可能性。

8、频率判断偏颇导致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时,忽视了某种情况在整个总体中出现的相对频率,从而导致他错误估计这种情况在特定情形下发生的可能性。

四、审计判断偏误的防治措施

首先,提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和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审计判断偏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审计人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而提高洞察力的主要措施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负有经济监督使命的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知识结构:一是会计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证券和资产评估等;二是企业管理知识,如经济学、组织学、营销、国际贸易等;三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四是相关外语知识;五是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经营系统的评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在以上学科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专业判断。

其次,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高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中国,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第三,牢固掌握审计准则,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经验。无论是国家审计准则还是独立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须以审计准则为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审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注意保持和改善执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审计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最新审计准则和实务标准,这样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就能得心应手,尽量避免判断失误。同时,我国在加入WTO后,审计将逐步按照国际规则执业,由于我国的审计准则和程序与国际上有较大差异,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经验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结合中国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第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合协同能力。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审计任务,审计机关需要打破职能部门的业务界限,或组织下级审计机关整合审计力量联动协同作战。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缺乏配合经历的审计人员被重新整合后,能否做到协调一致、整合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快速实现审计目标,颇为关键。审计队伍整合后的联动协同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方案的认识实现快捷与一致;对执行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取证做到主动深入、相互补充、及时沟通;对审计处理包括信息处理达到迅速有效。总之,在实际整合联动审计中,须力争做到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构成合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求同存异,不同个体的专业思维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长补短,相互协调,使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五,汇众家之长,充分发挥集体判断优势。集体判断的最有效方式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作出判断。由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一起作出判断可以弥补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从而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个人作出审计判断时产生的判断偏误。另外还可采取相互核查的方法来发挥集体判断优势,当一名审计人员复核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时,可以发现其他人出现的判断偏误问题。

第六,增强审计人员对审计政策的把握一致性。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审计方法和程序有长足的进步。各会计师事务所评价其所作的审计专业判断与决策,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的最为明显的评价指标是所作判断的准确度,但在实践中很少有人会将准确性选作评价的指标,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审计项目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并以之作为评价的标准。在有关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多个审计师的一致意见是用于评价某一审计师的有关决策质量的最常用的标准。关于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意见一致的重要性多年以来在审计文献中已有详尽的论述。例如,“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程度的标准应参照在类似的情况下,其他审计人员的谨慎程度”(Willingham和Carmichael,1971)。此外,当审计师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特别是专业证人)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作出同样的专业判断有助于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各审计人员所作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汪国钧。浅析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审计,2003,(9)。

[2]肯·T陶物曼(kenT、Trotman),陆正飞,邱寒译。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有关研究的回顾及在中国研究的机遇所在[J]、财务与会计,2004,(4)。

[3]孙坤。偏颇倾向:审计判断之因[J]、中州审计,2004,(5)。

审计专员篇8

【关键词】 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评价指标

一、国家审计机关实施聘用审计的动因和依据

(一)聘用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1、聘用审计的定义

笔者这里所研究的聘用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遇到审计力量不足、相关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要求时,聘用社会中介机构、其他专业机构(以下统称“中介机构”)及专业人员参与审计。被聘用的中介机构或者专家不能承担所有的审计工作,而且要受到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或程序为委托人提供中介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的组织。受聘中介机构及专业人员参与审计的形式包括:委托中介机构承担某一审计项目或某一审计项目中的主要或部分工作任务;聘用专业人员参加审计组工作。以上两种形式,均需由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运用中介机构或者专家的审计结果,并对中介机构或专家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2、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的特点

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涉及三方关系,包括委托方,实施方和被审计方。聘用审计的委托方一般是指国家审计机关,被审计方是指被审计的单位。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实施方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外聘的审计中介机构或者专家。其中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的实施中居于主要地位,其应该对审计的过程及结果负责,而被聘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者专家主要是对审计实施起辅助作用。聘用审计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审计的委托方同时也是审计实施方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国家审计机关需要对被聘用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进行监督和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 国家审计机关实施聘用审计的动因分析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机关实施聘用审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有利于对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力量和资源不足进行有效补充

目前国家审计机关一般对以下审计项目采用聘用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绩效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等。这些项目一般专业性都比较强,国家审计机构由于技术、人员的缺陷,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因此,聘用事务所或专家是完全必要的,可以有效缓解国家审计机关的压力,顺利完成重大项目的审计,是对国家审计机关人力、专业资源不足的有效补充。

2、有利于提高国家审计方法技能

国家审计机关通过聘用审计,一方面使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家与国家审计相结合,审计人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为补充,提高国家审计机关人员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对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专家有监管的职责,通过聘用事务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事务所的审计方法和理念,从而为监管提供更为专业的知识和途径,为对事务所开展高层次的监督提供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

经济学上所说的成本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各种人、财、物、时间、信息、机会等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付出的代价。应该说这个概念是比较全面的,既包括了如人、财、物等显性成本,也包括了如时间、信息、机会等隐性成本。国家审计成本概念,即指一切与国家审计活动相关的,为达到经济监督和评价的效果,取得预期审计效益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不仅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耗费和支出,还包括时间、信息、机会等方面的耗费和支出。①由于聘用审计可以为国家审计机关节约审计的时间,提高审计的效果,因此,是降低审计成本的有效方法。

二、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的选择和评价指标

国家审计机关在选择中介机构或者专家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评价。笔者认为聘用审计的评价指标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针对事务所的,一个是针对外聘审计人员的,包括专家。笔者通过对某省级国家审计机关开展聘用审计的问卷调查,总结出聘用审计评价指标如表1、表2所示,并根据问卷结果总结出各指标的权重,即重要顺序。

从表1可以发现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在对审计中介机构进行评价时,主要从营业收入、声誉和品牌、行业专长、人数规模,处罚和惩戒情况来评价,而且普遍认为声誉和品牌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比较看重处罚和惩戒情况。从表2可以发现,对于专家的评价主要是从职业资格、学历和胜任能力、实践经验来评价的。其中胜任能力、实践经验被认为最为重要。笔者认为对于审计中介机构的评价,除了有上述因素外,还应该包括审计中介机构的审计收费。对审计中介机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审计中介的专业实力、审计中介的违规处罚和惩戒情况、审计中介的收费情况。其中审计中介的专业实力又包括审计中介的规模、审计中介的声誉和品牌、审计中介专业特长。对专家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情况、个人信誉。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指取得的职称或执业资格、资历,在行业方面的特殊地位;主要指专家取得的实际工作成绩和经验,比如参加过哪些审计项目,取得了哪方面的成果,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哪些独特的审计方法或经验,能够按照各方面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完成合同要求的工作任务,甚至可以有创造性;另外,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职业道德情况是指最近三年专家被处罚或者被的情况,或者审计质量出现重大问题被惩戒情况,或者与客户有重大舞弊、串通舞弊情况等。个人信誉是指以前参与聘用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对其的评价情况。笔者认为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如图2所示。

三、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现状分析

(一)对聘用社会中介机构的考核没有专门的标准和规定

根据对目前某省级国家审计机关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对聘用审计的评价实际上应由业务处(提出聘用审计的业务处室)派出的审计组进行评价最合适,但实际上,审计组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是因为审计组不仅要承担协调任务,还要承担审计任务,很难顾及事务所派出人员的具体工作质量;二是由于目前审计署评价审计质量主要是以结果为导向,因此在对聘用事务所或者专家进行评价时,只能通过查看聘用人员所做的审计档案资料(如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看看有没有违反相关规定,是否查出了问题,查出的问题是否重大等方面来判断审计工作质量。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个审计组审计人员专业性都很强,也很敬业,但碰到的审计对象却是管理上相当好的,这很难查出问题;但另一个审计组,刚好碰到了一个审计对象管理上不好,这样,这个审计组就很容易查出问题。

(二)缺乏针对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或者专家系统培训内容体系

由于事务所审计与国家审计存在一定的差异,事务所侧重于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对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而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主要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或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计,侧重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因此需要对所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专家进行培训,但是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对培训内容没有形成系统体系,也缺乏实施培训的老师,培训效果差。例如在某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中,因审计署授权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单位分布地域广,在聘用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时,只是审计组组长根据特定的项目对受聘人员进行简单地讲解,且大部分都是审计程序方面的内容,至于更深层次地对受聘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等方面的系统培训甚少。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审计组考虑这不是审计组应尽的义务,另外,审计组受时间、能力所限,恐怕很难组织对聘用人员的培训;二是审计机关没有对聘用人员制定相应的系统的培训计划,虽然通过摸底初步建立了社会中介机构及专家的数据库,但对其培训却没有列入议事日程;三是培训经费的来源问题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对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的培训力度与系统的开展。如审计署从2006年开始要求对所有外资项目不允许向下级审计机关授权,只能由省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按规定时间要求对审计署和国外贷援机构出具审计报告,并独立承担审计责任。某省级国家审计机关在实施卫生、林业、农业等国外贷援款项目时,项目执行单位几乎覆盖全省所有县区,而省级审计机关的人手有限,不得不聘用中介机构或者专家,一般省厅派出两三人,抽调中介机构两三人,编入审计组工作,审计大组里再分成两到三个小组,一般在有效工作日30日内完成所有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审计组里审计机关人员对聘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是不现实的,也很难做到。

(三)不能有效地对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或者专家进行监督

在审计过程中,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部门也在实施审计,无法对聘用的事务所中介机构或者专家进行监督,并且国家审计机关的人员对被聘用的事务所中介机构或者专家实施的审计内容也不熟悉,受能力或专业所限,也无法驾驭事务所或专家。同时,参与具体审计项目的事务所成员责任心与个体具有差异,国家审计机关无法掌控。另外,受利益驱动,聘用的社会中介机构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给自己带来额外回报的审计事项中,如工程决算的核减方面。例如某省级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一项高速公路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聘用了一家事务所参与审计工作,该事务所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减工程决算方面,而对其他违纪违规问题却很少关注。这是因为通过核减工程决算,该事务所会得到合同规定比例的额外回报。该事务所通过审计,核减了该项目工程决算68 402 997、18元,仅此一项,得到额外回报高达百万元之多。但在该审计项目中实际存在很多问题,而外聘的人员则不关心这些问题。当然,也不能对事务所的工作进行全盘否定,但审计组无法也无依据对其进行有效地监督与评估,审计机关其他部门也没有对其审计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与评估,这却是事实。这不能不说是现行聘用审计制度的尴尬。

(四)对中介机构或者专家的依赖性增大

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在选择事务所或者专家时,大多存在无计划性、随意性、盲目性。遇到大中型国家建设项目、企业和金融项目、国外贷援款项目、绩效审计项目、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以及其他适合聘用外部专业人员参与的审计项目或事项时,都有聘用中介机构或者专家的欲望,总感觉国家审计机关的力量不足或能力受限,不从国家审计人才储备或长远发展考虑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而是采取短期行为,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或专家来解决眼前问题,无形中也弱化了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始终不能参与聘用中介机构或者专家实施的审计工作,专业知识得不到提高,逐渐产生惰性,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这样一来,国家审计机关就更加依赖聘用审计。就某省级审计机关审计的大中型投资项目而言,据不完全统计, 仅2009年就有6个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者社会中介机构派员参与审计,占全年实际实施投资项目审计比达60%,而国外贷援款项目2009年也有至少10个项目聘用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与了审计,占全年实际审计项目的67%。有些审计组里审计机关人员无形当中成了监工,对审计的一些技术问题对中介机构或专家产生了依赖性,自己不想过多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另一方面,与这些聘用人员的收入相比较而言,国家审计机关业务人员收入低,无形当中也给国家审计机关人员不想过多地深入研究专业技术问题找到了托词和客观依据。当然,无可否认,聘用审计确实缓解了审计机关人员不足和专业技术受限的矛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聘用审计的依赖性风险不可低估。如何在项目的聘用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业务人员直接主导审计中找到平衡点,既能让聘用的社会中介机构成为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监督体系的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又能让国家审计机关及人员依赖性降低,甚至两者相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能化解依赖风险,而且为国家审计机关所用,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四、国家审计机关有效实施聘用审计的措施

针对第三部分指出的聘用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措施:

(一)制定对中介机构和专家的考核规定和指标,对中介机构和专家进行有效地考核

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对中介机构或者专家完成的审计项目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在进行审计收费约定的时候,可以把考核情况列入其中,在审计初期先发给其一定百分比的审计费用,业务部门应该对单个审计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发放剩余的审计费用,对于不合格的要扣除一定的审计费用。每年再根据已完成的单个项目考核结果组织一次对审计中介机构或者专家的汇总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纪律、业务基础工作、审计成果等方面,并做好考核记录。建立审计质量保证金制度,中介机构或者专家一经聘用,一次性收取一定数量的审计质量保证金,聘用期满,没有质量问题和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全额退还保证金。②

1、对受聘的中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审计机关将清退实施该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被清退的社会中介机构三年内不得承接相关业务: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应当披露而未披露的;将受聘审计项目转包或分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在一个年度内累计两个项目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核工作的;在一个年度内累计两次不服从审计机关项目审计安排的。

2、外聘专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资格,且不支付审计费用:在一个年度内三次不应聘的;应聘中选后无故放弃参加审计项目的;考评结果不合格或存在严重审计质量问题的;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或者与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的;利用受聘工作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将审计结果用于与审计事项无关目的的;违反审计纪律和保密纪律或回避规定的;拒绝接受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的;不履行聘请协议规定的其他义务的。

(二)规范培训内容,建立培训知识体系

聘用审计的培训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外聘人员审计职业道德的培训,一个是对外聘审计人员审计项目相关要求的培训。第一部分对职业道德的培训,应该强调在审计过程中,遵守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此外,外聘人员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秘密进行保密,没有经过允许禁止对外披露。第二部分是对审计项目相关要求的培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纪律等;宏观政策,例如最近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务政策、社会保障、医疗、环境资源、农村农业政策等等;计算机审计培训。所有这些培训不应当限于泛泛的、短期的一般性培训,而应当是专业化的、针对性很强的、较长时间的深度培训。培训的经费来源可以考虑由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社会中介机构三方共同承担。

(三)制定统一的监督规范或方法,有效实施对中介机构或专家的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相关的审计业务部门、法制(法规)部门、审理稽核部门组成现场审计工作监督小组对中介机构或者专家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中介机构的人员和专家进行相关国家审计技术的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处理解决。对中介机构或者专家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采取业务部门、法制部门、分管领导三级复核方式进行监督和检查。业务部门所做的复核为第一级复核,主要是在审计外勤现场,由审计组长对外聘人员形成的工作底稿进行逐张复核;法制部门所做的复核为第二级复核,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审计事项,存在争议的审计问题进行复核;分管领导实施的第三级复核,主要是对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查出的重大审计问题,准备签发的审计报告等内容进行复核。

(四)对采用外聘审计的项目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进行奖励考核

虽然目前审计署对外聘审计的一些项目作出了规定,但规定不是很明确,因此许多国家审计机构可以利用这种含糊的规定,对很多项目都采用聘用审计。笔者认为应该说明被审计项目的规模,比如金额在多少以上等来说明是否可以采用聘用审计。同时国家审计机关在聘用审计实施完毕后,应该对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考试,并请专家等进行评分,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五)建立外聘中介机构库和专家库

国家审计机关结合近几年来对中介机构评价情况、审计质量综合考核结果、项目管理人员评价、熟悉审计程序及技术方法等情况,对中介机构综合考核结果进行排序,并把排序的情况记录入中介机构库中,便于下次进行聘用的时候使用。同样对最近几年外聘专家的审计质量、考核情况等进行排序,并把排序情况记录入外聘专家库中。审计机关安排审计项目时将视审计费用的高低通过招标或随机抽样方式在名录中选定。考核结果经国家审计机关领导审核批准后,记入专家及中介机构考核档案,并以此作为优先聘用专家及中介机构的依据。备选库应当保持一定的规模和合理的人员结构,以保证用人质量。备选库的建立需要实施以下的步骤:根据审计业务工作的需要,通过媒体向社会招聘(招标)信息;各业务部门和有关单位推荐的外部专业人员要征得本人同意;外聘人员须经所在单位同意;所有愿意进人才库的个人必须向国家审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国家审计机关对报名人员提供的执业资格证明、相关工作经历进行审核,并向报名人员所在单位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咨询,从中挑选符合资格条件的专业人员进入备选库,并通知本人。备选库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坚持优胜劣汰,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每年对备选库进行一次调整补充,备选库调整结果及时通报相关人员,根据考评结果,业务能力强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受聘人员将列为重点聘请对象。

【参考文献】

[1]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课题组、基于成本预算视角的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研究[R]、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08年度立项课题,200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同学聚会主持词(精选8篇)
  • 下一篇:地震演习(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