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著名的教室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观察系统,一种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事件的分析系统。文章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教学互动行为;代码系统
教室内的社会互动极为细致与繁杂,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弗兰德(Flanders)在1970年提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是一种教室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的观察系统。FIAS的作用在于运用一套代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在教室中师生互动的重要事件,以分析研究教学行为,了解发生在教室互动情境中事件的影响,以帮助教师了解并进而改进其教学行为。
FIAS出现之后,引发了许多对教室内师生互动行为观察系统和方法的研究。一般而言,教室观察大致可分为两个取向:一是“量化观察法”,以系统的规则、记录方式来进行的系统观察;另一种是“质化观察法”,结合人的主观意识的观察技巧。作为教室观察的方法为求观察的广度与深度,理应兼采“量化观察法”与“质化观察法”。在各种教室观察方法之中,以弗兰德(Flanders)在1970年所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发表的年代最早,分类最为简明,易于执行与解释,而且能兼顾质的研究之特性与量的研究之客观优点。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
(一)概述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强调教室内师生的教学互动行为,它采用一套系统的、兼顾直接与间接教学风格的行为分类方式对教室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类。同时弗兰德对每一类行为都下了操作性定义,以便教师及教学督导人员进行操作。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10个类别,其中1~7类均为记录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第8和第9类则是记录学生对教师说话的情形;在上课中,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外,还有第10类,则是记录教室可能出现的静止状态(安静或混乱)。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教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说明事实时都属于“讲授”(第5类行为);教师让学生上前演示、推理,如“现在请某某同学上来演示”这属于“指令”(第6类行为);“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道题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属于“提问”(第4类行为),以上三类行为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当中的直接教学行为。
(二)记录教学互动行为的代码系统
首先教师或教学督导人员按照弗兰德(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的代码对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行为进行观察,然后选择适当的类别记录下来,记录时间的间隔为每三秒钟记录一次,也就是观察者每三秒钟记录一次目前教室师生互动的状态,速度尽量保持稳定。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10个类别,每一个类别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其中“1”代表接纳学生的情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接纳及澄清学生的态度或情感语气;“2”代表称赞或鼓励:称赞或鼓励学生的动作或行为;“3”代表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澄清、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4”代表提问题:以教师的意见或想法为基础,询问学生有关内容或步骤的问题,并期待学生回答;“5”代表演讲: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表达教师自己的观念,提出教师自己的解释,或者引述某位权威者(而非学生)的看法;“6”代表指示:指示、指令或命令;“7”代表批评学生或维护权威:陈述的语句内容为了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不可接受的形态转变为可接受的形态;“8”代表学生话语—教师驱动:学生为了回应教师所讲的话;“9”代表学生话语—学生主动:学生主动开启对话;“10”代表安静或混乱:暂时停顿、短时间内的安静或混乱,以致观察者无法了解师生之间的沟通。下面就对笔者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记录的800个左右代码进行分析。
教室情境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分析
(一)互动分析矩阵法(Interaction Analysis Matrix)
使用互动分析矩阵分析必须先把记录到的数据填入矩阵,首先将每两个数据组合成一个坐标。例如,表1的数据可以处理为(10,5)、(5,5)(5,5)…(注意其中第二个5需重复使用,即除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数据外,所有的数据都要被用到两次);然后将每一种坐标出现的次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其中矩阵的纵向表示坐标中前面的数字(类别号),横向表示坐标中后面的数字(类别号),由此得到如表2所示的矩阵分析。
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浅灰色)是积极整合格,由表中可以看出落在这个区域里的记录次数较为密集,反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气氛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深灰色)是缺陷格,从矩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区域中记录的次数很少,也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交流上的融洽,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则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的隔阂,是课堂上应注意避免的缺陷。从表1中可以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12、31%,而缺陷格仅占总次数的0、37%,可见该课中教师与学生情感气氛比较融洽。表中对角线上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编码落在这些格里,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3秒钟,表明持续地做某事。从矩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3-3这个稳态格有密集分布,数字“3”代表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因此3-3稳态格表明在这段时间教师澄清、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5-5这个稳态格也有密集分布,赋予数字“5”的意义是“讲授、演讲”,因此这表明教师在这段时间里持续讲授;8-8稳定格也有较多分布,数字“8”代表学生对教师讲话作出反应,因此这段时间是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
(二)比率(Ratio)分析法
利用前述互动分析矩阵法所得到的数据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教师话语比率、学生话语比率,还有安静或混乱的比率来分析课堂结构;同时也可通过计算教师间接与直接影响比率、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率来分析教师的教学风格。
课堂结构:教师话语百分比(percent teacher talk)TT=[ Row(i)]×100÷Total=67、5%;学生话语百分比(percent pupil talk) PT=[ Row(i)]×100÷Total=31、5%;安静或混乱百分比(percent silence or confusion)SC=Row(10)×100÷Total=1、0%。
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以教师语言为主的,但是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无效语言比率(第10列/总次数)为1、0%,说明课堂教学利用率非常高。
教学风格:教师间接与直接影响比率(indirect-to-direct ratio)I/D=[ Row(i)]×100÷ Row(i)=90、8%;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率(positive-to-negative) Row(i)÷ Row(i)=435、7%。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I/D值小于1,教师倾向于对学生施加直接影响,但同时也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比率(1~3列次数/6~7列次数)为435、7%上也可以看出,该课教师对学生积极影响的语言远远高于消极影响的语言,对学生的讲话以接纳、鼓励为主,从而使整堂课的气氛比较轻松,进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时间线标记法(Time Line Coding)
时间线标记即将所观察和记录到的数据资料以图形的方式加以呈现,从而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教室中语言行为的类型。从我们得到的数据资料中抽取40个数据如表1所示。
将表1的数据转换成图1的形式,图1中横轴为观察记录的序数,纵轴代表10种行为分类,根据数据记录的序数和行为类别用黑色填充图1中相应的小方格,此外,纵轴上的每一行代表一种或两种行为类别,中间的横行代表教师提问题(第4类行为);间接教学风格(第1、2、3类行为)在上半部,属于较开放性的行为,此种教学风格能引起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第9类行为);直接教学风格(第5、6、7类行为)在下半部,属于结构性的行为,这种教学风格会限制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变成有问才有答(第8类行为);第10类行为(安静或混乱)在纵轴上没有相应的行,因此,当出现第10类行为时,在图1上相应的时刻所对应的方格内没有填充,如图1中起始时刻的行为类别是第10类,所以起始时刻所对应的第1列上没有任何填充,表示第一个三秒的行为类别是第10类。某些行为类别共享一行,如第1、2类行为及第6、7类行为,一是它们属于相同的教学风格,二是这样做节省了空间。
经过这样的时间标记,可以看出图中大部分的填充在中间位置之下,表示出此阶段所观察的课程中使用的是直接教学风格。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评价
FIAS是一种著名的教室观察系统。它所要分析的是教室情境中师生双方所说的语言。它不但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教学行为,提供教师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减少生手教师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和心力外,更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项参考指标。通过使用FIAS的数字代码系统对课堂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按时间顺序记录,这些事件按先后顺序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行为模式和风格。对于所记录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可以采用互动分析矩阵法、比率分析法、时间线标记法来进行分析,从而对课堂教学情况作出有意义的分析。FIAS的优点在于以量化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交互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这样可以量化的数据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结合课堂观察所得到的有关教学的质性描述,可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FIAS的局限在于重视口语行为,不重视非口语行为,而忽略了许多重要信息;其次,重视教师对整个班级的行为,而对学生话语的分类(仅有两个)太少,较忽略个别学生的行为;再次,FIAS所转化后的变量数据,虽然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做各种广泛的比较研究,但是无法回溯分析是因为哪些具体的话语而得到此数据。
参考文献:
[1]傅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8-90、
这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检查中,学校让每位教师对以往的成绩分析进行了细致的补充。在和老师们交流中发现,大家上交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往往是对成绩做简单的统计,忽略了隐藏在试卷深又写罅坑屑壑档男畔。且有的老师分析的不完善、不科学,这种流于形式的试卷分析显而易见不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帮助了。因此我认为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应该注重试卷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报告的撰写,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延续。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质量分析的:
一、对试题的分析
很多老师分析试题是逐一进行的,甚至是笼统的。我觉得应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题目、反映教师教学经验判断与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的题目、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题目三个角度对典型题目进行必要的分析。通过某题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试题的难度,再比较各题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试卷中难易题目所占的比例,以便日后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各题得分情况,还可以看出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知识掌握的不佳,同时也能了解到学生应用知识解题能力的程度。我在每次组织班级考试后都会对试卷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记录下来,如:考得好的题与教学的相关性采取过什么措施;考得不好的题,在教学上有什么疏忽;哪些题是教学未注意或未重视的。有时候还会对于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举例深析。这样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答题情况分析
有的老师以为,考试实施之后,得到了可供使用的考试成绩,一次考试也就结束了。这实际上仅仅把考试当成获取成绩数据的手段,不做答题情况分析;也有不少老师以为所谓的答题情况分析,就是进行分数段之类的简单统计比较,了解谁优谁劣,这实际上是应付了事,并没有真正发挥它考查、验收、反思的作用。每次期末,学校都会下发一份表格,让我们进行简单的试卷分析。主要写明得分情况,如:年级、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最高分,最低分。这些显而易见的数据可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我们老师来说要抓合格率、优秀率。抓合格率其实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有一个学生不及格,我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除此之外,还要统计出各个层次考生的得分态势分布情况,各试题得分率。另外还有失分情况,如:失分在哪些题上;失分的主要答题原因;失分题的共同率的统计。既要纵向比还要横向比较,特别要抓住优秀率、及格率两个分数段的情况,观察其变化趋势,才能得出明晰的质量印象,才会明晰自己所教的班级和平行班级比较,成绩处在什么位置上,也就明确了自己和学生们的奋斗目标。
三、对学情的分析
主要有:考前预测和考试结果的相关性如何;有哪些问题是事先未想到的;有哪些问题与预先估计相符。要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分析,不能简单地看分数。通过对考试质量的分析,我们教师能对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作深入的了解。对于成绩下降的学生可以从其学习动机、目的、态度等剖析,必要时深入其家庭了解有关情况,通过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困难,避免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一蹶不振。邻近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助、交流和监督,达到共同进步。家校多联系配合,不让学生沉迷电视、网吧、游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虽然不考试,但阶段性小的作业检查时我会检查学生的错题本,看是否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了订正。升入四五年级,在每次考试之后,我也要求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学生进行试卷分析侧重从个体方面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分析卷面存在问题。对于成绩上升或一直优秀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学习改进计划或自我提高的措施,扬长避短,争取更上一层楼。
四、对教情的分析
我们通过对学生考试分数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从平均分看,如果考生平均分低于正常值,或比平行的对比班级有较大差距,我们就应反思是自己课堂教学水平问题(如抓不住重点、表达不清、方法没有最优化等)还是教学管理(如课堂纪律、辅导、作业布置收交批改等)不到位。再如:从差异系数可以看出所教班级学生的分化情况。如果差异系数明显偏大,我就要注意反思自己是否对差生关注不够,是否差生辅导工作没有做好。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师范学生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师范生及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指受训师范学生或教师在进行10分钟左右的模拟演练录像后,与老师、同学一起分析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是短期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许多师范院校要求师范生在实习前必须完成微格教学程序。
一、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优势及问题点分析
(一)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优势分析
1、改变主观性,使教学活动更客观
微格教学则通过录像资料等方式,有效避免传统教学评课过程中,遗忘、错记、漏记、模糊分析等问题的出现,不仅如此,还可针对某一细节做出细致的分析与评价,避免了传统听课时常出现的争议问题,使分析更为客观、公正。
2、改变随意性,使教学活动更直接有效提升技能
微格教学通过现代多媒体,可细腻地进行教学分析,易找出被评价人的优势与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被评价人本身自己也在观看录像,并通过第三方的立场分析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更加直观,也更为深刻;二是通过对录像的观赏、分析与评价,也可方便地迁移到其他方面的教学。同时,在调整后的下一课时教学后,改进后的教学安排会为被评价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新体验,从而成为其改进授课方法的内驱力。这种日积月累的体验累加,无疑会加速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上升。
3、改变不平等性,使教学评价过程更具平等性
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评价人与被评者站在平等的立场进行观赏与分析。在观赏过程中,可以随时停机进行商计,能够使教师明确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另外,也可使教师开始关注自己的言行的作用与效果,体会这些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使教师更多地考虑目标的合理与准确,提升教学教程的灵活性与技巧性。
(二)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问题点
目前,师范学生虽然很重视微格教学的讲课和说课训练,但对于评课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评课为指导教师和领导的工作,不是教师应做的事。同时,个别指导教师也忽略了在评课过程中对学生试讲热情的调动,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使师范学生对评课普遍不重视。事实上,通过评课也是学生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有效地增强教学评价意识,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探讨、互相切磋的氛围,有利于师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格教学的操作程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组织一个完整的微格教学活动,教师应做好明确的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微格教学活动。而这一切,必须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建立起整合训练的技能体系。
首先,要对微格教学进行理论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微格教学活动,建立完整的认知过程。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微格教学进行现场的示范,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结合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自我把握这一过程的几大要点。
现在,我们将进入到课程分解中。完整的课程首先从课程准备开始,即备课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技术进行10分钟以内的教学片断的课前准备,重点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教学设计上。事实上,备课是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的过程的演练。
在微格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学生分工,即组成微型课堂,确认“老师”、“学生”、“评价员”等角色。在课堂上,受训者通过10分钟左右的课程讲解,“评价员”利用录像的方法对“学生”与“教师”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反馈。
微格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录像的讨论与评价,这也是教学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与自我分析,及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对受训者技能的指正。由受训者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进行教案修改。最后,学生将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教学目标、内容制定,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指导老师,又是一名示范者,为学生正确认识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三、注重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微格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作为主讲人,无论是讲课过程,还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的教学指导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范学生刚开始接触教学活动,对教学要点把握不明确,无法掌握评课内容及其标准,易在评课过程中造成主观色彩浓等问题。因此,在评课过程中,教师必须适当进行引导,做出评价,通过教师的示范评课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了解评课是如何进行的。
四、结语
总之,微格教学为师范学生自评与互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成为锻炼学生技能的有效方式。通过微格教学的评课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师范生的参与性,使他们掌握评课、教课的基本要点,为他们未来走向讲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斌、《教师职前教育中评课技能的培训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
关键词 转岗幼儿教师 工作满意度 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b-Satisfa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Post-Shift Preschool Teachers In Sichuan Province
YU Hongmei[1], HUANG Yong[1], LIU Yanjing[2]
([1] Student Affairs Office,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Abstract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job-satisfa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500 preschool teachers who shift their work post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ob-satisfaction of 500 preschool teachers who shift their work posts are between general satisfaction and pared satisfaction , and are not the very high satisfaction ,especially they have lower salary satisfaction;The psychoticism of personality traits of 500 preschool teachers who shift their work posts have little higher average score ;The neuroticism of personality traits of 500 preschool teachers who shift their work posts have extremely significant effect 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ir satisfaction of colleagues, the wages , promotion and general job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ost-shift preschool teachers; Job-satisfa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0 引言
3~6岁学前儿童是是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工作生活质量。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们除了要扮演着与其他教师一样的诸如教员、领导者、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父母、榜样、管理者和研究者等重要角色以外,在教育小朋友过程中,更需要具有优秀父母所拥有的人格心理品质,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我省学前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其它岗位转岗过来的老师,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工作满意度状况如何呢?本研究对我省500名转岗幼儿教师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人格特质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为我省幼儿教育事业建设发展将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为幼儿教师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500名四川省转岗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有200名来自成都师范学院国培项目培训对象。在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80份,回收率90、9%,有效率96%。在调查对象中,有108名是本科文凭,342名是专科文凭;210人来自农村幼儿园,270人来自城镇幼儿园;156人来自私立幼儿园,324人来自公立幼儿园。
1、2 研究工具
此次调研采用的问卷是自编的“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和“艾森克成人问卷(EPQ)”。“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由个人基本资料及工作满意度两个变项组合而成,其中工作满意度包括八个层面,分别是总体满意度、幼儿园、工作性质、同事、领导、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工作现状。问卷有5个选答项: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计:1、2、3、4和5分。量表经过信效度检验,同质性系数是0、93,分半信度为0、75;实证调查内容来自研究队伍心理学专家的访谈、实证考察、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并经过多次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和结构效度。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18、0中文版软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平均数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一般特点
对500名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做平均数差异性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他们对幼儿园、工作性质、同事、领导、工作现状晋升机会各维度的均值分别是:3、31、3、54、3、70、3、35、3、36和3、04;对工资待遇满意度维度分值为2、78。以上数据结果表明:500名转岗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满意度处于比较不满意与一般满意之间,工作满意度其它方面都处于一般满意与比较满意度之间。说明500名四川省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不高。
2、2 转岗幼儿教师人格特质特点
对500名转岗幼儿教师人格特质的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三维度进行平均数差异性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三维度均值分别是56、19、48、25和49、69。以上数据结果表明:500名转岗幼儿教师,人格特质的情绪稳定性和内外向二个维度都接近一般人的50分,精神质维度得分比一般人群弱高。说明跟一般人群相比,他们的人格特质倔强性要偏高。
2、3 转岗幼儿教师人格特质情绪稳定性特点
对500名转岗幼儿教师神经质人格特质得分比例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标准分75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3%。艾森克人格问卷在日常临床应用中, N>=75可作为判断测试者有可能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依据。以上统计数据结果显示,500名转岗幼儿教师有6名转岗幼儿教师有可能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人数的1、3%。
2、4 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人格特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对500名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人格特质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结果显示:精神质与工作待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235*;情绪性稳定性与对同事、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和工作现状满意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335**、-、307**、-、320**、-、305**。以上数据说明:幼儿教师的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对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5 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人格特质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对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人格特质因子做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因子对幼儿教师的同事、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和工作现状满意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影响,显著性数据分别是:、003、、006、、006、、006。以上数据结果进一步说明: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极其显著,合适的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能提高幼儿教师对同事、工作待遇、晋升机会和工作现状的满意度。
3 分析与讨论
总的来说,四川省转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未达到很高的满意程度。研究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发现,转岗幼儿教师人格特质的精神质因子得分比一般人群弱为偏高,其人格特质的情绪稳定性极其显著地影响着其工作满意度。
转岗幼儿教师,都是从其它非幼儿教师岗位转岗而来,很多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岗位各方面的要求,让他们体会到过渡期的适应艰难,如果他们在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技能学习和人格特质塑造等方面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不容易顺利度过适应期,产生工作不满意感。任何性质的工作岗位,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产生情绪波动的事件,特别我们幼儿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的幼儿,遇事感性行动多,理性行动少,如果我们的幼儿老师拥有情绪极其不稳定的人格特质,容易长期处于焦虑烦躁的心理不平衡状态,进而影响同事关系,影响工作的开展。同时,幼儿教师的工资比起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偏低,性格倔强性和情绪不稳定性的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在与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教育事故,影响其奖金等工资收入,使其本来不高的工资更低,产生工资收入不满意现状;另外,不管哪个行业,职位提升的对象都是优先工作态度端正、能力全面、性格随和的工作者,情绪不稳定人格特质很容易产生人际交往和职位晋升压力,导致对工作的厌恶与放弃。
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是一个面对特殊对象的特殊岗位,我们的幼儿教师,特别是转岗幼儿教师,在新的岗位工作过程中,面对的是身心还没发育成熟的幼儿,这种特殊的对象要求我们的转岗幼儿教师必须要塑造出优良的人格特质,在内外向人格特质上,要拥有随和、乐观、稳重和踏实的性格品质。在精神质人格特质上,要具有随遇而安、适度的情绪反应。在精神质人格因子上,对人对事要具有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宽容、具有同情心,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科研课题:201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课题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2SB273
参考文献
[1] 肖鹤、浅谈提高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158、
[2] 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65-66、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格教育;学生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必然联系。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感悟到语文学科的内涵,在课堂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的探索,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因素的学习,能够使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强化自己人格中的伦理构造,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另外,语文学科中还含有很强的审美因素,对于中学生的审美结构的建立能够产生积极的意义。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自己个性的发展。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格教育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
传统语文教育中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一理念延用至今,开展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期间,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端正自身态度,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培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其他的理论性基础学科不同,存在多种理解方式,如果学生人格中存在消极因素,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违背了教学任务的最初理念。在基础教学阶段,人格的养成十分重要,同时这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总结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中的精华部分,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中学生,同时也能够为未来教学任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稳定基础。语文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排遣消极情绪,这一点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人格教育中的理论部分很难理解,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模式时,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性知识点的设置,来帮助学生形成人格养成的意识。教师端正思想意识,对学生也起到了引导作用。以培养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的语文教学任务,开展期间可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互融合,使教学计划的落实更具有可行性。中学生思想波动比较大,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中学语文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在教育任务开展期间,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教师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并对中学生思想特征做出调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人格缺陷问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是学习语言的工具,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人们能够掌握好语言,而语言恰恰是人的构成元素,能够直接塑造人的心灵,通过语言可以深切地表达人的人性特点,促进人的人格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方法
(一)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目标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一些古代圣贤、仁人志士的经典故事,一些名言警句或者名人精辟的论述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把这些宝贵的资源挖掘出来,然后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并铭记这些对自己进行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咀嚼锤炼,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中的一部分,也成为自己树立人格的目标。当然,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范畴,只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渗透,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的堂堂正气,指引学生向着这样的人格方向发展。在健康高效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语文成绩也会有所提升。
(二)通过对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在进行人物性格分析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让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学会以正确的眼光分析人物人性中的善恶美丑,从人物的不同命运中感悟人生的要义,体会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的道德评判,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涤荡自己的情感。在一些正面的人物形象身上感受到人格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向善之心,树立自己的去恶之志。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一个人格有缺陷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人格缺陷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怎样重大的影响,现在的中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大多自我而缺乏责任心,对人格缺陷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性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反躬自省。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进行自我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思考,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
(三)将语文课堂教学同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也使得很多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入校园,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语文教材变化的速度显然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时,教师需要将语文教学课堂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的焦点现象,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新闻,通过让学生加强练习写作的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社会的参与意识,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教育。
三、结语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对人和人生命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熟读教材,就能够慢慢学会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去体会作品中的形象表达,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提升和成长。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人格教育,塑造学生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完成语文学科教育人、引导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Excel;Excel VBA;成绩统计
中图分类号:TP3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49-05
1 前言
学生的成绩统计分析是教师在每次考试后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参加考试的班别、科目、题型众多,考试成绩的数据量也十分庞大。教师使用Excel统计分析成绩时,需进行以下工作:学生考试成绩的填写或移动;计算总分、平均分、标准差等数据;多次考试的成绩汇总;成绩数据的筛选呈现;绘制图表分析成绩。其中一些工作需要经过多个重复的步骤,还要调用一些Excel的函数功能。
如果能够应用Excel VBA,将成绩统计的功能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将重复的工作步骤自动执行,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成绩统计工作效率。如果能设计出较为通用的Excel VBA成绩统计数据,更是可以让一些原本不熟悉Excel统计功能和函数功能的教师轻松地在Excel这个平台上统计分析考试成绩。
2 Excel在中学成绩统计中的现状
Excel VBA使Excel的使用更自动化和个性化,在企业办公、财务统计等领域中已经得到很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师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课程教学中,使Excel VBA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采访调查获悉,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日渐推进,计算机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学教师重要的工具。每次考试过后,几乎所有有设备条件的中学教师(以广州市铁一中学、广铁一小、明新中学等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为样本,在其他学校中可能存在偏差)都会使用Excel来统计考试成绩。大部分教师主要利用Excel表格的格式设计、求和(总分)、求平均值、排序、制作打印成绩条等功能。而在一些重要考试后(如中高考模拟考、期中和期末考、调研水平测试等),一些教师还会利用Excel制作图表、计算名次、筛选分数段。
在使用Excel的情况上,非信息类科目教师主要使用Excel中的格式设置、图表、条件格式和一些简单的函数功能;而一些复杂的任务如函数的嵌套、跨文件调用数据等,主要是求助于学校的信息教师来完成。信息教师都能熟练使用Excel,但大多数情况下帮助其他科目教师制作成绩统计的工作表都是一次性的。特别是数据调用、嵌套函数等任务,在每次有新的考试成绩后,都要对工作表中内容进行大量的更改。这样加大了原本就承担了学校中大量信息化工作任务的信息教师的工作压力。
3 Excel VBA在中学成绩统计中的应用情况
根据采访调查,只有极少数中小学教师在成绩统计中能用到简单的“录制宏”和相关的VBA代码。这样的应用能使某些Excel中不断重复的任务自动快速地完成,但对于使用ActiveX控件和一些较为复杂的VBA代码感到比较困难。而大部分非信息类教师在Excel的使用中不涉及VBA,不了解VBA强大的功能,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很难抽出时间去进行系统的、细致的学习。
现在各中学的信息教师大多有很好的编程基础,且VBA与中学信息课程中的编程内容所用语言VB一脉相承,信息教师能很快掌握并合理使用。若信息教师利用Excel VBA为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写出符合学校需求、能重复长期使用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极为有利。同时也免去了每次考试后其他科目的教师求助于信息教师用Excel统计成绩的工作压力。
4 Excel VBA的使用方法
Excel VBA与Excel函数功能结合 利用Excel VBA可以对工作表中指定的区域进行赋值操作。赋值可以是数值、文本等。Excel中的函数功能主要是通过在单元格中输入函数语句实现的。单元格中存放的函数语句是文本形式的。通过VBA代码可以自动将函数语句输入指定单元格中。示例如下。
在工作表中添加一个图1所示命令按钮(CommandButton)
控件。在设计模式下双击该按钮,进入VBA代码编写界面。输入代码:
保存代码后回到工作表,点击按钮,因按钮的caption属性仍为”CommandButton1”,则执行代码中的Else语句,向P列单元格中填入求平均值的函数式。按钮Caption属性更改为“总分”,即提示再次点击按钮将呈现总分。结果如图2所示。
若再次点击按钮,则P列填充总分,按钮Caption属性更改为“平均分”。通过一个按钮和代码,就可以实现一列单元格中函数在求和求平均值之间切换。此例仅说明VBA代码和函数功能结合的使用方式,实际可编写逻辑结构更复杂的代码,填入的函数式在功能、嵌套结构上也可以更复杂,从而使实现的功能更灵活强大。
录制宏与Excel功能结合 作为一个功能丰富完善的办公统计软件,Excel中集成了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表格式设置的功能。通过录制宏的方式可以将在Excel中的操作步骤录制成代码,通过对这些代码的修改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功能。示例如下。
在Excel“开发工具”功能区中,点击“录制宏”开始录制代码。选择F列语文成绩,设置条件格式(图3)。完成后选择开发工具中的“停止录制”。
停止录制宏后查看代码,在VBA工程的“模块”目录下,查看模块1中保存了录制的代码:
这段代码可以作为一个模板,修改其中的参数,则可以使条件格式的显示形式更个性化。将这段代码与控件结合使用,通过控件就可以设置条件格式,在多次设置时大大减少了操作步骤。
Excel VBA代码与控件的使用 通过编写代码,直接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
向工作表中添加一个名称为“CommandButton2”的命令按钮控件。在设计模式下双击按钮,进入代码的编写。输入代码:
该段代码的功能是统计F列上的语文成绩,通过MsgBox对话框显示语文成绩中110分上下的学生分别有多少人。编写完成后点击按钮,效果如图4所示。
通过编写代码,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选定、移动、分析等多种操作,但需要较好的编程基础和算法思维。
5 制作并试用Excel VBA成绩统计分析程序
由于大部分教师不能自行设计编写一个系统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实验通过设计制作一个Excel VBA成绩统计分析程序,交由教师试用,来获得教师的反馈。
根据采访调查的结果,分析教师成绩分析统计的需求,确定程序的功能。基础的功能包括:1)花名册的输入和修改;2)成绩表中的考试科目、综合科目的设置;3)成绩表按每次考试的新建、修改、删除;4)成绩录入成绩表;5)成绩自动汇总排名;6)成绩分析的功能;7)多次考试成绩的汇总;8)筛选呈现特定的学科、班级的成绩;9)选择学生个人的多次成绩呈现;10)制作成绩打印条;11)年级成绩统计图表;12)个人成绩图表。
在这些功能中,除了成绩和花名册的录入由教师按照Excel原来的数据输入方式输入相应的表中,其他的功能全部通过按钮、下拉列表控件或者程序自动运行代码完成。
图5是程序运行后显示的界面,是程序的启动界面,基础的功能主要通过右边两个按钮启动。成绩分析功能设计在成绩汇总表中,由最左边的按钮打开进入。
启动程序后点击“打开模文件”,如图6所示,可以进入花名册的输入和成绩表的设置。花名表中教师可以在特定的位置输入班级名称、学号、学生姓名等信息。关闭文件后会弹窗提示保存数据。这些花名册数据会被成绩表输入表和汇总表等功能自动调用。
成绩输入表就是每次输入成绩的表格模板。在成绩输入表模板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的控件对考试的科目范围(即有哪些科目)、综合科(文综或理综)进行设置。
成绩输入表模板设置好后,关闭这个工作表,程序会自动保存设置,回到开始的启动界面。点击“打开成绩输入表”后,弹出如图3所示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的几个按钮,教师可以新建成绩表、打开某次考试的成绩表输入成绩、删除某次考试的成绩表或重命名某个成绩表。
在完成花名册输入、成绩表的设置、成绩的输入后,关闭工作表回到启动界面。
通过这些功能,建立的成绩表格式、功能都与成绩输入表模板一致。相较于不利用Excel VBA统计汇总成绩,每次都要手动新建成绩表并设置成相同的格式;利用Excel VBA制作的程序,大大减少了教师制作成绩表的工作步骤,且由于数据的存放方式一致,程序可以快速地调用数据,完成多班级多次多科目考试的成绩数据调用分析工作。
建立成绩表并输入学生多次考试成绩数据后,从启动界面的“打开成绩汇总表”按钮进入汇总表。通过窗体和控件,可以对汇总表中的成绩数据进行筛选查看。部分效果如图7~图9所示。
还可查看学生个人分数、学生分数图表,具备制作成绩条打印等多种功能。
交由广州市铁一中学教师使用后获得反馈意见如下:
“我使用得还不够熟练,就觉得提示界面还不够充分,查找、成绩条打印、分数、排位这些都比较好。还可以增加一些双上线的内容,比如说50%的学生总分达到一本,各学科是否达标,能够显示出来。”(根据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三黄老师原话记录。)
整个程序包含了成绩统计用到的一般功能,其中的班级统计、学生个人统计、年级成绩分析等功能十分实用。但是成绩功能众多,也导致教师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更充分明确的界面提示,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该程序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工作。(根据广州市铁一中学及其他省市中学试用程序的教师填写的问卷整理得。)
6 Excel VBA在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中应用的建议
根据Excel VBA编写程序的特点,以及教师试用Excel VBA编制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反馈的意见,提出两点建议。
1)非信息类教师大多数有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录制宏、ActiveX控件等功能较易掌握,可以向非信息类教师推广录制宏、控件等功能的简单使用。学校在培训教师信息化能力时,应适当加入Excel VBA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在成绩统计分析上的工作效率。
2)信息类教师大多具有良好的编程基础及Excel软件使用基础,在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中,信息类教师应重视Excel VBA的应用。无论是教务管理、成绩统计分析、学校财务工作信息化等方面,均应让Excel VBA大展身手。协助非信息类教师制作成绩统计分析工作表时,可参考文中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设计编写适合所在学校使用的小程序,提高非信息类教师的工作效率。这样也减少每次考试后都要制作成绩表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郗金甲,范进勇,李练,等、Excel VBA实战技巧精粹(修订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马文宇、Excel中小学标准化测试中教育信息处理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3]沈浩、Excel高级应用与数据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微格教学法;内科护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12-01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一种缩小了的教学。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DAllen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具体地格化为若干个可观察、易操作、可控制的单一教学技能项目,借助录像、录音设备和电教技术手段进行录像、录音,反馈于对各项教学技能项目的训练,由此创建了微格教学[1]。有研究者提出微格教学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它包括理论学习、示范观摩、自我分析、前期时浮⑽⒏裱盗泛推兰鄯蠢〗锥危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等优点,并应用于护理、口腔医学实践中。我院将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12级高职护理116人设为对照组,女112人、男4人;年龄18-21岁,平均19、 56岁。109人设为实验组,女106人、男3人;年龄18 -22岁,平均19、 79岁。两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课程设置、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1)教学方法两组均于大二上学期开课。授课学时数均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课76学时,实践课32学时。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各系统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内科常用护理操作(呼吸功能锻炼、引流、叩背排痰、心电监护、心电图、三腔二囊管的使用、简易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笔等)由同一组教师进行授课。传统教学组在实践教学中采取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反示教-教师点评的方法。微格教学组采取教师示教-观看技能操作录像-学生练习-反示教录像-观看反示教录像-师生点评的方法,即教师分步骤示教,观看相应内容技能操作录像,学生分组练习,模拟示教过程中录像,然后投影到大屏幕,师生共同点评,找出不足,再次训练,直到师生满意为比。
(2)评价方法 调查微格教学组学生对微格教学法效果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评价内容包括10项,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即非常好、好、一般和差。实践课成绩比较。两组实践课程学习结束后,随机每人抽签考核2项,由2名教师分别打分后取其平均分,满分为100分。
二、结果 应用SPSS19、 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三、讨论
1、微格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新意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微格教学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实践成绩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格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上均有效。微格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评价”的了三段式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化教具和实践模型加强学生的感官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摄录系统拍摄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教师示教及自我练习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格教学法将拍摄的教学过程用于教学反馈、评价和教学效果的完善,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分析、评价自作练习中的不足,并寻求进一步完善,可激发其探究意识,提高其创新意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微格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授课技能的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微格教学组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微格教学可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凸显其教学主导地位,微格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动态交融的,微格教学法优化了教学手段,同时将授课过程微格化,激发教师对课程的关注度和对技能改革的热情。
3、微格教学可优化教学调控。有效展现教学效果微格训练的特殊性在于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教学单元,利用录像反馈使教学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描述性,实现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调控叫。传统的内科护理实践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缺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而评价恰是微格教学的主要反馈方式,体现在两个方而:首先,微格教学评价是以教学行为的改进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阶段以学生自由表达为主川,这种学生自主性的表达将评价主动权归于学生,更能反映评价的真实性、具体性,师生相互评价有利于弥补不足,从多个视角完善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评价的单一性和主观性;其次,微格教学模式在特定的微格教室中进行,有可控制的摄录设备、训练环境、完整有效的反馈系统,师生可及时了解训练效果,将教学的反馈信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调控,提高了教学效果。
应用微格教学模式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使学习内容易于掌握,出错率低,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胜任感、成就感、喜悦感和满足感,其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通过反复的评价、反馈、改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技能操作的薄弱之处提供方向性指导,也使学习过程更具目标性、紧迫性和竞争感。这种教学方法不应成为单一的、完全的满足内科护理教学需要的唯一方法,而是应该根据需要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内科护理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格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技能
1、绪论
1、1微格教学概念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设定的、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可使师范生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
1、2微格教学意义
基于我校并非师范类专业学校的弱势,我校的师范生更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技能上必须过硬,在知识上要扎实,同时跟进教学思想。所以,对我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室十分有意义而且重要的。而微格教学是目前相对来说,是对教学技能培训的一个比较先进的方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方法来促使我们的教学技能得以进步。
2、微格教学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2、1问卷设计与发放
对回收的6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接受目前的微格教学训练后,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微格教学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基本上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2、2、1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上的优势
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由调查统计结果得知,被调查者中70%的人认为使用微格教学对训练教学技能有很大帮助。
微格教学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单一技能,便于学生在开课前确定教学目标,课中集中训练某一专项技能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方式灵活、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了学院师范生的普遍认
②改变主观性,使教学活动更客观
微格教学则通过录像资料等方式,有效避免传统教学评课过程中,遗忘、错记、漏记、模糊分析等问题的出现,不仅如此,还可针对某一细节做出细致的分析与评价,避免了传统听课时常出现的争议问题,使分析更为客观、公正。
③改变随意性,使教学活动更直接有效提升技能
微格教学通过现代多媒体,可细腻地进行教学分析,易找出被评价人的优势与不足。
④改变不平等性,使教学评价过程更具平等性
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评价人与被评者站在平等的立场进行观赏与分析。在观赏过程中,可以随时停机进行商计,能够使教师明确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
2、2、2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上的不足
①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微格教室的使用时间相对集中但使用率不高是一个突出问题。学院微格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和教育实习前开展,只有5周左右、每周1学时、共5到8学时。如此少的可怜的教学时数如何能保障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呢?再加上只有6台微格教学设备,时间的紧迫和设施的限制使得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
②理论学习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在开展微格教学实训前对微格教学理论储备不足,45%的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微格教学,但不是很清楚。由于课时的限制,每个学生只能稍微体验一下微格教学,实践机会少,教师只能规定学生试讲时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而学生往往只练习自己的强项,尽量以完整自己的形象,这恰恰违背了微格教学中暴漏缺点、改进不足的基本点。
③教师指导力度不足
由调查统计结果得知,专项教学技能中得到训练最多的是导入技能,其次为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和多媒体教学技能,最少的为强化技能;导入技能和多媒体教学技能是被调查者掌握的最好的两项教学技能;课堂组织技能和强化技能是被调查者认为最有待提高的两项教学技能。6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技能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出去时间限制、学生水平的差异,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指导力度不足。
⑤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微格教学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讨论评价、自主评价和按照确定的指标量表评价四种方式。其中小组讨论是使用率最高的,教师评价和按照确定的量表评价其次,最后是自主评价。
结论与建议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的微格教学系统投入使用时间并不长,目前正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学院微格教学的现状,为促进学院更好地开展微格教学,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微格教学基本理论是师生开展微格教学必须掌握的依据。微格教学基本原理应该在整个大学学习中都有所涉猎,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进行更加详细的理论学习,这样就避免了微格教学进行的盲目性,提高微格教学的质量。
(2)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是保证学生完成微格教学各项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可以保障学生快速有效的完成技能训练。
(3)提高对微格教学教师的要求,增加微格教学教师的数量。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提高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4)制动微格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对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评价具有诊断、管理、导向、调控、激发等功能。最好是有专业的人员或者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以做到公正、准确的评价。最需要多进行的是自主评价,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反复观看自己的视频和优秀的微格教学视频,从中找出差距,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5)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力度,组织学生到真正的课堂观察和体会教学过程。学院应该加大微格教学设备和教室的投入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完成微格教学各项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赵玉,吴映霞、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严谨、基于Web2、0的微格教学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