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精选8篇)

时间: 2023-08-03 栏目:写作范文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1

关键词 立交桥 三维 虚拟场景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学术价值

该项目是立交桥三维虚拟场景建模与指定路径的实时漫游,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应用三维视景仿真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和三维实时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对场景建模和路径漫游,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多边形绘制技术具有更加简单的三维建模工作,同时使场景更加真实,图形生成速度更快。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计算机图形学及纹理技术,对立交桥场景建模和路径的实时漫游,使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虚拟实时漫游等理论知识得到深入和完善。对立交桥虚拟场景建模的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应用价值

应用领域:三维车载导航、城市规划、城市信息化交通网络、游戏、桥梁设计、电影等虚拟场景,通过虚拟技术实现,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等直接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应用到基于二维电子地图的车载系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高逼真的虚拟场景,有效解决了司机们在复杂道路交叉口面对简单的路径引导无能为力的现状。同时对立交桥桥面维护进行场景虚拟,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务支出。

3 具体研究

3、1 研究目标

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出立交桥三维虚拟场景漫游仿真软件,实现对立交桥三维虚拟场景建模和路径的实时漫游。

3、2 研究内容

(1)对现实中,某座立交桥的设计方式的简单分析;(2)对这座立交桥上的各个路线的简单分析;(3)建立立交桥三维虚拟模型,分别对四个桥面段建模;(4)对立交桥周围部分环境的建模,包括树木、标志性性建筑等;(5)基于道路中心线的指定路径实时漫游实现。

3、3 研究方法

(1)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应用MultiGen Creator,建立基于图像绘制的立交桥场景模型,对直线桥面段、下坡弯道桥面段、平直下坡桥面段、平直弯道桥面段四个模型的建立;(2)为了增加立交桥三维虚拟的逼真性,对立交桥周围部分景物场景建模,树木、建筑物;(3)对立交桥上车辆各个路线的分析,建立汽车在立交桥上指定路径的实时漫游;(4)最后对立交桥虚拟漫游软件测试,保证其的逼真性和稳定性。

4 创新点

基于图像绘制技术构建三维的立交桥仿真模型,使得虚拟场景更具逼真性、交互性。利用微型计算机将现实与虚拟结合起来,对立交桥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完美仿真。同时在微型计算机中将成果生成软件,并应用于汽车导航系统当中,弥补了汽车导航系统在立交桥复杂路口的不足之处。

5 特色

该项目是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的结合,一方面能促进这两门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深入发展和完善,另外,该项目使虚拟场景在美观的基础上更具逼真,在仿真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6 关键技术

第一、基于图像绘制技术的三维立交桥及其周围环境的建模;第二、应用三维视景仿真建模软件(Multi Creator)对立交桥场景模拟中直线桥面段、下坡弯道桥面段、平直下坡桥面段、平直弯道桥面段四个模型的建立;第三、桥面建模当中要求桥面两端的参考线为共面平行或交错平行,因此在建立交桥面参考线时使用创建平行线的工具来保证参考线的绝对平行;第四、两段桥面连接时,为了保证桥面之间的圆滑过渡要求,第一桥面段的出口坡度参数与第二桥面段的入口坡度参数一致;第五、在绘制过程中的纹理技术、动态生成视点替用特效技术和处理技术;第六、应用三维实时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对指定路径的实时漫游的具体实现,包括创建立交桥对象、添加汽车场景、设置碰撞检测、设置运动方式、创建角色对象、设置角色对象运动方式、设置漫游路径、设置路线导航器、指定漫游路径实现路径的实时漫游;第七、后期的绘制、渲染、检测及维护。

7 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

(1)查阅相关资料,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基于图像绘制的技术等理论知识,收集立交桥的设计方式、立交桥上各个路线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对立交桥的场景模型、其周围环境的场(下转第32页)(上接第30页)景模型、指定路径的实时漫游进行深刻的理论探讨研究;在认真理解基于图像绘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更简单、逼真、美观的建立出各个场景的三维虚拟模型。

(2)应用三维视景仿真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对立交桥场景模型建立,分四个模块:直线桥面段、下坡弯道桥面段、平直下坡桥面段、平直弯道桥面段四个模型的建立。

(3)基于图像绘制技术,应用三维实时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通过创建立交桥对象、添加场景、设置碰撞检测、设置运动方式、创建角色对象、设置角色对象运动方式、设置漫游路径、设置路线导航器、指定漫游路径实现路径的实时漫游。

(4)利用VC++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在绘制过程中使用纹理映射技术进行场景渲染,动态生成视点替用特效技术和混色处理技术增强真实感同时又提高仿真的实时性。

8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交通压力越来越大,立交桥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绘制的场景建模和实时漫游,是目前虚拟场景漫游设计的主流技术。虚拟漫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虚拟校园系统,建筑领域尤其是对房屋、桥梁的虚拟漫游,但对立交桥的虚拟漫游是近来的热点,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曦、王国权、龚国庆、基于Mulitigen Creator场景模型的建立[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2):21-26、

[2] 陈涛、魏朗、人-车-路虚拟仿真系统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12-16、

[3] 宋明志、康凤举、Vega开发环境的扩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178-179、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2

在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要求内部景物变化之间要有很好的灵活性。所以在设计之中,设计者们就应该对完工后的园林在脑海中有一个清楚感知。在传统的设计工作中,设计者们通常是采用制作一个沙盘或是绘制平面图来检验设计的效果。这种办法的缺陷在于不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只能在设计角度上进行认识,而不能产生心灵感应。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实现这方面的效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来展示设计的立体结构,在计算机中三维模型是由许多的不同面;构成的,设计实体的结构越复杂,对面;的数量以及质量的要求的越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经常会有如假山、池塘、雕塑等物体,这些景物的形态结构千姿百态,如果要通过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来,那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作,比如一块形态万千的石雕塑像,在电脑的模拟图像中可能会包含几百万个面,这对于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将虚拟现实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虽然现在虚拟现实技术还有很多困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经过技术人员的长期努力,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衍生出许多功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VRML以及3DSMAX这两项技术。其中VRML主要是通过运用三位图像语言技术对设计进行描述,创设出一个模拟世界,设计者可以随意的进出这个模拟环境,依据自己的想象创设任一虚拟的环境,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虚拟环境中呈现出来。而3DSMAX技术的应用范围就更加的宽广,它作为VRML的传输基础,还能够实现使用摄像头在三位虚拟环境中进行引导,还可以通过活动控件来增加浏览的内容。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从多种运动变化的角度实现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全方位感受,增加了风景园林的模拟运动方式,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模拟运动方式。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从微观的角度来对园林设计合理性进行分析,对设计细节能有更好的把握,使设计者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对设计园林的美感及条理性进行考证。而且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进行元素编辑,根据不同季节的特色设置不同的颜色,给人以季节变化的真实感。此外,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方便群众、建设者、投资者及管理者等园林的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到园林的设计方案和完工后所能达到的效果,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和诉求提出修改的意见,使园林建成后更加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发展前景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正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而飞速前景,虽然目前还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但是与传统的二位平面技术相比较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在信息的传输上更加的方便,各种园林景观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显示出来,并且打破空间维度的制约,在季节、色彩、声音、空间等多角度进行模仿,使设计者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赋予设计中的园林景物以内涵,通过三维技术将园林的物质性充分表现出来,让设计者们从内心感受到景物带来的美感,使虚拟设计效果更加完善,为改进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促使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的变革。

三、总结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3

1、1直观表现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师,想要设计一个完美的园林景观,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但是灵感在脑子中始终是模糊概念,并没有图像直观。计算机效果图利用计算机图像3D技术,实现了园林景观设计场景还原,直接反映设计师设计效果,并且效果图可以多次修正。不仅仅直观地表现了园林景观外观,在计算机中实现了结合形态、颜色、光照等形象地反映出景观设计中的整体关系,实现真实还原,传统手绘效果图无法做到。

1、2加深设计思路园林景观设计图是设计师设计思维的还原,是设计意图的直观表达,但是设计师想要完成理想作品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传统手绘效果图,往往修改过于麻烦费事耗工,计算机效果图不仅仅效果直观,效率上也大大提高,并且直观的表现能够加深设计师的思考,加深理解设计构思,开拓思维,提高设计效果,调动了设计师积极性。计算机效果有着能够实现多角度启发设计师灵感的作用。

1、3提高了客户沟通效率往往一个园林景观设计不能只按照设计师的意图去完成,因为设计师的设计效果需要使客户满意,往往很多设计都是要按照客户的意图去完成,但是很多项目中,客户一般无法很好表达自己的意图,描述中过于笼统,给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带来了障碍。计算机效果的直观图像可以作为客户的参考,客户可以根据图像提出修改意见,因为计算机效果真实自然,非专业人士也能清晰识别,最终实现了客户满意、设计师满意的好作品,达到了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1、4施工依据景观调查得知,很多施工方缺乏专业知识,在招标过程中,往往竞争又过于激烈,一些施工方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能力,另一方面,领导对施工图也不甚了解,最终造成施工方无法按照原有设计思路施工的现象。但是计算机效果图的出现可以作为施工依据,参照施工,不仅仅提高了施工效果,更保证了设计还原度,保障了园林景观设计质量。

2园林景观设计计算机效果图常用软件

2、13DMAX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就是3DMAX这款软件,该软件能够真实模拟3D三维效果,实现设计场景的真实还原,并且有着强大渲染效果、动画设计、实时三维建模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园林景观效果图中所需要,并且这些技术手绘效果图难以实现。另外,在3DMAX的虚拟空间模式中,能够真实表现出建筑外观、道路、水、地貌,达到真实还原设计场景的效果。这种直观的表现方式,正是目前市场所需要的,计算机效果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

2、2PHOTOSHOPPHOTOSHOP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图像处理中,是一款出色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在园林效果设计图中的应用,能够使设计效果更佳真实、美观,并且PHOTOSHOP有着强大的图像修改功能和编辑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色差调整,使设计效果更加逼真。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IT全景监控;管理模式

信息化已经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的IT基础设备、业务系统等信息化产物成为企业业务运作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工具[1]。同时,电力企业引入了网络监控、机房环境监控等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主机、网络、数据库、中间件、业务应用等的实时性能监控和分级报警[2]。但传统的信息系统性能建设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例如信息管理粗放零散,未能形成信息指标化;性能监控信息不全面,缺少可视化的监控界面;运维工作复杂、质量不可控;信息决策效率缓慢[3]。尤其是性能监控信息不全面、缺少可视化的监控界面,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电网企业研究者的难题[4]。近年来,遵循云南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管理和应用需要,全省各单位建立了一批技术先进的数据中心,在IT管理与运营、信息监控、运维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5]。

由于相关监控信息的管理水平衡量标准不定,对信息系统深度管理方面的支持较弱,缺少一套应对的指标体系对各个性能监控领域进行标准化指标化的管控,导致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性能监控都不理想[6]。但是,在前期IT性能监控的建设和应用中,随着对IT管理规范和应用的加强及深入,2012年至2013年电网企业开展了IT全景监控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对全景监控的业务体系范围,全景监控的指标体系,全景监控系统的架构,全景监控的展现界面,建设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规划,形成了全景监控的技术基础准备,具备了全景监控平台的建设条件[7-9]。因此,为实现从整体上对IT全景监控的平台系统设计,实现全景监控图形化、管理要求指标化;同时,实现指标数据的采集获取、处理和计算,并通过指标模型逐级形成指标的展现和关联,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展现[10-11]。本文采用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信息监管指标体系和信息监控、管理平台,形成一体化的广泛联系的性能监控信息和可视化的监控界面,减少信息系统管理、监控不到位及决策效率低造成的信息设施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形成完备的线性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的监控管理模式[12-13]。

一、性能监控建设内容

完成性能监控关键指标的抽取、提炼及分析,实现对服务器总体运行情况、数据库总体运行情况、中间件总体运行情况、网络总体运行情况、服务器实时运行健康状况、数据库实时运行健康状况、中间件实时运行健康状况、网络实时运行健康状况、当前告警情况、桌面终端运行情况等相关内容的集中展现,并支持数据的向下钻取及挖掘,从不同视角及维度查看性能监控的详细信息。

二、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一)技术架构

IT全景监控平台的技术架构采用B/S结构,采用MVC的设计思路,减弱了业务逻辑和数据口之间的耦合,使系统结构更加灵活,易于后期维修。性能监控作为IT全景监控中的一个部分,其技术架构将与IT全景监控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保持一致。IT全景监控平台的技术架构体现系统的核心技术元素及其关系,主要包括展现技术、数据处理、统一信息库技术、数据挖据技术及数据采集技术等方面。

(二)功能架构

系统功能架构表现了系统规划功能各部分的功能逻辑联系,包括IT资产全景监控,IT性能全景监控,IT项目管理全景监控,业务系统及桌面终端全景监控,IT运维及服务全景监控,信息安全全景监控,机房环境全景监控。其中性能监控模块是IT全景监控平台中的一块组成部分,功能架构将完全遵循IT全景监控平台的功能架构要求。

(三)部署架构

性能监控作为IT全景监控的一部分,其部署架构将严格遵循IT全景监控平台的部署架构要求。IT全景监控主要数据依赖于IT运维管控平台,系统的部署充分利用其数据库资源,建立统一数据库。

三、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一)展现界面设计

IT全景监控系统是一套系统一套部署,同时需要适用于省、地两级的应用,并且适合不同角色的需要,这就决定了系统界面根据角色权限和管理权限进行加载,系统展现出多种需要的变化。即系统是根据分层分级的原则进行展现界面的展现,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因此,界面展现的总原则是,根据前期研究的成果进行界面的设计和开发,以展现元素为基础,进行灵活的界面布局。在开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展现的调整,最终形成符合多种管理需要的展现界面,体现有效、实用、美观的原则。

(二)系统平台设计

1、接口设计

接口主要是对外集成的系统接口,主要进行数据采集用,IT性能全景监控数据从IT运维管控平台中通过数据采集接口采集获取,在性能监控相关功能中。

2、设计范围

整个系统平台的设计符合云南电网公司IT全景监控平台的覆盖范围要求,建设从顶层软件设计到底层物理设计,贯彻项目规划、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层架构设计、对外接口设计、数据交互设计、服务器设计、存储系统设计、网络接入设计、负载均衡设计、安全设计和集成设计。

(三)软硬件平台设计

1、服务器硬件平台设计

IT全景监控平台运行的数据量较多,计算量较大,系统硬件平台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性能,并且需要考虑未来进行IT综合资源调控的需要和IT治理的需要。因此,硬件上可考虑独立的小型机作为计算机平台,如果采用实时数据库,则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主要计算机,应用服务器单独部署,可以采用虚拟机资源进行集群。

2、软件运行平台设计

系统开发采用JAVA语言设计,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web⁃logic中间件进行部署,数据存储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作为主数据存储,中间数据如果采用实时数据库,则需采购专业实时监控平台。3、存储设计系统大量采集各有关实时数据,并需要进行归档存储。实时数据归档的时间片段最少需要到小时级别,部分性能数据可能会到半小时一个点计算归档,从而导致数据量巨大。4、网络接入设计系统运行覆盖省公司及17个供电局,包括应用数据及各个单位采集的数据流量。在系统部署上,主要利用机房的网络,实现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的通信。

四、系统实施情况

虽然前期,基于IT运维管控平台及相关监控系统,供电局已经实时实现对性能监控相关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分析,但是性能监控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相关监控信息还比较零散,未实现关联,信息的综合应用需要人工重新组合统计计算等,应用比较困难;其次,缺少一套对应的指标体系对各个性能监控领域进行标准化指标化的管控,管理水平衡量标准不定,管理口径不统一;监控系统对基础业务处理支撑较好,但是对IT深度管理方面的支持较弱;监控信息还不全面,缺少可视化的全景监控界面,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无法对当前企业IT性能进行总体、宏观的掌控。结合IT全景监控的特点及相关要求,基于前期IT全景监控输出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当前的实际情况,完成IT全景监控平台中性能监控相关功能的研发,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数据源充足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性能监控关键指标的抽取、提炼、计算,实现对性能监控建设内容的集中展现,同时支持展现页面的逐层向下钻取、数据的向下钻取及挖掘,能够从不同视角及维度为不同层级人员提供性能监控的详细信息。采用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信息监管指标体系和信息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对各性能监控指标实时进行监控,并以图形方式展示,直观,易查看,形成一体化的广泛联系的性能监控信息和可视化的监控界面,实现全景监控图形化、管理要求指标化的要求,为云南电网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支持。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IT全景监控平台的建设,通过建立涵盖IT资产管理、IT性能、IT业务系统管理、桌面终端、机房环境、运维和服务、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等业务的运行和管理监控,建立IT管理范围的全景监控,对全省的IT资源及管理活动的指挥调度。在创新性方面,应用了许多新颖的前沿技术,提升了系统的功能手段;在适用性方面,通过完全定制化的开发满足了电网IT全景监控的需要;在紧迫性方面,满足南网相关建设规范和云南电网实际IT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建立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云南电网的IT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可见,未来加强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在电力系统监控中应用的研究力度,对于促进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维祥、信息系统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M]、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1:2-3、

[2]郭辉、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武汉:华北电力大学,2005、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5

首先,云计算对于计算机配置要求较低。运用在使用计算机时,为了满足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对软件进行不断升级,也使得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必须同时升级,对用户的经济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云计算可以通过用户的终端设备,将数据信息传输到互联网上,用户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操作和运算,对于计算机自身的配置要求较低。其次,云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如果将数据信息储存在电脑上,一旦受到病毒或者黑客的攻击,就可能导致数据的损坏或丢失。云计算可以通过将用户信心防止在网络平台上,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进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最后,云计算可以实现数据的简单传输。由于云计算将信息存储在网络平台上,用户可云计算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文/黄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随着计算机用户的不断增加,对于计算机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对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摘要以通过与互联网连接的终端设备,轻松实现数据的传输,便于用户随时查询需要的信息。

2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安全问题

虽然云计算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但是由于其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安全的掩饰下存在着许多的隐患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数据安全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安全主要体现在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方面。由于云计算的发展,大量的计算机用户加入了相应的“云计划”,使得虚拟网络平台上的数据信息数量极为巨大,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黑客或者病毒的攻击,被恶意篡改或者非法下载,造成用户的损失。而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虽然有着专业的团队进行维护,但是云计算存储的共享性和虚拟性,使得数据面临着存取权限、备份、销毁等方面的风险,一旦数据库遭到攻击,就可能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这是计算机用户和网络用户都会面临的问题。2、2 用户权限管理在云计算背景下,用户的权限管理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相对而言,必须是合法的用户,持有正确的权限信息,才能对数据进行浏览、下载、更新等操作,根据权限的不同,用户所能进行的操作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以论坛中的数据信息为例,发帖人可以对帖子进行更改和删除等操作,而游客则只能对其进行浏览、转发等,这就是各自的权限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黑客可能会攻击计算机系统,以获取更高的用户权限,从而对数据信息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2、3 网络取证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虽然法律界已经注意到了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文献,但是容易受到网络取证问题的困扰,网络对于用户信息的保密性使得部分不法分子产生侥幸心理,抱着“反正没人知道”的心理,在网络上为所欲为,影响网络安全,取证的困难也使得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难以顺利进行。

3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6

采用部分增强型扫描提高跳变时延故障覆盖率的触发器选择方法裴颂伟 李华伟 李晓维 (1428)

GPU实现的高速FIR数字滤波算法陈孝良 邓仰东 程晓斌 李晓东 田静 (1435)

可配置FFT/DCT协处理器及其VLSI设计杜学亮 金西 (1443)

以时间裕量为参数的时序电路再综合算法 兰巨龙 (1449)

层次式FPGA快速布局算法戴晖 边计年 曾祥智 (1455)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

气泡的生成和多种流体的模拟武小龙 吴恩华 (1463)

数据驱动的夸张动作生成张翔 梁秀波 樊儒昆 耿卫东 (1468)

用户界面与多媒体技术

Ruby:一个基于移动设备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陈明炫 姜映映 田丰 戴国忠 (1475)

基于GPU的快速图像拷贝检测谢洪涛 高科 张勇东 李锦涛 刘毅志 (1483)

科学计算与信息可视化

设计转换函数实现保留上下文环境体绘制冯前进 贠照强 秦安 陈武凡 (1491)

图形算法与技术

保特征的加权最小二乘三角网格光顺算法张冬梅 刘利刚 (1497)

场景前颜色缓冲区压缩蒋毅飞 张戈 (1502)

图形算法融合处理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孙富明 李笑盈 王沁 (1508)

基于距离直方图的最优视点选择曹伟国 李华 林宗楷 (1515)

采用单笔画草绘的三维模型编辑方法章菲倩 孙正兴 张尧烨 宋沫飞 (1522)

分片驱动的特征敏感曲面重建董洪伟 (1529)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三角域上正交W系统的构造与应用王小春 宋瑞霞 齐东旭 (1538)

图像与图形的融合

窗口序列PCA投影降噪的二次前景分割方法朱海龙 刘鹏 刘家锋 唐降龙 (1545)

基于区域相似性的活动轮廓SAR图像分割孔丁科 汪国昭 (1554)

多相图像分割的Split-Bregman方法及对偶方法王琦 潘振宽 魏伟波 (1561)

CAD/CAT/CAM/CG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

连续微段前瞻及加减速算法陶佳安 高胜林 游清宁 施群 (1570)

功能树的EFVM求解算法唐益明 刘晓平 (1578)

利用特征刀位点的三角网格表面NURBS刀轨生成陈晓兵 廖文和 (1587)

面向产品装配序列规划的智能优化算法库敬石开 李连升 曾森 刘继红 (1593)

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虚拟靶场体系结构设计陈留涛 丁刚毅 (1600)

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

基于图像纹理复杂度和奇异值分解的重采样检测汪然 平西建 (1606)

基于二阶差分统计量的自然图像与计算机图形的鉴别李文祥 张涛 郑二功 陶然 平西建 (1613)

学术活动

2010 CCF中国计算机大会诚邀业界人士参加 (1612)

综述

人体运动合成中的机器学习技术综述刘更代 潘志庚 程熙 李灵 张明敏 (1619)

草地场景真实感模拟技术综述邱航 陈雷霆 Jim X、 Chen 凌飞 (1628)

一种真实物体表面反射属性采集与建模方法马宗泉 齐越 胡勇 童欣 (1237)

有效消除光晕现象和颜色保持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肖泉 丁兴号 王守觉 廖英豪 郭东辉 (1246)

逐像素偏移纹理坐标的视差映射改进方法高荣华 吴华瑞 (1253)

结合Gabor小波和监督保局投影的人耳识别雷松泽 齐敏 郝重阳 (1259)

基于弹塑性变形的快速展平算法与网格参数化李宝军 张向奎 祝雪峰 靳春宁 周平 (1266)

移动设备上富媒体场景渲染优化策略张骥先 罗蕾 姜帆 (1272)

神经元干细胞序列图像的结合局部灰度阈值的水平集分割算法汤春明 许东滨 马玲 王炎庆 (1279)

基于模式分解的快速直线生成算法牛连强 邵中 (1286)

直线与典型曲线的统一反走样整数生成算法牛连强 邵中 (1293)

CAD/CAT/CAM/CG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

设计更改在装配关节图上的传播刘晓健 张树有 邹纯稳 (1300)

面向CAE的模型简化中的误差评估与边界补偿唐建国 高曙明 蔺宏伟 (1308)

虚拟装配系统中几何精度三维标注技术与方法刘伟东 宁汝新 刘检华 尚炜 (1316)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用圆锥体拟合线性模型点云数据的优化计算孙春娟 朱滨海 王文成 (1324)

有理Bézier调和与双调和曲面的设计史艳会 王国瑾 (1331)

NURBS曲线曲面的多分辨率几何建模李爱民 方宗德 (1339)

NURBS曲线曲面间最短距离的计算贺平 张彩明 周景博 马颖亮 (1344)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

基于提升小波的大地形累进压缩及实时渲染张燕燕 黄其涛 韩俊伟 (1352)

一种面向流体仿真的场景处理方法张桂娟 朱登明 邱显杰 王兆其 (1360)

图像与图形的融合

采用上下文金字塔特征的场景分类江悦 王润生 王程 (1366)

面向未知物体自动测量和重建的视点规划方法何炳蔚 周小龙 (1374)

VLSI设计与测试及电子设计自动化

基于多目标演化算法的测试程序生成张良 佟冬 林桦 程旭 王克义 (1382)

层次化共享多通道便签存储器的嵌入式多核体系刘彩霞 石峰 薛立成 宋红 (1390)

基于虚拟SoC平台的IP正交激励验证方法殷燎 黄凯 张欣 孟建熠 葛海通 严晓浪 (1399)

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

基于帧化采样和小波HMM的三维模型信息隐藏綦科 张大方 谢冬青 (1406)

用户界面与多媒体技术

建模连续视觉特征的图像语义标注方法李志欣 施智平 刘曦 史忠植 (1412)

利用张力薄膜平衡特性构造自由曲面空间结构李娜 陆金钰 罗尧治 (1075)

圆弧的五次PH曲线等弧长逼近张伟红 蔡亦青 冯玉瑜 (1082)

G^1连续几何偏微分方程B样条曲面的构造李明 徐国良 (1087)

圆弧的四次Bézier曲线逼近储理才 曾晓明 (1094)

5阶三角多项式空间中的拟Bézier基在三角域上的推广沈莞蔷 汪国昭 (1099)

用重新参数化技术改进有理参数曲线曲面的导矢界周联 王国瑾 (1104)

图形算法与技术

保持特征的平面形状近似骨架的抽取算法计忠平 刘利刚 刚 张冬梅 (1110)

视频分割中的层次化结构与匹配候锐 马利庄 桑胜举 (1116)

基于视觉重要性的图像油画风格化绘制算法卢少平 张松海 (1120)

曲面浅浮雕生成算法赵鹏 边哲 (1126)

曲面浮雕生成何会珍 杨勋年 (1132)

基于保特征无参数投影的快速几何重建杜中义 肖春霞 (1138)

具有避障能力的虚拟人姿态优化算法赵皇进 郑国磊 (1145)

几何曲面的双边滤波多尺度表示及几何细节增强肖春霞 冯光普 廖斌 (1150)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

群组动画中的队形约束与控制方法李健 毛天露 蒋浩 王兆其 (1158)

卡通化图像和视频的毛发纹理生成与替换焦少慧 陈昕 杨刚 吴恩华 (1166)

用户界面与多媒体技术

改进的音频混合分割方法于俊清 胡小强 孙凯 (1174)

图像区域粗糙分割情况下的区域物体分类佟强 (1182)

图像与图形的融合

单张照片输入的人脸动画系统杜志军 王阳生 (1188)

基于模糊连接度的抠图样本集构造方法吴玉娥 何发智 蔡贤涛 黄志勇 李小霞 (1194)

最优进化图像阈值分割算法林正春 王知衍 张艳青 (1201)

VLSI设计与测试及电子设计自动化

FaLoFiN:基于不确定性过滤的硬件故障局部化方法郑衍松 佟冬 李皓 王克义 程旭 (1207)

基于HMM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许丽佳 黄建国 王厚军 (1215)

CAD/CAT/CAM/CG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

多领域仿真平台下自顶向下的建模机制王书亭 吴义忠 (1223)

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基于本体的知识融合框架徐赐军 李爱平 刘雪梅 (1230)

三维复杂曲面的手绘生成方法刘凯 孙正兴 张尧烨 (907)

VLSI设计与测试及电子设计自动化

基于测前迭代仿真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胡梅 王红 杨士元 (914)

ECO布局中的电源线/地线网络局部SOR分析方法骆祖莹 赵国兴 周金和 (921)

基于遗传粒子群优化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划分算法刘安 冯金富 梁晓龙 杨啸天 (927)

最小环最大化的FPGA布线资源结构设计方法余建德 谢丁 邵赟 王健 陈利光 来金梅 童家榕 (934)

图像与图形的融合

基于轨迹行为模式特征的视频拷贝检测算法郭俊波 李锦涛 张勇东 张冬明 吴潇 (943)

融合SFM和动态纹理映射的视频流三维表情重建张剑 (949)

基于调制度信息的网格重构算法吴双卿 张三元 张引 叶修梓 (959)

滤波器可变的Retinex雾天图像增强算法杨万挺 汪荣贵 方帅 张璇 (965)

采用增量型非负矩阵分解建模的目标跟踪算法钱诚 徐舒畅 张三元 (972)

CAD/CAT/CAM/CG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

整体构件数控电解加工CAD/CAM平台关键技术王福元 徐家文 赵建社 (978)

从正交三视图重建复杂组合体邹北骥 傅自钢 (984)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

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特征匹配模型樊儒昆 傅晶 程司雷 张翔 耿卫东 (990)

基于框架的虚拟装配运动引导吴昌盛 汪代勇 代英明 赵瑛锋 蒲如平 (997)

单-双镜面组合结构的全向深度获取系统陈旺 张茂军 崇洋 熊志辉 (1004)

三维虚拟环境中的书法创作张振庭 吴江琴 俞凯 (1010)

用户界面与多媒体技术

形状填充率的物体识别算法安国成 张凤军 戴国忠 (1016)

鲁棒的镜头边界检测与基于运动信息的视频摘要生成张剑 (1023)

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软件界面设计罗仕鉴 龚蓉蓉 朱上上 (1033)

面向近重复图像匹配的SIFT特征裁减算法王金德 李晓燕 寿黎但 陈刚 (1042)

科学计算与信息可视化

改进的血管三维建模算法马炘 吴剑煌 马仁辉 (1050)

基于选择性复制前驱任务的DAG调度算法孟宪福 刘伟伟 (1056)

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飞机协同设计中的技术状态控制过程模型王凯 刘毅 李文正 (1063)

并行设计任务调度的自适应蚁群算法张金标 陈科 (1070)

一种三维模型形状检索描述符张欣 莫蓉 石源 周方云 (741)

散景效果的真实感绘制吴佳泽 郑昌文 胡晓惠 欧阳冠军 (746)

基于视点相关透视纹理的矢量数据在三维地形上的叠加绘制陈鸿 汤晓安 谢耀华 孙茂印 (753)

三维CAD曲面模型距离-曲率形状分布检索算法王洪申 张树生 白晓亮 张开兴 (762)

裂纹舌图像的核假彩色变换及其纹线提取杨朝辉 张大鹏 李乃民 (771)

基于最小二乘网格的模型变形算法王仁芳 许秋儿 汪沁 刘云鹏 张三元 (777)

变周期窗口平面动力系统的构造与可视化陈宁 孙艳玲 孙晶 (784)

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协同产品开发设计成熟度的模糊预测方法邹灵浩 郭东明 高航 孙长乐 (791)

CAD/CAT/CAM/CG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

虚拟装配中基于精确模型的碰撞检测算法侯伟伟 宁汝新 刘检华 (797)

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CSP模型及其符号OBDD求解技术徐周波 古天龙 (803)

逆向工程中约束驱动数据点云曲面特征优化杨红娟 陈继文 周以齐 (811)

图像与图形的融合

复杂环境下的鲁棒目标跟踪方法高越 赵丹培 姜志国 (817)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

布料运动模型参数学习方法毛天露 夏时洪 王兆其 (823)

用户界面与多媒体技术

基于多模态概念关联图的视频检索冯柏岚 包蕾 曹娟 张勇东 林守勋 (827)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平面三次混合双曲多项式曲线的特征图判别魏永伟 曹娟 汪国昭 (833)

带多形状参数的广义Bézier曲线曲面刘植 陈晓彦 江平 (838)

VLSI设计与测试及电子设计自动化

热量敏感的众核芯片多播并行测试方法方芳 韩银和 李晓维 (845)

非线性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MF-DFA方法唐静远 师奕兵 张伟 周龙甫 (852)

通用互联网络实现多核嵌入式系统级设计的方法李源深 潘赟 丁勇 严晓浪 (858)

嵌入式SRAM测试算法及其诊断实现陈则王 苏建华 王友仁 (865)

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

基于帧间预测误差扩展的可逆视频水印曾骁 陈真勇 陈明 熊璋 (871)

鲁棒可逆文本水印算法姜传贤 陈孝威 (879)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7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处理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存储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开始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同时对于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概述

大数据主要是通过信息术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处理,使用户通过计算机得到所需的信息数据。目前,随着信息量的与日俱增,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同时对数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实际数据处理过程中,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如果计算机处理技术发展缓慢,则会对信息处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计算机处理水平十分重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尚不具备一套完善的、处理效率较高的处理系统和软件,难以满足广大用户对数据信息的使用要求。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计算机处理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水平高、数据精确等方面,现如今计算机处理技术不仅包括检索技术、信息数据库,同时还包括安全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项技术[1]。目前计算机处理技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日常生活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智能终端设备,其形成的数据会上传到互联网中,大量的数据对于计算机处理技术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第二,大数据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类型繁多,形成信息的数据来源也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数据结构之间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图片、视频、文字以及信息等,均为不同信息类型。第三,信息具有非常快的传播速度,目前因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对信息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若想确保传输水平,提高计算机处理技术应用水平至关重要[2]。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数据管理以及办公中,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工作人员、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

2大数据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运用

2、1信息采集加工技术

长此以往,信息的采集加工都是各行各业以及广大用户关注的一大重点问题,信息采集及加工的合理性、科学性对于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常见问题便是信息的采集加工问题,信息处理水平无法满足大数据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第一,工作人员在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全面整合,在确保信息数据准确和完整的基础上,才可以继续展开后续的处理工作。在对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信息源,对其进行全面追踪,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之后将完成采集的数据信息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加工处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便利。第二,需要提高数据信息的加工水平,结合用户的要求进行加工,实现对用户的同步传输。并且这一流程中,全程都需要保证传输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加密管理水平,以防信息发生泄露等不良情况。

2、2信息处理技术

传统模式下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多通过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信息处理。但是因为受到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计算机信息处理水平低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需要通过云技术实现,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对云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实现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分离,但是相互的运行不受到其他影响,提高硬件设备的运行水平,并且建立大数据信息网络有助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有效处理。

2、3信息存储技术

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来说,信息存储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的信息类型繁多、数量巨大。为了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则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存储技术,提高存储水平,这样才能够确保计算机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数据信息的存储量和存储水平是评估计算机信息处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先进高效的存储技术能够高效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符合时展的要求。

2、4信息处理安全技术

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安全性极易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方面。为了确保数据信息使用全过程的安全性,则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处理安全技术水平。并且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追踪,这样才能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在数据跟踪监测的作用下,有助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避免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

2、5信息传播技术

传播技术主要指完成用户信息的收集后,使用数据库查询相关数据,将数据传播至用户,该项技术的核心为确保用户能够阅读所需内容。但是结合现状分析,互联网传播速率对传递信息的类型和体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播环节,需要使用多种方法保证传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时,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要求,结合用户提供的信息,通过数据库查找相关数据进行推送,这样才能够保证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面临的机遇

首先,在数据挖掘方面面临的机遇。数据发掘指的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数据挖掘的主要流程包括数据准备、规律分析以及规律体现。有助于提供工作的决策水平,尤其是企业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数据信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合理应用,企业管理者能够准确掌握数据中存在的隐藏信息,例如潜在消费人群等,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3]。例如可以使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了解消费群体的习惯和行为,同时通过总结和分析了解其心理趋向,为企业制定相关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全新产品。其次,有助于促进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融合诸多先进技术,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活力来源,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物联网技术中形成的产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养老系统也在逐渐趋于完善,手机转账等多种便利功能均是大数据的重要成果,并且各项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趋于完善,这也体现了物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3、2面对的挑战

首先,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多数用户都会将数据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同传统模式中的纸质文件保存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因为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如果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则会导致信息被窃取、遗失或者泄露等不良情况发生。用户在浏览相关网页信息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极易为一些不法分子创造可乘之机。进而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为了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其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先进技术需要专业人才对其进行使用,因此对技术性、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培养技术性人才花费的时间较长,所以人才匮乏问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4]。最后,信息筛选工作水平低下。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十分重要,通过分析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和价值。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数量繁多,类型丰富,其中包含着有价值的信息和无用信息,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才能将价值高的信息挖掘出来。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数据分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处理速率低下,数据分类缺乏准确性等方面。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出现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现如今人们对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愈加重视,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体系,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凤、试论基于大数据视域下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5):12-13、

[2]钱春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9(6):162、

[3]葛春雨、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5):92、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8

我国动漫产业正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基础相对薄弱,创新元素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运用,有效完善了动漫设计,通过对图像的处理以及三维场景的营造,给人们带来了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真实感受,对我国动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1发展现状

我国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在动漫产业人才和动漫计算机技术方面都较为缺乏。为了推动动漫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动漫企业不断增加,消费者也在与日俱增。但是现阶段动漫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动漫产业的低年龄误区,一些动漫将消费者群体定位成低龄儿童,忽略了青少年和成人群体,失去了一部分的市场。再加上国内原创动漫并不充足,缺乏创意、品牌意识和创新型人才,导致国内动漫产业的竞争力下降。

1、2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产业也出现了一定的转变,三维动画、FLASH动画等动漫形式相继出现,以动漫、游戏、卡通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日趋繁荣,迎来了新的局面,在全球经济的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成为了与软件开发产业比肩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的动漫产业市场前景光明,国内的动漫产业基地也开始逐渐形成,动漫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动漫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了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链。同时负责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动漫制作、动漫发行等。

2计算机技术在动漫产业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系统的机构技术、管理技术、维护技术和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主要用于动漫的绘图、后期处理等。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实现了3D化,通过三维设计,能够使动漫效果更具流畅性和舒适性,有效丰富的视觉信息,为观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图像。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将三维用户的感官现实化。观众能够通过三维画面,实现与虚拟世界的交互,例如手语交流等。使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动漫世界中的多种元素。传统动漫的画面缺乏真实性,现代计算机技术能够利用动力学,使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加真实,画质更加完美,通过图形处理系统,提升动漫画面的效果,并利用建模软件构建动画元素,如3Dmax软件,由于其强大的操作性能,能够使动漫中的元素更加协调完美,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动漫制作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绘画软件的不断增多,动漫产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度,并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漫的绘画制作,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动漫企业也应提升员工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和运用能力,推动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计算机技术对动漫产业创新性的推动

动漫产业的创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计算机计数对动漫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

①基于计算机技术平台可构建虚拟现实技术,而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则对动漫产业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推动动漫产业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充分将新兴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是三维技术的创新性,为动漫的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通过对现实的虚拟来构建仿真图像,创作出身临其境的动画效果,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动画场景变得更为真切和自然,如在图像上,借助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动漫设计的3D化,使动画图像变得更为优质、流畅,画面更具真实性,其涉及到的仿真计数和计算机图像计数均属于动漫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动漫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基于虚拟现实计数可实现动漫设计及相关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该计数融合了计算机多种先进计数,为动画设计及其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尤其是三维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引领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潮流,无论是从动画场景设计还是动漫市场定位方面来考虑,动漫发展的基本面均已经形成,随着相关设计平台的成熟,动漫创新性发展将成为现实。

4结论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分左右的本科大学有哪些(精选3篇)
  • 下一篇:建设项目划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