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 2023-08-01 栏目:写作范文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1

一、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如果你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生的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评价学生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四、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 以学为中心;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过度保护、娇宠,在学习上也会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主要表现为不愿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 凡此种种,都充分地说明,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以学为中心”,引领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成了主导和控制,学生也习惯于听从教师的相关要求开展学习活动,进而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就是高高在上,甚至使很多学生非常惧怕教师,无法与教师进行交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很多都不敢向老师提问、 而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通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与学生教学交流,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往往将自己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采取的是一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在学习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学习,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呢?

■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法指导,要

引导学生成为认知主体学习的

主人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国外某些心理学家给教学下的定义是:“使学生尽快摆脱教师、 ”教而达到不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这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问题,而是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应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决反对那种把“教”与“学”的关系搞成“统”与“治”或“依”而“附”的关系,过于严厉地“监护”学生的行为,这样会把学生训练成“缺乏自动化程序”的说话机器,离开了教师的具体指令,学生就不会学习、

早在几年前,《中国妇女报》组织了一次家教的社会调查,通过对收到的500多份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当今青少年学生的“烦恼”、 第四条烦恼就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38、9%的中小学生承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究其原因,53、9%的同学选择了“我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可见,学生都意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重视学法是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坚持“以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体现,学法指导是高层次的教法、 我们应十分注重传授教法知识、训练学习技巧,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后一个“会”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二是会自觉地学习、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运用教法和指导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应真正地把“教给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教学目标,务求到位、 做到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出发,设想使用何种方法最有效;要做到从教材内容出发,来确定学法指导的项目;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耐心钻研教材,慎重地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把学法指导落实到每一课时中去、

2、 教师应自然地把“教给学习方法”纳入教学过程,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练习,务求学会、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与教给学生学习的思想相一致、

3、 教师自觉地把“教给学习方法”作为教学调控的对象之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对“学法”的学习,务求“会学”;引导学生不只注重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学习过程、 “教给学习方法”就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知其所以然”,不盲目记忆结论,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同步进行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因此,教师选择教法时要同时考虑学法,设计教法时要给学生相应的学法、 数学是一门充满方法论意义的学科,应做到在课外要求学生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强化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读懂例题是掌握算理、规则和解题方法的前提,但教材上的例题往往只有材料结论,缺少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规律的推导过程,因此要使学生通过教材例题的预习产生疑问,进而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或通过生生讨论、师生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中学会将语言符号、文字与数学符号进行转换,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推理的基本方法、 对此,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充分运用教材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教师从导入新课到例题讲解,法则、规律、结论的归纳到练习和小结,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要培养阅读数学教材的自觉性,使学生从中掌握解题的程序和方法,及规范性步骤、 每当学生遇到相似题型时,都要按照这些方法进行操作,这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规范性、

2、 设计思考题

例如,在讲解“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时,介绍历史上关于杜登尼的世纪谜题“蜘蛛和苍蝇”问题,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前进,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例题时让学生边看题边思考,以提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注意、 学生只有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有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自主地从课外的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从而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3、 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考方法和规律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很大的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占用了学生所有的时间,学生又得不到什么、 ”要想在教学中给学生很大的发展,就要注意指点思考方法和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如数学教材中的复合文字题,因其数量关系较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某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容易混淆或被忽视,这会造成解题差错、 其实,文字题的学习有其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抓关键,分清层次;抓顺序,由因导果;抓住问题,执果索因;抓等量,巧列方程、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 近年来,我们努力落实新课程标准,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三个转变:一是以教为主开始转向以学为主;二是由只重视学习结果开始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三是由只研究教法开始向研究学法,启发式代替注入式,重视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转变、 学法指导是坚持“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重要措施、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 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数学课上,师生之间应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这是坚持“以学为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上,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后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积极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工作:在课前,应先设计对于哪些问题应做必要的启发、指导,对于哪些问题,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如果组织班级学生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 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会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会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也能体现教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

操作实践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3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然而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还很欠缺,尤其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教师重视教法研究,而忽略学习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学,教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为素质教育服务。就必须优化针对初中学生的渗透物理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学家对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如何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也成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统一体,既包括学习的方法及使用这些方法的程序,又包括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在近几年内,进行了大量的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培养研究和相关研究,主要是比较不同年龄或不同能力群体使用学习策略的不同特征,探讨个体策略获得或运用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些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标下加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这不仅是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新课改着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评价、交流、知识运用等能力。通过让学生经历最基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从物理到社会、再从社会到物理的知识获得过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然而,对学生而言,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自我充值,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在课堂上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教育。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教师通过主导作用,指导、点拨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获得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从而进行再“创新”活动;教师要善于体会和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生学习习惯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教师在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于不同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在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破解难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并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得到启迪,很快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真正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达到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目的。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传统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成为被动学习的工具和执行者,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要以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求知欲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基本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自我完善,经历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问题的提出、猜想、探究以及同学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3、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对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好处。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的渗透学习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体会学习策略的重要,认识到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处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与学生要真正建立起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适时,适地,适当的渗透各种学习策略的教育,为学生创造开放、积极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中全程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确立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为主旨,以学科能力培养为方向"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现状和物理学科学习各环节的需要,分别对物理课堂学习各环节的学法加以指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就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获取学习策略与方法的过程。

4、加强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研究。“学习策略是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感悟、内化而优化提高”,因此,我们要采用各种形式渗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教育,可以通过如讲座等形式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应该构建怎样的学习结构模式和学习策略,并结全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和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的得出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效果并加以比较与研究。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听课;解题;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

然而,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

1、教师方面

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

(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和老师反应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老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够、不及时,这是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4)老师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老师在课后辅导上做得不够,作业检查不落实,课外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

(5)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热爱,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有3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学生说:“部分老师偏心严重,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兴趣和课后的学习情绪。”。

2、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调查表明:有48%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学生A说:“不知为什么,我上课精力无法集中,大脑一片空白。有时老师讲课也不生动,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面,只好找本课外书籍来消磨时间。

(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B说:“老师讲课学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课堂练习的时间太少,做作业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

(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学生C说:“老师在讲课、讲题时过快,对于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详尽讲解,只是一带而过,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兴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

(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学生D说:“有时,老师只是把内容、题目提点一下,大多数学生根本听不懂。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6)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有的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三、对策与建议

学生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及其他三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与老师、学生进行座谈和书面交流,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第二,改变观念,耐心帮助那些数学天分稍差的学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第三,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学习方法而言,有些同学的学习方法确实需要指导。目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三种学习方法:①蝴蝶“采花”,蜻蜓点水,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是浅尝辄止,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②似蚂蚁“搬食”和猴子搬棒子,这样的学习是边学边丢,正负为0,缺乏效益观念和逻辑性。③好像蜘蛛“抽丝”式的学习,犹如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以偏概全,失之全面,缺乏辨证观点和联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当终于会自己独立地用几种方法解同一道题,当一个问题终于恍然大悟时,真是很有成就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4)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讲解中不要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只是“因为…所以…”,学生只听“懂”这个“因为…所以…”是不会解题的,模仿这个“因为…所以…”只能做一些“练习”层次的题,反思这个“因为…所以…”才会有所“悟”。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5)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偏爱个别少数学生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不利于教学。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真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

2、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5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从而导致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优秀散文、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等)、多练(语言的表达和沟通)、多写(读后感、观后感、特殊环境下的语言组织等),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即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会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知识的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就是我学也就是考这么多,不学还是这样。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反之,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同学提出具体要求。使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语文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6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

在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我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我今后的实践!我认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很有实际的必要。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二)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所以我认为给予我们这些新教师上一节用法的课更有实际的必要。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明白了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三)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诋毁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

1、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着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我们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者。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3、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http://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 初中 体育教学 应用 方法

前言

所谓的激励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利用启发与提问的互动方式,采取表扬与激励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生潜力得到开发的教学方法。加强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行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多的互动环节与练习环节,这就为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有较好的应用条件。但是,许多初中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支配,没有认识到激励教学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选择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之时,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下面,我们就来对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阐述:

1、1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之时,许多体育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之上,对于学生的情感因素关注较少。在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之时,教师大多按照自己的思路与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学习之时会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时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应用,在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之时,加强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考虑进行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认识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找到体育学习中的情感因子,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师生间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进步。

1、2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方面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每一个人都有个性化的学习诉求。在进行体育教学之时,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应用的重视,帮助学生摆脱不良的学习心态。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外界的否定极为敏感。教师在课堂中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加强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满足,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体育学习当中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

1、3 促进互动与交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长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当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起自己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在获得激励的同时,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发现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切入点,促进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激励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更好地交流与互动。

2、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激励教学法对于初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应用是当代初中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下面,我们就来对激励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2、1 加强激励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也是许多学生喜爱的项目。在进行篮球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应用激励教学法提高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微表情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或者不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就要赶紧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学情境发生变化,转移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可以将篮球技巧与体育明星的比赛技巧进行结合,利用偶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争激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篮球的发展离不开比赛与竞争,因此,在进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加强激励教学法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是男生热爱的体育项目,而对于女生来讲,体操是初中体育学习内容中的亮点。因此,在进行体操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加大激励教学法的使用力度。教师可以利用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体操魅力,完成高难度的体操运用。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激励来促进行学生产生体操学习的勇气。体操的学习,不仅需要对技能进行学习,学生之间也要学会交流与合作。情感的交流对于体操学习质量有重要的促进行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面部表情或者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使学生找到体操学习的动力。

2、3 加强激励教学法在健美操中的运用

在进行健美操教学之时,教师可以一边进行教学,一边为学生进行动作的示范,使学生将自己作为学习的目标。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发现一些具有健美操细胞的学生,对其进行激励,将其树立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为学生找到一个平等的榜样,更便于学生进步与学习。其次,教师要利用语言激励来提高学生的信心。一些身材不好的学生在进行健美操学习之时,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动作不够优美。因此,教师要利用言语为这些学生解决心理上的疑惑,使这些学生发现自己的美。在教师的激励之下,学生不断地进步,发现新的自我,找到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3、小结

综上所述,激励教学法对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学习动力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几点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希望以此来引起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激励教学法的重视,加强其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体育学习中的发挥,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可喜、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新课程(教研)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影楼策划(精选8篇)
  • 下一篇:工商管理学科导论(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