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精选4篇)

时间: 2023-08-10 栏目:写作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篇1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必然将对当前的腐败行为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更好地同党内纪律法规衔接起来,是加强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是从法律上为公职人员上了一道“紧箍咒”。《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可以说是在为我们的公职人员开出负面清单,引导公职人员加快向服务型人员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主体和社会公众,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良之风,踏实做事,保持清廉公正的党员形象,真正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去弘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篇2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该法分为总则、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和复核、法律责任、附则等共七章,六十八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该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具体来说,为什么要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呢?政务处分是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的惩戒,是监察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监察法对政务处分作了原则规定,公职人员哪些行为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给予什么样的政务处分,按照什么程序给予政务处分,都没有明确。虽然监察法实施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对政务处分的依据、程序作了规定,但政务处分关系公职人员切身利益,对公职人员有重要影响,需要由法律作出规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参照现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以及党纪的有关规定,对政务处分的原则、种类、适用规则、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及其应当给予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以及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的救济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为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将对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政务处分与处分是什么关系呢?目前对公职人员的惩戒,既有政务处分,又有处分。在监察法出台前,我国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惩戒称为处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机关统一行使监察权,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监察全覆盖,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政务处分和处分制度有分有合,并行不悖。所谓“合”,一是在适用范围上,实现公职人员全覆盖。二是违法情形上实现统一。任免机关、单位可以适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规定作出处分决定。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新的规定的,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适用。三是种类和适用规则上实现统一。所谓“分”,一是指名称上,监察机关作出的惩戒称为政务处分,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惩戒称为处分。二是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但是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就是“一过不能两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坚持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本法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不同公职人员处分标准的统一,是对公职人员中的非中共党员的行为是有力的规范;日前,在茅箭区纪委监委的年轻干部讲堂;活动中,案审室干部柯薇通过制作精细的PPT课件,划重点;,抓干货;,带领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公职人员处分法》)。

年轻干部讲堂;活动是该区纪委监委每月一次的例行活动。在本次集中授课学习之前,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已开展了分组研学和个人自学。

我建议柯薇同志在课件中使用更多的实际案例,来对《公职人员处分法》的条文进行解读。比如,我们之前对一些非党员的村干部,党纪政纪处分往往管不着,常常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要以讨论促消化,以案例促理解。;在集中研讨环节,有人对授课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有人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这部法律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我们的监察制度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工作也必须更加规范。;

我认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茅箭新闻网;茅箭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理论宣讲;等平台,及时转发、宣讲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和解读等学习内容不断强化全区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形成尊崇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的良好氛围。;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内涵丰富,适用广泛,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明确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是实现监察全覆盖的有力抓手。;该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官宇对全体干部提出要求,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学习贯彻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上走在前、作表率,要带头学习、带头遵守、带头维护、带头执行,不断提高执纪执法的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茅箭区纪委监委将督促推动全员学习进度,促进大家对《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知识的再消化、再吸收,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严格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和执纪监督业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内容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工作的国家法律,将政务处分;从名词概念上升为立法规范,用7个章节、68个条目对六类公职人员的相关政务处分作出了规定,明确了要求,进一步强化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消除盲区和死角,全面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密法网。

通过集中授课和个人自学,深切地感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工作的国家法律,对于健全反腐败国家立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三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密法网

(一)处分对象全面覆盖;。政务处分法采取集成方法;,将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中的处分依据统一起来,把党政机关公务员、执法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以及村干部等各类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政务处分的适用范围,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体系,对有违法行为公职人员的惩戒实现全覆盖。通过把所有公职人员全面纳入政务处分的范围,消除死角和盲区,做到公权力行使到哪里,法律监督就跟踪到哪里,政务处分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向纵深发展,让公职人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成为中坚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处分情形事由法定;。政务处分法坚持事由法定的原则,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整理,着力对各类公职人员科学、统一地设置处分的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度,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相应的处分档次,同时明确从重、从轻或减轻、免予处分等规则,为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作为对违法公职人员的惩戒措施,政务处分法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体现纪法贯通,着力解决以往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多头管、管不了;的现象,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从而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效衔接。

(三)处分主体双轮并行;。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对公职人员实行政务处分。一方面,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另一方面,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为明确监察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明晰两类处分主体的职能定位,政务处分法对两类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从而督促两类主体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地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形成教育公职人员的合力,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处分程序权威规范;。政务处分法本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要求,对调查取证、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宣布等程序作出详细规定,确保政务处分的原则不放松、标准不降低、结果不偏离。为保障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务处分法对复审、复核后需撤销或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情形进行明确,对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公职人员的补救途径提出操作办法,既维护法律实施的权威性和政务处分的严肃性,又充分体现对公职人员人权的尊重。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注重实事求是,做到宽严相济,确保政务处分在法治轨道上操作规范、运行有序。

二是促进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推动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

(一)自我约束的力度增强。公职人员是管理国家,引导群众的精兵强将。俗话说: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作为新时代的公职人员,更应该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时刻都要紧绷人民群众冷暖这要弦,把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强大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实施,从根本上强化了公职人员的责任担当,为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敲响了警钟,本法所列举的六种处分形式,充分并且细致地明确了处分的严重性,分类作重划分了每一种处理方式的条款。显示出法律同前容不得半点让步,无异于给公职人员开展了最为深刻的警示教育。

(二)干事创业的气氛扩大。公职人员的职责是要全心全意完成党分配的任务,责任担当是当代公职人员最重要的课题,每一名公职人员在从事工作之前,都必须要历练过硬的责任担当,没有担当的公职人员是做不成大事的,一味喜欢推卸责任、丢三落四、搞形式主义的公职人员是要受到政务处分的。作为当前而言,公职人员应该是要积极深入到最艰险的地方去,扎实体现在干;字上,只有干出实事,干出杨绩,才能在职业生涯中不负国家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实施,更加精密地促进了公职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公职人员加大了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引导公职人员认真对待干事创业;。

(三)公职管理的责任细化。公职人员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制度为先,但一些制度只能从宏观上约束其行为,不能更加细致地从微观上强化公职人员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实施,更加准确地填补了存在的漏洞,有效地促进了公职人员行为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公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公职人员的四风;管控,也强化了公职人员的拒绝权利滥用。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实施,更加清晰地明确了公职人员管控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公职人员积极向上的良好好品质,更充分体现了公职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方法。

三是抓好学习贯彻,积极推进政务处分法顺利实施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处分的目的在于教育。只有严格执行政务处分法,遵循政务处分的标准尺度,规范政务处分的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政务处分法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作为基层纪检干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政务处分法的实施。

一是协助同级党委抓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宣传教育,通过网络、电视、微博、微信等平台对《政务处分法》进行广泛宣传,督促广大公职人员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使法律要求真正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二是要广大纪检机关要以三不;一体理念思路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注重监督执纪第一二种形态的运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绝大多数犯错的公职人员也都是从小错开始的,小错没有被及时处理,就会形成负反馈,由小及大;由点及面;,量变最终引起质变,既害了自己也污染了环境。因此,即使是微腐败;和擦边球;也不能讲人情、讲关系,必须以《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为戒尺,做到严格惩戒、防微杜渐,把处分抓实、将惩戒做细,形成伸手必被打;的氛围。

三是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做严格遵纪守法的模范,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同时,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政务处分工作,确保政务处分权严格依法、公正行使。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形式,从基层这座金矿;中汲取源头活水;,过滤;筛选出其中的精华,再反复研磨;,逐步完善政务处分的适用情形、权限、程序、措施等。

作为新时代公职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算好家庭账、名誉账、经济账,紧绷思想之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厉,在任何时候都不逾越制度红线;,不碰纪检警戒线;,不触法律高压线;,任何情况下都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练就拒腐防变的金刚不坏之身;。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疫情期间学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
  • 下一篇:班干部申请书范文(精选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